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恒斋集序
恒斋集序 第 x 页
恒斋集序
 恒斋集序
  
恒斋集序 第 481H 页
恒斋集序[李㙖]
惟我石溪先生李公崛起东海之滨。以诗礼教家庭。有子七人。其第四曰恒斋先生。生有异质。不肯随世取功名。慨然有求道之志。方是时。存斋,葛庵两先生。以道学文章。主盟斯文。公师友伯仲。博约征迈。以成就其德性。固有以异于人者。而杜门
恒斋集序 第 481L 页
林下。一意进修。恣坟典之乐。究天人之业。超然独造。不假因袭。则所以自得者多。而两先生屡发操戈之叹也。抱负经奇。志切君民。不以草茅而忘其忧爱。以至匡时救世之策。亦皆研究讲讨而得其要。如有用我者。可以举而措之。每念时事艰
恒斋集序 第 482H 页
虞。国威不振。未尝不扼腕长啸。感慨不歇。盖公之规模气槩。又非曲学偏见。寂寞为修而已者。及其晚岁。孚尹旁达。盖尝以遗逸微。历试民社。公感激知遇。励志图报。方且上陈民瘼。下布乡约。兴学劝农。施设方张。而公寻已疾病。逡巡而归。道之兴
恒斋集序 第 482L 页
废。莫非天也。谓之何哉。于乎。才难之叹。自古然矣。虽举一世而论之。才之生也。因不数数然然而安陵氏之世。不出家庭。真儒辈出。耆学硕德之士。代不绝书。其钟毓笃生之厚。吁何其盛也。公不喜著述。只有诗文若干篇。不事彫琢而冲澹疏畅。无世俗气。公之侄
恒斋集序 第 483H 页
密庵公手自净写。为二巨篇。藏于家。玄孙宇根惧其久而散逸。既以密庵手本为正。间附以后来所得。并附录为六册。将付诸剞劂氏。俾㙖考其鱼鲁。既又责以弁首之文。㙖以不文。谨谢不敢。而宇根甫之请愈切。且责以事契之重。㙖因不敢当。而亦不敢终辞。遂
恒斋集序 第 483L 页
书其所感于心者如此。使后之君子得有所考云。
 崇祯纪元后百八十一年。韩山李㙖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