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紀事本末類
政書類
載記類
冲帝崩,徵封建平侯,即皇帝位。传勉头及所带玉印、鹿皮冠、黄衣诣洛阳,〔06〕诏悬夏城门外,章示百姓。 本初元年闰六月,
帝崩于玉堂前殿,在位一年,时方九岁,葬静陵。(《御览》卷九二)
〔01〕 「孝质皇帝」,事详范晔《 ……〕蠡吾侯翼之长子也,〔03〕母曰匽夫人。〔04〕年十四,袭爵,始入,有殊于人,梁太后欲以女弟妃之。 本初元年四月,〔05〕 徵诣雒阳。既至,未及成礼,会质帝崩,无嗣,太后密使瞻察威仪才明,任奉宗庙,遂与兄冀定策于禁中,迎帝即 ……改正。范晔《后汉书.桓帝纪》作「本初」。
〔06〕 「迎帝即位」,《通鉴》卷五三载桓帝即位经过云: 本初元年闰六月甲申, 质帝卒,「将议立嗣,固(谓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谓梁冀)书,……冀得书,乃召三公、中二千 ……,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 明日, 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皆曰:『惟大将军令!』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 丁亥, 冀说太后,先策免固, 戊子, 以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汤,安之孙也。 庚寅, 使大将军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蠡吾侯志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
〔07〕 「太后犹临朝,御
〔01〕 「孝质皇帝」,事详范晔《 ……〕蠡吾侯翼之长子也,〔03〕母曰匽夫人。〔04〕年十四,袭爵,始入,有殊于人,梁太后欲以女弟妃之。 本初元年四月,〔05〕 徵诣雒阳。既至,未及成礼,会质帝崩,无嗣,太后密使瞻察威仪才明,任奉宗庙,遂与兄冀定策于禁中,迎帝即 ……改正。范晔《后汉书.桓帝纪》作「本初」。
〔06〕 「迎帝即位」,《通鉴》卷五三载桓帝即位经过云: 本初元年闰六月甲申, 质帝卒,「将议立嗣,固(谓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谓梁冀)书,……冀得书,乃召三公、中二千 ……,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 明日, 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皆曰:『惟大将军令!』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 丁亥, 冀说太后,先策免固, 戊子, 以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汤,安之孙也。 庚寅, 使大将军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蠡吾侯志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
〔07〕 「太后犹临朝,御
〔三〕「赵夫人为穆皇后」,此句聚珍本作「赵夫人生孝崇皇」。孝崇皇即蠡吾侯刘翼。范晔后汉书桓帝纪 本初元年
载:「九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
〔四〕「匽夫人为博园贵人」,事在 本初元年十月, 见范晔后汉书桓帝纪。李贤注云:「博本汉蠡吾县之地也。帝既追尊父为孝崇皇,其陵曰博陵,置园庙焉,故曰博
〔四〕「匽夫人为博园贵人」,事在 本初元年十月, 见范晔后汉书桓帝纪。李贤注云:「博本汉蠡吾县之地也。帝既追尊父为孝崇皇,其陵曰博陵,置园庙焉,故曰博
言有讹脱。献穆皇后乃曹操之女,献帝之后,薨于魏景初元年,崔寔等死已久矣,安得为之作传乎﹖考桓帝纪云: 「本初元年闰月,
即皇帝位。 九月,
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以其位号出于追尊,故皇而不帝,且不作纪而作传也。起龙
,中郎将赵序坐事弃市。
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杀九江太守杨岑,滕抚率诸将击孟等,大破斩之。 本初元年春正月丙申, 诏曰:『昔尧命四子,以钦天道,《鸿范》九畴,休咎有象。夫瑞以和降,异因逆感,禁微应大,前圣所重。顷者 ……以致灾眚。《书》云:「明德慎罚。」方春东作,育微敬始。其敕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以崇在宽。』 壬子, 广陵太守王喜坐讨贼逗留,下狱死。 二月庚辰, 诏曰:『九江、广陵二郡数离寇害,残夷最甚。生者失其资业。死者委尸原野。昔之为政,一物不得其所,若己为 ……困毒。方春戒节,赈济乏厄,掩骼埋胔之时。其调比郡见谷,出禀穷弱,收葬枯骸,务加埋恤,以称朕意。』 夏四月庚辰, 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上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 ……。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 五月庚寅, 徙乐安王为勃海王。
海水溢。 戊申, 使谒者案行,收葬乐安、北海人为水所漂没死者,又禀给贫羸。 庚戌, 太白犯荧惑。 六月丁巳, 大赦天下,赐民爵及粟、帛各有差。 闰月甲申, 大将军梁冀潜行鸩弑,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岁。 丁亥, 太尉李固免。戊子,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梁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
【赞】
赞曰
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杀九江太守杨岑,滕抚率诸将击孟等,大破斩之。 本初元年春正月丙申, 诏曰:『昔尧命四子,以钦天道,《鸿范》九畴,休咎有象。夫瑞以和降,异因逆感,禁微应大,前圣所重。顷者 ……以致灾眚。《书》云:「明德慎罚。」方春东作,育微敬始。其敕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以崇在宽。』 壬子, 广陵太守王喜坐讨贼逗留,下狱死。 二月庚辰, 诏曰:『九江、广陵二郡数离寇害,残夷最甚。生者失其资业。死者委尸原野。昔之为政,一物不得其所,若己为 ……困毒。方春戒节,赈济乏厄,掩骼埋胔之时。其调比郡见谷,出禀穷弱,收葬枯骸,务加埋恤,以称朕意。』 夏四月庚辰, 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上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 ……。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 五月庚寅, 徙乐安王为勃海王。
海水溢。 戊申, 使谒者案行,收葬乐安、北海人为水所漂没死者,又禀给贫羸。 庚戌, 太白犯荧惑。 六月丁巳, 大赦天下,赐民爵及粟、帛各有差。 闰月甲申, 大将军梁冀潜行鸩弑,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岁。 丁亥, 太尉李固免。戊子,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梁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
【赞】
赞曰
孝桓帝纪第七
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爵为侯。 本初元年, 梁太后徵帝到夏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遂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 闰月庚寅, 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 秋七月乙卯, 葬孝质皇帝于静陵。齐王喜薨。 辛巳, 谒高庙、光武庙。 丙戌, 诏曰:『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诏书连下,分明恳恻,而在所玩习,遂至怠 ……,乃得参选。臧吏子孙,不得察举。杜绝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将观厥后。』 九月戊戌, 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 冬十月甲午, 尊皇母匽氏为孝崇博园贵人。
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诏三公、九卿、校尉各言得失。戊午,大
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爵为侯。 本初元年, 梁太后徵帝到夏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遂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 闰月庚寅, 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 秋七月乙卯, 葬孝质皇帝于静陵。齐王喜薨。 辛巳, 谒高庙、光武庙。 丙戌, 诏曰:『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诏书连下,分明恳恻,而在所玩习,遂至怠 ……,乃得参选。臧吏子孙,不得察举。杜绝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将观厥后。』 九月戊戌, 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 冬十月甲午, 尊皇母匽氏为孝崇博园贵人。
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诏三公、九卿、校尉各言得失。戊午,大
衣出司马门,坐削中丘县。时郎中南阳程坚素有志行,拜为乾傅。坚辅以礼义,乾改悔前过,坚列上,复所削县。 本初元年,
封乾一子为亭侯。乾立四十八年薨,子怀王豫嗣。豫薨,子献王赦嗣。赦薨,子圭嗣,建安十八年徙封博陵王。立
厚不答,固称病救退。帝许之,赐车马钱帛归家。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馀人。太尉李固数荐言之。 本初元年,
梁太后诏备古礼以聘厚,遂辞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复诏徵之,经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祭。乡
侯。 注[一]东观记曰:「丙为都乡侯,国为安乡侯,丁为鲁阳乡侯。」
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顷王定嗣。 本初元年, 封定兄弟九人皆为亭侯。[一] 注[一]东观记曰「定兄据卞亭侯,弟光昭阳亭侯,固公梁亭侯,兴蒲亭侯,
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顷王定嗣。 本初元年, 封定兄弟九人皆为亭侯。[一] 注[一]东观记曰「定兄据卞亭侯,弟光昭阳亭侯,固公梁亭侯,兴蒲亭侯,
为济北王,是为厘王。[一]
注[一]厘音僖也。
安国立*(十)**[七]*年薨,子孝王次嗣。 本初元年, 封次弟猛为亭侯。次九岁丧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曰:「济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恸, ……北王安薨,距永和四年止七年耳。今据改。
一八0七页一三 行次立*[十]*七年薨 张森楷校勘记谓次以 本初元年 嗣,若立七年,当薨于 元嘉二年, 而本纪于延熹五年乃有次薨之文,则相距十七年矣,「七」上明夺「十」字。今据补。
一八0八页二行 永宁
注[一]厘音僖也。
安国立*(十)**[七]*年薨,子孝王次嗣。 本初元年, 封次弟猛为亭侯。次九岁丧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曰:「济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恸, ……北王安薨,距永和四年止七年耳。今据改。
一八0七页一三 行次立*[十]*七年薨 张森楷校勘记谓次以 本初元年 嗣,若立七年,当薨于 元嘉二年, 而本纪于延熹五年乃有次薨之文,则相距十七年矣,「七」上明夺「十」字。今据补。
一八0八页二行 永宁
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 二年
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注[一]事见〈宦者传〉。
杜乔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
注[一]事见〈宦者传〉。
杜乔
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
宇,凡所结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 本初元年,
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
资之,以为钞暴,复令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自阳嘉以后,朝威稍损,诸国骄放,转相陵伐。 元嘉二年,
长史王敬为于窴所没。永兴元年,车师后王复反攻屯营。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班固记诸国风土 ……王建素有隙,乃语评子云:「于窴王令胡医持毒药著创中,故致死耳。」评子信之,还入塞,以告敦煌太守马达。 明年,
以王敬代为长史,达令敬隐核其事。敬先过拘弥,成国复说云:「于窴国人欲以我为王,今可因此罪诛建,于窴必
日月当食,而历以二月。」至期如绀言。太史令巡上绀有益官用,除待诏。甲辰,诏书以绀法署。施行五十六岁。 至本初元年,
天以 十二月
食,历以后年 正月,
于是始差。到熹平三年,二十九年之中,先历食者十六事。常山长史刘洪上作七曜术。甲辰诏属太史部郎中刘固、 ……二年」当作「二年」,与下「十二日」相涉,误衍「十」字。案下文云「以绀法署施行五十六岁」,自永元二年至 本初元年,
正得五十六年,故知「十」字衍也。今据删。
三0四一页二行部舍人张恂按:「张恂」疑当作「冯恂」。上文
三0四一页二行部舍人张恂按:「张恂」疑当作「冯恂」。上文
建康元年九月己亥,太白昼见。」韩扬占曰:「天下有丧。一曰有白衣之会。」)明年正月又崩。
质三
孝质本初元年(古今注曰:「〔二〕月丁丑,月入南斗。」) 三月癸丑, 荧惑入舆鬼; 四月辛巳, 太白入舆鬼,皆为大丧。 五月庚戌, 太白犯荧惑,为逆谋。 闰月一日, 孝质帝为梁冀所鸩,崩。
校勘记
三二二九页 六行 闰九月辛未 按:此注系永平元年下,查永平元年无 闰,是年九月乙卯朔, 有 辛未, 「闰」 字当衍。
三二二九页 七行 (阳)〔赐〕爵禄事 卢校谓「阳」疑「赐」字之讹。按:今辑本开元占经 ……。
三二三0页一三行 其十二月楚王英与颜忠等造作妖〔书〕谋反 据卢校补。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 「十二月」 宜作 「十一月」 。
三二三一页 九行 后北匈奴寇〔边〕入云中至(咸)〔渔〕阳 据卢校补改。按:卢云「寇」下当有 ……延」。
三二三二页 五行 二(月)〔年〕九(日)〔月〕 殿本考證李良裘谓案书日例惟甲子,此兼言 「九日」 ,讹也。上书 「八月庚寅 彗星出天韨」,此不应更纪二月事。且上书「元年 正月丁巳」 ,则 二月九日 安得为 甲寅 乎?下云 「十二月戊寅 彗星出」,考章帝纪在建初二年,此 「二月九日」 乃「二年九月」之讹也。又集解引洪亮吉说略同。今据改。
三二三二页 八行 甲申 金入斗魁 按:建初二年九月乙未朔,无甲申,注有讹。
三二三二页 九行 五年二月戊辰 按:建初五
质三
孝质本初元年(古今注曰:「〔二〕月丁丑,月入南斗。」) 三月癸丑, 荧惑入舆鬼; 四月辛巳, 太白入舆鬼,皆为大丧。 五月庚戌, 太白犯荧惑,为逆谋。 闰月一日, 孝质帝为梁冀所鸩,崩。
校勘记
三二二九页 六行 闰九月辛未 按:此注系永平元年下,查永平元年无 闰,是年九月乙卯朔, 有 辛未, 「闰」 字当衍。
三二二九页 七行 (阳)〔赐〕爵禄事 卢校谓「阳」疑「赐」字之讹。按:今辑本开元占经 ……。
三二三0页一三行 其十二月楚王英与颜忠等造作妖〔书〕谋反 据卢校补。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 「十二月」 宜作 「十一月」 。
三二三一页 九行 后北匈奴寇〔边〕入云中至(咸)〔渔〕阳 据卢校补改。按:卢云「寇」下当有 ……延」。
三二三二页 五行 二(月)〔年〕九(日)〔月〕 殿本考證李良裘谓案书日例惟甲子,此兼言 「九日」 ,讹也。上书 「八月庚寅 彗星出天韨」,此不应更纪二月事。且上书「元年 正月丁巳」 ,则 二月九日 安得为 甲寅 乎?下云 「十二月戊寅 彗星出」,考章帝纪在建初二年,此 「二月九日」 乃「二年九月」之讹也。又集解引洪亮吉说略同。今据改。
三二三二页 八行 甲申 金入斗魁 按:建初二年九月乙未朔,无甲申,注有讹。
三二三二页 九行 五年二月戊辰 按:建初五
年幼未可知,如后不善,悔无所及。时太后及冀贪立年幼,欲久自传,遂立质帝,八岁。此不用德。(古今注曰: 「本初元年二月,
京师旱。」)
桓帝元嘉元年夏,旱。是时,梁冀秉政,妻、子并受封,宠逾节。
延熹元年六月, ……。蔡邕集作「平原」,尤误。
三二八一页 八行 固是日幽毙于狱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本纪,固以本 初元年免 官,建和元年下狱死,而云「是日」,非也。
三二八二页 六行 慊慊常苦不足 按:汲本、殿本「苦」
桓帝元嘉元年夏,旱。是时,梁冀秉政,妻、子并受封,宠逾节。
延熹元年六月, ……。蔡邕集作「平原」,尤误。
三二八一页 八行 固是日幽毙于狱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本纪,固以本 初元年免 官,建和元年下狱死,而云「是日」,非也。
三二八二页 六行 慊慊常苦不足 按:汲本、殿本「苦」
十家不自存,诏赐钱廪谷。」古今注曰:「火或从室屋閒物中,不知所从起,数月乃止。十二月,雒阳失火。」) 后四年,
宫车比三晏驾,建和元年君位乃定。
桓帝建和二年五月癸丑,北宫掖庭中德阳殿火,及左掖门。先是梁太
桓帝建和二年五月癸丑,北宫掖庭中德阳殿火,及左掖门。先是梁太
昭案:左雄传顺帝永建四年,司冀二州大水,伤禾稼。杨厚传永和元年夏,雒阳暴水,杀〔千〕馀人。)
质帝本初元年五月, 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是时帝幼,梁太后专政。(春秋汉含孳曰:「九卿阿党,挤排正直,骄奢僭害,
质帝本初元年五月, 海水溢乐安、北海,溺杀人、物。是时帝幼,梁太后专政。(春秋汉含孳曰:「九卿阿党,挤排正直,骄奢僭害,
甲戌晦,日有蚀之,在柳七度,京都宿也。(梁冀别传曰:「常侍徐璜白言:『臣切见道术家常言,汉死在戌亥。 今太岁在丙戌,五月甲戌,
日蚀柳宿。朱雀,汉家之贵国,宿分周地,今京师是也。史官上占,去重见轻。』璜召太史陈援诘问,乃以实对。 ……三三六八页 三行 有旱有兵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占经「旱」上无「有」字。
三三六八页 四行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 日有蚀之 桓帝纪同。按今推是年七月合朔己卯,无日蚀。
三三六八页 七行 悽怆伤心 按:「悽」原
三三六八页 四行 元嘉二年七月二日庚辰 日有蚀之 桓帝纪同。按今推是年七月合朔己卯,无日蚀。
三三六八页 七行 悽怆伤心 按:「悽」原
三万七千六百八十,口四千九百五十二万四千一百八十三,垦田六百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七十六顷二十亩百八步。 质帝本初元年,
户九百三十四万八千二百二十七,口四千七百五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二,垦田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三十八亩 ……。按:聚珍本东观汉记亦作「三」。
三五三四页 一行 永嘉(二)〔元〕年 集解引何焯说,谓永嘉无 二年, 「二」当作「元」。今据改。
三五三四页 八行 口四千八百六十九万七百八十九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
三五三四页 一行 永嘉(二)〔元〕年 集解引何焯说,谓永嘉无 二年, 「二」当作「元」。今据改。
三五三四页 八行 口四千八百六十九万七百八十九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
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焉。(〈梁冀别传〉曰: 「元嘉二年,
又加冀礼仪。大将军朝,到端门若龙门,谒者将引。增掾属、舍人、令史、官骑、鼓吹各十人。」)
长史、司
长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