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南竺国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年十二。事波罗奢外道出家。学声明僧祛等论。年逾耳顺。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正法。永淳二年。高宗遣使迎其来。天后尤加敬礼。诏居东洛福先寺。出佛境界宝雨华严等经。凡十一部。中宗神龙二年。译大宝积经于京兆崇福寺。沙门思忠。天竺大首领伊舍罗等。译梵文。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磨證梵义。沙门履方宗一。慧觉笔受。沙门胜庄。尘外。无著。怀迪。證义。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次文。学士卢粲。徐坚。中书舍人苏瑨。给侍中崔璩润文。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书令张说。侍中魏知古。监护。睿宗景云初。徙北苑白莲池甘露亭总成一百二十卷。则佛四十九会所说也。四月八日进上。御序以冠之。开元十二年。随驾居洛京长寿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卒。寿一百五十六。帝闻轸悼。谥开元一切遍知三藏。丧事给内府物。用卤簿羽仪幡幢华盖。遣内侍杜怀信监护。十二月一日。迁窆于洛南龙门西北原。起塔勒碑。礼也。
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也。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年十二就外道出家。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祛等论。历数咒术阴阳谶纬靡不该通。年逾耳顺方乃回心。知外法之乖违。悟释门之渊默。隐居山谷积习头陀。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其后游历五天遍亲讲肆。高宗大帝。闻其远誉挹彼高风。永淳二年遣使迎接。天后复加郑重。令住东洛福先寺。译佛境界宝雨华严等经凡十一部。中宗神龙二年。又住京兆崇福寺译大宝积经。属孝和厌代睿宗登极。敕于北苑白莲池甘露亭续其译事。翻度云毕。御序冠诸。其经旧新凡四十九会。总一百二十卷。先天二年四月八日进内。此译场中沙门思忠天竺大首领伊舍罗等译梵文。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證梵义。沙门履方宗一慧觉笔受。沙门深亮胜庄尘外无著怀迪證义。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次文。次有润文官卢粲学士徐坚中书舍人苏瑨给事中崔璩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书令张说侍中魏知古。儒释二家构成全美。宝积用贤既广。流志运功最多。所慊者古今共译一切陀罗尼末句云莎嚩诃。皆不窃考清浊。遂使命章有异。或云萨婆诃。或云馺皤诃等。九呼不伦。楷定梵音悉无本旨。此非梵僧传诵不的。自是执笔之误。故剋取莎(桑巴反)嚩(无可反)诃(呼个反)为正矣。志开元十二年随驾居洛京长寿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嘱诫弟子五日斋时。令侍人散去。右胁安卧奄然而卒。春秋一百五十六。帝闻轸悼。敕试鸿胪卿。谥曰开元一切遍知三藏。遣内侍杜怀信监护丧事。出内库物务令优赡。用卤簿羽仪幡幢花盖阗塞衢路。十二月一日迁窆于洛南龙门西北原起塔。勒石志之。
系曰。西域丧礼其太简乎。或有国王酋长倾心致重者。勿过舁之火葬。若东夏僧用卤簿导丧身罕闻之矣。呜呼道尊德贵。不言而邀。此不其盛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0—684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字德裔。以父荫入仕,历任秀容、华亭、福昌、洛四县令,封东平公。擢拜颍、幽二州司马,入为御史中丞,复出为饶、括、越三州长史,棣、曹、恒、常四州刺史,以年老致仕。高宗永淳二年,被召见于洛阳。
俨。常州义兴人。擢明经第。为左屯卫兵曹参军。太宗朝再迁殿中少监蒲州刺史。永徽二年为右卫大将军。文明中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致仕。垂拱三年卒。年七十八。中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
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应募从军。累擢右领军中郎将。显庆中以功封河东县男。乾封初进平阳郡公。开耀中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永淳二年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7—689
【介绍】:
唐定州鼓城人,字和初。举进士第。累官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文章属和,流岭外。高宗上元初,会赦还,拜岐州长史。再迁吏部侍郎。上疏极言选举法弊,不纳。弘道初,进文昌左丞,迁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武则天临朝,依前知政事。垂拱三年,检校纳言,封钜鹿男。与酷吏周兴不协,永昌初为其所构,赐死于家。
元同字和初。定州鼓城人。第进士。上元初累拜吏部侍郎。永淳元年诏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封钜鹿男。宏道初拜文昌左丞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迁地官尚书捡挍纳言。河阳令周兴诬元同言太后老宜复皇嗣。后怒。赐死于家。年七十三。
约。绛州闻喜人。幼以荫补宏文生。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仪凤中。以才备文武。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调露元年为定襄行军大总管。讨伏念。以功封闻喜县公。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四。赠幽州都督。谥曰献。中宗立。再赠扬州大都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子隆。举明经第。通《春秋》。累擢黄门侍郎。高宗调露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宗立,为中书令。帝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炎固执不从,帝怒。炎因与武则天谋废帝为庐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则天已持政,稍自肆,炎又因事固争。及徐敬业兵兴,炎请归政,则天大怒,系狱坐死。后追谥忠。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武曌 | 则天大圣皇后、则天皇后、武则天 | 683年—705年 | |||
天授 | 690年九月—692年三月 | 用子正。元年九月改国号为周 | |||
如意 | 692年四月—692年九月 | 用子正 | |||
长寿 | 692年九月—694年五月 | 用子正 | |||
延载 | 694年五月—694年十二月 | 用子正 | |||
证圣 | 695年正月—695年九月 | 用子正 | |||
天册万岁 | 695年九月—695年十一月 | 用子正 | |||
万岁登封 | 695年十二月—696年三月 | 用子正 | |||
万岁通天 | 696年三月—697年九月 | 用子正 | |||
神功 | 697年九月—697年十二月 | 用子正 | |||
圣历 | 698年—700年五月 | 用子正 | |||
久视 | 700年五月—701年正月 | 元年十月复寅正 | |||
大足 | 701年正月—701年十月 | ||||
长安 | 701年十月—704年 | ||||
神龙 | 705年—707年九月 | 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太宗崩,为尼感业寺。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谥曰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后名照。并州文水人。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士彟之女。高宗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唐魏州繁水人。张公谨子。高宗朝,官户部郎中。仪凤二年,以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时章怀太子在春宫,命与注范晔《后汉书》。永隆元年,太子废为庶人,大安贬晋州刺史。永淳二年,移睦州刺史。终横州司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4
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县西北)人。高宗上元中,历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章怀太子令其与刘讷言等共注《后汉书》。永隆元年(680),贬为普州刺史。永淳二年(683),徙睦州刺史。武后光宅元年(684),卒于横州司马。事迹散见《旧唐书·高宗本纪下》与《张公谨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与《张公谨传》,《严州图经》卷一。《全唐诗》存诗1首。
利贞。雍州长安人。高宗朝为太常博士周王侍读。迁祠部员外郎卒。中宗立。以侍读旧恩追赠秘书少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712
【介绍】:
唐京兆始平人,名璿,以字行。举明经擢第。高宗时,为营州户曹参军,与突厥战于独护山,败之。武则天垂拱中,授灵州都督,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周圣历时,为凉州都督,大败吐蕃。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言之。迁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中宗立,累拜太子少师。卒谥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0—700
【介绍】:
唐并州太原人,字怀英。狄知逊子。举明经。为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迁侍御史。历宁州、豫州刺史。所至皆有政绩。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出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等职,率军追击突厥兵。入为内史。封燕国公。卒谥文惠。追封梁国公。有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0?
【介绍】:
唐时突厥首领。阿史那氏,颉利族人。颉利败后,骨咄禄招集散亡,自立为可汗。高宗永淳二年,进扰蔚州。睿宗文明元年,又寇朔州。武则天垂拱年间数寇代、昌等州。屡败唐军。武则天怒而改骨咄禄为不卒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归仁。唐定州鼓城人。有词学。高宗时,历户部员外郎、仓部郎中。弘道元年,官吏部侍郎,掌选事,铨综毕,放长榜,为选人援引指摘,衢路大哗,贬为太子中允。后为同州刺史。有《孝经注》。
有功名宏敏。避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举明经。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武后朝累转司刑少卿。改司仆。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中宗立。加赠越州都督。
綝字方庆。雍州咸阳人。以字显。起家越王府参军。武后临朝。拜广州都督。转洛州长史。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转凤阁侍郎。神功元年封石泉县子。以老疾乞从閒逸。授麟台监修国史。圣历二年授左庶子。进封公。长安二年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追赠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