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186-08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柳塘外集卷三     宋 释道璨 撰
  序
   送一侍者归日本序
淳祐戊申春予自西湖来四明既哭笑翁老子遂访樗
寮隐君于翠岩山中留十日复归径山初夏日夲一侍
者闻予西溯踉跄来送别至江浒夜漏已二十刻又明
日矛抵舟次夕阳在西岭矣一握手别色黯然见于面
卷三 第 1b 页 WYG1186-0814b.png
目且言去国六年首见痴绝老人于灵隐来育王侍笑
翁老师且三年翁今不作莫知所向茅屋石田在扶桑
若木间已办艅艎解维在朝夕予念其请之勤而词之
悲也因谓之曰子踰海越漠万里西游昔也何所持而
来乎曰无有也驾风御潮一日东归今也何所持而去
乎曰无有也猗欤旨哉无有之义斯言足以蔽之予虽
巧为之说无以尚也子归国中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升
大法座而以无得之法普告大众育王有灵必将为子
卷三 第 2a 页 WYG1186-0815a.png
点头曰如是如是
   橘林诗集序
端嘉间予漫游闽浙橘林挟贫携病实与偕行山程水
堠风亭月驿予方欠申思睡而橘林拥鼻苦吟声与候
虫俱切予常笑谓之曰速贫致病不在此乎未几病甚
辞归后五年会于临川诗与贫病俱长又明年而死矣
淳祐丁未予客径山其季沾上人得遗稿于西行季虽
流传失次不无遗恨然皆未炫珷玞之良玉也噫忍贫
卷三 第 2b 页 WYG1186-0815b.png
而学诗诗工而身死诗之不虚如此九原不可作予言
何益哉悲夫
   云太虚四六序
四六词人难能之伎变为傍疏尤词人之所甚难能者
盖体格贵劲正意味贵暴白句法贵苍老使工于词学
为之不失于优柔绰约必流于怪僻诡俗未见其能也
亡友云太虚用力于此积三十年劲正而婉婏暴白而
停蓄苍老而敷腴叙事无剩词约理无遗意纡馀不牵
卷三 第 3a 页 WYG1186-0815c.png
合简切不窘束盖太虚以气为根本学为枝干词为花
叶此所以兼词人之能而无词人之失欤太虚之赴中
峰也以其手编寄予于径山既没之明年属四明观物
初择其工致精粹者付其孙讷刻梓以惠后学虽然太
虚嗜教有味学道有闻能诗有声今予独取其四六以
掩其大者太虚有灵未必不以是见罪
   周衡屋诗集序
诗至于唐风雅已不竞元和以后体弱而徘气惫而索
卷三 第 3b 页 WYG1186-0815d.png
声浮而淫诗道几亡矣天台周衡屋学唐三十年积诗
三百篇顷见故人南叔凯于南湖为予说衡屋咄咄不
绝口吟今观其诗益信叔凯之不吾欺也或谓衡屋年
益日高诗益日富而功名之途日盖左岂非山川英灵
之气取之伤廉阴阳开阖之机发之太尽故造物乘除
之理厄之至此邪予曰不然南溪之上有秫数十亩有
菊数百夲有书数千卷衡屋未穷于诗也养性使全养
心使正养气使直养吾胸中之清明者塞乎天地之间
卷三 第 4a 页 WYG1186-0816a.png
然后发而为吟则唐季诸子将北面稽首于衡屋之下
矣菊田方君方柄兹能事衡屋东还试举似之
   潜仲刚诗集序
诗天地间清气非胸中清气者不足与论诗近时诗家
艳丽新美如插花舞女一见非不使人心醉移顷则意
败无他其所自出者有欠耳仲刚生长藕花汀洲间天
地清气固以染其肺腑久从北涧游受诗学于东嘉赵
紫芝警拔清苦无近世诗家之弊晚登华顶窥雁荡酌
卷三 第 4b 页 WYG1186-0816b.png
飞泉萧散閒谈大异西湖北山但惜北涧紫芝不及见
也自风雅之道废世之善诗者不以性情而以意气不
以学问而以才力甚者务为艰深晦涩谓之托兴幽远
斯道日以不竞风月三千首自怜心尚在顾予病长学
落不得与吾仲刚讲明此事
   营玉涧诗集序
诗主性情止礼义非深于学者不敢言大历元和后废
六义专尚浮淫新巧声固艳矣气固矫矣诗之道安在
卷三 第 5a 页 WYG1186-0816c.png
哉然当时君子要未必不学特为风声习气所移迷不
知返耳数十年东南之言诗者皆袭唐声而于根夲之
学未尝一日用其力是故浅陋而无节乱杂而无章岂
其所自出者有欠欤予友莹玉涧早为诸生游场屋数
不利于是以缁易儒胸中所存浩浩不可遏溢而为诗
夲之礼义以浚其源参之经史以畅其文游观远览以
利其器反闻默照以导其归由千煅万炼以归于平易
自大江大河而入于短浅轻不浮巧不淫肥不腴癯不
卷三 第 5b 页 WYG1186-0816d.png
瘠吾是以知有夲者如是而非前所谓不学者所能也
予常谓惟俨诗不传于后世而托名于欧阳一序参寥
诗可传者十数解藉东坡一语而盛行世无二公孰知
玉涧者虽然玉涧岂托人以传哉
   韶雪屋诗集序
雪屋入天童室已参活句晚入康山宴坐绝顶一足不
印人间地乾坤清气尽入其手无怪乎诗之清而活也
予与雪屋未即一日雅大雪没屋行吟梅花树下甚想
卷三 第 6a 页 WYG1186-0817a.png
见其人顷游吴越间见所刋兔园集反覆阅之不无毫
发遗恨欲告雪屋未能今观此编前之遗恨者毫发不
存岂雪屋晚年所见亦与予暗合邪诗至于清而止于
活清之失也癯活之失也放此近日诗家大病无他学
不胜才气不胜识理不胜词故未得其真先得其似耳
学也气也理也难与今之有唐声者言也雪屋大肆其
力于是三者久故清不癯活不放黎然有当于人心呜
呼微雪屋吾将谁与论哉
卷三 第 6b 页 WYG1186-0817b.png
   仙东溪诗集序
癞可结庵鹤鸣峰下山谷扁曰东溪打头老屋犹在松
声竹色间断崖流水至今尚有诗家气象予东冈走三
百里别予姚江上后四年予来京师东冈居乳窦予书
招之至再又三年乃来学益老养益正予之欠焉者犹
故而病则长矣秋九月东冈以师老东归白云爱之而
不能留也东冈世业儒同产皆佳士伯氏澄古潭挟其
所负其失也放季氏玉秀岩矫兄之枉其失也介东冈
卷三 第 7a 页 WYG1186-0817c.png
行乎二者之中予于三者莫知去取而欲学未能东冈
往矣未有期矣予谬而正之者谁乎予跌而挽之者谁
乎一堂秋雨四壁白云步晚雪于东冈候春风于梅坞
屋山佳致毋谓不堪持赠而忘予寂寞也
   送然松麓归南岳序
南岳去江西千馀里去浙三千馀里士之游江西已少
游浙绝少予来江湖不独少见见之亦不满人意嘉熙
庚子然松麓偕庐陵颖钝翁访天童三夕遂别不暇尽
卷三 第 7b 页 WYG1186-0817d.png
记所蕴然逆知其为佳士后七年相会径山学问声实
已与年俱长明年侍记又明年掌记盖沅江九肋鳖也
松麓有大志不修细行遇事如暴风迅霆不可禁遏移
顷则风休雨霁不见涯涘属文不凡为歌诗有纪律故
先无准喜之无准没省亲西上予语之曰他日登山与
子相劳徘徊其处问可行藏于苍烟白鸟莫有能为予
言者方孤闷不自聊南昌东溪以诗集来清整丽密思
致风度俱不凡欣然与可酬酢所谓孤闷遂亡去岂可
卷三 第 8a 页 WYG1186-0818a.png
有灵以是慰吾牢落邪不然何东溪诗来与予不自聊
者适相偶也或问诗以何为宗予曰心为宗苟得其宗
矣可以晋魏可以唐可以宋可以江西投之所向无不
如意有夲者如是难与专门曲学泥纸上死语者论也
风来一阵药花香可晚年所进亦岂在纸上哉东溪曾
从吴越诸公游出语波峭吾见其进未见其止更于所
宗者留意他日能事当不在可下
   送省东冈归白云序
卷三 第 8b 页 WYG1186-0818b.png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予持是说阅士天下所
谓谔谔者绝不多见窃自叹曰鲁国男子何其少耶抑
予之不敏士之高明英特者不可得而见欤嘉熙庚子
乃得省东冈于四明和而严粹而正明目张胆直词正
色常见于苟合诡随之际盖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东冈
亦谓予风味略相似所欠者和与粹爱之犹伯仲予之
行已有物辄敢与诸任齿东冈之教居多三年予病眩
有事于临川苦于天开图画者有开石门有南康翁俯
卷三 第 9a 页 WYG1186-0818c.png
仰三年石门死南翁死今子又舍我而西旧家江南吾
亦从此逝矣岳云湘水间逸驾无久留方行海上使天
下知岳之有人无徐徐其行也一舸东来经豫章而下
近水楼台在白鸥洲渚之上秋花绕屋老竹当户而中
有弦诵声者必吾庐也能舣舟而问无恙乎
   送一怡云序
物之无定姿者莫甚云散之则充塞天地敛之则不肤
寸飘忽变没顷刻万状嗟夫天下之事孰非云哉异时
卷三 第 9b 页 WYG1186-0818d.png
陶弘景隐约山中下视江表君臣纷纷逐鹿骤起倏灭
不啻如浮云由是无志当世观阴阳消长之变察草木
臭味之良参君臣佐使之义谓时君沉痼已不可疗民
之疾苦独不可疗乎其曰怡云者非悦夫云也今怡云
主人后弘景五百馀岁而生形迹不同而气味相似是
故阅世如云视身如云用草木金石之精起人疾痛死
生如反掌吾今而后知是理之在人心同一陶冶弘景
不能独有也予十年病眩百药不灵行当荷锸从公采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86-0819a.png
药白云间矣公其无谓只可自怡不堪持赠
   送讷蓬寄坦竹州卜筑序
隐居以求其志士之甚不获已智不胜尤才不胜忌风
高波险天湫地隘故自放于残山剩水间不然千楹万
础何地不可寄此一息哉吾友讷蓬寄坦竹洲二公负
才挟智不忍与众角借楼读书于南山之下虽败檐老
壁充然有广厦万间气象然谓入山未深猿鸟尚少又
营别业于巘云深处将筑室数十楹储书数十卷莳花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86-0819b.png
艺果自娱岁寒予方东走西驰怅怅天地间未知税驾
不谓湖上青山先入二妙之手二君尚气节交游多名
士视黄金如粪土夫岂无人一庵不足忧然隐身易隐
名难异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山空月明水流花开所
谓主人者或不在焉北山有灵吾惧其未必不移丈也
   送源虚叟归蜀序
自蜀学盛行于天下蜀士之明秀肤敏者袂属而南前
辈长者予不及多见顷于痴绝老人会中得有四人焉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86-0819c.png
曰沂艮岩迂廉谷定胜叟远无外盖所谓明秀肤敏者
无何艮岩死胜叟又死予哭之哀去京之三年廉谷又
死予哀之甚于艮岩胜叟也渝江源虚叟盖痴绝之所
爱四君子之所敬予之所畏者一锡西来遍参历叩久
游痴绝之门以才得忌而遂登双径周旋二老间冷煖
自知犹漱井也上天悔祸蜀道稍通归袂翩翩挽之不
可或谓虚叟见道明白如五紽之素横机迅疾如百炼
之金保护固惜曾不少试其伎挟之以归何果于自閟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86-0819d.png
也耶予曰不然寒暑之节龙蛇之蛰不积不施不屈不
伸深培厚蓄大有为于斯世也虚叟其以是哉然予窃
有忧焉蜀之遗老才二三人短景灭没夕阳在山此正
蜀学隆替通塞之时也艮岩诸君子不可复见虚叟又
自是而西疏通蜀学之渊源发挥诸老之遗响其遂付
之谁乎哉此予所以忧也此予所以重为虚叟惜也
   送清奚翁序
余汗漫游四方十有七年才疏意广学道无得当世奇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86-0820a.png
士则尽得而友之造物者亦悉举以见遗不惜也嘉熙
丙申得清奚翁于南闽明年会于永嘉又六年会于临
川又三年会于钱塘其才之美众人未识予独先知之
嗜学工夫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常窃论之古之学者
以学成已今之学者以学厉己百金谒书肆闭门而读
之自以为吾业已足大言阔步傲倪丛林间谓世不我
若倒行逆施弗恤也伤廉害义弗恤也得罪清议受诛
名教弗恤也人语之则曰吾能学矣吾能文矣世之议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86-0820b.png
者亦曰彼文学人也可以不论嗟夫率天下之人而祸
文学者非此辈耶予生也幸受教师友不可谓不略涉
其濒然中隘近燥语直近讦简事近傲所以为吾贼者
莫甚三物平而气养而疾既奉面训于先圆照低一阶
退一步又受笔语于先痴绝今而后知用力矣奚翁学
优而不耀气直而不回此予之所以甚知也深惩痛艾
以求无愧于前之所云者亦能一日用其力乎仲尼不
云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86-0820c.png
   赠开图书翁生序
书学厄于钟繇卫夫人辈大坏于王氏父子极弊于褚
薛欧虞万波横流举天下莫之能遏先秦古书遂流为
符玺印籀之学世变使然可与识者论翁生越人少以
古学自负秦彝汉鼎之制鸟书虫篆之文精考熟辨积
三十年不退初志其用心亦难矣然时不好古士不师
古以风帆阵马为痛快以插花舞女为姿媚翁学虽古
孰肯过而问哉淳祐己酉自越来杭登径山留两月乃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86-0820d.png
行以所得江湖歌颂谒序予谓曰序不难予有一印号
无文其间字义诡然如蛟龙翔蔚然如威凤跃也翁生
识之乎曰不识予曰果若不识则可与论学矣
   石门进禅师语录序
进禅师中叶县之毒活陷石门山中带累二十人同入
地狱天人怨怒火焚其庐土燥石焦草木百年无生气
樗寮寺丞请命于天子为开地狱门贷其过恶于己失
人之后住练溪仁翁得瑞岩才公公所抄师末后款案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86-0821a.png
于故纸堆中大书深刻暴扬其恶于丛林予读而叹曰
此老受于人者毒施于人者亦毒其言如刃上蜜如酒
中鸩如涂毒鼓如生铁蒺藜当时中毒而死者亦岂二
十人而已掩耳而去赤脚过溪其毒亦发于草鞋绊树
榸之时吁可畏哉才公受毒最深宜不能掩其恶练溪
果何所为而暴扬之殃害乎人未有了日此予之所甚
忧也
   能侍者编无准语录序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86-0821b.png
圆照之道如春行天地万物咸被其泽华而为草木动
而为蜚鸣媚而为山川盖其迹之可见也写生像真巧
状妙似又其迹之相似者也嗟夫以迹而观春色造物
已不幸矣即其似者而观之又何其大不幸也然传者
久在薰陶坱圠中化机生意染肺腑故华而草木动而
蜚鸣媚而山川状其夲真无二无别因告之曰似则似
矣无乃包裹春风耶
   宗门会要序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86-0821c.png
宗门书自传灯后传记日出学者既不能尽见亦不暇
周览闽人朋介石为书曰宗门会要根以统要参以五
灯远而古宿之代别近而诸方之拈颂旁而佛鉴大圆
之法语八方珠玉一展卷而灿焉在目其惠后学不浅
矣予尝侍无准痴绝二老语及近世丛林有书曰类要
颇便览考二老作而曰古人活意寄之言外今指为实
法类而编之他日必有指为故事用者古人有灵当不
瞑目今观此编初不区分类次博而不烦约而不略惜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86-0821d.png
二老不见之耳大抵宗门之答问抑扬皆自根夲而达
枝叶善观者当从枝叶而及根本今有人焉未展卷时
机动眼活则古人性命皆悬于陈案旧牍何地可着手哉
介石朝勘夕较积三十年始为成书检阅编摩其子彻
侍者实侍其侧扬雄草玄而童乌不与后世惜之彻乎
何止较昔人三步
   西湖高僧传序
唐之世僧有列传皆出于太史氏手国朝太平兴国中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86-0822a.png
常诏赞宁修僧史及欧阳子修唐书尽去僧传山林氏
名自此不复入史馆宣和间觉范传高僧凡录于传灯
者不复登载西湖佳山水自隋唐以来抱道避世者多
隐约其间僧无董狐旧闻放失之矣东嘉复休庵顷寓
天竺取其姓名著于耳目者三十二人为传为赞以诏
后学后三年敬节庵始刻之孤山其尊德乐道之心与
休庵无二揆也虽然国一鸟窠以道鸣万世孤山慈云
以教淑天下功在斯文若揭日月而槩以高僧目之已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86-0822b.png
非诸老所望若镜清阁大慈若钦山又逸而不书论者
于此不能无遗憾焉予出也晚不及同休庵游今又痼奇
疾发潜德之幽光已不能毕兹能事矣访遗德于林丘
摩断碑于草莽奋笔端之锐而表章之以成一世之大
典天下岂无人乎哉
   大光明藏后序
橘州在大慧门如孔门游夏晚以忧患徙天台寓紫微
陈公馆舍取传广续三灯阅之自七佛至大慧凡若干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86-0822c.png
传各疏其说于左方目之曰大光明藏凡其师友之渊
源證悟之深浅机圆之向背关键之坚密异时宿师大
衲剖击不破者皆支分条解之若指诸掌巍巍乎其大
有功于名教也然以文章斧斤开知见户牖论者固不
免以此议之矣予尝反覆观之其说辨而正其理微而
著其出入经史子传深而远道明而学不修者无以知
其词之所出学优而道不胜者无以知其理之所存故
观之者如身在上林目炫红紫造化春色不知何自而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86-0822d.png
来奚自而去所谓知见户牖由是而开者又几何人哉
然则公之低徊未路寂寥遗书既不见恕于论者又不
见知于学者此予所以重为之太息也
   空明颂集序
外不见有法内不见有我此空岩所以得名然名字一
立则空即有矣短歌数十丈长句三两言实其有也空
崖道人轩渠而言曰大般若六百卷重宣复演数千言
其所诠者性空而己文字语言何尝与空为碍哉尔乃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86-0823a.png
无说我乃无闻谓此故也诸君遗我以无言之言公当
赠我以无文之文空兮有兮乌乎论
   无岸序
嘉熙已亥夏五月海若作恶江失故道不由西陵而径
奔蔡市吞食沃野日数百尺拔山转石莫能己也予客
长安常往观焉狂澜惊波逆走横击大哉伟观因得以
发吾胸中磊磊掀天地者目送万里神宇仙去驾长风
排阊阖凌厉万化与造物游而后知宽閒之野广莫之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86-0823b.png
乡皆非方外物回视前日之物我两立町畦私为大可
陋也无岸盖无物我者也平坦处孤危深浚中浅近盖
自得于心而常以告人者虽然泛滥之流方且滔滔天
下无岸当障而东之使大川三百支川三千咸复故道
鼓棹迷源不失趋向吾将斫额而望曰法海有人
   顽极序
聪明智慧者不可与适道顽钝木讷者乃可与语道回
之愚参之鲁而佩洙泗左劵以此也不然言语文学当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86-0823c.png
时岂无游夏辈哉越人弥顽极早受顽之见于下竺古
云晚闻顽之道于天童痴绝予久与之游粗见其略外
和内严如春在雪中是此顽也圆转委折如水行地上
是此顽也落花植实如冬归木杪是此顽也至其所以
为顽予不得以语人顽极不能以示人也舞智凭愚贼
夫顽者方天下橐籥一顽奴𨽻众巧顽极乌能久閟其
顽哉予因于聪明日胜月负而学顽已晚他日操戈而
入室顽极何以待之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86-0823d.png
   方石序
劫石一方介然特立圭角森严女娲无以措其手四隅
平正匠石无所投其刃未有天地已有此石矣吾常摩
挲而语之曰能方而不熊圆者执而不化能圆而不能
方者流而忘返皆非所谓道也非方非圆而能方能圆
历劫常坚者不在兹乎方石点头曰敬闻命矣
   即山序
圣道高远如泰山如乔岳有望而弗见者有见而弗升
卷三 第 20a 页 WYG1186-0824a.png
者有升而弗至者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则
周旋俯仰者在其中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见山而不
见我也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见我而不见山也上无攀
仰下绝已躬所谓我者又何物耶天台雁宕之前岷峨
衡岳之后举目为白云青嶂所迷举步为悬崖绝壁所
碍者几何人哉开道以来之引手以招之即山他日幸
无壁立万仞
   瘦岩序
卷三 第 20b 页 WYG1186-0824b.png
淳祐戊申二月隆上人自灵隐访予于径山以瘦岩谒
序时五峰新霁春在千崖万壑间晚色晴光与天地中
和气荡摩霄汉大哉伟观于是可以论瘦岩矣何以言
之秋老霜飞树凋叶零山苍苍而翠落石岩岩而露骨
异时消弥剥落今日华滋秀媚之机也道学损益之效
于此又何加焉消弥其敷腴剥落其浮靡而空洞其中
外则华滋秀媚者不可胜用矣予方以是义告隆执笔
未下天风忽来飞花冉冉入室几砚管城翁奋髯而言
卷三 第 21a 页 WYG1186-0824c.png
曰此第一义也隆击节曰吾得之矣
   海翁序
海于天地间大包无外昔者达观逸游之士咸至焉泛
灵槎而上霄汉踞龟壳而食蛤蜊者心与海为侔身与
海为准而二子或未知也海翁家在东国百千大海纳
在一眉睫不待登科从汗漫已彻海之源底矣来游大
唐受钓竿于径山老子所谓大身众生盖其掌握中物
也世路迫隘吾将乘槎东游矣翁归国中为问津者北
卷三 第 21b 页 WYG1186-0824d.png
道主人闻沧茫广漠外逐文鱼而略扶桑脍苍龙而索
明月必予无疑者翁倘问讯行藏当质之眠沙鸥鹭
   洪崖序
洪崖在西山右倚天青壁鸟飞不度昔者藏真翁烧药
其间药成仙去遗力著草木华滋肤腴至今犹有仙者
气象而翁之精神未必不已随混沌死矣恭惟那受活
人书于海上诸老归隐岩下山上月明夜凉如水酌清
泉命楚歌而些之待其跨翰雪精腾跃崖上不惜引臂
卷三 第 22a 页 WYG1186-0825a.png
推而纳诸万仞之下使之起死还丹在此而不在彼则
石桥一湾丹井千尺必将欢喜赞叹踊跃相命曰不谓
仙人去后有此主人西山未寂寥也
   古泉序
太极未分时醴泉发西域清冷香冽犹醍醐甘露迦叶
以上皆秘密惟谨不以饮人后五百世浊恶界中甘泽
不降大海枯竭人将渴死达磨大师始开凿疏导决之
东流被无臂人以漏卮汲之器器相传五世为夜半有
卷三 第 22b 页 WYG1186-0825b.png
力者负之而去骤步疾走泛滥溢出于是离为两脉列
为五𣲖滔滔汩汩横流四达与百川四海同为一味天
龙鬼神修罗蚊䖟随其器量悉得充足然后涉其濒而
不识其源者往往皆是四明蒙上人负一锸游四天下
穷其夲源经三大阿僧祗劫无寻觅处反覆求之忽于
脚跟下沸涌而深不盈尺澄不见底清冷香冽醍醐甘
露无二无别或问饮者如何蒙曰死
   无照序
卷三 第 23a 页 WYG1186-0825c.png
予辰兴宴坐无垢轩有号无照曰慧者踵门来见曰久
不奉教予曰夜来一雨今日便凉又曰今夏多幸获此
同处予曰昨日有人自山下来言蚕麦大熟又曰体中
安乐否予指青衣曰置来十馀年矣已而出纸求无照
序予谓之曰尤嫌少在
   止堂序
止止不须说已是草深一丈殊不知春禽昼啼秋虫夜
鸣户牖阃奥六通四辟盖覆之不得穿凿之不得止止
卷三 第 23b 页 WYG1186-0825d.png
一字又何地安著哉震风凌雨不动如山大坐当轩闻
万象炽然说法此止堂现行三昧也若曰寂如遥夜万
籁不动湛如古井一波不摇难与论止矣何故止堂止
处雷轰电掣不如此说即彼自说
   梅峰序
少林一枝到庾岭遂分南北一花五叶由是大盛三传
至大梅早得春信于江南道中深入四明落花植实自
娱岁晚已而七花八裂终不免老庞之口仅存核子散
卷三 第 24a 页 WYG1186-0826a.png
落丛林根荄芽蘖日滋月茂至今数百年动人春色犹
满眼也茔侍者生长江南山水间色香枝叶无所嗜好
独向百杂碎处微见少林庾岭所传消息生机活意盎
盎千崖万壑间如春风行空不见其迹大梅老人于灭
尽定中轩渠而言曰咄哉此郎逼我太甚
   竹洲序
一击忘所知须是田地稳密方可进此一步打风打雨
说短说长脚根下浮偪偪地人不足议矣竹洲道人久
卷三 第 24b 页 WYG1186-0826b.png
在江湖间深究本根之学虽未常东敲西击而忘之一
字已无著处是故八风浩宕而不屈其身万波横流而
不失其节我欲从之兮路绝隔秋水兮共明月
   别峰序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法有别乎仰而观之则高而无
上睨而视之则大而无外同且不可得乌乎别善财失
之于未离觉城之时而得之于已登妙高之后何其与
此峰相见之晚也别峰道人要识是峰但心无所著生
卷三 第 25a 页 WYG1186-0826c.png
无处所徐步经行间忽然踏著吾将普告诸人曰德云
比丘者即比丘是
  文
   荐福法堂上梁文
伏虎师受戴叔伦之施奄有湖山古塔主为范文正而
来大兴禅学如洪钟巨镛声满天地如景星霁月光照
古今怀哉若人慨焉孤闷起百年之已废岂一饭之可
忘无文长老为母还乡信缘住持平日不谈世故或谓
卷三 第 25b 页 WYG1186-0826d.png
其疏随分略振丛林姑试所学一日必葺三年于兹顾
瞻数仞之危堂曾经诸老之说法应庵万庵不可作矣
松源曹源其谁嗣之尚论祖室之兴衰大惧宗门之颠
覆寥寥千载耿耿寸心花雨诸天笑空生执之失度草
深一丈惜长沙散去太奢用埽除建立之机为开示悟
入之夲孰曰修造而非提持是用作歌未能免俗
诸老难追两眼空活意生机无恙在一堤杨柳万丝风
(东/)
卷三 第 26a 页 WYG1186-0827a.png
一印无文手自提不住语言文字相佛来也放一头低
(西/)
(原阙/)
(南/)
垂手不能空费力颇怪春风多事生梅子飞来花五色
(北/)
面力全无难近傍客来探水有乌藤与伊坳折归方丈
(上/)
卷三 第 26b 页 WYG1186-0827b.png
春染湖波绿如画岸花汀草长精神伏虎门庭非昔者
(下/)
伏愿上梁之后国家閒暇佛法兴隆有太原见雪峰底
作略乃登此堂有赵州验茱萸底眼目乃升此座举头
数屋桷山僧不敢放憨背身著草鞋衲子尽教逞俊
   感山依云阁上梁文
展开悾下之溪山地谁云狭放出眼前之境界楼不在
高收天涯万里于一览之中卧世界小儿于百尺之下
卷三 第 27a 页 WYG1186-0827c.png
此举出人意表何为合住其中花外日长明千圣不传
之事茶边夜永看一沤未发之机同经异论者揖之使
行演雅使骚者麾之使去盍维摩室中无非大士而曹
溪门下不许俗谈作四方上下之歌颂北道主人之意
一片閒云卧此中语客兴隆乾道士月明楼上有疏钟
(东/)
案上遗书有纪谈只作语言传诵去悬知老子不能甘
(南/)
卷三 第 27b 页 WYG1186-0827d.png
碧桃丹杏已成蹊一筇海上横行去回首方知剑气低
(西/)
雪径樵归能领客共倚春风十二阑眼中各自看山色
(北/)
我欲借楼看万象说与堂堂云卧翁莫道丈人无辈行
(上/)
举世炎炎苦长夏清风树下有高风卖与时人谁著价
(下/)
卷三 第 28a 页 WYG1186-0828a.png
伏愿上梁之后主宾皆一时名胜笑谭极千载风流云
散月明弄画阑之花影泉香火活候汤鼎之松声入此
门来莫作境会
  疏
   佛成道
大定如如木槁灰寒于六载明星灿灿云开天霁于一
时与天地生灵同證同修故万世古今无二无别旨哉
圣学允也大成伏愿劫浊界昏益竖光明大藏天荒地
卷三 第 28b 页 WYG1186-0828b.png
老常转清净法轮
   禳火醮青疏
仰瞻乾象凛奇祸之可忧内省臣心实吉祥之所舍密
移造化仅在须臾伏念臣某娱侍偏亲居连季氏俯见
屋庐之成就庶几母子之安居赤日当空咸谓天星飞
坠垂光下烛深疑荧惑流行举室震惊反躬祗惧与物
周旋而岂无谬戾去天咫尺而并在鉴临或因土木之
妄兴辄犯乾坤之大禁九关在望百拜陈词伏愿察伏
卷三 第 29a 页 WYG1186-0828c.png
枥之悲鸣念营巢之辛苦阳张阴翕运回天转地之机
弟应兄呼罢曲突徙薪之役
   明州翠崖火后过日夲国化修造疏
大宋军州三百馀所惟四明多是名山雪峰弟子一十
四人独老参号称上首室庐在翠山桃源之上声价列
天童玉几之间云门大师曾扬锡而来笃素先生实埋
玉于此颇怪郁攸之不恕未信梵刹之难兴万里浮海
于东幸有化人之国一舸泛潮而往便成古德之居佛
卷三 第 29b 页 WYG1186-0828d.png
法不隔丝毫境界何分彼此钓竿直拂珊瑚枝不同汗
漫之游赤手抉取骊龙珠要了庄严之事好风吹去即
日归来
   求僧疏
出岭二十年居无所定短发三千丈老不饶人卧听穷
鬼之揶揄羞见少时之行辈手植青松一万树肯退大
心气压黄梅七百僧只消四句念此道坠地久矣谓后
世无人可乎以圆觉为伽蓝便与么去尽大地是自已
卷三 第 30a 页 WYG1186-0829a.png
作如是观现比丘身了丈夫事
   正续入内化装佛藏疏
云楼月殿寺疑天上移来金榜玉章额自日边降下前
佛后佛同时出现大藏小藏从此流通要见放光动地
之祥须藉旋乾转坤之手素富贵行乎富贵无边刹境
在毫端是庄严即非庄严万两黄金也消得
   径山化楞严会香烛疏
水云普会踞圆觉而住持口耳俱忘用音闻而修證九
卷三 第 30b 页 WYG1186-0829b.png
十日内不离是定三千年事祗在于今平等发心接续
光明之种大家出手发挥知见之香
  书
   上方侍郎蛟峰书
比禀违后为慈亲请田事见实堂又留两日乃绝江省
洪氏女兄桃花峰下徘徊玉溪柳塘间三月初方还鄱
锋车促觐屡见近诏正人登庸固可为天下国家贺然
骤失贤父毋又极为西民惜也度关紫气已行复辍岂
卷三 第 31a 页 WYG1186-0829c.png
山川鬼神阴留潜尼以遂斯民所大欲耶某伏奉公移
以上蓝缺住持事俾举所知敢不循名考实以求无负
侍郎主张佛法之意已见之甲牍矣明老领鹅湖于大
坏极弊之时百废具兴内和外悦惟恐其不留而翻然
引去寺僧申邑邑申台此侍郎曾出公帖留之矣明老
去意不可夺托某申恳乃已今之为住山者多弥缝钻
刺深根固蒂惟恐不尽其术若僧若俗又惟恐去之不
速于此可以观明老人品矣侍郎求僧于数百里之外
卷三 第 31b 页 WYG1186-0829d.png
某以妄人应举不特有愧侍郎亦愧此心也荒荒眼底
求一可人如某意者不可得而况侍郎两眼空一世乎
此所以舍明老外不复他举也
 
 
 
 
 柳塘外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