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维基
杨铎(1406年—1465年),字文振,河南省开封府原武县人,民籍,治《□□》。三月十八日生,行一,由县学生中式河南乡试第□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三十五名。年二十八岁中式宣德八年癸丑科第三甲第二十名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详谳平恕,迁陕西佥事,进右参政,屡调云南左参政致仕
维基
陈扬产(1551年—1610年),字以清,四川富顺县人,贵州铜仁府民籍,治《春秋》,年二十四岁中式万历二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三十四名进士。三月十八日生,行四,曾祖陈绮,仓副使;祖陈时谟,县丞;父陈珊,府同知;嫡母孙氏;生母何氏。具庆下,妻张氏,兄楚产(监生);淮产;吴产(贡士),弟黔产;鲁产;周产;荀产。由国子生中式贵州乡试第八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二十七名。
维基
张师孟(1564年—1624年),字浩之,号泰岩,京师广平府曲周(今河北曲周县曲周镇)。生于嘉靖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戌时,少年丧父,从伯兄师孔受学,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七十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任山阳县知县,三十七年任己酉科应天府乡试同考官,拔取尹嘉宾、顾起凤、储显祚、丁一鸣等人,考选四川道御史,候命家居六年,拜官后,疏论逃兵糜饷,奉命巡城,出视两浙盐课,又巡视京营。天启三年官至太仆寺少卿。四年三月十八日亥时卒,年六十一。
维基
王在晋(1567年7月22日—1643年),字明初,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明朝官员。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于是,在晋则以“抚虏(收买蒙古)、堵隘(再修一座关城)”作为守山海关的方略,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朝廷发帑金20万两。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恢复国土到宁远,但王在晋不听。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六月十五日,孙承宗前往山海关,考察了实际地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定王在晋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晋“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在晋坚持己见,终不悔悟。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著有《三朝辽事实录》。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人。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又请整饬江南,为京师应援。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禦甚难。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疏留中,遂寝。客有周生者,劝徵去;徵曰:去,素志也。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甲申三月,迁太常少卿。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德曰:上入宫,谁为趣起?今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徵曰:此声自贼阵,非内禦也。德曰:姑还守所。明日,司马门议之。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数实为之。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相对泣下。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后赠兵部侍郎,谥忠节。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维基
王铎(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籍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员,进士出身,书画家。王铎幼时家境贫寒,“不能一日两粥”,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聪颖慧敏,十八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明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次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佔南京后,降清。顺治六年(1649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授礼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年),晋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赐祭葬,谥文安。“赠太保。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葬于偃师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钱谦益作《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张镜心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写书法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非常专注于书法上。书风倾向「刚强」。
维基
王化澄(?—1652年),字登水,江西金溪县人。国舅王维恭的族弟。明末政治人物。王化澄为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明亡后,拥立永历帝,官至东阁大学士,“正色立朝,人赖以安”。王化澄排挤王夫之。南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王夫之三次上书参王化澄结奸误国。王化澄欲置之死地,后船山“愤激咯血,移疾求去,高必正(高一功)为请,乃得给假。”王化澄主张与大西军馀部联合抗清,被金堡等劾,称其“贪庸误国”。清军占领广西后,王化澄躲入山中,被清将马蛟麟捕获,不降,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被杀。
维基
甘学阔(1598年2月20日—1677年),字用广,号光宏(或作元宏)。四川顺庆府邻水县人。曾官至延绥巡抚。。邻水县城内东北街原有为其所立之“天子耳目南国文宗坊”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乡试第26名。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会试,易五房,第59名,殿试三甲第83名进士,礼部观政。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庚申,授行人司行人。五月九日(1620年6月9日),以明神宗亡故,礼部差其往陕西、四川、直隶潼关卫告讣天启三年癸亥,除原职。六月十日(1623年7月7日),与户科给事中罗尚忠一同册封周府保宁王恭棆、周府顺庆王肃潵、妃李氏。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顺天同考。天启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628年1月17日),吏部考选部属各官,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崇祯元年正月八日(1628年2月12日),疏陈五要:『清化原。饬臣工。固邦本。酌澄汰。罗贞才。』。巡视中城。崇祯元年正月壬午,云南巡按监察御史。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顺天巡按、直隶巡按御史。崇祯四年十二月(1632年),任苏松督学御史。崇祯五年壬申春三月,顾炎武二十岁应岁试,甘学阔时为提学御史,拔顾炎武卷列一等十四名。崇祯六年(1633年)捐浚。并浚玉带河。崇祯八年(1635年),以右佥都御史衔,任陕西巡抚。诛巨盗王三锡于终南山。崇祯九年(1636年)二月,招降过天星、九条龙,安插其部数万人于延安。不久李自成至延绥,四月延安贼又反叛。三月癸亥(1636年4月23日),以不能讨贼削籍听勘。曾上《法纪全疏》请将放纵逆贼的将领正法,圣旨反而对其责备,后来败将就得不到惩罚。崇祯十六年,其子某领家眷避贼于中成山(即今邻水县石滓镇中成寨)之僧寺,僧怀疑其夺己之产,遂杀之,并淫其妾媵。弘光元年(1645年),上疏督师王应熊,请其出兵剿张献忠。后卒于贵州,寿终时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