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制进文
制进文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6H 页

天降圣人。寔主东方。虹流电绕。诞膺厥祥。龙凤之姿。金玉其相。文思浚哲。协虞承唐。潜于藩邸。骏声日彰。维时曀翳。殄灭彝常。神厌秽德。黍稷不尝。惟皇乃眷。我 后肃将。一伸大义。万古三纲。东朝既复。 宗社克匡。人胥免犊。剥反为阳。民离昏垫。就若宾旸。捎魑抶魅。布俊登良。股肱心腹。咸造议堂。勤玆访修。治具皆张。厖洪沕潏。恩普德洋。孽芽之作。即伏 王章。无庸不录。有赏必当。惟恭惟俭。惕厉自强。一德靡懈。景命无疆。中遘厄运。岂云覆隍。安其臲卼。系于苞桑。盖生忧患。伊福匪殃。于赫功烈。考诸前王。方周轶宣。比汉隆光。而过劳悴。摄养未遑。神明所骘。勿药而康。 元良既建。世适嗣昌。盛礼属耳。驩抃无量。云胡弗豫。遽及居盲。祷祀罔措。呼号苍黄。才凭玉几。旋陈纁裳。深山痛哭。薄海如丧。臣等猥参盟府。久忝周行。沐浴鸿泽。今廿七霜。仆遫馀存。元老多亡。诚微代某。册祝谁藏。辜 恩负戾。竟遭钜创。攀髯莫逮。邈彼云乡。哀缠輴攒。痛迫黼荒。恭操椈臼。祗荐馨香。 威颜在上。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6L 页

弼善郑雷卿赐祭文(应令)
惟灵。黄甲高第。青云俊士。历扬清辰。际运中否。扈 驾南城。随辕北地。愿执羁靮。忠莫与比。备尝艰难。劳孰烈此。离筵出入。讲解切理。青幄折旋。论思称意。三年楚囚。一节终始。云胡命薄。自底蹈尾。盖激忠愤。抑昧于智。人百罔赎。痛若由己。卮酒永诀。岂忍迸泪。隧衣不侈。曷贲敛死。关山迢遰。河水逦迤。旅榇言归。故国千里。临年倚闾。母心莫慰。终日候门。童子何恃。存尔之老。字尔之子。斯言在心。可忘寤寐。玆遣中人。奠于鸭涘。物薄情腆。庶享二簋。为文远酹。长痛而已。
平宁君申景瑗致祭文
惟灵。奕世名阀。妙年才略。拔迹行陈。从事戎幕。历试列郡。游刃盘错。出镇雄藩。奠枕边境。提师赴难。树功鞍岭。爵秩斯增。丹青有焕。北门锁钥。南阃屏翰。玆膺隆畀。遂副钤辖。修城缮兵。庶将式遏。变起仓卒。机未及发。绰甲虽衿。犨才可惜。故准功过。暂示谴谪。移拜南城。意有所在。宥复其官。仍俾展采。悉总戎政。典我畿辅。渑翼未奋。遽婴二竖。屡分上剂。冀见痊愈。朝露溘至。吁命之衰。追念乃绩。予怀之悲。不昧者存。享此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7H 页

左尹宋锡范致祭文
惟灵。受性端悫。秉志谦谨。进由科第。展厥素蕴。宠自先朝。耿光伊近。历扬华省。望誉逾显。逮遭昏浊。雅履匪变。而崇爵秩。长于司宪。繄及寡人。图任不替。俾判隶院。讼无隐蔽。转亚京兆。政不㥈懘。念惟前后。厥有劳勚。逖矣 王京。三奉篚币。筋力未愆。逋散自置。贰卿之列。贰膳之齿。皤皤耆旧。矫矫遐志。冥然长逝。皋不反矣。嗟卿有操。俭惟共德。缊袍盖体。蔬粝充腹。由能祛华。确守廉白。嗟卿有尚。恋彼丘壑。菟裘宿营。圭窬自乐。于斯考终。善祷无恧。盖其清静。实世罕匹。封堂既闭。安所谕奖。循庸赠官。曷称追想。申玆薄酹。用寓怆悢。庶嘉魂魄。冀一来飨。
教统制使李廓书
王若曰防虞备患。所以讲固圉之方。仗钺视师。所以寄专征之任。其责甚重。匪人则轻。乃眷统使一营。实管湖岭三路。险固则国之障蔽。形势则夷所觊觎。节制郡县。近数百区。积谷峙粮。务在足食。号令边将。馀四十堡。治船习操。惟其指挥。帅得其人。边鄙有所恃而不耸。御失其道。兵民无所赖而为安。简授常重于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7L 页

教京畿监司李必荣书
王若曰畿甸为理化之本。方伯司按察之权。周用十连。以正表率之法。汉重三辅。则尚严明之治。矧当丧乱之馀。尤深保釐之责。哀我数十州创残之地。加以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8H 页

教庆尚监司郑太和书
王若曰予方殷南顾之忧。畴可膺外服之寄。济时艰才不易得。通世务固无踰卿。眷彼岭表之藩维。寔为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8L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9H 页

教平安监司具凤瑞书
王若曰嗟我股肱心腹之臣。委以节度方面之重。入处剧而出制阃。才实踰人。朝受命而夕饮冰。劳孰烈此。乃心不贰于夷险。予眷益隆于艰虞。念惟西藩。实揔边臬。兵甲转输之责。自平时为难。需索应变之方。到今日逾紧。安危所系。宵旰在玆。数年以来。三易其任。盘根乃别其利器。板荡必须于诚臣。惟卿识敏而通。志刚且锐。政事文学。咸推兼备之才。廉洁公明。素擅独标之誉。从容玉署。词藻特其绪馀。历试铜章。声绩辄为第一。故畀湖右之屏翰。又寄岭表之旬宣。登车慷慨。吏畏澄清之志。发仓赈给。民蒙子惠之仁。瓜时既延。始副乞解之吁。地部难理。更贰度支之官。适属西事之孔艰。乃见廷议之佥举。贤劳至此。岂无去朝之叹。分义所在。宜思进阶之宠。玆授卿云云。卿其勉竭所学。无负初心。勿惮原隰之驱车。将期星夜而就道。奉公行法。惟系黜陟之严。忧国如家。庶赖周旋之力。至于策应调度之责。亦在谋为区画之宜。官通训则自裁。罪大辟而禀处。于戏。试看疆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尽瘁王家。宁择辛甘燥湿之处。尚宽予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39L 页

教京畿监司沈演书
王若曰治国以根本为先。理民以观察为重。矧当艰难之际。责尤大于旬宣。如非周敏之才。畴可膺于付畀。念卿以恢弘之度博通之识。立朝有清雅之操干局之称。从人望而置近密之班。扬历盖久。循舆诵而试共理之职。美誉逾隆。乃寄岭藩而遭奔北之时。能使疮痍再奋。暂贬湖滨而论功过之准。又典荒服三年。入擢京兆。仍为亚卿。才器允合首膺。出纳长于耳目。论奏克明。西关逖巡。方深靡盬之叹。北行旋返。何忧无妄之灾。属玆畿辅有缺而无人。乃于臣邻畴咨而佥举。眷惟数十州内。惨然兵燹之馀。重以六七年间。困于延送之弊。去岁失稔今岁不熟。户口殆什八亡。前使既去后使又来。策应难一二计。专徵敛则凋瘵益甚。务蠲省则经费难支。事实急于燃眉。卿岂辞于鞅掌。玆授卿云云。卿其体予至意。殚乃所知。以公明操黜陟之权。以宽猛济牧御之道。阜民财则赋税从薄。恤民力则徭役宜均。苟负抱携持之民各得其所。则饥馑疠役之患不足为忧。然后军旅之整学校之修。自当次第以举。至于措置之方需用之策。亦在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0H 页

右议政姜硕期三度呈辞不允 批答
王若曰存亡危急。在今日而为然。尽瘁周旋。唯老成之是赖。丁宁再谕。胡至三辞。惟卿盖世英姿。传家清德。嶷然真宰相器。雅望久而益隆。绰有古大臣风。朝著倚以为重。宽裕之度。足以镇物。廉介之操。可以立懦。故自登庸以来。弥切笃棐之望。寔谓休戚与共。庶几弘济于艰。何意仰成之辰。乃申丐闲之请。素多疾病。虽坚求退之心。身系安危。岂容释负之愿。盖扶颠持危之责。实有资于忠勤。而卧閤论道之时。顾何烦于筋力。卿今勇往。予尚畴依。矧惟俯察而仰观。无非惊心而惨目。乾象屡警。罔知将来之虞。道殣相望。莫救孑遗之命。国事无税驾之所。相臣岂悬车之秋。宜体倚毗之诚。勉回撝谦之志。于戏。勤劳成疾。尚赖神明之扶。进退同忧。宁辞廊庙之处。所辞宜不允。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领议政李景奭敦谕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0L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笺文
诞日贺笺(公山时)
伏以黄钟叶于轸中。载属令月。赤精生于翼下。聿回昌辰。雷驩八方。鳌抃百辟。恭惟应运而作。光 祖之功。遗大投艰。恒惧负荷之坠。諴小为本。益膺迓续之休。肆廿五载毋荒。于千万年有庆。伏念臣才非共理。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1H 页

诞日贺笺(开留时)
德配天地。皇王揔得一之贞。祥膺电虹。圣人介于万之庆。兆姓齐抃。四大弥尊。恭惟至孝无前。景命在上。阅尧庭之蓂荚。祝辞靡借于封人。诵周诗之蓼莪。 圣情常感于生日。故于无疆惟恤。致玆以莫不增。伏念臣两朝恩荣。一念内外。纡麟符于圻辅。迹滞碧崧。想虎拜于班行。神𨓏丹陛。
冬至贺笺(开留时)
星环北辰。咸仰临御之盛。景长南极。聿睹履衲之仪。五日以迎。亿年伊始。恭惟宅丕惟恤。负扆不怡。夕惕于乾。用进君子之德。阳生而复。克见天地之心。玆致节定之功。益膺交泰之庆。伏念臣叨守右辅。获际亚仪。地是通邑大都。窃赞闭关之化。时当五更三点。莫伸诣阙之诚。
冬至贺笺
一阳复生于地中。方见静极之会。三光运行于天下。聿迓景长之辰。品类昭苏。寰宇交泰。恭惟乾乾惕若。郁郁文哉。卑宫创新。土阶算蓂荚之叶。太史掌故。观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1L 页

王世孙册封贺笺(百官进贺)
有周元子。既正副极之仪。为汉适孙。载加显册之典。神人举悦。运祚深昌。恭惟化成家邦。业隆堂搆。报本追远。膺锡类之鸿休。垂统固基。阐诒谋于燕翼。爰申国朝之成制。允叶中外之舆情。伏念臣等叨际昌辰。与观盛事。歌本支百世之庆。不显其光。诵礼乐交修之言。窃愿有献。
王世子册封贺笺(开留时)
铜扉正位。既仰贰极之尊。宝册申休。爰加九命之典。庆关 宗统。驩均幅员。恭惟祗翼贻谋。昭受介福。抚以贞之运。主器早属于元良。览时保之诗。畏威常轸于小大。玆循故式于笺奏。益阐我嗣之晖明。伏念臣叨守鹄都。阻拜燕贺。周王之教世子。伫闻交错之修。唐朝之制礼仪。想见外备之盛。
正朝贺笺(淮阳时)
一念之诚若夕惕。克体乾道以亨。四时之首为正元。聿迓履端之庆。万福川至。百辟山呼。恭惟仁闻浃人。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2H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启辞
请停 亲祭政院 启辞
臣等伏承明日 亲祭之教。不胜闷虑。冒昧请停。而圣批不允。臣等尤极闷焉。 玉体有郤。今已多日。进药屡贴。又无显效。则 圣候调保之谨。宜无过于此时。明日 亲祭之举。实群下所未期也。臣等待罪近密。不得于未下教之前。预将宜停之意。以禀 睿旨之罪。诚所难免。臣等益极惶闷焉。比者伏见药房启辞。则 圣候违豫。专由于内伤外感。夫内伤之患。大忌劳动。劳伤为一本。故劳则伤加。理所必至也。以 殿下今日气力。冒夜行礼。哭泣哀痛。其果无添伤之虞。 殿下其能自必乎。况近日时候不调。寒气峭惨。才服和解之药。腠理未固之际。尤岂可为一分添感之道乎。夫以 殿下之孝。欲尽如在之诚者。岂有既乎。然 殿下一身。 宗社臣民所系。将摄之重。不但殿下自爱而已。 殿下虽欲尽情而不顾。其如 宗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2L 页

请停 亲祭政院 启辞
伏见 传教。明日望祭。欲为 亲行。臣等方拟以此事禀停之际。 圣旨遽下。不胜惊遑忧虑之至。 玉候正在调摄之中。行礼之难。添伤之虑。有不胜言者。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3H 页

请停 亲祭政院 启辞
臣等将明日 亲祭请停之意。冒昧陈达。而 圣批不允。臣等为苟为循常之言。屑屑于清斋之中。罔念圣上不可已之诚孝。而径忧 玉体未必有之伤感者耶。臣等请毕其说焉。夫自至期以来。 孝思罔极。摧毁有加。悲哀之发于容体声音也者。固已著见于动静矣。其受伤之处可忧之端。 殿下虽不自觉。臣等已极其煎虑矣。再昨接待之时。陛级升降之际。亦可见 圣体筋力有愆。追思至今。不胜悚耸。自臣僚言之。其日郊外随 驾。炎埃满面。 大庭行礼。热汗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3L 页

请停 亲祭药房 启辞
一阳初复。严冱益深。昨日侵夜 行祭。哭泣哀痛之馀。伏不审 圣候节宣若何。臣不胜仰虑。敢来问安。仍窃伏念节奠才过。朔祭又至。伏惟 殿下。明发不寐。孝思深增。然当此极寒。间日行祭。则哀伤之中。激触之感。自有所不觉者。岂不深可惧哉。以欲与祭也。以为伸哀也。则昨日才已行之矣。夫岂可以连日必行。以尽不匮之孝而止哉。况昨晓陪祭时。伏聆哭泣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4H 页

大司宪南铣等避嫌依启政院 启辞
宪府多官。全数引避请削。而 殿下直以依启批下。臣伏读之馀。震惊罔措。台谏有应递之失。而必待处置者。非但流例为然。实是敦待之道也。不如是。无以寄人主之耳目而责一时之纲纪也。然则今日宪府虽使所失为大。诚恐 殿下待台谏之道。不当如是太薄。而抑亦嗣服以来。所未有之举也。 王言一下。四方倾听。当此国事孔棘。上下忧惶之日。所恃者独圣明求治之诚。纳污之量。有使中外感戴。可以固结人心。扶持世道者也。则其所关岂止为一时差过而已哉。伏乞 圣明更加思谅。务归和平之道。臣待罪近密。不任区区爱 君之意。冒死以 闻。敢启。
慈殿椒井事 命下政院 启辞
以礼曹 慈殿仁庆宫椒井举动节目单子。 传曰依庆德宫移御时祗迎之礼为之可也。且 内殿及世子嫔随驾。 慈殿留两日后方为还宫。以此知委磨鍊事 命下矣。 慈殿常在调摄中。乘凉椒浴。万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4L 页

陵幸时请 御驾轿政院 启辞
节候已届深秋。晨早则霜气甚严。而 举动时刻。以卯初为之。则政当寒峭之际。凌晨坐马。霜露所侵。不无感伤之虞。日出阳生之前。宜以 御辇动驾。门外例乘驾轿之处。相去不远。别无难便之事。伏望深加睿思。十分随宜以处。臣等忝在近密。不胜区区过虑。敢启。(答曰卿等之虑至此。门外御驾轿可也。)
请御 驾轿再启
伏承 圣批以门外御驾轿可也为 教。臣等不胜感幸。然臣等之意。窃有不然者。门外近郊御驾轿。已有前例。此则可以 禀而行之。初不敢启请也。仁政门外 下舆之后。因近规以坐马动驾。当此朝早峭寒之日。按辔至城外。洒淅霜露。诚非 玉体所宜轻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5H 页

司谏院避嫌 启辞
臣猥叨匪据。情有不安。力疾就列。所苦加剧。露章申恳。屡呈见阻。缩伏多日。惧积逋慢。昨于本院。为相会礼坐。因论 启数件事。属草之搆。循例简通。取可否于在直僚员。而臣以朽闇。十数年后。复入台阁。触事茫然。如寐初觉。既泛看同僚抄书为简之时。又于诣阙之际。不以更示 启草相议以送。而司谏沈世鼎至以见轻引避。率诣之失。应在长官。臣何敢晏然仍冒乎。请命递斥臣职。
司谏院避嫌 启辞
臣本惰劣。加以病伏。恒居私室。绝无闻见之及。偶叨言地。实有聋瞽之叹。日者宗簿寺持朗善君俣呈状。将以都提调意 启辞来言。玆事曲折。臣所未详。而心窃以为疑讶矣。及见掌令吴斗寅,持平闵维重等避嫌。则乃谓状辞出于搆捏。且以宗寺断治为辞。臣忝在本寺提调。虽不能为有无。何敢晏然处置宪府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5L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状
开城府请复升补及学堂渔箭状
本府馆斋任儒生赵毗状头。儒生一百人呈书于臣。伏以旧都升补之设。岂偶然哉。昔在 宣庙戊戌年。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6H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6L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7H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7L 页

开城府请贷常平厅钱状
本府居民。元无田畜。唯以转贩资生。且其通行之货。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8H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8L 页

开城府监田收税状
本府监田收税。春则以青黛纳于济用监尚衣院等两寺。而所收青黛三十一石半内。二十五石半则纳于济用监。六石则纳于尚衣院。定为恒式。其来已久。丙子以前以本色收纳。而其遇水旱青黛不实之年。则或代细布。或代银货。陈省于户曹。盖其代纳者居多。而本色则稀有。丙子乱后。民力不济。不能以本色充纳。逐年代银以纳。故济用监则仍为代纳。而尚衣院则往在甲申年逆点为提调。两处所纳青黛。割取过半。就元数中十六石纳于本院。每以本色准纳之故。其弊不赀。壬辰以后。该院又以 御供入染。责纳本色。到今遵用。岂不为凉法所羞。而其间种种弊端。有不胜言者。大槩所谓监田。皆是寺司基址高燥沙石之地。青黛立种。实无可合之处。故十六石半所出。过半以民田换耕。犹为不足。又就民间买得。而民田之种青黛者。多失其业。耕耘打汁。出浦马价。载运船价。皆出于民结。而齐民之有田结者。亦被其苦。留京起花纳院人情等项。所费极繁。而监田并作之人。不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9H 页

开城府请给江都延白移转米及减给本府壮抄军米等事状
本府以独办之地。每当敕使。民力荡竭。难支之状。前后守臣逐年状 启中。已尽陈达。 圣明之所洞烛。朝廷之所熟谙。不暇臣一二条列。更烦 天听。而姑就已往经费之数。将来需用之资。略言其槩。今番过去敕使四员。大通官三人。衙驿四名。白给及他厨房例给之物。虽不有加于前例。亦不得减其旧数。与夫宴享茶啖饭供头目役只以至求请杂物一应所入上下来时并计。则银货九百十两九钱。钱文三千七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49L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50H 页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50L 页

开城府请减本府江都所捧阿多介方物作米布状
在前进上阿多介。卜定于本府。则无他办出之路。必收敛银货于民间。以备制造。甲午冬至乙未正朝为始。两明日价作米布。限年移捧江都事。该曹曾已知会。方物两度阿多介折定价木四同四十疋。冬前输纳江都受到付考还事。户曹关又为来到。本府以独办之地。数月之内。再经敕行。民力荡残无馀。四同四十疋之木。又将一时办出。则其势实为难堪者。诚极闷虑。臣之妄料。以为冬至方物价则虽及冬前某计备纳。而正朝方物价则稍缓其期。以待开春应到敕使过后。民喘暂歇之时。追备继纳。事理如何。令该曹禀处。因窃伏念前项方物。在 进上时则食土之民。所当尽诚竭力。而守土之臣。亦岂敢为缓期裁禀之计乎。今既出捐惟正之供。以补军国之需。则保障之所。居守之地。轻重缓急。虽有不同。随时损益。亦或一道。 朝廷特轸旧都残民偏罹支待之苦。就方物两
竹堂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551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