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x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书
书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59H 页

伏领来示。其欲称述世德。以图永存之意至矣。第人轻笔拙。本不足以张之。况望以此为传信来世乎。既有数面瓜葛之义。又是埋碣。则非如即外碑显刻者比。冒昧牵率。未暇辞拙。今详示意。至欲载贱姓名。并谋不朽。其何以当之。必欲并刻。则下方当云奉直郎前长兴府判官某姓名撰云云。而不刻似无妨也。志头没姓名者。只为合两石为上下。而上盖云某官某公之墓。而以铁束之则不须云云。而古碣亦有某君讳某字某之文。君字上加黄字。则似为仿古矣。生年则非谓古必无例。若以考终岁年溯而求之。则后来者。亦可追认。而韩瑚女字下。以某年月日生君云。则其下韩望姓等语。似不衬贴。欲必录之。则当刊韩清州止之裔一款似可也。至于先行等语。尤所着意下笔。敢故为遗漏乎。只曰谨实能忍。则所称道有不重。如曰颇有隐德。则百行皆该括其中。鄙意以为似约而尽。文体只当如此也。既蒙委累。敢竭中扃。语似不让。伏惟恕亮。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59L 页

伏承录示。其欲务归至当。传信无止之意至矣。第归成于后以下等语。一志精力。尽在于此。古人自述行状。为亲乞文者皆是。而载笔者檃括斟酌。稍加文彩。亦不失实。未闻有以不敢当。辞贬请改者。而哀悃云云。尤为敬服。第此志尾兼刻作者姓名。则庸何伤。况贤字。似不极重。鄙意初以为下字稍轻。似不称于平昔向慕之实。而抑恐见者。犹未详悉。而有溢美之疑。故隐约其辞。以俟后之具眼。斯固不当改下赘说也。生年之说。前书已详。今详哀示。亦不以为不然。不须添入。而韩清州以下。亦不可刊也。男女之序。则古碣亦无定例。而类皆先男后女。各以类叙。而长女适某。次适某。其馀幼云云。恐或宜也。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序
徐孝子续三纲行实录序
士有百行。惟孝最大。而亲之欲其子者。亦莫大于孝。为人子者。孰不知孝之当为。而表表可称者。盖绝无而仅有。所谓千里一士比肩而立者此也。一代不能数人。况望多于一乡乎。一乡尚可。一家而多有之。则夫岂非振古之所尤稀者乎。吾乡淳古。固多懿行。而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0H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跋
先儒书简
(此己卯诸贤所尝往复之手笔。而后世慕贤者之所当珍佩者也。河西金先正麟厚。既叙其事而弁卷之。公跋其尾而刊布之。亦公手书也。年久刓缺。几乎无传。玆以登录。)
昔在辛丑。薄游京辇。闻洪公年遵师古甫。多藏未见书。倒屣往索见。床头妆贴。有题己卯者。取展则此卷也。他不暇及。独袖来。随分纠冗。未及卒业。督还投。余时贫客焚次。力屈催完。又当归兴方滚。忖潜深伏隩。前修文字。更卒难逢。(缺四字)罹年来。顿无意绪。家藏今古文。都付尘蠹而已。适邑子徐生挺然。时或问业。颓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0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墓志
黄公(德休)墓志
君讳德休。字景逸。其先怀德人。有讳吉臣。高丽閤门祗候。生讳尚文及第。三世而至讳铁均。司教义州。于君为曾祖。生讳友参。成均生员。生员生君之父曰润琳。娶宣略将军韩瑚女生君。韩清州望姓。上党府院君渥之裔。君少习儒。病不能卒业。孝于亲。友于兄弟。年几六十。丁外艰。守墓终丧。时兵荒甚。犹不以窭且衰少贬礼制。人皆难之。其后病愈革。万历丙午六月丙午。考终。年六十八。以其年十月甲辰。葬于木川县东三生洞子坐午向之原。君凡再娶。有子男女八人。初娶安山金氏。忠义卫秀汶之女。本朝 恭靖大王驸马谥胡平公浣之裔。生一男二女。长男幼学宗干。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1H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杂著
乞雨文
天地间一物虮虱臣某。谨将藐焉中处。号泣怨慕之情。仰吁于皇皇显思乾父主宰之帝曰。生人之身。虽本乎父母。咸囿于形上形下之间。则凡在覆焘之下者。皆天之子也。故困极疾痛。必呼而乞怜。非以受中以生者。有气通之理。而赋畀以成者。无恝视之义欤。鸿荒之世。虽饮血而茹毛。风气既开。必谷腹而丝身。谷丝之生。须待雨旸时若。而粤自前年。亢旱斯极。民之所仰给者。大都篝娄。既失西成。捐瘠相望。苍苍高远。视听自民。岂不知亿兆函生。遑遑不给。乐苌楚羡龟蝉之状也。犹藉以自慰者。一岁衰恶。则明岁当美。所以忍死须臾。服力田野。而密云不雨。今几月矣。粟麦枯乾。粳稻焦烂。望望无青。赤色千里。不知天之于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1L 页

祈雨引(疑于长兴通判时作。)
今玆旱谁由。将卒痒于稼穑。岂其有他故。责专在于牧刍。敢自列其罪辜。冀降监其诚款。顾小子之谫劣。宰大邑之凋残。疾痛疲癃。宁有抚摩之效。饥寒困顿。未施喔咻之泽。缘受性之不敏。故有心而无政。力役非不欲均剂。或怨鞅掌贤劳。徵敛似无系私营。咸羡苌楚夭沃。琅琊明月。宁生犬足之氂。永州空村。必有蛇神之缶。万目睽睽而不察。一境嗷嗷而莫闻。玆召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2H 页

就阴亭前上梁文
(盘岩耸出水中。形如龙头。故云龙头台。公于昏朝。退居天安远西面龙头村。搆亭台上。扁曰就阴。盖取出自北门之意也。自制前后上梁文。其下数百步许。有池台。名曰道理山。距天安官门十五里许。)
临溪潭而卜地。久阙筑室之规。傍烟霞而诛茅。今得庇身之所。山川献状。树木呈妍。主人大义君臣。偏性岩壑。妄谓五色线。将补帝舜之衣裳。岂意九重门。还锁夜叉之莞钥。遐哉玉堂天上。久矣白首郎中。凌江栖翰林。皆是宛宛之羽。行山得散木。独无数数之时。山中草多远志之苗。故人书只当归之语。我病非药饵可疗。田游岩乃泉石膏肓。世道岂俯仰之资。庄周氏云桎梏缰锁。大丈夫有羸老之疾。固当养志于园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2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3H 页

抛梁东。杨柳长川一望中。溪童叫道收鱼网。玉尺翻翻芦荻丛。
抛梁南。十里华山送翠岚。看题课药无馀事。临水开窗倚半酣。
抛梁西。天入回冈日易低。山妻报道黄粱熟。黎杖芒鞋踏石蹊。
抛梁北。一水护田穿翠陌。日夕老农来报知。今年春稼浮青色。
抛梁上。锦石清溪围翠嶂。无弦琴在北窗前。膝上时传鸣濑响。
抛梁下。水汇岩前数顷泻。鱼鸟相亲俗子稀。不劳专壑猜车马。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3L 页

就阴亭后上梁文
(公既卜龙头台。因有上梁文。而贫甚不克构亭。公诗所谓乌有梁文空发越。子虚亭号谩流传者。即其事也。亭之成。不知在于何岁。而后上梁文。想是出于亭成之时也。)
华颠无复俗间心。半世饱松云之卧。青嶂足稽天下士。一朝见茅栋之成。榱题数尺不为。䌽椽三条亦足。主人湖山放浪。宇宙嵚崎。初非鸟兽之群。窃期宏功盛业。奈此麋鹿之性。只思礼草长林。爰得野次之峥嵘。几谋岩栖之经始。然鸠计之太拙。山资谁借戴符。举蜗庐其亦赢。宅图空顿丘令。高天幕厚地席。风月虽不责小苛。碧山屏白云篱。猿鸟奈久缺宾次。谁识一丘之位置。已费十年之拮据。未能庇千间。只取看看临绿水。不教安四壁。要将面面对青山。废于古显于今。敢说天地之悭秘。美可茹鲜可食。或烦神鬼之撝诃。挹明湖于东厂。最宜返照涵虚。纳爽气于南峰。政好清明拄笏。许丞尚艰拜起。台卿宁抱经纶。菜色商歌。孰知非病。床头周易。聊遣不佳。本无宠辱之惊。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4H 页

抛梁东。断崖驰入玉潭中。朝晡杖屦逍遥处。恰驭泠泠万里风。
抛梁南。华岳巉巉插玉参。堂皇正与双尖对。好事朝朝送碧岚。
抛梁西。碧松阴里路高低。(缺二句)
抛梁北。地位清高退斗极。山翁不爱植浮花。绕屋松篁长翠色。
抛梁上。身安岁美足家酿。生涯都付醉乡中。落笔文章时跌宕。
抛梁下。八月黄云满四野。溪友园翁相往来。良辰共结鸡豚社。
伏愿上梁之后。学纳息于玄夫。付摊饭于黄奶。偷閒闻健。古釰新斲发神光。漱阳含霞。童颜益春茂真气。怀琬琰于种玉。采茯苓于栽松。
濯热亭引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4L 页

一溪潺湲。抱孤村而鸣玉。数椽萧洒。觉清爽于流金。胜景俱存。佳额并举。主人性癖山水。身脱风尘。荣名非素心。早辞芹宫之直。閒适乃其志。晚占椒江之兴。惠而归何待其凉。元非爇中于不得。灭其迹不如就阴。实厌炙手于权门。一去凤头。再卜龙首。青郊绿野。既合逍遥之游。渭水桐江。亦是渔钓之乐。江山供笔。风月助怀。胜地如斯。硕人所轴。第念火流之日。恨乏玉寒之资。薰风自南。未解舜民之愠。清飙来北。谁谓羲皇之人。有河朔之浮梨。难避赤乌之气。挂江天之暮雪。宁祛朱阳之威。金团屡挥。淮海之炎太甚。冰壶多渴。殿角之凉不生。园翁野老之来寻。叙寒暄之无所。骚人墨客之相集。慕清凉而有叹。是有欠于閒中。宜求适于物外。玆倾一寒之䃫石。以搆鏖暑之高亭。经之几时。成也不日。云檐鸟革。谢丹雘之华奢。霞甍翚飞。称俭素之中节。登临一赏。气像万姿。沃野微茫。骋远目而无碍。群山耸翠。绕近坪而如围。逸兴遄飞。清光不渴。高轩净扫。遥吞万里之长风。虚窗半开。正对一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5H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5L 页

两忘亭上梁文
无地起楼台。久负丘壑之馀债。临江开栋宇。始酬泉石之初心。天地岂容乎长藏。鬼神亦为之阴相。主人文林旧种。学海馀波。玉笈金箱。书破邺下之万轴。琼霏珠唾。笔扫杜子之千军。初拟穷养而达施。岂料时乖而命蹇。 圣代为弃物。已失立扬之期。偏性合幽栖。可无偃息之所。得异处于荒僻。宜隐者之盘旋。一掬保悭。青山回作别界。四望极目。白鸟去尽长天。卜眼力而诛茅。依面势而立屋。凉轩宎厦。贯冬春而咸宜。伏槛坐堂。随起居而惟适。平沙铺白雪。吉祥之虚室生明。长川横玉龙。含蓄之群嬉蒙护。枕席临云雨。身直在天上玉京。膏肓著烟霞。念岂及山中尘累。是非升沉荣落。如此两忘何。宇宙蛮触风音。都付一笑了。川花有咏。非是少年之心。庭草不除。谁识自家之意。工夫日卜梦寐。事业言足听闻。展卷对圣贤。奚暇还往之噂𠴲。向阳开牖户。稍觉明暗之去来。四时之景不同。真乐有在。百尺之楼高卧。豪气无妨。明月本不相猜。白云只可自悦。贮妓女藏歌舞。焉用彼哉。误文墨乐琴书。能事毕矣。(以下缺)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6H 页

[山水策]
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固仁智之事。而揆诸古人。则有可议焉。仁之尽智之尽。莫孔孟若也。其辙环天下。游遍齐梁之日。未闻一玩于某山某水者。何欤。颜渊亚圣之资也。曾参传道之人也。其乐只在于箪瓢陋巷弊衣耕野。而不在于山之胜水之丽。果可以此谓二子仁智之未尽耶。商山四皓。七里严陵。避世高蹈。皆以山水为归。亦得仁智之乐。而寓其真乐欤。渊明。采菊东篱。对南山悠然之趣。乐天。晚谢世纷。卧香山八节之滩。果皆妙契山水。而深得仁智之乐耶。马迁秦陇之游。子由终南之观。其于山水胜槩。包括胸襟。亦皆真无嫌于仁智。而寓其乐耶。方今乐山乐水者。盖亦多矣。见一山一水之胜。则辄起亭以临之。闻一山一水之胜。则不远千里。而期遍游览之迹。烟朝月夕。啸咏其间。竹杖芒鞋。陟降信宿。是果寓仁智之乐。而乐其真乐耶。山不登。水不临。而仁益敦智益固。别无其要欤。不寓山不寓水。而仁智无穷之乐。愿与诸生闻之。
对。愚也。㗲㗲然一蒙士耳。为山而未成一蒉。学川而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6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7H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7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8H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8L 页

[伦纪策]
问。人君所以维持侧体。巩固国脉者。不过伦纪而已。伦纪不正。常彝泯灭。则风俗败斁。乱亡随之。伦纪之于人国家。岂不大哉。上古之盛。比屋可封。所以致此何道欤。降及汉,唐。迄于宋,元。伦纪之正。渐不及古。其为治。亦与之污下焉。上下数千年间。岂无有为之君。而其所以恢张扶植。终不若三代之时。何欤。海东文献。素称中华。一千年之新罗。五百载之高丽。享国长远。传祚绵永。其于正伦纪之道。亦有可称者欤。粤我 国家圣创神述。贻谟燕翼。无所不用其极。而式至今休。 圣上当宁。德著躬行。教致风草。时雍之化。于变之俗。庶几可见。而奈何近年以来。人心不淑。习尚渐讹。禽奔兽走。天理将灭。诚举其大者言之。杀父之恶。起于闺闱。而父子之伦灭矣。反主之贼。出于帷幄。而君臣之义乖矣。变起坛壝。神明之受诟甚矣。灾近 清庙。宗社之蒙辱至矣。以至簪绅灭公而循私。士庶见利而忘义。噂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9H 页

对。昔魏相对宣帝之问曰。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数百人。每读史。未尝不废书而叹曰。伦纪之败。一至于此哉。余之生适后。不亲耳目。何幸哉。岂知今日之变。万倍于汉宣帝之时哉。流涕之不足。痛哭之不足。惊心涨胸。日伊一日。今逢执事之问。剀切汉相之忧。其挽回之兆乎。其欲求之志乎。敢不以一言。闻于左右。窃谓天生烝民。有物有则。而为秉彝懿德之首者。伦纪也。天叙有典。敕我五典。而为生民日用之切者。伦纪也。人道苟明。则危可使安。乱可使治。而国祚以之长。伦纪不明。则从危至乱。从乱至亡。而国势终至不可为矣。是以善医人者。不视人之肥瘠。而察脉之病否。善为国者。不计国之安危。而视彝伦之叙斁。伦纪之于国家。所关如此。虽然。伦纪不能以自斁。所以斁之者有自。伦纪不能以自明。所以明之者有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69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0H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0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诗(二首)
清风台
山一片屹万古。高节与之同崔巍。思若人不可见。景仰如今愁未裁。清风台上谁能登。迢递绝浮埃。悲夫人生何异东流水。一去终不回。居人休道当时事。忆昔当时添我哀。三千同德独夫死。可怜周家吞八垓。周贤商恶不须论。以臣伐君诚可咍。薇蕨可言采。周粟何有哉。坚节山中不归去。耿耿精忠牛斗魁。饿死死何恨一代。可使后世贪风颓。悲夫台前风物不逐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1H 页

城阙秋生画角哀
秋凉动庭梧。草堂门半开。前江碧玉流。远帆斜阳催。兵尘尚未息。画角声何哀。忆昔开元太平日。玉烛天地无尘埃。野鹿含花入宫禁。六龙西行云栈回。孤迹又逐落叶飘。转蓬东西头尽皑。逢春五见楚户花。冒雪三看巩岭梅。家在杜陵无归日。结茅锦江江水隈。乡心寸寸阻釰阁。寒云片片迷琴台。西风作起旅鬓霜。落雁江天秋又回。渔人唱又晚。病起愁徘徊。东关战未已。暮角声如雷。月揵尚未报。羽书西南来。浣花溪近成都阙。海鲸一声肠欲摧。逢秋难禁客里怀。况此悲角何如哉。西方又阻美人颜。蜀峰回首高崔巍。江潭秋景兴可助。念切思君愁未裁。风光还想故园同。树老荒庭红叶堆。休兵何日鼓角閒。北归醉把秋江杯。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附录
行状略
松南(徐沙峰子名梦良。官文化县令。有文行。)曰先生讳德升。字闻远。又字达夫。号希庵。晚号就阴亭。其先八莒人。莒属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1L 页

自髫龄。已晓事亲之义。父母之命。毋逆毋怠。天赋然也。稍长。家甚贫窭。体无全衣。而便身之物。甘旨之供。竭力营办。无少欠阙。父母有疾。衣带不解。汤药必亲尝。前后丧皆庐墓。亲供祭奠。庐侧有井。丧毕即乾。墓在元堂山。其下有庐基。傍有古井。无水也。
先生尝迁父母墓于郡北十里许。(即富土里松禾。公山所局内。)壬戌年间。自挽诗有曰。五十九龄非短促。人间荣辱备尝之。返真观化吾何恨。归侍双亲见两儿。自注曰。考妣既葬。二子又失。故末句云。又辛卯。秋夕上墓十句诗。至今吟咏之间。令人不觉一字一涕。真可谓五十而慕也。
暇日学问。读孟子尚书各千遍。记性甚敏。少时欲见朱文公纲目。适有僧卖之。先生贫不能买。留僧三昼夜。披览一遍。以段绵布赠之曰。吾所欲见者。由汝而见之。后向人论纲目。不错一字矣。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2H 页

先生年二十一。以父命勉就场屋。发乡解。居第一。乃万历甲申也。以病未赴会试。越三年丁亥。居魁乡解。戊子二月。中司马。仍留泮中。国子以山水策试诸生。先生一笔以挥。左右动容。尹月汀,李月沙,姜睡隐,赵浦渚诸公。皆以道义之交。推许之。而浦渚公。先生从兄德良之婿也。尤加敬畏。梧阴常称此弟。良玉其质。冰檗其操。吾外家积德之馀庆也。云云。(梧阴月汀。即先生之从祖允明之外孙。于先生为再表从。)
庚寅。以表策登乙科第一。以承文正字。拜注书。仍拜金吾郎。历兵礼员外郎。癸卯。通判长兴。居数月而弃归。行李萧然。到家至不能举火。而晏如也。又拜礼曹正郎。时边报骚动。先生试射为首。仍拜北评事。月沙制军服以资送。先生辞不赴。盖月沙与先生同年。尝许以知己故尔。
壬子。再拜直讲。壬戌。又除司艺。皆辞不出。先生赋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2L 页

搆数间屋于龙头。三椽萧条。左右图书。此所谓就阴亭也。余见 国朝榜目。先生名下题之曰。光海朝。退居天安。癸亥。持平不就。其恬退高节。可见先生平素志也。以山巾野服。日与多士。讲究遗经。诗酒自娱。花浦洪学士。自少受业。毕竟树立。扶纲常于万古。孙公必大。亦尝负笈。主盟词垣。擅独步于一代。世常称得其节行者。洪学士也。得其文章者。孙翰林也。心悦诚服者。沙峰先生也。
郡人柳兴龙。时年八十。为余言。洪学士常从事于希庵之门。吟咏慷慨。以气节相尚。因诵学士诗一绝。其平日之薰陶切磋。可想矣。花浦少时。以时文数篇。请考于先生。先生初甚忽之。展读后。敬待如大宾。不考其文。以纸裹而进之。遂大备馔以礼之。及退下庭而送之。洪公平锡。传此语甚详。(语在花浦集中。亦如是。)木城㞐韩栯。亦善文人也。常以策自许矣。一日袖表策各数篇。请考焉。先生许其表。不许策。韩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3H 页

丁卯二月二十九日。启手足于清州梨峙。返葬于先生居庐时葬地同麓未向之原。享年六十四。沙峰先生抄集遗稿二卷。受跋于溪谷张公。溪谷未尝识公之面。而必称先生。则亦可见先生实德。有以见许于当世君子矣。沙峰先生。与一乡同志。欲营立先生祠宇。与李府使(芝村)合享焉。有意未就。乡人至今恨之。先君子与玄丈微甫。欲记先生行迹。而又未遑焉。
岁辛未冬。三一堂柳尚书。适寓此土。越明年正月。不佞以宁城文献一部进之。三一堂曰。此卷所载文学节行。令人景服。而希庵沙峰不与焉。文献不足徵也。余谓此传先两先生而作。是以不与焉。閤下既留此地。盍为两先生续传。以附其后耶。固辞然后乃曰。虽欲记事。而今无可据之迹。奈何。不佞曰。沙峰先生梦良。曾述家状。希庵先生。去古益远。亦无行状。良可惜也。希庵先生前后居庐。杜门昏朝。其节行不愧古人。曰尔其以闻见。录之以示我。不佞既辱盛意。又感其行谊节孝之赖此不泯。明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3L 页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4H 页

补遗
先生晚年。与洞中诸人及一家年少。坐于龙头台上。有邻村汉骑牛过前路而不下。座中皆不平。欲责之。先生止之曰。此汉平居别无过暴之事。而今卒如此。此必丧性而然也。丧性之人。何可责也。如必责之。恐有不虞之祸。言未已。其汉所骑牛。过梁而超。其汉坠地。项折而即毙。座中莫不惊愕。咸叹先生先见之大过人也。此则佥使郑继老之语。
戊寅。芝村李先生。(月沙孙喜朝。)出宰本郡。赈罢之后。来登先生钓台。台即就阴亭之下麓也。徘徊兴感。慨然有朱子白鹿洞之感。因会郡中多士。设白日场于台上。出题曰过白鹿洞。谒朱夫子画像有感。遂与某某人议立。先生祠宇于旧址。以为乡人居常羹墙之所。且为诸儒佥会肄业之处。一如遂初堂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4L 页

月沙曰。吾友玄闻远。自号希庵。号所㞐曰栎岩。盖岩上多生栎树。取其樗散。以自况也。又答先生书曰。健饮犹昔。耽诗不倦。世事不入耳。重听何伤。此亦今日所当羡云云。松谷(赵复阳。即先生从兄德良之外孙。)曰。某以文章负盛名。而官亦不达。论者惜之云云。盖当时有识者之往往慕其志节。而惜其不遇如此。
嘉靖甲子同庚稧座目序[李廷龟]
噫。吾侪结此稧。夫岂偶然哉。古今如许其寥阔。而生并一世。四海如许其广大。而生在一国。国人如许其众且多。而生同一世。其日月先后。身命穷达。固不足论也。声气相求。一言定交者。至过三十。而序名一帖。乃约与之同忧乐。久而不衰。则顾此风期夙缘。果非偶然也。粤若竹林嵇,阮。尚清虚而已。兰亭王,谢。慕风流而已。中散逝而竹林无阴。右军亡而兰亭遂墟。事在一时。交非耐久。而惟我同庚同志之友。又从而修稧。情若兄弟。生前之永以为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5H 页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元月 日。月沙翁醉书。
甲稧座目
皇明世宗肃皇帝嘉靖四十二年甲子。
我 朝明宗大王十九年。
李廷龟(圣徵月沙。)十月初八日。延安人。文左相。(庚寅别试。)
权 盼(仲明闭户。)九月十九日。安东人。文判书。(丙申别试。)
闵馨男(润夫芝涯。)四月二十八日。骊兴人。文贰相。(庚子别试。)
尹 旸(时晦晴江。)十月初四日。海平人。文参赞。(丙申别试。)
洪 熹(和叔万峰。)闰二月十九日。南阳人。南同敦。
柳 潚(渊叔醉吃。)六月二十日。兴阳人。文副学。(丁酉庭试。)
李好信(士立懒真。)三月二十六日。全州人。文大谏。(癸卯庭试。)
朴东说(说之南郭。)四月二十三日。潘南人。文大成。(甲午庭试。)
李绥禄(绥之东皋。)七月十一日。全州人。文判决。(丙戌别试。)
李忠养(孝叔后溪。)正月初九日。全州人。文参议。(丙申庭试。)
安 璥(伯温芹田。)九月二十一日。顺兴人。文通礼。(壬子武科。)
尹民逸(显世芝山。)闰二月二十日。坡山人。文判决。(丙申别试。)
宋 骏(进甫省庵。)十二月初八日。砺山人。文参议。(甲午别试。)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5L 页

洪乃范(伯陈东江。)五月初八日。南阳人。文佥知。(癸卯庭试。)
沈 阃(子由花塘。)二月二十四日。青松人。南佥正。
李光胤(克休瀼西。)五月初四日。月城人。文校埋。(甲午别试。)
禹廷琛(季献沙潭。)正月十八日丹阳人。文佐郎。(辛卯式科。)
安 旭(明远清川。)正月二十三日。竹州人。文▣▣。(壬寅菊制。)
黄有中(中正钓台。)十月十五日。昌原人。文正郎。(丙午增广。昏朝不仕。)
权光烈(克晦桧阴。)八月初六日。安东人。文判事。(癸丑增广。)
吴行敏(汝男画岩。)十二月二十二日。宝城人。文郡守。(戊申别试。)
金 辏(志远。)五月十四日。▣▣▣。文正郎。(辛丑式科。)
郑恢远(大而。)十二月初七日。▣▣▣。南郡守。
柳起门(光前。)▣▣▣▣▣。文化人。文弼善。(辛丑式科。)
赵文英(应世。)正月二十九日。▣▣▣▣。南司御。
韩 禛(汝受。)九月初八日。
玄德升(闻远希奄。)十月初三日。八莒人。文直讲。(庚寅别试。)
尹 琓(仲圭。)五月十二日。
朴 潡(巨原芝浦。)七月二十九日。密阳人。文正郎。(癸丑增广。)
下禊书吏。
许世滃。正月初三日。
罗有福。正月二十三日。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6H 页

同稧座目跋[李好信]
吾家在东里。同庚十二。儿年又十二。时会做于柏谷松亭。因结为一稧。命名曰五同云者。盖居地同。生岁同。气味同。学舍同。人数亦与年数同故也。分日文会。时若遇乘轩贵客。而联袂比肩。雍容当道。则指称东村奇童队。辄住车。式敬而过焉。年俱十八。春游赏于华岳重兴寺。一代士林同晬辰者六员。愿言追入。许参觞咏之席。洛中人号为瀛洲仙也。及至六六之岁。稧中已登大小科。位显者居多。别设盛宴于三清洞。是日更添上稧十五。下稧三吏。前后三十六。以象乾宫之数。仍示交泰之义。与之同忧乐。有若骨肉焉。无何。庚午秋。安伯温任事时。顾瞻左右。多有存没之感。且有不幸之事。削去三名。难以容贷。好事作魔。虽欠专美。而来者不拒之失。先哲难免也。亦何伤乎。白首馀存。相从几日。不相从亦几日。勉修勿负。益固胶漆。是吾所大望也。(懒真李士立书。)
祭玄希庵文[赵相禹]
(先生之殁。想必有知旧吊祭挽诔者。而今无一句文可纪。只于时庵遗集中。偶得此文及挽词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6L 页

麟超走兽。凤出飞禽。物固有之。人亦然矣。不世豪杰。莫如我公。耿介其容。刚直其性。有遁之志。无仕之心。释褐青阳。暂趍 丹陛。解龟白首。不负碧山。其文也奇。班马馀骨。其诗也古。李杜遗风。四六尤精。滕阁益庙。赋亦新壮。陆海潘江。痛饮之馀。逸兴之际。挥以健笔。一字千金。如我愚庸。叨荷不鄙。授以韩笔。(石峰笔。)写以李诗。从事以来。谓可成就。丙戌年后。四百病侵。杜门空山。浪度岁月。山蹊茅草。复塞于心。命何太奇。二子俱殁。乱何斯急。客卒他乡。问不以时。敛不以手。多少此恨。有泪先知。
时庵赵相禹
六贤祠春秋享祝文[宋焕箕]
秉义遁世。馀事文章。遗风立懦。百世清名。玆值春丁。敬荐櫑牲。
性潭宋先生焕箕制。
希庵先生赞[洪奭周]
清风之台。就阴之亭。有山嶪峨。有水清泠。考槃在中。硕人之敦。遗经在丌。束脩盈门。穷格之蕴。亦有文章。清芬可挹。虽久弥芳。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7H 页

送行[朴巨源,李春英]
(先生脱却尘臼。浩然言归。洛下时贤。多以诗赆行。而遗逸无传。只有芝浦体素二公诗。故附录于左。以识先辈相与之意云。)
羡尔春风有此行。故山花鸟好重迎。由来玄度知安分。笑我黄粱梦未惊。
芝浦朴巨源
浊世君深遁。残年我薄游。如何邂逅地。便抱别离愁。但使樽倾海。休言雪满头。试看松柏意。终昔岁寒谋。
体素李春英
就阴亭八咏[李廷龟]
横桥步月
日日溪桥扶杖行。前峰月出似相迎。夜深孤影无人见。沙上眠𩿨也不惊。
断矶垂纶
南坨夜雨水初肥。乱石槎牙处处矶。鱼不避人人不倦。把竿终日两忘机。
云寺寻僧
云外疏钟隔小斋。主人元自与僧閒。春来杖屦浑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7L 页

帿岭采蕨
雪尽南冈春日妍。蕨芽先长小儿拳。从今已足山厨兴。不羡侯门费万金。
晴窗咽日
睡起东窗旭日新。满腔和气蔼阳春。玄真妙诀凭谁试。献曝从来是野人。
欹枕看书
闭户生涯一束书。晚凉欹枕夕阳初。矇眬睡眼迷黄卷。拂面松风自捲舒。
春瓮酦醅
山家酒熟又新年。风味依然小瓮边。病渴词臣无事业。醒来自酌醉来眠。
秋郊观稼
八月田家秋事殷。长郊一望遍黄云。农人但道礼年乐。饱饭松风祝 圣君。
月沙李廷龟
咏希庵诗[赵相禹]
我袖栎岩诗句佳。鬼神欲夺争拦街。唯恐银钩不在手。举鞭且急犁眉騧。归来朗咏月明中。风动梨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8H 页

挽希庵先生
东国文章几许多。五山简易亦难过。怊怅清诗兼健笔。一朝埋没尽阿那。
龙头形胜题咏[徐挺然]
(龙头旧无闻焉。自先生筑亭之后。遂为胜地。先生殁后。往往有登临而兴感者。况沙峰则乃先生门弟也。此诗便有朱子西林韵之意故取载。而时庵诗。亦以类附之。)
我辈登临处。先生旧钓台。松间路屈曲。岩下水潆洄。有意吟诗句。无心把酒杯。江山久寂寞。鱼鸟怪人来。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8L 页

龙头感怀[赵相禹]
华岳凝撑萃。龙头欲堕危。先生曾卜筑。终老此栖迟。萧洒今游日。依俙曩钓时。鱼游谁设饵。亭废但遗基。前后文犹壮。藤笺咏益奇。节操真罕古。馀事亦如斯。地即无心显。人争有意驰。纵投閒放迹。敢阙朗吟诗。景物恒朝暮。阴阳互盛衰。春桃汉嫱颊。秋岫茂陵眉。几个豪司马。飘然美义陂。联裾行镜里。餐玉得清涯。酒白兼须白。新知暨旧知。一场偕笑乐。满眼乱巡卮。我醉忘归去。君胡促别离。幽怀付幽兴。佳会系佳期。胶漆坚非信。峨洋听莫辞。熊车难再动。鸠杖岂重移。触热藏同𤠗。当寒缩似龟。尧夫四不出。千载可为师。
时庵
龙头。次徐沙峰韵。[李喜朝]
(芝村时宰本郡。而登此旷感。追步此韵。而俎豆之议。因以发焉。故亦以类取载。)
赈罢无馀事。闲登此野台。千峰云外耸。一水寺前洄。况有先贤躅。仍呼远客杯。秋风吾欲去。与尔拟重来。
芝村李喜朝
希庵先生遗稿卷四 第 379H 页

昔交徐秀夫。始闻玄公名。闻名未识面。自叹虚此生。蒿里寄哀挽。怆然空沾缨。节孝与玄晏。拟伦良不轻。徐生辑遗稿。就我要批评。长短古今诗。二卷犹未盈。盥手一披读。声韵何琮琤。碧濑少渊泓。清激心神醒。琼树美柯条。不愿充筳楹。野逸林魏俦。刻厉郊岛并。辄觉牙颊爽。越茗涤荤腥。亦复喜叙事。搜剔穷窈冥。纵非陶猗产。胪列颇纵横。独怪清澹姿。未谢丹白情。苦语不忍闻。一字一涕零。艳语一何丽。梦魂留馀馨。才子或多情。何尝累坚贞。閒情出国风。未可疵渊明。平生嗜曲蘖。五斗堪解酲。苦乏种秫资。无以备瓶罂。津津语不厌。风调令人倾。皇天赋万品。予夺太不平。有才苦无命。借问谁使令。才名四十年。穷独倚林坰。百事不如意。贫病相缠婴。毕竟夺童乌。谁使传玄经。文章独不朽。百代存典形。秋怀和余作。压卷最精英。庄惠激雄辩。郢匠相待成。神交付冥漠。持此慰潜灵。
崇祯丙子季夏吉日。德水张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