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荷衣遗稿附录
荷衣遗稿附录 第 x 页
荷衣遗稿附录
  
次荷衣省庵僧轴韵[鹅溪李山海]
 荷衣大笔人无敌。省庵新诗世所珍。得一犹难师有二。也无鹅叟亦非贫。
酬荷衣洪学士[李纯仁伯生]
 待命移时久。金銮访故人。孤潭未归意。惭愧向君陈。
月夜怀荷衣洪学士。(公外补长渊时。)[月篷柳永吉]
 天街明月旧时同。人世如何事已空。秋晚玉堂庭户冷。红兰无数打西风。
长沙怀洪学士太古[万竹徐 益]
 长沙洪太古。吾甚惜高才。世事枉多泪。远怀频倒杯。难将千里信。愁折一枝梅。独坐弹瑶瑟。空帘明月来。
禁直寄洪学士[松江郑 澈]
 掖垣风雨夜厌厌。世事羁心白发添。窗外芙蓉抱香死。五更灯火独钩帘。(约夜话。有风雨未果。松江在银台。寄玉堂。)
挽诗[领相李山海]
 生之何意夺何轻。堪恨天公最不情。宝镜新磨还易破。好花才发却催零。人间姓字青云省。天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19H 页
上精灵白玉京。哭别吾儿今几载。倘逢仙会寄丁宁。
挽诗[左相柳成龙]
 交道今知贵。英才昔已难。悲欢人事改。离合岁时阑。乘化应伤世。罹忧久掩关。清文与雅尚。零落一秋峦。
挽诗[大司谏李德馨]
 弱年公望遍舆台。家世清芬浊俗开。粉署湖堂真学士。琼词彩笔总仙才。一时遗迹人皆仰。万古高名鬼亦猜。泪滴西风怨冥漠。老天斜日有馀哀。
挽诗[都承旨李恒福]
 少小有文章。佳声闻四方。青云随步武。白简挫风霜。笔造东西晋。诗传盛晚唐。南楼留秀句。楣壁至今香。
挽诗[刑曹参议李廷立]
 笔得钟王妙。诗如沈谢才。斯人不重见。此意更堪哀。暮雨迷龙洞。文星落夜台。蓬山旧伴侣。东望泪横腮。
 
(已上酬唱寄赠诗及挽诗。久付家稿之末。故今并付刻。)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19L 页
中训大夫司宪府执义知制 教洪公行状[韩浚谦]
公讳迪。字太古。号养斋。一号荷衣。世传唐季。遣八学士教国人。洪之先。即其一也。赐邑南阳。因以唐城为望云。在高丽。有讳复。官至礼史。有讳由道。官至同知密直司事。入 本朝。有讳师锡。大为 献陵所器。以属 英庙。其后征西有功。累阶资宪。知中枢院事。 赠谥庄襄公。即公之六代祖也。曾祖讳以平。成均馆司成。 赠吏曹判书。通经传。敦睦爱。夙称仁厚君子。祖讳德演。佥知中枢府事。 赠议政府左赞成。深于经史。守道不挠。用是抹摋于世。考讳仁祐。成均生员。以道德学问。有重名于 仁明两朝间。世号耻斋先生。 赠议政府领议政。唐阳府院君。从祀沂川书院。自判书公以下 赠典。皆以公伯氏唐兴府院君进公推 恩也。妣贞敬夫人顺天金氏。左议政襄景公承霔之后。清道郡守希稷之女。以嘉靖己酉正月十五日丙戌生公。公幼而颖悟端直。耻斋公奇爱之。六岁而孤。受学于叔父仁祉氏。不烦程督。能自将就。才华拔萃。十岁尝陪诸洞丈。游驼骆山。时当盛暑。呼韵作诗。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20H 页
有曰。铁壁千寻冷欲秋。座中皆称其有作者气。少时。尝与荷谷许篈。肄业于东湖。鹅溪李公山海侪流。自读书堂来访。相与酬唱。公有满汀垂柳已藏鸦之句。至今人多传诵。时年十九。已为名流所赏识。是秋九月。丁母夫人金氏忧。与伯氏唐兴公。庐于墓侧。朝夕馈奠。必亲自供具。不委诸奴仆。耻斋先生进学修业。常有日录。公尝自抄写。慨然有继述之志。每日必晨兴盥栉。终夕危坐。读圣贤书。日记行事。以课勤怠。三年之内。学业大进。服既阕。不免随俗做举业。临场作一绝。有曰。三载坟庵悔昔愆。只将存省慕前贤。如今一念名场上。空对春山独怃然云。早年志学之笃。于此可见。己巳。以门命。出后从叔父仁范氏。重宗事也。庚午春。中进士二等。时人犹以未占魁元称屈。是夏。往岭南。谒退溪,稣斋两先生而请学。两先生皆耻斋先生道义之交也。两先生极加称奖。以为应吉不亡。应吉。即耻斋先生字也。时国俗不好古。婚礼尤草草。婿至女家三日。始行同牢。公当再娶。议于女氏。婚夕。即行交拜合卺之礼。其后士家。争慕效之。遂成俗焉。号为半亲迎者。是也。辛未夏。与奇高峰。相遇于东湖。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20L 页
累日讲论。有诗曰。奉醉扁舟非素计。执经函丈有微情云。未几。高峰南归。寄以五言近体诗。公未及和之而高峰讣音继至。因次其韵以挽之。壬申冬。擢别试丙科。拆号之日。考官相贺其得人。公自为诸生。以文行名于世。应榜才阅月。未分馆。准圈玉堂录。舆论洽然。万历癸酉春。例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俄荐史局。有亲嫌。不就讲。 赐暇读书堂。以权知被此选。前此。金麟厚,安璲二人而已。世甚荣之。甲戌夏。除弘文馆正字。趾美先业。妙岁蜚英。一时之士。莫之或先。公伯氏唐兴公。同时被荐。亦为著作南床极选。世所谓瀛洲第一地望。而公兄弟居之。人目之谓联珠。公深惧盛满。引疾投闲。乙亥春。复入玉堂。为正字。为著作。丁丑秋。升副修撰。寻带知制 教。非例兼也。自此以后。历春秋两曹郎。司谏院正言。入骑省。再为二郎。其馀皆在玉堂。为修撰者五。为校理者三。公侍经幄十年。论思文翰。绰有馀裕。人称学士全才。每登对。讲说明畅。指陈剀切。 上亦倾心采听。数有顾问。左右无不耸叹。癸未春。荐铨曹郎。不除。公于铨选。人望早孚而连阻亲嫌。遂至差池。物议称屈。七月。以修撰。偕诸僚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21H 页
上劄。论劾兵曹判书李珥。忤 上旨。一馆皆落职。补外或被窜。而公亦 特除长渊县监。在县四年。亲莅米盐。劳勚成病。丙戌冬。解绶而归。用准期罚。戊子夏。始叙兵曹正郎。己丑。还入玉堂。为校理。再选读书堂。为议政府检详。秋。以灾伤 御史。往审湖西。升舍人。冬。拜司宪府执义。复为舍人。冬十二月。遭所后母光州金氏忧。辛卯。心制未终。婴疾竟不起。是年七月十二日也。讣上。 宣祖大王以侍从旧恩。 命别致赙仪。一时名公卿。争致赙襚。远近闻者。莫不咨嗟悼惜。九月某甲。葬于杨州东面道峰山回龙洞坤坐艮向之原。礼也。公禀性端良。秉心贞固。自幼少时。以礼法律身。言行举止。不循流俗。好贤乐善。出于至性。闻名人善士之亡。虽未尝及门。而必为素食。以寓斯道痛。此即家法然也。恬静自守。不喜交游。一室琴书。终日啸咏。都无一点尘土之气。人望之若神仙中人。是时搢绅。已属携贰。侪辈间论议。鲜免同异之私。而公独介然不落一偏。公听并观。不失是非之正。识者称其雅量。贼郑汝立。窃名士林中。虚誉方盛。公尝恶其为人诡诞。不与之接。当奉 使湖南之日。行过其门。而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21L 页
寒暄之问。亦不及焉。逮狱起。满朝搢绅。皆被连累之祸。而至于公。则不敢加焉。盖其独行不污。为世表著也。公于诗学。用功颇深。清新奇丽。自成机轴。一切以死语为忌。古今诗行于世者甚多。湖堂应制。每居优等。内帑珍锡。项背相望。一世叹赏。笔迹临钟王。行草俱有法。晚好怀素书。购得真本而学焉。兴至辄挥写数遍。飞扬发动。天机蔼然。蓬莱子杨君士彦。常亟称之。谓今世罕有其伦云。公凡再娶。先配唐津韩氏。大司宪淑之孙。别坐说之女。有一女不育。后配清州韩氏。高丽太尉兰之后。 赠左赞成讳孝胤之女。夫人聪明绝人。孝友出天。生长儒家。早知义方。通书史。晓礼法。自在闺日。已有女士之名。父母钟爱之。必欲择对而嫁之。闻公士行纯备。备礼而归焉。既归之后。妇道克修。治家主馈。事上临下。无不各尽其极。且其识虑超凡。善于料量。先事而不遗锱铢。后事而如合符节。此乃士君子之所难能。而夫人处之裕如。公之立朝居家。行己接物。少有疑难。率多咨夫人而取决。敬重不啻如良友也。公之亡也。夫人疾已病矣。哀毁踰制。竟以身殉焉。生后公一岁。殁后公三月。即是年孟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22H 页
冬之五日也。遂附葬公兆之左。有二男一女。曰汝翼。曰汝亮。业文能世其家。岁辛丑。俱中进士。选入仕路。为某官。女适姜弘绩。即右参赞绅之胤也。今为某官。呜呼。以公之才之行。倘得天假之年。有所展施。则其文章事业。岂止于此而已乎。不幸长途未半。遽尔殂折。至今论曩时人物有才而无命者。必以公为先。才难之叹。自昔而然。宁不为世道恨也。抑尝闻之。有善不扬。朋友之过也。九原之名。亦必待其人而能垂不朽。王仲舒,李观之没。不有昌黎公之称述表白。则百代之后。孰知其文章无世俗气。才行高当世出古人欤。公之执友。有一松,月沙两大人在。秉笔主文。以叙事传信。为职业。顾公之亡几二纪于玆。而其圹无志。其墓无碣。将使后之人。泯泯无以寻公之绪馀。此岂非两大人之责乎。浚谦。夫人之弟也。方公之委禽也。未离羁丱。荷公提撕。从游文墨之后。得有今日。秋毫皆公之赐也。常惧公之名行。久阙显刻。日远日亡。重得罪于幽明。不揆肤浅。掇拾平日耳目之所睹记。仍次世系践历。并列夫人之行迹。略为一状。以备两大人采择焉。若公志业操履之实。两大人必能自知之。
荷衣遗稿附录 第 522L 页
奚待人言为。万历四十年壬子季冬上浣。正宪大夫。行咸镜道观察使兼都巡察使西原韩浚谦。谨状。(此外久庵行状及眉叟碣文。并当付此。而即今板子不足。去官有日。两先生所撰。则追付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