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x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传
传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6H 页

嘉山郡守郑蓍者。岭南星州人。其先祖逑。即世所称寒冈先生者也。先生以儒贤著闻。忠孝传家。至蓍虽登武科。然禀质清瘦文弱。有儒者气象。 纯祖辛未八月除嘉山。时年三十馀。千里边地。不能率妻子。惟其父某及弟耋与外叔一人来留官所。十二月十五日。郡民忽传言贼兵朝夕至。于是蓍父谓曰贼虽至。汝王臣。勿念父。死国也。蓍对曰不但父命。子志也。十八日初昏。城中男女老幼四面呼哭。官卒持鼓角。一时潜溃。吏校次第散逃。独守厅婢红莲厨吏李允星在。蓍乃藏印父房。骑匹马巡城门慰谕曰官即民之父母。汝等弃父母焉往。我生汝固生。我死汝亦免。汝惟恃我而勿去也。于是民心稍定。蓍还衙。召允星问吏卒散亡之故。允星对曰贼将洪景来方至。故无不持军乐器往迎于五里地。俄而首吏金全州请往探虚实许之。入父房觅印藏于东轩。告父曰不肖子侍大人于千里他乡。今国事如此。子则被 圣恩有官守。死固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6L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7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7L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8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祝文
梁山星川书院常享祝文 (代家君作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就閒养志。临难效诚。年代弥远。克彰厥声。
(右晚翠金公)
功著读兵。志遂显亲。英风不沫。歆此明禋。
(右濯清金公)
有为之才。难及之年。是父是兄。一堂周旋。
(右拙愚金公)
厉祭文(代地主作)
天地好生。神施大德。六气顺序。万品斯得。人或干和。自速愆忒。转相因染。讵尽厥慝。今玆厉孽。乖盭之极。如火方扬。弥于一国。瘥札尾继。老幼惶惑。病救死敛。莫之敢或。节届长养。欣欣动植。谓民亦苏。犹然孔棘。冤气哀号。去益郁抑。一此不已。生类几息。肆我 冲辟。十行恳恻。念彼无辜。遍告八域。顾惟丰邑。介在岭侧。使星往来。商旅南北。不才滥尸。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8L 页

祭熊川赤岘山始祖墓文
黄贯昌原。稽自胜国。年代浸远。传闻愈邈。恭惟始祖。生民大德。何以考之。子孙千亿。后昆离土。历顺而丰。世踰二十。地远六同。一本众干。元气尚存。逮我大人。获沾 圣恩。是以在英。来侍于梁。梁距先墓。廑过舂粮。是岁十月。惕然履霜。敢竭菲诚。敬荐薄觞。岘山熊熊。海水沉沉。山高海阔。万岁如今。
黄涧浣亭先墓立石告由文
白华山前。王母玄宅。贞翁志幽。无虑陵谷。尚尔遗憾。未遑牲石。方谋鸠赀。世故难测。是以云仍。远来相役。不计赢诎。断然磨琢。一片贞珉。呀光润泽。宛然有俟。千秋不泐。事甚匆遽。信笔谁属。后孙在英。谨述志刻。邈矣黄溪。霜露攸积。先志幸遂。缅想窀穸。洋洋如在。深增怵惕。因修岁事。敬奠泂酌。
(右第一位)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9H 页

(右第二位)
大溪遗稿卷之六
祭文
祭定斋柳先生文
海国蕞尔。文献贸贸。不有真儒。孰洗此陋。滥觞丽季。陶山廓之。上溯考亭。殊吻同辞。百年私淑。湖门集成。自是再传。乃得先生。本之天资。辅以师友。笃我彝伦。民德归厚。息食动静。不离四书。平易明白。体用有馀。洒扫应对。精义入神。彻上彻下。到底醇真。发而有言。宁简无多。著之为文。宁约无华。妙年释褐。永矢东冈。甘心屡空。身世两忘。楚民阽危。 王曰往钦。薄试牛刀。百里欢心。婆娑初服。有屦盈门。施我之诚。智愚奚论。悍夫气沮。骄子颜骍。众怒如山。莫之或撄。大耋尺疏。事关 邦典。非敢干统。曰有成宪。海角迢迢。岂弟神扶。千岁在后。公议可须。年高德卲。益见专一。战兢之中。自有活泼。恭惟圣学。仅保一脉。环海寥寥。先生独得。英也愚庸。孰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29L 页

祭外舅金令公文
呜呼哀哉。尘刹未报而乔岳之颓耶。庯峭无补而大厦之倾耶。近自宗䣊耆孺。远暨乡邦衿绅。无不一辞嗟悼之。况余在英受赐之偏而尚忍尽道哉。自余执禽公门。辱爱辱知。莫余若也。指掌大方。参之世故。及夫从容色笑。细入丝毫。则羹冷烛灺而犹不知倦。虽家人子姓。或未悉闻也。血我血而酒我酒。百里而远。书无虚月。人情之㬥集旋涸者滔滔皆是。而公于小子。十年而一日也。祈公大白。纵愧子美之读。玉郎衩衣。敢忘文定之食。人曰舅甥之谊。我曰知己之感。去冬趋谒倚庐也。依依惜别。有踰平昔。又使之强留联枕。仍咄嗟谓曰量君禀赋。不堪世路于奔走。盍早自料理。从其所好乎。呜呼。千古之诀而止此一言哉。公家全盛尝目之。而转头顷祸变荐酷。气象溃决。次胤又叩盆矣。园林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0H 页

祭外舅金令公文(小祥时)
维暮之春。去年犹今。星环露濡。花明鸟吟。嗟惟令公。音容莫寻。伥我悲歌。山厓水浔。昔赴公车。远违衣衾。后时之恸。恻恻如瘖。今试驻足。为伸宿忱。及我南来。亦复何心。事与时移。情从谊深。欲一陈之。掩抑不禁。佳城未卜。逢此岖𡼲。驿隶贪乱。豹啄蛇侵。公而在世。应早鸣金。无力可旋。我罪曷针。记曾蒙爱。视我璆琳。期我维何。君子之林。小大无隐。开示胸襟。世累交夺。孤根难任。静思辜负。我心钦钦。一女爱殊。公目森森。既顈归室。女泪涔涔。室人执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0L 页

祭寿静斋柳公(鼎文)文(改葬时)
呜乎。清明英迈之气而持之以冲淡宁静。刚方简古之操而济之以慈详敦厚。岂惟天禀该备。实是世德有自。绝人孝恭。虽未尝克施有政。师友薰浓。亦一乐事于宗族乡邦。韫德潜光。暂彻 九重深远。不食馀庆。大发于子姓多贤。在英生晚。未及抠衣门下。自胜冠细闻公平生言行于外舅氏。因又受学于定翁晚年。定翁之学即公之学。虽百世犹旷感。矧其生也甚近。敢荐泂酌。冀歆昭享。
祭溪堂先生柳公文
呜乎惟公。远宗岩厓修渔之绪。近袭江皋贤祖之学。方其养德洛江上也。左揆公尚无恙。仁山倅专城养之。内而诸宗依仰。外而学徒争趋。溪堂泉石。居然告成。允矣为当今第一门户。白衣之徵。品至外台。聪明之资。年到六旬。公于斯世。可谓无憾。而但孝厨滫瀡。未及终养。满箱编帙。未及整顿。遽使向之依仰争趋者。廓然失所。此则国人所共嗟惜也。在英切戚后生。髧髫受眷。及长而求学。盖刱睹大业规模。十数年来。进则昼宵纚纚。退则书信陆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1H 页

祭荷泉金公文
呜乎。自儒术之同源分流。人鲜能会其流而探其源。道缺文敝。滔滔皆是也。惟公以天挺之才。降于是时。不激不挫。乃克自贵。淹博百家。闳中肆外。知几存身。与时消息。古所谓明则通者。其殆庶几乎。依仰之久。受赐之大。莫如在英。知公而不能明言。在英之责也。言公而或涉污阿。在英之罪也。千里缄辞。临风寄泪。
祭同敦宁李公(龙夏)文
真风告逝。皎厉斯兴。况复刚德。无欲者能。朔蜀汇分。谁爱谁憎。法门笃行。见实未曾。此生缘深。偃室获升。家声青史。戒律枯僧。鲁论朱编。简便服膺。格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1L 页

祭柱下池丈文
呜乎。典谟雅颂降而考證作。考證变而训诰出。盖文章学问。歧为二涂。而尚词华者例不守澹泊家计。谭性命者又不免蹈袭陈言。于是乎天下贸贸而真儒难得矣。惟公踽凉斯世。自修益笃。好古而不至诡经。博学而不至汎滥。汎爱而无降己之嫌。閒居而无绝物之想。既周旋揖逊于昌黎眉山诸大家。竟乃奉弘规于紫阳门庭。凡所以去短集长。不失吾好善之心。则庶几质鬼神而俟百世矣。惟世之知公者。往往以著述称之。不知公者或疑藩饰之不事。而公何曾有意于知与不知耶。去知去意。无容人为于千古得失。则一部手录。只俟子云尧夫之出耳。呜乎。代谢有期。而使当日好善之心。撑支不废。则亦何憾于公之未试耶。第未之见也。而向所谓文章学问者日甚贸贸。则公之目益将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2H 页

祭李丈(晚斗)文
呜乎。自雅道陵迟。耐久之交鲜矣。机变之参错。游辞之敲撼。不胜其纷如也。始密终疏。心面相殊者。滔滔皆是。而惟公于吾家。六十年如一日也。在英自髧髫。辱知尤深。盖闻陶山文献于本裔。必屈拇公家。及衢翁之寓此乡。时则多硕德鸿儒。与之秉拂商确也。小同之擩染实多。虎贲之典刑犹在。降自法门一败。善俗难保。而规模综画之维持大小。公之力也。窃覸年来。公之静居玩赜。不谓晚暮而忽之也。既净写一部衢言。以俟后来。且方熟复老先生集。用工浅深。不敢妄度。而由是以往。可卜其年弥高而志益专也。那意丁乙之勘未究。溪山之约遽空。乡邦之薄祚耶。文墨之多猜耶。说此事而共此悲者。其惟岩后丈人乎。公之子若孙克遵公志矣。在英虽薄情。敢忘屡世之好哉。奠菲情溢。伏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2L 页

祭柳丈(廷睦)文
呜乎。自世教衰。士习日渝。或骛于风气。或拘于偏私。虽博古自好者。鲜不沦于数者之病。而吾犹及质实笃行君子人。行年六十。奉养大耋。未见诚意之少弛。及到大耋。兄及弟矣。白首友于。无异婴儿之相保。早岁鳏居。照捡中馈。鞠育子女。择对三数百里之远。以至江左右宾朋来往。迎接有方。年少辈或语及气类汇分。辄正色呵之。虽微细事条理灿然。妇孺婢仆无不化之。所以家政日肥。子述孙将。公则凝然坐深。克葆邃古风味。浮薄者望门气缩。轻躁者詹颜色沮。子夏氏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者。其殆庶几乎。在英于阿季委禽之日。始获纳拜。中心慕服垂三十载。竟以公家气脉为小子嗣。小子受赐于公。此莫大矣。山川悠远。旷岁阙候。哭弟未周。公讣又至。万感徘徊。言不知裁。只举耳目所逮。略陈侑觞之文。公灵有知。倘或歆右。
祭权丈(锡元)文
昔我南为。路出高轩。高轩临水。缭之以垣。竹树交荫。烟云相吞。徘徊览赏。乃遂敲门。公在其间。年过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3H 页

祭金仲贤文
吁嗟痛矣。慵庵金公。以丁丑六月二十八日卒。妹婿昌原黄在英。素带终三月。即古制朋友麻也。俟沴歇始奔赴。实八月某甲也。念半生文字往复地。不忍一朝而嘿嘿也。以十一句短些。拜告于菆殡前。其词曰前秋鹅岐山前。跨马而相顾兮。清秀温雅眉宇。那由更觌些。四月书报以天中后。多九原饯诀。远想小白香卉。遂成老硬兮。简健圆活文墨。孰与与获些。呜乎公非忘我兮。翩然远弃斯世垢浊些。追随瓢苏诸名硕懿民与之翱翔兮。胡不顾儒林大家萧瑟而寂寞些。谓岁大侵却饘而粥操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3L 页

祭金仲贤文(小祥时)
我思古人。今世寡俦。世之衰矣。群喙啁啾。公独嗛然。耻与同流。有质有文。无忮无求。温温美玉。点尘不留。昵疏同辞。罔或疵尤。我实多缘。获与之游。愈亲愈敬。互资刚柔。百里相须。劳佚欢忧。如何各天。岁忽一周。一岁之间。万想悠悠。公寂不闻。杳若千秋。我陋孰警。我疑孰谋。南望长吁。遥奠果鱐。赫䀜螴蜳。尚降监不。
祭金德文文(返柩时)
呜乎。七月二十日。吾弟终祥也。百感难裁中。公二月初吉。惠书始到。而六月二十日。兰报并至。呜乎此书。何忍无答。其书曰平生故旧与我同好者。岂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4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4L 页

祭金懿民(秉模)文
呜乎。自世之轻士。士亦不自重其身。此岂威武所夺哉。实利欲引之耳。于斯时也。得二士于一门。盖其义理名节承服之有自。文学识见充养之有素。故从其所好。自合绳尺。非一朝遇事。袭而取之也。惟公乐易之资。济以刚介。谦约自修。未尝夸毗。而词赋各体。精切成章。规模综画。纤悉无漏。以此需用。无适不宜。惟其不自轻。是以寡合于世。而独怪夫司命者亦憎善类。使公见三刖而断寸肠。忽潜遘而不免夭。噫嘻悲夫。三十年开襟话心之乐。已矣已矣。抑死生常理。古今贤愚之所同。而仆本恨人。深悲公无子而死。与慵庵书以相吊。俄尔慵庵讣又来。一门二士尽之矣。何处复得自重其身如二公者哉。为交情为世道。一恸二恸。将百千恸而不已也。
祭郑文五文
呜乎吾侪。不生则已。生则必有死。不交则已。交则后死者必尽情哭之矣。七十六十犹可说也。五十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5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5L 页

祭三从叔(明夏)文
呜乎。为学而尽为学之道者世难其人。而为人而学为人之道者亦未易也。滞泥者习未熟者始恳终忽者。退陶先生已历论其弊。而末乃以此一边许之。要与相从而共勉也。噫在先生之世尚然。况世级日下。未获其相从者乎。宜乎为学之道日益衰而为学之名日益贱也。公尝病之。题于壁曰与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6H 页

祭族叔(性夏)文
呜乎。才子不寿。自昔而然。气数之漓耶。宰物之猜耶。门楣之阏耶。抑与之相资者德薄缘浅。不足保有而成就故耶。不然何其弃我之速也。吾宗之不振久矣。况公家峡居屡世。寡约自持。及公之生。神骨清秀。资禀颖悟。见者莫不吐舌奇之。甫踰舞勺。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6L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7H 页

祭叔祖竹南府君文(改葬时)
呜乎。在英即二十年前总发应对者。今俨然冠丧冠服丧服。噭噭来号。府君果认也否。二十年来。人世间沧桑如何尽烦。小孙犹及见吾家文献之盛矣。王考刚方严正之气。传得贞翁绪馀。仲祖考俊洁耿介之志。博洽群书。尤深于杜陆苏长公阃域。季祖父俊逸颖拔之资。耕猎今古。迥绝等伦。而联床讲骘。友于日笃矣。仲祖考弃世已久。王考祥期奄及。季祖父调病山中。不得晨夕趋侍。小孙将何所放仰。抑亦府君平日期望于后生者。季从叔及小孙耳。从叔果笃做程文。早中司马。小孙自十八岁悉弃前好。味其无味。非四子洛闽之言不敢奉行。未始不祖考联床下感奋发端。而继此随分做得。得免全然小人之归。则亦先灵启佑之德也。呜乎。柩见而亲戚长幼如将复见。柩藏而亲戚长幼竟不复见。茫茫此痛。言不可尽。伏惟尊灵。监此微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7L 页

祭季祖怡斋府君文
呜乎。天属之情。智愚贤不肖一也。虽父兄而兼引进之力。称德则薄恩。子姓而兼舆卫之功。偏爱则不祥。况于至情告诀之文。以子姓阿其父兄哉。府君病席。与小孙讲此义。言犹在耳。而遽已此文为哉。苦痛哉。年来丧葬。人所不堪。而天不悔祸。又有今日。一朔之内。次第讳辰。一期之内。次第幽宅。虽天定之不偶。而祖考三昆季平日友爱之笃。倘有以致之耶。昨冬仲祖考迁厝时。告以幸犹及一家文献之盛。今焉鲁殿尽颓。廓然无依。去去此生。只欲无觉。而回首书史。抑有别般伤痛者。盖府君少壮。汎滥群书。学无常主。近始手抄朱夫子戊申封事复雠劄数篇。昼夜诵读。着力忘病。尝谓小孙曰余诵朱文屡百遍。反视天下他书。皆无益空言。恨不从前深味乎此。汝其为我述文识此意。小孙迷遑未果。且念府君精力可追卫武。差待日后。亦非晚矣。那知此事。遂为千古之恨。至若家庭间许多事业。何敢烦陈。以重薄恩之过哉。呜乎苦痛哉。言有尽而意不可尽。伏惟尊灵降监些。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8H 页

呜乎。吾兄弟仅二人。俱不免不孝。宁不冤哉。吾以屡次哭殇。已罹三千大罪。所赖惟君。君今不幸于八耋侍下。悠悠天地。此曷故焉。君本善病。亦尝虑此。前时病㞃。每嘱身后。吾不祥而沮之。及将死之夕。病虽深重。神思更如常。谓余曰今夜欲睡。早灭灯勿复来。余恐伤其意。归卧不睡。然竟不敢往。烦儿来告急。颠倒入见则已无及矣。死生之说。吾与君讲之已熟。君尝以康节一元。譬之一岁中之一昼夜。余大其言而惊叹之。况百年间若干脩短。何足介怀。但今亲老儿幼。所营无成。君何以死哉。其死不令至情见之。君之志可知也。身后事。后死者当随分弥缝。而儿曹长成则君平生之志尚可遂耶。嗟乎。无论智愚贤不肖。情莫过于分形连气。况得海内贤士友结四十来年同气之因者乎。君之才与行。吾略志君墓。荷泉丈铭其后曰诊硕果嗣必昌。青乌氏又云其吉。吾祖先仁善之报。或可望耶。呜乎。洪氏被祸。金友横罹。俱近日世变之大者。而以君炳炳之志。漠然无闻。闻固无益。而无知尤可悲也。呜乎痛哉。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8L 页

呜乎。明日即君小祥也。吾奉老亲。忍见此日耶。君之丧与葬。吾与室人随事相议。今四月室人又作古人。其祥与葬。吾独忧之。回忆君邈然如上古人。今当此日。又依然如昨日人。苦痛哉。邈然而不可忘。依然而不可见。要之此生在世。日以君之忧为忧。以君之乐为乐而已。君之子为吾嗣者。荐罹险衅。哭泣度日。而制作似胜年前。其次题君栗主者。八岁读通鉴七卷。又其次四岁。明敏笑语。又其次遗腹儿。颇岐嶷。俱有前头望。而家力剥落。只身多事。育而教之。俾得成立。非吾忧耶。左抱右提。洋洋活动。非吾乐耶。浮世变易。不可枚举。岛配俱见放。而外寇一味肆焰。乱亦极矣。处乱世而决疑定算之际。外而无君。内而无良助。吾将若之何哉。呜乎痛矣。
祭亡室恭人金氏文
呜乎。往在甲子。余遘毒疾。数朔滨危。惟君割爱冒羞。沐浴致诚。昼宵奔走。凡所以得生之道。靡不为之。余若不幸。君之生死未可知也。今君之病。余不能急急救之。及君之没。余乃吃饭食肉。孳孳乎生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9H 页

哭殇子曾赐文
呜乎。自汝归土。吾日习忘汝。汝之名不于吾口。汝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39L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碑铭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0H 页

顺兴安氏新坛。何为而设也。后孙以先墓失传。即故里遗址。设位祭之也。盖始祖上护军讳子美。旧居在府治南大坪村。 显庙甲申竖碑记其事。所谓乡闾坛是也。由乡闾东北越竹溪数唤地。有四贤井。周太史世鹏立碑表。井之南有小阜曰台山。 纯庙甲申。四贤后孙又筑坛祭之如乡闾之式。别之曰新坛。第一位赠校书郎讳永和。上护军第三子。实文成公从祖也。第二位赠典理正郎讳得财。校书郎子。第三位赠户部典书讳希谞。正郎子。第四位成均祭酒讳辑。典书孙。赠密直提学讳硕子。文贞公讳轴文敬公讳辅弟。即四贤之一也。祭酒字穆之。忠肃忠穆时。与二兄俱登第为名卿。官至输忠辅理三重大匡顺兴君宝文阁大提学。筑坛后六十一年甲申。乃竖碑识之。时有待也。丽朝时大族多贤莫如安氏。退陶李先生所撰竹溪渊源图可考也。逮至 本朝。亦尝蝉舄。自经锦城之难。往迹扫如。而于今五百年来。后人犹称慕景仰。况子孙之心乎。设坛合祭之礼。圣贤所许。况墓所失传乎。然非盛德遗裔。乌能溯本追远至于斯乎。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0L 页

积深厚发远长。久益显猗不忘。
大溪遗稿卷之六
墓表
先祖妣晋州姜氏墓表
夫人成均生员黄公讳有詹夫人也。姓姜氏贯晋州。务功郎讳琠之女。司艺讳义虎之孙。户判号松月堂讳暹之曾孙。母完山李氏。讳元会之女也。生万历丁酉。归于公数年而公卒。其后六十一年夫人卒。寿八十九。无嗣以从子立显为后。安奇道察访。女婿二人。曰沈檍庶尹。曰李时白左议政。生员公有俊才雅望。没于松京。归葬顺兴墨洞先考墓下。夫人墓移奉黄涧县西白华山下向巽原。阶下祔察访公墓。
大溪遗稿卷之六
墓碣铭
先祖考安奇道察访府君墓碣铭(并序)
府君姓黄氏讳立显字而晦。其先昌原人。鼻祖讳石柱。丽朝大相。入我 朝移居丰基。有讳士祐贰相号慵轩。讳应奎同敦宁号松涧。讳暹大司宪 赠谥贞翼公号息庵。是为公高曾祖。息庵三子。仲讳有吉敦宁都正。配清州韩氏。 赠领相讳孝胤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1H 页

位卑而年促。一时门户之戚。后炽而祥发。百世宅兆之吉。
大溪遗稿卷之六
墓志铭
外舅承政院左副承旨金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镇右字国元。金氏贯义城。胄出高丽太子詹事讳龙庇。鹤峰先生讳诚一十世孙也。有讳柱硕讳琮璨皆不仕。佥枢讳骥寿。是为公曾祖祖及考。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1L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2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2L 页

谓未尝从师讲骘兮。法度规检不踰绳尺。谓未尝展布韫蓄兮。于朝于野俨然见一二措画。呜乎自重而难合兮。千岁在后。质此幽刻。
从祖考成均生员府君墓志
呜乎。此吾从祖成均生员怡斋公幽竁也。公以戊辰十二月二十六日。终于古项别庄。寿六十六。明年二月壬申。葬醴泉石项寅坐原。(丙戌移奉丰基东面桧松壬坐原。)公之次胤进士从叔。以在英受公期许特深。谓曰吾家世葬顺兴丰基。自丰而醴则始也。地步稍远。传后幽刻。尤不可忽。尔其撰世次志行。毋烦而略也。在英不敢当。亦不敢辞。谨案公讳中炯字光彦。黄氏出昌原。上祖讳石柱。高丽大相。入我 朝讳士祐官贰相号慵轩。讳应奎官同敦宁号松涧。讳暹官大宪号息庵。三世显名。而息庵最著。于公八世祖也。曾祖讳𡎎 赠太仆正。祖讳浩大 赠吏议。考讳耆汉 赠吏参。妣全州柳氏。士人通休女。 赠贞夫人。皆以公伯兄同枢公讳中慎阶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3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3L 页

亡弟通德郎墓志
君姓黄氏。讳在薰字应韶。其先自昌原移顺兴。又移丰基。有讳士祐官贰相号慵轩。讳应奎官同敦宁号松涧。讳暹官大宪 赠谥贞翼号息庵。历五世高祖讳浩大 赠吏议。曾祖讳耆汉 赠吏参。祖讳中慎官同中枢。父名仁夏经弘文录今承旨。妣淑夫人丰山柳氏。西厓文忠公成龙后通德郎晋春女也。 宪庙己亥君生。生而善病。屡滨死境。长者不使督课。君亦不能孜孜攻苦。然聪明殊凡。天性恳笃。于彝伦上无纤毫差失。同枢公年已高。家君仕于 朝。在英但嗜读书。家事日就剥落。惟君左右称贷。克尽奉育之道。壬戌陪家君往留梁山任所。一心恪慎。无子弟过。甲子又陪往东莱。时家君在途患痢。君千里侍汤。昼夜靡懈。乙丑发解。屈南省。丁卯遭淑夫人丧。哀戚备至。壬申己卯连魁覆试。庚辰又赴东堂会试皆不利。方营观十月庭试。九月修信使金弘集持黄遵宪文字出来。遂慨然曰邪说肆行之时。宁可求科耶。即为出城。同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4H 页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4L 页

亡室恭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黄在英妻恭人义城金氏。鹤峰先生后承旨镇右女。参奉寿静窝柳公鼎文外孙也。生 纯庙壬辰。年二十归于我。越三十二年壬午四月二十八日没。年仅免夭。而亲戚宗党及村妪田妇莫不伤痛。知我者咸惜其丧其贤配。恭人自未笄。承旨公宠爱殊甚。公没其子若孙久益不敢忽。此虽其家家法之美。恭人不贤而能如是乎。天禀明敏贞洁仁慈周详。于女功无不能。且好观古事。以反切文翻译历代史记。或穷昼夜毕览乃已。然未尝以此废家务。箴纫执麻之际。以书自随。谓余曰我若身为男子。当读书明义理。是非真假。分析精细。而乃今拘拘于中馈米盐之艰。不敢斯须放心者。欲助成君子清俭之德也。在英笑答曰夫人天禀固美。闻见或不逮。从我数十年。德性似日进。恭人不肯唯唯。但微笑焉。每规余宽柔疏坦之失。余强言自是
大溪遗稿卷之六 第 745H 页

与之共三十年苦乐兮。乐时可忘苦时不可忘。温而洁和而方。千岁在前。随余名而消长。
埋殇子锡宁铭
黄氏子生于宁。外祖金适守城。曾大父锡汝名。锡宁乎极聪明。是非际纤毫争。书过目诵已成。字随手笔可鸣。文出口人辄惊。年十二奇疾婴。药请苦鍊殚诚。魂兮南话三生。藏汝骨近先茔。清同治岁之丁。识者谁父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