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71-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岩集卷一
            明 夏尚朴 撰
 语录
卓然竖起此心便有天旋地转气象
学者涵养此心须如鱼之游泳于水始得
才提起便是天理才放下便是人欲
君子之心纤恶不容如人眼中着不得一些尘埃
卷一 第 1b 页 WYG1271-0002d.png
学者须收敛精神譬如一炉火聚则光燄四出才拨开
 便昏黑了
寻常读与点一章只说胸次脱洒是尧舜气象近读二
 典三谟方知兢兢业业是尧舜气象尝以此语双门
 詹困夫困夫云此言甚善先兄复斋有诗云便如曾
 点象尧舜怕有馀风入老庄乃知先辈聪明亦尝看
 到此
朱子云颜子之乐平淡曾点之乐劳攘近观击壤集尧
卷一 第 2a 页 WYG1271-0003a.png
 夫之乐比之曾点尤劳攘程子云敬则自然和乐和
 乐只是心中无事方是孔颜乐处
道理是个甜的物事朱子训蒙诗云行处心安思处得
 馀甘尝溢齿牙中非譬喻也
不问此心静与不静只问此心敬与不敬敬则心自静
 矣譬如桶箍才放下便八散了
白沙云斯理也宋儒言之备矣吾尝恶其太严也此与
 东坡要与伊川打破敬字意思一般盖东坡学佛而
卷一 第 2b 页 WYG1271-0003b.png
 白沙之学近禅故云尔然尝观之程子云会得底活
 泼泼地不会得㡳只是弄精神又曰与其是内而非
 外不若内外之两忘两忘则澄然无事矣又云必有
 事焉而勿正心勿忘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
 道也朱子云才觉得间断便已接续了曷尝过于严
 乎至于发用处天理人欲间不容发省察克治不容
 少缓看二典三谟君臣互相戒敕视三代为尤严其
 亦可恶乎
卷一 第 3a 页 WYG1271-0003c.png
李延平云人于旦昼之间不至牿亡则夜气愈清夜气
 清则平旦未与物接之时湛然虚明气象自可见矣
 此是喜怒哀乐未发气象
吾儒之学静中须有物譬如果核虽未萌芽然其中自
 有一点生意释老所谓静特虚无寂灭而已如枯木
 死灰安有物乎
上古以来人皆质实周末文胜忠信道衰故孔子开口
 只说忠信如林放问礼之本子夏有礼后之问深契
卷一 第 3b 页 WYG1271-0003d.png
 圣人之心亟加叹赏一部论语多是此意至如乾卦
 言圣人之学亦说忠信所以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
 居业也今人谈王谈伯说玄说妙反不若前辈质实
 也
圣人存许多淫奔之诗非特可以惩创人之逸志亦欲
 为人君父者深达男女之情严内外之辨以杜渎乱
 之萌制嫁娶之礼婚姻以时使内外无怨旷之人所
 谓诵诗必达于政此其一端也
卷一 第 4a 页 WYG1271-0004a.png
敬则不是装点外事乃是吾心之当然有不容不然者
 寻常验之敬则心便安才放下则此心便不安矣所
 谓敬者只如俗说常打起精采是也
理与气合是浩然之气才与理违是客气
义由中出犹快刀利斧劈将去使事事合宜是集义若
 务矫饰徇外即是义袭袭犹袭裘之袭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其下自注云
 无欲故静盖中正仁义是理主静是心惟其心无欲
卷一 第 4b 页 WYG1271-0004b.png
 而静则此理自然动静周流不息矣观通书无欲则
 静虚动直可见矣主静之静不与动字对乃大学定
 静之静集注云静谓心不妄动是也
为学固要静存动察使此心未能无欲虽欲存养省察
 无下手处直须使此心澹然无欲则静自然虚动自
 然直何烦人力之为耶程子云识得此理以诚敬存
 之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
 之有理有未明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与通
卷一 第 5a 页 WYG1271-0004c.png
 书之言相表里
朱子谓周子无欲章话头高卒难辏泊然朱子尝云有
 人要做没要𦂳事如写字作诗之类初是念念要做
 更遏捺不得若能将圣贤之语玩味入心久久不知
 不觉剥落销殒去又康斋与杨德全序云天理人欲
 相为消长犹持衡之势此重则彼轻子归静扫一室
 取圣贤之书安坐而读之云云久久慕道希贤之心
 胜物欲自然退听矣夫以诚敬存养而又涵泳经义
卷一 第 5b 页 WYG1271-0004d.png
 以浇灌之则此重彼轻又安患人欲为吾累耶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能以济人利物为心则与天地之
 心相契宜其受福于天也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问理家曰耕读而已矣问为学曰知行而已矣问为政
 曰教养而已矣问养生曰去其害生者而已矣问养
 德曰去其害德者而已矣问治民曰去其害民者而
 已矣
多欲则事多寡欲则事寡无欲则无事矣
卷一 第 6a 页 WYG1271-0005a.png
我朝相业当以李文达公为首虽其夺情起复得罪士
 论然能舍其婿程篁墩而取罗一峰为状元英庙徵
 聘吴康斋礼遇隆甚皆本公辅导之力致使士风丕
 变至今犹未衰熄是亦可取矣
朱子语类解敦厚以崇礼云人有敦厚而不崇礼者亦
 有礼文周密而不敦厚者故敦厚又要崇礼此解胜
 集注由是推之此一节当一句自为一义重在几个
 而字上不必分属存心致知盖有尊德性而不道问
卷一 第 6b 页 WYG1271-0005b.png
 学者亦有道问学而不尊德性者故尊德性又要道
 问学如柳下惠可谓致广大矣而精微或未尽故致
 广大又要尽精微如伯夷可谓极高明矣稽之中庸
 或未合故极高明又要道中庸又集注以尊德性为
 存心以极道体之大道问学为致知以极道体之细
 恐亦未然窃谓二者皆有大小如涵养本原是大谨
 于一言一行处是小穷究道理大原大本处是大一
 草一木亦必穷究是小尝以此质之魏子才子才以
卷一 第 7a 页 WYG1271-0005c.png
 为然姑存之以备参考
有善无恶是性好善恶恶是情主张为善去恶之心是
 意诚意是为善去恶之心十分恳恻处
张子云心统性情程子云性即理也又云心如谷种仁
 则其生之性也阳气发处是情朱子云灵的是心实
 的是性性是理心是盛储该载敷施发用的又云心
 者气之精爽愚谓心无形体是人身一点灵处其中
 所具之理为性佛氏之徒只指那灵妙处为性以理
卷一 第 7b 页 WYG1271-0005d.png
 为障故为异端后世儒者本学圣贤只是源头认得
 不真故流入异学而不自知如告子以知觉为性象
 山之学以收拾精神为主至门人杨慈湖论学每云
 心之精神谓之性故朱子辟其为禅近者诸公以良
 知为话头接引后学恐不免此弊朱子训蒙诗云性
 蔽其源学失真异端投隙害弥深推原气禀由无极
 只此一图传圣心
本是家常茶饭却恐诸公说得太甜了程子云敬则自
卷一 第 8a 页 WYG1271-0006a.png
 然和乐和乐只是心中无事朱子云近日江西诸公
 好说寻乐予谓寻到苦涩处方有乐的好消息来未
 有不做工夫而能乐者此言殊有味
往岁在滁城门外见人携钱一大串偶因索断钱散在
 地不可收拾因悟一贯之旨盖道理散在事物上必
 得此心方可管摄若有分毫私则散乱无所统矣
仁是心之德如桃仁杏仁一般若有分毫私里面便坏
 了如何得生意发达于外巧言令色不必十分装饰
卷一 第 8b 页 WYG1271-0006b.png
 但有一毫取悦于人意思即是巧令知此而谨之即
 是为仁之方故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人不知而有一毫不平之意即是渣滓未浑化如何为
 成德一斋尝有诗云为学要人知做甚养之须厚积
 须多君子一心如止水不教些子动微波
遗书云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
 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又云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已
 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以诚敬存之
卷一 第 9a 页 WYG1271-0006c.png
 复涵泳经义以栽培浇灌之庶几生意条达自有不
 容已者然必先识此理譬之五谷不知其种得不误
 认稊稗为五谷耶虽极力培壅止成稊稗耳近世儒
 者有用尽平生之力卒流入异学而不自知者正坐
 未识其理耳
象山之学以收敛精神为主曰精神一霍便散了门人
 杨慈湖论学只是心之精神谓之性一句更无他说
 此其所以近禅朱子云收敛得精神在此方看得道
卷一 第 9b 页 WYG1271-0006d.png
 理尽看道理不尽只是不专一如此说方无病
吾儒曰唤醒释氏亦曰唤醒但吾儒唤醒此心要照管
 许多道理释氏则空唤醒在
穷经须求古人作用处如尧岂不知舜之贤若一旦骤
 而用之岂不为舜害故历咨诸职付之众论之公而
 已无与焉妻之二女即今所谓驸马复任为司徒百
 揆四岳俟其闻望昭著然后命之摄位如此犹有四
 凶之患盖驩兜共鲧皆勋旧之臣一旦遽处其下能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71-0007a.png
 无怏怏之心舜从而去之由是天下始服周公以王
 室懿亲位冢宰摄国政三叔倡为流言以间之周公
 避位居东后成王感悟迎之归三叔遂挟武庚以叛
 周公承王命东征而天下始定后世贾谊洛阳一少
 年耳一旦起而议天下之事宜为绛灌之徒所嫉伊
 川以布衣召用在朝有诸公为之羽翼犹不免有涪
 州之行我朝英庙复辟李文达公欲起康斋恐阻于
 浮议在朝与石国公议之石慨然托李公为荐章英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71-0007b.png
 庙差行人奉敕书徵之至则礼遇甚隆遂除左春坊
 左谕德力辞不供职复赐敕书差行人送归当时若
 受职恐亦不得安其位由是而观古今人情世变恐
 亦不大相远必得圣君贤相在位方可有为
精一执中就事上说寻常遇事有难处处群疑并兴既
 欲如此又欲如彼当是时也尽把私意阁起竟不知
 那个是人心那个是道心故必精以察之使二者界
 限分明又须一以守之使不为私欲所夺如此便是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71-0007c.png
 允执厥中盖过与不及皆是人心惟道心方是中
尧之学以钦为主以执中为用此万古心学之源也舜
 告禹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曰钦哉慎乃有位敬
 修其可愿曰钦曰中曰敬皆本于尧而发之且精一
 执中之外又欲考古稽众视尧加详焉盖必如此然
 后道理浃洽庶几中可得以执矣近世论学直欲取
 足吾心之良知而谓诵习讲说为支离率意径行指
 凡发于粗心浮气者皆为良知之本然其说蔓延已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71-0007d.png
 为天下害揆厥所自盖由白沙之说倡之耳故曰学
 者于是非之源毫釐有差则害流于生民祸延于后
 世有足徵者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云云寻常最爱此数句明白
 痛快令人有下手处盖日用间事亲如此事长如此
 言如此行如此待人接物如此各各有个路数真如
 大路然只是人遇事时胡乱打过了若每事肯入思
 虑则心中自有一个当然之则何事外求故曰子归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71-0008a.png
 而求之有馀师假使曹交在门教之不过如此集注
 乃谓教之孝弟不容受业于门恐非孟子意
有车马方与人共无车马时如何有功能方可不伐无
 功能时如何二者皆微有待于外孔子只据眼前而
 言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如师冕见即是老者安
 之阙党互乡童子皆得见即是少者怀之在家则行
 之家在乡则行之乡在朝则行之朝在天下则行之
 天下便须制田里教树畜使老者衣帛食肉少者不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71-0008b.png
 饥不寒又如三子皆欲得国以治曾点亦只据眼前
 而言蔼然有春和育物气象与圣人同宜为圣人所
 许也
所谓求放心者非是以心捉心之谓盖此心发于义理
 者即是真心便当推行若发不以正与虽正发不以
 时及泛泛思虑方是放心要就那放时即提转来便
 无事伊川曰心本善流而为恶乃放也此语视诸儒
 为最精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71-0008c.png
人之思虑多是触类而生无有宁息时节通书所谓憧
 憧往来朋从尔思是也朋类也试就思处思量如何
 思到此逆推上去便自见得禅家谓之葛藤所以要
 长存长觉才觉得便断了
往岁在山东答都宪唐虞佐书云近来诸公议论太高
 稽其所就多不满人意如枫山先生为人只一味纯
 诚比之他人省了多少气力只今已是风动海内乃
 知忠信骄泰得失之言为有味方欲从事于此顾以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71-0008d.png
 学力之微无以胜其习俗之深为可惧耳
若贪富贵厌贫贱未论得与不得即此贪之厌之之心
 已自与仁离了如何做得下面存养细密工夫所以
 周子论学以无欲为要其论颜之不改其乐必以能
 见其大为先也周子此论直超脱宜其胸次洒落如
 光风霁月也耶
委吏即今之所谓仓官以大圣人居之亦只是谨其出
 纳使会计当而已乘田即今之上林苑以大圣人居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71-0009a.png
 之亦只是时其水草使牛羊茁壮长而已安能少加
 于是由是观之则凡居官莅政不问位之崇卑事之
 繁简只要尽其职分所当为而已不必强生意智乐
 于纷更取赫赫之声誉也至于为宰相亦只是从天
 下之公进退天下贤才择其才德出众者分布要地
 与之共理天下之事辅成君德上当天心使无水旱
 疫疠之灾人人得饭吃得衣穿则宰相之职尽矣外
 此何容心哉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71-0009b.png
朱子云不带性气的人为僧不成做道不了昔一斋受
 业康斋之门康斋一见喜之云老夫聪明性𦂳贤契
 也聪明性紧小儿璨聪明不性𦂳
康斋一日填地狱使人召一斋来看云学者须亲细务
 一斋早年豪迈不屑细务由是折节向学在书馆虽
 扫除之事必躬自为之不责备家僮
康斋有斋规凡四方来学者禀见其泛泛来往者令不
 必禀盖以世既无人不得不以师道自尊一峰未第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71-0009c.png
 时一日同廖简来访康斋不出时一斋在彼谓此亦
 有志知名之士如何不见康斋云我那得工夫见此
 小后生耶康斋令乃子具膳相待而别一峰甚不悦
 移书四方士夫有鸣鼓攻之不容在名教中作怪之
 语康斋若不闻时张东白从而和之一斋谓之曰君
 子小人不容并立后世自有公论假使后世以康斋
 为小人二兄为君子无疑倘后世以君子处康斋不
 知二兄安在何处不若虚心以待天下公议由是议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71-0009d.png
 遂息
尧欲求人逊之以位众以舜对取其克谐以孝成王命
 君陈继周公治洛独有取于孝友之君陈可见孝弟
 为人道之大端学者之先务孟子云道在迩而求诸
 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观此尤信
心要有所用日用间都安在义理上即是心存岂俟终
 日瞑目跌坐漠然无所用心然后为存耶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71-0010a.png
尝疑腔子不是神明之舍犹世俗所谓当之指理
 而言谓此心要常在理中稍与理违则出当外矣
 如此说则满腔子是恻隐之心便说不去不若照旧
 说为善盖心犹户枢户枢稍出臼外便推移不动此
 心若躯壳之外不在神明之舍则凡应事接物无所
 主矣并录于此俟就有道正焉古人所以贵论心也
耳之聪止于数百步外目之明止于数百里外惟心之
 思则入于无间虽数千万里之外与数千万年之上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71-0010b.png
 一举念即在于此凡理之精微不可致诘者亦可思
 而通之即此是神故思曰睿睿作圣
象山之学虽主于尊德性然亦未尝不道问学但其所
 以尊德性道问学与圣贤不同程子论仁谓识得此
 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又谓识得仁体实有诸已只要
 义理栽培盖言识在所行之先必先识其理然后有
 下手处象山之学谓能收敛精神在此当恻隐自恻
 隐当羞恶自羞恶更无待于扩充此与告子不知性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71-0010c.png
 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之虽能坚持力制至于不
 动心之速适足为心害也朱子曰以天下之理处天
 下之事以圣贤之心观圣贤之书象山所引诸书多
 是驱率圣贤之言以就已意多非圣贤立言之意如
 谓颜子为人最有精神用力最难仲弓精神不及颜
 子然用力却易云云其与程子所谓质美者明得尽
 渣滓便浑化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
 不同岂直文义之差而已哉其他此类不可枚举试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71-0010d.png
 取其语录诸书观之当自见矣
长生久视之说起于老庄恐是寓言人生在世特须臾
 耳勘不破者营营役役虽生百年犹旦夕耳若勘得
 破超然物表一日奚啻百年东坡诗云无事此静坐
 一日胜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似亦有见世
 人不悟反信长生之说岂非痴人前说梦耶
井田封建或以为可复或以为不可复虽程朱亦无定
 论观孟子与宣王论王道二章有可复之理盖当法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71-0011a.png
 制未备之时且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撙节爱养之既
 得民心为之地然后尽法制品节之详极裁成辅相
 之道惟其所欲为耳真命世亚圣之大才朱子训释
 详明可为得其旨矣善为治者法其意而用之所谓
 处之有术期以数年不刑一人而可复者此也盖必
 得圣君贤相在位选择天下贤能分布中外凡贪官
 污吏贼上害民者悉去之广储畜而省冗费劝农桑
 而惩游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然后与识达治体者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71-0011b.png
 讲求经制之详庶几有可复者程子云天生一世才
 自足了一世事正谓此也
今滕县即古滕国予尝过之地多山涧坡陀突兀难开
 沟洫雨泽水泉不潴孟子劝文公行井田不知如何
 经画然亦只据古法告之至其末则云若夫润泽之
 则在君与子矣
中原地势平衍绵亘数千里可为井田然地高水下雨
 下即深入土中难开沟洫恐古今异宜只宜定经界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71-0011c.png
 以种菽麦稻田决难以人力为也
江南多稻田苏松处地势宽平可以画井田然多水潦
 其馀江浙诸处山多地少广狭不同宜依程子说就
 其广狭为之不可画井处止须定其经界人各受一
 区使不失八家同井之意为便大抵南渡诸儒远去
 中原止据纸上立论其说不可行
选诗陶后鲜有佳者独康斋五言诸作直自胸中流出
 冲澹和平足嗣清响非讽咏之久无以见之朱子谓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71-0011d.png
 若曾用力学渊明诗然后知渊明诗非著力所能及
 也愚于康斋亦云
旧在南都与黄撝之论康斋诗渠亦记得两句云红日
 漏匆春睡起满庭芳草落花閒考之本集不载又宿
 鹅湖寺诗云荣辱不惊孤枕客四更云月吐寒光又
 旅次诗云虚匆一榻平安梦人在春风醉碧桃非涵
 养之久得于夜气之深者安能及此
康斋诗好说梦字如一枝聊息梦中身又与一斋诗云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71-0012a.png
 老去久于浮世淡重逢端似梦相求真能勘破世事
 如梦也
看浸种知养心之法田家浸种俟其滋润透彻然后捞
 起沥乾而摊之日下使燥湿得宜用稻草包置筐内
 至二三日后又放出用温汤洒之拌匀仍包裹如前
 如此者三四次则和气熏蒸萌芽悉达于外矣人之
 一心生理具足与榖种一般不知养之之法无由得
 达于外若能敬以涵养不忘不助使有春和意思则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71-0012b.png
 善端自然萌著又须涵养经义日日浇灌之则发荣
 滋长自有不可遏者所谓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
 其养无物不消者此也程子曰心犹谷种仁则其生
 之性也阳气发处是情朱子曰如鸡抱卵看来抱得
 有甚暖气只被他抱不住便成雏子若把汤去汤便
 死了才住便冷了此言最善名状故并记于此
京口丁补斋先生倅吾郡时常行部到山中憩里之普
 照寺余尝侍教先生问予何如谓之明德予以心对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71-0012c.png
 先生云既曰心何不曰明心说是性何不曰明性予
 思无以对而请教焉先生诵管子语云思之思之又
 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汝且去思予退以朱
 子所释明德之义反覆思之或问明德是心是性朱
 子荅云心与性自有分别灵的是心实的是性性是
 理心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的由是恍然有悟自此
 看书不敢草草于后少有所得皆公一问之力也终
 身不敢忘德近年寺废僧徙从有司购得遗址结屋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71-0012d.png
 数楹扁为明德堂因书此以示子侄使知所用心云
 补斋名玑字玉夫邃于理学终于广东提学副使
予昔有志于学而不知操心之要未免过于把捉常觉
 有一物梗在胸臆虽欲忘之而不可得在南监时一
 日过东华门墙下有卖古书者摊在地上予偶检得
 四家语看内有黄蘖禅师对裴休云当下即是动念
 则非伫立之顷遂觉胸中如有石头磕然而下无复
 累坠乃知禅学诚有动人处于后看程朱书说得下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71-0013a.png
 手十分明白痛快但在人能领略耳故曰吾道自足
 何事旁求
圣贤之训明白恳切无不欲人通晓白沙之诗好为隐
 奥之语至其论学处藏形匿影不可致诘而甘泉之
 注曲为回互类若商度隐语然又多非白沙之意且
 诗自汉魏以来至唐宋诸大家皆有典则至白沙自
 出机轴好为跌宕新奇之语使人不可追逐盖其诗
 本之庄定山定山本之刘静修规模意气绝相类诗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71-0013b.png
 学为之大变独古选和陶诸作近之朱子云作诗须
 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然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
 又云李杜好处多自选中来又云杜诗夔州以前如
 画夔州以后自出机轴横逆不可当然变大段是难
 事须变而不失其正若变而失其正又不若守古本
 之为愈也
白沙诗云桃花乱点钓鱼船又云红蕖浪里枕书眠又
 云美人家住红云岛欲往从之江水深亦可谓风流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71-0013c.png
 人豪也又云青阳动芳草白日悲行人愁人知永夜
 远客惜流年来雁知天寒归人看月色老去又逢新
 岁月春来犹有好花枝等句真不减盛唐也
有学有觉篇言有学乎无学乎有觉乎无觉乎盖谓学
 可以有觉也先难后获一语是学之要乃千金之壶
 万金之诺人能从事其间自然天机活泼有难以语
 人者即此是觉处获处何事得山之杖临济之偈乎
 甘泉之注恐非公意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71-0013d.png
白沙论学有取周子主静之说是矣但恐未悟无欲故
 静之旨每每教人静坐如云敢避逃禅谤全将作圣
 基又云蒲巷坐破千峰月信手推开六合尘虽得罪
 名教有所不顾惜哉
周子云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又云寡
 之又寡寡之而至于无则诚立明通与克已复礼意
 同今不提起此心做主就视听言动上下工夫渐渐
 求造寡欲虚静之地直欲瞑目趺坐置此心于无物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71-0014a.png
 之处则私根何由以去本体何由以虚乎程子云坐
 忘即是坐驰朱子云要閒越不閒要静越不静又云
 如读书以求义理应事接物以求当理即所求者便
 是吾心何事块然独坐而后为存耶非洞见心体之
 妙安能及此
  读白沙与东白论学诗敬疏数语于下以俟有道
  正焉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71-0014b.png
 愚谓六经载道之文圣贤传授心法在焉而谓糟粕
 非真传何耶
渺哉一酌水积累成大川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累而成者孔子志学以至从心
 孟子善信以至圣神朱子曰予学实由铢累寸积得
 之又云予六十一岁方理会得若去年死也枉了今
 谓不由积累而成得非释氏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
 耶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71-0014c.png
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道之
 体用不过如此可谓明白今乃说玄说妙反滋学者
 之疑从何处下手耶
我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本
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戒慎与恐惧斯语未云偏后儒
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71-0014d.png
 司马温公吕与叔张天祺辈患思虑纷扰皆无如之
 何诚如公论至于程朱宁有此病程子云与其是内
 而非外不若内外之两忘两忘则澄然无事矣又云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
 此其存之之道也朱子云才觉得间断便已接续了
 此皆任其天然了无一毫将迎安排之病心学之妙
 至此无馀蕴矣戒慎恐惧敬也敬有甚形影只是此
 心存主处才提起心便安才放下便无安顿处是乃
卷一 第 26a 页 WYG1271-0015a.png
 人心之当然有不容不然者若不知此而以装点外
 事矜持太过为敬则为此心之病矣故曰以为无益
 而舍之者不芸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
 益而又害之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此是无声无臭处中庸一部书从天命之性说起都
 说尽了方说到此所以程子云下学而上达乃学之
 要今论学不说下学之功遽及上达之妙宜其流入
卷一 第 26b 页 WYG1271-0015b.png
 异学而不自知也此诗清新华妙见者争诵之而不
 知其有悖于道予不得以不辨
汤武放伐为纲常计耳万一不幸事败虽身蒙篡弑之
 罪有所不顾吾人立朝处家事有干于伦理风俗者
 必须极力正救其可含糊姑息置之不问耶先师一
 斋家居以正风俗为已任凡邻里搬戏迎神及划船
 之类必加晓谕禁戒每每以此得罪于人有所不恤
 予自知读书以来幸尊长见信不搬戏迎神已四五
卷一 第 27a 页 WYG1271-0015c.png
 十年近日邻俗有搬傀儡以禳疾颇致男女喧杂鄙
 心有所未安遂止之因书此以示子侄
古者宰相制国用虽天子不得以滥费凡为家长者不
 能制其钱谷之出入致使子妇妄用祭祀宴飨悉为
 之槩惴惴然惟恐犯其怒殊失易有严君之义此纲
 常伦理所关家之废兴全在于此不可不谨
昔在山东与诸生讲孟子首章讲毕问诸生此章之意
 云何诸生对云此章孟子告梁惠王徇利之害惟仁
卷一 第 27b 页 WYG1271-0015d.png
 义未尝不利予云此章固是孟子告梁惠王的说话
 于后著之于篇都是教天下后世自天子至于庶人
 皆不可不知此意世人只知有利语及仁义必将讥
 笑以为迂阔殊不知利中只有害惟仁义则不求利
 自无不利譬之甜的物事吃过则酸苦的物事吃过
 方甜如人家长尚利惹得一家莫不尚利由是父子
 兄弟交相攘夺相劘相刅必至倾覆而后已若家长
 尚义惹得一家莫不尚义由是父慈其子子孝其父
卷一 第 28a 页 WYG1271-0016a.png
 兄友其弟弟恭其兄莫说到门祚何如只据眼前家
 庭之间已自有一段春和景象何利如之不必远求
 稽之一家一乡亦可知矣又如吾省宁王可谓富贵
 之极却被利心所害要做皇帝事败械送京师赐死
 家无噍类宫殿鞠为草莽利在何处日前过杨州得
 见高尚书家事尚书为人平生亦清谨长子淇有才
 能干济家资致钜万死后庶弟与其子奏争财产朝
 廷差锦衣卫官同巡按勘问辱及妻子肌无完肤追
卷一 第 28b 页 WYG1271-0016b.png
 银数万方变卖田产以足所奏之数门巷萧然利在
 何处说到此诸生莫不悚然时有府官在侧不觉却
 步举手云老先生说到此令人毛发俱竦间中偶及
 此贞侄辈请书之为家人戒云
予在山东提学时都宪王(缺/)据东昌府知府申说观城
 县廪增缺多欲将某县学某某挨补都宪行二司令
 与某议予复状云祖宗立法经权并用至精至备未
 可轻改如学校一事府廪四十一年一贡州廪三十
卷一 第 29a 页 WYG1271-0016c.png
 四年三贡县廪二十二年一贡未尝以地域中边人
 材多寡稍异其制至于科举之设本为甄拔异材然
 亦镌定解额会试京师则卷分南北其所虑者深矣
 行之百五六十年文化大行天下皆知诵习孔子至
 于海滨郡县间出异材视中州亦不少让今以某县
 员缺欲移某县挨补则钻刺之徒纷然竞起致使海
 滨之人目不知丁而后已此非祖宗之法本职不敢
 轻动自取变乱之罪事遂寝近时建议不问食粮月
卷一 第 29b 页 WYG1271-0016d.png
 深浅止将文义考在前列者充贡有考不中等者罢
 归而罪提学将使偏方下邑无人才去处十数年不
 得一贡如何作兴士子读书殊失祖宗法意因记于此
  滁州省愆录
每事不失之怠缓则失之急躁宜戒之
心本有用之物而置之空虚之地可乎
数日警惕之意比前较缓宜时时提醒程子云懈意一
 生便是自暴自弃
卷一 第 30a 页 WYG1271-0017a.png
偶命仆𨽻净扫庭中荒秽遂觉眼前宽快人能一旦洗
 雪此心而去其积习之染其气象当何如耶
朱陆同异之辨前辈已有定论细观其书当自见之今
 就其中摘其一二稍稍同处遂欲会而为一非所谓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者耶
 近时诸公力扶象山之学极诋朱子之学支离盖亦
 未能平心易气细观其书以致然耳王钦佩尝谓予
 云朱子所著诸书或有初年未定之论兼门人记录
卷一 第 30b 页 WYG1271-0017b.png
 未能尽得其意者亦或有之吾辈观之但择其好处
 今王阳明专择其不好处来说岂不是偏耶
鸢鱼除饮啄牝牡之外更无他念所以得遂飞跃之性
 人虽万物之灵心中有多少私意如何得似鸢鱼直
 须摆脱得开无丝毫惹绊方有此等气象
大而君臣父子小而盐米细事处之皆当即此是道
湛然虚明者心之本体本无存亡出入之可言其有存
 亡出入者特在操持敬肆之间耳所谓范女不识孟
卷一 第 31a 页 WYG1271-0017c.png
 子然亦知心殆此之谓欤
  示滁州学诸生
好问好察而必用其中诵诗读书而必论其世则合天
 下古今之聪明以为聪明其知大矣近时诸公论学
 乃欲取足吾心之良知而议程朱格物博文之论为
 支离其何以开圣人之知见扩吾心良知良能之本
 然此乃入门款于此既差是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不得不为诸生言之岂好辨哉
卷一 第 31b 页 WYG1271-0017d.png
人家有三要兴积德兴有内外有礼义兴能勤俭兴有
 三要败积恶败无内外无礼义败奢侈败
尧舜禹积累缔造深仁厚泽至太康一尸位民即贰其
 心以此观之祖宗德泽不可恃还是自家能敬德可
 恃
人生在天地间不生为禽兽而生为人既生为人又不
 生于海外而生于中国既生于中国又不生于卑污
 之地而生于大族既生于大族又不生为庸凡而生
卷一 第 32a 页 WYG1271-0018a.png
 为聪明才俊儒衣儒冠其为幸当何如耶今若又不
 肯向上为人真可悲也
   中庸说
中庸一书朱子分作四支以愚观之当作八节看首章
 为一节杨氏谓为一篇之体要可谓得其旨矣后面
 说费隐大德小德等语所以终性道之意知仁勇明
 善诚身尊德性道问学等语所以终戒惧慎独之意
 至诚赞化育笃恭而天下平所以终中和位育之意
卷一 第 32b 页 WYG1271-0018b.png
 自君子中庸至唯圣者能之为一节首章中和以本
 诸心者言此节变和言庸以见诸事者言盖事事有
 个天然恰好处至精至微故屡赞其妙而叹其难然
 学者岂可以难而自阻耶必察之精守之固行之果
 然后中可得以执矣此发其端至二十章终其义无
 馀蕴矣自费隐至父母其顺矣乎为一节盖言道之
 用广所以然者则隐而难知学者宜就切近平实处
 用功庶几有以尽其所当然得其所以然程子谓下
卷一 第 33a 页 WYG1271-0018c.png
 学而上达乃学之要是也自鬼神之为德也至治国
 其如视诸掌乎为一节言鬼神之情状以见有其诚则
 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是皆阴阳屈伸之妙用以
 此发端至下章皆言事死之事终此章之义以起下
 章也虽第十七章若泛言舜之大孝无与于事死之
 事然舜以匹夫有圣人之德享富贵之极致使宗庙
 飨其祭子孙保其业延宗祀于无穷其为孝视武王
 周公为尤大断章取义以例观之可见矣武王周公
卷一 第 33b 页 WYG1271-0018d.png
 之孝谓之达孝者以其能通鬼神之心也非天下之
 至诚孰能与于此哉自哀公问政至纯亦不己为一
 节盖承上章治国而言也上章言鬼神之德露出一
 个诚字此章言修身为政皆本于诚而诚不可以不
 豫故极言诚之之功于后数章以人道天道相间而
 言每每提出一个诚字不一而足盖以诚为一篇之
 枢纽在学者尤为当务之急也自大哉圣人之道至
 蚤有誉于天下者为一节盖言君子体中庸之功兼
卷一 第 34a 页 WYG1271-0019a.png
 内外大小而言下两节言制礼作乐之事本上章居
 上不骄为下不倍而言此中庸之妙用也自仲尼祖
 述尧舜至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处为一节盖言
 圣人体中庸之功兼内外大小而言下两节言至诚
 至圣之道本上章大德敦化小德川流而言中庸之
 极功也末后一节举一篇而约言之与首章相应程
 子曰中庸一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
 理始言一理天命之性也末复合为一理上天之载
卷一 第 34b 页 WYG1271-0019b.png
 无声无臭也其中达道达德九经之目事神治民之
 事明善诚身之道修德凝道之功制礼作乐之具圣
 神功化之极无所不备故常妄谓大学之书其体方
 中庸之书其体圆盖以此耳朱子义理精密训释详
 明无可议者独费隐以下谓前三章为费之小后三
 章为费之大鬼神章为兼费隐包大小问政章为兼
 大小包费隐此后至终篇皆为反覆推明天道人道
 以终二十一章之意不能无疑因肆臆说于右安得
卷一 第 35a 页 WYG1271-0019c.png
 有道如吾朱夫子者执之以求正焉
  愚尝妄为此说窃谓朱子复起当不易吾言矣顾
  以德学浅薄无以取信于人耳间尝出示兄子资
  资答云朱子亦尝分作数节大抵与叔父同因检
  大全中庸卷端朱子云中庸当作六大节看首章
  是一节说中和自君子中庸以下十章是一节说
  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八章是一节说费隐
  哀公问政以下七章是一节说诚大哉圣人之道
卷一 第 35b 页 WYG1271-0019d.png
  以下六章是一节说大德小德末章是一节复申
  首章之义鄙意偶与之合独费隐以下八章有未
  合耳乃知朱子集注章句成于早年于中容有未
  定之论迫于迟莫未及一一修改耳观易箦前犹改
  诚意章可见因书数语于后并以求正于四方君
  子云
 
 东岩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