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x 页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教书类
教书类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68H 页

王若曰。丧既毕于三年。神主升祔于宗祏。功可传于万世。人臣与享于庙庭。礼遵古今之相沿。恩岂幽明之有间。鸡林府院大君王煦。风猷凝峻。器度宏深。初宠遇于德陵。视犹子而赐姓。后登庸于穆庙。命作相而不名。秩同亲戚而并礼。荣匪他人之可拟。矧观平日之行事。无愧前贤之所为。事君能致其身。心专翊戴理国。如指诸掌。业茂经纶。乃堲兼并之徒。将申整理之法。方致奸凶之胆落。遽为黎庶之涕零。兴言及玆。深用为感。鸡林府院君李齐贤。德兼爵齿。学贯天人。负绁于宣祖之西巡。备尝艰险。秉钧于敬考之南面。克著庸劳。忠勤历事于六朝。终始不渝于一节。四登相府。而躬恭让之美。再掌礼闱。而号选抡之公。理思乱安思危。恒存忧国之念。高不骄满不溢。慎守保身之机。英华发为文章。经术措诸事业。利涉允资于舟楫。稽疑有赖于蓍龟。惠泽洽于东民。休声振于中国。遗风未殄。永世难忘。夏城府院君曹益清。立志纯诚。持身谨慎。力扶十年之潜德。式至今休。位副万民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68L 页

教判厚德府事韩脩
王若曰。死生之理通乎阴阳。是人物之常道。君臣之义笃于终始。为国家之恒规。矧所事之师儒。宜特加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69H 页

教判三司事郑道传
省所上高丽国史三十七卷事具悉。盖闻王者代德而有国。必命文臣修史以成书。非惟备一代之典章。抑亦垂万世之劝戒。若稽王氏之世。袭称高丽之名。能合三韩。以为一统。历岁之久将五百年。传世之多踰三十代。兴衰治乱之迹。善恶得失之端。记录悉繁。残缺亦甚。苟非付于良史。焉得成其全书。惟卿学穷经史之文。识贯古今之变。议论之正。皆本乎圣贤之言。臧否之明。必辨其忠邪之趣。佐我开国。有厥成功。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69L 页

教艺文春秋馆大学士郑总
省所上高丽国史三十七卷事具悉。前世兴衰之迹。必待后人而成书。后王劝戒之端。具载前史而可鉴。粤惟王氏。奄有高丽。合三韩而为一家。自五季而事中国。世代既久。记录甚繁。且因丧乱之屡更。颇有残缺而未备。况记者非一手。疏密详略之不同。或言之亦多端。曲直邪正之难辨。如或成一代之实录。必须得三长之全材。惟卿气醇以清。学邃而富。言辞简质而必信。文章典雅而可传。皮里春秋。能谨严而有守。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0H 页

教母弟靖安公
王若曰。惟王建国。式开巩固之基。宗子维城。爰重崇高之势。将茅土广树其藩屏。以葛藟能庇其本根。矧有佐命之功。宜笃展亲之礼。若稽文武之世。乃建鲁卫之亲。其在宗盟。必先同姓。非直示私恩之渥。抑亦褒勋业之多。玆尔母弟靖安公(太宗讳)禀德刚明。秉心贞亮。博雅好古。学已穷六籍之文。英迈绝伦。勇可夺三军之帅。事君尽克忠之节。奉使著专对之材。非仁义不与言。得孟子责难之道。惟孝友施于政。有君陈令德之风。当上王历试之时。寔高丽将亡之运。征敛暴横而人民咨怨。用舍颠倒而贤智退藏。上王以德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0L 页

建储副教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1H 页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1L 页

教王世子(太宗讳)
王若曰。恭惟祖宗仁厚积德。以集景命。逮我启运神武太上王之肇兴也。王世子某明炳几先。灼知天命。首唱大义。以建鸿业。则我朝鲜之开国。惟尔功寔多。故当初建储之议。物望咸归于尔。不期权奸贪立幼孽。将倾社稷。天诱其衷。建策戡定。以安宗社。则我朝鲜之再造。亦惟尔功是赖。国于尔时。已为其有。乃执冲谦。申启太上。谓予不谷居嫡之长。俾命以位。予辞不获。黾勉即政。于玆三年。天意未允。人心未孚。旱蝗为灾。妖孽荐至。是皆寡昧非德之致。慄慄危惧。俯仰有怍。矧予素缠风疾。眩于万几。劳神应务。恐致弥留。思释重负以付有德。庶可以上答天心。下慰舆意。咨尔王世子禀刚明之德。挺勇智之资。仁义秉于生知。孝弟本乎至性。学问精于义理。英谋合于变通。固睿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2H 页

答领司平府事河崙进乐章教书
王若曰。盖闻君臣之间。贵于进戒。声乐之道。在乎象成。故九叙之歌。禹既戒之。赓载之歌。皋陶亦陈之。此虞廷君臣交相警戒。以兴至治者也。迨乎成周。其道寖备。雅颂之作。洋洋至今。惟卿天资明敏。学术精微。所见之正。卓尔甚高。所守之坚。确乎不拔。入而陈谟。必尽其规益。出而施政。必极其精详。尝戮力以定社。又殚诚而佐命。嘉乃丕绩。再与同盟。俾长庶寮。以辅予治。今观所进觐天廷受明命乐章二篇。匪直咏歌。切于陈戒。惟予之入觐也。臣子职分之当然。其受命也。天子恩数之幸及。其在否德。皆无可歌。卿乃作为诗歌。以寓劝勉规戒之意。盖欲永思其艰。以保其成于无穷也。忠义之诚。蔼然可嘉。矧其辞义之雅。声气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2L 页

教书
王若曰。予以凉德。托于一国臣民之上。仰思太上创业之不易。俯念小民持守之惟艰。夙夜祗惧。敬天勤民。尚虑下情未获上达。置申闻鼓以伸冤抑。乃缘寡昧不明于德。莅祚以来。灾异荐至。再降教旨。求闻谠言。要皆可用。而未尽举行。以致失信之多。迩者大风拔木。久雨害谷。山岳崩颓。庐舍漂溺。阴殄之灾。未有惨于今日。伤和致异。咎实在予。痛自刻责。若殒于渊。己德有亏。何以修之。国政有失。何以改之。施为何以合天。享祀何以感神。典礼岂尽叙秩。纪度岂尽修明。用舍岂尽得宜。请谒岂尽不行。铨选若何而有壅。词讼若何而久滞。风俗若何而不美。赋役若何而不均。豪强岂无其挠法。奸猾岂无其肆暴。刑罚岂无其冤屈。法令岂无其纷更。怨咎隐于无形而未著欤。祸患藏于所忽而未觉欤。兴言及玆。深用惕厉。致灾之故
阳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273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