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a 页 WYG1483-0880a.png

师友诗传录
汉军郎廷槐编
问作诗学力与情性必兼具而后愉快愚意以为学力
深始能见性情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
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近时风气颓
波惟夫子一言以为砥柱
王答司空表圣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性情之说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b 页 WYG1483-0880b.png

而行不可偏废若无性情而侈言学问则昔人有讥
点鬼簿獭祭鱼者矣学力深始能见性情此一语是
造微破的之论
张历友答严羽沧浪有云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
趣非关理也此得于先天者才性也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贯穿百万众出入由咫尺此得于后天者
学力也非才无以广学非学无以运才两者均不可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a 页 WYG1483-0880c.png

才是长安乞儿著宫锦袍也近世风尚每苦前人之
拘与隘而转途于长庆剑南甚且改辙于宋元是以
愈趋而愈下也有心者急欲挽之以开宝要不必藉
口于宗历下转令攻之者树帜纷纷耳
张萧亭答有问王荆公者杜诗何以妙绝古今公曰老
杜固尝言之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黄山谷谓
不读书万卷不可看杜诗看尚不可况作诗乎韩文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b 页 WYG1483-0880d.png

牙春秋谨严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
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熟此其庶几乎夫
曰诗有别才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为读书
者言之非为不读书者言之也
问古诗十九首乃五古之原按其音节风神似与楚骚
同时而论者指为枚乘等拟作枚之文甚著其诗不
多见且秦汉风调自殊何所据而指为枚作耶又苏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3a 页 WYG1483-0881a.png

耶求明示其旨
王答风雅后有楚词楚词后有十九首风会变迁非缘
人力然其源流则一而已矣古诗中迢迢牵牛星庭
中有奇树西北有高楼青青河畔草等五六篇玉台
新咏以为枚乘作冉冉孤生竹一篇文心雕龙以为
傅毅之辞二书出于六朝其说必有据依要之为西
京无疑河梁之作与十九首同一风味皆所谓惊心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3b 页 WYG1483-0881b.png

张历友答昔人谓十九首为风馀又曰诗母若自列国
之诗涵泳而出者如太羹醇酒非复泛齐醍齐可埒
其在楚骚之后无疑况乎骚亦出于风也而五言至
汉世乃大显十九首中如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东城高且长
明月何皎皎七章玉台皆以为枚乘作冉冉孤生竹
文心雕龙以为傅毅驱车上东门乐府作驱车上东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4a 页 WYG1483-0881c.png

自为一章也然相其体格大抵是西汉人口气因篇
中有驱车上东门游戏宛与洛故论者或以为似东
汉人口角断其非枚乘者殊不知西京人亦何必不
游戏宛洛耶此真见与儿童邻矣至如苏李河梁录
别其风味亦去十九首诚不远亦非东京以下所能
涉笔者
张萧亭答骚之变为五言也风调自别十九首或谓楚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4b 页 WYG1483-0881d.png

观青青陵上柏一章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两
宫南宫北宫也蔡质汉官典职曰南宫北宫相去七
里又明月皎夜光一章内如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
冬白露沾野草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等语所序
皆秋事乃汉令也汉书曰高祖十月至坝上故以十
月为岁首汉之孟冬今之七月也似为汉人之作无
疑至于苏李河梁诗可与十九首相颉颃东坡先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5a 页 WYG1483-0882a.png

之高手所拟江文通善于拟古者似不能及也不须
深辩总之汉祚鸿朗文章作新安世楚声浑纯厚雅
汉武乐府壮丽宏奇垓下歌于流离白头吟于闺阃
其他可以类推矣
问乐府之体与古歌谣髣髴必具有悬解另有风神无
蹊径之可寻方入其室若但寻章摘句摹拟形似终
落第二义如穆天子传之白云谣湘中记之帆随湘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5b 页 WYG1483-0882b.png

无刻画始可以称乐府魏晋拟作已非其长至唐益
远矣夏虫语冰殊觉妄诞乞指示之
王答乐府之名始于汉初如高帝之三侯唐山夫人之
房中是也郊祀类颂铙歌鼓吹类雅琴曲杂诗类国
风故乐府者继三百而起者也唐人惟韩之琴操最
为高古李之远别离蜀道难乌夜啼杜之新婚无家
诸别石壕新安诸吏哀江头兵车行诸篇皆乐府之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6a 页 WYG1483-0882c.png

章志则高矣顾其离合未可知也唐人绝句如渭城
朝雨黄河远上诸作多被乐府正得风之一体耳元
杨廉夫明李宾之各成一家又变之变也李沧溟诗
名冠代祗以乐府摹拟割裂遂生后人诋毁则乐府
宁为其变而不可以字句比拟也明矣来教必具悬
解另有风神无蹊径之可寻乃入其室数语尽之
张历友答乐府自乐府歌谣自歌谣不相蒙也乐府不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6b 页 WYG1483-0882d.png

家施捧心伎俩也雅颂为乐府之原西汉以来如安
世房中歌郊祀十九章铙歌十八曲不惟音节不传
而字句亦多鲁鱼失真然其辞之古穆精奇迥乎神
笔岂操觚家效颦所可施无论近代即魏晋而降如
缪袭鼓歌曲陈思王鼙舞歌晋之白纻拂翔等歌亦
岂髣髴其万一乎至唐世法部如伊凉甘州之属多
采名辈绝句其中音节今亦不传然而歌谣者古逸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7a 页 WYG1483-0883a.png

以骋辞纵臆为之者观汉之大乐其初皆掌之协律
都尉李延年非苟然也固知古诗可拟而乐府必不
可拟此昔之人所以讥历下为古宫锦也
张萧亭答古之名篇如出水芙蕖天然艳丽不假雕饰
皆偶然得之犹书家所谓偶然欲书者也当其触物
兴怀情来神会机括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
有先一刻后一刻不能之妙况他人乎故十九首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7b 页 WYG1483-0883b.png

自然此诗之不可强做也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若能因言求意亦庶乎其有得欤
问萧选一书唐人奉为鸿宝杜诗云熟精文选理请问
其理安在
王答唐人尚文选学李善注文选最善其学本于曹宪
此其昉也杜诗云云亦是尔时风气至韩退之出则
风气大变矣苏子瞻极斥昭明至以为小儿强作解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8a 页 WYG1483-0883c.png

尤为正始犹方圆之规矩也理字似不必深求其解
张历友答文之有选自萧维摩始也彼其括综百家驰
骋千载弥纶天地缠络万品撮道艺之英华搜群言
之隐赜义以汇举事以群分所谓略其芜秽揽其精
英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观其自序思过半矣少
陵所云熟精其理者亦约略言之盖唐人犹有六朝
馀习故以文选为论衡枕秘举世咸尚此编非必如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8b 页 WYG1483-0883d.png

张萧亭答夫文选一书数逾千祀时更七朝楚国词人
御兰芬于绝代汉朝才子综鞶帨于遥年虚玄流正
始之音气质驰建安之体长离北度腾雅咏于圭阴
化马东骛煽风流于江左诚中叶之词林前修之笔
海也然而声音之道莫不有理阐理敷词成于意兴
严沧浪云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宋人尚理而病于
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善读者三复乃词周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9a 页 WYG1483-0884a.png

其精华皆成本领故杨载曰取材于选效法于唐马
伯庸曰枕籍骚选死生李杜又昔人曰文选烂秀才
半皆少陵熟精文选理之义也
问李沧溟先生尝称唐人无古诗盖言唐人之五古与
汉魏六朝自别也唐人七言古诗诚掩前绝后奇妙
难踪若五古似不能相颉颃沧溟之言果为定论欤
王答沧溟先生论五言谓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9b 页 WYG1483-0884b.png

不受也要之唐五言古固多妙绪较诸十九首陈思
陶谢自然区别七言古若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三
家横绝万古后之追风蹑景惟苏长公一人耳
张历友答世无印板诗格前与后原不必其尽相袭也
历下之诗五古全仿选体不肯规摹唐人七古则专
学初唐不涉工部所以有唐无五言古诗之说也䆒
竟唐人五言古皆各成一家正以不依傍古人为妙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0a 页 WYG1483-0884c.png

雅固正体也工部以下一气奔放弘肆绝尘乃变体
也至如昌谷温李卢仝马异则纯乎鬼魅世界矣若
以绝句言则中晚正不减盛唐人非可一槩论
张萧亭答五言之兴源于汉注于魏汪洋乎两晋混浊
乎梁陈风斯下矣唐兴而文运丕振虞魏诸公已离
旧习王杨四子因加美丽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
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手笔此初唐之杰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0b 页 WYG1483-0884d.png

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
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大历贞
元则有韦苏州之雅澹刘随州之閒旷钱郎之清赡
皇甫之冲秀下及元和虽晚唐之变犹有柳愚溪之
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是皆名家擅场驰骋
当世诗冠冕海内文宗安得谓唐无古诗至于七言
前代虽有唐人独盛他人勿论如李太白之蜀道难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1a 页 WYG1483-0885a.png

谣等篇杜子美哀江头哀王孙古柏行剑器行渼陂
行兵车行洗兵马行短歌行同谷歌等篇皆前无古
而后无今安得谓唐无古诗乎试取汉魏六朝絜量
比较气象终是不同谓之唐人之古诗则可沧溟先
生其知言哉
问七言律诗而外如古诗歌词行曲引篇章吟咏叹谣
风骚哀怨拟弄诸体其体格音律字句何以分别始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1b 页 WYG1483-0885b.png

王答姜白石诗说云载始末曰引体如行书曰行放情
曰歌悲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日谣委曲尽情曰曲
大略如此可以意会耳
张历友答珊瑚钩诗话云猗裁迁抑以扬永言谓之歌
步骤驰骋斐然成章谓之行兼此二者谓之歌行如
古诗中长歌行短歌行燕歌行是也感触事物托于
文章谓之辞辞即词也声音杂比高下短长谓之曲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2a 页 WYG1483-0885c.png

之类是也煌然而成篇谓之篇章也者顺理之名断
章之谓也吁嗟嘅想悲忧愁思谓之吟长吟密咏以
寄其志谓之咏忧深思远一唱三叹变而不滞谓之
叹古相和歌有吟叹曲盖兼斯二者之能也见徐伯
臣乐府原非鼓非钟徒歌谓之谣始于康衢而流于
俚俗者也刺美风华缓而不迫如风之动物谓之风
幽忧愤悱寓之比兴谓之骚始于灵均而畅于宋玉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2b 页 WYG1483-0885d.png

江南哀江头者也幽思激切谓之怨拟录别之类谓
之拟琴曲曰弄凡此者亦不尽七言也五言长短歌
本无定则非如元人词曲方按音律宫谱也
张萧亭答白石诗说云守法度曰诗载始末曰引体如
行书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怨如蛩螀曰吟通
乎俚俗曰谣委曲尽情曰曲谈艺录云诗家名号区
别种种原其大义固自同归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3a 页 WYG1483-0886a.png

方故获其旧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字围环之大略也
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
铸冶逐手而迁纵衡参互恒度自若此心之伏机不
可强也呜呼尽之矣
问乐府五七言与五七言古何以分别学乐府宜宗何
人
王答古乐府五言如孔雀东南飞皑如山上雪之属七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3b 页 WYG1483-0886b.png

五七言古音情迥别于此悟入思过半矣
张历友答西汉乐府𨽻于太常为后代乐府之宗皆其
用之于天地群祀与宗庙者其字句之长短虽存而
节奏之声音莫辨若徒挦摭其皮肤徒为拟议以成
其腐臭耳何变化之有后人但读之而得其神理玩
其古光幽色可也不必法其篇章字句盖乐府主纪
功古诗主言情亦微有别且乐府间杂以三言四言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4a 页 WYG1483-0886c.png

光自足以饫俭腹而被词华故学诗而不熟于汉魏
六朝者皆伧父也何必其有定宗乎
张萧亭答乐府之异于诗者往往叙事诗贵温裕纯雅
乐府贵遒深劲绝又其不同也乌生八九子东门行
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赋气韵峻绝下可为孟德道之
王刘文学辈当内手矣如曹公之短歌行子建之来
日大难皆独步千古句法如铙歌之临高台以轩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4b 页 WYG1483-0886d.png

降而六朝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殊绝至唐人多
与诗无别惟张籍王建犹能近古而气象虽别亦可
宗也
问七律三唐宋元体格何以分优劣
王答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王右丞为正宗杜工部为
大家刘文房为接武高廷礼之论确不可易宋初学
西昆于唐却近欧苏豫章始变西昆去唐却远元如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5a 页 WYG1483-0887a.png

张历友答七言近体断乎以盛唐十四家为正宗再羽
翼之以钱刘足矣西昆吾无取焉宋元而下姑舍是
张萧亭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
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至盛唐声调始远
品格始高如贾至王维岑参早朝倡和诸作各臻其
妙李颀高适皆足为万世法程杜甫浑雄富丽克集
大成天宝以还钱刘并鸣中唐作者尤多韦应物皇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5b 页 WYG1483-0887b.png

不逮元和以后律体屡变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
出常情之外虽不足鸣大雅之林亦可为一唱三叹
至宋律则又晚唐之滥觞矣虽梅欧苏黄卓然名家
较之唐人气象终别至于元人品格愈下虽有虞杨
揭范亦不能力挽颓波盖风气使然不可强也况诗
家此体最难求其神合气完代不数人人不数首虽
不敢妄分优劣而优劣自见矣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6a 页 WYG1483-0887c.png

王答古诗十九首如天衣无缝不可学已陶渊明纯任
真率自写胸臆亦不易学六朝则二谢鲍照何逊唐人
则张曲江韦苏州数家庶可宗法
张历友答五言之至者其惟十九首乎其㳄则两汉诸
家及鲍明远陶彭泽骎骎乎古人矣子建健哉而伤
于丽然亦五言圣境矣韦苏州其后劲也陈子昂遁
入道书矣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6b 页 WYG1483-0887d.png

实鲜佳篇故昔人谓当取材于选取法于唐宋文公
谓学诗当从韦柳入门愚谓不尽然盛虐诗或高或古
或深或远或长或雄浑或飘逸或悲壮或凄婉皆可
师法当就笔性所近学之方易于见长严沧浪云入
门须正立志须高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
𦂳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问竹枝柳枝自与绝句不同而竹枝柳枝亦有分别请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7a 页 WYG1483-0888a.png

王答竹枝泛咏风土柳枝专咏杨枝此其异也南宋叶
水心又创为橘枝词而和者尚少
张历友答竹枝本出巴渝唐贞元中刘梦得在沅湘以
其地俚歌鄙陋乃作新词九章教里中免歌之其词
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世所
传白帝城头以下九章是也嗣后擅其长者有杨廉
夫焉后人一切谱风土者皆沿其体若柳枝词始于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7b 页 WYG1483-0888b.png

声情之儇利轻隽与竹枝大同小异与七绝微分亦
歌谣之一体也竹枝柳枝词详见词统
张萧亭答竹枝柳枝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
加竹枝柳枝等语因即其语以名其词音节无分别
也
问七言长短句波澜卷舒何以得合法
王答七言长短句唐人惟李太白多有之沧溟谓其英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8a 页 WYG1483-0888c.png

张历友答按长短句本无定法惟以浩落感慨之致卷
舒其间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自然之波
澜以为波澜易所云风行水上涣乃天下之大文也
要在熟读古人诗吟咏而自得之耳昔人云法在心
头泥古则失是已然而起伏顿挫亦有自然之节奏
在
张萧亭答七言长篇宜富丽宜峭绝而言不悉波澜要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8b 页 WYG1483-0888d.png

拔而无铺叙之迹又要徘徊回顾不失题面此其大
略也如柏梁诗人各言一事全不相属读之而气实
贯串此自然之妙得此可以为法若短篇词短而气
欲长声急而意欲有馀斯为得之长篇如王摩诘老将
行短篇如王子安滕王阁最有法度
问七言平韵仄韵句法同否
王答七言古平仄相间换韵者多用对仗间似律句无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9a 页 WYG1483-0889a.png

贵飞扬通篇仄韵贵矫健皆要顿挫切忌平衍
张历友答七古平韵上句第五字宜用仄字以抑之也
下句第五字宜用平字以扬之也仄韵上句第五字
宜用平字以扬之也下句第五字宜用仄字以抑之
也七言古大约以第五字为关捩犹五言古大约以
第三字为关捩彼俗所云一三五不论不惟不可以
言近体而亦不可以言古体也安可谓古诗不拘平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19b 页 WYG1483-0889b.png

张萧亭答诗须篇中鍊句句中鍊字此所谓句法也以
气韵清高深渺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故宁律
不谐而不得使句弱宁用字不工而不可使语俗七
言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愚窃以为字字
当活活则字字皆响又何分平仄哉
问七古换韵法
王答此法起于陈隋初唐四杰辈沿之盛唐王右丞高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0a 页 WYG1483-0889c.png

须铢两匀称勿头重脚轻脚重头轻乃善
张历友答初唐或用八句一换韵或用四句一换韵然
四句换韵其正也此自从三百篇来亦非始于唐人
若一韵到底则盛唐以后骎多矣四句换韵更以四
平四仄相间为正平韵换平仄韵换仄必不叶也
张萧亭答或八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两句一韵必多
寡匀停平仄递用方为得体亦有平仍换平仄仍换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0b 页 WYG1483-0889d.png

韵者虽是古法宋人尤多
问五古亦可换韵否如可换韵其法何如
王答五言古亦可换韵如古西洲曲之类唐李太白颇
有之
张历友答五古换韵十九首中已有然四句一换韵者
当以西洲曲为宗此曲系梁祖萧衍所作而诗归误
入晋无名氏不知何据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1a 页 WYG1483-0890a.png

百皆换韵魏文帝杂诗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曹
子建去去勿复道沈忧令人老皆末二句换韵不胜
屈指一韵气虽矫健换韵意方委曲有转句即换者
有承句方换者水到渠成无定法也要之用过韵不
宜重用嫌韵不宜联用也
问字中五音何以分别古人作诗原为歌诵其宫商角
徵羽乃其指要如有不叶终未合法宜于何书探讨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1b 页 WYG1483-0890b.png

故有中州韵中原韵之别
张历友答古人作诗动叶律吕今人但求工于字句可
耳若必欲动叶律吕而其词不工亦无用处不知五
音之精微不过于等摄门法通广局狭处辨之此是
识字学问与诗歌古文词无甚关切若作词曲分四
声为三音则非精于九宫十三调不能若但作诗与
诗馀即阴平阳平亦可不计况五音乎盖五音之学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2a 页 WYG1483-0890c.png

间其门法多端又有浊声法以尽四声之变非数言可
尽愚实未暇问津夫亦谓雕虫小技抑壮夫所不为
矣
张萧亭答五音分于清浊清浊出于喉齿牙舌唇如公


蠓梦木唇音属宫之羽此其一隅也清浊分而五音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2b 页 WYG1483-0890d.png

似亦非是试述一例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
月明饱饭二字皆仄转作饭饱黄昏二字皆平转作
昏黄则不谐矣虽然三百篇而后未必尽被管弦但
求写意兴而已故宁使音律不叶不使词意不工此
杜律之所以多拗体也不特诗为然传奇之曲乃必
用之讴歌者汤若士先生四梦多不合谱有改其牡
丹亭以叶音律者先生题诗曰醉汉琼筵风味殊通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3a 页 WYG1483-0891a.png

此亦可作一证
问律古五七言中最不宜用字若何
王答凡粗字纤字俗字皆不可用词曲字面尤忌即如
杜子美诗红绽雨肥梅一句中便有三字纤俗不可
以其大家而槩法之
张历友答诗雅道也择其言尤雅者为之可耳而一切涉
纤涉巧涉浅涉俚涉佻涉诡涉淫涉靡者戒之如避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3b 页 WYG1483-0891b.png

尧其庶几乎
张萧亭答王敬美先生曰律诗句有不可入古者古诗
字有必不可为律者又曰作古诗先须辨体无论两
汉至难苦心模仿时隔一尘即为建安不可堕落六
朝一语为三谢纵极俳丽不可杂入唐音小诗欲作
王韦长篇欲作老杜便应全用其体不可羊质虎皮
虎头蛇尾词曲家非当家本色虽丽语博学无用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4a 页 WYG1483-0891c.png

问七言五句古六句古其法若何
王答七言五句起于杜子美之曲江萧条秋气高也昔
人谓贵词明意尽愚谓贵矫健有短兵相接之势乃
佳
张历友答古体之限句非古也然七言五句者汉昭帝
淋池歌是也六句者古皇娥歌是也要只以简古为
主此外无法矣然皇娥歌或以为后代拟作亦在然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4b 页 WYG1483-0891d.png

张萧亭答七言五句或第四句既合之后复拖一句掉
转使馀韵悠然或二三句双承第四句方转以取第
五句之势六句似当如律法前后起结三四两句如
律中两联总之宜孤峭中有悠扬之致
问五言六句古作法五言亦有五句古否
王答五言短古诗昔人谓诗贵词简味长不可明白说
尽杨仲弘曰五言短古只是选诗首尾四句所以含蓄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5a 页 WYG1483-0892a.png

张历友答五言六句古齐梁间多用之唐人刘文房龙
门八咏亦善此体然几于半律矣特以其参用仄韵
故亦仍为古体大约中联用对句前后作起结平韵
仄韵皆可用也五言古五句体惟刘宋前溪歌为然
其词曰黄葛结蒙笼生在洛溪边花落逐水去何当
顺流还还亦不复鲜此诗颇为创格妙有馀韵或以
为车骑将军沈充所作舞曲也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5b 页 WYG1483-0892b.png

五句乐府间有似无定体兴会所至无不可也
问秦汉风味与三虐何如
王答秦诗具于诗之秦风汉人苏武李陵枚乘傅毅之
作去国风未远六代惟陶彭泽三唐惟韦苏州二公
可以企及
张历友答秦诗所传者不多皆古逸歌谣耳汉人诗风
味醇茂高浑中具见淡泊岂唐人所能径造然虐人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6a 页 WYG1483-0892c.png

哇此所以过也若中晚而下气体渐薄渐削则又不
及六朝之浓且厚矣六朝尚不及何况两汉
张萧亭答高庭礼曰诗自三百篇以降汉魏质过于文
六朝华浮于实得二者之中备风人之体惟唐为然
李本宁曰譬之水三百篇昆崙也汉魏六朝龙门积
石也唐则溟渤尾闾矣将安所益乎由二公之言观
之时代不同风气自变苟法严而辞谐意贯而语秀
师友诗传录 师友诗传录 第 26b 页 WYG1483-0892d.png

师友诗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