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书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7H 页

积违瞻谒。第伏切驰慕之怀。迩来日气渐寒。颐养神相体候康谧否。新亭树木。尚未幽茂藏风。其高寒虑或有妨于静摄。尤深伏慕。致皓妄谓意者缘情之发而营为料度是也。人心之发。固好善而恶恶。然把好善恶恶谓意则恐未可。盖人之本心。有善而无恶。其发也必好善而恶恶。然由其气拘物蔽。不能无善恶之杂。必先明诸心。知善之可好恶之可恶然后。为善去恶。实用其力。此章意字终当以好善恶恶之意看。未知如何。
答寿静斋(辛卯)
客冬攀别之怅。多于迎拜之喜。岁序忽新。虽汩没冗病。未尝不寤寐驰神于几下也。料襮伏承下书。际玆静养冲谧。膺纳祉庆。子舍群居讲习之乐。想如宫商迭作。时文小技。自是馀事。然及其应时溢发。当如壑流盘珠之快也。閒郊 除命。阖门相庆。不意当世何人。能复荐拔。东冈素守。静恬如故。第念一阵波浪中。钻穴侥倖之类。望风色沮。选拔之公。取舍之正。谁复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7L 页

答寿静斋(乙未)
近日严霜。百卉俱腓。独菊花烂发如金。一吟一叹。坐想千载之人。更不禁愔愔倾慕于几下也。际玆静养体候神相。向时劳攘。果无添损否。星山高骋。更切贺幸。切祝自此骞翔。以张吾党。致皓青凫归路。入月溪观悬流绝壁之胜。满山红叶。政如锦绣。清绝森邃。殆非人境。令人洒然消涤尘虑。归后欲记之。呈上于几前。因挠惫未果伏恨。
与寿静斋(戊戌)
岐斋攀别之后。益不禁瞻仰。近日熇赫。体候神护。无任欣慰。致皓亡弟终祥奄届。平日面貌声音。皎然在目。欲忘不能忘。然每欲把笔记其言行。辄泪塞而止。今承下教。哀其泯没无传。要早成一通文字。不胜悲感交切。当从近写出。以俟鉴采于几下与閒郊也。再从叔去作葛天之民。十里重岭。会面稀阔。益使人忽忽无意况耳。
与门中(丁巳)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8H 页

与门中
鹤峰金先生遗墟在猿谷。旧有松百馀株。苍黛参云。即先生拜舍人时所手植。谓之舍人松。亦谓翰林松。今无松。其地为野田。致皓曾王考四益斋公筑台于遗墟西畔山麓。因松名为舍人台。作短律以志感。诸先辈多属而和之。岁久台复颓圮。殆无以认其处。按先生自川上卜居于此。未知的在何年。然想是在少年时。年谱谓先生中年以前居于此。徙金溪营石门。先生已五十岁矣。想受业陶山受屏铭。请封植鲁山墓。赴燕京巡北道。入玉署政府。皆先生居此地时事。雨后游山庄诗。我所思篇。别权松岩二首。皆此地之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8L 页

与尔龙叔(丙申)
高参榜眼。不胜欣贺。会试可及期治赴耶。近来此事。分了工夫。一番收刷。更有大事业在。为座下颙望不比寻常。致皓眼病不得看书。日诵朱语数条。日携儿童辈莳花种树。见其萌芽甲坼。生意奋发。可玩可乐。此不过閒居无用之功业。然其欣然自得而忘忧者。自以为千金不能易也。近日有戏吟曰无求于尘世。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9H 页

答族兄景宾(致观○丙午)
别后驰想政切。儿来伏承先施长笺。缕缕若奉面教。慰感难喻。仍审近来静颐起居有相。精耗习痼之喻。正所谓同病相怜。然勿患其忘而看阅愈勤。勿患其怠而提掇惟谨。不知不觉之间。自然有进。幸留意焉。致皓山野愚贱。忽被格外 恩命。固不可抗颜冒受。虽出 肃当即退归。而前有妄出之罪。后有迟留之疑。令人愧悚。来喻所谓移孝为忠。修己及人之云。即古君子行成德尊者之事。如皓孝不尽何以移忠。己不修何以及人。惟朴愚之资。鱼鸟之性。即江湖林薮为可止可安之处。初拟以岁内呈由发还。缘行事不如意。转到穷腊。僚官又以仕满不复来。新官未来之前。独直不敢动。势将更到明春。积月旷省。情事闷迫。京老长逝。恸惜之怀。殆不能自定。不知此生何处更见如此人者。吾门运气衰矣。惠诗诸篇。尤切感畅。未暇和呈。当俟后续貂耳。
答京老(辛丑)
前秋一宿高轩。归来忽忽已半岁矣。病倦杜门。不知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9L 页

答殷老(辛亥)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0H 页

与仲教(庚寅)
霜风忽肃。古寺清凉。满山丹叶。益想清兴。恨归来牵绊尘冗。不能更与提携啸咏也。通考印妆。不知已为几帙。所印不多。当匪久了毕。其讹误处。几尽校正。然犹恐或有未了者。恨不能更与对同勘照也。致皓寝东茅斋。移建于墙东。盖取其静僻也。尚鸠拙未完。思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0L 页

答族弟必身(致润)
令胤今日将加冠。不胜庆祝。承误命以西阶之位。昨已面戒。今又书速。虽不敏敢不夙兴而供事耶。但念舅丧未葬。赴吉席未安。所以不敢趋进。偕成盛礼。望赐照亮。事在一室。不必拘外党服。然礼小功以上。非虞祔练祥。无沐浴。不有饰事。今虽冒进。强作欢吉。适以病大礼。幸望亟更筮择。
答必身(辛酉)
别纸所询三条。病中草草答去。此非山野愚拙所可与论。然目见法制隳坏。生民困悴。窃不胜漆室嫠妇之忧。今闻任世道者慨然深思。欲闻识者之论。访问及此。此正拨转致理之机。深为斯世之幸。但识见懵陋。重之以久病昏塞。自念区区敛迹深山。不欲求知于世。若以迂阔无用之言。转溷于朝贵之眼。极非愚分之所安。惟私布于君。君见之如有可采。勿言出自某人。使山氓野伧入世人颊舌中。君自以为平日所闻者而试陈之。以听其取舍。如不可用。毁弃而勿言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1H 页

与族弟仲车(致任○丙申)
数日联枕晤语。极慰恋怀。但昔日团圆者。已成缺界。想声音颜色。若将复见。而沮然眄睐。席右空矣。伤痛索莫。殆无以自定。仲思字辞极僭悚。且犯舍己耘人之戒。尤可愧也。然因此而互相责勉。为靳幸者耳。敬斋箴集说解义。誊在纸头者。仅过半卷。而其馀片片誊出者。仓卒不能搜寻。只以册子送呈耳。
与仲车(庚子)
日气向热。棣履平胜。沙原封树才毕。而比屋旅榇复返。斯文运厄。一至于此耶。痛哉痛哉。闻作楚城行。西路凶荒。饿殍相望云。幸千万慎旃。西关游览。更望记一通。归日相示也。去时李丈厦祥托我通楚山。访问江界府文元公谪所及书院事迹。以其相去不甚远故也。西都旧迹。亦细观如何。闻楚衙甚閒静云。留彼时从容问学甚好矣。
答国辅(庚子)
乍阻瞻郁。忽承惠疏。满纸缕缕。益见慥慥责勉之意。不为哀苦贫困所挠夺。尤切钦叹。日气渐寒。制履有相。皓迩来益觉世间万事。皆不足置胸中。惟知圣贤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1L 页

答国辅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答国辅(庚戌)
年前致皓尝侍信庵李丈。共读大山先生一性具四德说。李丈问亨是发散之德。而赋于人为撙节辞逊底道理。其气象意思。似不相侔。致皓答云在天有元亨利贞之德。赋于人而为仁义礼智之性。天之所以命乎人者。即人之所以为性也。特以与受而异其名而其理则一也。若以在天在人之别而意味隔断。头面改换。不成是天人一理也。夫天命之流行。非有形可见。而试看夏月万物长盛。其发散畅茂。浩无涯岸。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答仲思(壬辰)
迩来杜门吟病。情绪无凭。忽承专价惠书。满纸缕缕。尤使人起感。际玆穷冱。联床动止卫胜。无任欣慰。古窝之丧。梁栋摧矣。蓍龟去矣。致皓平日蒙眷教最深。意谓百岁在前。凡可以质疑就正者。不患无日。岂意奄忽人事。遽然至此。今承来示。政与此中怀事一般。自今以后。惟当发愤力学。讲明遗绪。以无负平日之意。然如皓疾病怠惰。无以自振。所望于吾仲思者不浅。切愿千万勉励。勿坠家学师传之懿。庶几从傍掇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答仲思(戊戌)
萧寺之会。甚慰宿恋。然缘多人纷挠。只成閒漫追逐。别怀益觉怅黯。即承小纸。更不胜欣慰。枫岳山川源委图。当偷暇描出。然识陋手拙。恐不能成。无以副俯嘱也。念此等事。不妨为大眼目娱心胸之一端。然恐未免閒漫不切。更望收敛专一。用近里工夫也。寒泉集一味勤复。当深有所得。恨不得闻其绪馀也。常拟从近一读此书。请集解增删并看。然竟迁延未遂。其懒废可愧。黄山会中两诗极拙陋。翌朝复得一首。然恐太烦不敢出耳。
与仲思(壬寅)
闻伯氏高栖山庵。清胜可想。左右不与联栖云。未知独在芦庄。所读何书。所讲何义。近日习时文者所言。只是前头得失而已。力农务者所言。只是秋来丰歉而已。独坐吟病。无开口处。心神瞀闷。又不能读书寻究。兀然送日。意思无聊。何时奉叙。泻此郁恋。临纸忡怅。
与仲思(甲辰)
近日日气暄妍。湛乐益茂。动止清卫否。萧寺读书。想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答仲思(丙午)
来时不能面别。迨今耿耿。儿来承惠札。欣慰之深。足以当面晤。信后已岁尽春生矣。联床湛乐动止卫福。研究之工。想一味不懈。有自觉其进者矣。此程先生所谓既学便须知得力处者。恨未得从容叩问。以资警发耳。皓偶然一出。迟留半岁。千里旷省。焦闷难堪。积年病喘。幸不至添剧。但眼病不差。妨于读书。兀然送日。资警录尚未能奉玩。静斋叔父无恙时。恨未得梳整成书也。今行若得赍来。庶可以据依遵守。不至罪戾。尤恨来时不奉请于左右耳。开春欲归去。书中所不能尽者。可相对披讨也。
答仲思(甲寅)
霪霖连月。川溪涨溢。独留孤亭。寂寞无聊。此际书讯。可敌南金之赐。慰豁无比。就审联床服履卫相。不胜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与仲思(乙卯)
奴还见抵门内诸书。备审九秋。匪几气体益康。左右陪侍清健。日夕讲质。所闻益高深。恨无由承闻绪馀。又想暇日登临。纵观溟渤。亦可以荡胸。然但浊潮带瘴。岛屿错列。恐不如瀛海之一望无碍也。曾见权逋轩庇仁望海诗云小国僻居日出处。中原只在云横西。男儿郁郁远游志。安得扁舟浮出齐。此正道左右今日之游。闻之想一吟助兴也。且往来之便。省拜高山,全州,南原先墓。见笑亭遗址。可以偿宿愿。闻湖南人士亦有信向者云。见识议论。或有可采者否。皓无益之悲。亦能排遣。然触境撼发。往往不能自制。朝夕哭声。恻耳酸肠。不知此生何时一入清平安乐界中也。书册之工。随分不废。然病中心神。往往昏瞀。不能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L 页

与仲思(丙辰)
顷别怅然。归来惫卧。魂梦飞驰。长在涧榭岩台之间。近日霜冷。服履更何如。想日有观书玩理之妙也。兴邱之行。闻一宿而还。此地鄙迹亦尝屡度游览。结屋藏修。殊无稳惬处。未知往见鹅浦亦何如。新岘东南平坡。洛流湾回。沙汀皓然可喜。年前过此有诗。其后不到其处又屡年。未知基址面势果如何。又有一处。真城西南柏子洞。临溪有阜。名松亭者。依山平衍。溪流环抱。水石甚佳。东南山势。旷远明媚。真合藏修之地。又其洞口山环水回。幽夐可乐。幸复携诸君往见何如。择地占胜。有眼目者亦罕矣。须从容审视为好。台兄春秋已高。此事及今速就。得往来栖息。吾辈左右陪游。为至愿。然其能如意否乎。迩来风浪。何足动灵台。惟愿益勉进修。以副吾侪之望也。敬箴集解。少日写在板头者。今则眼昏不能辨。幸望令彝执誊出。信庵所抄集。想有详略。并誊写以示望望。梁颂中改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H 页

答少游(丙午)
儿来承惠书。满纸缕缕。皆是心肺中语。再三披读。不胜感浣。信后三阳已回。承欢棣履益珍护否。高山讲会。是迩来胜事。恨不能追蹑群贤之后也。京老竟不能起。其器局文学。更于何处得来。一门翘英。次第凋丧。运气之恶。何至于此。千里闻凶。索然无以为怀。皓偶然一出。迟留不返。旷省之怀。煼郁难堪。眼病转甚。妨于读书。往往思虑撩心。不能专精。日月荏苒。工夫不进。忧叹柰何。来时定斋兄授近思录一部。出入之间。奉以自随。然义理精微。不能极力探索。自量读了又只是旧样人。甚可愧惧。左右迩来有何工夫。志业废坠之叹。政所谓同病相怜。吾少游才高志坚。有承袭之懿师友之益。何遽有废坠之失。故山松桂梅竹皆无恙云。亦可慰远客之思。然未知山灵其不移文于我乎。江东孤帆。拟趁梅发。烦君致意。幸勿低枝扫迹也。 陵下无老吏仆能说去乙巳丙午事。惟见先大父姓讳在先生案。墨迹如新。而人世已六十年矣。自不觉追慕怆感。来诗甚好。五言古诗散韵。于古或有之不可知。然既出閒郊。亦不妨为刱造一体如何。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5L 页

与少游
不睹不闻。就心体上说。不是就耳目上说。盖心体寂然未发。无形声之可睹可闻云尔。信翁说未知其语意。无或与鄙说相近否乎。幸驳教之也。
答大汝(庚子)
讲会时缘稠沓。不克从容叙积怀。追思怅然。即承惠书。无异对雅仪而闻绪论也。近日重闱损节。已入清平界中。承颜尽欢。动止佳茂。门中事令人掉心失图。君所以调停两间。为保合之道。恳恳出于血诚。今虽似龃龉。然又岂无廓然之日乎。讲会之罢。深所慨然。今见来示。正合鄙意。然设会之前。若得和解甚幸。若不然。其缺齾岂非深可叹者耶。
答族叔景久(徵文)
所业益懈之叹。可知用心处。既觉其懈怠为忧。便当要不懈怠。只在当人用力与不用力。非他人所可著手。幸千万勉励也。东林树木。留意看护云。甚可喜。他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H 页

答族弟圣涵(致泳○己未)
所喻可见向学之勤自省之切。甚慰甚慰。圣贤之训。具在方册者。无非自己身上道理。须将书册义理。验之身心。日用之间。言动事为。务要不背于圣贤之训。即此是学。若书册义理。于自己身上都无干涉。虽日诵万言无益也。须立志坚著眼精。应事时必慎密详审。勿胡乱放过。有暇辄读书。书中义理。事上受用。验之于事。读书方有味。若厌事而求静。欲一并摆除。非特事势之所不可得。亦非馀力学问之意。但无益之事不紧之务。亦须除却可也。又若应务而忘书册者。即不知道理之在事物而冥行肉走者。世之不学者皆是也。如愚陋平生疏旷。于事物上多遗阙蹉却过了。至今老白首。常自愧其有多少不尽分处。君视此为戒。勉勉孜孜。副此期望之意也。闻迩来穷窘益甚。妨于学业。然不可以此自沮。虽毁志操废读书。无补于贫穷而祗丧吾身心。须植立勉励。以古人安贫贱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6L 页

答族弟道峻(致淑○壬子)
来喻所询。无非实事。其自省之切向学之笃。俱非向外掇拾之言。若因此好意思。接续用工夫。自当有进也。夫既知其如此是病则不如此便是药。知矜持为病则勿拘迫为药。知粗率为病则要精详为药。知未能忘情于荣辱得丧为病则以安分素位为药。然欲舍本而逐末。随證而用药。恐此病除而他病又生。一止一作。代翕代张。将不胜其烦矣。自顾疾病怠废。垂老而无成。敢发不逮之言。还觉愧汗。然如君年力壮而向学切者。又当视以为戒。及时孳孳也。
答族侄元直(廷镐○庚申)
腊月惠书。病挠未报。甚负倾念之意。愧恨深矣。岁新春回。侍奉增福。研履休吉。皓六十之年。衰病亦无怪。然聪明耗减。筋骸弛惫。无以收拾桑榆。补填既往之阙。循省宿心。只切悼叹。来喻缕缕。可见立志之正自省之密。家世相传。继佩承綦。目擩耳染。第当遵依而力行之。不必枉求于愚陋病倦伥伥迷涂之人。而既承眷向之勤。不敢以不逮无闻。有询而无答。略贡愚见。愿君留念。夫天之所畀与于君者。非特家门传袭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H 页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7L 页

与南栖叔(丙午)
来坐千里之远。不禁愔愔驰想。近日寒事渐紧。未审体候一向康卫否。信息杳然。只费神思而已。致皓去月旬入城。而为潦湿所伤。患痢證几危而苏。然离亲远来。慕郁不可堪。 陵斋在万树林中。温煖静寂可读书。然往往神气昏挠。乡思撩人。看书苦无头绪。愧闷愧闷。五日一奉审。三日一巡山。守护重地。严恪不敢自安。閒澹自适之味。终不如逍遥故山。与亲朋谈笑于林间耳。入城时亦闭户深坊。足迹不出门外。自是拘儒拙态。然往往太寂寥难消遣耳。近日有何工夫耶。伏望更加淬励。亲近书册。随处珍勉。以副平生期望之意。千万恳祷。
答南栖叔
弘镇来。伏承手书。并承别纸三片。缕缕数百言。其中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答无悔(丙午)
儿来见君书及别纸诸条。思虑周详。披见感慰。不可形喻。穷腊不甚寒。履用更何如。健侄课业日有进益否。弘也困于贫冗。能也沉于疾病。惟渠却能专意此事。幸著实用工。期于有成。千万切祝。从兄初拟以岁前呈由讨归。月前则衣薄不能发。今又独直不敢动。不得不待春和。然送日迟迟。令人难堪。亲意不欲弃归。吾亦岂无荣养之愿。然亲年渐高。一身多病。千里离违。累年奔走。实是事势之所难。而况在我有不才冒处之耻。在人有贪恋禄利之讥。细筹之。恐归去为稳。缕缕曲折。吾亦非不知者。然出处去就之际。只当视义之当否。若有计较贫富丰约之念则已转向谋利营私去矣。岂非可戒可惧者耶。但既来之后。无失职可速去之端。又当雍容去就。不必为悻悻耳。
与子纯(壬辰)
意君饭后当来此。竟寂然。或气惫而然耶。君所制东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答子纯
君所著地理考。亦可为博观之一事。然于自己身心日用当行。恐无所益。不如读论孟为好。且生于海东万里之外。欲考中州地理脉络。又何以得其详乎。恐当只据集传。看其可疑处。亦不须费力考究也如何。吾平日亦尝有一二疑处。今录若干条。君见之。误处为我详言之。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克复说所疑似然。然尝见程子曰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曰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乃邪心也。朱子曰须与立个界限。将那未能复礼时底把做人欲断定。未能复礼以前。犹是克未尽处。克尽己私。一一皆复于礼。方是廓然大公。仁之体用流行不滞。又曰私胜则动容周旋。无不中礼。日用之间。莫非天理之流行。(朱子说止此。)克己复礼。不是两项事。克己尽时。乃是复礼。礼未复时。即是克未尽。又岂有今日克己。明日复礼者乎。朱子谓克己了。又须复礼云者。似不是先用克己工夫尽。又别作复礼底工夫也。必至于复礼然后。乃是克己尽。用克己工夫。必须至于复礼云尔也。程子所谓无邪心。似是克己。然苟不合正理则妄也。此乃克未尽耳。未知如何。
答子纯(甲午)
昨日所论。意君已晓。不烦再提也。俄有人来言科场暂出邪径无害。其言可笑。一出邪径。更有得丧荣辱。利害祸福。重重在前。可知前头做无限不好事去了。一得之后。虽更回头住脚。此正所谓枉寻直尺。况一出此径。谁复更有植立于颓波者乎。坏名辱节。更不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与子纯
吾数日留此。树樾溪声可喜。复与诸人娱叙。殊慰涔寂也。君闭门不出。不肯来此可叹。退溪集读了几卷。吾年前读此书。钦慕爱悦。几忘寝食。今距先生地壤近。风气不隔。而年代不甚远。声响若可接。且其接物处世。无今古异宜处。我东学者。欲学朱子。且当以老先生为准则。所谓欲学孔子。且学颜子者也。尝见日本人古贺朴。称先生谓谦冲精粹。可谓善形容矣。隔海异类之人。尚知慕其德尊其道而所称述如此。我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L 页

答子纯
伻至见书。知客履佳裕。慰慰。东床娇客。例多游戏。不读书。读书之馀。一言一动。必须敬谨忠信。斯须勿放过切望。八阵之法。武侯遗躅在蜀中者凡三处。在夔州城南者六十四方阵法也。在牟弥镇者一百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法也。在夔州者。聚细石为之。各高五尺。皆布列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间南北巷悉广方五尺。各六十四聚。又有二十四聚作两层。其后每层各十二聚。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潦所没。水退复如故。晋桓温伐蜀见之。以为常山蛇势者是也。在诸处者。其制不同。想不拘一法也。君所论详密。然未知武侯当日所用果如此也。亦须就武侯遗迹。参验其形制为好。浙江海潮。独大于卯酉之月者。以卯酉为阴阳之交。气以交而盛。独大于朔望之后者。以朔望为阴阳之变。气以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H 页

答子纯
闻君看书有条绪。日有所得矣。朱子尝教学者云读书且须虚心静虑。依傍文字。推寻句脉。看定此句指意是说何事。略用今人言语。衬贴替换一两字。说得古人意思出来。先教自家心里分明历落。如古人对面说话。彼此对答。无一言一字不相肯可。此外都无閒杂说话。方是得个入处。须依此用工如何。论孟须精熟了后。方换他书看好矣。
答堂侄健钦
儿来见书。甚可慰也。但不能服药云可闷。清心养气。胜于蔘苓。若于此收效。勿药自瘳。何幸何幸。大学读之已熟否。须勿期功效。惟烂读而穷其义。自当有得也。劄疑一一录置。待吾归日。相对细论。朴致极读何书而果能多读耶。东林树木。汝辈看护可喜。可与汝辈逍遥讲讨于其中矣。但近日猿惊鹤怨。山灵其不讥诮我耶。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L 页

有疑劄录甚好。凡读书。最患无疑。稍读则无疑者有疑。至于熟读精思。通晓其义。则有疑者又无疑。幸望努力也。但汝气苶可闷。惟节情欲慎起居。保养精力。为第一良方。必须得力于此然后。服药方有效也。能镇亦如此指教望望。
与健钦
赴试之行。欲以今日早发耶。水路未平。深以为虑。然汝素谨慎。可无忧矣。凡万事心定为本。虽在奔挠波荡之中。吾一心常专静平泰。立此一个主宰。自能随事应酬。方无错误。入围呈券。只当尽在我者。须精敏勿太缓可也。得失非在我者。又何足动我灵台耶。千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H 页

与儿弘镇
近日久阻。郁郁不可堪。老亲气候何如。当此换节之际。易有添节。伏虑伏虑。上房须日日点火使温。勿忘看检至可。朝夕所进何如。必得馔味请进。切祝汝读书不废。梦也亦无恙课读否。汝兄弟勤学则于汝身吉。于吾家幸。于吾心喜。不学则于汝身凶。于吾家替。于吾心忧。人心孰不欲吉而避凶。欲兴而恶替。欲亲之喜而不贻其忧耶。汝其念之念之。吾与文吉,谨休日日相对。江亭景物甚佳。但久坐当轩。水气侵人。气力不振可闷。校役与于山梅村二丈对勘。已了二十二卷。今所馀十二卷。当更费旬日之功也。
与弘镇,能镇。
离庭已旬馀日矣。徒费情思而已。近日清凉。老亲气体候无添损节。夜寝及朝夕所进皆何如。汝辈不顷刻离侧。承颜顺志。劝进饮食。无少违咈。绝勿以忧愁之语。闻于膝下。时时以嬉戏谈笑。务令慰悦为好。弘也每以家事艰窘。过生躁恚。此无益于事而有害于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L 页

与弘镇,能镇。
近日猝寒。老亲体候何如。前日风眩之證不更作。寝膳之节。比前无减云。朝夕馔味。须极力求得。所进多寡。勿忘审视。寝处房室。有隙风处。一一涂塞。亲为点火令温煖。切望切望。日用动静食息。无非调养之地。随时随处。千万慎摄。东林树木。亦时时往见。禁其侵伐为好。吾出直在泮中。中间痢證。几危而愈。今又感寒咳嗽可闷。久不闻庭信。郁慕难堪。而坐于无骑。欲呈由归省而不可得。窘闷不可言。老亲或久坐冷堂。必为谏止切望。每虑积年风眩。易为风冷所触发故也。时时刻刻念念不忘。饮食居处之节。慎勿失摄。至祝至祝。各处墓祀。何以办行。亦须量力务尽诚洁为可。丰备而不诚不洁。反不如薄略而能诚洁。须知此意可也。老亲必欲详闻此中凡百。而别无可闻。嘉靖
东林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