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131-0621a.png

紫微集卷三十二 宋 张嵲 撰
记
观音记
传言山川之神水旱疠疫之不时于是乎禜之日月星
辰之神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古之所以弭水
旱者如此及后世佛法入中国以大慈悲闵仁一切凡
众生之罹病疾苦恼者莫不赖以振除济渡则如岁之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131-0621b.png

有缘于阎浮提人凡有所祈无不向荅夫水旱丰凶将
司于神耶或者佛菩萨亦司之耶吾不得而知也要之
发于此而应于彼皆不出自心现量夫心之所感岂特
水旱祈祷之间凡出世间一切有无善恶等法因果报
应孰非自心现量哉观音大士以闻薰闻修启悟世间
始以音闻流入三摩地得寂灭乐超出诸相复以无作
妙力示三十二应入国土中以至析邻虚尘刹无不随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131-0621c.png

真见观世音大士而知感应之所自矣如是则虽无塔庙
巍然望之若荫广厦虽无像设仰而瞻之若临父师虽
然如是器世间法岂可或废不然则又何以警惰慢而
伏𢤱戾生未能忘相者之信心哉秀州某寺旧有观音
像殿宇卑庳不称严事绍兴某年某月境内雨旸小不
时虑害岁功邦人士庶竭诚以祷既而获应岁以有年
道俗依向信心益坚于是其徒因岁之既定也与人心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131-0621d.png

像于其中土木彫镂梵相尊严供具妙好为一方佛寺
之冠其既成也僧用昭再三谓于予愿以文字为檀波
罗密记作殿始末不得而终拒之是殿实鸠工于某岁
于某岁始成其初发心募士者自僧用昭始辅而成之
者曰僧志筠
王氏重建环胜阁记
予家石埭异时有东役取道丹山经桃花潭爱其山川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131-0622a.png

雅致以供寓目访诸耆老咸云去此跬步间公之华宗
子明有阁曰环胜特为雄丽子明不禄阁烬寇火其子
钦中因旧规模础甃不易轮奂逾前日与贤雅徜徉其
间予方之官武林不暇谒之粤三年季舅以书来道钦
中意欲志其再事营葺之由予承渭阳命且钦中宗人
也义不当辞谨为之言曰天下之尤物足以移人人不
为物尤亦足以移物一拳之石一泓之泉尚能膏肓长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131-0622b.png

胜而不知所以自克者多矣此移于物故也若夫申伯
挹乔崧之灵燕公得江山之助登崆峒探禹穴以资史
豪浮沅湘游云梦以赋骚雅是皆移天下之尤物而聚
于胸中其大足以自表著以勋业显于时其次发为文
章歌诗以光简策如行义操守则颜氏之克已此非特
不为物移而自胜莫大于是钦中贤者能饬子弟为彬
彬雅士予敢不以此告之如其溪山之胜备见于吴永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131-0622c.png

记
处州龙泉西山集福教院佛经藏记
佛之道其妙至于不容言说而世俗之所知者不过于
诱人以行善远罪而已是亦可以佐教化于天下虽其
威仪礼法不与华同非儒者之所与然犹未有甚害也
为其徒者能奉其师之教则其服用必薄以恶其动作
必劳以勤持其戒律必独居而若有所畏其资身之物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131-0622d.png

非天资刻苦而淡薄自甘者未有弃父母捐妻子而乐
为之者也逮近世佛之教日以弊于是其徒狡焉者始
诬其师而倡为天堂地狱之说以诱胁世俗乃大其屋
庐美其饮食丰其器用众其给使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无力役之劳朝夕而遨嬉于是蠹财用伤教化而齐民
始病矣是以儒者至欲人其人火其庐者有以也此院
之建始于唐某年是岁盗发浙东郡邑率被害而兹邑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131-0623a.png

干岁矣方腊又寇浙东处州六邑而五邑被兵兹邑又
独无事方寇之盛也主僧某人率邑人诵观音大士名
号冀以免于难寇退因讽邑人以为为善之报遂相与
施钱而新之凡为屋若干间而宏侈于其旧既又储大
木数千章将为经藏会建炎初连有寇攘不果作绍兴
十四年始鸠工而为之落成于明年之秋凡用钱若干
土木之崇高像设之雕镂经帙之整洁遂甲于境内焉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131-0623b.png

属余为记余以为兹院之始建与再新之由皆以免于
盗贼之虞邑人睹为善之利而为之及近岁邻邑之罹
于兵火者盖犬牙相入而独兹邑又无恙岂真获为善
之报耶将观音大士之阴相之也审如此则天下之遭
兵祸者十八九岂皆不如兹邑之力于为善耶菩萨大
士之无心于世间岂独私于是邑哉是二者求其说而
不可得亦姑勉于为善斯已矣彼其父兄既以数脱于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131-0623c.png

敢怠而废乎是使邑人之趋于善无已也是亦可以佐
教化于天下初僧某再新是院先得某人兄弟以为之
率经藏之役则某人之妻某氏实为檀越之首云年月
日记
襄阳府重修州学记
襄阳自兵火废乱邑屋荡为蛇豕之囿重以吏治不良
民俗蠹坏礼义科旨之事不复闻耳矣绍兴十二年九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131-0623d.png

兹邦学校久废即欢以承命因学故基以是某月某甲
子庀徒兴作于某月某甲子告成为屋若干楹凡学之
所宜有毕具中为殿以奉先圣十哲绘从事之贤于两
庑下屋皆因俗以竹为瓦独殿宇土木雄杰视承平所
为无甚愧严先圣之居不敢视陋也材物用度一皆省
啬诸用而取其馀又会岁饥僦民之无食业者厚其直
而用其力故自始至终人不知有役事焉学成以其役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131-0624a.png

有诏许之遂以书走嘉禾属余为记按襄阳属荆豫之
地在汉𨽻南阳郡其人物之美处士之节见于传记者
甚众而又尝为羊叔子杜元凯经纬其民风流犹未泯
也且承本朝累圣之德薰陶仁义之统其民俗之善固
宜中更兵火盗贼之厄向时遗风馀烈耗矣悲夫后生
所见非兵戈杀伐之业则夺攘背诞之事也今复风之
以学校习之以礼逊春秋时祀使州闾子弟得观俎豆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131-0624b.png

而迁善矣今又拔取州之秀民群聚而教之择其德齿
可厉众者为之表率使之出则修之学入则修之家邻
里亲戚希冀慕仰则虽有暴桀子弟犹将变而之善也
或以为江汉之民久不率一旦驱而从教其难乎是将
不然昔颖川之民赵广汉治之则尚告讦韩延寿治之
则兴礼逊夫彼岂有异民哉犹之水与顾所以导之何
如耳如兹固无疑也余少入郡庠中遭丧乱去乡里往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131-0624c.png

观乡射之礼于学退而询于闾井必有芔然兴道而迁
义者则其风化之所自可以考而知也南公其先洛阳
人故参知政事文忠公之侄曾孙迁居淮安今再世矣
昔常往来襄汉间习熟其士大夫视之不异乡里初以
京西转运判官权知府事至则惠恤其民不忍以法绳
之二年而后去者归居者乐于是朝廷采其治状于某
年某月诏以为直秘阁且正方面之任焉夫为吏一用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131-0624d.png

道是其可称也南公既与予游旧且为乡里载述盛事
义不得辞绍兴十四年六月初四日记
杂著
救弊
呜呼先圣贤人之能以道诏天下者非言莫载言之所
以传后世者非经传简策莫考后世之人自天子而达
于庶士欲以求圣贤之道而措于大中之理者非学莫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131-0625a.png

公往者见周原伯鲁焉不说学归以语闵子马子马曰
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
惑曰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于是乎下陵上
替能无乱乎至二十三年景王崩子朝争立召氏毛氏
奉子朝以逐王猛成周大乱终于悼王失位而崩敬王
奔走不能保其社稷诸侯助之仅以复位王室之乱者
十有八年昭公二十九年诛子朝之党传称京师杀召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131-0625b.png

杜预以谓终不说学盖先儒深疾之意也夫天下之乱
风俗之坏未始不由于君子不能正身以仪下而反沦
胥以败者也故下之人倡为是说而大人不能正既见
已之不学而亦能在高位也又见当时之人不学者众
而措之于治未有覆亡颠陨之祸也故以为无学不害
反是其语而以身徇之其所以致大乱者职此之由也
夫不学而致乱者犹之可耳既以不学而致乱乱而滋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131-0625c.png

将为鬼为蜮不可复振矣本朝之所以致败乱者固不
一涂要之法度乱而纲纪废人才蔑而圣言亡皆不学
之过也世之愚夫愚妇徒见兴学校三十年服儒衣冠
者满天下上之公卿大夫下之百执事之列皆由此涂
出以为儒者之盛古未有也而终于庙社沦亡海宇震
荡民人涂炭故循其外而责之曰是儒者之祸天下也
一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亿兆之人莫不谓然次及朝廷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131-0625d.png

乱而致治如稼而穫如蚕而绩之可必也初不能以是
折天下之言而反比于愚夫愚妇闾阎里巷之说而遽
以口承之亦曰乱天下者吾儒也痛哉夫所谓儒者学
先圣之道明诸子百家之言达古今理乱成败之事措
之于治则君昏能正之国乱能理之四夷不服能宾之
风俗败坏能美之节义不修能立之军旅不振能激之
夫是之谓儒不知前日之大臣号为儒者能如是而致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131-0626a.png

儒也用非儒而致乱而儒反得罪则是饥食乌喙而致
病反屏稻粱而不御也不亦惑甚矣乎呜呼本朝自三
十年来未尝有儒而用之也其群萃而养之者率不学
之人尔人各占一经苟能通王氏说则足以取科第甚
者于王氏说亦不能通徒剽贼人语苟能为所谓大义
者亦足以升名于礼部此曹一旦入仕其狡焉者则急
日月犯风雨以数干公卿之门冒没謟䛕以取显美其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131-0626b.png

理之道古今成败之务未尝闻于耳而著于心也何者
所以养之非其道也自朝廷号为以经术取士以来人
皆高谈阴阳性命之说以诳惑聋瞽而不知圣人之术
乃所以为治国平天下之要而徒事空言以为大夫何
切于事理哉夫古之能明经术者莫若汉儒如贾生之
明治体晁错之通术数公孙弘以儒雅辅治隽不疑以
春秋拒奸司马迁修史记以正褒贬刘子政推灾异以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131-0626c.png

如数子可谓无愧矣措之于天下国家可以致治平必
矣审如此则圣人之道与夫后之学为是者果何负于
天下哉而罪之也今夫经传子史百家言无非仁义礼
智信之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善恶成败祸
福治乱之迹可以劝戒于后世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至于汉唐之世所以为治不过于此今若舍是而
不学以谓不足已乱而致治而曰我惟军旅战斗之为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131-0626d.png

十馀战皆胜而卒死东城设能如是犹不足以致治况
又不能不亦可笑矣乎或曰今兹上之人未必不说学
而罪儒特以兵革未息故先其所急也呜呼是圣人之
道无益战陈军旅之事耶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与夫郏谷之会武子之台所以折齐侯不得施无礼于
鲁却费人不得致难于君者为何如哉传曰礼乐慈爱
战所畜也又曰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131-0627a.png

之教其民必示之义示之礼示之信而后为可用则所
谓义信与礼不既具于圣人之典籍乎不特惟是自古
名卿才大夫所以经纬其国折敌人之冲整军而经武
者与夫良将壮士之所以杀敌致果保大定功者不既
具于历代国史与夫诸子百家之说者乎若此之类皆
非不学者之所能究也今人之言曰我惟兵书之知今
之所谓兵书者不过七书耳而不知自六经已降及百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131-0627b.png

乎哉为是语者是又不通之过也余大惧不学非儒之
说儃漫于天下使后生之士久而无以取正是以敢私
论著之以告于知者以号于天下以彻于上人之听庶
无蹈周原伯鲁之祸
读管子
余读管子然后知庄生晁错董生之语时出于管子也
不独此耳凡汉书语之雅驯者率多本管子管子天下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131-0627c.png

读心术白心上下内业诸篇则未尝不废书而叹益知
其功业之所本然后知世之知管子者殊浅也管子书
多古字如专作抟忒作贷宥作侑况作兄释作泽此类
甚众大匡载召忽语曰百岁之后吾君卜世犯吾命而
废吾所立夺吾紏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与我齐国
之政也而注乃谓召忽呼管仲为兄曰泽命不渝而注
乃以为泽恩之命甚陋不可遍举书既雅奥难句而为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131-0627d.png

元龄所注恐非是予求管子书久矣绍兴已未乃从人
借得之伏而读者累月始颇究知其义训然舛脱甚众
其所未解尚十二三用上下文义及参以经史训诂颇
为是正其讹谬疑者表而发之其所未解者置之不敢
以意穿凿也既又取其间奥于理切于务者抄而藏于
家将得善本而卒业焉
證辨骚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131-0628a.png

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崙县圃非经义所载予以左
氏参校离骚经及天问羿浇二姚事与左氏不合者及
读班固离骚传序谓孝武慱览古今淮南王叙离骚传
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垢之外皭然泥而不滓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斯论似过其真又说五子以失家巷
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二姚有娀佚女皆以所识有增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131-0628b.png

上固皆统论淮南王安叙离骚传有与经义不合者尔
非谓屈原也兼亦无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之文而协
考不精遂谓班孟坚谓屈平离骚不合于左氏则其失
也不待辨而可了矣或曰今王逸所注皆引左氏以释
离骚曷为无向之不合者盖淮南作传之时皆以所识
有所增损所以广异闻也如汲冢竹书纪年之类尔后
人以其与左氏乖刺遂削去之所以不见于世也惜哉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131-0628c.png

淮南子文甚类荀子而引义推类则新序说苑之流其
间事实可用者甚众晋魏以后诸人颇采取之藉使不
合于经犹当广异闻也窃独悲八公者深博识事如此
而不能脱王安于祸岂不能用其言耶将斯路之信艰
不可以智免也韩文有曰发栉而苗薅之盖出于此然
薅作耨乃传写之误当以韩文为正乱来余求是书十
五年至壬戌冬从苏仁仲借得之始获抄览余悯古书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131-0628d.png

装禙而归之
资纯二州
种子端为余言资纯二州产巴豆其树合抱每秋后子
实因风损落溪谷者无数浸渍泉溜入于资水水傍之
人饮之者多疠疟之疾死者益众昔后汉胡广本南阳
菊潭人寿八十馀盖菊潭之侧山菊丛生其潭水得菊
之滋液臭味饮之者往往老寿至于菊潭之人老者皆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131-0629a.png

夭折南阳之民以其处菊潭之下而繁祉寿考呜呼人
之处世能审处其下流则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