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x 页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疏劄
疏劄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89H 页

伏以人君。不以臣之不足取重而不采其言。人臣。不以君之必不容受而不尽其忠。臣等。荜门尧窦之士。至微至贱。其言之不足取重也昭然。而贼雨之可诛。则上自大臣。下至国子。极言竭论。终不回 天者也。今以臣等之言。得正王法。固不可望矣。特以区区忠愤。不能自抑。而亦安知 圣心庶几一悟。不以人而废言也哉。昨承 圣教。丁宁以明普雨之无大罪。而每以传播二字。为牢拒之资。臣等之惑滋甚。夫人君深拱九重。所恃而得通上下之情者。股肱也。耳目也。股肱耳目。犹恐其有所壅蔽。则广询在朝。博采舆论。得以取实焉。今 殿下不信股肱耳目。不采国人公论。则 殿下何缘而得其实耶。此必妇寺之流。弥缝上下。得售私计。以是为非。以实为虚。而 殿下先入其言。故举国之忠言。听之迈迈也。眉睫至近而不见。则 先后斋沐之事。宜乎国人皆知。而 殿下独未之知也。 殿下虽侍 先后。宫禁之礼。异于臣庶。则先后之一动一静。 殿下无由尽知。而况斋沐之不使闻于 殿下者乎。奈何 殿下独信妇寺之言。而不信股肱耳目不廷诤。不采举国之忠言。而反以知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89L 页

代清洪道儒生告归疏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0H 页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0L 页

辞免 命制摩尼山醮词第二劄(己巳)
伏以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有怀必达。有言必尽。然后上下交孚。而政治成焉。若人君以万乘之尊。不测之威。禁其多言。则下情何由上达乎。今臣伏承 圣教。无任战惧陨越之至。夫摩尼之醮。 殿下既知其为左道矣。岂无外臣。而必命 经幄之臣制其词乎。臣方以孟子辟邪卫道之说进讲。决不敢制此非礼不正之文。 殿下必欲命臣。则请先递臣职。然后乃命制进。以示 殿下抑邪扶正之意。
代白仁杰谢 赐食物。仍辞同知中枢府事疏。(庚午)
伏以犬马残生。已泊桑榆。白首有归。待尽丘壑。恭惟圣明。至覆日临。无远不届。无微不烛。 鸿恩普被。臣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1H 页

代郑澈辞免升拜承旨疏
伏以爵以命德。阶以酬劳。非德则爵不可尊。无劳则阶不可升。此是为国通规。我 朝成宪。决不可挠改者也。今臣不学无才。侥冒立朝。其为非德。不言可知。生丁不辰。家祸荐至。岁在己巳。臣父弃背。祥禫甫毕。臣母继逝。六年草土。病入膏肓。乙亥以后。废处田閒。心灰当世。与死为邻。去年之冬。寡姊婴痾。苍黄来救。竟不能起。因值 国恤。不敢归乡。迟回半岁。 恩命沓下。力不能堪。移告度日。臣之废仕。今已十载。直学之除。已极猥滥。战掉方深。况此承宣之 命。出于意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1L 页

辞参知疏(丙子)
伏以小臣。疏才浅学。猥蒙 天恩。试可内外。罔效寸功。前年。叨居论思长官。人器尤乖。如蚊负山。覆羹触讳。动无非咎。臣犹自知。况于 圣明乎。只缘 圣量天覆。纳污藏疾。使得优游自由。不受毫发之谴。臣虽无状。宁不感激。第以美食安坐。末由报 恩。而蒲柳残质。在官多病。就閒一念。情所不已。适值今春 内丧过期。群臣脱衰。 玉体神相。抽身乞退。正得其时。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2H 页

乞退疏(癸未)
伏以无状愚臣。素非世器。猥被宠擢。滥跻崇班。谬膺重寄。如蚊负山。福过灾生。负乘致寇。罪衅丛积。众怒暴发。狼狈鼠窜。不敢控辞。退伏畿甸。两月有馀。日俟严谴。迄无处分。既逭显戮。犹保职名。于国为失刑。于身为苟免。跼天蹐地。置身无所。仰首龥号。臣岂获已。优閒尊爵。既非可据。而况 经幄重地。文衡要职。尤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2L 页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启
司谏院请灵川尉申舣收职牒 启(乙丑)
前灵川尉申舣。性本狂妄。多行悖戾。自 上屡惩屡窜。俾全性命。当感 恩畏 威。悔悟自悛之不暇。而才承 赦命。旋肆其恶。侵责列邑。徵取百物。多发官驿马。转输于京。沿途作弊。不可殚纪。及到其家。纵其豪奴。至夺人马。邻里不胜其毒虐。身为驸马。自恃宫禁之势。不畏邦宪。不恤公论。逞恣自咨。(咨。恐误)无异前日。见闻至为骇愕。请还收职牒。其纵谀助恶之奴。令攸司囚禁痛治。以杜横掠闾阎之弊。
司谏院请灵川尉申舣收职牒 启(乙丑)[再 启]
申舣性本狂妄。多行悖戾。屡经流窜。终不惩艾。才承赦命。旅肆其恶。侵责列邑。徵取百物。多发官驿马。转输于京。沿途作弊。不可殚纪。及到其家。纵其豪奴。至夺人马。不畏邦宪。不恤公论者。不过自恃宫禁之势。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3H 页

司谏院请灵川尉申舣收职牒 启(乙丑)[三 启]
申舣虽身逢窜谪。屡经困苦。尚不自悛。只治其奴。而舣知自慎。无有是理。 圣明在上。法刑未泯。舣是何人。敢肆凶慝。侵剥列邑。毒害生民。白昼 辇毂之下。公行劫掠。而乃不敢罪其身。只罪其奴乎。且沿途作弊之状。臣等未尽陈达。宜乎 圣鉴有所未照也。发民治路。有同 行幸。别造大轿。与妓同乘。所经之邑。例求生獐。求之不获。鞭扑甚酷。列邑惶骸。竭力应需。横敛之物。满载三船。此岂臣子之所可为哉。当今急务。莫若恢张公道。振起颓纲。若不治舣。则无以厉百。公道何时而可行。纪纲何时而可振乎。且徵取官物。滥发驿马。劫掠人财。自有其律。而臣等之请收职牒。大有斟酌。请勿留难。以示至公。
请槐山郡守赵应瑞,省岘察访蒋敬臣,监察薛辅宗等递差 启。
槐山素称富庶。而近来残弊殊甚。非徒官库板荡。百姓亦尽流亡。苟不得人以治之。则永为弃邑。新郡守赵应瑞。性本贪刻。所莅之地。皆无可称。苏复之责。决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3L 页

请龙安县监郑纯嘏罢职 启
龙安县监郑纯嘏。贪虐自恣。专事侵渔。阖境嗷嗷。不胜其毒。皆有离叛之心。至于官库之物。公然偷取。船运其家。略无忌惮。如此之人。不可一日在官。请罢其职。各别择遣廉能。以苏残邑。
请龙安县监郑纯嘏罢职 启[再 启]
郑纯嘏贪虐自恣。偷取官物。剥民膏血。使阖境嗷嗷。不胜其毒。至欲离叛。其为无状。发于物论。为日已久。臣等反复详问。十分的实。然后始敢陈达。安敢以传播不实之说。仰渎 圣聪哉。当今大患。在于守令贪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4H 页

请南部主簿沈仁谦改正 启
南部主簿沈仁谦。径升六品。物议未便。宪府之论。是乃扶公抑私之美意。而自 上不即快从。公论尤激。请勿留难。亟 命改正。
请南部主簿沈仁谦改正 启[再 启]
沈仁谦之升六品。只援林溍之例。非 祖宗旧典。不可便为成规。功臣嫡长之孙。非独仁谦。其可一一授以六品乎。当今始初清明。万姓颙若之际。不见革一弊政擢一贤士。而汲汲先加谬 恩于外戚。则非所心表正一时垂训后世者也。此岂臣民所望于 圣明者哉。请 命改正。以伸公论。
请南部主簿沈仁谦改正 启[三 启]
沈仁谦之升职。固出于重待功臣。而物情所以未便者。卫 社功臣嫡长子孙甚多。而骤升之 命。独及于仁谦故也。 圣明心虽不私。而其事则私矣。人君行事。当表里如一。明白正直。使人自服。若使圣贤。必自明其无私。然后人乃信服。则尧舜文武。亦不劳矣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4L 页

请南部主簿沈仁谦改正 启[四 启]
沈仁谦不可不改正之意。累次论 启。未蒙 允俞。臣等惶惑。未喻 圣意。顷者公道埽地。士气摧沮。外戚二字。不敢发乎人口者。积有年数。幸有今日。得论此事。此真 盛朝美事。岂可使公论复遏。百僚解体乎。且使仁谦若知廉耻。虽不敢自言。必不欲横受误恩。以怫公论。使人指目讥诮矣。非徒大失政体。以累圣德。亦使仁谦进退狼狈。非所以保护全安之道也。请勿留难。速 命改正。
请禁关西列邑行船 启
关西一道。北接山戎。西连 上国。实我国之重镇。欲令公私蓄积有馀。以备缓急。故乡者。禁断商贾之船。绝其移粟之路。令非不严。而近年以来。权势之家。广占田畓于沿海郡邑。大开船运之路。以此官库之储。尽为肥己事人之资。民间之粟。尽归行商牟利之手。使百年殷富之地。渐至于匮竭无馀。脱有边警一起。糇粮饷军之费。于何取办以济事乎。近日西方之忧。无大于此。请令该曹严立事目。使本道监司。申饬列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5H 页

请复革江陵判官 启
江陵一府。物众地大。为一道巨邑。退计十年前。岁凶民流。遂致残弊。不可支保。故朝议革其判官。以期苏复。固非得已。比年以来。饿馑荐臻。人民流散。邑里空虚。田野荒芜。官储亦竭。凋弊之极。视旧尤甚。两衙支供。无计办给。已为弃邑。请限苏复閒。复革判官。以纾民力。
请寿环父子加刑 启
寿环父子。戕杀至亲。其惨毒之状。已尽陈达。而自 上矜念宗亲。 下教丁宁。臣等岂不感激。但帝王之仁。与匹夫异。有法必行。有罪必诛。刑期无刑。然后能推不忍之心。全其好生之德矣。若保养蛇蝎。贻毒无辜。而不忍正法。则是以小仁害大仁矣。 圣明在上。公议未泯。而纵此大罪则。自今以后。便为成规。无识宗亲辈。恃 恩肆恶。将无所不至矣。奈何为寿环父子而坏 祖宗金石之典。遗后日无穷之害乎。且既以招辞之相违。 命更究问。则当以得情为限。寿环父子。既服死罪。而终隐其尸。其情必有所在。不得其情。不竟狱事。而遽 命减死。物情尤为愤激。不可沮抑。请寿环父子加刑得情。照以正律。
请辛敬舆改正资级郑缉罢职 启。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5L 页

司谏院避嫌 启
凡台谏初 启之辞。必遍示同僚。商确勘定。然后入启。例也。今两宗禅科论 启事。简通后。正言李光轩与大司谏姜士弼。相议起草。不示臣等而入 启。故不并举两宗事。臣等初不知之。及其既知之后则即当论其所失。而容默不发。臣等之失。亦大矣。内需印信。不即论 启之失。亦与姜士弼等无异。决不可一日冒处言地。请 亟命递臣等之职。
承政院请于便殿频接臣邻 启(甲戌○以下十三 启。见经筵日记。)
[本文缺]
辞免大司谏 启
[本文缺]
辞免大司谏 启[再启]
[本文缺]
辞免大司谏 启[三启]
[本文缺]
司谏院请勿纳黄蜡启
[本文缺]
处置司宪府诸官启
[本文缺]
申请勿纳黄蜡启
[本文缺]
因黄蜡事率同僚辞职启
[本文缺]
因黄蜡事率同僚辞职启[再启]
[本文缺]
因黄蜡事率同僚辞职启[三启]
[本文缺]
因黄蜡事率同僚辞职启[四启]
[本文缺]
因黄蜡事率同僚辞职启[五启]
[本文缺]
请奏闻中朝罢长甸子设镇启
[本文缺]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6H 页

顷者。两司论监司之径还者。臣在被劾之中。竟蒙 原宥。臣之私义。至为未安。窃念人臣之义。惟进与退。进则当尽匪躬之诚。退则当坚自守之节。不可辞此取彼。(缺)为自便之计也。近来纲纪不立。人无定志。内外之官。不能夙夜。小故微恙。辄呈辞状。数月不迁。懑然迟之。纷纭数易。职事全废。廪禄不绝。而身常得閒。士大夫之苟安。未有若今日之甚者也。若不除此痼习。庶绩无由可熙。朝臣不可尽劾。故特举监司之引疾者。两司之论。在所不已。臣于今岁。首犯是罪。虽承恩赦。义实亏损。若在庶官。则犹可从仕。玉堂长官。职掌 经幄。主张公论。与两司一体。不可腼然仍在其职。请 赐递免。俾臣自安其分。公私幸甚。臣屏迹私室。以待公论。久而寂然。适值自 上有举动。深恐 玉体劳伤。不敢退伏。敢此来 启。尤为惶恐。
请勿推治宪吏 启(见 经筵日记)
[本文缺]
大司谏谢 恩后辞免 启(戊寅)
上方在哀疚之中。臣子之情。不忍安居。玆用扶曳登途。区区犬马之诚。只欲一得瞻望 天光耳。本无供职之念。请递臣职。
辞大司谏 启(庚辰○以下八 启。见 经筵日记。)
[本文缺]
司谏院处置司宪府诸官 启
[本文缺]
司谏院请刑曹判书尹毅中改正铨曹推考启(辛巳)
[本文缺]
司宪府请青阳君沈义谦罢职 启
[本文缺]
司宪府论事后与同僚引避 启
[本文缺]
司宪府论事后与同僚引避 启[再启]
[本文缺]
司宪府论事后与同僚引避 启[三启]
[本文缺]
司谏院请右议政郑惟吉改正 启
[本文缺]
辞大提学再 启
伏承 圣教。尤不胜感激惶恐之至。窃闻君之使臣。当度其才。其所不能。不强使为。臣之事君。亦宜量力其所不堪。不敢冒受。夫然后上下相成而庶绩熙矣。臣之病弱。国人所知。 圣鉴想已洞照矣。自忝地部以来。调度浩繁。文簿山积。以臣疏才。晨夕勤劳。尚多疏漏。神思焦煎。更无丝发馀力可及他务。文衡重任。其可兼之乎。虽才高身健者。尚或不支。况臣孱疾。偾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7H 页

司宪府全数避嫌 启주-D001
臣等于昨日辞避之事。议论虽些少不同。而固无角立不相容之意。今见献纳成泳避嫌之辞。则历诋臣等所失。非止一事。物议哗然非之云。台谏既被物论。则不可强颜冒出。以亏损体貌。请 命递臣等之职。
进择师养士事目 启(壬午)
四月十四日 经席。论及士习偷薄师道发弛之弊。小臣亲承 上教曰。择师养士之规。其作事目以进。臣受 命以来。夙夜惕虑。此是作成人才挽回世道之一大机会也。必须深思熟讲。以为经远之图。故累月商量起草。以择师养士为事目。又作学校模范十六条。以补学令未备者。既与三公。各议于其家。卒乃会议于一处。反覆商确。今始克进。傥 命依此施行。持之以悠久不变。则狂澜之倒。庶几可回矣。
陈 诏使贻书曲折 启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7L 页

乞 诏使留京间调病 启
臣本孱病。叨忝远接重任。人莫不疑其难保。幸赖国家 威灵。艰得陪至于京。而劳热眩證俱作。其中眼疾尤剧。若至深重。不能作伴送之行。则大伤事体。惶闷无以为计。窃意 诏使留京閒。二日或三日。姑不随班。服药调理。则庶可支持。惶恐敢 禀。
呈病出仕后。复辞兵曹判书 启。(癸未)
臣禀气素孱。加以屡经重病。平居仅保喘息。远路往返。得免僵仆。实是天幸。积伤之馀。旧痾复作。辞剧乞閒。势所不已。臣虽无状。安敢托疾避事。 天恩滥被。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8H 页

辞免司仆寺提调 启
冒达至为惶恐。自上 轸念马政虚疏。特 命择其提调。必欲得人。甚盛意也。不图如臣者得膺是任。惊闷罔措。窃观牧场散在诸岛。牧子既不充额。守直又不谨密。外被村民潜杀。内被牧子偷卖。日消月耗。牧场之马。多拥虚簿点马之时。监牧之官。欲免罪责。收合村民之马。依数被点。其来已久。为点马者。虽察其情。久远之弊。势难卒革。无如之何。只循他例。况提调之遥领者。何术可防其奸乎。由今日之事。则虽非子受任。亦难见效。以臣之空疏迂拙。敢当此职乎。臣本病孱。叨主兵柄。决知不堪。而以边尘未靖。义难辞避。舍命从仕。羸惫日甚。昼则勉强行动。夜必僵卧呻吟。见者莫不危之。以此精神茫昧。遇事遗忘。所带文衡之职及校书提调。非閒漫之局。近来。多废厥务。非敢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8L 页

复辞兵曹判书,备边司有司堂上 启。
昨日伏承 上教。尤不胜感泣罔极之至。 圣谕至此。臣何可言。粉骨碎身。未足仰报。廉耻名检。有不暇恤。臣不敢复以请罪为辞矣。第惟本曹长官及备边司有司堂上。俱系极重之责。以臣才调。虽无疾病。尚难堪任。今臣积劳致伤。大病已兆。累日休暇。犹未苏复。肢体萎困。对人思卧。精神悯眩。遇事茫然。况于久旷之馀。机务丛委。臣若不量气力。强欲察职。则失策偾事。势所必至。微臣性命。虽不足惜。奈误军国何。伏望 圣慈特垂怜悯。 命递本职及备边司有司堂上。使得参班议臣之末。随分献忠。公私幸甚。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议
下 玄宫时自 上率百官行望 陵礼议(乙亥○以下二议见经筵日记)
[本文缺]
卒哭后以白衣冠视事议
[本文缺]
楮货议
东土素是贫国。而民间所用。只米布而已。更无通行之货。公私之积。以此尤困。造货之议。在所不已。今之楮货。古之所谓钞也。易弊易昏。故古亦难行。不如铜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9H 页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书(上)
上听松成先生(己未)
谨伏问安。仰恋仰恋。珥仅保。今春拟与浑氏同榻。因荆妻病甚。不得上洛。仰恨仰恨。珥近日脾积日增。读书静坐。俱所不能。学问之功。末由著力。每一念之。不寒而慄。伏惟下鉴。馀祝起居万福。
答成浩原(壬申)
朝日因奴来。得承手札。深用慰仰。续用赵克己所传书。乃迷奴未进时所修也。凭审酷暑。道况稍不如宜。仰虑仰虑。珥仅仅支持。无足道者。理气之说。庶几尽合。深叹吾兄舍己从人。渐进高明之境也。便忙不能尽所欲言。俟后一罄囊橐。求兄印可。伏惟照迟。谨拜复。暑药随后觅上为计。
与成浩原(甲戌)
冠礼。近日不讲久矣。今欲行之。必多有变通处。闻兄冠子以礼。未审初加再加三加。用何等为差别乎。珥欲初加笠子。再加头巾。(为儒生正冠故也)三加纱帽角带。未审何如。示及为望。赞者。兄须预招率来何如。傧者未得其人。虽未冠者。亦可为耶。主人自冠。必得下于主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499L 页

别纸(原书论海西民瘼。在原编。)
季涵所折简。珥欲见其语。先自开拆。惭悚惭悚。简辞皆过中。而其所谓珥毁景进者。尤为可笑。珥意欲救进而发此言也。 上教以进为图免。故珥白曰。渐固迂拙。不合边将。但其病则不如孝元。当时台谏。达意而止则可也。累日论执。臣亦以为非矣。但图免云者。臣意恐不如是。渠亦粗知义理。岂至于图免而来乎。珥言如此。而史官略节太甚。失其本旨。但据涵所传。亦非毁进之言也。珥若逢迎。则岐路之捷者多矣。何必毁斥朋友。然后乃得逢迎之路乎。涵之意。终不可回。而今之时论。日就不靖。恃涵为主。珥言不得见信。后日之忧。诚不知所届矣。(此语切宜秘之。珥所不告人者也。虽习之,景涵。亦不敢告也。)天也奈何。珥半生颠顿。眼前皆巉岩。更无下手处。只当屏伏田里。省愆思过。庶追将来世路之谤。羹沸蜩喧。皆不管他。但二十年故人。一朝相疑至此。此则不能无介介耳。渠于吾兄。犹能信向。惟愿婉辞善道。使补桑榆也。拜复。
别纸
兄之行止。鄙人亦熟念矣。今日兄若欲进而有为。则岂其时乎。草莱之下。厚被 君恩。而一味退缩。此甚未安。严光,周党。尚不免一至汉帝之庭。况兄是世家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500H 页

白老公疏中有相荐之言。此可恨也。曾闻赵毅道有如此说话。珥向渠道不须为之。而渠以辞让听之。必不达于白公矣。兄之被荐。固无愧矣。如鄙人方忤 上意。反益疑耳。此亦命也。奈何。
与成浩原(癸未)
谨问即今旅况何如。恋虑不已。自 上已命调理上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500L 页

与宋云长季鹰(戊辰)
谨问佥候侍奉无恙否。仰虑仰虑。珥路中无恙。今日渡江。良荷远赐。相别数月。必有新得。使珥还拜刮目。幸甚。珥驱驰之际。学力亦衰。可恨。
答宋云长(戊寅)
交河人及伯生使。俱以尊札相示。披阅感幸。但审困于酷暑。体中不康。仰念不已。曾以鄙答付交河便。想已达侍下矣。珥既承 召命。可以上京。而暑證重发。泄泻不止。食不知味。多卧少坐。势难登途。奈何奈何。疏章之上。本欲少裨万一。非求进也。策未见施。 召命先下。今人进退狼狈。季涵在银台。尚做出此事。可恨。谨以病辞。若更无他 命。则调理旬望。西行为计。海乡有疠气。妻子奔窜。而不得往救。心思无聊。可叹。
与宋云长
别后消息杳茫。恋想何可胜言。未谙道况即今何如。仰虑仰虑。珥孤露馀生。又遭 国恤。罔极何言。顷得寒疾甚苦。今始差息耳。杜门静居。有足变者。只是旁无畏友。无警发之益。是可忧耳。想惟閒候冲裕。沈潜义理。日有新得。向风竦厉。时垂警诲。以发昏惰。切仰切仰。
与宋云长(己卯)
岁云徂矣。伏惟閒居味道。起处万福。近日未闻徽音。窈纠日切。昨者。尹聃传致尊兄所送诗钞。恨不见手字耳。曾见兄书。修鄙答。倩浩原传上。未知达否。去秋。得季氏书。深感且慰。性成之说。季氏则作气质看矣。兄今更思耶。且闻移家入加平云。信然否。中年以后。未免钟情。而朋友星散。踽踽斯世。有何乐事耶。可叹可叹。明春。欲归坡埽先茔。此时倘蒙兄访于牛溪。同处数日。则实是大幸。预为之图。幸甚幸甚。珥粗保。但庶母以风證甚苦痛。可閟。馀冀为道益珍。谨拜状。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501H 页

炎威比剧。想惟道履神相冲裕。顷承闰月念二日手札。圭复不能去手。恭审静履未健。药不见喜。浴亦势阻。深用煎虑。切思浴温浴冷。皆是危道。不如调摄服药之为得也。贤胤年长而未得成童。此殊可怪叹。莫非命也。奈何奈何。奉䜣(䜣。恐诉。)乃至誊送。深荷深荷。言虽诬罔。大概是鄙人自取。尚何怨尤。古人有毁名而扬弟之声。使之得仕者。珥亦毁名而救兄之饥。良所甘心。且审定居先垄之侧。季氏亦来就。棣萼之乐。岂不深哉。好山好水。终难入手。珥亦从前驰骛。今始得成下计。兄计亦得矣。岂不胜于鄙人之离乡寓居耶。珥耿仲閒欲归埽茔。此时可得奉晤。庶母位次。终未得可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501L 页

与宋云长
数月来。未闻动静。颇用为虑。忽承情翰。甚慰远怀。但审患眼疾。京宅亦有疠气云。仰念实深。珥一家免恙。但孤露之生。又遭 国恤。无以为心也。今夏花石之会。决欲践言耳。问目谨述鄙怀。送于浩原处耳。季涵云云。不为无理。但此事。兄悉洞知。若取舍之权。则在珥则其弃也久矣。岂待如许纷纭乎。家兄固执不弃。而且奉也伪造立案。鄙占地理。则其不克讼宜矣。乃以上言恐吓。季涵之意必忧上言。则 圣主尤不屑孤臣故也。但穷达在天。岂奉哥所能使尼乎。今若欲全珥名。而强夺之家兄而弃之。则近于紾臂而夺之食。其于义理。何如耶。况虽给兄物。而李荃所得之地。非珥所能夺给也。奉之所得。不足快其欲心。而反实其捏造之言。尤足以助谤者耶。此事失于谋始而已。今则无如之何。珥言若不中理。则辱教之幸甚。前月中。因便上鄙状。下照否。馀祝迓新多祉。谨拜复。戊寅正月十二日。珥拜。去月十三日。荆无事解产。良幸。但得弄瓦者。不能承受老兄岐嶷之祝耳。
与宋云长
浩原传兄札。路中承受。因审又哭殇儿。惊悼罔喻罔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502H 页

答宋云长(辛巳)
春寒尚严。伏惟閒况珍胜。谨承垂问。感慰深仰。珥感天眷。姑作留计。大望者。积诚回 天。小望者。调和士林。此非数月之内可决。不敢速退。而家属在山中。频被偷儿窥觇。妇人辈惊动涕泣。夜不能寐。玆出般家之计。后日必致大段狼狈。可忧可忧。浩原得寒疾卧吟。尚未谢 恩。以日子过限。遂呈辞。可叹。郑君事。有碍不能折简。深恨。前日下示要诀误处。颇有合商量者。当俟后便。入城来。连有来客。应接甚烦。书册束阁。是不可耐也。禄米菽各二斗汗呈。
与宋云长(癸未)
一别有如仙凡之隔。汩没尘埃。承羡閒静之乐。甚欲脱踪从之也。边尘未息。兵食俱乏。徒劳规画。竟无实利。可叹。浩原时未上来。 上教丁宁至再。恐不能坐辞。势须登程。病人殊可念也。(以下缺)
答宋云长
珥仕苦气瘁。渐不可支。可闷。玆废人事。阙然不候。想
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二 第 502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