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157-01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絜斋集卷十
             宋 袁燮 撰
  记
   通州州学直舍记
士患无美质耳质既美学以充之其孰能御余往者承
乏成均日延四方俊秀与之款语质美者甚众乃知人
才之生何世蔑有惟先王盛时训迪有方良心著明所
卷十 第 1b 页 WYG1157-0117b.png
以人有士君子之行今虽教养不至日以沦胥而美质
犹在未有不可启发者矧长淮奥壤密迩神皋风声气
习大抵直谅而醇厚其质尤美岂可不益自砥砺求日
新之功哉乡友王君典教通州以长育为己任营葺学
宫郡太守林侯实助成之遂得与诸生朝夕从容磨切
以道义夫郡之有学风化之原也学之有直舍师生讲
习之所也其讲习者果何事亦惟曰成就其美质而已
天之赋人英灵纯粹本无一毫之杂良知良能形于日
卷十 第 2a 页 WYG1157-0117c.png
用亦无一毫之伪见所尊者不期而自恭见可悯者不
约而兴念合于义者人皆以为当悖于理者人皆以为
非若此之类何所从来美在其中故自如是尔其生禀
也昭然无疑其积习也昧然无辨道心惟微我与圣人
同一本根是可庆也人心惟危少不克治侪于下流亦
可惧也然则学其可已乎虽曰务学而未至于自得犹
弗学也精思密察跬步不忘道心豁然全体著见非智
巧所能揣摩口耳所能传授是之谓自得谐顽嚚友傲
卷十 第 2b 页 WYG1157-0117d.png
象难处之极而忘其为难三过其门而弗顾其子手足
胼胝而不知其劳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而弦歌
不绝此岂揣摩传授之所可得哉水之寒火之热天性
则然耳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浑然无间
内外两忘此自得之功也执玉捧盈罔敢失坠改过迁
善毫釐不差全吾所自得也呜呼休哉呜呼伟哉
   建宁府重修学记
嘉定四年夏六月前吏部侍郎倪公奉天子命开藩建
卷十 第 3a 页 WYG1157-0118a.png
宁始至谒先圣周视郡学慨然有葺治兴起之意冬十
月鸠工庀徒遂大修之明年季春以讫功告肄业之士
德之属某识其事某惟学校之立所以存人心也人之
一心至贵至灵超然异于群物天之高明地之博厚同
此心尔此心常存善则行之如履康庄不善则避之如
避坑谷此心放逸舍康庄而弗由坠坑谷而不悟自古
及今智愚之殊途正邪之异位君子小人判然为二者
原于此而已择师儒群俊秀朝夕讲切发其精微秉彝
卷十 第 3b 页 WYG1157-0118b.png
之懿若揭日月而人心岂有不存乎此学校之立所以
不可缓也既立矣岁久必坏物理之常葺而复之轮焉
奂焉常若其初真有助于风教因循弗葺颓敝日甚谋
食者苟焉居之而嗜学者懑焉去之其何以崇化励俗
此学校之修所以不可缓也建为今大邦自昔号称多
士公以讲殿词林之杰作牧于兹兴崇学校振起儒风
士固以此望公公亦曰是我所当先者节冗费以丰其
财择官僚以莅其役役于官者日与之庸鬻于官者随
卷十 第 4a 页 WYG1157-0118c.png
给其直费广不靳无扰于民自奎画所藏及先圣先师
之祠至于两庑重门自讲堂及直庐至于诸生所居倾
敧者正之朽蠹者易之饰不鲜者润色之瓦断绝者撤
而新之既甃十二斋又为几与案与榻皆百馀计既修
其祭器又为祭服以起其恭敬冠带以肃其出入益买
诸书斋必寘焉所以便翻阅也筑圃及亭教之射艺所
以观德行也粗立小学训饬童稚又所以谨其初也糜
金钱四百馀万而关于教养切于人心者咸具规模既
卷十 第 4b 页 WYG1157-0118d.png
恢拓矣公于是数诣焉延诸生教督之程其艺业束以
规矩食焉而不处者有禁过焉而不改者有罚大书礼
记儒行一篇揭诸明伦堂上昭示学者笃于躬行以古
纯儒为法又作劝学诗勉以诚悫忠孝坚素守辨义利
者其说甚备惓惓之心庸有既乎儒学隆于上善教达
于下良心著焉美俗成焉虽强弗友亦将化焉先是此
邦之俗尚气而喜争白昼大都之中猝然交斗或至杀
伤而生子不举之风尤炽自公之至教由士始陶然迁
卷十 第 5a 页 WYG1157-0119a.png
革延及齐民迄今闾阎之间更相劝勉无犯公令桀暴
之俗日以销释其效既可睹矣久而益深又将有进于
此者昔鲁僖公既修泮宫风化所覃群丑屈焉时则有
怀我好音之歌百世之下于以仰其高躅然则今日学
校之修感格之效其可无述乎公之官成均也某为诸
生服膺模范旧矣今又观其善政急于先务卓乎为一
邦盛事虽欲勿书焉得而勿书公名思字正甫吴兴人
莅是役者知建安县事郑君辅自始暨终实专其事云
卷十 第 5b 页 WYG1157-0119b.png
   韶州重修学记
唐人有言中州清淑之气至岭而穷信斯说也踰岭而
南气皆昏浊而乖戾耶钟而为人不若中州之可贵耶
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人之所以
为人也人无有不善清淑之气宜周流而不穷而截然
为之疆界可乎韶为州藐在岭表士生其间亦有奇伟
逸群者焉故在唐则有若名宰相张公九龄在本朝则
有若名侍从余公靖今犹昔尔岂独无其人哉毗陵张
卷十 第 6a 页 WYG1157-0119c.png
君篪典教此邦知长才秀民之不乏也思成就之而学
宫陋甚朽蠹攲倾若将压焉盖建立于庆历备具于元
祐葺治于绍兴阙焉不修者五十有三年矣欲撤而新
之役大费广力不能支则择其最急者告于郡请由大
成殿始方侯信儒亟捐金倡率之越两月殿岿然如初
经略廖公德明闻而馈之明年将营葺其馀率诸生重
请于郡张侯思惠然助竟其役学宫成复益以饩廪之
赢于是自讲堂及两庑至于师生之所舍重门垣墉仓
卷十 第 6b 页 WYG1157-0119d.png
廪庖湢关于养士者咸具为屋八十馀间材良工坚规
制奕奕非直为士观美抑将使学者群居于斯讲切磨
励求日新之功焉夫道在迩不必求诸远事在易不必
求诸难规矩有自然之方圆准绳有自然之平直上帝
降衷有自然之粹精保而勿失大本立矣万善皆由是
出不根于此而自外求之似是而实非直躬之直申枨
之刚仲子之廉乡原之忠信杨墨之仁义皆不免于君
子之讥惟不根诸心而已天下无心外之道安有不根
卷十 第 7a 页 WYG1157-0120a.png
于心而可以言道者乎是故儒者当汲汲于学学如不
及本心著明庶无负于圣天子设学校修人纪之意是
则贤师儒所望于诸生者而属余识其事故因以告之
   盱眙军新学记
当边烽未息之时而兴崇学校可谓知务乎曰此乃知
时务之要者也夫人生天地间所以自别于禽兽者惟
此心之灵知有义理而已义理之在人也甚于饥渴饥
渴之害不过伤其生尔义理之忘将无以为人害孰大
卷十 第 7b 页 WYG1157-0120b.png
于此乎学校之设所以明此义理也如是而为忠为孝
如是而为奸为慝判然殊涂不啻黑白此天地之大闲
也军事虽殷闲不可废人道之所由立也岂可谓不急
之务哉盱眙之学创于绍熙之癸亥岁迨今辛巳代马
南牧墟焉乾道二年再建而开禧以兵燬嘉定二年更
造既累岁矣会太守葛侯洪徙郡治于山城学宫亦将
从之于是校官陈君德林求可为新基者得诸玻璃门
之内其广五十亩高君熙绩继之始营殿址余君元廙
卷十 第 8a 页 WYG1157-0120c.png
又继之锐欲图新而力未能也始即旧学教育诸生己
卯之春捍御北敌诸军攘之狼籍滋甚统帅刘侯琸虽
在军旅不忘俎豆既摄事奠谒之始顾瞻咨嗟亟命专
官董新学之役面势正平殿宇崇敞重门复廊一堂四
斋有职掌之舍有储峙之所夏季经始孟秋告具资于
郡计者寡取诸军帑者多廪无馀粟又助之诸生脱垫
隘而由高明弦诵不辍业履日新所居所养固有移其
气体者矣侯于是自慰曰吾道其昌乎古者受成于学
卷十 第 8b 页 WYG1157-0120d.png
献馘于泮军旅之设学实始终之脉理固相关也矧韦
布之彦生长边陲天资慷慨习知军旅事情足以为折
冲御侮之助正庠序中所当收拾者乎且三代之学惟
以明伦君臣父子人之大伦也集俊彦以磨励之昭揭
大伦俾皆竭忠致死以卫君父尤今日守封固疆之臣
所不可缓者宜乎侯之亟为是举也呜呼其真时务之
要也
   四明教授厅续壁记
卷十 第 9a 页 WYG1157-0121a.png
国朝庠序之设遍于宇内自庆历始由隆建以来迄于
康定独有所谓书院者若白鹿洞岳麓嵩阳茅山之类
是也其卓然为后学师表者若南都之戚氏泰山之孙
氏海陵之胡氏徂徕之石氏集一时俊秀相与讲学涵
养作成之功亦既深矣而问其乡校惟兖颍二州有之
馀无闻焉及庆历兴学之后虽陋邦小邑亦弦诵相闻
而课其绩效乃有愧于私淑诸人者何耶道义相与根
于中心之诚而法令从事则与有司无异本末固不侔
卷十 第 9b 页 WYG1157-0121b.png
也虽然当法严令具之时能以道义为本而不规模乎
有司之所为则亦不大戾于古人矣中兴以来四方校
官厅壁有记其间名氏炜煜迄今称赞者必以道义为
本皆君子也前碑既穷不可复书今郡博士李君又从
而新之李君乃名侍从忠肃公之曾孙力行古道不坠
家声勤于职业而不可干以私其亦以道义为本者欤
人品既高冠于新碑之首似非偶然者故因作记而并
及之
卷十 第 10a 页 WYG1157-0121c.png
   东湖书院记
秘阁胡公以江西计使兼镇隆兴疏化原礼髦俊如恐
不及通守丰君有俊言曰古者学校既设复有泽宫今
长沙之岳麓衡阳之石鼓武夷之精舍星渚之白鹿群
居丽泽服膺古训皆足以佐学校之不及此邦为今都
会而不能延四方之名流讲诵磨切殆非所以助成风
教请筑馆焉胡公大然之既浚东湖徘徊橘亭遗址之
上望徐孺子亭及其祠宇及三李堂想前贤之高躅有
卷十 第 10b 页 WYG1157-0121d.png
契于心且爱其风景之胜长堤回环柳阴四合水光照
耀芙蕖舒红烂如云锦重之以古木森列飞梁之外佳
致无穷此固拔俗之士所欲藏修息游于其间者计台
及郡丞皆曰美哉此景营栋宇丛简编以便贤隽之翻
阅而榜之曰东湖书院惟是为宜佥言允恊郡博士刘
君馀庆慨然躬任兹事爰以学宫岁用之赢并湖增筑
东西十有馀椽南北十有九椽门庭堂宇宏丽崇深庖
湢器用咸备无缺糜钱二百万米百馀石以竟其役规
卷十 第 11a 页 WYG1157-0122a.png
制益广合三十有四间经始于辛未之仲秋而告具于
仲冬此所以安其居也若夫供亿之费胡公既以湖之
岁入东自二台西及闸亭给之某即从丰君之请而益
以公田之租又所以致养也区处周悉宾至如归领袖
之英金兰之契萃十有一郡之书纵观博采撷其精华
所获者富矣虽然君子之学岂徒屑屑于记诵之末者
固将求斯道焉何谓道曰吾心是也无偏无党王道荡
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去其不善而善自存不假他求
卷十 第 11b 页 WYG1157-0122b.png
是之为道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
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天理
自然人为之私一毫不杂是之谓道儒者相与讲习有
志于斯以养其心立其身而宏大其器业斯馆之作固
有望于斯也岂非急务哉某惧夫后之人不达此意或
废而为游观燕衎之所故书此以谕之
   洪都府社仓记
汉耿寿昌建请筑仓边郡榖贱时增价而籴贵减价而
卷十 第 12a 页 WYG1157-0122c.png
粜谓之常平其称甚美宣帝亟从之而萧望之独言其
不然史称望之非寿昌而不明著其语故莫得而考然
寿昌常籴关内榖矣望之以为习于商贾分铢之事意
者常平见讥亦若此尔观元帝时诸儒言是仓可罢毋
与民争利则望之之言尤信洪惟我朝养民以仁虽常
平之置袭前代之迹而德意所存与前代不类民有艰
阨趋而拯之如救其子岂暇因以为利哉虽然博施济
众尧舜犹病之今发仓廪以惠困穷惟大饥之岁不以
卷十 第 12b 页 WYG1157-0122d.png
道远而辍苟非时有所赈恤及于耳目之所接者而止
岂不欲远力不足也然则何以处之曰自古制法固有
不能独行者常平之惠未博精思熟讲求可以相辅者
兼而行之惠斯博矣社仓之设其常平之辅乎有馀则
敛不足则散与常平无以异然常平裒聚于州县而社
仓分布于阡陌官无远运之劳民有近籴之便足以推
广常平赈穷之意此所谓辅也已洪都今为大府而土
非膏腴民鲜积贮年丰则仅给岁歉则流殍邦人病之
卷十 第 13a 页 WYG1157-0123a.png
郡丞丰君有俊请复社仓自南昌新建二邑始郡捐钱
千万属里居之贤连江宰陶君武泉幕友裘君万顷择
士之堪信仗者分籴之以待来岁之用将漕胡公闻而
是之运米二千斛助成兹事廥于佛庐于道观者十有
一端绪既开推之他邑可以次第而举时乎价贵亟下
其估与民为市贱复籴之如环斯循为吾民便何时已
耶夫天下之最不便于民者二敢于为蠹有黠吏焉巧
于渔利有豪民焉今置是仓也委之士类公其出纳则
卷十 第 13b 页 WYG1157-0123b.png
黠吏莫措其奸岁有不登米无甚贵则豪民不闭之籴
增益之俾加厚维持之俾可久及其进于此也不惟减
价而粜而直以籴价粜之纯于为民无利心焉可不谓
仁政乎昔者周官大司徒之属有遗人者惟施惠是职
乡里门关野鄙县都皆有委积班班相望供亿惟谨今
之社仓毋乃依仿于是相时发敛均被无遗膏泽沾濡
既优既渥以系民心以培邦本呜呼真良法也可为常
平之辅也夫
卷十 第 14a 页 WYG1157-0123c.png
   建昌军药局记
阴阳风雨晦明天之六气也过则为菑人以蕞尔之躯
常与是六者相遭护养不至有感于气之过差不病者
希矣若古先民念斯民受病之苦也非药不去而药之
为性有温有热有寒有平其品不一于是乎名之曰君
曰臣曰使佐而为制之方精切密微毫发不差随其病
而施之或补或泻抑其过助其不及而反之和平此全
济群生之大用也而罔市利者辄欲以琐琐私意而增
卷十 第 14b 页 WYG1157-0123d.png
损剂量之可乎今建昌太守丰侯廉直自将果于为善
以乃祖清敏公自律其倅洪都也属岁大疫挟医巡问
周遍于委巷穷阎之间察其致病之源授以当用之药
药又甚精全活者众郡人甚德之及来盱江仁心恻怛
如在南昌时慨念先大父为政此邦如古循吏追述厥
志而敬行之捐钱三百万创两区萃良药惟真是求不
计其直善士尸之一遵方书不参己意具而后为阙一
则止愈疾之效立见人竞趋之而不取赢焉贻书属余
卷十 第 15a 页 WYG1157-0124a.png
识所以设局不规利意庸告后人余以为视民如子牧
守职也子疾父母疗之真情之发自不容己岂曰利之
云乎哉成周医师之职统于天官邦有疾病分而救之
为民而已公家无所利焉侯固有志于古者直给之药
夫岂不愿顾有限而难继贸易之举虽不能直给要相
续而不竭侯于是有取焉药物既良不责其息亦不戾
于古矣侯之救民不惟尔身之康抑又康尔心焉秉彝
之懿戕于物欲不尔鄙夷善教而药之所以康尔心也
卷十 第 15b 页 WYG1157-0124b.png
身与心俱康此所谓国其瘳者耶若夫计较纤悉急于
牟利药不及精与市肆所鬻无别虽岁时民病且莫能
瘳又岂能康尔心耶君子是以知侯之为贤也侯名有
俊字宅之四明人
   绍兴报恩光孝四庄记
会稽郡城之东南有佛刹焉高明伟杰枕山之椒其名
曰报恩光孝赐田十顷科徭悉蠲盖我高皇帝孝思罔
极庄严像设以为昭考追福之地故异于他寺焉田本
卷十 第 16a 页 WYG1157-0124c.png
山阴膏腴禅衲云委仰给无乏而自图籍漫漶农习为
欺虽丰富租不实输况凶年乎官督所负责之必偿其
嚚自若以故岁大减圭撮丐粟以糊其口僧徒病之绍
熙中长老惠公住持此山求所以核奸欺实廪廥者熟
虑而得其策属耕者与约中分田租吾与汝均汝不吾
欺吾不汝讼欢如一家兹为无穷之利众曰唯唯诚如
师言要约既坚乃筑四庄庄为屋七楹以受农功之入
在梅市者曰宝盆在感凤者曰宝林温泉曰阮社承务
卷十 第 16b 页 WYG1157-0124d.png
曰木栅秋声飒然刈穫登场分割适均资储寖广而日
加葺焉有圃有籓有闸有船有度僧局裒钱百四十万
积其赢以贸牒而耕夫之家亦皆室有储粟野有遗穗
欣欣然见于颜色彼我兼足客主相安虽歉岁无憾心
孰与夫彼欺此讼而交相为瘉乎事之当否昭晰如是
而审于决择实自今始惠公之识有过人者矣一日访
予言其本末求为之记余惟佛教显行缁徒日盛高堂
邃宇不耕而食古盛时所无有为吾儒者纵不能庐其
卷十 第 17a 页 WYG1157-0125a.png
居食其粟又从而登载称美以助发之可乎虽然斯寺
也乃人主致孝思所在尊崇之极供亿宜厚非他寺比
是宜书惠公始从荼毒委以笺翰者再掉头不顾今乃
勇于集事裕已及物众皆称之非他人比又宜书合是
二宜虽欲勿书焉得而勿书观吾言者致察焉可也
   廉清阁记
余官浙东得与孟君达父为僚一日谓余曰吾为阁于
厅事之旁未有以名子为我名之余往登焉周览胜槩
卷十 第 17b 页 WYG1157-0125b.png
负秦望之崇挹卧龙之奇连冈叠嶂争雄竞秀照映几
席蓬莱丽谯邦君之居岿然翼然助我佳致旁临阛阓
比屋如栉而不闻市声虚静轩豁俗氛远屏有似乎高
人胜士秉节励操表表自立者楚辞云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此古人之素心也是阁之作是心寓焉请以廉
清为名亦因以旌达父之心达父曰古修洁之士畏人
知之今揭诸此非吾之所敢当也余曰此士之常尔箪
食豆羹蹴尔而与乞人不屑况士乎至廉而不贪至清
卷十 第 18a 页 WYG1157-0125c.png
而不污良心则然无计乎人之知不知也而达父何疑
焉达父以茶盐为职财货之枢一路趋之而能抱公洁
己秋毫非义之馈不至其门检核吏奸号称任职非所
谓廉清者耶夫廉清特士之一节而孟子论伯夷之风
闻者兴起以为百世之师斯亦伟矣达父力学尚志勇
于进德充其心必将冰清玉洁始终不渝期造于古人
之域可不谓贤乎贤者所为事虽甚微亦必绝俗故是
阁之胜超然尘外榜以廉清其名为宜有如达父之贤
卷十 第 18b 页 WYG1157-0125d.png
其德亦宜达父真无愧于斯矣后之居是官登是阁者
顾瞻斯名惕然自省力为修洁之行则又余所望也达
父曰唯唯遂为之书
   静斋记
吾友临川黄君申之洁修好古名其书斋曰静而语余
曰此先君子之遗训也幸为我详言之余以为学问之
要得其本心而已念虑之未萌喜怒哀乐之未发表里
精纯一毫不杂静之至也其初则然而保之养之无时
卷十 第 19a 页 WYG1157-0126a.png
不然虽酬酢万变而安静自若则本心不失矣今夫雷
出地奋震惊百里可谓壮矣而非有意以为之也故虽
震惊之极而实未尝不静今夫大风之作万窍怒号可
谓烈矣亦非有意而然故虽怒号如许而亦未尝不静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天象之自然也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天时之自然也岂有意于其问哉惟人亦
然目视而耳听手举而足履天机之动不期而应冬裘
而夏葛饥食而渴饮日用之间孰非自然时止则止非
卷十 第 19b 页 WYG1157-0126b.png
有意于止时行则行非有意于行此所谓无思无为寂
然不动也此所谓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此所谓不识
不知顺帝之则也呜呼非天下之至静其孰能与于此
学者潜心此道趋向既正体验既明未可以为足也此
道此心相与为一如水之寒如火之热天性则然非由
外假造次颠沛未尝不静此则吾之本心与天无间者
乎若夫异端曲学如槁木如死灰胥于寂灭之域非吾
圣门之所谓静也申之其谨择焉
卷十 第 20a 页 WYG1157-0126c.png
   咽爽亭记
云巢居士王公临川人物之英也尝宦游矣而雅意静
退以放怀林壑为乐云巢盖公别墅故紫微舍人于湖
张公实名之嘉定五年余至临川居士仙去久矣而识
其二子修谨好礼有故家风味因与之游一日出其先
君子诗篇示余读之亹亹不厌清警之句有所谓爽气
真可咽者似餐朝霞饮沆瀣等语余击节赏音又观其
先友苏侯所记云巢佳趣益知居士摆脱尘累醉心书
卷十 第 20b 页 WYG1157-0126d.png
史植花竹玩图画登高临深翛然奇逸可敬人也其曰
爽气可咽岂虚言耶因谓二子盍即别墅筑亭名曰咽
爽以无忘先大夫之高致七年春余官成均长子贻书
曰咽爽既营将断手矣请识诸余惟天地间清爽之气
周流无穷与人心之爽本无间隔由昏于利欲故捍格
而不入疏瀹而澡雪之去其所以昏我者耳目所接山
川风雪四时佳景入我怀抱岂不澄然莹然休休然有
无涯之乐哉爽气非靳咽之也而不能咽是必有恝置
卷十 第 21a 页 WYG1157-0127a.png
者矣甚哉爽之可贵也古之君子虚明洞彻万理昭融
至于兴衰理乱之故靡不精察周公曰爽邦由哲是己
彼反是者迷于是非之分一身之间过行日积子产曰
兹心不爽而昏乱百度是己泾渭清浊由此区别有志
于道者当安所决择哉晋人尚清谈居官不事其事或
问之以手板拄颊曰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若甚旷达者
而时秽其行或口不言钱岩岩清峙壁立千仞而羯胡
刘石之乱畏死祈哀不知愧耻是皆不得古人之真爽
卷十 第 21b 页 WYG1157-0127b.png
自谓超俗俗莫甚焉云巢之咽爽固异于此矣二子亦
达斯理者余故并以是语之
   耐轩记
沈括梦溪笔谈记丞相向公之除仆射也真宗自谓即
位以来未尝除端揆于是为首意公必喜使李宗谔视
之至则门阑悄然贺之则唯唯而已宾客亲戚亦无宴
饮者既而复命上称其大耐官职公之德度可谓宏矣
然自咸平祥符拜仆射者凡六人至天禧之元年公始
卷十 第 22a 页 WYG1157-0127c.png
为之时宗谔之殁已四年矣括所记乃如是此所以启
观者之疑遂与圣训之所褒者亦疑之呜呼是岂可诬
也哉元老大臣受知明主褒嘉之辞洋洋乎与二帝三
王典谟相为表里真圣人之言也而可以括之记载不
能尽实而并疑之乎故君子深信焉公之裔孙震之辟
轩于私第旁求名于余告之曰耐其可乎此君家故事
也先正之德之量不以大官大职动其心充养蹈履辈
古王佐后嗣子孙取则焉可也昔者伊尹非其道义禄
卷十 第 22b 页 WYG1157-0127d.png
以天下而弗顾系马千驷而弗视周公身贵而愈恭家
富而愈俭厥德洪毅如海斯涵如岳斯峙非富贵之所
能怵也荣耶悴耶我无欣戚通耶塞耶我无加损万变
交于前而在我如一呜呼真伟人也哉彼小丈夫不知
如是之为可尚也而本然之心类多不明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人之本心也慕富贵而苟就之恶贫贱而
轻去之失其本矣自本心之不明也目诱于色耳诱于
声口诱于味四肢诱于安逸所诱者无穷而非高爵重
卷十 第 23a 页 WYG1157-0128a.png
禄则无以遂其欲于是乎丧其所守而屈意求之汲汲
乎惟恐其不我得也得之则跃然以喜不得则戚然以
悲朝夕念虑不出于耳目口腹肢体之间又岂能任天
下之重乎人之度量相越其远如此大耐官职之褒信
其为一代之宗臣也震之作乐山堂既已有志于此心
之不动矣复以耐名轩旦旦观之警策砭针以古王佐
及先正为法以溺流俗耽富贵者为戒庶有益乎震之
曰然盍为我识之于是乎书
卷十 第 23b 页 WYG1157-0128b.png
   止善堂记
乾道淳熙间象山陆先生以深造自得之学师表后进
其道甚粹而明其言甚平而切凡所启告学者皆日用
常行之礼而毫发无差昭晰无疑故天下翕然推尊而
其教尤著于所居之金溪至今邑多善士趋向不迷有
志斯道而耻为世俗子学盖其源流远矣嘉定中萧君
禹平宰是邑新学宫讲肄之堂而以止善名之欲使学
者求大学之指要而续象山之气脉其训告切矣盖尝
卷十 第 24a 页 WYG1157-0128c.png
语余曰此吾所究心而不能忘者幸为我识之余闻道
无穷尽充满天下无非斯道然必有归宿而后定于一
故易曰艮其止止其所也书曰安汝止又曰钦厥止诗
曰于缉熙敬止凡易诗书之所称皆纯乎正大无纤微
之差者也故一定而不可易大学之止于至善其亦无
一毫之差者乎如金之至精如玉之至粹如规矩为方
圆之至如准绳为平直之至于此乎止则真得其所止
矣伯夷止于清伊尹止于任柳下惠止于和非不善也
卷十 第 24b 页 WYG1157-0128d.png
而孟子所愿学者独集大成之夫子盖必若夫子始可
以为至善也射必破的其艺始精几于的而不能中则
亦不精矣惟道亦然隐诸中心而安质诸圣人而合始
可为据依之地微有差焉于道歧矣禹平名堂之意所
望于诸生盖如此虽然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
远见其为至善吾从而止之可谓不差矣然未能相与
为一则犹未善也全体浑融了无间隔斯其善之至乎
学者于此盍致思焉发愤力学期于自得庶可以续象
卷十 第 25a 页 WYG1157-0129a.png
山之传而无负于禹平所属望者禹平名舜咨昭武人
也今为太学博士云
   德斋记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记先圣之言曰执柯以
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言不能无间也如是而为道
吾循而行之夫岂不善然不能无间故虽近而犹远也
呜呼圣人启告学者何其精微哉舜处人子之至难而
克谐以孝夫子七日不火食而弦歌不绝颜子箪瓢陋
卷十 第 25b 页 WYG1157-0129b.png
巷不改其乐曾子执亲丧水浆不入口七日此常情之
所不能圣贤则不待勉强何哉水之寒火之热天性则
然耳然则可学而至欤曰天下无二道人皆有之何为
其不可学也朝夕而思之造次不舍一旦豁然清明在
躬出处语默无有间隔昭昭乎其不可诬也是之谓自
得德者得也由是而存养由是而践履形于运用发于
事业何往而非此心耶番阳冯君圣与有志于斯者也
既以德名其斋遂申斯言告之
卷十 第 26a 页 WYG1157-0129c.png
   敬义立斋记
始余受徒里社汪氏之子名敏中字耐翁者实从余学
其性资端良而嗜书不倦知其为佳子弟而已未知其
志之不群也其后耐翁筮仕为户掾南徐太守耿公秉
循吏也一见而气类合便为知己迨夫为总属宰壮县
倅名邦秉心如一职业愈办而公论益归之盖尝语人
曰吾昔者读易有感于敬义立而德不孤之语自是服
膺拳拳不敢失坠持身莅官无大愧怍皆由是出余然
卷十 第 26b 页 WYG1157-0129d.png
后知耐翁笃志于学培根浚源者如此夫敬以直内义
以方外圣人所以赞坤德也坤体柔顺而以直方言之
异乎世俗之所谓柔顺者矣兢业之谓敬敬则不欺故
直断制之谓义义则不屈故方合内外之谓道夫焉有
所倚故不孤天生斯人孰无此敬义而立者实鲜见善
不明则懵于所立信道不笃则立而不固诱之则动挠
之则弱撼之则倾不可与言立矣是故修身则道立立
爱惟亲立敬惟长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古人之所以切
卷十 第 27a 页 WYG1157-0130a.png
切于是者贵乎本固尔耐翁之宰南丰也贻余书曰人
戴天履地灵于万物要当出群拔萃与古人为徒余壮
其言而知其胸次所期有不可量者既以经训名其书
斋又求余言发挥之将日观省益懋厥德可谓有主矣
鲁穆叔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
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夫惟不朽是图虽更历万变而敬
义不亏参前倚衡无非斯道此则耐翁之志也余是以
嘉之
卷十 第 27b 页 WYG1157-0130b.png
   直清亭记
嘉定十有四年始辟西塾作小亭于丛竹之间名之曰
直清此君子之德也而竹实似之今夫竹之始生也拔
地而出曾不浃旬己有凌云之势俊敏超轶殆不可御
初种不过数丛其鞭横逸瓦石所不能制未几成林蔚
然在植物中得地之利成功之速未有过焉者岂天之
赋生固迥然独异耶其中则虚有似乎君子之虚其心
其节则劲有似乎君子之守其节体正而气肃又有似
卷十 第 28a 页 WYG1157-0130c.png
乎君子望之可尊即之不厌能使人襟怀洒落俗氛不
入直清之名于是为不忝矣竹有是德所以取重可以
人而不彼若乎书曰直哉惟清直天德也人所以生也
本心之良未有不直回曲缭绕不胜其多端者非本然
也率性而行不劳巧智可不谓直乎表里昭融洞彻无
间可不谓清乎直则清清则不累其初矣亭所以名得
非欲观之以自警乎夫美恶不同而爱憎随之人情然
也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则无爱憎之别竹之直
卷十 第 28b 页 WYG1157-0130d.png
清也亦然无贤不肖称赞一辞吾之培植于此非徒供
耳目之玩抑爱其为公论所归因以自勉日进厥德人
皆心服则于竹乎何愧不然失诸正鹄反求诸己可也
此诚君子立身之要凡我同志盍共图之
   是亦楼记
余筑小楼于敝庐之东而以是亦名之或疑焉余告之
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人生天地间所欲无穷必求
所以满足其欲非道而取何所不至养其小而失其大
卷十 第 29a 页 WYG1157-0131a.png
沦胥不仁不义之域岂不哀哉此余所甚惧而不敢也
楼之深广寻有五尺崇近广而微杀材甚𦕈体颇具故
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其前累石为山高不过丈馀
虽无怪奇伟特之观是亦山尔依山植丹桂六楼之右
复一桂架酴醾以相接及杂花木数本品虽不多是亦
花木尔推之于一服御饮食钱财及使令之人皆然又
至于宦情亦薄每曰直不高显尔是亦仕也自奉者甚
狭而取于世者甚廉此心休休无所羡慕自适其适齿
卷十 第 29b 页 WYG1157-0131b.png
发虽彫而神明不衰聊以是自慰焉虽然身外之物可
以寡求而易足若夫吾身与天地并广大高明我固有
之朝夕磨砺善必迁过必改追古人而及之可也岂徒
侪于庸凡而曰是亦人尔乎哉此又余所以自警且以
诲子孙者故书以识之
   愿丰楼记
君君臣臣天地之大经也虽在畎亩不忘其君臣子之
至情也时和岁丰国家之上瑞也凶年饥馑天下之大
卷十 第 30a 页 WYG1157-0131c.png
菑也夫尊卑虽异休戚一体朝野虽殊忠爱一心故年
丰则君臣同其庆而岁歉则共其忧忠臣事君始终一
致无日不以国家为念则无日不以丰登为期岂敢以
出处远近贰其心哉余旧有足疾嘉定中系官于朝思
归甚切念吾庐不足以养疴欲求远于卑湿而便于燕
閒者惟楼居为宜爰俾儿曹营于舍旁及还故里而兹
楼适成求所以为名者余曰臣子家居万虑冰释其不
能忘者必也丰登乎乃取老杜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
卷十 第 30b 页 WYG1157-0131d.png
丰之句遂以名之是楼也东则太白西则四明南则金
峨诸山重冈叠嶂历历可睹自北而东则鄞江抱焉览
观城中则郡治之雄屹然相望学宫之邃相与为邻及
其他栋宇宏壮者鳞鳞相属足以舒怀抱足以养性情
足以集宾友而藏书数千卷又足以披阅四时风景无
不可人余本一寒儒馀生得此恬愉自适可忘其为老
矣而耿耿此心以岁丰凶为己忻戚非有官守言责而
忧国如立朝之时岂古人所谓君子思不出其位者乎
卷十 第 31a 页 WYG1157-0132a.png
盖尝闻之大义所在当思而思即吾位也自叨献纳时
进苦言仁圣宽容不以为忤且屡有忠直之褒去国之
后简记不衰可谓深知矣臣子之心岂能一日忘吾君
哉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陨女居漆室而念嗣君之弱
此天地之常经人心之灵所不能自已者况尝服休服
采者乎在易有之拔茅贞吉志在君也书曰虽尔身在
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吾心如此则吾位亦如此何出之
云彼以出为戒者义所不当思尔岁之丰凶国之大利
卷十 第 31b 页 WYG1157-0132b.png
害存焉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盗贼之猖獗四邻之
侵侮皆岁不登民不安之所致也此岂小故而可不关
于念虑乎众人之念虑不出于一身君子之念虑必周
于天下夫生于覆载无私之中而琐琐焉朝思夕虑囿
于一己之私其亦狭矣君子一视同仁天下之大犹吾
身也必欲家给人足极三登太平之盛岂以出位为嫌
哉遂书以识之
   是亦园记
卷十 第 32a 页 WYG1157-0132c.png
开禧间余作小楼于旧庐之东而以是亦名之其说曰
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嘉定中余又作楼于新居之旁
既崇以宏不可以言是亦矣乃取杜子美忧国愿年丰
之句而名之曰愿丰楼之左右前后有山有水有竹有
花稍稍成趣而其地才二亩有奇强名曰园而仍以是
亦名之曰直不深阔尔是亦园也客或谓余曰甚哉子
之隘也夫君子之为圃必也宽閒幽邃缭绕曲折争奇
竞秀可以观可以游可以怡神养性良辰美景周旋其
卷十 第 32b 页 WYG1157-0132d.png
间不厌不倦而后有无涯之乐故陶靖节可谓淡泊矣
念田园之芜赋归去来辞有曰窈窕而寻壑崎岖而经
丘则不为不广司马公可谓简约矣记独乐园亦云其
广二十亩盖不如是不足为乐也今子之规模毋乃太
小乎其初固曰吾将以纵步也步未及纵而地已穷矣
奚乐之云窃为子不取余告之曰是非客所能知也吾
闻有世俗之乐有君子之乐耳目所接一时欣然无复
馀味者世俗之乐也内省不疚油然而生日新无穷者
卷十 第 33a 页 WYG1157-0133a.png
此君子之乐也世俗以外物为乐君子以吾心为乐乐
在吾心清明四达无适而非道则亦无适而非乐彼池
台苑囿得之不得我无加损又何以歆羡为哉颜子箪
瓢陋巷非有娱悦耳目之具而不迁怒不贰过乃有不
可胜言之乐今不取诸此而导人以世俗之所玩不已
末乎且吾闻之庆历人物之盛范公实为称首子弟尝
以治圃洛阳为请公曰洛中名园相望谁独障吾游者
卓哉道义之养充然有馀无待于外也客曰是则然矣
卷十 第 33b 页 WYG1157-0133b.png
陶公司马独非真贤乎曰陶公徘徊三径盼庭柯抚孤
松所乐者如是而止司马公之花竹虽秀而野牡丹红
药各不过二本其俭也如此察两公之心亦岂役于外
物者乎客无以难是亦之名遂不复易此则吾之素心
犹往时所以名其楼者岂敢忘哉
   秀野园记
昔资政范公之镇杭也子弟请治地洛阳因辟圃为佚
老之地公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于居室且
卷十 第 34a 页 WYG1157-0133c.png
西都名园相望谁独障吾游者禄赐之馀以赡宗族可
也奚以圃为子弟敬遵其令无敢复言姑苏义庄遂为
无穷之利司马丞相亦公辈人也创独乐园以极燕居
之适自为之记实广二十亩而东坡苏公赋诗有曰中
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抑又何哉(原注此当/以记为正)虽然公亦
非以游观为乐者培植名花或不过一二本曰吾记其
种而已矣自言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
乐可以代此是岂以游观为乐者乎然则先正二公之
卷十 第 34b 页 WYG1157-0133d.png
心实未尝不同也某家故清贫自宦游至今田不过四
百亩念族人之贫思有以赒之力不能及每以为恨又
思先君无恙时空乏甚矣而舍旁犹有三亩之园植花
及竹日与其子若孙周旋其间考德问业忘其为贫后
以为子舍兹事遂废此吾家不可阙者与其增膏腴数
十亩而传之后裔孰若复三亩之园而不坠其素风乎
于是乎决意为之曰怡颜曰蒙养曰观妙曰含清皆所
以为进德之地也平生酷好泉石为山而水环之虽秀
卷十 第 35a 页 WYG1157-0134a.png
而野不事华饰达于西塾厥广倍之而圃不复加辟矣
稍有赢馀燕及宗族此固君子之所乐也岂徒游观之
谓哉昔者樊迟子张同登圣师之门皆以崇德辨惑为
问夫子于迟则有善哉之称而张也则否函丈之间圣
师临之门人侍焉切己之问不约而发舞雩之下风景
可嘉此心凝然如侍函丈此樊迟所以为善也士之涉
此园者思樊迟之所以问圣师之所以答者而有契于
心呜呼兹诚进德之机也哉
卷十 第 35b 页 WYG1157-0134b.png
 
 
 
 
 
 
 
 絜斋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