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附录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2H 页
行录[门人判校一善金千镒]
先生姓郑讳必达字可行。其先晋州人。高丽成均录正讳仁顺。乃其鼻祖也。有讳臣烈兵部尚书谥殷烈。有讳任德版图判书讳愈。礼仪判书讳天益。登龙头选。入我朝追封晋阳君。有讳淳令都染署。晋之召南。是为故居。都染令公始移卜于班城县之白也村。生讳止守令平市署。生讳以信副司果。伊时一门之居一闬者多。日夕团会。弦诵相闻。登大小科一时七八人。乡里皆目之为八郑之首。司果公娶丹城君襄庄公禹贡之女。生讳硕佑行司直。于先生为高祖也。以襄庄公无适嗣。外孙干其蛊。故司直公移居于三嘉九里坪。曾祖讳房将仕郎。娶昌宁曹公将仕郎彦明之女。曹公亦无子。传业于外孙。故将仕郎公赘而来。先生之三世为居昌人以此也。祖考讳大夏 献陵参奉。考讳浚隐德不仕。妣咸阳朴氏吏部尚书善之后。处士温之女。 万历辛亥四月十三日亥时而生先生。先生生而莹粹沉静。颖悟异常。七岁从全公汝怡游于普海寺。命题平字联句。即答曰平林落叶埋春色。为数十人白战之魁。八岁从文公景震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2L 页
于陜之冶炉县受小学。十三陪先君子往谒晋之朴进士敏受学。仍省先墓。其次郑与龄韵曰千仞方壶百顷湖。谢家吟咏贺家图。白村南畔桥犹在。题柱人归记得无。非徒语出惊人。其自期之意。已溢于言表矣。十六为梧溪曹公所邀。仍留学得以淬厉润色。 崇祯戊辰安阴别试始参榜。己巳尚州监试,金山东堂,高灵别试。俱居第二第三名。时先生年未弱冠。而连捷三场。名誉藉甚。至有京街游戏儿。相与举名姓较能云。庚午适值桐溪郑先生居庐于龙山。遂登门请学。大被奖进。龙洲赵相公方寓同乡。亦加之以诱掖。自是文日就而德日进。癸酉春委禽于长溪韩公廷干之家。韩公业儒而老也。欣与相遇。招携乡子弟。聚于林园。为绵蕝之会。及秋嵬捷陜川监试两场。遂登莲榜。名虽小成。而自修之功益笃。事亲接人之暇。溪山游赏之馀。身口心目。未尝不在于书。 仁庙二十年乙酉冬。擢乙科第一。前后为举主者自多得人。若赵竹阴希逸,金东溟世濂,具方伯凤瑞,任西河有后诸公。皆知音也。丙戌入假注书。赵龙洲荐也。记注之敏。笺祝之恳。课词之丽。选鉴之明。足以擅盟骚坛。为一世群彦之首。而朝无援引。性常自守。以至潦倒于司宰,广兴,内赡,司赡等。参奉,奉事,直长之列。此则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3H 页
朝廷以国子参下积滞 启禀。除授为一例。而于先生则非其职也。丁亥冬。丁内艰归。 孝庙二年辛卯。自殿中为沙斥督邮。时先君子在堂。官虽薄而地近。往来省觐以为荣。一岁而递。甲午秋又以殿中趍 朝。选佐南宫。冬遭外艰归。服阕之后。既以檄喜违心。无意世事。丁酉春。以礼佐趍 朝。戊戌递归。己亥以龙山旧基圮决。移卜于湖之长溪县。 显庙二年辛丑。自完山学又为礼佐。仍升刑正。壬寅递归。閒居者有年。甲辰春为典籍。仍升礼正奉佥。乙巳冬出宰丹阳郡。郡乃湖西四郡之一。退溪李先生所谓赤水丹山信有缘者也。丁未递归。己酉又起令蔚珍县。县乃关东第一仙窟。名其县为仙槎者此也。先生抱才坎轲。晚而得丹邱。欣然以仙分自许。及拜槎乡。直诣金刚。累日登赏而后始到官。丹槎之江山草木。皆被绘饰。而为词宗诸老之所咏叹者。不啻以百数。癸丑递归。时经大侵。龙乡溪庄俱被残破。路由襄阳。卜寓于郡之金谷。为终老计。日与相接者。贤士大夫及邻近学子之考德问业者也。今 上朝前后直讲,司艺。起废之际。非止一再而终不赴。古人所谓禄不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者。非先生谓也耶。庚午春。以 王世子劝成德业之意陈一疏。仍献其命维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3L 页
新箴。 批曰省览尔疏。继观箴规。忧爱之诚。溢于辞表。予甚嘉尚。命赐虎皮一领。翌日 筵中。上又特举姓名而嘉之。先生爱 君忧国之诚。每缩于郎僚越俎之嫌。而一言登 闻。特蒙褒奖之至此。平生素蓄。庶可少抒万分之一矣。辛未升老秩。仍除佥枢。癸酉四月二十六日。捐馆于新院之寓舍。享年八十三。以其年十一月初四日。葬于永同县深源村甲庚之原。盖韩夫人以甲子秋卜葬于此。而就与之同穴焉。呜呼。先生之于世。精钟山岳。彩应奎璧。嵬捷科第。官登显秩。名高一代。寿过八耋。五福焉可谓备矣。达尊焉可谓兼矣。然而小子抑有所恨焉。先生之于道。斯文备矣。先生之于才艺。诗可以播诸声乐。以鸣大雅之盛。文可以镌诸金石。以永华国之光。而加以自少至老。诲人不倦。长育成就之勤。无愧于古人。以至溪庄之寓。襄阳之卜。薰德实来者。亦不可数计。才焉如是其高矣。德焉如是其遍矣。而奈之何内而郎署之閒。外而郡县之卧。随行逐队。漫浪沉沦。竟不得伸素抱而止。此所谓所能者天而所不能者人也欤。
遗事[郑文五]
先府君性行纯默惇厚。容貌端粹柔和。绳检甚明。表里交养。傲惰之容。不设于身。庄敬之功。恒存乎心。每早朝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4H 页
起栉。静坐终日。貌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光和任真。安于恭俭。其接物也绝无畦畛之行骪骳之迹。而中实毅然。不可以利害得丧动其中。教饬子女。深戒浮华奢靡。又不许调戏玩狎。闻或言人过失。辄呵之曰恶言出口。殃必逮身。读书不过多百遍。一览辄记。终身不忘。沈潜乎六经。泛博乎百家。古今王霸治乱之不同。儒释华夷人物之殊。无不会极。折衷于心。而不肯立言以求多于前人。龙洲赵先生壮其文体宏博。对人褒之曰汉武率十万兵。北登单于台。号令凶奴中。漠南无王庭。但良平不在其中。白轩李相公称于备堂曰某之文雅。世罕其比。然而恬退孤洁。不立异以自善。不矫情以求誉。又不肯倚人门户为进取计。是以绝迹乎贵势之门。超身乎偏党之目。虽举世汹汹。未尝少有挠夺。郎潜下位三十馀年。而轗轲之态。不形于色。性爱山水。公馀屏呵从。命驾独𨓏。遇一石一木奇处则辄咏觞以适乐。萧然有出尘之趣。自甲寅后。绝意仕进。因侨寓于襄阳金谷。阖门养静。左右图书。逍遥以自适者。迄近廿载。凡四有除 命而终不起。深愤世道污下。公路蔑如。陈疏又献箴。自上虚己容受。颇有褒奖之说。则嗃势不悦之徒。反訾疏旨。必欲置罪。齮龁之壅蔽。何足置喙也。教授生徒。各因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4L 页
其才。提撕诱掖。月朔必讲会。仍隶饮射礼。尝曰人物之分。只是学与不学。又曰男儿向学。必先立大志。不为外累所屈。常令意思激昂。又曰上焉为实理者。天之所以为天也。下焉为实心者。人之所以为人也。学须是求其实而已。尤谨于奉先。得时物不荐不敢尝。每遇忌辰。虽大耋。自斋至将事。必躬必诚。不许子弟替承。手抄祭仪一篇。命子弟隶之。每曰天人一气。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而曾曾而高。世代虽远而流传之气。未始不同。因其同而同之则我与祖一人而已。语默动静。皆其馀也。岂乐寿考。皆其赐也。勿替引之。皆其留也。羹墙乎左右则典型尚在也。不昧者存则其心尚在也。此府君言行之大槩而在人耳目者也。癸酉四月。在新院寓舍。自十七日感冒时令。至二十六日弃孤。呜呼痛哉。不肖无状。生无以为养。丧无以尽礼。而又不能使先人之遗文。早托不朽之刻。则其罪冞深。哀惶忧闷。若无所容。谨此泣血具书。以蕲垂省。遗孤文五荒迷摧陨。谨撰次。
行状[尹胄夏]
昔吾乡有八松先生郑公。其德行楦范乎当世。文章胪传乎后人。而世代浸远。云仍零替。今遗迹可考者。惟其允子文五氏若门人金松川所撰行录在焉。而各出所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5H 页
睹。此于详者彼于疏。有欠全体。后孙永焕载星要余作一统文字。余辞不获。谨按公讳必达字可行。晋州人。高丽兵部尚书殷烈公讳臣烈为始祖。自是厥后。世袭文献。至丽季有曰天益。播木绵创绩车。我 太宗朝追封晋阳君谥文忠。其后有曰阳都染署令。曰止守平市署令。曰以信生员。曰硕佑生员。是于公高祖也。曾祖讳房将仕郎。先世居晋之召南。中移于斑(一作班)城。又移于三嘉之九坪。至是奠居居昌之龙山。祖讳大夏参奉。考讳浚。妣咸阳朴氏温之女也。 万历辛亥四月十三日亥时。公生于先第。天姿颖悟。甫七岁受学于全公汝怡。已能属句。落笔伏群曹。八岁受小学于文公景震。十三受诗于朴凌虚。十四赴东堂试。作诗亡春秋作赋。考官以年幼见拔。十六游曹梧溪之门。才胜冠。已四登解额。华闻大噪。庚午登伽倻绝顶。有诗曰左手扫天云。右手奉天月。盖慨然有当世志也。是时桐溪郑先生庐墓于龙泉。龙洲赵文正先生避北炎退居是乡。公两造请业。自是专意问学。沉潜本原地。日孜孜焉。 仁庙癸酉中生员。丙子与当世诸贤。作重九于落帽台。仍刱契乡约。乙酉登乙科第一。丙戌入假注书。转移司宰监参奉,广兴仓,内赡寺奉事,司赡寺直长。丁亥丁内艰。 孝庙庚寅。升典籍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5L 页
兼教授西学。辛卯转司宪府监察。外除沙斤督邮。时先君子在世。地至近便养。黾勉就任。壬辰弃归。甲午拜礼佐。冬遭外艰。以檄喜违心为至痛。遂不屑仕进。与文石峰诚后刱八松亭。集徒讲学。人称八松先生。丁酉又以礼佐趍 朝。戊戌递归。己亥侨于湖西长溪县。是年为完学教授。 显庙辛丑。又以典籍掌东学。寻升刑正。壬寅遆归。甲辰复以典籍掌南学。转兼中学。仍升礼正奉常佥正。乙巳出守丹阳郡。丁未递归。己酉令蔚珍县。时丁大侵。倾廪赈饥。恫若在己。民用不札瘥。未几政成。遂萧然僮马。遍题枫岳镜浦诸胜。甚得得而还。癸丑赋归。路襄阳。见金谷溪山明丽可居。因卜寓。 肃庙时除直讲者再。奉常副正而司艺而皆谢病不赴。盖甲寅以还。朝著多端。论党倾轧。相为敌国。公遂筮遁。为自靖之计。然葵藿一忱。犹眷眷不自已也。逮夫庚午。因 求言陈疏。极言名分奢侈国用奸究科举奔竞之弊。归宿以启迪 圣躬。养护 储宫。仍献其命维新箴。 上嘉纳之。特赐虎皮一领以表之。翌日 经筵。上又名姓以称赏之。辛未除通政佥枢。癸酉又因 求言有疏。略曰臣闻宋臣张观之设教。以勤谨和缓四字为目。盖缓者不忙不错之名也。中庸之不息。大易之无妄。皆是物也。为君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6H 页
治国之法。实不外是。惟我 圣上明睿洞见。其于勤谨和三字意。已精察而力践之。窃怪夫 临政之久。未底考绩之咸熙者。恐于缓字上 圣心有未加焉。今夫励精戒逸。明目达聪。敬天奉先。稽古行仁。求贤懋赏。崇文讲武此十二事。 圣上所已尽心。无让于经传所称者。三字之应也。含弘以推恕。虚静以容受。公清以励世。礼让以为国。此四事 圣上犹有欿然于心者。一字之未应也。愿 圣上于其所已者而笃之。无废不息之工。于其所未者而惕之。亦加无妄之工。其大要不出缓而实之之一言。以 殿下之明诚。用力于实地。则一处既实而他无不实云云。继之以早谕 储宫。以定国本之意。是年四月二十六日捐馆。享年八十三。十一月四日。葬于永同深源里甲庚原。淑夫人韩氏合窆。士林追议俎豆未果。呜呼。吾东义理之学主桐溪。风节文章称龙洲。至若高足于寒门。夫子于居昌。则茅溪文爷是矣。公生长于茅溪之里。薰炙于桐龙之门。其造诣之卓尔固也。盖公仪貌端粹。性度惇深。早就有道。表里交养。尝曰人兽之分。只是学与不学。又曰学必先立大志。公之于学。根基定矣。居常庄敬。不设惰容。每早起盥栉。静坐深省。自存吾所受。公之于心性养之素矣。读书记性过人。一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6L 页
览而平生。泛淹百氏。反之六经。古今治乱之迹。王伯儒释华夷人兽之分。莫不会勘于圣贤。而契妙于方寸。发之文诗。壮浪有骨格。大羹古乐。声味自在。赵先生称之曰如汉武率十万兵。北登单于台。号令凶奴中。漠南无王庭。又曰有典有则。皆劄着题也。凡于事物。真情平率。不见挨异彼我。而内实毅然。利害得丧。不动吾一发。盖善善不及。毁誉若聋。谦应而择发。一生所自励也。政家也。戒绝浮华。勿或戏狎。勤俭撙节以自资。祭先也。时物不荐不口。斋沐奠献。老耋不废。手抄仪节。无或致阙。戒子弟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世代虽远。流传之气。未始不同。语默动静皆其馀也。岂乐寿考皆其赐也。羹墙乎左右。典型尚在也。不昧者存。其心尚在也。噫其旨哉。深得祭祀之本义乎。刱建祠院。请额侑安。随人材质。诱掖成就。崇先贤牖后学。其斯文之功乎。及其居官。随分尽职。字民而推视伤之仁。告君而致纳牖之忱。肮脏自竖。绝迹乎势利之门。超身乎党比之偏。郎潜栖屑三十馀年。轗轲之抱。不形于色。见几斯举。浩然林泉。图书卧起。玩之理体之身。以馀年焉。其善于究竟乎。所著有遗集若干卷。如海内奇观富也。诚策枕铭等作要也。噫公尝立言曰上焉而为实理者。天之所以为天也。下焉而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7H 页
为实心者。人之所以为人也。人须是求其实而已。窃揆之平生言为文字。莫非实心中流出。如癸酉疏中不息无妄之工。皆是类也。朱子曰易文言之忠信进德。欲吾心之实明是理也。修辞立其诚。欲吾之谨夫所发而致其实也。噫实也者。洵斯学之始终。而从上圣贤心法之要乎。古人所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如先生可谓深契乎圣贤之遗。而不负诸先生付卑之真也夫。配保安韩氏。处士廷干女。有二男二女。男曰文五,粹五。女李元衡,李万容。副室子曰采五。文五生四男四女。男敏桂,幼桂,云桂,晚桂。女朴乃华,全命益,蔡命弼,蔡徵来。粹五生一男曰弼桂。采五有一男曰又桂。敏桂无子。子云桂子葆春。云桂生葆春出后。葆彬,葆根,葆亨出后,葆英。晚桂无子。以葆亨为子。弼桂生葆辉同枢。葆春生泰章。葆根二男德章 赠参判。次海章。葆亨二男汉章,表章。葆英二男纬章出为葆彬后。次含章。葆辉二男奎章,国章判官。馀不尽录。谨就其行录第次之。以塞慈孙之请。且以资大方秉笔。
墓碣铭(并叙)[都事李种杞]
公讳必达字可行。晋州人。高丽兵部尚书殷烈公讳臣烈其始祖也。丽季有讳天益官判府事。以木绵著功。我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7L 页
太宗朝追封晋阳君谥文忠。其后世有官联。高祖讳硕佑生员。曾祖讳房壮仕郎。祖讳大夏参奉。考讳浚。妣咸阳朴氏温之女。先世不恒厥居。自晋而嘉树而将仕公始居娥林之龙山。 万历辛亥。生公于旧第。七岁受学于全公汝怡。已能属文。八岁受小学于文公景震。十三受诗于朴凌虚。十四赴东堂试。作诗亡春秋作赋。考官以年幼见拔。十六游曹梧溪门。戊辰参安阴别试。己巳连魁三场。声名大噪。庚午登伽倻绝顶。有诗曰左手扫天云。右手奉天月。盖有当世志也。是时桐溪郑先生庐墓于龙泉。龙洲赵先生遁荒居是乡。公遍造而请业。专意问学日孳孳焉。 仁庙癸酉生员。丙子作重九会于落帽台。郑桐溪林师傅真怤亦与焉。仍刱乡约契。乙酉登乙科第一。历事 四朝。在内为假注书,司宰监参奉,内赡寺,广兴仓奉事,司赡寺直长,司宪府监察,礼佐,刑礼正郎,奉常寺佥副正,四学教授,成均馆典籍直讲,司艺佥中枢。在外为沙斤督邮,完学教授,丹阳郡守,蔚珍县令。庚午应 旨陈疏。极言时弊。继以维持 圣躬教养储宫之道。因献其命维新箴。 上嘉纳之。特赐虎皮一领。翌日 经筵上举名姓以称赏之。癸酉又因 求言上疏。以勤谨和缓为目。大意若曰勤谨和。 圣上既行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8H 页
之矣。惟缓者不妄不错之名也。中庸之不息。大易之无妄。皆是物也。含弘以推恕。虚静以容受。公清以励世。礼让以为国。皆缓之事也。 圣上犹有欿然于心者。唯愿圣上于其所已行者而益笃之。于其所未行者而实用力焉。则一处既实而他无不实云云。其教士临民皆有成绩。年八十三而终。葬于永同深源里坐甲原。淑夫人保安韩氏祔焉。二男文五,粹五。二女李元衡,李万容。副室子采五。文五四男敏桂,幼桂,云桂,晚桂。四女朴乃华,全命益,蔡命弼,蔡徵来。粹五一男弼桂。采五一男又桂。敏桂系子葆春。云桂五男葆春出后,葆彬,葆根,葆亨出后,葆英。晚桂系子葆亨。弼桂一男葆辉同枢。玄孙以下不录。𨓏在丙午。士林有俎豆之议。而寻值 邦禁未果。尝讲学于八松斋。学者称为八松先生。龙洲先生称其文曰如汉武率十万兵。北登单于台。号令凶奴中。漠南无王庭。又曰有典有则。然公岂以文名者欤。其为学自有见成法门。诚于奉先。时物不荐不先尝。斋沐奠献。至老不废。善善如不及。口不言人之过。与物不崖异。御家绝浮华远戏狎。慕先贤而为之建祠请额。疾党议而遂至敛迹名涂。郎潜三十年。无几微见于色。四有除 命而终不赴。此其大较也。尝曰天有实理。人有实心。人之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8L 页
所以为人者。须是求其实而已。故其日用事为。皆从实心中流出。推以告君。亦以是而已。所著有诗疏策笺铭箴颂等凡三𢎥。海内奇观别为册。后孙允一载星持尹君胄夏之状而谒铭于余。余与载星有旧。义不敢辞。遂叙次之而系之以铭。铭曰。
云锦之才。笃实之学。敛而不市。其就也礭。深源之阡。有珉如玉。斸此好辞。以垂来百。
墓志铭(并叙)[李承熙]
公讳必达字可行。晋阳之郑。祖高丽兵部尚书殷烈公臣烈。在丽季曰天益。我 太宗朝追封晋阳君谥文忠。其六世孙硕佑司直。公高祖也。曾祖讳房将仕郎。始居居昌之龙山。祖讳大夏参奉。考讳浚。配咸阳朴温女。 皇明万历辛亥四月十三日生公。公七岁上学。便属句。落笔伏群曹。我 仁祖甲子年十四。赴东堂。赋诗亡春秋作。以幼见黜。才弱冠已四解额矣。登伽倻之奉天台。有诗曰左手扫天云。右手奉天月。当世之志也。既而游桐溪郑文简,龙洲赵文正二先生门。专精问学。沉潜不懈。癸酉中生员。丙子陪文简公设重九会于龙山。仍刱乡约。乙酉捷文科。丙戌由假注书转参奉,奉事,直长。丁亥丧朴夫人。 孝庙庚寅升典籍。教授西学转监察。外除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9H 页
沙斤督邮。壬辰弃归。甲午倡同志搆玩乐斋于某里。冬丁先考忧。自后绝外慕。筑八松斋。集徒讲学。若将终身焉。人称八松先生。丁酉佐郎礼曹。仍寓湖西之长溪。显庙辛丑甄典籍升正郎。乙巳守丹阳郡。丁未递。己酉令蔚珍县。暇游枫岳山中。癸丑赋归。路襄阳金谷。爱其山水明丽。 肃庙位宁。朝著多事。朋党倾轧。公不乐仕进。举家寓金谷。乙卯拜直讲。丁巳重拜移副正。并不就。及己巳又拜司艺。后拟礼宾,司䆃,军资正。亦皆不就。庚午因 求言进疏。极言名分奢侈风俗国用奸究科举之弊。终及辅养 储宫事。仍献其命维新箴。 上嘉之。特赐虎皮一领。齮龁者又狺然矣。辛未年八十一升通政。癸酉又应 旨上言。引宋人张观之说。特申缓字之义。终之以以实。盖辅阙也。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卒于寓舍。冬葬永同县深源里甲坐原。淑夫人保安韩氏。处士廷干女。先公卒祔焉。有二男二女。男文五,粹五。女李元衡,李万容。副室子曰采五。文五男敏桂,幼桂,云桂,晚桂。粹五男弼桂。采五男又桂。曾玄以下不录。公仪貌端粹。风韵泂澈。居常庄敬自持。不以利害得丧动其中。浸浓六经。泛滥百家。亦不肯立言以求多于人。李相国景奭称公恬退孤洁。不立异以自善。不矫情以求誉。绝迹贵
八松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9L 页
势之门。超身偏党之目。赵文正公论公文章曰汉武帝率十万兵。登单于台。号令凶奴。漠南无王庭。但良平不在其中。公遗集若干卷。有自叙。其末曰文不能国。业不能家。只有数件。平生用功。善善不及。闻过若聋。得静则安。争名则诎。应物以谦。择言以发。尝语学者曰学必先立大志。又曰上焉而为实理者。天之所以为天也。下焉而为实心者。人之所以为人也。人须是求其实而已。铭曰。
四朝云月若可迹。一心之实曷以文。桐龙脚下。庚巳目外。此石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