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四月” 相关资源
诗库8268
人物库206
古籍库93789
活动2355
人物库 唐朝
明崇俨初唐 ? — 6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
【介绍】: 洛州偃师人
明山宾五世孙。
高宗乾封初,应岳牧举,调黄安丞,以奇技自名。
擢冀王府文学
盛夏进雪,四月献瓜。
累迁正谏大夫
陈时政,多托鬼神言。
后为盗刺杀于东都
谥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德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
高宗总章元年,任乾封县
历任司封吏部员外郎
调露二年,自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旋罢为相王府长史
睿宗文明元年,复自太常卿侍中
武则天垂拱元年,得罪配流象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王德贞,生卒年不详。
高宗总章元年(668)乾封县
历任司封员外郎吏部员外郎
调露二年(680)四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相高宗
同年九月罢为相王府长史
文明元年(684)二月,自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侍中,相武后
后为纳言
垂拱元年(685)配流象州
卒,赠左仆射
事迹散见《旧唐书·高宗本纪》下与《则天皇后本纪》、《唐会要》卷七〇、《唐诗纪事》卷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及卷六。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康待宾唐 ? — 7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1
【介绍】: 唐时兰池州胡人
据传原名显首
玄宗开元九年四月,因兰池州降胡苦于赋役,遂自称叶护,杀大将军何黑奴,据长泉反。
旋聚降户七万,攻陷六胡州。
复与党项连结,攻银城连谷
七月,为朔方大总管王晙、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击败,待宾被俘,送京师被杀。
次年,其余党康愿子复反,自称可汗,为张说所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甫唐 712年2月12日 — 7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70
【介绍】: 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
杜审言孙。
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
后居困长安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
安禄山乱起,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
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
后依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
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名篇甚多,为世传诵。
有《杜工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770
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
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
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少陵附近,故又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祖父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郎,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曾起积极作用。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与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联。
青年时代正值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
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
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
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
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不受,旋改右卫府兵曹参军
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杜甫亦陷其中。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
次年七月弃官,由华州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成都,于西郊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
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
广德二年(764)重返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又称杜工部
永泰元年(765)夏春之交,离成都,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2年,作诗430多首。
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
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
大历五年冬,诗人病死于由长沙岳阳之小舟中。
生平详见元稹撰《杜工部墓系铭》,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家,其中以蔡兴宗、鲁訔、蔡梦弼、单复所编年谱及黄鹤所撰《年谱辨疑》影响较大。
近人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考订颇详,可参考。
杜甫现存诗歌1440余首。
宋人王洙所编《杜工部》20卷,为今存之最早版本。
其诗歌乃围绕诗人所处时代环境与自身遭际而创作。
其“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之诗歌内容,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全面深刻,故后人誉之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承继前贤,勤于探索,刻意求工,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律切精深”之艺术风格。
元稹称杜诗:“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杜工部墓系铭》)故杜甫之于唐诗,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之作用,影响至大。
对杜诗之整理编纂、系年、分类、评点、注释、研究,历代学者用力至勤。
迄清以前之专门著述,今存者尚有200种左右。
版刻流传最广泛者,有钱谦益《杜诗笺注》,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等。
辛亥后近人之有关专著,亦达200余种之多。
全唐诗》编为1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自曾祖居巩(今河南巩县)
早年漫游吴越
进士落第,复游齐赵。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同游梁宋、齐鲁
五载,入长安,应试落第,遂居留长安,进《三大礼赋》,又投诗干谒权贵,十五载,始得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安史叛军陷两京,被俘困长安
至德二载夏,间道奔肃宗行在凤翔,授左拾遗,上疏救房琯
乾元元年,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二年弃官经秦州同谷,至成都,营草堂寓居。
宝应元年蜀乱,流亡梓、阆诸州。
广德二年成都
严武剑南西川节度,荐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卒,蜀中乱,离成都经云安至夔州
大历三年正月出峡,经江陕、公安漂泊至湖南,转徙于、衡诸州间。
五年冬,病卒。
在我国古代诗史上,杜甫是“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有《杜甫集》六十卷,已佚。
大历中樊晃集其诗编为《小集》六卷,亦佚。
北宋王洙重编《杜工部》二十卷、补遗一卷行世,为后世各种杜集祖本。
全唐诗》编诗十九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
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
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辅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杜逢禄山之难。
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
开元间,稍裁以雅正。
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
,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
他人不足,乃厌徐,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诚可信云。
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
公之诗,支而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键,陆龟蒙得其瞻博,皆出公之奇偏尔,尚轩轩然自号一家,赫世煊俗。
后人师拟之不暇,矧之乎?
风骚而下,唐而上,一人而已。
是知唐之言诗,公之馀波及尔。
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黄庭坚《大雅堂记》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
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
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秦观《韩愈论》
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
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
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与!
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矣。
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子美之诗,奇常、工易、新陈莫不好也。
《潜溪诗眼》
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
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而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
然后世学者。
当先学其工者,椭神气骨皆在于此。
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
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诗只知有绮罗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
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馀”,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子美诗奄有古今。
学者能识国风、骚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处;识汉魏诗,然后知子美遣词处。
《遁斋闲览》
或问王荆公云:编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李白为第四,岂之才格词致不逮也?
公曰:之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变也。
至于,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绵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
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
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
山谷云,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
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
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
杨维桢《李仲虞诗序》
观杜者不唯见其律,而有见其骚者焉;不唯见其骚,而有见其雅者焉;不唯见其骚与雅也,而有见其史者焉。此杜诗之全也。
蜀郡虞集云:杜公之诗,冲远浑厚,上薄风雅,下凌沈、、每篇之中有句法章法,截乎不可紊;至于以正为变,以变为正,妙用无方,如行云流水,切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是大难以形器求矣。
公之忠愤激切、爱君忧国之心,一系于诗,故常因是而为之说曰:《三百篇》,经也;杜诗,史也。
“诗史”之名,指事实耳,不与经对言也;然风雅绝响之后,唯杜公得之,则史而能经也,学工部则无往而不在也。
杜子美诗诸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少陵故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累句。
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
轻浅子弟往往有薄之者,则以其有险句、拙句、累句也。
不知其愈险愈老,正是此老独得处,故不足难之;独拙、累之句,我不能掩瑕。
虽然,更千百世无能胜之者何?
要曰:无露句耳。
盛唐一味秀丽雄浑。
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会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
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
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少陵笔力变化,极于近体。
李变化在调与词,杜变化在意与格。
然歌行无常矱,易于错综;近体有定规,难于仲缩。
调词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意格精深,始若无奇,绎之难尽,此其稍不同者也。
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遘衰难挽。
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道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继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杜子美之胜人者有二:思人所不能思,道人所不敢道,以意胜也;数百言不觉其繁,三数语不觉其简,所谓“御众如御寡”、“擒贼必擒王”,以力胜也。
五七古诗,雄视一世,奇正雅俗,称题而出,各尽所长,是谓武库。
五七律诗,他人每以情景相和而成,本色不足者往往景饶情乏,子美直摅本怀,借景入情,点熔成相,最为老手,然多径意一往,潦倒太甚,色泽未工,大都雄于古者每不屑屑于律故。
故用材实难,古人小物必勤,良有以也。
李维桢《雷起部诗选序》
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
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
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
沉郁瑰琦,巨丽超逸。
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
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占今矣。
少陵七律与诸家异者有五:篇制多,一也;一题数首不尽,二也;好作拗体,三也;诗料无所不入,四也;好自标榜,即以诗入诗,五也。
此皆诸家所无,其他作法之变,更难尽数。
《诗源辨体》
或问:子美五七言律较盛唐诸公何如?
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故体多浑圆,语多活泼;若子美则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故体多严整,语多沉着耳。
此各自为胜,未可以优劣论也。
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它如李义山陈无己陆务观袁海叟辈、又其次也;陈简斋最下。
《杜诗详注凡例》
元微之作序铭,盛称其所作,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王介甫选四家诗,独以杜居第一。
秦少游则推为孔子大成,郑尚明则推为周公制作,黄鲁直则推为诗中之史,罗景纶则推为诗中之经,杨诚斋则推为诗中之圣,王元美则推为诗中之神,诸家无不崇奉师法。
宋惟杨大年不服杜,诋为村夫子,亦其所见者浅。
至嘉隆间,突有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诸人,严驳杜诗,几令身无完肤,真少陵蟊贼也。
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
诗有以涩为妙者,少陵诗中有此味,宜进此一解。
涩对滑看,如碾玉为山,终不如天然英石之妙,
五言排律,当以少陵为法,有层次,有转接,有渡脉,有闪落收缴,又妙在一气。
古之人,如杜子美之雄浑博大,其在山林与朝廷无以异,其在乐士与兵戈险厄无以异,所不同者山川风土之变,而不改者忠厚直谅之志。
志定,则气浩然,则骨挺然,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者,实有其物,向光怪熊熊,自然溢发。
少陵独步千古,岂骚人香草,高士清操而已哉!
《唐诗别裁》
少陵五言长篇,意本连属,而学问博,力量大,转接无痕,莫测端倪,转似不连属者,千古以来,让渠独步。
《唐诗别裁》
少陵七言古如建章之宫,千门万户;如巨鹿之战,诸候皆从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如大海之水,长风鼓浪,扬泥沙而舞怪物,灵蠢毕集。
别于盛唐诸家,独称大家。
《唐诗别裁》
杜诗近体,气局阔大,使事典切,而人所不可及处,尤在错综任意,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斯足以凌轹千古。
《杜诗镜铨》
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而沉郁顿挫,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
无一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神理。
《杜诗镜铨》
少陵绝句,直抒胸臆,自是大家气度,然以为正声则未也。
宋人不善学之,往往流于粗率。
少陵之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
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
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杜工部五言诗,尽有古今文字之体。
前后《出塞》、“三别”、“三吏”,固为诗中绝调,汉魏乐府之遗音矣。
他若《上韦左丞》,书体也;《留花门》,论体也;《北征》,赋体也;《送从弟亚》,序体也;《铁堂》、《青阳峡》以下诸诗,记体也;《遭田父泥饮》,颂体也;《义鹘》、《病》,说体也;《织成褥段》,箴体也;《八哀》,碑状体也;《送王砯》,纪传体也,可谓牢笼众有,挥斥百家。
《岘佣说诗》
少陵七律,无才不有,无法不备。
义山学之,得其浓厚;东坡学之,得其流转;山谷学之,得其奥峭;遗山学之,得其苍郁;明七子学之,佳者得其高亮雄奇,劣者得其空廓。
情芳意古,蕴藉宏深,本《小雅》怨诽之音,撰建安疏宕之骨,简蓄不逮古人,沉厉过之。
七言骨重气苍,意研律细,诸家评论,以此赅焉。
《唐宋诗举要》
五言长律,作者颇夥,然不能以颢气驱迈,健笔抟捖,则与四韵无大异,不过衍为长篇而已。
杜老五言长律,开阖跌荡,纵横变化,远非他家所及。
至……七言长律,最为难工,作者亦少,虽老杜为之,亦不能如五言之神化,他家无论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邵唐 718 — 7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相门,一作德门
玄宗天宝末进士第,补崇文馆校书郎
出为巴州刺史
历迁谏议大夫知制诰礼部侍郎,朝廷大典册必出其手。
三司使,治薛邕狱,失德宗旨,贬桂州刺史
复为太子宾客,与陆贽不睦,出为杭州刺史
久疾求告,贬衢州别驾,徙江州
卒年八十一。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96?
字相门,一作德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进士第,书判超绝,授校书郎
佐使府,入为起居郎,迁比部郎中
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出为巴州刺史
十四年谏议大夫知制诰德宗建中元年(780)中书舍人史馆修撰
二年知贡举四月桂州长史
贞元元年(785)入为原王傅,迁太子宾客袭常山公
八年衢州别驾,约卒于十二年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5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贝州武城人
崔神庆孙。
肃宗上元中,官楚州刺史,献定国宝玉十三枚,表称天帝授楚州尼真如以镇中国灾者。
改元宝应
代宗大历中,官至工部侍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独孤及唐 725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77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至之
玄宗天宝末举洞晓玄经科。
华阴
代宗时左拾遗召,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
常州,卒,谥宪
世称独孤常州
性孝友,喜鉴拔后进,为文彰明善恶,长于论议,与李华萧颖士等齐名。
有《毗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777
字至之排行十四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十三载(754)中洞晓玄经科,授华阴
肃宗至德中避地越州,历佐浙东节度江淮都统幕。
代宗广德元年(763)征为左拾遗,累迁太常博士,礼部、吏部员外郎
大历三年(768)出为濠州史,五年舒州刺史八年常州刺史
十二年四月卒,谥宪
生平详见崔祐甫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公行状》、《新唐书》本传。
今人赵望秦有《独孤及年谱》。
有文名,与萧颖士李华贾至等先后倡导古文,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
又工诗,其论诗主缘情绮靡说。
今存《毗陵》20卷。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唐诗汇评
独孤及(725一777),字至之洛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中,客游,与高适贾至陈兼为友。
十三载(754),应道举,对策高第,授华阴
安史乱起,南奔。
上元初为左金吾兵曹,充江淮都统李峘掌书记
征为右拾遗,历太常博士、礼吏二部员外郎
大历中,出为舒二州刺史,治绩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
九年,徙常州刺史,卒。
李华萧颖士齐名,提倡古文,奖掖后进,梁肃朱巨川崔元翰等皆出其门,天下谓之文伯
有《毗陵》二十卷,今存。
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诗补逸
独孤及字至之洛阳人
大历十二年卒,年五十三。
补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崔祐甫《独孤公神道碑》
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咏歌,峻如嵩华,威如江河,清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
梁肃《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其文宽而简,直而婉,辩而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睹两汉之遗风。
……其馀记物叙事,一篇一咏,足以追纵往烈,裁正狂简。
权德舆《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及谥议》
独孤及方直清,根于性术。
其修身莅官,确手处中,立言遣辞,有古风格。
辩论裁正,昭德塞违,浚波澜而去流荡,得菁华而无枝叶。
皇甫澄《谕业》
独孤尚书之文,如危峰绝壁,穿倚霄汉,长松怪石,倾倒溪壑,然而略无和畅,雅德者避之。
性孝友,喜鉴拔。
为文必彰明善恶,长于议论。
工诗,格调高古,风尘迥绝,得大名当时。
钟云:少不喜此君诗,其全集近八十首,冗累处甚不好看,故所选止此。
然其高处已似元道州矣,以此知诗之难看者,不当便弃之也。
使此君止传此数诗,则亦盛唐好手、惟读其全集,故反生厌:
《唐律消夏录》
独孤至之诗笔俱高,中唐时亦一大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袁高唐 727 — 7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27—约786
【介绍】: 沧州东光人字公颐
袁恕己孙。
进士第
代宗时,累迁给事中
德宗建中中,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
贞元元年,德宗将起卢杞饶州刺史极论奸,天下仰其直。
二年,上疏请体恤民病,减进耕牛,以济农事,帝从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8?—787?
字公颐排行三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
进士第
代宗大历中丹阳,浙西观察判官
八、九年(773、774)间时往湖州,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
累迁御史中丞
德宗建中二年(781)京畿观察使四月韶州长史,寻移湖州刺史
兴元元年(784)征为给事中
约卒于贞元三年(787)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五。
全唐诗》存诗1首,又联句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京中唐 ?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泗上人,字庆复
陈叔明五世孙。
代宗大历进士
德宗时左补阙,屡有谏诤。
赵需张荐等共劾卢杞
德宗谓有宰相才,将用之,会病狂易,自刺未亡。
再迁给事中,罢为秘书少监
工诗文,长于训诂。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5
字庆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代宗大历元年(766)进士第历官太子正字咸阳
德宗建中二年(781)太常博士兴元元年(784)左补阙
贞元初膳部员外郎八年(792)任考功员外郎集贤学士,迁司封郎中十九年给事中
德宗欲用为相,以狂疾改秘书少监
二十一年致仕,四月卒。
生平事迹见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新唐书》本传。
师事独孤及,长于古文。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渠牟中唐 749 — 8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01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述从子。
少警悟,工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
去为道士,更为僧,已而还俗。
德宗时累官四门博士
贞元十二年四月,帝诞日,诏儒臣与佛老并对,质问大趣,渠牟有口辩,虽于三家未究解,然答问锋生,捷口水注,德宗为之意动。
秘书郎,进诗七百言。
寻迁右补阙谏议大夫,恩宠甚厚。
陆贽免相后,德宗倚信裴延龄渠牟等,时渠牟张恩势以动天下,权侔人主。
官终太常卿
卒谥忠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9—801
一名尘外号遗名子北山子排行二十四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11岁能诗,李白授以古乐府之学。
代宗大历四年(769)时已出家为道士
八、九年湖州,已出家为僧,名尘外,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
大历末还俗。
德宗贞元初为浙西节度从事八年(792)征为四门博士
十二年奉诏参预三教论衡,为德宗称赏,拜右补阙,旋迁左谏议大夫
太府卿太常卿
十七年卒,谥忠
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
渠牟工诗善书,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
(《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全唐诗》存诗21首。
又以尘外之名录其联句诗1首。
《全唐诗续拾》补题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陆贽中唐 754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05
【介绍】: 苏州嘉兴人字敬舆
代宗大历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
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
建中四年朱泚叛乱,随德宗奔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夫悍卒,读之无不挥涕感动。
贞元七年,拜兵部侍郎
八年,迁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
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
十年冬,为户部侍郎裴延龄所构,罢相。
次年忠州别驾
顺宗时卒,谥宣
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
有《翰苑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05
字敬舆排行九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
代宗大历八年(773)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监察御史
德宗建中四年(783)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扈从奉天,参决机谋,号“内相”,后进中书舍人
贞元七年(791)兵部侍郎八年知贡举四月拜相。
十年罢为太子宾客十一年忠州别驾
顺宗永贞元年(805)卒,谥宣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有清张佩芳等所撰年谱数种。
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
权德舆陆贽“搉古扬今,雄文藻思”(《翰苑集序》)。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外编》补断句1。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仲方中唐 766 — 8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6—837
【介绍】: 韶州人
德宗贞元进士,补秘书省正字,历侍御史仓部员外郎
宪宗时,贬遂州司马,迁河东少尹
敬宗时,召为右谏议大夫
太和三年,入为太子宾客
文宗开成初,累官秘书监
卒谥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弟九皋之曾孙。
少朗美,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累官仓部员外郎
吕温党补金州刺史
又因议李吉甫谥,贬遂州司马
河南少尹郑州刺史
敬宗立,迁谏议大夫
文宗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
召为左散骑常侍
甘露事变后出为华州刺史
后召入授秘书监
卒年72岁,谥成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断句2。
全粤诗·卷一一
张仲方七六六 — 八三七),字靖之
韶州曲江人
张九龄侄孙,张九皋之孙。
唐德宗贞元中,擢进士、宏辞,初授集贤校理丁母忧,丧除,补秘书省正字
咸阳,出为邠州从事
判官,寻授监察御史
历殿中、侍御史仓部员外郎金州刺史度支郎中
以驳李吉甫谥议,出为遂州司马,迁刺史
曹州刺史河南少尹郑州刺史
入为谏议大夫
唐文宗大和初(八二七),出为福建观察使御史中丞
三年,征还,为太子宾客
五年,转左散骑常侍
九年,授京兆尹;方月馀,出为华州刺史御史大夫
开成元年(八三六)入为秘书监
勋至上柱国,阶至银青光禄大夫,封至曲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唐文宗开成二年四月卒。
礼部尚书谥曰“成”。
有文集三十卷,已佚。
旧唐书》卷九九、又卷一二一、《新唐书》卷一二六、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有传。
诗二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博陵人字殷功
清明独游都城南,至一村居求饮,有女子启扉奉以盂水,独倚小桃柯伫立,意属甚厚。
及来岁清明再往寻之,门庭如故而户扃锁矣。
因题诗于其左扉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于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第
岭南节度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殷功,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
宪宗元和元年(806)四月元稹白居易等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后例应授官而失载。
文宗大和三年(829)京兆尹,同年七月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诸书皆谓崔护卒于岭南节度使任,考崔护岭南之后任为李谅李谅岭南任在大和五年(831)二月,则崔护卒年或即在大和四、五年之际。
曾封武城县
事迹见《本事诗》、《唐诗纪事》卷四〇、《登科记考》等。
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3首尚有争议)。
唐诗汇评
崔护,生年年不详,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
贞元十二年(796)进士第
大和三年,由京兆尹出为岭南节度使
武城县
全唐诗》存诗六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庾承宣中唐 ? — 8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邓州新野人
庾光先孙。
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十年,中博学宏词科。
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福建观察推官
宪宗元和中,历郑滑观察判官考功度支员外郎礼部侍郎知贡举刑部侍郎尚书右丞
穆宗长庆二年,出为陕虢观察使
文宗大和元年,自吏部侍郎京兆尹御史大夫
后自尚书左丞出为兖海沂密节度使
又自吏部侍郎太常卿
九年,自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天平节度使,卒于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
籍贯不详。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第十年博学宏词科及第。
贞元十五年,摄郑、滑等州观察判官
宪宗元和初殿中侍御史十三年(818),权知礼部侍郎
其后历官吏部侍郎京兆尹御史大夫尚书左丞、陕虢观察使、兖海节度使太常卿太尉
文宗大和九年(835)四月检校吏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七月卒。
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七《文宗纪》、《元和姓纂四校记》卷六,《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〇、卷一四,《登科记考》卷一三、卷一八,《唐方镇年表》卷三、卷四。
全唐诗》存诗1首,联句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景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景元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宪宗元和初应进士举,曾任咨议
翰林学士,官至太子谕德
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三六三、《新唐书·艺文志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与卷一九。
景玄乃著名画论家,《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唐画断》3卷(即《唐朝名画录》,今存)。
能诗,其“塞鸿先秋去,边草入夏生”诗,尤为人称诵。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朱景元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6首、断句1联。
唐诗汇评
朱景玄,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开成四年,撰《泾州节度朱叔夜墓志》,自称“从侄景玄”。
曾官太子谕德翰林学士
大中五年(851)尚在,撰有《唐千福寺重建章资师传教碑》。
著有《唐朝名画录》(一名《唐朝画断》)一卷,今存;又《朱景玄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五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杜陵人字敬止
懿宗咸通中,官至吏部侍郎
僖宗乾符元年四月,由右散骑常侍再授吏部侍郎
其年五月检校礼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全忠唐末五代初 852 — 91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朱全忠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907年—912年
开平 907年四月—911年四月 闽太祖王审知在开平三年至五年亦用此年号。新罗自907年用后梁年号
乾化 911年五月—913年正月 后梁末帝朱友贞复用乾化年号;吴越武肃王钱镠和闽太祖王审知亦用此年号,1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2—912
【介绍】: 即五代后梁太祖
后梁王朝创建者。
宋州砀山人
小名朱三
少孤。
初从黄巢同州防御使
唐僖宗中和二年降唐,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
以败黄巢军、破秦宗权、拒李克用诸功,封梁王,累官宣武宣义、护国、忠武四镇节度使
昭宗天祐初昭宗四年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更名晃改元开平,建都汴州
寻杀哀帝
在位六年。
乾化中为子友圭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舜弦五代 ? — 9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梓州女子。
后为前蜀国君王衍昭仪
工诗。
有《蜀宫应制诗》等篇,多为文人赏鉴。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6?
先世为波斯人。
父祖时随僖宗,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词人李珣之妹。
前蜀后主王衍昭仪
咸康元年(925)王衍青城山,有诗纪游。
次年四月王衍及其家人降唐后被杀,或同时遇害。
十国春秋》有传,参《茅亭客话》卷四。
全唐诗》存诗3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蜀太后徐氏唐末 ? — 92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6
名不详。
成都(今属四川)徐耕之次女。
唐末与其姊同为王建所纳。
王建前蜀帝位后封为贵妃
王衍即位,册为顺圣太后
咸康元年(925),随王衍青城山,与其姊翊圣太妃赋诗唱和。
是年十一月前蜀亡。
次年四月,随王衍洛阳,于秦川驿被杀。
事迹据《鉴诫录》卷五、《蜀梼杌》卷下。
全唐诗》存诗8首,小传中误以妹为姊。
参见花蕊夫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蜀太妃徐氏唐末 ? — 92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6
名不详。
成都(今属四川)徐耕之长女。
唐末与其妹(一说即花蕊夫人)同为王建所纳。
王建前蜀帝位后封为淑妃
后主王衍时,封翊圣太妃
咸康元年(925)王衍青城山,与其妹顺圣太后历观诸景,赋诗唱和。
是年十一月前蜀亡,与王衍等降后唐军。
次年四月,在赴洛阳途中,被杀于秦川驿。
事迹据《鉴诫录》卷五、《蜀梼杌》卷下,参浦江清花蕊夫人宫词考證》。
全唐诗》存诗8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