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詔令奏議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而欲求征?且与王常共屯涿郡,勉思方略,以成功业。(袁宏《后汉纪》四,《后汉·耿弇》)

忧旱诏(五 年五月丙子)
  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伤天气乎?其令中都官、三辅
可多作Я,以供家出入之粮,以待宾位(《齐民要术》八,《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七)。可菑麦田。夏至先后各二 日,
可种黍。虫食李者,黍贵也(《齐民要术》一)。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注)牡麻青白,有华无实,好肥理,
室谯王承传》。)

  湘州南楚固,以叔父居之。(《书钞》七十二引《晋中兴书》)

中州良人诏 (太兴四年五月庚申)
  昔汉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武帝时,凉州覆败,诸为奴婢亦皆复籍,此累代成规也。其免中州良人遭难
九百二十引《后周书》,案:今《周书·明帝纪》「大礼」作「大体」,「敢攘」作「敢让」。)

造周历诏 (武成元年五月戊子)
  皇王之迹不一,因革之道已殊,莫不播八政以成物,兆三元而为纪。是以容成创定于轩辕,羲和钦若于
卷三

杨坚(三)

生日海内断屠诏 (仁寿三年五月癸卯)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但风树不静,严敬莫追,霜露既降,咸思空切。六月十三
旧制,舋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炀帝乃下诏革前制。又见《通典》一百六十四。)

旌先贤祠墓诏(大 业二年五月乙卯)
  旌表先哲,式存飨祀,所以优礼贤能,显彰遗爱。朕永鉴前修,尚想名德,何尝不兴叹九原,属怀千载
。因缘多端,请不劳虑。谨和南。九月十日。(同上,王于长安遣书。)

  弟子总持和南,僧使智邃来,奉 五月二日
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履涉亏和,深以倾悚。弟子于江都入朝,至陕关眩瞀,停岐阳,腹
旋据该道雇觅海船三十只,委员星夜押赴乍浦,当即赶紧装载,足敷应用。所有杭、嘉、湖三府属米五万石,已于 五月初二日
由乍浦海口全数开行。其绍兴、宁波府属米石,据报现在装载开行。温州、台州府属米石,亦据禀由各该县陆续起 (第 290 页)
    (臣等谨案,林爽文元恶大憝,于律固应拿戮;而圣主体好生之德,尚不欲因其子而戮其父。及再经鞫讯,林劝曾与逆谋,则劝实无可生之理。至于赖笺、庄树,因有一线可原,皆得邀恩格外,概予从宽。我皇上用刑之当,皆由于察理之精,洵足为恤刑之准则欤!)
   五月初二日(癸亥)
,福康安、德成、徐嗣曾同奏言:台湾地方,一厅四县向无砖石城垣;惟嘉义系属土城,馀俱用刺竹围插。贼匪起 (第 945 页)
    中东战事始末云:中东和约成,台湾一省输日。台地官绅、士庶愿作圣朝之赤子,不甘为异族之羁囚,痛哭呼天,飞章乞命。奈此举朝廷亦出诸不得已,无可挽回。台民遂举义旗。署抚唐微卿方伯景崧有电奏闻曰:台湾士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载圣清。竟不自知僭妄,于 乙未五月初二日
听民拥立为伯理玺天德,犹华 (第 24 页)
  初,闻内地海澄之变,新晋头衔,谒余谢云:自改外官十六年,未挂珠,今始得之。复诵前人句云:男儿欲报君恩重,战死沙场是善终。不料竟成凶谶也。获残骸归殓,百姓哀号之声偏野,士民设位于白沙书院哭之。郡城戒严,孔云驿司马自鹿港集丁壮来援。彰人争随行,云为官报仇。 五月初二日,
贼迫郡城,土人遥见白须青衫立城上指挥兵勇。乡民往往于日夕时见公乘马执戈往来于郊原燐火间,贼众见之辄骇 (第 149 页)
唐主政经理照料。一、先到龙州候示,应扎何处,临时妥酌;南宁不相宜。一、四月十八日旨催刘离越甚严切,限 五月初二日
撤至云境。如来不及,稍迟数日尚可;但不可太缓。总之,刘来必使得所,惟当遵旨速行。望即开谕刘照办。因批 …… (第 81 页)
  以上十一条,贵提督务即切实遵照,妥速料理起程;懔遵四月十八日电旨,先撤至云境,再转至广西龙州,听候酌定驻扎处所。前经总署与法人约定 五月初二日,
云军皆撤入关;此时已赶不及。惟接到此批后,务即作速布置成行,不可延缓!一面将料理情形、起程日期,飞报 (第 87 页)
    日本索割台湾一岛,台民忠义,誓不服倭;屡次请为代奏,吁求免割,未克挽回。全台绅民,不胜悲愤;因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适崧奉旨内渡,摒当起程。台民闻知,于 五月初二日
拥集衙署,捧送印旗,印文曰「台湾民主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虎」,强崧暂留保民御敌。坚辞弗获,不得已 (第 213 页)
允暂主。一面电奏,一面布告各国,商结外援,图复台湾。总统由民公举,遵奉正朔,遥作屏藩。能否久支,未可逆料;惟乞悯而助之!事起仓卒,迫不自由;想蒙亮鉴!景崧。冬。
     唐抚台致总署电 (五月初二日未刻。
再附此电,以备参考)

    四月二十六日奉电旨,臣景崧钦遵开缺,应即起程入京陛见。惟臣先行,民断 (第 213 页)
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可臣暂留此,先令各官陆续内渡,臣则相机自处。台民

闻割台后望有转机,未敢妄动;今已绝望,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于 五月初二日,
齐集衙署,捧送印旗前来;印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虎」,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 (第 214 页)
四月二十九日,伪副总兵苏梁等赴职就抚。先缴伪铜印四颗、伪劄二张。卑职随于五月初一日,督催伪官兵下山。 初二日,
抚齐伪官。查有伪中提督左镇左营副总兵苏梁,计铜印一颗、劄一张;伪中军参将林材,铜印一颗、劄一张;伪左 (第 108 页)
饰,复焚其署。棺皆炉,馀骨数块而已。子一、孙一、女一,在火药库得生。
  镇军扎营北门外校场。
   五月初二日五更
后,闻城外呐喊声;天明围城,攻东、南、西三面。城上鎗炮齐发,击毙多贼。贼稍却未退,登澄台四望,城内无 …… (第 85 页)
  致各司道书:自过海上岸,耳聋喉喑,恐叩谒两院不能明晰面陈。谨沥叙下情,伏祈婉达。上年逆匪扰乱,各处同时并起。恒镇主屯兵暂守,兼顾郡城,弟主进兵速战。是以第二次单衔摺内,有「能守方可速战、非战不能久守」之语。主战者,兵贵神速,虑其老师糜饷;且料定官兵一到,胁从即皆为义民,可期必胜。主守者亦为兵单贼众,不敢轻进,致失机宜耳。不久,南路剋期收复,北路不伤一兵,大获全胜,而后郡城重地得以安全。既于公有济,似不必再问其意见之异同矣。当其势处危急,不及详呈印牍,于城楼用寸笺率书一二行,飞报内地。实以此次与往年偶尔滋事情形不同,且与往年内地安静兵饷计日可到之时不同。彼时台、凤两县官一、 二日
连被戕害,军民皆谓镇道必不免罢斥。若辈安知圣恩优渥,准其将功赎罪;五日京兆,渐至号令不行。况饷需短绌 (第 93 页)
  先是,二十五日,凤山县地枋寮有吴评者,纠馀党起衅。爱总镇、庆郡守于贼入鹿耳门之日,适回自鹿港,方以吴评事驰赴凤山;晡刻,骤闻北线失利,总镇移镇安平、道府移札郡城大西门,以安平为郡咽喉、大西门又为通海要津也。是晚四鼓,兼才等奉召至大西门。翌日辰刻檄下,兼才分守大南门城门,左义民首捐中书科中书衔林朝英、生员张正位,右为廪生徐朝选。城上下营兵分布,以抚标把总王兆麟暂统之。每夜交二鼓,府县丞倅按段巡城,随以乡勇,往来梭织,络绎不绝。而蔡贼据水自固,以逸待劳。三十夜,烧鹿耳门文馆,武馆以逼近天后宫得存。 五月二日,
烧商船一号。三日,以十二人驾船自鹿耳门入,焚我军哨船三号,抢夺二号。时,义民、乡勇、营兵、番卒布满海 (第 54 页)
   致沈幼丹节帅 (五月初二日)
…… (第 29 页)
  伟如方伯与日将辨论节略,彼注意在贴费始肯退兵,匪夷所思,却亦意料所及。柳原必欲执事联衔用印给文,以凭转奏,设词推托,似是不了之局,柳原复总署文,意颇傲慢,外务省覆文则称上年面咨毛、董两大臣,而据其趣旨,今甫下手。此事固由总署对柳使之言,初太疏懈,而不谓其胁制狡赖至此极也。文博翁谓恐须办到通商,各国现无发此议者。大疏以贴费、通商,皆万不可开之端,殊为明断。然以兵威偪令自退,未知果办到否?日人情同无赖,武勇自矜,深知中国虚实,乃敢下此险著。但望秋后风涛略静,知难暂退。惟我无自强之人与法,后患殆不可思议耳。
  前恐台防调队,拟令现驻徐州之唐俊侯铭字武毅步队十三营应召,并函知雨亭、振轩二公。讵 五月初二
、十二两函,尚未澈览,乃奏调北洋鎗队三千、南洋二千。津防各队,现正修新城、筑台,近奉寄谕,整顿海防 …… (第 40 页)
  再,叠奉寄谕,沈葆桢及文煜、李鹤年夹板印封等件,由臣发交轮船速为分别投递,遵查五月二十五日寄谕夹板文件,当交沈葆桢赍摺千总郑渔原轮船赍回,五月二十七、三十等日夹板印封各件,适有招商局轮船运粮来津,即发交该船带至上海,饬由江海关道沈秉成专弁搭轮递闽,分别转投,当不致误。惟查天津仅有驻防轮船二只。一系沪局操江船,前因船身损坏,回沪修整,暂难北来。一系奏调闽局之镇海船,现今专防要地,未便远离。所奉夹板文件,实无官船可递。目下招商轮船漕米运竣,来津甚稀,若搭洋商轮船,究恐展转贻误。况查由原五、六百里驿递至闽,不过十五、六日,而轮船由津至沪,须五、六日。又由沪至闽,须三、四日。至速仅早到数日耳。若无便船,往往候过兼旬。即如臣于五月初一、 二日
商覆沈葆桢调兵之函,由商轮转寄,昨沈葆桢五 …… (第 45 页)
  查潘藩司钞寄五月十七日以后探报:日将西乡招降牡丹社番目,前年被杀之人并不深追,即给旗为记,又要到卑南社招抚。二十一、 二日,
续到日本轮船,装载铁器、农具及幼杉茶树花木等件,以备将来开垦栽种,是其意图久踞,不愿撤兵,概可想见。 …… (第 56 页)
   (屡次电谕均谨悉。赴长崎,非上策。旨令与桦山商办,应不离桦山。到台拟停口外,观动静,有风避往他处,风定再回,俟伊藤覆电,始有主意商办。大员有文凭否?昨商沪道,恳借护勇四十名,已允,惟借快鎗六十枝,弹三万粒,刘云若大人电饬借用,则不必请南洋示,免周折。)




     伯行上海来电 (五月初二日辰刻
到)

   (有风应避何处?拟与船主密商。关防似不必另刊。伊藤所称全权,自非特派可比。现拟初四或初 (第 752 页)
六启程。)




     伯行上海来电 (五月初二日申刻
到)

   (宋辰正两电敬悉。淡水会齐日期饬遵。桦山何日自何处起程、何时到,或电询伊藤,俟复电即定 (第 753 页)
  顷接电示,已转电各口。据巴使面称,约已画押,基、澎已允定退兵,岂有翻悔之理?法兵船在海面者,陆续撤回,必须进口购济煤粮,若待船撤尽、再开堵口,即常年无事时,法兵船在华亦不少,且议约时并无此说,漕船已自沪北驶,午节前后到津,望早电允,免饶舌。




   寄译署 (五月初二日未刻)
  巴使接电,提督孤拔病故云。 (第 514 页)
   寄译署 (五月初二日辰刻)
  顷接伊藤初一申正电称,李中堂阁下,本月二十三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九日来电所示各节,当经转达桦山 (第 751 页)
提督去后,顷准该提督复称,两国特派大员应以淡水作为会齐之所。中国特派大员如以淡水地方有碍难之事,该提督应将中国特派大员安稳护送至澎湖或福州暂住,如果该处有愤乱之事,应俟至弹压平靖后再行前往。该提督与李经方同时登岸等语。本大臣相应迅将以上各节电达贵大臣知照,并望李经方即径赴淡水云。似此尚为稳妥,除电经方酌办外,请代奏。




   寄伯行 (五月初二日辰刻)
  顷电总署,以昨奉寄阅署台抚电,语多隔膜,实有不能已于言者。美国向例,不干 (第 751 页)
预外事,即美商肯估押,该国不能助兵,岂非空谈?俄、德、法与日廷言,不准日佔中国大地,大地犹言平地也。故只索辽东,而不及台岛。法初姑欲保台,因俄、德不从乃止。未定约之前,英且不肯押台,岂定约后,美肯越俎?台抚实不明洋情,凭虚臆造也。至李经方手无兵权,自不可冒险轻进,致失国体。台北人来谓,前次杀死中军,系兵变,非民变。哥老会弁兵欲乘机劫库耳。唐抚不遵旨内渡撤兵,横生异议,幸朝廷勿为所惑云。




   覆伯行 (五月初二日巳刻)
  东戌电悉。枢廷为唐所惑,故以辰电醒之。信否听之。季同电,似唐授意,或不如此之甚。但桦山早晚当 (第 752 页)
至淡水,沪、台电捷,当有确报。汝俟桦山到淡,再起程径往为妥。此去为交地,非助战也。俟有准期,再转奏。日已派外务次官为驻京公使,初十内起行到津,余拟俟其过津,即销假赴京覆命,或会议辽事。




   覆伯行 (五月初二日申刻)
  已电俟桦山到淡后起程非晚。前电伊藤令彼此约期相会,回电但请径赴淡水,未订日期,则我去本可较迟 …… (第 753 页)
  唐抚冬电总署,四月二十六日奉电旨,臣景崧钦遵开缺,应即起程入京陛见。惟臣先行,民断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合臣暂留此,先令各官陆续内渡,臣再相机自处

。台民闻割台后,望有转机,未敢妄动。今已绝望,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于 五月初二日
齐集衙署,捧送印旗前来。印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边。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 …… (第 755 页)
  杨提督岐珍电,台北官勇内渡已完,来者云新竹土匪与日斗,彼此小伤。台中林朝栋军全散,自回泉州。台南刘永福虽未回,闻亦不备战云。




   寄译署(闰五月初七日申刻)

  杨提督电,昨淡水有绅来,言日感瘟疫,桦山 初二晚
病危,兵日殁甚多,确否再禀云。 (第 772 页)
,己未。刑部右侍郎宋镕悦研夫子,江苏长州人,壬辰。兵部左侍郎万承风。内阁学士汪廷珍。内阁学士吴芳培。 五月初二日
引见,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大教习汪瑟庵夫子、秀楚翘夫子。小教习编修汪雨原夫子润之,浙江钱塘人,辛酉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