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圜丘祀天门
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六载正月戊子亲祀圜丘礼毕大
赦天下
唐书德宗本纪建中元年春正月辛未有事于南郊大


宪宗本纪元和二年正月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
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二年正月己丑朔上亲献太清
宫太庙辛卯祀昊天上帝于郊丘是日还宫御丹凤楼
大赦天下先是将及大礼阴晦浃旬宰臣请改日上曰
郊庙事重斋戒有日不可遽更享献之辰景物晴霁人
情欣悦
礼仪志 元和十五年十二月
将有事于南郊穆宗问礼 (第 51b 页)
    当为十一月之误
文献通考自是迄唐之世季秋大享皆寓圜丘
代宗永泰二年礼仪使杜鸿渐奏季秋大享明室祀昊
天上帝请以肃宗配制可
宪宗元和元年太常礼院奏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
帝今太庙祔享礼毕大飨之日准礼合奉皇考顺宗配
神作主诏曰敬依典礼 十五年(时穆宗/已即位)
礼院奏大享明堂案礼文皇考配坐今
奉宪宗配神作主诏曰敬依典礼
    蕙田案此三大飨新旧书纪志俱不载马 (第 52a 页)
 (者莫不咸受其/职焉呜呼至哉)
图书集成肃宗实录乾元二年四月以久旱祭风伯雨

旧唐书礼仪志代宗永泰二年礼仪使右常寺于休烈
请依旧祠风伯雨师于国门旧坛复为中祠从之

册府元龟德宗贞元二年四月壬午太常寺奏祭风伯
雨师祝版准开元礼凡有司摄事祝版应御署者进署
讫皆北面再拜其风伯雨师本是小祀并有司行事天
宝三载始升诸星为中祀亦无皇帝亲祀风伯雨师之
文命有司自是常典不同摄祭其祝版准中祀例合进
署其再拜案礼无文诏曰风师雨师升为中祀有烈祖
成命况在风雨事切苍生令虽无文朕当屈已再拜以
申子育万民之意

贞元三年闰五月徙风师坛于浐水东
文献通考 宪宗元和十五年
太常礼院奏来年正月三
日皇帝有事于南郊同日立春后丑祀风师案周礼大
宗伯以槱燎祀风师郑玄云风箕星也故今 (第 34a 页)
合食太庙居常即无享礼今迁
中宗神主而禘祫之年毁庙之主并陈于太庙此则五
王配食与前时如一也有司不能答 元和十五年四月
礼部侍郎李建奏上大行皇帝谥曰 (第 41a 页)
有差
天宝七载七月文武百官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照等
及宗子咸上表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从之
旧唐书穆宗本纪 元和十五年正月
宪宗 (第 22b 页)
丙午
即皇
(第 22b 页)
秋七月乙巳
诏皇太后就安长乐朝夕承颜慈训 …… (第 22b 页)
所加庆感兼极 今月六日
是朕载诞之辰奉迎皇太后
于宫中上寿朕既深欢慰欲与臣下同之其日百寮命
妇宜于光顺门进名参贺朕于光顺门内 (第 23a 页)
与百寮相
见永为常式 丙午
(第 23a 页)
乙巳
诏书载诞受贺仪宜停先是
左丞韦绶奏行之宰臣以古无降诞受贺之礼奏罢之
册府元龟长庆元年七月庚子降诞日百 (第 23a 页)
诸亲及军使会鞠 十四年
三月乙酉宴文武百寮于麟德殿丙戌又宴宰辅及大
臣翰林学士于禁中
旧唐书穆宗本纪 元和十五年九月戊申
(第 23a 页)
重阳节

宴郭钊兄弟贵戚主婿等于宣和殿 (第 23a 页)
戊辰上猎苑中
戒多杀止行三驱之礼劳士而还
唐书宪宗本纪元和九年十一月戊子罢京兆府猎献
狐兔
穆宗本纪 元和十五年正月
即皇帝 (第 29a 页)
十二月庚辰

于城 (第 29a 页)
壬午
击鞠于右神策军遂猎于城 (第 29a 页)
甲申
猎于
苑北 (第 29a 页)
十四年置临汉监于襄州牧马二千二百费田四百顷 穆宗即位
岐人叩阙讼茂宗所夺田事下御史案治悉
子民太和七年度支盐铁使言银州水甘草丰请诏刺
史刘源市马三千河西置 (第 42b 页)
 旧唐书庄宪皇后王氏生宪宗册为良娣永贞内禅
 册为太上皇后元和十一年三月崩于南内之咸宁
 殿其年八月祔葬于丰陵
宪宗景陵
 旧唐书 元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
上崩于大明宫之
 中和 (第 41b 页)
五月庚申
葬于景陵 (第 41b 页)
 (下者必尊崇其父以配天而后为孝西汉孝武始建/明堂固以高帝配矣其后又以景帝配唐初以元帝)
 (配其后以高祖太宗配及孝和时以高宗配明皇时/以睿宗配永泰时以肃宗配元和时以顺宗配 穆宗)
 (即位
以宪宗配宋初以宣祖配后以太祖配既而真/仁英神徽诸宗皆相继而配莫有能正其失者惟东)
 (汉明帝时以光武 (第 275a 页)
 帝配唐初以元帝配后以高祖太宗配孝和时以
  高宗配明皇时以睿宗配永泰时以肃宗配元和
  时以顺宗配 穆宗即位
以宪宗配宋初以宣祖配 (第 23b 页)
括地


志云恒山在恒阳县西北一百四十里元和志云


汉改恒山为常山至周武平齐复曰恒山唐地理


元和十五年
更恒岳曰镇岳名山记云恒山高


三千九百丈上方三十里沈括笔谈云北岳谓之 (第 21b 页)
 之迹又曰张皇六师无废高祖寡命盖有以谂此矣

 晋武平吴而去州兵 唐穆宗即位
两河略定萧俛段
 文昌以为天下已平宜渐销兵请密诏军镇每岁八
 人之中限一人逃死无备甚矣天下能不易而溃 …… (第 21a 页)
 于不得已而用兵又不善将使败其师而得逃死将

 何以安其身而存其位也耶易曰厥孚交如威如吉 上九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何也叶子曰履信思乎顺人
 道备矣天与而人归神道全矣履端于始而举正于
 终人与其成而天 (第 22a 页)
 宗汤安知不以其月至日伊尹摄行郊祀配天之礼
 因而陈训太甲乎班固以三统历推之汤伐桀之岁
 在大火房五度故左傅曰大火阏伯之墟实配商人
  后十三年十二月乙丑朔旦
冬至(伊训不言朔则乙/丑非朔日也此恐)
 (误/)其日伊尹祀先王于方明(方明见/仪礼)以配上帝此其 (第 4b 页)
 因而陈训太甲乎班固以三统历推之汤伐桀之岁
 在大火房五度故左傅曰大火阏伯之墟实配商人
 后十三年十二月乙丑朔旦 冬至(伊训不言朔则乙/丑非朔日也此恐)
 (误/)
其日伊尹祀先王于方明(方明见/仪礼)以配上帝此其
 證也十有三年之春即春秋春王正月之春谓十一
 月也 (第 4b 页)
 因而陈训太甲乎班固以三统历推之汤伐桀之岁
 在大火房五度故左傅曰大火阏伯之墟实配商人
 后十三年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伊训不言朔则 乙/丑
(第 4b 页)
朔日
也此恐)
 (误/)其日伊尹祀先王于方明(方明见/仪礼)以配上帝此其
 證也十有三年之 (第 4b 页)
即春秋 (第 4b 页)
春王
(第 4b 页)
正月
(第 4b 页)
(第 4b 页)
十一
 月
也何以明之武成 (第 4b 页)
一月壬辰旁死魄
越翼 (第 4b 页)

 巳
王朝步自周于征伐 (第 4b 页)
戊午
师渡孟 (第 4b 页)
癸亥
陈于 (第 4b 页)
 商郊牧野一月二孔氏以为周正 建子
之月是也师
 渡孟津即大会于孟津 (第 5a 页)
癸巳
(第 5a 页)
戊午
凡二十六日
 皆在 (第 5a 页)
十一月癸亥
(第 5a 页)
十二月
(第 5a 页)
四日
也国语引伶州
 鸠言武王克商岁在鹑火(周语注岁岁星也/鹑火次名周分野)日在析
 木月在天驷辰在斗柄星 (第 5a 页)
在天鼋班固以三统历推
 之师方发为殷 十一月戊子日
日在析木箕七度其
 夕月在房五度房天驷也 (第 5a 页)
后三日
(第 5a 页)
正月辛卯朔

 辰在斗前一度斗柄 (第 5a 页)
明日
壬辰晨星始见戊午渡 (第 5a 页)
 之师方发为殷十一月戊子日日在析木箕七度其
 夕月在房五度房天驷也后三日得正月辛卯朔合
 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明日 壬辰
晨星始 (第 5a 页)
戊午
(第 5a 页)
 孟津 明日
己未冬至晨星与婺女伏历建星牵牛至
 于婺女天鼋之首至庚申二月朔日也 (第 5b 页)
癸亥
陈牧野
 甲子合战与书傅无一不符者此又其證也蔡氏又
 引臣工诗 (第 5b 页)
莫春
来牟语以为夏月未尝改则愚于此
 有说矣古者天子受命凡改元颁历朝觐会同诸大
 政皆以正朔行之至于分至启 (第 5b 页)
闭民事早晚所关者
 未尝不遵
小正之书东莱吕氏所云三正通于民
 俗周人兼而用之是也盖史书记时事则从 (第 5b 页)
正月

 
令纪岁功则从 (第 5b 页)
正从周正者多出于朝廷政令之
 施设从 (第 6a 页)
正者多出于民间士女之话言诗书三礼
 所举 (第 6a 页)
正难更仆数安得援之为不改时月之證乎
 信如蔡说则商周 (第 6a 页)
正朔
名改实不改夫子何必云行
  (第 6a 页)
之时乎赵汸曰春秋所书皆从国史月为周月则
 时亦周时孔氏谓月改则 (第 6a 页)
移是也左傅僖五年 (第 6a 页)

 
(第 6a 页)
正月辛亥朔日
南至昭十七 (第 6a 页)
夏六月
记太史曰
 此月日过分而未至 (第 6a 页)
夏四月
(第 6a 页)
孟夏
又记梓慎 (第 6a 页)
 曰火出于
为三月于商为 (第 6b 页)
四月
于周为 (第 6b 页)
五月
又经
 书 (第 6b 页)
冬十月
雨雪 (第 6b 页)
春正月
无冰 (第 6b 页)
二月
无冰 (第 6b 页)
冬十月
陨霜
 杀草之类皆为记灾时月俱改断可识矣太史公记
 三代革命于殷曰改正朔于周曰制正朔于秦曰改
 年始 (第 6b 页)
盖正谓 正月朔
(第 6b 页)
朔日
殷周即所改之月为 (第 6b 页)

 首
故曰改正朔曰制 (第 6b 页)
正朔
秦即 (第 6b 页)
十月
(第 6b 页)
岁首
而别用
 夏时数月故曰改年始汉太初 (第 6b 页)
立冬
小雪则曰于
 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月唐大衍历追算 (第 6b 页)
 年始盖正谓正月朔谓朔日殷周即所改之月为岁
 首故曰改正朔曰制正朔秦即十月为岁首而别用
 夏时数月故曰改年始汉太初历立冬 小雪
则曰于 (第 6b 页)
(第 6b 页)
十月
(第 6b 页)
十一月
(第 6b 页)
十二月
唐大衍历追算 (第 6b 页)
 春秋 冬至
亦皆在 (第 7a 页)
正月
孰谓殷周不改月乎黄泽曰
 春秋三传及三家注于周月别无异同惟胡文定以
 夏时冠周月蔡仲默云商周时月俱不 (第 7a 页)
改今据周礼
 有 正月
有正岁则周实改时改月 (第 7a 页)
建子
之正以之布
 政读 (第 7a 页)
(第 7a 页)
正夏
时谓之正岁以施之民事初不相妨
 如孟子七八月之间旱 (第 7a 页)
十一月
徒杠 (第 7a 页)
十二月
舆梁赵
 岐释以周正晦庵亦从之此不易之说王樵 (第 7a 页)
子月
 
为一岁之始犹子时为一日之始安在子之不可以 (第 7a 页)
 为
乎夫正朔者 (第 7b 页)
十二月
之首史官纪年之所始也
  (第 7b 页)
正月
(第 7b 页)
十二月
之首历官纪年之所始也正朔有改
 三代迭建三正以新民之视听 (第 7b 页)
月朔
有改有不改有
 改于上不改于下从民间之便如周七八月为 (第 7b 页)
夏五
 
(第 7b 页)
六月
孟子之言与周制合而金縢云秋大熟未穫则
 又仍为今时之 (第 7b 页)
盖非酉戌之月未有以见岁之大
 熟而未穫也诗中 (第 7b 页)
四月
(第 7b 页)
夏六月
徂暑与论 (第 7b 页)
莫春
 
者春服既成皆此类也乃若春秋则史官之书必用 …… (第 7b 页)
 贲三千人
贯盈
 袁黄曰正义云纣之为恶如物在绳索之贯其恶贯
 已满蔡注贯训通欠明
次于河朔
 按武成武王以 十一月三日
发镐京 (第 12b 页)
戊午
渡河为 (第 12b 页)
  二十八日
孟津去周九百里司马法师行日三十里
 故以 (第 13a 页)
二十八日
渡河也
朕梦协朕卜
 王应麟曰史本纪武王伐纣卜龟兆不吉群臣皆惧
 惟太公强之书正义引太公六韬云卜战龟 …… (第 13a 页)
 鬲殷人也文王举之于鱼盐之中国语殷辛伐有苏
 有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与胶鬲比而亡殷
 又吕氏春秋帝王世纪皆云纣使胶鬲候周师王使
 以 甲子日
报纣此足證胶鬲适周尝佐武王伐纣之
 时鬲正在行间以其本非周才故曰九人而已不然
 妇人不与外政况当麾旄 …… (第 14a 页)
  妄言史迁取而笔之谬也(按贾子曰纣死弃玉门/之外观者进而蹴之武)
  (王使人帷而守之其/无斩纣之事可知)
一月壬辰旁死魄
 孔传 (第 18b 页)
一月
周之 (第 18b 页)
正月(史记年表春正月或/书一月或书端月)
旁近也月
 二日死魄疏云此月辛卯朔朔是死魄故月二日近
 死魄魄者月轮郭无光处也朔后明生而魄死望后 (第 18b 页)
  妄言史迁取而笔之谬也(按贾子曰纣死弃玉门/之外观者进而蹴之武)
  (王使人帷而守之其/无斩纣之事可知)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孔传一月周之正月(史记年表 春正月
或/书 (第 18b 页)
一月
或书 (第 18b 页)
端月)
旁近也月 (第 18b 页)
二日
死魄疏云此 (第 18b 页)
辛卯
朔朔是死魄故 (第 18b 页)
二日

 死魄魄者月轮郭无光处也朔后明生而魄死望后 (第 18b 页)
 孔传一月周之正月(史记年表春正月或/书一月或书端月)旁近也月
 二日死魄疏云此月辛卯朔朔是死魄故月二日
 死魄
魄者月轮郭无光处也朔后明生而魄死望后 …… (第 18b 页)
 芮之前也
陈于商郊俟天休命 血流漂杵 式商容庐 鹿台

 孔傅自河至朝歌出四百里 五日
而至赴敌宜速待
 天休命谓夜雨止毕陈疏云周语王以 (第 20a 页)
二月癸亥夜
 
陈未毕而雨是雨止毕陈也待天休命雨是天之美
 命韦昭云雨者天地人和同之应也蔡元度曰诗云
 肆伐大商会朝 (第 20a 页)
清明盖谓雨止 清明

 蔡清曰朱子孟注杵舂杵也兵间安得有舂杵曰此
 正兵间所宜用也凡古人行兵人各携畚锸版杵之
 属为营 …… (第 20a 页)
 然矣

大告武成
 孔疏 其年闰二月庚寅朔
(第 22a 页)
三月庚申朔
四月己丑朔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是四月三日也丁
 未四月十九日庚戌二十二日也正月始往伐四月 (第 22a 页)
 然矣

大告武成
 孔疏其年闰二月庚寅朔三月庚申朔 四月己丑朔
 
(第 22a 页)
四月哉生明
王来自商至于丰是 (第 22a 页)
四月三日
也丁
 未四月十九日 (第 22a 页)
庚戌
(第 22a 页)
二十二日
(第 22a 页)
正月
始往伐 (第 22a 页)
四月
 
告成功史序其事见成功之次
先王建邦启土 公刘克笃前烈 王季其勤王家
惟九年
 后稷始封于邰杜预曰始平 …… (第 22a 页)
 王之始此盖惑于汉儒谶纬之说其诬甚矣欧阳永
 叔苏子由已辨正之然文王虽无称王事而受命改
 元则不可谓妄周书(逸/书)云文王受命九年时为 莫春
 
在镐召太子发竹书纪年云殷纣三十三年王锡命
 西伯得专征伐沈约注文王受命九年大统未集盖
 得专征伐受命 …… (第 24b 页)
 邹季友曰按舜典五典五品皋陶谟周官君牙五典

 蔡氏所释并同而此五教之目有兄弟而阙朋友言
 兄弟则可该长幼矣
 归氏考定武成
  惟 一月壬辰旁死魄
越翼日 (第 27a 页)
癸巳
王朝步自周于
  征伐商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
  克笃前烈至于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 …… (第 27a 页)
  大邑周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以上告群神古自王若曰呜呼/至无作神羞 本相连如此) 戊午
师逾孟津 (第 27b 页)
   癸亥
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 (第 28a 页)
昧爽
受率其旅若
  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
  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 (第 28a 页)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
  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厥 四月哉生明
  
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
  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第 28a 页)
丁未
祀于周庙邦
  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 (第 28a 页)
  成 既生魄
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列爵惟五
  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
  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 (第 28b 页)
拱而天下治
  归有光曰予所考定如此只移厥 四月哉生明

  受命于周一段文势既顺亦无阙文矣汪玉卿尝
  疑甲子失序盖先儒以汉志推此年 (第 28b 页)
置闰
(第 28b 页)
二月
  
(第 28b 页)
四月
(第 28b 页)
丁未
庚戌本无可疑也
 尚书埤傅卷九 (第 28b 页)
  受命于周一段文势既顺亦无阙文矣汪玉卿尝
  疑甲子失序盖先儒以汉志推此年置闰在二月
  故四月有丁未 庚戌
本无可疑也
 尚书埤傅卷九 (第 28b 页)
 班氏曰恒水出常山上曲阳县恒山北谷东入滱滱
  水出代郡灵邱县东至文安入大河(按上曲阳后/齐去上字隋)
  (开皇六年改为石邑七年改曰恒阳 唐元和十五/年
更名曲阳灵邱属唐蔚州今为化外文安汉渤)
  (海之县也唐𨽻莫州今𨽻霸州按水经滱水东北/至长城注于 (第 34a 页)
  谭公
春秋谭子注谭国在济南平陵县西南(郡国志东平陵/有谭城故谭国)
 通典齐州全节县春秋时谭国城在县西南 (唐元和/十五年)
(
省入历城南寰宇记谭城在/历城县东 十里今济南府) 白虎通作覃(孔氏曰谭/子爵言公)
(者依臣/子之 (第 32b 页)
 (宪宗元和四年渭南暴水应在吐突承璀/元和七八年百川俱汎贼及宰辅)
 (元和十一十二年京畿水倾殿柱乃平吴蔡 元和十五年
南郡水应在王守澄)
 (穆宗长庆二四年郡国大水是兆诸阉/敬宗宝历元年京畿水刘克明主灾) …… (第 11b 页)
 (唐高祖武德九年楼柱倾复起玄武门主灾/长寿二年神宫柽杉皆变为柏应女乘男)
 (德宗贞元四年雨木于陈留神策士主灾 宪宗元和十五年
树无风自拔中尉主灾)
 (懿宗咸通十四年成都李实变木瓜主易姓/宋太平兴国六年解木有字是兆天书)
 ( …… (第 19a 页)
 (贞元八九十年荐震涌树应在诸镇/宪宗元和八年大隗山崩地震)
 (元和十十一年荐震皇甫镈主灾中尉主灾 元和十五年春正月
穆宗即位震)
 (文宗太和九年京师大震仇士良主灾/开成四年京师震仇鱼主灾) (第 24b 页)
 (贞元八九十年荐震涌树应在诸镇/宪宗元和八年大隗山崩地震)
 (元和十十一年荐震皇甫镈主灾中尉主灾/元和十五年春正月 穆宗即位
震)
 (文宗太和九年京师大震仇士良主灾/开成四年京师震仇鱼主灾)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