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芦厓集卷之五 第 x 页
芦厓集卷之五
书
书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6H 页

本月十三日。得初一日书。十八日。得初三日书。廿八日。得十九日书。晦日。得廿五日书。惟金监察行所付书尚未到。然信音可谓陆续。而皆云姑无人段疾患。但详其日记。可想其劳损多端。眠食不甘。若一向如此。实难支过。何不坚定心志。保啬精神。以慰老父之怀也。李致道想已入去。须昼夜相对。每事咨议。则鲜有差错。至于讲讨之乐。诚百年一会。互资磋磨。岂待我言。但恐或有不合处。至于竞辨。如往年会宿龟休家达夜争说。惊动主人也。好笑好笑。吾月前得眼疾。至今未差。盖不废书册。则固难得愈。而穷坐废书。所恶又甚于眼眚也。舍弟一如前状。而川儿孝养备至。或推其馀于我耳。汝之觐行。虽不可已。而吾意既不能浩归。则无端来往。亦涉閒漫。来头。或有赦差图得之势则何幸。而亦不可苦苦请嘱以伤拙法也。
答范休
湖上行所付。龟尾便所付。皆是平书。喜不可言。但以此中老幼之病。为千里之虑。其实吾之眼眚。本非根蒂之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6L 页

一母鸡率二母雏。终始啄啄不离。今带以登埘。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可异也。
答范休
信后恰满念日。大雪又踰岭。遥念冷突寒囱。衣薄食艰。虽曰朝士。而反不如穷阎一寒士。父子之情。每于饕风虐雪。不暇忧己。而先念远人也。惟汝则宜以土室之温。柴政之不难。弛虑也。卯君养静成习。步屧虽不强。而志气清明可喜。每书。有不能亲近书册之示。是甚可悯。然泮中人事之扰。自是免不得。只当随时点捡。不至放倒而已。不可做模样取异于人矣。如何。洛儿汨汨。不能看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7H 页

答范休(戊申)
府便书到。知客况连安。慰喜不可言。事迹事。 朝命既出于立功死事人。则主事者之不为入录。亦非异事。何可奔走经营于在人之事哉。妄希 恩数非美事。虽是为先之事。切不可作一毫苟艰之态。汝当知之耳。溪集果借看耶。此书与朱书无异。而凡日用应酬见于笔札之间者。无非至理所在。必须著力看读。是所望也。汝父七十。始觉此书之好。汝虽晚矣。比乃爷。奚啻得十倍之功耶。勉之勉之。
答范休
天恩罔极。 赠典特下。惶感之馀。继之涕泪也。伏读 上教及大臣筵奏。为安东眷顾褒奖之意溢于言外。吾乡何以得此于 朝家也。江左公加 赠。尤为光色。种种颂祝。不知所以图报也。至于父子之俱被 恩数。出于千千万万之外。是则措躬无地也。焚黄。即今事势不得不推迁至五月念晦间。凡干措处。当商量为之。勿以为念。待任奴还后。以为汝行止可也。
答范休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7L 页

答范休
裹粮上东岩。以为旬月讲讨之计。玄儿忽至。知 陵隶持望筒下来。不意衰门承藉先德。有此谬蒙。冒热趋 肃。固非本意。而即今事面道理。亦不可偃伏在家。故欲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8H 页

寄范休
离京已三百里。家乡近而京国远。令人一喜一怅。日间旅味无他否。须自爱慎旃。母贻我念。我泄患仍止。神气渐稣。无事还家。可以预卜。凉气已生。风势甚紧。轿中整冠难堪。不得已脱冠。挂之轿后。正所谓挂冠之行也。可呵。
寄范休
独坐山囱。无与晤语。惟以书册遮眼。而眼昏特甚。眼镜亦无力。手执册子。就囱明处。用力看过。亦不知倦。七十志学。良可愧笑。近间所得朱全十数卷。溪集数十卷。若于十数年前除却考校勘覈许多劳攘事。一心究玩于古圣贤言语气象之间。则其于行己接物之际。必有小分得力处。或不至颠倒狼狈。白首穷庐。徒切悲叹而已。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8L 页

寄范休
消息顿阻。忧郁难状之际。李侍读不好之报忽至。此何事也。此何事也。才上一疏。 天眷方隆。而奄忽至此。此系吾南运气。而汝之所遭又不忍。想得客里相依之势。公馀讲讨之乐。一朝忽作幽明之别。东泮割席。汉江送柩。人所不忍。情所难堪。深恐哭之甚哀。劳攘千万。必生大病。遥虑不可言。奈何奈何。三哀戴星之行。何日得抵。而能保命途中耶。治丧之节。返榇之道。已有头绪否。汝须坚定心志。另加食饮。无贻我忧。千万千万。此中吾病得差。梳帨者有日。勿以为虑也。白川兄又作古人。痛惜何言。翰之闻以初四日发去。想已相握耶。惨悴之馀。又有相依之人。甚可幸也。
答范休(庚戌)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9H 页

寄范休
东岩主人与经生数人。长处亭中。遗落世事。神清气强。
芦厓集卷之五 第 199L 页

答范休
作宰一月。消息无凭。方庸郁念。初七日朝。官隶始到。其道涂之远。可知也。见书知上官无事。凡百粗保。喜幸不可言。官样丰薄。何足举论。闻别堂清洒。衙舍洁净。不觉怅然起怀于千里之外也。吾病得稣于积霖之后。颇近笔研。将以十日上去大坪。量气力参祀为计耳。其邑乡校。亦有书册否。虽无间隙。不可一日无书册之工也。
吾尝喜诵康节诗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两句。今以汝作宰言之。若得便近饶邑。安知无殃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0H 页

古人送子作宰。所以眷眷教诫者。只是政治未尝以家私冗故以乱其志。以害其政。而今余本无才智可以助汝新政。却不免以家间细琐及之。良可愧叹。
资警录。于今正好受用。须常常披览。随事体验。无负老父手抄远寄之意也。
凡事观象玩占。勿为矫激。勿为污下。勿亲閒人。勿狎下辈。勿言邻官长短。勿议上官是非。惟以自修为本也。
节用爱人。非但千乘之国为然。居官亦当如此。
㬥怒二字。是官长之第一警戒处也。
古人以视民如伤四字。书之座右。而常目在之。此意甚好。可效为之也。
行之以恕。而中有脊梁。庄而莅之。而济以宽和。
使下吏畏戢而不离心。使下民亲爱而犹敬畏。
官吏辈举皆巧欺。君子虽不可逆诈亿不信。亦不可被欺见卖。须时时捡察振刷。然后可以做官。若一向以慈悲之心。喣沫蛇蝎之徒。民受其害。不可不知也。国初。翼成公在家时。婢仆之儿。挽须踏膝。而未尝呵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0L 页

汝平市时。人称刚明听讼。则似无误决之事。而惟以利民为心。则虽不中不远矣。
在乡之日。习知民间疾苦。胥吏奸弊。今日可得力。而但恐迷于当局耳。
居官清素。自是吾家家法。想不待吾言矣。然不有经用。委诸下辈。则无益于廉隅。而近于沽清。亦非中道也。
一出世路。从来些少工夫。易致受变。须随处提省。毋使放倒。
书中。颇以应接烦挠为苦。此固居官者通患。然随分顺应。即此是学也。有民社者。岂可有厌事之心乎。
大山居官时日记见之否。簿书之暇。日有程课。其他事为。无非可师者。恨未能誊示之也。
西土人心。异于南道。自护之道。须十分慎之。
衙率多口。门馆不肃。则公私狼狈。陷身累名者。滔滔皆是。至于学徒。尤非稳当。或有不入规度之人。间于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1H 页

大抵得中为难。雨露太胜。则人不畏戢。霜雪太胜。则人不亲爱。须用威而不猛。恩而不流。俾无偏倚之患。吏不束则民不被泽。然束吏亦有道。束之太酷。而使不得措手足。则亦非中道也。
刑杖。是官长之所不可废。然若先以刑杖为心。则必有过中之弊。此圣人所以先以德道之。而后以刑齐之也。此意不可不念耳。
居官俭素。自是好消息。闻汝食无盘床。寝无枕褥。此则恐不免公孙布被之讥也。凡节无使碍人耳目。
新莅之政。有可闻者否。录示一二。以开病怀也。
吾病如此。虽不可作久留之计。亦须安心治民。一日居官。则尽一日之事。二日居官。则尽二日之事。慎勿以老父之故。而害于政治可也。
表端则影直。上浊则下污。下吏之勤慢。民俗之淳薄。皆在于守令。正己而后。人可正也。
能滑。反不如谨拙。刚猛。犹胜于懦弱。
西路还弊。与南中何如。敛散之斛。大小悬殊。捧授之粟。虚实判异。奸吏之囊橐充溢。而蔀屋之瓶粟告罄。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1L 页

功曹得人。关于政治。而知人甚难。初到之官。何由而知其贤否也。然善谀于官者。大抵多为蠹于民。存心于民者。大率多陈瘼于官。以此取人。则或可以不迷于用人乎。审之慎之。
白骨徵布。黄口充役。蓬田徵税。此皆奸吏所弄。㬥虐生民。莫此为甚。不可不痛加惩察。而其间奸民。往往指生为死。以壮为幼。指耕为陈者有之。亦不可不痛加惩察也。然与其徵布于白骨。宁贷贡于生者。与其充役乎黄口。宁弛役于壮者。与其徵税于蓬田。宁除赋于膏田。此亦损上益下之意也。
大抵为政。利于民则害于吏。便于吏则病于民。如不能吏民俱便。则必须作利民之政。
听讼时。勿加之以威。假之以颜色。使民尽其所怀。
民虽至愚。是非甚明。一有疵政。众口哗腾。有不可以无知而忽之也。
夫士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入而讲道。出而欲需世。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2H 页

私之一字。是人所当戒。而居官者。尤可戒也。
西路素称请嘱之乡。官政之凡系请嘱者。须一切严禁。使遐土人士。知其有礼义廉耻也。
邑中士民。有从事文学者否。士之居官。文教不可废。须秋冬居斋。春夏设接。考其勤慢以兴起焉。
凡事豫则立。今日尽今日事。明日又尽明日事。毋使因循稽缓。以至于末梢没收刷。
祭物不为各封悬牌。故来此之后。不无推移苟艰之弊。不敬甚矣。此后必须各位各封。悬牌送之。亲尽各位。虽不能如仪。备送鱼烛。精备封呈。
作宰半年。门族知旧。未及问遗。远路寒官。虽未及容旋。而心甚慊然。幸速图之。
劝聃孙课读。禁还弟酒色。
来觐时重记。必须修整。以备不虞。
寿衣次太侈。非吾意。况费用官钱似不少。令人恐惧不自安也。吾之受荣养。今已足矣。此后如有俸馀。须留念舍弟家基。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2L 页

千里远程。数数来往。徒吃民饭。而泽不及民。甚是悯事。收刷官政。万一顺递。浩然弃归。以遂汝志。岂不善哉。日后寒苦。非所论也。
答儿洛休(丙戌)
见书。知客况连稳。主家亦安。慰慰。每以汝久客游泛为念。今闻不至放废。甚喜。汝若在彼。谨言语。慎交际。废出入。坚坐读书。虽久不还。亦何有害。如或不然。放倒心志。坏了言行。不数于侪类。无光于主家。忝厥所生大矣。其何颜归见我乎。归日当望其眉睫而知之也。当此夏节。做得时文亦可。但全废诵读则不可。须朝读午做。日以为常如何。敬修兄素知其居家有法。教子弟甚严。想于汝亦不以外客待之。而任他其课业与言行也。汝须视之以岳丈。事之如父兄。逐日晋候。听其指教为可。此兄弟俱安。汝慈所苦。近颇减歇。可幸。主人既为其同做。而诚心苦挽。则不得不副其厚意。何可浼浼也。然恐无挽执之实效耳。
答洛休问目(丙午)
洛休少而失学。长益迷劣。问学工夫。固无可论。彝伦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3H 页

意谓汝汨没冗务。无复好意。有此切问。可见善端之不泯。余甚佳悦。至于常行之要。圣贤之训。载在方策。何待吾赘说。然既有所问。不可无答。略以平日所契于心者言之。未知其当理否也。
事亲
人莫不欲孝其亲。而不能孝者。以不知用其心故也。父母之爱。人皆有之。父母之养。人皆受之。苟能体父母爱我之心而爱其亲。体父母养我之心而养其亲。则可谓孝矣。故孝子。以父母之心为心。
事君
臣之于君。以义则君臣。以恩则父子。爱之以爱父之心。事之以事父之心。竭诚尽职。陈善补过。则可谓忠矣。然古人义不合则去。盖以事君主于义故也。
处夫妇
夫妇。异姓之合也。其情易狎。其分易疏。狎则无别。疏则不和。不祥莫大焉。故君子之居室也。和而不狎。别而不疏。以其敬之也。
处长幼
少事长。行必后。居必让。拜揖必恭。应对必敬。毋敢怠忽。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3L 页

交朋友
交朋友有道。不知人。不可以交友。故其交也慎之。择其直谅多闻之人而友之。既交也。敬之。勿事欢狎。惟务讲磨。
奉先
神之享不享。系于诚之至不至。可不谨哉。置祭田以备粢盛。有祭器。勿为私用。齐日至则勿出入。禁凶秽。洒扫室庭。洗洁衣服。祭需身亲供具。务令精洁。笾豆亲监洗涤。毋或垢污。一心行事。以致如在之诚。
居家
居家凡事。务从和平。亦必有法度。令子弟不敢自行己志。妇女毋敢主张家事。
处宗族
处宗族。当以敦睦为主。亲疏虽有别。贤愚虽不同。同是我骨肉。不可以疏而外之。愚而忽之也。处贫困则思所以周恤之。当患厄则思所以救拔之。有过失则规之。亦不可已甚。已甚则伤恩。
居乡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4H 页

凡事是非明白者。处之无难。惟可东可西之事。迷于所处。易致误著。
明理则不迷。其要只在格致。
朋辈追从之际。事或有非其意。而不能立异处。如何。
事有大小。事小而无甚害义者。从众亦无不可。事大而害于义者。何可牵挽于人。
自处欲不凡。则被人指点。自处常调。则沦于流俗。持身难。
被人指点固不好。然欲免此而变其所守。则是吾之持身。为人耳目也。何能免沦于流俗乎。立志不可不固也。
程夫子以观理为惩忿之方。苟能观理则可以惩之。而怒气㬥发。未暇观理。奈何。
未暇观理。认是经验之语。然其所以未能观理者。以其无平日涵养省察之工。而遽欲观理于㬥发之际也。须就日用处做工夫。久当见效。亦不可计功于一日二日之间也。
大人常以无辨戒子弟。而至于无实之毁。恐不可直受之而不辨。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4L 页

颜子犯而不校。与孟子与禽兽奚择之训。其义何如。
同是不与人校。其气象却不同。
世人有为亲乞郡者。虽曰为亲求之。恐害廉隅。
仕或为贫。为亲求养。亦何不可。如或外托荣养。内怀贪饕之心。而辞贫居富。辞卑居尊。则是为荣养而反辱其亲也。
金汝通请学大学。而授小学。汝通非小学童子。
学莫先于彝伦日用之常。如欲做人。舍小学何以哉。吾平生尊信此书。白首成癖。有不可以视作钝根小子之学也。今之学者。不能于洒扫应对之节。而遽谈理气性命之说。此非行远自迩之意也。
季父问大人曰。仲氏天资甚高。平日见得未发境界否。大人曰。未也。凡人未发境界。岂易言耶。然则凡人元无未发时节否。
曾未体验。有无虽不敢质言。然朱子尝曰。性静者须或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5H 页

季父曰。论语子夏之门人小子章章下。非谓末即是本。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也云者。非谓之意至于在此也。若如是看。则与程子第二条以下四条说。其意似不相通。
程子此说甚难看。寻常疑之。今闻卯君之言。直是痛快。盖第二条以下云云。特言其洒扫应对上亦有至理存焉。不可为粗浅而忽之也。非谓洒扫应对直是精义入神也。故朱子释之如此。盖深得程子之本意也。若曰非谓之义。至是本字而止。则但学其末而本便在此一句。反悖程子之意。而上下句亦不相蒙。朱子立言之意。决不如是也。
大母忌辰在明。而时气大乱。不得出主。当以纸榜行事。而大人有患候。洛休独参祀。纸榜何以书之。
曾与卯君论之。见谓依题主书纸榜。有祝措语行事。此说似好。
漆溪家有疾疫。而出主行事。东坡村有时气。则全然阙祀。两家俱是礼家。而如是相反。未知有古据否。
古据有无未详。然以神道人情言之。阙祀太过。出主亦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5L 页

出嫁女于本党皆降服。而独祖父母本服期年。何也。
疑礼问答。女子于祖父母不降注。以为正统不敢降也。于父母则不贰斩。故不得不降云云。盖不但不降于祖父母。亦不降于高曾祖父母。推可知也。
出继子为本生母党降服一等。而本生母党。则不降于出后外孙。何也。
出继子既服所后外亲。又本服本生外亲。则有二统之嫌。故为本生外亲皆降。而本生外亲。则于外孙无此嫌。故从异姓无出入降之说。而服本服欤。
寄洛休(庚戌)
昼夜相守之馀。割情送去。如失手足。吾之念汝如此。汝之思病父。当复如何。未知无挠得抵。舍馆得免窘窄。兄弟眠食俱稳。一接亦皆无事否。龟休大病才愈。强气发去云。添病可虑。渠无坐停之意。为其父兄者。亦不能痛禁。科举是何物也。可叹。吾病幸免添苦。晦文父子欲递来侍病。此儿若来。无异于汝在。勿虑也。似闻场内多倾危。试邑急疾肆行。传闻之说。虽不可信。亦甚忧虑。诸般谨慎之节。想不待吾言。而积月汤忧之馀。又作劳攘。困悴生病。丁宁惟是之虑也。科时每有道会收名帖事。须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6H 页

寄儿玄休(甲辰)
捲家送之之际。不得无离别之怀。而新居趋吉。不须生愁慑之意也。新到凡百。触处生受。理势然也。惟望谨言语。慎交际。坚心志。静坐看书。志倦则修扫庭除。莳花种菜。场圃阶级。务使端正。室屋垣墙。又使坚固。无若在此时游泛疏脱也。俊儿课业亦不至放废否。须日有课程。务精勿务多。洒扫应对。不废弟子之职可也。孤村新接。不可一日无外丁。汝虽难禁离亲之怀。姑勿入来。待汝兄辈出去。递来见我为可。
寄玄休(丁未)
苍黄送汝。心神飞越。虽闻忧患之小减。此虑何可食息弛也。三日讲学。尽有议论。座中皆说及汝。况余为父之心乎。实为一大欠事也。然汝既无分于胜会。亦且奈何。须勿生火。随时救病之外。发舒精神。生出好意思。无限逆境。必从顺境中度了。至可至可。此中廿七送舍弟。今日别汝通。明日又欲送汝兄。依旧山中一病翁耳。
寄玄休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6L 页

芦厓集卷之五
祭文
祭大山李先生文
私淑陶山。远溯考亭。功深博约。学造高明。从事牛蚕。洞见鱼鸢。敬义夹持。知行不偏。涵养久熟。德性浑全。坠绪茫茫。独得其传。盖自童丱。游学渭阳。既琢既磨。灿然其章。祥麟威凤。秋月冰壶。妙岁释褐。仕学既优。世莫知我。卷而怀之。卅载丘园。俯读仰思。门开通德。冠木咸趋。乐在其中。道付沧洲。閒中著述。发挥经旨。承前启后。斯道未坠。 圣主思贤。眷玆林壑。年方告老。 恩荐升秩。一疏万言。遥赞 圣明。 王曰真切。用替座铭。扶持世教。岂必槐棘。卒究大业。职在薮泽。吾侪小人。恃而无惧。天何不慭。奄至启手。士类遑遑。中道迷向。邦国之瘁。斯文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7H 页

祭李小山文
惟灵以勇迈坚确之操。加切磋博约之工。学造乎高明。识洞乎今古。盖自梁木其摧之日。实有学子靡依之忧。倘非先生之扶持。几乎斯文之沦丧。工夫一向笃实。道理益就和平。日用间不失素定规模。寻常中可见壁立气象。惟是后来扶接之有力。实维当日勉进之遗言。韪然三达之尊。系乎多士之望。九𦤎之鹤。登闻三命之衔。便繁道源。获升君子之堂。辊到桑榆之景。嗟幽明之奄忽。几日夕之愿言。惊消息于玉堂。痛岭运之重否。惟令子之善述。顝吾党之相期。念家稿之弁文。寔夫子之遗惠。既铭感之在骨。而负恩之良多。愧替奠之后时。但向风而痛哭。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7L 页

我视公壁。大字十六。羹墙洙泗。寤寐闽洛。忠孝大节。性理正学。夷考平生。无愧斯壁。清明气质。坚固志操。非经不读。非法不道。世趋场屋。公乃入林。世习口耳。公则治心。治心奈何。敬以涵养。博约之工。庶几颜巷。画粥东山。静坐百源。朱全退集。如诵己言。衣传霁山。道契苏湖。律身之严。制行之高。兰馨谷中。闇然日章。吾党其咨。今也则亡。昼夜常理。亦何深悲。陶渊之事。欲言心摧。孝子抱柩。死于瀑下。三日得尸。见者发竖。可生而死。父柩之故。可哀其志。可惜其贤。公文谁拾。公学谁传。目击事变。惊魂未集。强意拈笔。有气填臆。亲姻之好。渔樵之约。欲言甚长。宁欲无说。因文道哀。岂无他日。姑举其槩。以侑一觞。公如有知。我心默谅。呜呼痛哉。
祭权连山(正宅)文
兮自忠定。荷苍观行。家学之正。博以江翁。质以讷公。师友之功。气宇宏达。议论英发。谢氏封靺。其鸣实皇。烂然球璋。今世苏黄。家风睦亲。高义急人。咸服其仁。使公持橐。置之台阁。伫见謇谔。畀公金莲。出入 经筵。人莫与先。嗟公未售。而墨其绶。有邑如斗。乐彼酉谷。反我初服。享有清福。泉斋点易。观玩自乐。老而好学。胡不百龄。讨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8H 页

祭表兄芝谷金公文
惟灵气味温醇。神思精明。规圆绳直。玉洁冰清。一生精力。万卷古经。刍豢义理。咀嚼精英。酷吏按法。猛将用兵。故其为文。铿然有声。一字半句。总有权衡。当今秉笔。人无异评。而公素性。耻为近名。文章德器。闇然以成。中有尺度。动遵范型。口绝雌黄。胸辨渭泾。雅好恬静。最厌喧争。稠人广坐。寂若无听。与其谈谑。宁对棋枰。其于论文。所执甚勍。言议简当。风彩峥嵘。品题无差。推许不轻。清而有量。气宇实宏。切而且详。问学其精。公虽自谦。不谈性情。非比俗儒。能言鹉鹦。盖公发得。乐有贤兄。爰及退丈。霁翁门屏。得闻绪业。菀有典刑。不别治生。但学目耕。田无立锥。家罄粟瓶。隆冬布被。稔岁糁羹。风捲杜茅。尘生范铏。纵公晏如。几微不形。妻啼儿号。何日心宁。欲自谋食。难学许行。有意送穷。又乏奴星。莫如忍饥。守我之贞。盖公初志。尊主庇氓。世苟用我。不辞招旌。仕或为贫。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8L 页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9H 页

祭李山甫文
临清古家。代有伟器。公承其绪。典刑斯在。杰魁其姿。洒落其襟。材合经纶。识通古今。譬彼林木。菀为栋梁。天苟假年。可镇乡邦。吾党不幸。匪直高门。忍以我公。埋却九原。曾因我短。覸公之长。我累科举。白首奔忙。公独超然。早停举业。高卧湖山。远矣难及。我不利口。得谤盈车。公临大道。日阅亲疏。亲疏咸得。百年如一。我肠易柔。公守难夺。我轻枢机。公重然诺。盖公德性。和而且确。持论明快。处事精切。规模阔大。综理微密。一经商度。鲜有败事。颇尚义气。亦甚完备。公爱吟诗。诗韵遒新。閒吟谩咏。多逼古人。洞箫数篇。平地成曲。大醉一歌。寔出愤俗。公爱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09L 页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10H 页

先考慵窝府君焚黄文
维岁次戊申五月壬戌朔二十二日癸未。孝子道源。敢昭告于显考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行通政大夫工曹参议府君。显妣 赠贞
芦厓集卷之五 第 210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