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抚松轩先生文集跋 第 x 页
抚松轩先生文集跋
重刊跋[张璶]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世必有诵公彭泽之诗。而悲公心事者矣。公之诸孙。示以公逸稿墓志。三复悚然。遂书于后。丁亥春二月丁未。仁同后人张璶谨书。
重刊跋[张璶]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世必有诵公彭泽之诗。而悲公心事者矣。公之诸孙。示以公逸稿墓志。三复悚然。遂书于后。丁亥春二月丁未。仁同后人张璶谨书。
抚松轩先生文集跋 第 178H 页

惟我 世宗 文宗之世。化理清明。俊良登庸。人才于斯为盛。指不可殚屈。而文节公金先生居一焉。盖先生以瑰才邃学。妙年擢巍科。与一时群彦。齐驱并鹜。舒翘扬英。朝夕于白虎石渠。启沃论思。 上亦虚心眷注焉。以至上下田赋。推步星历之法。必须先生而定焉。其谋猷之盛。际遇之隆。可谓倾当世而轶千古矣。先生入则备顾问。出则剸盘错。繇卑而钜。无往不宜。迨其季年。擢授冢宰。先生终不起。其与道进退。终始一节者。于此亦可见矣。先生下世。今已二百四十馀年。遗文放失。十不存一。今其留在者。短律一。四韵四。短劄七。殿策一。平居文字。计应溢箱盈案。而若是寂寥。不
抚松轩先生文集跋 第 178L 页

上之三十三年七月日。外八代孙奉列大夫。前行永春县监权斗寅谨识。
重刊跋[金万柱]
我先祖文节公先生。德行功业。载国乘。照人耳目。非今日所敢容赘。而惜其文稿放失无传。大为斯文之不幸。往在六十年前。始拾得诗若文遗在者。借剞劂。图不朽。总若干言。诵其诗。读其书。足以知文章道德于千载之下。其幸存而未泯者。岂非不幸中幸欤。嗟呼。我先祖遗文。今不可复得。而窃惟前后诸君子。或有记先生事迹。或有赞先生德业。其所以尊慕而称述之者非一二。而第其散在各秩。有难遍阅。玆与吾门诸人。褎集其诸集中所载文字。附诸文稿之末。使后之览者。得有所考据。他日诸孙中。幸有博雅者。继录今日之
抚松轩先生文集跋 第 179H 页

三刊跋[金埅]
我先祖逸稿附录。行于世且百有馀年。而编年之谱尚阙焉。前年秋。兴之章甫。谨就故炊沙李公(汝馪)所褎集先生履历录。参以状铭记闻。编成年谱。又就附录之重叠者而略之。遗漏者而补之。合原稿为上下篇。今年春。就质于前县监李公象靖。夏四月遂入梓。呜呼。苟非诸君子慕仰之心之出于至诚者。曷能使累百年未遑之举。而获成于时月之间哉。今按附录中。榜目率多当世之名卿硕士。而尽节 王家。如成,朴,李,柳四先生。暨樗轩李先生。皆与焉。亦可见 先王培养之深。得人之盛也夫。余于此重有感焉。吾先祖彭泽之诗。樗轩公松竹之咏。正道合而志同者也。先父老所以附录榜案于遗稿之末者。其亦有意也欤。
上之四十三年丁亥五月日。十代孙通训大
抚松轩先生文集跋 第 179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