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總集類
別集類
国生梗。(《蜀志·刘焉传》注引《汉灵帝纪》)

少帝
  帝讳辩,灵帝长子,养于史道人家,谓之史侯。 中平六年四月
改元光熹。
八月
改元昭宁。
在位 六月,
董卓废为弘农王。

以袁隗为太傅诏 (光熹元年四月壬戌)
  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 ……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后汉纪》二十五)

献帝
  帝讳协,字伯和,灵帝中子。 中平六年四月,
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七月,徙封陈留王。九月即位。改元五: 永汉
、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在位三十一年。禅于魏,封山阳公。青龙二年薨,年五十四,谥曰孝献皇帝。
于梁。」「《风》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帝舜嘉之,赐姓董氏。」董氏之祖,与梁同焉。到 光熹元年,
董卓自外入,因间乘衅,废帝杀后,百官总己,号令自由,杀戮决前,威重于主。梁本安定,而卓陇西人,俱凉州
枉。(《后汉·度尚传》)

番忠

  忠,字公诚,梁人。延熹中,为郎中。光和中,坐劾宦官免。昭 宁初,
辟公府。

上书劾朱瑀

  臣闻治国之要,得贤则安,失贤则危,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汤举伊尹,
荀爽
爽,字慈明,一名谞,颍川颍阴人。延熹末,举至孝,拜郎中,弃官去。后遭党锢十馀年。五府并辟,司空袁逢有道。大将军保进请为从事中郎,迎荐为侍中,皆未就。 献帝即位,
拜平原相。行至宛陵,迎拜光禄动。视事三日,代杨彪为司空,有《周易注》十一卷。

延熹九年举至孝对策陈 ……尔,故君子可观之矣。(《汉纪》何大复本,又黄姬水本,又蒋国祥本。)

荀彧
彧,字文若,爽兄绲之子。 永汉初,
举孝廉,再迁亢父令,弃官归。初平中,曹公领兖州,引为司马。建安初,进侍中,守尚书令,后封万岁亭侯。十
虏将军,进前将军,徵为少府,又拜并州牧,皆不就。少帝即位,何进谋诛宦官,召入朝,遂行废立事。献帝即位 ,迁太尉,
领前将军,封郑侯,进位相国,拜太师。初平三年伏诛。

被徵少府上书

拒命(中平六年 )

  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伙。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
山中。复为郡吏,举上计,以孝廉为郎,除辽东属国长史,迁涿令。中平中,迁骑都尉,再迁中郎将,封都亭侯。 献帝即位,
迁奋武将军。封蓟侯。初平三年迁前将军,封易侯。建安四年,为袁绍所攻,自杀。

表袁绍罪状

  
副修撰兼东学教授。陈疏乞归养。 上还其章。是后连除修撰,正言,持平,掌令,献纳。俱不拜。九月。丁忧。 己巳
服毕。以修撰。入侍讲圣 …… (第 108H 页)
。今日试射。或云殿庭陈角抵之技。诚有是者。殆近玩戏。恐非所以示 东宫也。后入侍。 上记前言。称其贤。 七月。
除北评事。时北路荐饥。多过时不婚者。檄谕列邑。使门地敌者。择对成礼。旬月之间。嫁娶者凡四十馀人。 (第 108L 页)
冬。
递还。辛未。除弼善。寻移掌令。以违牌谪茂朱。九月。宥还。癸酉。除校理。登讲筵。论奴婢世役之弊。又陈常 (第 108L 页)
 

改元(三。)建初。(八年丙子。)元和。(三年甲申。)章和。(二年丁亥。元年己丑)和帝。(名肇。章帝第四子。章帝己卯生。乙巳崩。在位十七年。寿二十七。葬慎陵。○初号穆宗。 献帝元年。
以蔡邕议。省庙号。罗 婆娑。句 太祖。济 己娄。)
 改元(二。)永元。(十六年己丑。)元兴。(一年 …… (第 400L 页)
 改元延平。(一年丙午。元年丁未)安帝。(名祜。章帝之孙。清河孝王之子。和帝乙未生。乙丑崩。在位十九年。寿三十一。葬恭陵。○初号恭宗。 献帝元年。
以蔡邕议。省庙号。罗 婆娑,祗摩。句 太祖。济 己娄。)
 改元(五。)永初。(七年丁未。)元初。( (第 400L 页)
六年甲寅。)永宁。(一年庚申。)建光。(一年辛酉。)延光。(四年壬戌。元年丙寅)顺帝。(名保。安帝子。安帝癸丑生。初为太子。为阎后所废。降封济阴王。安帝崩。阎后立。章帝孙北乡侯懿。为帝。同年薨。宦者孙程等。迎济阴王。入即位。甲申崩。在位十九年。寿三十二。葬宪陵○初号敬宗 献帝元年
以蔡邕议省庙号。罗 祗摩,逸圣。句 太祖。济 己娄。)
 改元(五。)永建。(六年丙寅。)阳嘉。(四 …… (第 400L 页)
 改元本初。(一年丙戌。)

(元年丁亥)桓帝。(名志。字日意。章帝之曾孙。河间王开之子。顺帝壬申生。初封蠡吾侯。丁未崩。在位二十一年。寿三十六。葬宣陵。○初号威宗。 献帝元年。
以蔡邕议。省庙号。罗 逸圣,阿达。句 次大,新大。济 盖娄,肖古。)
 改元(七。)建和。(三年丁亥 (第 401H 页)
 永兴, 永寿, 延熹, 永康。
灵帝建宁, 熹平, 光和, 中平。
弘农王汉又, 光熹, 昭宁。 献帝永汉,
 初平, 兴平, 建安, 建康。
  (第 309L 页)
蜀汉
昭烈帝章武。
后主建兴, 延熙, 景耀, 炎兴。
  魏
 文帝黄初, 延康。 明帝太和, 青龙, 景初。 齐王芳正始,  嘉平。
 高贵乡公正元, 甘露。 常道乡公景元, 咸熙。
  吴
 大帝黄武, 黄龙, 嘉禾, 赤乌, 太元 (第 310H 页)
四坚记
四坚之奇。余耳之久而未之赏焉。 岁己巳
在金华山庄。偕邻友崔仲受。以二月辛丑发行。午憩于柯亭店。依山村落颇殷盛。前坪平阔。亦畿北可居地也。涉 (第 390H 页)
立。伐驾洛。败于黄山河。于是国益强。其地东至黄山河。北至大良州。西南际海。西北至居陁州。百济之界。 孝灵中平六年。
太后许氏卒。寿百五十七。太后有十男。得母姓者二人云。孝献建安四年。首露卒。寿百五十八。葬纳陵。子居登 (第 193L 页)
配。浮海而至云。首露王立为后。号曰普州太后。或曰皇玉夫人。当东汉光武皇帝建武二十四年。首露王七年。及 灵帝中平六年三月。
太后薨。寿百五十七。太后有子十人。得后姓者二人。后世各以其所受封之地。别为族。为孔岩,河阳之许。又其 (第 283L 页)
馀各以其乡著姓者非一。而其初皆本于太后。太后墓在王陵后一里。旧俗邦人。以 冬至日
大祀先王。以太后配食。至今不绝也。我 昭敬大王二十五年。有倭寇掘先王墓。并及太后葬。邦人臾封筑之。  (第 283L 页)
夫人弃世。先时伯氏以官事对吏。府君从行。仍作戴星。才经成服。继遭伯氏丧。府君哀号痛泣。如不欲生。竟以 己巳七月初二日
卒。呜呼痛哉。享年 (第 347L 页)
秋移拜持平。以两司通避递免。还拜文学。因升弼善。兼三字缄如故。以病辞免。冬拜司宪府掌令。病未赴 召。 己巳春
拜成均馆直讲。又拜司谏院献纳。寻移掌令。公以 恩数重沓。黾勉趋 召。尝入侍。有一勋宰侵侮大臣于 筵中 (第 134H 页)
中。或有半枯者。则略取营舍。奉以先祀。似与无端斫伐有间。而此亦非区区本心。将未知何以则可耶。或者以为 己巳
废母时。西人之处于京城者。自多名流中人。则今此解谪之后。流离乡曲。奔窜东西者。无乃过耶云云。而犹子本 …… (第 305L 页)
甚。精力日减。自知不久于世矣。未死之前。必欲某条建表。日昨以上京。搜得旧记之当否下询。而犹子之意。则 己巳
文谷被祸之后。其为子弟者。宁有近京之意。而辛未年间。农嵓屡次来留于校洞海台家。此乃犹子所目睹者也。即 (第 305L 页)
性温粹。仪度端重。慈祥恺悌。与物无竞。绰有士君子之风。少习公车业。累占解额。辄不利于省试。人皆惜之。 己巳正月。
丁郡守公忧。庐于堤川墓下。辛未服阕。奉板舆还京第。是 (第 222H 页)
山遂与世绝 献帝即位
徵为三公邀苦不应冥冥一(蜀/本)
(作/之)鸿时人贤之重者蔡邕明哲终始嗟乎子龙
   新城三老董公 (第 20a 页)
    灵帝末京都童谣

  (后汉书五行志曰灵帝之末京都童谣至 中平六/年
少帝登蹑至尊献帝未有爵号为中常侍段圭)
  (所执公卿百官皆随其后到河上乃/得来还此为非侯非王上北芒 (第 19b 页)
   (军为𨽻/所害)
   辨亡论上(机祖父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作辨亡论二篇)
昔汉氏失御奸臣窃命 (中平六年
董卓弑太/后废帝为弘农王)祸基京畿
毒遍宇内皇纲弛顿王室遂卑于是群雄蜂骇义兵四
合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 (第 55b 页)
     后汉书五行志曰灵帝之末京都童谣至

      中平六年
少帝登蹑至尊献帝未有爵号     为中常侍段圭等所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