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
七年春正月壬辰 诏去秋已来水潦人饥不自立者所
在付大寺及诸富户济其性命 (第 91b 页)
甲寅 大赦 (第 91b 页)
乙卯 车驾至
自晋阳 (第 91b 页)
二月辛酉 括杂户女年二十已下十四已上未
嫁者悉集省隐匿者家长处死刑 (第 91b 页)
二月丙寅 风从西北
起发屋拔树 (第 91b 页)
五日 乃止 (第 91b 页)
夏六月戊申朔日 有蚀之庚申
司徒赵彦深 (第 91b 页)
秋七月丁丑 大雨霖是月以水涝遣使
巡抚流亡人户 (第 91b 页)
八月丁卯 行幸晋阳雉集于御座获之
有司不敢以闻诏营邯郸 (第 91b 页)
冬十月丙辰 帝大狩于祁 …… (第 91b 页)
连池周师攻晋州 癸亥 帝还晋阳甲子出兵大集晋祠 (第 92a 页)
庚午 帝发晋阳 (第 92a 页)
癸酉 帝列阵而行上鸡栖原与周齐王
宪相对至夜不战周师敛阵而退 (第 92a 页)
十一月 周武帝退还
长安留偏师守晋州高阿那肱等围晋州 (第 92a 页)
戊寅 帝至
围所 (第 92a 页)
十二月戊申 周武帝来救晋州庚戍战于城南我
军大败帝弃军先还 (第 92a 页)
癸丑 入晋阳忧惧不知所之 (第 92a 页)
甲寅
大赦帝谓朝臣曰周师甚盛若何群臣咸曰天命未改
一得一失自古皆然宜停百赋安朝野收遗兵背城死 …… (第 92a 页)
不守即欲奔突厥群臣
皆曰不可帝不从其言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封辅
相慕容钟葵等宿卫近臣三十馀人西奔周师 乙卯 诏
募兵遣安德王延宗为左广广宁王孝珩为右广延宗
入见帝帝欲向北朔州延宗泣谏不从帝密遣王康德
与中人齐 (第 92b 页)
绍等送皇太后皇太子于北朔州 丙辰 帝幸
城南军营劳将士其夜欲遁诸将不 (第 92b 页)
丁巳 大赦 (第 92b 页)
武
平七年
隆化元年 其日穆提婆降周诏除安德王延
宗为相国委以备御延宗流涕受命帝乃夜斩五龙门
而出欲走突厥从官多散领军梅胜 (第 93a 页)
郎叩马谏乃回之
邺时唯高阿那肱等十馀骑广宁王孝珩襄城王彦道
续至得数十人同行 戊午 延宗从众议即皇帝位于晋
阳改隆化为 (第 93a 页)
德昌元年庚申 帝入邺辛酉延宗与周师
战于晋阳大败为周师所虏帝遣募人重加官赏虽有
此言而竟不出物广宁王孝珩奏请出宫人 …… (第 93a 页)
望气者言当有革易于是依天统故事授位幼主
幼主名恒帝之长子也母曰穆皇后武平元年六月生
于邺 其年十月 立为皇太子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即
皇帝位时年八岁改元为承光元年大赦尊皇太后为
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 …… (第 94a 页)
盖高氏运祚之末也然则乱亡之数盖有兆云
后主武平七年 周师至则 (第 98b 页)
七年 为 (第 98b 页)
隆化元年 而
国人立安德王延宗 (第 98b 页)
改元德昌 后主复传位于幼
主改元承光后主即位七年
右北齐自文宣帝至后主五帝凡二十八年为
周所灭 (第 98b 页)
员十二月辛亥朔日有蚀之丙子陈人来聘是岁岐宁
二州人饥开仓振恤 五年春正月辛卯 行幸河东涑川集关河东诸军校猎 (第 47b 页)
甲午 还同州 (第 47b 页)
丁酉 诏分遣大使周省四方察讼听谣问
民恤隐废布泉钱 (第 47b 页)
戊申 初令铸钱者至绞从者远配 (第 47b 页)
二
月辛酉 遣皇太子赟巡抚西土仍讨吐谷浑 (第 47b 页)
三月壬寅
车驾至自同州文宣皇太后服再期戊申 (第 47b 页)
夏六月戊
申朔日 有蚀 (第 47b 页)
辛亥 享太 (第 47b 页)
丙辰 利州总管纪王康有 …… (第 47b 页)
罪赐死 秋七月乙未 京师旱 (第 48a 页)
八月戊申 皇太子入吐谷
浑至伏俟城而还 (第 48a 页)
乙丑 陈人来聘 (第 48a 页)
九月丁丑 大醮于正
武殿以祈东伐 (第 48a 页)
冬十月 帝复谕群臣伐齐以去岁属有
疹疾遂不得尅平逋寇于时出军河外直为抚背未扼
其喉然晋州本高欢所起统摄要重今 …… (第 48a 页)
待击之必尅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
以穷其窟穴诸将多不愿行帝曰机者事之微不可失
矣沮军事者以军法裁之 己酉 帝总戎东伐以越王盛 …… (第 48a 页)
坚为右
三军总管谯王俭为左一军总管大将军窦泰为左二
军总管广化公邱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宪陈王纯为
前军 癸亥 帝至晋州遣齐王宪帅精骑二万守雀鼠谷
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
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兵 …… (第 48b 页)
城
帝屯于汾曲齐王宪攻洪洞永安二城并拔之是夜虹
见于晋州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宫帝每日自汾曲赴城
下亲督战 庚午 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出降 (第 49a 页)
壬申 齐晋州
刺史崔嵩夜密使送款上开府王轨应之未明登城遂
尅晋州 (第 49a 页)
甲戌 以上开府梁士彦为晋州刺史以镇之 (第 49a 页)
十
一月己卯 齐主自并州帅众来援帝以其兵新集且避
之乃诏诸军班师齐主遂围晋州齐王宪屯诸军于洓 …… (第 49a 页)
水为晋州声援河东地震 癸巳 至自东伐献俘于太庙 (第 49b 页)
丙申 放齐诸城镇降民还 (第 49b 页)
丁酉 帝发京师 (第 49b 页)
壬寅 度河与
诸军合 (第 49b 页)
十二月戊申 次晋州 (第 49b 页)
庚戌 帝帅诸军八万置阵
东西二十馀里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所至辄呼主帅
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将战 …… (第 49b 页)
百里间委弃山积 辛亥 帝幸晋州仍率诸军追齐主诸
将固请还师帝曰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诸将
不敢言 (第 50a 页)
甲寅 齐主遣其丞相高阿那肱守高壁帝麾军
直进那肱望风退散 (第 50a 页)
丙辰 师次介休齐将韩建业举城
降以为上柱国封郇国公 (第 50a 页)
丁巳 大军次并州齐主留其
从兄安德王延宗守并州自将轻骑走邺是日诏齐王
公以下示以逆顺之道于是齐将帅降者相继 (第 50a 页)
戊午 高
延宗僣即伪位改年曰德 (第 50a 页)
己卯 军次并州帝帅诸军 …… (第 50a 页)
为延宗所
败齐人欲闭门以阃下积尸扉不得阖帝从数骑崎岖
危险仅得出门至明帅诸军更战大破之禽延宗并州
平 壬戌 诏大赦天下其高纬及王公以下若释然归顺
咸许自新诸亡入伪朝亦从宽宥官资次序依例无失
齐制伪令即宜削除邹 (第 50b 页)
鲁搢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
宜铨录 丙寅 出齐宫中金银宝器珠玉丽服及宫女二 …… (第 50b 页)
梁公侯莫陈芮庸公王谦北平公寇绍郑公达奚震并
为上柱国封齐王宪子安城郡公质为河间王诸有功
者封授各有差 癸酉 帝帅六军趣邺
六年春正月乙亥齐主传位于其太子恒改年曰承光
自号太上皇壬辰帝至邺癸巳帅诸军围之齐人拒守 …… (第 51a 页)
力内实通启于朕是不忠送款之后犹持两端是不信
如此用怀不死何待遂斩之是日西方有声如雷甲子
帝入邺城诏 去年 大赦班宣未及之处皆从赦例己亥
诏曰晋州大阵至邺身殒战场者其子即授父本官尉
迟勤禽齐主及其太子恒于青州 …… (第 51b 页)
位十八年
宣皇帝讳赟字乾伯武帝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元
年生于同州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
四月癸巳武帝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二年诏
皇太子巡抚西土文宣后崩武帝谅闇诏太子总朝政
五旬而罢武帝每巡幸四方太子常留监国 五年二月
又诏太子巡西土因讨吐谷浑宣政元年六月丁酉武
帝崩戊戌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甲子诛上
柱国齐王宪闰 (第 58a 页)
二州人饥开仓振恤 五年春正月辛卯 行幸河东涑川集关河东诸军校猎 (第 47b 页)
甲午 还同州 (第 47b 页)
丁酉 诏分遣大使周省四方察讼听谣问
民恤隐废布泉钱 (第 47b 页)
戊申 初令铸钱者至绞从者远配 (第 47b 页)
二
月辛酉 遣皇太子赟巡抚西土仍讨吐谷浑 (第 47b 页)
三月壬寅
车驾至自同州文宣皇太后服再期戊申 (第 47b 页)
夏六月戊
申朔日 有蚀 (第 47b 页)
辛亥 享太 (第 47b 页)
丙辰 利州总管纪王康有 …… (第 47b 页)
罪赐死 秋七月乙未 京师旱 (第 48a 页)
八月戊申 皇太子入吐谷
浑至伏俟城而还 (第 48a 页)
乙丑 陈人来聘 (第 48a 页)
九月丁丑 大醮于正
武殿以祈东伐 (第 48a 页)
冬十月 帝复谕群臣伐齐以去岁属有
疹疾遂不得尅平逋寇于时出军河外直为抚背未扼
其喉然晋州本高欢所起统摄要重今 …… (第 48a 页)
待击之必尅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
以穷其窟穴诸将多不愿行帝曰机者事之微不可失
矣沮军事者以军法裁之 己酉 帝总戎东伐以越王盛 …… (第 48a 页)
坚为右
三军总管谯王俭为左一军总管大将军窦泰为左二
军总管广化公邱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宪陈王纯为
前军 癸亥 帝至晋州遣齐王宪帅精骑二万守雀鼠谷
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
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兵 …… (第 48b 页)
城
帝屯于汾曲齐王宪攻洪洞永安二城并拔之是夜虹
见于晋州城上首向南尾入紫宫帝每日自汾曲赴城
下亲督战 庚午 齐行台左丞侯子钦出降 (第 49a 页)
壬申 齐晋州
刺史崔嵩夜密使送款上开府王轨应之未明登城遂
尅晋州 (第 49a 页)
甲戌 以上开府梁士彦为晋州刺史以镇之 (第 49a 页)
十
一月己卯 齐主自并州帅众来援帝以其兵新集且避
之乃诏诸军班师齐主遂围晋州齐王宪屯诸军于洓 …… (第 49a 页)
水为晋州声援河东地震 癸巳 至自东伐献俘于太庙 (第 49b 页)
丙申 放齐诸城镇降民还 (第 49b 页)
丁酉 帝发京师 (第 49b 页)
壬寅 度河与
诸军合 (第 49b 页)
十二月戊申 次晋州 (第 49b 页)
庚戌 帝帅诸军八万置阵
东西二十馀里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阵所至辄呼主帅
姓名以慰勉之将士感见知之恩各思自厉将战 …… (第 49b 页)
百里间委弃山积 辛亥 帝幸晋州仍率诸军追齐主诸
将固请还师帝曰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诸将
不敢言 (第 50a 页)
甲寅 齐主遣其丞相高阿那肱守高壁帝麾军
直进那肱望风退散 (第 50a 页)
丙辰 师次介休齐将韩建业举城
降以为上柱国封郇国公 (第 50a 页)
丁巳 大军次并州齐主留其
从兄安德王延宗守并州自将轻骑走邺是日诏齐王
公以下示以逆顺之道于是齐将帅降者相继 (第 50a 页)
戊午 高
延宗僣即伪位改年曰德 (第 50a 页)
己卯 军次并州帝帅诸军 …… (第 50a 页)
为延宗所
败齐人欲闭门以阃下积尸扉不得阖帝从数骑崎岖
危险仅得出门至明帅诸军更战大破之禽延宗并州
平 壬戌 诏大赦天下其高纬及王公以下若释然归顺
咸许自新诸亡入伪朝亦从宽宥官资次序依例无失
齐制伪令即宜削除邹 (第 50b 页)
鲁搢绅幽并骑士一介可称并
宜铨录 丙寅 出齐宫中金银宝器珠玉丽服及宫女二 …… (第 50b 页)
梁公侯莫陈芮庸公王谦北平公寇绍郑公达奚震并
为上柱国封齐王宪子安城郡公质为河间王诸有功
者封授各有差 癸酉 帝帅六军趣邺
六年春正月乙亥齐主传位于其太子恒改年曰承光
自号太上皇壬辰帝至邺癸巳帅诸军围之齐人拒守 …… (第 51a 页)
力内实通启于朕是不忠送款之后犹持两端是不信
如此用怀不死何待遂斩之是日西方有声如雷甲子
帝入邺城诏 去年 大赦班宣未及之处皆从赦例己亥
诏曰晋州大阵至邺身殒战场者其子即授父本官尉
迟勤禽齐主及其太子恒于青州 …… (第 51b 页)
位十八年
宣皇帝讳赟字乾伯武帝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元
年生于同州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
四月癸巳武帝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二年诏
皇太子巡抚西土文宣后崩武帝谅闇诏太子总朝政
五旬而罢武帝每巡幸四方太子常留监国 五年二月
帝崩戊戌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甲子诛上
柱国齐王宪闰 (第 58a 页)
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夏六月庚子大雨昼夜不息 甲辰山东大)
(水人多饥死月后主天统三年冬十月积阴大雨帝 武/平七年秋 七 大霖雨水漂人户流亡 后周武 建)
(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水赤(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后昭王 …… (第 43a 页)
长二/尺面项各 目 后周武帝保定二年夏旱 建德元)
(年夏大旱京二年秋七月自春末不雨至于是月宜 五/年秋七月 师旱 隋文帝开皇四年雍同华岐 五)
(州旱四十四年关内诸州旱秋八月关中大旱姓炀帝/大业 年燕代 …… (第 47a 页)
成帝河清)
(二年大风三旬乃止夏后主天统三年夏五月大风昼/晦发屋拔树 四年 六月甲辰大风拔树 武平七)
(年春二月丙寅 大风从西北起发屋拔 (第 53b 页)
五日 乃止仁/隋文帝开皇二年冬十二月京都大风发屋拔木) (第 53b 页)
(水人多饥死月后主天统三年冬十月积阴大雨帝 武/平七年秋 七 大霖雨水漂人户流亡 后周武 建)
(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水赤(秦武王三年渭水赤三日后昭王 …… (第 43a 页)
长二/尺面项各 目 后周武帝保定二年夏旱 建德元)
(年夏大旱京二年秋七月自春末不雨至于是月宜 五/年秋七月 师旱 隋文帝开皇四年雍同华岐 五)
(州旱四十四年关内诸州旱秋八月关中大旱姓炀帝/大业 年燕代 …… (第 47a 页)
成帝河清)
(二年大风三旬乃止夏后主天统三年夏五月大风昼/晦发屋拔树 四年 六月甲辰大风拔树 武平七)
(年春二月丙寅 大风从西北起发屋拔 (第 53b 页)
五日 乃止仁/隋文帝开皇二年冬十二月京都大风发屋拔木) (第 53b 页)
华山王凝神武第十三子也天保元年封新平郡王九
年改封安定 十五年 封华山历位中书令齐州刺史就
加太傅薨于州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凝诸王中最为
孱弱妃王氏太子洗马王洽女也与 …… (第 33a 页)
天下改 武平七年 为 (第 42b 页)
德昌元年 以晋昌王唐邕为宰辅
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沭阳王和阿于子右卫大将军段
畅武卫将军相里僧伽开府韩骨胡侯莫陈洛 …… (第 42b 页)
衣帽而礼之先是高都郡有山焉绝壁临水忽
有墨书云齐亡延宗洗视愈明帝使人就写使者改亡
为上至是应焉延宗以 十二月十三日晡时 受敕守并 …… (第 44a 页)
州 明日 建尊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年号
德昌好事者言其得 (第 44b 页)
二日 云既而周武帝问邺城若为
取延宗辞曰亡国大夫不可与图存此非臣所及彊问
之乃曰若任城王援邺臣不能知若今主 (第 44b 页)
年改封安定 十五年 封华山历位中书令齐州刺史就
加太傅薨于州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凝诸王中最为
孱弱妃王氏太子洗马王洽女也与 …… (第 33a 页)
天下改 武平七年 为 (第 42b 页)
德昌元年 以晋昌王唐邕为宰辅
齐昌王莫多娄敬显沭阳王和阿于子右卫大将军段
畅武卫将军相里僧伽开府韩骨胡侯莫陈洛 …… (第 42b 页)
衣帽而礼之先是高都郡有山焉绝壁临水忽
有墨书云齐亡延宗洗视愈明帝使人就写使者改亡
为上至是应焉延宗以 十二月十三日晡时 受敕守并 …… (第 44a 页)
州 明日 建尊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年号
德昌好事者言其得 (第 44b 页)
二日 云既而周武帝问邺城若为
取延宗辞曰亡国大夫不可与图存此非臣所及彊问
之乃曰若任城王援邺臣不能知若今主 (第 44b 页)
诏宪
为前军趣黎阳帝亲围河阴未尅宪攻拔武济进围洛
口拔其东西二城以帝疾班师是岁初置上柱国官以
宪为之 五年 大举东讨宪率精骑五万复为前锋守雀 …… (第 35a 页)
体词多轻艳魏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武成初进封赵
国公历益州总管大司空大司马进爵为王除雍州牧 建德五年 从武帝定东 (第 40a 页)
夏 以功进位上柱国又与齐王
宪讨平稽胡斩贼帅刘没铎宣政中拜太师大象元年
诏以洛州襄国郡邑万户为赵王国招出 …… (第 40a 页)
孝闵一王
孝闵帝一男陆夫人生纪厉王康字乾安保定初封纪
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出为利州总管骄侈无轨度
阴有异谋司录裴融谏康杀之 五年 诏赐康死子湜嗣
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明帝三王
明帝三男徐妃生毕刺王贤后宫生酆王贞宋王实实 …… (第 43a 页)
之
秦王俊字阿祗开皇元年立为秦王二年拜上柱国河
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时年十二加右卫大将军
领关东兵 三年 迁秦州总管陇右诸州尽𨽻焉俊仁恕
慈爱崇敬佛道尝请为沙门不许六年迁山南道行台
尚书令伐陈之役为山南道 (第 65a 页)
为前军趣黎阳帝亲围河阴未尅宪攻拔武济进围洛
口拔其东西二城以帝疾班师是岁初置上柱国官以
宪为之 五年 大举东讨宪率精骑五万复为前锋守雀 …… (第 35a 页)
体词多轻艳魏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武成初进封赵
国公历益州总管大司空大司马进爵为王除雍州牧 建德五年 从武帝定东 (第 40a 页)
夏 以功进位上柱国又与齐王
宪讨平稽胡斩贼帅刘没铎宣政中拜太师大象元年
诏以洛州襄国郡邑万户为赵王国招出 …… (第 40a 页)
孝闵一王
孝闵帝一男陆夫人生纪厉王康字乾安保定初封纪
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出为利州总管骄侈无轨度
阴有异谋司录裴融谏康杀之 五年 诏赐康死子湜嗣
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明帝三王
明帝三男徐妃生毕刺王贤后宫生酆王贞宋王实实 …… (第 43a 页)
之
秦王俊字阿祗开皇元年立为秦王二年拜上柱国河
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时年十二加右卫大将军
领关东兵 三年 迁秦州总管陇右诸州尽𨽻焉俊仁恕
慈爱崇敬佛道尝请为沙门不许六年迁山南道行台
尚书令伐陈之役为山南道 (第 65a 页)
阳监勒诸军事平录尚书事属周师来攻洛
阳右丞相高阿那肱率兵赴援邕配割不甚从允因此
有隙那肱谮之由是被疏 七年 车驾将幸晋阳敕斛律
孝卿总知骑兵事多自决不相询禀邕自恃从霸朝以
来常典枢要历事六帝恩遇甚重一旦为孝卿 …… (第 27b 页)
迁尚书令
位特进封宜阳王武平二年拜司空为祖珽所间出为
西兖州刺史四年徵为司空转司徒丁母忧寻起为本
官 七年六月 暴疾薨时年七十彦深历事累朝掌参机
近温柔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自皇建已还礼遇稍重每 …… (第 34a 页)
论之士开许
诺因有彗星出太史奏云除旧布新之徵珽于是上书
言陛下虽为天子未是极贵案春秋元命苞云乙酉之 岁除 旧革政今年太岁乙酉宜传立东宫令君臣之分
早定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献文禅子故事帝从之由
是拜秘书监加仪同 …… (第 40b 页)
天阙不宜过复崇峻武成称善又诏子琮监议五
礼与赵郡王睿分争异同略无降下大为识者所鄙及
武成崩和士开秘丧 三日 子琮问其故士开引神武文
襄初崩并秘不举丧至尊年少恐王公怀贰欲追集然 …… (第 49a 页)
让之少好学有文情 清明 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
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
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 …… (第 54b 页)
仪注封榆中男亮疏慢自任无干务才每有礼
仪大事常令馀司摄焉性质朴纯厚终无片言矫饰属
有敕下司各列勤惰亮 三日 不上省文宣亲诘其故亮
曰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文宣以其恕实优容之杖 …… (第 58b 页)
板则紫
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
植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邢邵尝谓
曰卿 小年 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对曰询
祖初闻此言实怀惕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邵
甚重其敏赡既有口辩好 (第 65a 页)
阳右丞相高阿那肱率兵赴援邕配割不甚从允因此
有隙那肱谮之由是被疏 七年 车驾将幸晋阳敕斛律
孝卿总知骑兵事多自决不相询禀邕自恃从霸朝以
来常典枢要历事六帝恩遇甚重一旦为孝卿 …… (第 27b 页)
迁尚书令
位特进封宜阳王武平二年拜司空为祖珽所间出为
西兖州刺史四年徵为司空转司徒丁母忧寻起为本
官 七年六月 暴疾薨时年七十彦深历事累朝掌参机
近温柔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自皇建已还礼遇稍重每 …… (第 34a 页)
论之士开许
诺因有彗星出太史奏云除旧布新之徵珽于是上书
言陛下虽为天子未是极贵案春秋元命苞云乙酉之 岁除 旧革政今年太岁乙酉宜传立东宫令君臣之分
早定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献文禅子故事帝从之由
是拜秘书监加仪同 …… (第 40b 页)
天阙不宜过复崇峻武成称善又诏子琮监议五
礼与赵郡王睿分争异同略无降下大为识者所鄙及
武成崩和士开秘丧 三日 子琮问其故士开引神武文
襄初崩并秘不举丧至尊年少恐王公怀贰欲追集然 …… (第 49a 页)
让之少好学有文情 清明 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
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
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 …… (第 54b 页)
仪注封榆中男亮疏慢自任无干务才每有礼
仪大事常令馀司摄焉性质朴纯厚终无片言矫饰属
有敕下司各列勤惰亮 三日 不上省文宣亲诘其故亮
曰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文宣以其恕实优容之杖 …… (第 58b 页)
板则紫
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
植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邢邵尝谓
曰卿 小年 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对曰询
祖初闻此言实怀惕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邵
甚重其敏赡既有口辩好 (第 65a 页)
城所过秋毫无犯所部都督辄入民村即斩以殉百姓
欣悦赴者如归属帝有疾班师翼亦旋镇 五年 转陕熊
等七州十六防诸军事宜阳总管翼以宜阳地非襟带
请移镇于陕诏从之仍除陕州刺史总管如旧其年大
军东 …… (第 40b 页)
郡公回封谦安乐伯回封第三弟震雄死朝议以谦父
殒于行阵特加殊宠授柱国大将军袭爵庸国公 建德
五年 武帝东征谦力战进位上柱国六年授益州总管
十八州诸军事及宣帝崩隋文帝辅政以梁睿为益州
总管时谦使司录贺 …… (第 49b 页)
宽知名敬少历显职封
化隆县侯后袭凉国公位柱国华州刺史让大将军郑
州刺史河东郡公璨开府仪同三司宣阳郡公 建德五
年 从平并州迁幽州刺史博陵郡公宽开府仪同大将
军战殁赠上仪同大将军追封清都公师尚明帝女位
上仪同大将军武 …… (第 68b 页)
文帝与祥有旧开皇初
追赠上柱国
叱列伏龟字摩头陀代郡西部人也其先为部落大人
魏初入附遂世为第一领人酋 长至 龟五世龟容猊瑰
伟腰带十围进止详雅兼有武艺嗣父业复为领人酋
长魏孝昌三年以别将从长孙承业西征累迁金紫 …… (第 69a 页)
四年出为同州刺史同州蒲津潼关等六防诸军事帝
将伐齐召运参议东夏底定颇有力焉 五年 拜柱国进
爵卢国公转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帝崩于云阳宫
秘未发丧运总侍卫兵还京师宣帝即位授上柱国运
之 …… (第 100a 页)
问以可否轨赞成之建
德初转内史中大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又拜上开府
仪同大将军封上黄县公军国之政皆参预焉 五年 武
帝亲戎东伐轨从克晋州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夫将
军进爵郯国公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
士彦频与 (第 101a 页)
欣悦赴者如归属帝有疾班师翼亦旋镇 五年 转陕熊
等七州十六防诸军事宜阳总管翼以宜阳地非襟带
请移镇于陕诏从之仍除陕州刺史总管如旧其年大
军东 …… (第 40b 页)
郡公回封谦安乐伯回封第三弟震雄死朝议以谦父
殒于行阵特加殊宠授柱国大将军袭爵庸国公 建德
五年 武帝东征谦力战进位上柱国六年授益州总管
十八州诸军事及宣帝崩隋文帝辅政以梁睿为益州
总管时谦使司录贺 …… (第 49b 页)
宽知名敬少历显职封
化隆县侯后袭凉国公位柱国华州刺史让大将军郑
州刺史河东郡公璨开府仪同三司宣阳郡公 建德五
年 从平并州迁幽州刺史博陵郡公宽开府仪同大将
军战殁赠上仪同大将军追封清都公师尚明帝女位
上仪同大将军武 …… (第 68b 页)
文帝与祥有旧开皇初
追赠上柱国
叱列伏龟字摩头陀代郡西部人也其先为部落大人
魏初入附遂世为第一领人酋 长至 龟五世龟容猊瑰
伟腰带十围进止详雅兼有武艺嗣父业复为领人酋
长魏孝昌三年以别将从长孙承业西征累迁金紫 …… (第 69a 页)
四年出为同州刺史同州蒲津潼关等六防诸军事帝
将伐齐召运参议东夏底定颇有力焉 五年 拜柱国进
爵卢国公转司武上大夫总宿卫军事帝崩于云阳宫
秘未发丧运总侍卫兵还京师宣帝即位授上柱国运
之 …… (第 100a 页)
问以可否轨赞成之建
德初转内史中大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又拜上开府
仪同大将军封上黄县公军国之政皆参预焉 五年 武
帝亲戎东伐轨从克晋州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夫将
军进爵郯国公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
士彦频与 (第 101a 页)
时人谓之于菟然事多克济由是收
穫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上许
之仲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击 十七年 启民窘迫与
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馀援之达头不敢
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馀家其年从高颎 (第 61b 页)
穫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上许
之仲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击 十七年 启民窘迫与
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馀援之达头不敢
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馀家其年从高颎 (第 61b 页)
所识隋公相禄何如臣报武帝曰隋公止是守节
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臣即于宫东南奏闻
陛下谓臣此语不忘 明年 乌丸轨言于武帝曰隋公非
人臣帝寻以问臣臣知帝有疑臣诡报曰是节臣更无
异相于时王谊梁彦光等知臣此语大象 (第 58b 页)
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臣即于宫东南奏闻
陛下谓臣此语不忘 明年 乌丸轨言于武帝曰隋公非
人臣帝寻以问臣臣知帝有疑臣诡报曰是节臣更无
异相于时王谊梁彦光等知臣此语大象 (第 58b 页)
桥里 金沟泉在隘口村今废
蒙坑乔山西为垆头山又西蜿蜒十馀里至于蒙坑西
距汾河寖三里沟深径曲 后魏书将军安同曰臣
尝受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馀里蹊
径不通 周建德五年十月 武帝命齐王宪率兵六
万还援晋州宪进军营于涑水齐主攻围晋州昼夜
不息周间谍还者或曰城已陷宪遣柱国越 …… (第 41a 页)
复聚东山邑令胡献瑶率壮士分道擒二十馀人孽
党胥剪
龙化镇东四十里东据乌岭西临翼城南连绛县北接
浮山扼要地也 隆化镇即隆化城周镇也 北齐隆
化元年
周武帝取浍州齐置镇于此以御周师故名
隆化金兴定三年置隆化县元宪宗二年废今在隆
化村
历山东南七十 …… (第 44a 页)
褎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敌怠
而设伏击之胥获焉 建德五年十月 陈王纯领步
骑二万专守千里径
回牛岭隋汉王谅据并州晋绛吕三州并城守隋将杨
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谅 (第 52b 页)
蒙坑乔山西为垆头山又西蜿蜒十馀里至于蒙坑西
距汾河寖三里沟深径曲 后魏书将军安同曰臣
尝受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馀里蹊
径不通 周建德五年十月 武帝命齐王宪率兵六
万还援晋州宪进军营于涑水齐主攻围晋州昼夜
不息周间谍还者或曰城已陷宪遣柱国越 …… (第 41a 页)
复聚东山邑令胡献瑶率壮士分道擒二十馀人孽
党胥剪
龙化镇东四十里东据乌岭西临翼城南连绛县北接
浮山扼要地也 隆化镇即隆化城周镇也 北齐隆
化元年
隆化金兴定三年置隆化县元宪宗二年废今在隆
化村
历山东南七十 …… (第 44a 页)
褎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敌怠
而设伏击之胥获焉 建德五年十月 陈王纯领步
骑二万专守千里径
回牛岭隋汉王谅据并州晋绛吕三州并城守隋将杨
素各以二千人縻之而去谅 (第 5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