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第 x 页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第 73H 页
后识[都镇寿]
从先祖竹轩府君之殁。距今二百馀年于玆。家藏遗佚。事迹太略。而求诸史氏及舆诵之脍炙者则较详矣。府君性笃孝友。气禀峻直。早事举业。屡屈遂止。曰命也。杜门力学。经传子史。靡不遍读。于丧祭仪礼等文。尤用思绎。究极本旨。脱然融释而后已。故其知之至也。天下之义理。炳如烛照。虽举国所未言。而理有独至。则确乎其不可夺。不以指目而前却。不以祸福而屈挠。此盖府君之一生所养也。粤在己亥。以邦礼之误。群贤相继上疏争之不得。并被罪锢。若许文正公之黜于三陟。尹孤山先生之焚章 阙下。吾撝轩先祖之谪于黄涧是也。及夫甲寅 仁宣后之丧。廷议复乖。人皆惩前畏缩。莫之敢言。时府君以布衣。叩额 阊阖。挽回 国统。天日重明。苟非殒身报国之忠。果能如是乎。是所谓举国所未言。而理有独至。则确乎其不可夺者也。诸用事者。稍稍屏黜。朝著为之一清。世有凤鸣朝阳之语。 特命调用。黾勉供职。而以一边怨怼之徒。吹毒不已。虑有不测。遂告老归田。乃曰。古人有以言事君者。吾可报答万一。遂疏列数十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第 73L 页
条累万言。未果上。然忧爱之心。曾不少弛也。及后庚申。朝著更一大变。凡籍于午服者。举退斥韬晦之不暇。而且怵于祸燄。苟有所忤文字。便自火之。奚暇乎阐扬祖先之美迹乎。府君五世孙守竹公。始述家状。至吾从曾祖濠观翁。亦有所辑。族叔锦南琴皋两翁。尝就考于晚觉斋李公编帙。则略已就完。然至于今。尚未入梓者。实出于畏约。而亦缘于力未敷也。日族侄廷洽,在浩诸君。来余而言曰。古人不云乎。祖先有美。不知不明。不传不仁。吾辈其将为不明不仁之归也耶。盍谋所以剞劂之为。余曰。诺。遂书所感如右。俾来世得有考焉。岁白兔黄华节。从七世孙镇寿谨识。
后识[崔钟应]
夫礼者。天地之常经。人事之节文也。三千三百。孰非礼也。而丧之礼为尤重焉。其曰四制五服。皆圣王所以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而为之轻重焉隆杀焉。壹使天下万世。成文理而不可易者也。苟或有失于此。虽闾巷匹夫之微。犹不可说也。况人主之尊。处继天立极垂世立教之地乎。由此观之。士君子不可不明于礼。而明于礼而后。方可以尽事君之道也。昔在 显宗之时。国有典礼大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第 74H 页
议。其所谓议礼大臣。罔念大统。贬降礼制。又从而以礼为禁。使中外莫敢喙焉。当是时也。天理几乎蔑。而人纪几乎紊矣。惟我竹轩先生都公。以草野一布衣。抗疏天门。辞直理明。上而正 国家之统。下而泄臣民之愤。如先生者。其可谓明于礼而尽事君之道也。虽然。直道难容。竟不大用于当时。此诚世道之责。而世之论先生者。但指以为党目中入。是岂知先生者哉。始先生隐居读书。私淑于寒乐之门。其渊源之正。有不可诬。而且居丧也。则庐于墓而曲尽其孝子之情。莅官也则条陈民瘼。治教大行。及夫赋归田园。犹尚经意于国家之安危。其拟疏屡十篇。皆出于忠君爱国之诚。则此可以见先生之立心制行。至公而不阿私矣。先生平日所著。多失于回禄。甚可恨。然惟甲寅一疏。乃全鼎之脔。而辉映于梼杌。脍炙于人口。是足以不朽矣。乡道章甫。屡发锓梓之议。今戊辰首夏。会于龙湖。始完其议。而将付诸剞氏。其门中佥长老。使秉彦要余请一言于卷末。自惟无状。即先生之乡里后生。不敢以非人辞。敬书所感者如右。以寓高景之忱云尔。岁黄龙流火节下浣。庆州崔钟应谨跋。
后识[都颛浩]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第 74L 页
人于天地间。与草木鸟虫同归澌尽者。暂聚之形也。惟精神气魄之发于文辞者。虽有可传。然徒文辞而不得至理之存焉者。亦不得久而不朽。有如草木之敷荣。虫鸣鸟语之过耳。止于霎然而已。虽欲久得乎哉。特随事立言。粹然一出于礼义之正伦常之大。而至理存乎其间。然后可以亘天地无终极。而久而不朽。始虽或飘堕散佚。而终不掩天下后世之公议。收而为宝者有之矣。吾从先祖竹轩府君。当甲寅服议之乖。据礼封章。正 邦家之统。而群阴廓然。大阳载明。其所言。苟或不出于正大而理有所不至焉。安能悟 圣意伏群争。若是之捷哉。固知斯文之可传也无疑。然府君既坐是落魄。不克大有为于一世。子姓零替而转徙靡常。仇怨窥伺而诪张益甚。凡府君精神气魄之发于咳唾而为珠为玉者。举飘堕散佚而无有存者。可胜痛哉。可胜惜哉。门先父老。尝苦心博探于平日往复之地。随得随录。历数世然后至若干𢎥。其所可传。又不独甲寅一疏而已也。呜呼。正气不销。公议不泯。世果有收而宝者矣。其不为草木敷荣虫鸣鸟语之霎然。而必为亘天地无终极之不朽也
竹轩先生文集后识 第 75H 页
必矣。虽然。府君为文。滂沛汪洋。愈出愈无穷。所著篇什。曷尝止此寂寥也。窃欲嗣为裒辑。以成完帙。而心愈苦而求之愈不易。年且老而世益乱矣。与其为不易之求。而等待来世。孰若及此未死之前。亟图寿传。以副先父老之志。而免重良于世患也哉。于是士友敦事。门宗协谋。并与仲氏撝轩府君遗集。而付诸剞氏。役将成。略论文辞之传之难。家运世道之变之不一以识之。若府君学问之精深。操履之纯茂。经济之富赡有其具。天下后世之读斯集者。庶有以得其槩矣。府君下世后二百五十一年戊辰清和节。从八世孙颛浩敬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