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枫崖先生集附录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x 页
枫崖先生集附录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0H 页
世系源流
삽화 새창열기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0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1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2H 页
年谱
皇明世宗皇帝嘉靖二十一年壬寅九月十七日甲子。先生生于汉京终南第。先生身长骨秀。仪形甚伟。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二十二年癸卯(先生二岁)
二十三年甲辰。(先生三岁)才能学语。便晓文字。人皆惊异之。
二十四年乙巳(先生四岁)
二十五年丙午。(先生五岁)乃能入学。才气过人。见者无不称叹。
二十六年丁未(先生六岁)
二十七年戊申。(先生七岁)常潜心读书。不喜与群儿游嬉。自有俨若之象矣。
二十八年己酉。(先生八岁)常讲诵小学及孝经不辍。于爱亲敬长之道。洒扫应对之节。无不心通体行。每随参奉公谒家庙。凡于长者言行。必身践之。人皆以为生知之学矣。
二十九年庚戌(先生九岁)
三十年辛亥。(先生十岁)尝陪参奉公。参行节祀。时有小婢叱狗于前。先生待辍床。即告参奉公。警捶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2L 页
其婢。自此之后。亲戚与婢仆。咸敬畏之。
三十一年壬子(先生十一岁)
三十二年癸丑。(先生十二岁)每侍参奉公。问孝悌之道。闻者益奇之。
三十三年甲寅。(先生十三岁)濡染庭训。德器夙就。日必盥栉衣带。侍亲傍承奉。定省之节未尝少懈。且天姿颖达。四子及诗书易礼。靡不贯穿。虽识礼博学者。有不能难。皆以远大期之。
三十四年乙卯(先生十四岁)
三十五年丙辰(先生十五岁)
三十六年丁巳。(先生十六岁)已自成童之后。不屑为俗儒公车之业。而读书必究解义理。以古圣贤自期。
三十七年戊午(先生十七岁)
三十八年己未(先生十八岁)
三十九年庚申。(先生十九岁)始入科场。拔解占魁。而先生因叹曰。科臼之业。是学者之病。遂不赴会试。尤善双钩之法。而一不赴举。
四十年辛酉。(先生二十岁)娉玄风郭氏。(进士凯女。承旨安邦孙。○按先生年谱失于兵燹。只凭旧录及野史。草草辑出。而委禽年条。未得详知。故姑书于此。以存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3H 页
古人二十冠之义。)
四十一年壬戌。(先生二十一岁)自是从事于为己之学。日以心经,近思录等书。讲习不辍。
四十二年癸亥(先生二十二岁)
四十三年甲子(先生二十三岁)七月二十九日。丁参奉府君忧于乡庄。(先生平日。事亲克尽诚孝。志养备至。及遭艰。哀毁踰礼。庐墓三年。几至灭性。馈祭一遵晦翁家礼。乡党服之。咸称安孝子。)
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二十四岁)
四十五年丙寅(先生二十五岁)十月。进拜思庵朴先生。(淳)始定为师弟之义。又访栗谷李先生(珥),牛溪成先生(浑)于京城。遂与为道义交。(牛溪送先生牙山县序有曰。两家儿。得相见于两父丧毕之后。不觉潸然而泣。迎干寝室。君呼我以兄。我呼君以弟。劳苦如平生。留之数日。考其志业。则其气孤峭而洁清。其学必以古人为期。余益喜而悲。遂相与友善焉。○栗谷理气咏呈牛溪书有曰。理气何端始。无形在有形。穷源知本合。沿波见群精。适方圆器。空随小大瓶。二岐君莫惑。默验性为情。安习之若来。试以相示何如。此君之比。珥亦罕见之。牛溪答书有曰。安习之来也。当示前后议论。非但此一诗。)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先生二十六岁)
二年戊辰(先生二十七岁)
三年己巳。(先生二十八岁)寓于京城。虽甚贫窭。常奉养郑夫人。爱敬备至。每设寿席。栗,牛两先生必至。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3L 页
升堂而拜。称觞献舞。以尽夫人欢。
四年庚午(先生二十九岁)
五年辛未(先生三十岁)九月。与牛溪先生游天磨山。宿灵通寺。到花潭。拜徐先生(敬德)之墓。○女柳(汴)氏妇生。
六年壬申(先生三十一岁)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先生三十二岁)以六行荐授 健元陵参奉。不就。栗谷先生复荐于朝旋授 禧陵参奉朋友以亲老劝之任。先生始应命(牛溪有诗曰。栗谷忧时辞旧隐。枫崔为养作斋郎。见附诗)是时。先生见乞人饥寒俱迫。奄奄将死。即解衣与之。又出米盐。令守护军供馈保护。竟得生全。供职数月。弃归坡州。又拜 社稷奉参。(牛溪先生与沈礼谦书曰。叔献既造朝。而习之又为亲屈。野外孤陋。有闭门独立之叹。)时崔永庆从曹南溟(植)游。为人清介。家甚贫窭。而事亲至孝。且不事交游。人无知者。先生闻之。即往扣焉。听其言而知其行。乃谓牛溪曰。吾里中有奇士。而人不知也。今乃相识。盍往见之。牛溪入城委造。与之语。既退。语白休庵(仁杰)曰。吾因习之。得见某人。还时忽觉清风满袖矣。自此永庆。名播士林。先辈推奖之风。于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4H 页
此亦可见矣。
二年甲戌(先生三十三岁)子瓘生(淑夫人郭氏出)
三年乙亥(先生三十四岁)
四年丙子(先生三十五岁)三月。栗谷李先生。弃官归乡。先生与鱼云海,许鋿等。就与之相别。栗谷谓先生曰。权奸浊乱之时。摧陷廓清。使士论得伸。岂非方叔诸公之功乎。仁伯乃因私排抑。使前辈怀愤。士林自相角立。此则仁伯之罪也。既如此故。公论裁抑。出补外官。已得中矣。而犹嫉之太甚。不相调协。则此前辈之罪也。以此论断。事情得矣。先生曰。此实定论。○遭夫人郭氏丧。
五年丁丑。(先生三十六岁)娉全州李氏。(长兴君祥女。成庙曾孙。)
六年戊寅。(先生三十七岁)子璟生。(淑夫人李氏出)十二月。思庵先生有答书于先生曰。碣文岂敢少忽。(此即先生以参奉公墓表。请于朴公。而有所云云。未及竖石。而奄失于壬辰之兵燹。呜呼惜哉。)
七年己卯(先生三十八岁)
八年庚辰(先生三十九岁)十二月。铨曹抄 启士类之沈于下僚者。超升六品。先生与许鋿等十馀人。与其选。判书朴大立曰。贤才在古尚鲜。今日安得有许多贤才乎。坚不肯从。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4L 页
九年辛巳(先生四十岁)六月。掌令郑仁弘。尝疾沈青阳义谦。该以援附士类。 上问曰。士类何人。仁弘历举郑澈,尹斗寿,根寿等诸人以对曰。相与缔结。窥觇形势。栗谷先生谓仁弘曰。季涵介士也。若以为缔结义谦。窥觇形势。则冤枉极矣。于是。三司议论纷然。尹承勋承望时辈风旨。欲因事趋附。乃斥栗谷以党澈。先生大言曰。尹承勋何等幺么人。乃敢攻士类乎。思庵朴先生曰。如叔献。可作儒林宗匠。年少辈识见暗昧。乃以不关之事。争辨至此。置国事于度外。可谓逐鹿而不见泰山也。欲使先生谕止仁弘。不更论。先生曰。吾始以德远(仁弘字)为山林读书人。以今观之。乃怪鬼辈也。遂不复往见。
十年壬午。(先生四十一岁)擢拜司宪府监察。○六月。具文祭玉峰白公。(名光勋)俄拜青阳县监。辞不赴。又除大兴县监。才三月。见忤于汝立。以不孝不悌劾之。 上曰。前以孝悌拔之。后以不孝不悌驳之。公论自此灭矣。不 允。后竟递职。(赵重峰疏云。民服清俭。)○时先生见拟掌令。(栗谷先生曰。此友掌宪。必有谏臣风采。人将不胜骨鲠之惮)○仁弘辈助东斥西。无所不用其极。先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5H 页
生谓栗谷曰。当今东人主国论。不问人物邪正贤愚。只以非斥沈义谦者为君子。以梢救义谦者为小人。故乘时附托者。有如猬起。当此之时。德远以山林之士。议于王庭。负一时清望。而乃不务远大经国之猷。汲汲出力以助东人之势。其有功于东人大矣。名望虽益盛。其为隐逸之羞则大矣。德远真可惜哉。栗谷先生曰。德远刚直。而计虑不周。学识不明。比之用兵。可用以为突击将矣。
十一年癸未(先生四十二岁)正月。除牙山县监。(牛溪先生有序。思庵先生有诗送之。时土亭李先生。以牙山守。意外病没。而事系奸吏。故先生乞补是县。劾治之。○县有清善碑)子瑱生。
十二年甲申(先生四十三岁)正月。往哭栗谷李先生。○二月十七日。丁母贞夫人郑氏忧。时县吏收纳赙钱。先生曰。余无施恩于民。民何赙余。因即出给。
十三年乙酉(先生四十四岁)二月。立王考直长府君墓碣。(先生自书之)
十四年丙戌。(先生四十五岁)服阕。即除玄风县监。○赵重峰疏云。安敏学出入珥浑之门。奉亲事兄。实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5L 页
有人所难及者。但其刚肠疾恶。性禀于天。凡人有失。无不正色规之。故人皆惮之。
十五年丁亥。(先生四十六岁)女宋(锡辅)氏妇生。
十六年戊子(先生四十七岁)
十七年己丑(先生四十八岁)
十八年庚寅。(先生四十九岁)除泰仁县监。
十九年辛卯(先生五十岁)十一月。被谴递归全州别业。有时谬泣伤麟。吾将学隐沦之诗。○每当递官。倾倒箱箧曰。恐累归担。时人皆服其廉白。
二十年壬辰(先生五十一岁)三月。自全州还洪州之新平。○四月。倭寇深入。先生与朴学官。同避乱于金城山谷间。时安大道新卜湖上胜地。先生往游焉。感其有遗世遐遁之志。因次韵赋怀。时闻 大驾西行。即间关道路。远赴 行在。旋闻光海驻军成川。径诣世子军中。遂除司御。留数月。传达 大朝。除召募使。遂南下两湖。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五十二岁)以召募使行到光州。送带行人刘希庆。代祭高霁峰。○募得军粮数千石,战马数百匠,精兵数千人。前阵于牙山病甚不能进。驰闻于朝。命以粮兵属于体察使柳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6H 页
成龙。时柳相遇先生执手涕泣。先生正色曰。使君此泣。在于壬辰之前。则必无今日事。柳甚愧谢。俄而先生始达 行在。仍勤 王。遂除司导寺佥正。时扈 驾永柔。送别松江郑相公赴燕京。(以谢恩使行)五月。以疾辞。归于洪州之新平。秋与安大道。寓阆州城中。金公(齐闵)来访。○十月。哭赵重峰。(有挽词)时在新平。扁其堂曰。湖月堂。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五十三岁)正月。以召抚官。巡到列邑。还归新平。穷不能自存。时友人李廷鸾为水原府使。先生就借粮资。时赵承旨(瑗号云江)系狱。其家属苍黄颠仆。路上乏食。先生素与瑗交义甚厚。不忍其妻子困顿之状。即以其所僭粮资尽与之。○十月。具文哭松江郑先生。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五十四岁)三月。与宋龟峰访高山李龙溪。○女陈(季溙)氏妇生。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五十五岁)九月。与李峒隐有书约结同邻。自此绝意世事。日以坟典为乐。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五十六岁)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五十七岁)子琎生。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五十八岁)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6L 页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五十九岁)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六十岁)八月十三日。先生以疾终于新平湖月堂。葬于新北坊谷壬坐之原。士友来会者甚众。○先生自少。从事于为己之学。必以古人为期。尤致工于心经,近思录等书。常讲习不辍。体验身心。日必冠带。参谒家庙。奉养老母。爱敬备至。虽平居。未尝以亵服侍傍。每称寿觞。以尽母夫人欢。赵重峰有曰。先生之奉亲事兄。实有人所难及者。栗谷与牛溪理气论曰。此君之比。吾辈所罕见。
三十年壬寅。以学行特 赠吏曹参议。
后一百九年己丑夏。墓表成。(厚斋先生金干撰)
后一百十六年丙申夏。行状成。(丈岩先生郑浩撰)
后二百十二年壬戌夏。文集成。○先生遗稿。屡经兵燹。遗亡殆尽。六代孙泰源。谨述先世未卒之志。裒辑先生之诗文若尔篇。盖先辈之已曾修录者也。更加编次。与诸族会于沔川之崇学寺。刊行于世。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7H 页
枫崖先生碑文[金干]
昔我 宣庙朝。栗谷,牛溪两先生。以学文道德。鸣一世。时则枫崖安公。以从游丽泽之人。取重于师友间。蔚然为一时名儒。今以两先生平日所推许者观之。可知矣。公讳敏学。字习之。后改而习。号枫崖。广州人也。鼻祖高丽大将军广州君讳邦杰。入我 朝。有讳省。左参赞。选清白。谥思简。是公六代祖也。高祖讳锡福。司宪府监察。曾祖讳信。司酝署直长。祖讳仲善。尚依院直长。以笃学敦孝闻。考讳昙。早承庭训。受业于静庵赵先生之门。与成听松兄弟。为道义交。官省岘察访。 赠吏曹参判。妣东莱郑氏。佐郎桭之女。以嘉靖壬寅九月十七日。生公于汉阳。公天姿纯正。操履贞确。自少从事于古人为己之学。最喜心,经近思录等书。常讲习不辍。期以体行。至于经史百家。无不涵淹贯穿。文章华赡。自成一家。又精于双钩之法。少时尝一入科场。发解占魁。而不赴会试。遂专心于学。未尝以进取屑意也。根本既立。进学益力。读书既多。见理益明。自时交游日广。华闻日彰。 隆庆中。以六行荐授 健元陵参奉。不起。旋授 禧陵参奉。朋友以亲老劝之仕。公始应 命。牛溪先生有诗曰。栗谷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7L 页
忧时辞旧隐。枫崖为养作斋郎。南斯文彦纪诗曰。人间师表安而习。未数月弃归。未久拜 社稷参奉。 万历庚辰冬。铨曹抄 启士类之沈于下僚者升六品。公与其选。超拜司宪府监察。俄拜青阳。辞不赴。又除大兴。才到任。忤郑逆汝立意。劾以不孝不悌。 上曰。前以孝悌拔荐者。后以不孝不悌遭弹。公论自此灭矣。遂递归。癸未正月。除牙山。其行也。牛溪先生作序送之。思庵朴相公亦有赠行诗曰。匡时须直士。吾道伫终亨。甲申。丁内忧。服阕。即除玄风。庚寅。监泰仁。辛卯。递还全州别业。时士论日乖。党祸且作。公感怀赋诗曰。时谬泣伤麟。吾将学隐沦。盖有伤时退隐之志也。壬辰。倭寇深。公间关道路。远赴 行在。时光海以储位驻成川。拜公司御。留数月。自 行朝除召募使。公遂南下两湖。募得军粮数千石,战马数百匹,精锐数千人。前阵于牙山。而公病湿不能骑。遂以粮兵送体察使柳成龙。癸巳。始达 行在。升公为司导寺佥正。是时。公年老多病。已无仕宦心。未几以疾辞。归于洪州新平。自是绝意世事。惟以坟典为乐。辛丑八月十三日。卒于湖月堂。享年六十。葬于本州北面先茔之侧。公姿禀甚异。绝出等夷。早有求道之志。超脱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8H 页
尘俗之累。而又有师友琢磨之益。笃信力学。勇往直前。栗谷尝曰。此君之比。吾所罕见。牛,溪亦以见善必为。心常激仰称之。孝友之行。得之天性。日必冠带。参拜祠宇。奉养老母。爱敬备至。虽平居。未尝以亵服侍侧。前后强仕。皆为亲屈也。每设寿席。牛栗两先生必偕至。升堂称觞。尽欢而罢。生理萧然。箪瓢累空。而家人产业。了不关心。历典四邑。冰檗自励。每当弃归。必倾倒箱箧曰。恐累归担。牛溪尝许公廉白。以为不勉而能。性又寡合。不能苟同。人或有过。虽当路达官。略不暇贷。人皆惮之。郑仁弘尝起闹台阁。侵及栗谷。公责以怪鬼。不复往见。壬辰之难。遇西厓柳相于道。执公手涕泣。公正色曰。使君此泣。在于壬辰前。必无今日事。柳相愧谢。其刚毅严截。皆此类。尝拟掌令望。栗谷曰。此人掌宪。必有谏臣风彩。人将不胜其骨鲠之惮。盖知其嫉恶如雠也。人心淆漓。正道难容。而兼值党议日激。仇敌溢世。以公之才之学。久滞县绂。终不能大施。人莫不惜之。平日讲论文字。往复书札。皆失于兵燹中。后孙随得裒粹。有诗若文若干首藏于家。后 赠吏曹参议公。先娶玄风郭氏生员凯之女。后娶完山李氏长兴君祥之女。生四男三女。男长曰瓘。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8L 页
女适士人柳汴。郭氏出也。次曰璟,瑱,琎。李氏出也。内外诸孙。多不能记。公之曾孙世𠍱氏。即余久要也。使其子国庆来言于余曰。先祖之殁。今过百有馀岁矣。其居家行谊。临官事迹。并湮没而无传。到今堇得其万一于师友文集。亲党传闻之馀。斯诚不肖之痛。虽然。愿有述也。余累辞非其人而终不获。遂略叙其概。而系之以铭曰。
显允安氏。系出广城。世有闻人。赫矣家声。公承其后。愈大而彰。姿粹而清。操确而方。自少志学。力探经籍。从游师友。于坡于栗。承颜北堂。以愉以惋。为世矜式。拔茅汇进。四试牛刀。民曰父母。千里赴难。所守弥固。伤时愤俗。屡形于言。正道不容。自古则然。晚岁婆娑。于莘之坪。返我初服。葆此幽贞。世莫我知。于道匪屈。眷彼方谷。寔公攸宅。莘山苍苍。莘水泱泱。刻之贞珉。昭示茫茫。
崇祯纪元后八十二年己丑夏。清风金干。撰。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9H 页
枫崖先生行状[郑浩]
先生姓安氏。讳敏学。字习之。后改而习。号枫崖。广州人也。以高丽大将军广州君邦杰。为鼻祖。入我 朝。有讳省。议政府左参赞。谥思简。选清白。是公六代祖。高祖讳锡福。司宪府监察。曾祖讳信。司酝署直长。祖讳仲善。尚衣院直长。以笃学敦孝闻。考讳昙。师事赵静庵。与成听松为道义交。官省岘道察访。 赠吏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妣贞夫人东莱郑氏。佐郎桭之女也。以嘉靖壬寅九月十七日。生先生于京第。幼而颖异。雅有高标。自弱冠。已能从事于为己之学。为文不拘科臼。经史百家。无不贯穿。笔隶之末。亦极精丽。华闻日盛。当世名流。皆愿为交。癸酉。以六行荐授 健元陵参奉。不就。旋授 禧陵参奉。人皆以亲老劝之仕。僶俛应 命。牛溪先生有诗曰。栗谷忧时辞旧隐。枫崖为养作斋郎。才数月弃归。未久。又拜 社稷参奉。庚辰冬。廷臣有 启士类之沈于下僚者超升六品。公与其选。壬午。擢拜司宪府监察。俄授青阳县监。辞不赴。又除大兴县监。未几见忤于汝立。以不孝不悌劾之。 上曰。前以孝悌拔之。后以不孝不悌驳之。公论自此灭矣。不 允。后竟递职。癸未。除牙山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89L 页
县监。其行也。牛溪先生作序送之。思庵朴相公亦有诗曰。匡时须直士。吾道伫终亨。甲申。丁内艰。服阕。即除玄风县监。庚寅。除泰仁县监。辛卯。递还寓居全州别业。时朝著混淆。士祸将作。先生有伤时退隐之志。有诗曰。时谬泣伤麟。吾将学隐沦。壬辰。倭寇猝至。先生间关道路。远赴 行在。闻光海驻军成川。经诣世子军中。遂除司御。请下两湖募兵募粟。俄而自 大朝除召募使。遂南下。募得军粮数千石,战马数百匹,精卒数千人。行到牙山。病甚不能进。驰闻于 朝。命以其粮兵属于体察使枊成龙。癸巳。始达 行在。仍勤 王。遂除司导寺佥正。自以老病无仕宦志。辞归于洪州之新平。绝意世事。惟以坟典为乐。辛丑八月十三日。卒于湖月堂。享年六十。葬于洪州大津边方垈先茔侧壬坐之原。先生天资纯正。操履精确。为学必以古人为期。尤致工于心经,近思等书。常讲习不辍。必体验身心。闻道信笃。勇往直前。栗谷先生尝曰。此君之比。吾所罕见。牛溪先生亦以见善必为。心常激仰称之。性又至孝。事亡事存。诚心匪懈。日心冠带。参谓家庙。奉养郑夫人。爱敬备至。虽平居。未尝以亵服侍傍。每设寿席。栗谷,牛溪两先生必升堂称觞。赵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90H 页
重峰尝称其与牛,栗。友道终始不替。奉亲事兄。实有人所难及者。南公彦纪亦有诗曰。人间师表安而习。盖见许于诸贤如此。家世清贫。箪瓢屡空。而不以生产关心。历典四邑。冰蘖自励。牛溪尝曰。某之廉白一节。不勉而能之。又与人寡合。不能苟同。见其有过。虽当路达官。必正言规之。重峰称其刚肠疾恶。得于天赋。李泼郑仁弘等。尝疾沈青阳义谦。劾以援附士类。欲以株累吾先祖松江公及栗谷诸贤。辞甚悖谬。思庵朴相公深虑朝著不靖。欲使先生谕止仁弘。先生曰。吾始以德远为山林读书人。以今观之。乃怪鬼辈也。遂不往见。壬辰之乱。不以官卑自阻。奔走执靮。劳勚甚挚。路遇柳相成龙。执先生手涕泣。先生正色曰。使君之此泣。在于壬辰之前。则必无今日事。柳甚愧谢。其刚毅严截类此。时论皆谓若置此人于风宪之地。则可以振肃颓纲。尝见拟掌令望。栗谷先生喜曰。此人若掌宪。必有可观矣。不幸世道大变。党议日激。正道难容。仇谤溢世。以先生之才之学。终不能展布其万一。君子惜之。后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先娶玄风郭氏生员凯之女。承旨安邦之孙也。墓在坡州。后娶完山李氏长兴君祥之女。 成宗大王曾孙也。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90L 页
后公二十六年卒。与先生合窆。生四男三女。男长曰瓘。女适柳汴。郭氏出也。次曰璟,瑱,琎。女适宋锡辅。无后。次适陈季泰。李氏出也。瓘生一女二男。男曰孝侃。早殁。曰好仁。女适进士洪悌源。璟生二男二女。男曰好谦。曰好谊。女适进士俞勖。次适尹荠。烈女旌闾。瑱生二男四女。男曰好逸。曰好亮。女适李志养。次适监役闵衡重。次适同知李秤。次适郡守尹商举。琎生一男三女。男曰好诚。女适曹显勖。次适县监南得衡。次适李益赉。柳汴生二男一女。男曰晋亨,晋隆。女适奉事崔光泂。陈季泰生三男一女。男曰佑汉,相汉鸣汉。女适李时明。好仁生一女。适奉事李以晋。好谦生一男一女。男曰轼。女适生员宋廷弼。好谊生二男。曰辂。曰轴。出后于好仁。好逸生一女。适朴㬝。好亮生二男二女。男曰毂。曰载。以孝旌闾。出后于好逸。女适吴绥锡。次适金胄夏。好诚生一男。曰运。呜呼。先生殁。今百十有馀年。遗风馀韵。邈焉难嗣。及读先生所撰松江先祖诔文有曰。卅载交情。莹若冰雪。晚岁相看。老而弥笃。此数句语。足以窥见先辈风范之一班。谨据家状所录。序次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焉。
崇祯甲申后七十三年丙申夏。乌川后学郑浩。撰。
枫崖先生集附录 第 591H 页
附诗
  南承旨(彦经)送先生赴大兴县
 海县民千户。关河冰百层。为官吾有说。行路慎登登。
  朴思庵送先生赴牙山县
 湖外经年别。嗟君又此行。独醒人尽醉。孤雊世皆惊。海月伤心白。官梅照眼清。匡时须直士。吾道伫终亨。
  成牛溪
 栗谷忧时辞旧隐。枫崖为养作斋郎。惟有牛溪老居士。雪边茅屋卧朝阳。
  杨蓬莱(士彦)赠赵龙门(昱)
 退溪已为松菊主。枫崖今作白鸥群。龙门山下如菰县。天为苍生起我君。
  南别坐(彦纪)
 人间师表安而习。天下风流郑季涵。独有飘飘云外客。不知何姓或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