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唐朝
僧道英隋末唐初 557 — 6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36
【介绍】: 隋唐时僧。
蒲州猗氏人俗姓陈
初隐于太行山
后至龙台泽,观游鱼爱之,解衣入深渊,七日而出。
又曾于冬日爱岩冰晶莹透澈,乃卧冰上,信宿才起。
行止诡异,人莫测其妙。
晚年居蒲州普济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统叶护可汗隋末唐初 ? — 6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
【介绍】: 隋唐时西突厥首领
姓阿史那氏
步迦可汗孙,射匮可汗弟。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立为可汗。
勇而有谋,善攻战。
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悉归之,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据旧乌孙之地。
又移庭于石国北之千泉。
唐高祖武德三年,遣使朝贡,高祖厚加抚结,与之并力以图北突厥
又遣使来求婚,以路梗未果。
太宗贞观二年玄奘西行经素叶城,曾得其保护。
同年为其伯父莫咄贺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琳隋末唐初 572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2—640
【介绍】: 唐僧。
颍川人俗姓陈
博览多通。
高祖武德初,住济法寺
太史令傅奕请废佛法,法琳因作《破邪论》上之,事遂寝。
太宗贞观初,主龙田寺
十三年道士世英诬其谤毁国家,下狱。
后徙置益州僧寺,道卒。
有集及《辩正论》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2—640
俗姓陈,郡望颍川(今河南禹州)人,祖上因官寓居襄阳(今湖北襄樊)
幼年出家,广涉儒释经书,博综词义。
隋末入关,究悉道教典籍。
高祖武德初,驻锡长安法寺
傅奕请废佛法,道士仲卿等又著文贬斥佛教,法琳分别撰《破邪论》、《辨正论》驳之。
太宗贞观初移锡终南山龙田寺,曾参与波颇译事。
十三年(639),道士世英告发《辨正论》“谤讪皇宗”,太宗法琳辨对,并定其死罪,后改判流徙益州次年卒于流徙途中。
琳有文思,善谈吐,著有诗文等计30余卷,兼善唱导。
续高僧传》卷三二、《开元释教录》卷八有传,另有彦惊《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3卷存世。
法琳别传》、《辨正论》存其诗5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法琳姓陈颍川人,寓居襄阳
少出家,住荆州青溪山玉泉寺
游猎儒释,博通内外词旨。
隋季入关,舍僧服归俗。
武德初复为僧,住京师法寺
贞观初移住龙田寺
十三年冬,因谤讪罪下狱,陈书自诉,诏不加罪,敕移于益郡僧舍。
次年六月,行至百牢关因疾而卒,年六十九。
著作甚多,传世有《破邪论》、《辨正论》等。
诗五首。
(《全唐诗》无法琳诗。
事迹据《续高僧传》卷二四本传、《开元释教录》卷八本传及《法琳别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桃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益州成都人
淡泊绝俗,结庐山中,人称朱居士
夏裸,冬以木皮叶自蔽。
不受人遗赠。
每织草鞋置路旁易米,终不见人。
高士廉长史,备礼以请,降阶与之语,不答,瞪视而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冬晚对雪忆胡处士》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一五四。
刘辰翁批本《王右丞集》卷四、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七皆收此诗,断为王维作,《全唐诗》亦收王维名下。
王邵疑误。
武则天初唐 624 — 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
并州文水人名照
武士彟女。
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
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
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
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
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
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
奖励农桑,改革史,重视选拔人材。
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
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武士彟之女。
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
太宗卒,削发为尼。
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
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
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
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
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
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
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
太宗崩,为尼感业寺。
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
永徽六年立为皇后
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
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
谥曰则天顺圣皇后
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
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
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义净初唐 635 — 713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713
【介绍】: 或作净义
唐僧。
齐州人,一说幽州范阳人
俗姓张名文明
幼即遍询名师,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
高宗咸亨二年冬海道天竺
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武周證圣元年还至洛阳,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
后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自武周久视至睿宗景云中,计译成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
又别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5—713
一作净义,误。
俗姓张名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人。
年十四出家,广学经论。
高宗咸亨二年(671),由广州取海路前往印度,遍参佛教圣迹,在那烂陀寺从宝师子等著名大德学习多年。
武后證圣元年(695)携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回国后,即在洛阳长安专主译事,共译出经律论凡61部。
其译文偏于直译,精切谨严,然稍欠顺畅。
玄宗先天二年(713)卒。
宋高僧传》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九有传。
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标心之梵宇”一首系误收玄逵之诗,另卷七八六无名氏诗卷存其《题取经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骆宾王初唐 635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26或627—684后
【介绍】: 婺州义乌人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四杰
高宗永徽中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则天宾王为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4,有生于619、640等说
排行四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出身寒门,其父为青州博昌,早卒。
7岁能诗。
高宗朝,初为道王府属,后历任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武功主簿、长安主簿,迁侍御史
奉礼郎时,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
塞外还,又曾宦游蜀中。
调露元年(679)冬,因数上疏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下除临海(今属浙江)丞。
睿宗文明中(684)徐敬业起兵讨武后,作檄传之天下斥其罪。
敬业兵败,宾王被诛(一说逃亡不知所之)。
本事诗·微异》言宋之问灵隐寺吟诗,遇骆宾王隐迹为僧,为续“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等句,传播甚广,而不可信。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
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才情纵放,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为代表作。
其诗或自述仕途坎坷,或同情下层妇女爱情婚姻之不幸,或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题材较为广泛。
笔调宏肆,风格雄放。
全唐诗》编其诗为3卷。
其诗集以清咸丰年间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为最通行。
唐诗汇评
骆宾王638?
—685?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弱冠为道王元庆)府属。
高宗咸亨年间从军塞上。
上元元年回京参选,历武功、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诬下狱。
后任临海(今浙江天台)丞,怏怏失志,弃官去。
文明元年,从徐敬业讨武,兵败,被杀。
或谓“投江而死”,或谓“亡命不知所之”。
宾王兼擅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四杰”。
有《骆宾王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清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
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
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
张逊业《骆宾王文集序》
宾王五言律诗,秀丽精绝,不可易及。
然《帝京篇》尤一代绝唱也。
《艺苑卮言》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子安稍近乐府,扬、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
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
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
其源亦出阴、何,特能清远取神,苍然有骨,虽才非纯雅,面于胜处见优。
存诗甚少,特见一斑,缘在初唐,仍称家数,
《诗学渊源》
宾王)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
近体如《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卢藏用初唐 ? — 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4
【介绍】: 幽州范阳人字子潜
少以辞学指称。
进士,不得调,乃隐终南学练气辟谷。
武周长安中,召授左拾遗,上疏极谏作兴泰宫,不从。
中宗神龙中,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
景龙中,为吏部侍郎,于权要多所迁就。
又迁黄门侍郎
太平公主,配流岭表。
玄宗开元初卒,年五十余。
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
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
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获讥于世。
有集及《春秋后语》、《子书要略》、《老子注》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子潜排行二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初举进士,不调,隐于终南、少室二山,而心冀徵召,时人称为“随驾隐士”。
武后长安中,召授左拾遗
中宗时,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转工部侍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冬开元元年(713)春,迁尚书右丞
旋因附太平公主,流配岭南
昭州司户参军,迁黔州长史,50余岁卒于始兴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藏用善属文,工书,好琴棋,时称多能之士
少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能终始交。
曾为陈子昂编集、撰序、作传,最先对陈子昂文学成就予以高度评价。
新唐书·艺文志》载著作多种,有文集30卷(《旧唐书》本传与《经籍志四》作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元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陇西人
武则天时,历金部司勋员外郎,转司勋郎中
中宗景龙初,官大理少卿
二年冬,以本官知吏部侍郎,与岑羲郑愔崔湜分掌选事。
元恭东都选,以赃贿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梁洽盛唐 ? — 7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宪宗时以工画花鸟、松石、肖像著名,尤擅寺庙壁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4
晋(今山西)人,排行九
少时与高适有交往。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释褐任宋州单父
是年冬卒,高适宋州,有《哭单父梁九少府》。
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
善诗赋,《国秀集》选其诗1首。
全唐诗》存诗1首。
另有画家梁洽处士,乃元和时人,诸书将其与诗人梁洽混为一人,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九龄唐 678 — 7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绍】: 韶州曲江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先天元年道侔伊吕科登第,授左拾遗,迁左补阙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称贤相
二十四年李林甫所谗,罢相,出为荆州长史
卒谥文献
有文名,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称。
有《曲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神功元年(697),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
后历官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等职。
开元二十一年(733)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中书令,兼修国史
为著名贤相。
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次年贬为荆州长史,在州以文史自娱,不戚戚于怀。
二十八年病卒。
年63岁(两《唐书》本传均作68岁,误)。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年于韶关发现之《张九龄墓志铭》。
九龄工诗能文,文长于碑志,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与陈子昂诗齐名。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唐初五言古,犹沿六朝绮靡之习,唯陈子昂张九龄直接汉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复古之功大矣。
”至其古近体写景抒情诸作,清淡和雅,兴象玲珑,前人以为实开王、孟、储、韦一派。
诗薮》内编卷二云:“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今存《曲江张先生文集》20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粤诗·卷七
张九龄(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人
唐中宗景龙元年(七〇七)进士,始授校书郎
又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迁左拾遗,调左补阙司勋员外郎
以才鉴为宰相张说所亲重,进中书舍人
玄宗开元十四年(七二六)张说罢官,改九龄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养母,请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使
以拟奏章称旨,诏擢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工部侍郎知制诰
二十一年冬,晋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固辞,不许。
次年,迁中书令知院事
李林甫所忌,又以谏阻进用张守圭牛仙客而遭潜构,罢为尚书右丞相,寻再贬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请拜扫南归,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
追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
有《曲江》二十卷。
事见徐浩撰碑铭。
旧唐书》卷九九、《新唐书》卷一二六有传。
唐诗汇评
张九龄673-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武后长安二年(702)进士第,又连登材堪经邦及道侔伊吕科,授左拾遗
玄宗开元十一年,累迁至中书舍人
寻出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充岭南道按察使
召拜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荆州长史
卒,谥文献
九龄为开元贤相之一,其诗词采富艳,而情致深婉。
有《曲江》二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
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
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
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
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
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
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
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
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
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
《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
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包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时山人
相传玄宗月令致雷声,至期果然。
玄宗令随哥舒翰西征,每阵常得胜风。
杜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冬殿中侍御史出为宣州司户
次年刺史班景倩游琴溪,作诗1首。
事迹据《泾川金石记》。
全唐诗》收其诗,仅存2句。
嘉庆《泾县志》卷三二存完篇,《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安禄山盛唐 ? — 75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安禄山 圣武 756年—757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
【介绍】: 营州柳城胡人,本姓康初名轧荦山,又作阿荦山,一说即亚历山大之汉名。
少孤,随母嫁突厥安延偃,遂姓安,更名禄山
及长,巧黠多智,通六蕃语,为互市郎
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异之,拔为偏将,收为养子。
积战功为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
入朝,为玄宗杨贵妃宠信,迁平卢、范阳河东镇节度使
官至尚书左仆射
玄宗天宝十四年冬范阳起兵叛乱,先后攻陷洛阳长安
次年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
后为其子庆绪所杀,年约五十余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昌龄盛唐 698 — 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90—约756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少伯
玄宗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
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授汜水
以故贬岭南,北归,迁江宁丞。
晚年又贬龙标
故世又称王江宁王龙标
以世乱还乡,道出濠州(一作亳州),为刺史闾晓丘所杀。
工诗,擅长七绝,以边塞诗《出塞》、《从军行》等知名。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以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南),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
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迁汜水
越数年,以事谪岭南
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宁丞。
史传称后以“不护细行”,又贬龙标
安史乱起,昌龄避乱江淮一带,触忤濠州刺史闾丘晓,为所杀。
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昌龄开元天宝间杰出诗人。
所作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及送别之什,清刚俊爽,深厚婉丽。
时人殷璠以为“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今昌龄克嗣厥迹”,称其诗“惊耳骇目”,乃“中兴高作”。
(原出《河岳英灵集》卷中,兹据《唐诗纪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传》卷二本传云是“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
昌龄特擅七绝,明王世贞以为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
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
另有《诗格》传世。
全唐诗》存诗4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又4句。
唐诗汇评
王昌龄694?
-756?
),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二十二年,举博学宏辞科,授汜水
获罪谪岭南二十七年遇赦北还。
二十八年冬,为江宁
天宝中,贬龙标
安史乱起,北归,为濠州刺史闾皇晓所杀。
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昌龄工诗,时称“诗家天子”;尤长七绝,与李白共称“联璧”。
有《王昌龄集》五卷,已佚。
又著《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今传本多疑非原著。
有《王昌龄集》二卷和《王昌龄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龄诗注》。
王昌龄(698—约756) 唐代诗人。
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县,再迁江宁县,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县尉,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
江夏(今武昌)游玩时曾作惜别诗《送人归江夏》,因情造景,借黄鹤楼抒情,表现了友人间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
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
新唐书本传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
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唐诗品》
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越。
七言小诗儿与太白比肩,当时乐府采录无出具右。
王言古作与储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荡不持,卒取闾丘之祸,轻华之致,不并圭璋,岂亦定见耶!
朱警《王昌龄诗集跋》
少伯诗为中兴名家,与储光羲相埒,而少伯稍声峻,多远调。
至如“飞雨祠工来,霭然关中暮”、“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兴象融化,有遗音矣。
《艺苑卮言》
七言绝句,王江宁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着。
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江宁《长信词》、《西宫曲》、《青楼曲》、《闺怨》、《从军行》,皆优柔婉丽,意味无穷,风骨内含,精芒外隐,如清庙朱统,一唱三叹。
摩诘五言绝,穷幽极玄;少伯七言绝,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杜陵太白七言律绝,独步词场;然杜陵律多险拗,太白绝间率露,大家故宜有此。
若神韵于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萧韶》,李颀王昌龄故是千秋绝调。
李(白)词气飞扬,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杀直;王句格舒缓,不若李之自然,然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李作故极自然,王亦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陲之迹;王作故极自在。李亦飘翔中闲雅,绝无叫噪之风,故难优劣,然李词或太露,王语或过流,亦不得护其短也。
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耳。
书有利涩,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龄绝句,难中之难;李青莲歌行,易中之易。
难而苦为长吉,易而脱为乐天,则无取焉。
总之,人力不与,天致自成,难易两言,难可相忘耳。
专寻好意,不理声格,此中晚唐绝句所以病也,诗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寻,兴情即是。
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椎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
钟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细读储光羲王昌龄诗,深厚处益见陶诗渊源脉络。
善学陶者宁从二公入,若从五、孟入。
《全唐风雅》
钟云: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
黄绍夫云:唐七言绝句当以王龙标为第一,以其比兴深远,得风人温柔敦厚之体,不但词语高古而已。
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储光羲崔国辅其次者,至若“秦时明月汉时关”,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
若“水尽南天不见云”、“水和三日荡轻舟”、“囊无一物献尊亲”、“玉帐分弓射虏营”,皆所谓滞累,以有衬字故也。
其免于滞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则又疲无生气,似欲匆匆结煞。
《诗辩坻》
龙标七言古,气势太峻而才幅狭,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
吴敬夫云:龙标七绝名手,五古笔法高妙,往往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论”,“独立君始悟”、“海静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袭,故愚者入其鬼窟中。
岂若“久之风寂,远闻樵声至”、“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顿挫雄浑也?
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侧,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
王龙标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
《历代诗法》
龙标五古,胜情旷致,刊落凡俗。
龙标七绝,如高翼矫风,半空落响,危峰堕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调,一见一新,非惟独秀当时,抑已擅场千古。
《唐诗别裁集》
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
龙标精深可敌李东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
若以有明弘正之间徐迪功尚与李、何鼎峙,则有唐开、宝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谁与归?
《挹翠楼诗话》
有识者皆当戒心读王龙标“大漠风尘”、“白马金鞍”、“驰道杨花”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讽,使深心人于言外领会,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绝所以独冠三唐。
《唐七律隽》
襄阳龙标、供奉,虽不以七律名家,然视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别有一种神气,有精采而无滞色,此盛唐之所以为盛也。
《岘佣说诗》
孟浩然王昌龄常建五言清逸,风格均与摩诘相近,而篇幅较窘。
学问为之,才力为之也。
其源出于鲍明远,缩作短篇,自成幽峭。
七绝擅名,亦由关塞之词,江山所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秋浦人字暄之
隐居石门山桃花坞。
工诗。
李白九华山,与等同游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联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暄之秋浦(今安徽池州)人。
天宝年间隐居于贵池石门山桃花坞。
十三载(754)李白高霁相遇,并约韦权舆同至九华山麓夏侯回家,饮宴赏景,改九子山名为九华山,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二〇、光绪九年重修《贵池县志》。
全唐诗》存联句诗2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谓唐 711 — 7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内人字正言
玄宗天宝二载进士
肃宗乾元中尚书郎
代宗大历中潭州刺史,历太子左庶子,迁礼部侍郎
曾三典贡举。
工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8?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排行十四
玄宗天宝二载(743)进士及第。
约十三、四载,入安西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参预谋划有功。
肃宗乾元元年(758)尚书郎,出使夏口,与故友李白相遇。
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军职
大历二、三年潭州刺史,与诗人元结有交往,后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任礼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贡举,时人称其能“妙选彦才”。
约卒于十二年(777)后。
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
工诗。
“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唐才子传》卷四。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集1卷。
今人陈文华有《张谓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句。
唐诗汇评
张谓(约711—约780),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元中客游梁宋、齐鲁,又北游幽蓟。
天宝二年,登进士第
安西封常清幕,又曾参淮南暮府。
乾元元年,为礼部郎中,出使夏口,与李白同游沔州南湖。
大历二年,为潭州刺史
征还,为大子左庶子,迁礼部侍郎,掌大历七、八、九年贡举,复知东都举。
大历十二年尚在。
有《张谓诗》一卷。
全唐诗》编其诗一卷,间条有他人之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酒行》,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
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
)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意。
钟云:七自律,诗家所难。
盛唐以庄严雄浑为长,至其痴重处,亦不得强为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
张谓变而流丽清老。
可谓善自出脱。
刘长卿与之同调,俗人泥长卿中唐,此君,盛唐也,犹不足服其口耶?
初唐七言律,尽有如此风致者,因思“气格”二字,蔽却多少人心眼,阻却多少人才情。
张谓侍郎七言律,多奇警之句。
及死后见形,独爱人诵其“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二语。
《载酒园诗话又编》
张正言诗,亦倜傥率真,不甚蕴藉,然胸中殊有浩落之趣。
“眼前一樽又长满,胸中万事如等闲”,有此风调,固宜太白与之把臂。
张谓杜侍御送贡物》及《代北州老翁》,其人子美之流。
《诗学渊源》
张谓)诗取实境,颇有高致。
盖自李、杜以后,风尚所趋呈反复,齐、梁一体,唯独主于性灵,故使事无迹,而以传神为能事耳。
杜甫唐 712年2月12日 — 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70
【介绍】: 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
杜审言孙。
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
后居困长安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
安禄山乱起,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
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
后依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
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名篇甚多,为世传诵。
有《杜工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770
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
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
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少陵附近,故又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祖父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郎,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曾起积极作用。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与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联。
青年时代正值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
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
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
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
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不受,旋改右卫府兵曹参军
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杜甫亦陷其中。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
次年七月弃官,由华州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成都,于西郊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
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
广德二年(764)重返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又称杜工部
永泰元年(765)夏春之交,离成都,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2年,作诗430多首。
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
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
大历五年冬,诗人病死于由长沙岳阳之小舟中。
生平详见元稹撰《杜工部墓系铭》,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家,其中以蔡兴宗、鲁訔、蔡梦弼、单复所编年谱及黄鹤所撰《年谱辨疑》影响较大。
近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考订颇详,可参考。
杜甫现存诗歌1440余首。
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
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际而创作。
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之诗歌内容,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全面深刻,故后人誉之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求工,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律切精深”之艺术风格。
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工部墓系铭》)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
对杜诗之整理编纂、系年、分类、评点、注释、研究,历代学者用力至勤。
迄清以前之专门著述,今存者尚有200种左右。
版刻流传最广泛者,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等。
辛亥后近人之有关专著,亦达200余种之多。
全唐诗》编为1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自曾祖居巩(今河南巩县)
早年漫游吴越
进士落第,复游齐赵。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同游梁宋、齐鲁
五载,入长安,应试落第,遂居留长安,进《三大礼赋》,又投诗干谒权贵,十五载,始得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安史叛军陷两京,被俘困长安
至德二载夏,间道奔肃宗行在凤翔,授左拾遗,上疏救房琯
乾元元年,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二年弃官经秦州同谷,至成都,营草堂寓居。
宝应元年蜀乱,流亡梓、阆诸州。
广德二年成都
严武剑南西川节度,荐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卒,蜀中乱,离成都经云安至夔州
大历三年正月出峡,经江陕、公安漂泊至湖南,转徙于、衡诸州间。
五年冬,病卒。
在我国古代诗史上,杜甫是“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有《杜甫集》六十卷,已佚。
大历中樊晃集其诗编为《小集》六卷,亦佚。
北宋王洙重编《杜工部》二十卷、补遗一卷行世,为后世各种杜集祖本。
全唐诗》编诗十九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
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辅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杜逢禄山之难。
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
开元间,稍裁以雅正。
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
,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他人不足,乃厌徐,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诚可信云。
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
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键,陆龟蒙得其瞻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赫世煊俗。
后人师拟之不暇,矧之乎?
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
是知唐之言诗,公之馀波及尔。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黄庭坚《大雅堂记》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
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
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秦观《韩愈论》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
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
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
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潜溪诗眼》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
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
然后世学者。
当先学其工者,椭神气骨皆在于此。
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
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诗只知有绮罗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
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馀”,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子美诗奄有古今。
学者能识国风、骚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处;识汉魏诗,然后知子美遣词处。
《遁斋闲览》
或问王荆公云: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之才格词致不逮也?
公曰: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
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
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山谷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
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
杨维桢《李仲虞诗序》
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者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
蜀郡虞集云:杜公之诗,冲远浑厚,上薄风雅,下凌沈、、每篇之中有句法章法,截乎不可紊;至于以正为变,以变为正,妙用无方,如行云流水,切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是大难以形器求矣。
公之忠愤激切、爱君忧国之心,一系于诗,故常因是而为之说曰:《三百篇》,经也;杜诗,史也。
“诗史”之名,指事实耳,不与经对言也;然风雅绝响之后,唯杜公得之,则史而能经也,学工部则无往而不在也。
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累句。
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
轻浅子弟往往有薄之者,则以其有险句、拙句、累句也。
不知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
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
要曰:无露句耳。
盛唐一味秀丽雄浑。
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会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
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
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
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仲缩。
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者也。
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
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继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杜子美之胜人者有二:思人所不能思,道人所不敢道,以意胜也;数百言不觉其繁,三数语不觉其简,所谓“御众如御寡”、“擒贼必擒王”,以力胜也。
五七古诗,雄视一世,奇正雅俗,称题而出,各尽所长,是谓武库。
五七律诗,他人每以情景相和而成,本色不足者往往景饶情乏,子美直摅本怀,借景入情,点熔成相,最为老手,然多径意一往,潦倒太甚,色泽未工,大都雄于古者每不屑屑于律故。
故用材实难,古人小物必勤,良有以也。
李维桢《雷起部诗选序》
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
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
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
沉郁瑰琦,巨丽超逸。
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
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占今矣。
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
此皆诸家所无,其他作法之变,更难尽数。
《诗源辨体》
或问:子美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
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若子美则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故体多严整,语多沉着耳。
此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杜诗详注凡例》
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
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
宋惟杨大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
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
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诗有以涩为妙者,少陵诗中有此味,宜进此一解。
涩对滑看,如碾玉为山,终不如天然英石之妙,
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
古之人,如杜子美之雄浑博大,其在山林与朝廷无以异,其在乐士与兵戈险厄无以异,所不同者山川风土之变,而不改者忠厚直谅之志。
志定,则气浩然,则骨挺然,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者,实有其物,向光怪熊熊,自然溢发。
少陵独步千古,岂骚人香草,高士清操而已哉!
《唐诗别裁》
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而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
《唐诗别裁》
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候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
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家。
《唐诗别裁》
杜诗近体,气局阔大,使事典切,而人所不可及处,尤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斯足以凌轹千古。
《杜诗镜铨》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
无一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杜诗镜铨》
少陵绝句,直抒胸臆,自是大家气度,然以为正声则未也。
宋人不善学之,往往流于粗率。
少陵之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
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
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
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
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砯》,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
《岘佣说诗》
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
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得其空廓。
情芳意古,蕴藉宏深,本《小雅》怨诽之音,撰建安疏宕之骨,简蓄不逮古人,沉厉过之。
七言骨重气苍,意研律细,诸家评论,以此赅焉。
《唐宋诗举要》
五言长律,作者颇夥,然不能以颢气驱迈,健笔抟捖,则与四韵无大异,不过衍为长篇而已。
杜老五言长律,开阖跌荡,纵横变化,远非他家所及。
至……七言长律,最为难工,作者亦少,虽老杜为之,亦不能如五言之神化,他家无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万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天宝初进士,调河南府法曹参军
天宝末,依附安禄山,受伪河南尹职。
肃宗至德二载,嘉其能庇民,免附逆罪,拜濮阳太守
乾元元年,迁广州都督
上元二年,因贪赃事发,贬龙标
能诗,与钱起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玄宗天宝初进士,调为河南府法曹参军
后依附安禄山天宝十四载(755)冬任伪河南尹职,肃宗至德二载(757)因其能庇民,受肃宗嘉许,免其附逆罪,拜为濮阳太守
乾元元年(759)广州都督、五府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因贪赃贬龙标
不知所终。
曾与钱起有交游。
事迹散见《旧唐书·肃宗》、《新唐书·安禄山》。
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风格秀逸。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张万顷,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进士第
天宝六载,官河南法曹
安禄山反,受伪职河南尹
至德二载,陷贼官六等定罪,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坐。
乾元元年,自濮州刺史广州都督岭南五府爷度使。
上元二年,以赃眨巫州龙溪县
全唐诗》存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