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岩先生文集跋
龙岩先生文集跋 第 x 页
龙岩先生文集跋
  
龙岩先生文集跋 第 68H 页
龙岩先生文集跋[郑干]
余喜读退陶李先生书。书中与诸子往复辨难及为诸子记行贲竁者甚多。而其奖诩恸惜。最在朴龙岩先生。先生实长李先生八岁。初未尝执经造门。而书疏间致敬尽礼。有若师弟子者然。李先生亦称先生以契兄契丈。生而奖诩。没而恸惜如彼。先生之于李先生。盖如台溪克斋之于晦庵也。余往来先生古里。式棹楔碑。登明镜堂奉阅先生遗稿。其诗其文。温柔简朴。悉从性理中流出。其所裒稡。非圣贤懿训。即忠良韪迹。而晚境琐录。亦必于慎生不恣意上拳拳。不待熟复。已知其为笃学力行厚德君子也。第恨其字画或有讹谬。序次未免颠错。间者先生诸孙赍寄一通。责以扫尘之役。遂不揆僭妄。猥加理整。诗赋一卷文一卷。若夫击蒙心学两篇。虽非先生所自作。要是抄节洛建诸老先生吃紧为人语。又经李先生是正。而先生之所尝诵习受用者。则真所谓法门旨诀。而亦寒泉录西山经之意也。玆与附录若干卷。编诸诗文之下。合四卷二册。总名之曰龙岩先生文集。可剞劂而行于世。至于景行录三侯传卫生方等篇。固大有益于格致颐养之工。而犹不如击蒙心学之为尤
龙岩先生文集跋 第 68L 页
近里著已。李先生亦只言其可增可删。而不曾贴标商量若二书之为。如唐诸贤之不载景行。岳武穆之不列三侯。卫生方数条之未及刊改。均之为未成书。故釐为五册。联作一帙。名之曰龙岩先生别集。可净写而藏于家。用是谂于来仍。诸公佥曰诺。又索弁首文字。噫先生尝求诸书序跋于李先生。李先生以为书之传非藉此。郑重未果。顾此渺末后生不学不文。何敢以不洁抛之佛头耶。然其合分颠末。不可不使来者知。故敬题数语。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尔。岁丁丑仲秋日。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乌川郑干书。
龙岩先生文集跋 第 69H 页
龙岩集跋[李象靖]
自夫洛建诸贤发挥经传。倡明道义。以开示学者入德之方。昭如日星之明。然未得进修之路径则易致走作之失。不有师友之括摩则或招窾启之讥。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而有过不及之弊也。龙岩先生朴公以拔俗之姿。励刻苦之功。少师朴松堂先生。得闻君子为学之大方。晚而与退陶先生往复论辨。以极其理义之趣。盖先生之学。本诸彝伦而克之以深造自得之功。击蒙有编而开穷理居敬之门。心学有论而明操存涵养之要。斯固洛建门下单传密付之旨。而乃抽关启键。以为安身立命之地。非复资质之美造诣之精。乌能溯洄于千载之下而有得焉哉。先生不以其所得自有。而从明师良友相与琢磨偲切。服习践历。以尽其平生之力。退陶先生盖尝铭其墓。深叹其学问之笃师友之贤。后之有志于学而关门独坐。以幸其自得者。闻先生之遗风。而宁不为之苶然而沮。惕然而奋者乎。先生不喜著述。只有诗文若干编。而皆陶写性灵。发明道要。不但为空言而已。而动静存察一段。尤见其反己内省之功。盖日用之间。勿忘其所事。而有终身亹亹者矣。间者闻孙等惧夫遗
龙岩先生文集跋 第 69L 页
文之散佚无传。托于鸣皋郑承宣公釐为四卷二册。其景行录三侯传卫生方诸书。犹未成定本。分为别集。以付元集之后。其去就亦精审矣。以象靖亦尝有闻于先生之风。强责以卷尾之题。不敏何足以当是寄。第读其击蒙心学诸篇。而喟然有生晚之叹。窃幸托名其间。聊识一言于后。岁戊戌鹰始挚节。韩山李象靖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