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鲁国之族,以为奉圣后;并缮庙堂,供备祀典,四时荐秩,一皆遵旧。(《梁书·敬帝纪》)

置中正诏(太 平二年正月壬寅)
  诸州各置中正,依旧访举。不得辄承单状,序官皆须中正押上,然后量授。详依品制,务使精实。其荆
  王文正
文正诚贤相也。而封禅天书之际。内愧伴食。而终不能奉身而退者。终是方丈之食妻妾之奉。茅塞其心也。惜哉。万古几人能超出此臼欤。
  宋仁宗
仁宗立相而人情贤。梦卜之言。自其口出。不啻真知其贤相也。而未 一年
旋罢其相。至相夏竦则才罢旋收。至死不舍。而自定其谥为文正。不啻不觉其奸也。其于文富则若唐玄宗之于韩休 (第 316L 页)
日不遥。想冬袷。薄同败荷。何以穿百里雪。念仰实多。稚川之书。寄上尔。此君古文辞。稍进可爱也。纸尾所谓 去年
寄余书伏呈云者。即心溪答渠之慰书也。其帖留鄙中。将以编巍集也。其知之。中书君,楮先生,陈玄,陶泓。为 (第 223L 页)
吕)等。帅大军侵高丽。高丽王询。遣使请纳方物。许之。四年。高丽表请称藩。归所留只剌里。只剌里在高丽。 六年
不屈。特拜林牙。林牙者。翰林也。 (第 330H 页)
乾兴元年。
帝崩。隆绪集蕃汉大臣。举哀。遣使吊祭。置帝御灵。建资福道场百日。谕国内。不得作乐。犯帝讳者。悉改之。 (第 330H 页)
(一千四百四人。)○景宗九榜。(一百八十三人。)○英宗一百十九榜。(二千八十九人。)合一万十三人。 (仁宗在位一年。
故无科举云。)案文献备考。(英宗己丑修。)选举考。载高丽科总数。凡六千七百四十二人。(备考检高丽史选 (第 24H 页)
  

别纸
四郡二府。恐与南北朝相似。马韩之治。不及于汉北矣。东晋之于元魏。有纲目之例。
新罗或自谓与首露同姓。或自谓金天氏之后。卵椟之诞妄可见。
朝则朝如则如。恐当据实。此不在华夷之别。高丽至 仁宗即位。
专心事辽。元宗忠烈以后。亦专心事元。考以正之。
句丽之乙巴素千古一人。此宜表以出之。或以不谏立后事为 (第 520H 页)
  其九
鸡林黄叶枯。鹄岭青松茂。(罗末。有鸡林黄叶。鹄岭青松之谣。)瓶山成伯图。一举剿残寇。(高丽败甄萱于瓶山。萱败走。东方州郡。皆降于高丽。)古昌送沛志。为报韩恩旧。(罗末权幸。守古昌郡。甄萱入新罗。弑王。幸谋众曰。萱不共戴天。盍归王公。以雪我耻。遂降高丽。太祖喜曰。幸能炳几达权。赐姓权。升安东为府。)乐浪用文进。讨

叛躬介冑。(高丽肃宗朝。金富轼直翰院。 仁宗即位。
妙清与赵匡柳旵等。据西京叛。富轼为元帅讨平之。录勋进爵。后封乐浪郡。开国侯。)异徵云生口。奇勋海凯奏 (第 111L 页)
  郁陵岛
郁陵岛在悉直东洋。或称武陵。或称羽陵悉直国。今朝鲜三陟府。岛在新罗。为于山国。地方百里。有大山。自山顶四距海过万馀步。石佛浮屠铁钟在焉。地多岩石。产柴胡藁本石楠藤草香木芦竹桃花。而其实大可为觞豆。又有黑鼠白猫。海中有牛形。赤眸无角。群卧海岸。名可之。与日本国隐岐洲相近。山砢沙渚。历历可见。今朝鲜桃种绝大者。自是岛来。故名曰郁陵桃。于山国恃险不交邻君。梁武帝天监十一年。新罗王知大路十三年。新罗伊餐异斯夫谓于山人曰。愚悍难以威来。乃造木偶狮子。载战船。抵其国海岸。诳告曰。汝若不服。则放此猛兽踏杀之。国人恐惧即降。岁以土宜为贡。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岛主曰吉入贡于高丽。受官爵。 宋真宗乾兴元年。
女真攻岛。民多 (第 160H 页)
一毫之不明。无以垂示于百世矣。可不惧哉。昔我  仁宗元年。
先正臣李彦迪议建 世弟。而先正臣李滉书之简策。 肃庙朝丁酉。亦因大臣建请而即决代理之举。未闻其时有以 (第 101L 页)
 睿宗十三年。郑克永使还。徽宗赐御笔诏书。
按手书赐方岳一札十行。光武曾有之。一日万几。何暇及此。不有词臣秉笔者乎。甚至以手书赐外夷。以示异恩则又过矣。
  仁宗即位。
议李资谦班次。两府两制。皆以为资谦太后之父。不宜称臣。不参庭贺。上答拜为是。金富轼独上疏。引郑玄,徐 (第 159H 页)
。本出庄子。司马彪曰杏坛泽中高处。顾亭林云庄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今之杏坛。乃 宋乾兴间。
孔道辅增修祖庙。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亭林说止此。)东人错认。乃于圣庙之后。列植银杏 (第 512H 页)
 
高丽史云景宗四年。(高丽开国六十二年。)渤海人数万来投。〇显宗五年。(宋真宗祥符七年。)铁利国主那沙。(今豆满河北。)使女真万豆来。献马及貂鼠青鼠皮。(通考云。宋开宝五年。铁利王子。贡马布及腽肭脐。)〇九年。定安国人骨须来奔。〇 十一年。
弗柰国酋长沙诃门。(即渤海时拂涅部。)遣女真人来。献土物。〇十二年。铁利国。遣使表请归附如旧。十三年 …… (第 300H 页)
可胜数。逊宁遁去。生还者仅数千人。(契丹之败。未有如此之甚。)契丹主大怒。责曰。朕当皮面然后戮之。〇 十一年。
遣使奉表。如契丹。请称藩。纳贡如故。且归所拘人。(耶律行平。被留凡六年。)契丹亦再不得意。因而许和报 …… (第 317L 页)
 〔高丽史〕文宗八年。(宋仁宗三十一年。辽兴宗末年。)契丹始设弓口门阑于抱州。(即保州。今义州。)九年。兵马使奏鸭江以东为我国封境。然或置桥城。或置弓口栏子。渐踰旧限。今又创立邮亭。蚕食我疆。(是时。来远城军夫。移设弓口门。又欲创亭舍。) 十一年。
制曰。去年遣使请罢弓口门外邮亭。时未撤毁。又于松岭(松山在州东三十里。)东北。渐加垦田。或置庵子屯。 (第 319H 页)
   用檗溪旧韵。寄南子素(升来。○并小序)
   乙酉仲夏。阅箧中故纸。得沈太和(春永)五言律一首。盖 壬戌
夏秋间。太和乘月过访。滞钟留宿。拈家集韵。觅纸洒翰。余适病惫。不能属和者也。诎指中间岁月。忽忽二纪有
豹猛兽之恐。虽或有之。而世之所可畏。有甚于此者多矣。以是而为吾忧。不亦末哉。客唯唯去。庚申。返京第。 壬戌。
魁增广殿试。先生夙负朝野之望。至是争贺其大阐。而乃所乐不存焉。历弘文馆宪府谏院诸职。荐郎吏曹。间出为 (第 552H 页)
社仓。设义庄。庚申。 除同春秋。辛酉九月。寝疾。以十月六日。启手足。时大风震撼。哲人之萎。从古然矣。 明年壬戌。
葬于家东五里龟岫山 (第 520L 页)
   表叔履坦亝公星槎之还。得阙里图与古桧图。重宝之尊阁之。使余题之。余因考原铭。演成七字。㑭后人知桧之为灵也已。
哲人萎兮梁木折。敬王四十一年壬戌中。手泽一桧依旧在。一枯一荣关儒风。后学参證阙里志。珠衡玉斗耀墙宫。桧之为物诚难测。历周汉秦枝叶浓。永嘉三年一凋落。隋恭义宁复生丛。(晋怀帝后三百九年。陏恭帝丁丑后生。唐兴之兆也。)贞观至治庶有验。乾封再枯牝化雄。(后五十一年。唐高宗乾封三年丁卯再枯。武后窃政之兆也。)三百七十后四载。康定之荣儒运通。 (宋仁宗元年庚辰
再荣。乃兴九儒之兆也。)金胡兵燹无一叶。至元年间又童童。(金宣帝贞佑二年甲戌。罹乱无枝叶。后八十一年 (第 58H 页)
无伤于倒置耶。从此汰归。杜门省愆。诚所幸也。
与吴吏判(亿龄)
风日慄烈。台候起居若何。埈阻拜墙仞行 一年
于玆矣。区区恋德之忱。固未尝小弛。而蛰伏旅馆。不得日承清诲于诸宾客之后。自惟衰迈之境。孤危转甚。加以 (第 14H 页)
焕。与其族叔廷洙,族兄吉焕,族弟琪焕。合议剞劂。以成全书。尽乎道义之光辉益彰。而云仍继述之能事了矣。 壬戌秋。
余自岭转莅于山阳。山阳即先生杖屦之所也。入境而盥薇露。挹清芬者有日矣。适丁是书之役。永焕甫请余数行之 (第 573H 页)
 殿下发之矣。其有得于识务之要。反本之义。迥出寻常。虽上古夏后之泣辜。周文之即田。不是远过。而三代以下如汉文,宋仁之德。有不足多也。若使今日任承流之责。莅牧民之官者。一心恭虔。仰体 圣意。则其于活民弭盗之方。思过半矣。岂不休哉。然臣等窃有区区一得之愚。愿效萤爝之裨。今此 备忘中。赈民止盗之策。其所设施布置者。诚可谓尽其要而得其宜。无复馀蕴。而但不究致弊之本。欲治流弊之末。则虽若切近而实难收效。目今民生之失所。盗贼之滋炽。其弊之所由来者已久。实非一朝一夕之所由致也。古人曰。奢侈之害。甚于天灾。十数年来。朝廷之上。闾巷之间。奢侈之风。日盛月炽。食不为充腹。盈案以相誇。衣不为蔽体。华美以相竞。一卓之费。可为饥者数月之粮。一袭之费。可为寒者十人之衣。以至遐方穷峡之氓。莫不以服美食肉为能事。平民 一年
所穫之谷。槩以论之。则上农不过十馀斛。中农下农或至五六斛。或至数三斛。公私债役之际。其费几半。若干所 …… (第 72L 页)
径庭。故臣果疑其不实。略有所论破矣。今师尚挺身投疏。强提已事于数年之后。隐然为起闹之端。此其计岂独为 一载
禧而发哉。彼师尚出身之初。得罪伦纪。付托群凶。图占弘录。人皆唾鄙。见弃士流。近以此事。塞其清望于政厅 (第 74L 页)
曰徐当发落。其四曰经筵不开。以故得递其职。庚申岁俭。亲疏诸族饿馁将死。府君以柏庄息谷俵给之。活其命。 壬戌。
奉王命起居于辽东熊经略。盖忤斥于权贵而然也。时光海政乱伦斁。 (第 18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