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四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15409
人物库3081
古籍库90522
活动2409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器用類
金石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雜藝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雜家類
現代詩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汉诸仪法皆通所论著也
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而大
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大故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
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
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
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馀年宜定制
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乃草具
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

郊祀志 文帝十六年四月
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
制谋议巡狩封禅事
史记礼书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
学以为繁礼饰猊 (第 11a 页)
  礼制因革下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六年行开宝通礼
礼志太祖受周禅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
重集三礼图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详定之开
宝四年四方渐平民稍休息乃命御史中丞刘温叟中

书舍人李昉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左司员外郎
知制诰扈蒙太子詹事杨昭俭左补阙贾黄中司勋员
外郎和岘太子中舍陈鄂撰开宝通礼二百卷本唐开
元礼而损益之既又定通礼义纂一百卷(长编云通礼/二百卷六年) (四月
与义/纂同上)太宗勤于政治修明典章真宗承重熙之后
天下无事于是封泰山祀汾阴天书圣祖崇奉迭兴专
制详定 …… (第 1b 页)
 宋祁同修纂礼书
宋史职官志宋初旧制判寺无常员以两制以上充丞
一人以礼官久次官高者充别置太常礼院虽𨽻本寺

其实专达有判院同知院四人寺与礼院事不相兼康
定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礼院事元丰正名始专
其职分案五置吏十一
 玉海 康定元年四月
修成阁门仪制十二卷四方馆
 条例一卷客省条例七卷十月癸巳馆阁校勘刁约
 欧阳修同修礼书
宋史礼志景祐 (第 3a 页)
  列乾坤外原有六子但既同体而异形则不
    得仍谓之乾坤矣故统观诸儒之说自当以
    冬至元日 孟夏
季秋四祭为祀天之正而五
    帝之祀第为四时迎气而不混于祭天之中
    斯可廓清历来之聚讼也已 …… (第 24a 页)
 (也白帝白招拒立秋之日祭之于西郊五也黑帝汁/光纪立冬之日祭之于北郊六也王者各禀五帝之)
 (精气而王天下于夏正之月祭于南郊七也 四月
龙/星见而雩总祭五帝于南郊八也季秋大享五帝于)
 (明堂九也○皇氏侃曰天有六天岁有八祭冬至圜/丘一也 …… (第 26b 页)
 (帝孙奭正月郊谓祈榖二说不同何也注疏主祭感/生帝出于纬书孙奭言正月祈谷经有明证学者以)

 (圣经为信可也又注疏言季秋明堂及 孟夏
大雩为/合祭五帝以经考之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即天也未闻有合祭五/帝 (第 27a 页)
之说也故程子以秋明堂冬圜丘春祈榖夏大雩)
 (四者皆祭天斯言不可易矣注疏以正月郊为祭感/生帝以季秋明堂 孟夏
大雩为合祭五帝九祭之中)
 (已失其三矣惟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立春祭苍帝/立夏祭赤帝季夏祭黄帝立秋祭白 (第 27a 页)
 书虽或简略不应如是之缺也
 陈氏汲曰宗伯所谓苍璧黄琮典瑞所谓四圭两圭
 也苍璧黄琮言其色四圭两圭言其形以此推之凡
 夏正祈谷 孟夏
大雩季秋大享若祀天则冬至圜丘
 用四圭之苍璧祭地则夏至方泽用两圭之黄琮祭 …… (第 4b 页)
 (芳草合酿之以降神郁今郁林郡也开宝本草木部/中品郁香味苦温无毒陈藏器云其香十二叶为百)
 (草之英案魏略云生大秦国二月六月有花状如红/兰 四月
五月采花即香也嘉祐本草图经云郁金本)
 (经不载所出州土苏恭云生蜀地及西戎胡人谓之/马茱今广南江西州 (第 11a 页)
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 四)
 (月
初生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木部中品有郁金香云生大秦国二月三月十月) (第 11a 页)
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
服无有敢惰(注后妃亲采桑示率先天/下也东乡者乡时气也) 孟夏
之月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
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注后妃献茧者内命妇献茧/于后妃收茧税者 …… (第 2a 页)
    大夫以次服之宁有助祭者服衮冕而主祭
    之天子服玄冕乎大裘而冕者祭莫大于昊
    天先王而宗庙时享在四仲之月禘以 孟夏
    
祫以孟冬大飨在季秋祈在春夏祭地在夏
    至祀五帝以迎气时皆非严寒不必用裘惟 (第 4b 页)
         右燔柴
易豫卦大象傅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

上帝以配祖考(本义雷出地奋和之至也先/王作乐既象其声又取其义)
春官大司乐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姑洗
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
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
礼矣(注先奏是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而祼焉乃后合/乐而祭之圜钟夹钟也夹钟生于房心之气房心)
(为大辰天帝之明堂天宫夹钟阴声其相生从阳数其/阳无射无射上生 中吕
(第 14a 页)
中吕
与地宫同位不用也中吕)
(上生黄钟黄钟下生林钟林钟地宫又不用林钟上生/太蔟大蔟下生南吕南吕与无射同位 …… (第 14a 页)
从阳数者其夹钟与无射配合之物夹/钟是吕阴也无射是律阳也天是阳故宫后历八相生)
(还从阳数也云无射上生 中吕
中吕与地宫同位不用/也者地宫是林钟林钟自与蕤宾合但中吕与林钟同) (第 14b 页)
数者其夹钟与无射配合之物夹/钟是吕阴也无射是律阳也天是阳故宫后历八相生)
(还从阳数也云无射上生中吕 中吕
与地宫同位不用/也者地宫是林钟林钟自与蕤宾合但中吕与林钟同) …… (第 14b 页)
 (之气未坤之位或曰天社在东井舆鬼之外天社地/神也黄钟生于虚危之气虚危为宗庙以此三者为)
 (宫用声类求之天宫夹钟阴声其相生从阳数其阳无/射无射上生 中吕
(第 17a 页)
中吕
与地宫同位不用也中吕上)
 (生黄钟黄钟下生林钟林钟地宫又不用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与无射同 (第 17a 页)
    五帝庶无彼此纷乱之患而读者亦易考焉
郊祀志天子封泰山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还坐明
堂群臣更上寿下诏改元其秋有星孛于东井后十馀
日有星孛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后独见填星如瓜食顷
复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其来
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乙
史记封禅书元封二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乙赞
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

见皇帝敬拜泰祝之享
    蕙田案此年赞飨之词与元鼎元年绝不同
汉书武帝本纪五年冬南巡狩至于盛唐春三月还至
泰山增封 夏四月
还幸甘泉郊泰畤
天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后元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二月诏曰朕郊见
上帝巡于北 (第 11a 页)
传习旧曲加以讹失了无章句后太乐令崔九龙条
记上之乐署今见传习其中复有所遗至于古雅尤多
亡矣
太祖本纪 天赐二年夏四月
车驾有事于西郊车旗尽 …… (第 34a 页)

礼志 天赐二年夏四月
复祀天于西郊为方坛一置木
主七于上东为二陛无等周垣四门门各依其方色为
名牲用白犊黄驹白羊各一祭之日帝 …… (第 34b 页)
    蕙田案郊庙车驾乃以嬖人骖陪志亦荒矣
肃宗本纪正光三年十一月乙巳车驾有事于圜丘大
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辛丑车驾有事于南郊
出帝纪永熙元年十一月丁酉日南至车驾有事于圜

乐志二至郊天地四节祠五帝或公卿行事唯 四月
郊 …… (第 39b 页)
帝入至版位定奏昭夏之乐以降
天神升坛奏皇夏之乐受玉帛登歌奏昭夏之乐皇帝
降南陛诣罍洗洗爵讫升坛并奏皇 夏初
升坛俎入奏
昭夏之乐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皇帝既献作文舞之
舞皇帝饮福酒作需夏之乐皇帝反爵于坫还本位奏 (第 51a 页)
 之首以识武功云
五年十一月丙子有事于南郊
礼乐志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

在者皆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
得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
儒皆主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时君不能断决以
为有其举之莫可废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论至于纷然
而莫知所止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为
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宝也又曰兆五帝于四郊此五
行精气之神也玄以为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
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纪者五天也由是有六

天之说后世莫能废焉唐初贞观礼冬至祀昊天上帝
于圜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于南郊以祈谷而 孟夏
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祀五天帝其配神
之主贞观初圜丘明堂北郊以高祖配而玄帝唯配感

    蕙田 (第 4a 页)
案郊丘之论自汉以后纷然矣此志叙
    述原委简括详明至是人始知六天之谬而
    贞观礼所定冬至圜丘孟春祈谷 孟夏
雩祀 …… (第 4a 页)
 肃恭陪盛典钦若荐禋宗
 亚献用(函钟/宫) 三灵降飨三后配神虔敷藻奠敬展
 郊禋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圜钟均之 中吕
商) 已陈粢盛
 敷严祀更奏笙镛协雅声琁图宝历欣宁谧宴俗淳
 风乐太平
 武舞作用凯安(圜钟均之/无 (第 31a 页)
 穷
旧唐书玄宗本纪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
等奏上开元新礼
礼仪志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
岁有四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高祖神尧皇帝配中
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其昊天上
帝及配帝二座每座笾豆十二簠簋豋俎各一上帝则

太樽著樽牺樽象樽壶樽各二山罍六配帝则不设太
樽及壶樽减山罍之四馀同上帝五方帝座则笾豆各
十簠簋豋俎各一太樽二大明夜明笾豆各八馀同五
方帝内官每座笾豆二簋俎各一内官以上设樽于十
二阶之间内官每道间著樽二中官牺樽二外官著樽
二众星壶樽二 正月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于圜丘
以高祖配  孟夏
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宗配
季秋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睿宗配(案祈谷雩祀/明堂见本条) …… (第 5b 页)
    关键也
通典开元礼纂类凡祀昊天上帝及配座用苍犊各一
五方上帝五人帝各用方色犊一大明青犊一夜明白
犊一若冬至祀圜丘加羊九豕九凡肉皆实俎其牲皆
升右胖体十一(前节三肩臂臑后节二肫胳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
(二骨以并脊从首为正胁旁中为正凡供别祭用太牢/者犊一羊一猪一酒二斗脯一段醢四合若供少牢去)
(犊减酒一斗郊庙樽罍五齐三酒并见本仪中○凡用/笾豆各十二笾实以石盐乾鱼乾枣栗黄榛子人菱人)

(芡人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实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菹豚拍饴食糁食 用)
(簠簋各二簠实黍稷饭簋实稻/粱饭○豋实大羹铏实肉羹)
皇帝冬日至祀圜丘仪(正月上辛祈谷 孟夏/
雩祀及摄事并附)
     卜日于太庙南门之外
将卜前一日以右校扫除太庙南门之外守宫设太常
卿以下次 …… (第 7a 页)
鉴取火)
(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樽焉)前祀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
常告之仪(告以配神作主雩祀侑 孟/夏
告太宗文武皇帝庙)前祀一日诸卫令 …… (第 9a 页)
典慎修礼物(上辛云维神化育群生财成庶品云雨作/施普博无私爰因启蛰式遵农事雩祀云)
(爰兹 孟夏
龙见纪辰方资长育式遵常礼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恭致燔祀表其寅肃)敬以玉帛
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禋燎祗荐洁 (第 25a 页)
常卿杜鸿渐奏冬至祀昊天
上帝夏至祀皇地祇请以太祖景皇帝配飨孟春祈榖
祀昊天上帝孟冬祀神州请以高祖配飨 孟夏
雩祀昊 …… (第 13b 页)
境内冬十一月祀天于南郊
南唐徐知诰世家 升元三年四月
昪郊祀上帝于圜丘
宋史南唐世家昪立七年卒景袭位改元保大郊祀天

五代史前蜀王建世家武成元年正月祀天 (第 32a 页)
 礼降赦率如初唯开宝四年始用绣衣卤簿先是大
 驾卤簿衣服旗帜止以五䌽绘画至是尽易以绣九
 年以江表底定方内大同用申报谢乃幸西京以
 月
有事于南郊先时霖雨弥旬及赴斋宫之日云物 …… (第 10a 页)
 大事今江表底定方内大同祗遹景灵用申报谢乃
 眷西顾郊兆存焉将饬驾以时巡躬展诚于阳位朕
 今幸西京以 四月
有事于南郊宜令有司各扬所职
 以是观之艺祖亲郊凡四独是岁行之于洛阳然凡 (第 11a 页)
 郊必以阳至之月独是岁以 四月
乃是行大雩之礼
 盖本非彝典帝以洛都元有郊兆是年又有欲徙都
 于洛之意故因西幸而特行其礼云
太宗本纪 …… (第 11b 页)
配大赦
真宗本纪至道二年正月辛亥祀天地于圜丘大赦中
外文武加恩
礼志真宗至道三年十一月有司言冬至圜丘 孟夏
雩 …… (第 14a 页)
祀圜
丘有司摄事以天神六百九十位从祀今唯有五方上
帝及五人神十七位天皇大帝以下并不设位且太昊
勾芒唯 孟夏
雩祀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于冬至恐未 (第 18b 页)
 从祀次第行之则将来郊祀之岁亲祀北郊并及诸
 神固未为晚何遽为此举以涉非礼之议哉况五月
 祭地前世之所常行本朝开宝中亦曾 四月
行雩祀
 之礼古人尚以六月出师孰谓夏至有不可行礼者 (第 10a 页)
典以高宗参侑庶于报本
之礼奉先之孝为两尽其至诏恭依
度宗本纪咸淳三年正月己丑朔郊大赦
王圻续通考六年 孟夏
祀上帝于圜丘
    蕙田案本纪不载此祭王氏当别有所考 (第 18b 页)
 (之义也郊之必卜而不及社兼社也此唐虞三代之/制也儒者但见周礼有冬至祭圜丘夏至祭方泽之)
 (文遂主分祀之说不知周礼一岁之间祭天凡几正/月祈榖 孟夏
大雩季秋明堂至日圜丘此外有四时)
 (之祭则固合祭者矣惟是周朔建子冬至圜丘适当/献岁不妨迎阳报天而后 (第 22b 页)
 (实春则因民播种而以启蛰之时而郊夏则恐旱暵/为灾而于龙星见之时而雩皆所以祈谷于上帝者)
 (也/)
    蕙田案祈榖在孟春祈雨在 孟夏
两祈不同
    而时亦异噫嘻诗序谓春夏祈榖于上帝乃
    骑墙之见足徵小序之陋若以祈雨即为榖
  …… (第 6a 页)
    在夏之孟春建寅之郊用卜冬至之郊不用
    卜及春秋言卜郊者皆祈榖之郊皆明确不
    可易也
          右经传祈榖郊 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
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
(注不从不吉也卜郊不吉故免牲免犹纵也卜疏凡/祀启蛰而郊启蛰周之三月也今于 (第 8b 页)
夏四月
郊者)
(传举节气有前有却但使春分未过仍得为郊 (第 8b 页)
四月/
得卜郊也言四卜郊者盖三月每旬一卜至四月上旬) …… (第 8b 页)
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注故鲁郊/非礼 疏)
(正以其所主狭是/以不得祭天地也) 榖梁传 夏四月
不时也(注郊春/事也)
卜非礼也(注郊春事四/卜则 (第 9b 页)
入夏)
 董氏仲舒曰鲁曷为郊周公故也不于日之至避王
 室也比旬而卜之远怠慢也必更三旬礼尽于三也 …… (第 9b 页)
 之郊宣三年成七年定十五年哀元年之改卜牛皆
 在春正月也或踰启蛰之节僖三十一年襄十一年
 及定哀之改卜皆以 四月
五月又其甚者成十七年
 之书九月辛丑用郊是也夫鲁之郊久矣隐桓庄闵
 不书先儒谓圣人不敢无故斥言君父之 …… (第 13a 页)
    蕙田案董赵以下诸儒论鲁孟春郊为祈榖
    详矣要非始于诸儒也左氏启蛰而郊乃其
    的据而公羊鲁郊非礼及榖梁 四月
不时之
    说义正相合三子之言必有所传授胜于家 …… (第 13b 页)
 (刘氏向曰鼠小虫性盗窃鼷又小者也牛大畜祭天/尊物也角兵象在上君威也小小鼷鼠食至尊之角)
 (季氏执国命/以伤君威象)
十年 夏四月
五卜郊不从乃不郊(注卜常祀不郊/皆非礼故书) 公
羊传其言乃不郊何不免牲故言乃不郊也榖梁传 (第 16a 页)
夏四月
不时也(注郊时/于三月)五卜强也乃者亡乎人之辞也
 (吴氏澄曰二月下旬初卜三月上旬再卜三月中旬/三卜 …… (第 16a 页)
 (于四月上旬五卜五卜不/从而后不郊渎神甚矣)
十七年九月辛丑用郊 公羊传用者何用者不宜用

也九月非所用郊也郊用正月上辛或曰用然后郊(注/周)
(之九月夏之七月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又非郊时故加/用之鲁郊博卜春三月言正月者因见百王正所当用)
(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言正月者春秋之制也正月者/岁首上辛犹始新皆取其首先之意日者明用辛例不)
(郊则/不日) 榖梁传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
不可矣(注郊春事也僖三十一年 夏四月
四卜郊不从/传曰 (第 16b 页)
四月
不时今言可者方明秋末之不可故)
(以是为/犹可也)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宫室不设不可以祭
衣服不修不可 …… (第 16b 页)
 (吴氏澄曰九月乃夏时孟秋建申之月岂郊之时乎/不卜日不卜牲而彊用其礼焉故曰用非时之甚不)
 (敬之/大也) 襄公七年夏四月
三卜郊不从乃免牲(注称牲既卜日/也卜郊又非礼)
(也卜疏牲既成矣而/又 郊与僖同讥) 左氏传孟献子 (第 17a 页)
曰吾乃今而后
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
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 榖梁传 夏四月

不时也三卜礼也乃者亡乎人之辞也
 (汪氏克宽曰公谷啖氏皆以三卜为合礼朱子亦云/四卜五卜失礼然春秋四书 (第 17a 页)
卜郊惟此年三卜亦书)
 (之者盖三卜虽得礼而卜郊止于三月今书 四月
而/三卜不从则过时不敬以致龟违故书以讥非时而)
 (非讥其/渎也)
十一年 (第 17b 页)
夏四月
四卜郊不从乃不郊(疏此 (第 17b 页)
四月
四卜与/僖三十一年文同)
(盖亦三月三卜而 (第 17b 页)
四月
又一卜也止言不郊不云免牲/免牛盖不以其礼免直使归其本牧而已故不书也)
 (高氏□曰鲁不当郊郊非礼也今 …… (第 17b 页)
 (高氏□曰鲁郊当在孟春今以改/卜牛在涤三月故至五月乃郊)
 (汪氏克宽曰不书卜郊徐彦疏云言郊则知卜吉可/知夫正月改卜牛若在涤三月则当以 四月
郊今郊)
 (以五月盖卜 (第 18a 页)
四月
郊而不吉又卜五月必龟从而/后郊也故但书改卜牛不书卜郊经于卜郊不从则)
 (书之以讥渎卜卜而从则但书郊 …… (第 18a 页)
 (之僣/也)
哀公元年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 榖
梁传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鼠
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
道尽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 夏四月
郊不时
也五月郊不时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
始益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郊三卜礼也四 …… (第 18b 页)
(而卜不吉故曰不从郊必用上辛者/取其新洁莫先也 四月
则不时矣)
 (李氏廉曰春秋书郊止此故谷/梁于此备言之其言有得有失)
 (高氏□曰鲁不当郊故天示变以 …… (第 20a 页)
 郊又有不待卜之吉而特郊者虽牛之死伤而必郊

 者因卜不吉而废郊则若僖三十一年 夏四月
成十
 年 (第 20b 页)
夏四月
(第 20b 页)
襄公七年夏四月
十一年 (第 20b 页)
夏四月
是也因
 牲死伤而废郊者则若宣三年正月成七年正月是
 也有不待卜之吉而特郊者则若成十七年九月辛
 丑 (第 20b 页)
用郊是也有牛虽死伤而必郊者则若定十五年
 正月哀元年 夏四月
是也先儒之说不过罪其屡卜
 与其养牲不谨尔不知圣人书郊乃恶其非礼之大
 者至屡卜之渎养牲之慢非春秋所 …… (第 20b 页)
 (以为僣而诗乃以为美则知所美非美也左氏云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先帝而后稷也夫)
 (先天而后稷周足以为礼然不知诸侯而用郊禘果/可以为礼乎 僖公三十一年四月
四卜郊不从乃免)
 (牲夫以 (第 23a 页)
四月
之时而卜郊足以见非礼也卜至于四/尤以见其非礼安在其为春秋匪解也哉安在其为) …… (第 23a 页)
 稷季夏六月以禘礼祀于太庙郑氏以孟春为建子

 之月季夏为 建巳
之月盖用周正非也郊特牲曰郊
 之祭也迎长至之日也又曰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
 日以至郑氏谓證以易说谓三王 …… (第 26b 页)
 (惠公请郊庙之礼于周天子使史角往报之者其事/相合然则在平王之世鲁实未尝郊观夫子作春秋)
 (始于隐公历桓庄闵三君未有以郊书者及僖三十/一年始书 夏四月
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而鲁)
 (颂亦颂僖之郊然则郊之自僖始此大据也夫自惠/隐而下皆未敢用郊而僖何以 …… (第 36a 页)
徽宗本纪 大观四年四月
立感生帝坛
政和祈榖仪前期降御札以来年正月上辛祈榖祀上
帝前祀十日太宰读誓于朝堂刑部尚书涖之少宰读 …… (第 58a 页)
后四祀二在南郊圆坛二在城西惠
照院斋宫绍兴十四年始具乐舞用政和仪增笾豆之
数 宋之祀天者凡四孟春祈榖 孟夏
大雩皆于圜丘 (第 59a 页)
    礼天子诸侯皆有之然天子所雩者上帝故

    曰大诸侯特雩境内之山川不名曰大春秋
    书鲁大雩鲁僣礼也 孟夏
大雩虽无水旱亦
    行之礼之常也若国大旱则无论夏秋皆得
    雩至冬则无雩故榖梁子曰冬无为雩也 …… (第 1b 页)
    帝皆非古义唐有正雩有旱祷宋以雩帝为
    大祀明嘉靖时有雩祭虽不尽古然亦近焉
春秋桓公五年左氏传龙见而雩(注龙见 建巳
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
(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榖祈膏雨见疏正/义曰天官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 (第 2a 页)
宿见谓合昏 也雩)
(之言远也远为百榖祈膏雨远者豫为秋收言意深远/也传有言雩而经书大雩者贾逵云言大别山川之雩)
(盖以诸侯雩山川鲁得雩上帝故称大月令云大雩帝/用盛乐是雩帝称大雩也此龙见而雩定在 建巳
之月) (第 2a 页)
(而月令记于仲夏章者郑玄云雩之正当以 四月
凡周/之秋五月之中而旱亦修雩祀以求雨因著正雩于此)
(月失之矣杜君以为月令秦法非是周典颍子严以龙/见 …… (第 2b 页)
不得与传合也郑玄礼注云雩之言吁也言吁/嗟哭泣以求雨也郊雩俱是祈榖何独雩为吁嗟旱而)
(修雩言吁嗟可矣 四月
常雩于时未旱何/当言吁嗟也贾服以雩为远故杜从之也)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曰以远释雩本孔疏耳贾服皆无
 此 …… (第 2b 页)
    也然必引女巫歌哭而请为证则未的盖邦

    之大灾必大旱而雩乃足当之若 四月
龙见
    而雩其时旱灾未成未可遽以歌哭释之汇
    纂之义发前人所未发矣
诗周颂噫嘻序曰春夏祈 …… (第 3b 页)
    蕙田案疏解见祈榖门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修鼗鞞鼓均琴瑟管箫执
干戚戈羽调竽笙篪簧饬钟磬柷敔(注为将大雩/帝习乐也)命有
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

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榖实(注阳气盛而常旱山/川百源能兴云雨者)
(也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必先祭其本乃雩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祭谓为坛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
(也自鼗鞞至柷敔皆作曰盛乐凡它雩用歌舞而已百/辟卿士古者上公若勾芒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龙见)
(而雩雩之正当以 四月
凡周之秋三月之中而旱亦修/雩礼以求雨因著正雩此月失之矣天子雩上帝诸侯)
(以下雩上公周冬及春夏虽旱礼 …… (第 4a 页)
后天子乃大雩天帝用上鼗鞞之等故云用盛乐乃命)
(百县雩祀百辟卿士者谓天子既雩之后百县谓诸侯/也 以 四月
纯阳用事故云阳气盛而恒旱故制此月)
(为雩纵令雩祭时/不旱亦为雩祭) …… (第 4a 页)
 榖于上帝也龙见而雩与周礼所掌春秋所书不同
 周礼司巫帅巫而舞雩为旱而雩也春秋书雩二十
 有一因旱而雩也龙见而雩乃 建巳
之月万物始盛
 待雨而长圣人为民之心切遂为百榖祈膏雨与启
 蛰之郊其意同是以乐则必用盛乐与它祭独不同 …… (第 4b 页)
 上帝五帝之礼同归于误此则学礼者之所深惜而
 不可以不辨也
 陈氏礼书春秋书雩二十有一皆在七月以后左氏
 曰龙见而雩过则书盖龙见 建巳
之月 (第 5b 页)
建巳
乃阳
 充之时阴气所以难达也故雩祀作焉过此而后雩 …… (第 5b 页)
    传龙见而雩及启蛰之郊并举与诗序噫嘻
    春夏祈榖于上帝之意同月令亦云大雩帝
    用盛乐先儒因有 四月
常雩祀天之说后世 …… (第 7a 页)
    鲁礼言周事恐不然也若其常雩之时左传

    与月令又各不同郑注谓雩之正当以 四月
    
杜氏亦以为月令秦法非是周典今考春秋
    书雩皆为旱非常祭其中有但书秋而不记
    其月者则虽七 (第 8b 页)
月亦为非常而书矣周之七
    月当夏五月五月非常则常祭在 四月
可知
    月令属之仲夏盖吕不韦之误固当以左传
    为正也其所雩之帝郑注谓五精之帝夫五
    …… (第 8b 页)
 (刘氏执中曰宁风旱谓恒风恒/𤾉皆反休而为咎故祭以宁之)

    蕙田案 四月
常雩似逆时雨因旱而雩似宁
    风旱
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注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 …… (第 11b 页)
 (王氏昭禹曰阳亢在上阻阴而旱/帅巫而舞雩所以助达阴中之阳)
女巫旱暵则舞雩(注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司农云/求雨以女巫故檀弓曰岁旱缪公召)
(县子而问焉曰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毋乃已疏乎 疏此谓五月已后修雩故有旱)

(暵之事旱而言暵/者暵谓热气也)
凡邦之大灾歌哭而请(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疏大灾谓旱暵者董)
(仲舒曰雩求雨之术呼嗟之歌此云/歌者忧愁之歌若云汉之诗是也)
 丘氏光庭曰 孟夏
之月万物昌茂必资雨泽以膏润
 之然后秋成可望故三代盛时当龙见之月为大雩
 之祭备盛乐集群巫八音之声迭 …… (第 12a 页)
    刚中蔡宸锡之说为长

稻人旱暵共其雩敛(注稻人共雩敛稻急水者也郑司/农云雩事所发敛 疏馀官不言)
(共雩敛于此官特言共者以稻是水榖/急须水故旱时特使共雩之发敛也)
礼记祭法雩宗祭水旱也(注宗当为禜字之误禜之言/营也雩禜水旱坛也 疏雩)
(宗祭水旱也者亦坛名也禜亦营/域也为营域而祭之故曰雩禜也)
 (张子曰大雩龙见而雩当以 孟夏
为/百榖祈甘雨也有水旱则别有雩祭)
 (马氏彦醇曰先王之待水旱人力巳至而犹有旱乾/水溢则为雩禜以祭之 …… (第 15a 页)
    非坛名也诗云靡神不宗可以證明宗字之
    义注疏禜为营域之说存参
    观承案龙见之郊与启蛰之郊自宜同在圜
    丘盖 孟夏
大雩乃每岁常行之典即仍其地
    可也若因旱而雩则迫切哀恳如周礼所谓
    歌哭以请者既无常期且 …… (第 15b 页)
 非时则书之遇旱灾则非时而雩书之所以见其非

 礼且志旱也
 孙氏复曰 建巳
之月常祀也故经无六月雩者建午
 建申之月非常则书谓之大者雩于上帝也天子雩
 于上帝诸侯雩于山川百神鲁 …… (第 18a 页)
 天子祀上帝之雩而非诸侯祭山川之雩也左氏谓

 龙见而雩过则书龙见者 孟夏建巳
之月经无书六
 月雩者盖得礼不书七月八月九月则皆过时故书
 书冬则建酉之月榖已成熟尤为非时也鲁有舞雩 …… (第 18b 页)
          右水旱杂禳
通典汉承秦灭学正雩礼废旱太常祷天地宗庙
文献通考武帝元封六年旱女子及巫丈夫不入市
汉书昭帝本纪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臣瓒曰/不得举)

(火抑阳/助阴也)
汉旧仪成帝二年六月始命诸官止雨朱绳反萦社系
鼓攻之是后水旱常不和干宝曰朱丝萦社社太阴也
朱火色也丝维属天子伐鼓于社责群阴也诸侯用币
于社请上公也伐鼓于朝退自责也此圣人厌胜之法
也  孟夏
龙见而始雩坛在城东南引龟山为沂水至
坛西南行曰云水曲中坛上舞雩旧制求雨太常祷天
地宗庙社稷山川以赛各 (第 31b 页)
如具常祭牢礼 四月
立夏后 …… (第 31b 页)
桓帝本纪延熹元年六月大雩
灵帝本纪 熹平五年夏四月
复崇高山名为嵩高山大

 东观记使中郎将堂溪典请雨因上言改之
 论衡明雩篇变复之家以久雨为湛久旸为 …… (第 35b 页)
 为能说之
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二年夏五月庚午大雩
礼志武帝咸宁二年春分久旱四月丁巳诏曰诸旱处
广加祈请五月庚午始祈雨于社稷山川六月戊子获
澍雨 太康三年四月
大雩十年二月大雩其雨多则禜祭赤
帻朱衣闭诸阴索禜社伐朱鼓焉
元帝本纪太兴元年六月旱帝亲雩
穆帝本纪永 …… (第 43b 页)
先帝也自鼗鞞至柷敔为盛乐他雩用歌舞而已百
辟卿士古者上公以下谓勾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
龙见而雩止当以 四月
王肃云大雩求雨之祭也传曰
龙见而雩谓 (第 45a 页)
四月
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礼于五
月著雩义也晋永和中中丞启雩制在国之南为坛祈 …… (第 45a 页)
上帝百辟舞僮八列六十四人歌云汉诗皆以 孟夏

雨报太牢于时博士议旧有坛汉魏各自讨寻月令云
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乃大雩又云乃命百县雩祀百
辟卿士则 …… (第 45b 页)
四阶也设五帝之位各依其方如在明堂
之仪皇齐以世祖配五精帝于明堂今亦宜配享于雩
坛矣古者孟春郊祀祈嘉榖 孟夏
雩禜祈甘雨二祭虽
殊而所为者一礼惟有冬至报天初无得雨赛帝今虽
缺冬至之祭而南郊兼祈报之礼理不容别有赛 …… (第 46a 页)
 转金盖纷上驰云之外警七曜诏八神排阊阖渡天

 津有渰兴肤寸积雨冥冥又终夕俾栖粮惟万箱皇
 情畅景命昌
隋书礼仪志春秋龙见而雩梁制不为恒祀 四月
后旱
则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赈鳏寡孤独者
三省徭轻赋四举进贤良五黜退贪邪六命会男女恤
怨旷七 …… (第 49a 页)
 堂又无其事
隋书礼仪志天监十二年扬州主簿顾协议礼仲夏大
雩春秋龙见而雩则雩常祭也水旱且又祷之谓宜式
备斯典从之
大同五年又筑雩坛于籍田兆内有祈禜则斋官寄籍
田省云
陈氏亦因梁制祈而澍则报以少牢武帝时以德皇帝
配文帝时以武帝配废帝即位以文帝配青帝牲用黄

牯牛而以清酒四升洗其首其坛墠配享歌舞皆如梁
礼天子不亲奉则太宰太常光禄行三献礼其法皆采
齐建武二年事也
文献通考 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四月
旱诏州郡于其界
内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本秩祭
以牲牢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 (第 52a 页)
太和十五年四月
自正月不雨至
于癸酉有司奏祈百神诏曰昔成汤遇旱齐景逢灾并 …… (第 52a 页)

可依旧分遣有司驰祈岳渎及诸山川百神能兴云雨
者尽其虔肃必令感降玉帛牲牢随应荐享
隋书礼仪志后齐以 孟夏
龙见而雩祭太微五精帝于
夏郊之东为圆坛广四十五尺高九尺四面各一陛为
三壝外营相去深浅并燎坛一如南郊于 …… (第 53a 页)
 其墙面如此

 隋书源师传迁尚书左外兵郎中又摄祠部后属
 夏
以龙见请雩时高阿那肱为相谓真龙出见大惊
 喜问龙所在师整容报曰此是龙星初见依礼当雩
 祭郊坛非谓真龙 (第 54b 页)
 五礼通考卷二十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撰
  吉礼二十三
   大雩
隋书高祖本纪 开皇三年四月
旱甲申上亲祈雨于国
城之西南癸已上亲雩
礼仪志隋雩坛国南十三里启夏门外道左高一丈周 (第 1a 页)
百二十尺 孟夏
之月龙星见则雩五方上帝配以五人
帝于上以太祖武元帝配享五官从配于下牲用犊十
各依方色京师 (第 1b 页)
孟夏
后旱则祈雨理冤狱失职存鳏寡
孤独赈困乏掩骼埋胔省徭役进贤良举直言退佞谄
黜贪残命有司会男女恤怨旷七日 …… (第 1b 页)
 朱明启候时载阳肃若旧典从五方嘉荐以陈盛乐
 奏气序和平资灵祐公田既雨私亦濡人殷俗富政
 化敷
旧唐书礼仪志 孟夏
之月龙星见雩五方上帝于雩坛
五帝配于上五官从祀于下牲用方色犊十笾豆已下
如郊祭之数唐武德初定令每岁孟 (第 2b 页)
夏之月雩祀昊天
上帝于圜丘景帝配牲用苍犊二五方上帝五人帝五

官并从祀用方色犊十
音乐志 孟夏
雩祀上帝于南郊乐章八首(贞观中褚亮/等作今行用)
 降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圜丘) 皇帝行用大和(词同 …… (第 3a 页)
 雩集舞泛祥风䌽禭云回昭睿德朱干电发表神功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圜丘) 送神用豫和(词同冬/至圜丘)
唐六典凡京师 孟夏
以后旱则先祈岳镇渎海及诸山
川能兴云雨者皆于北郊望祭又祈社稷又祈宗庙每
七日一祈不雨还从岳渎如初旱甚 (第 3b 页)
则修雩
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四年二月以关中旱遣使祈雨

于骊山应时澍雨令以少牢致祭仍禁断樵采
文献通考开元十一年初 孟夏
后旱则祈雨审理冤狱
赈恤穷乏掩骼埋胔先祈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兴云
致雨者一祈不雨还从岳渎如初旱甚则大雩 …… (第 4a 页)
曰案贞观礼 孟夏
雩祀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于南郊
显庆礼则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且雩祀上帝盖为百
榖祈甘雨故月令云命有司大雩 …… (第 4b 页)
郑玄云雩上帝者天之别号允属昊天祀于圜丘尊天
位也然雩祀五帝既久亦请二礼并行以成大雩帝之

开元礼 孟夏
雩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太宗文武圣皇
帝配(笾豆等如冬至/仪都十七座)又祀五帝于坛第一等五人帝于 …… (第 4b 页)

乾德元年夏四月
旱甲申遍祷京城祠庙夕雨五月壬
子朔祷雨京城甲寅遣使祷雨岳渎七月丁丑分命近
臣祷雨十二月甲寅命近臣祈雪 …… (第 23a 页)
年三月庚寅大雨命近臣诣诸祠庙祈晴
四月己亥雨霁庚子有事圜丘七月丙戌命近臣祷晴
礼志开宝中大祖幸西京以 四月
有事南郊躬行大雩
之礼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三年正月辛亥命群臣祷雨癸丑
京畿雨足 五年五月辛酉命宰相祈晴 …… (第 23b 页)
诸寺观
至道二年五月丙寅以京师旱遣中使祷雨戊辰命宰
臣祀郊庙社稷祷雨
礼志至道三年十一月有司言 孟夏
雩祀请奉太宗配
诏可
真宗本纪咸平元年五月甲子幸大相国寺祈雨升殿
而雨
文献通考咸平元年以旱遣使祷卫 …… (第 24b 页)
令立夏之日天子迎夏于南郊注云迎夏为祀赤帝于
南郊又云是月也大雩注云春秋传曰龙见而雩谓
之月阳气盛而常旱万物待雨而长故祭天以祈雨
龙星谓角亢也立夏后昏见于东方又案五礼精义云
自周以来岁星差 …… (第 26b 页)
西太一宫及还遂雨四月丁未谢雨 八年五
月壬辰以久雨斋祷
礼志仁宗庆历大雩宗祀之仪皆用犊羊豕各一
乐志 孟夏
雩祀仁宗御制二首
 太祖配坐奠币献安 昊天盖高祀事为大严配皇
 灵亿福来介
 酌献感安 龙见而雩神之 …… (第 29a 页)
三月丙戌命宰臣祷雨
熙宁五年七月己酉始建雩坛祀上帝以太宗配 六
年五月戊申祷雨九月戊辰诏祷雨决狱  七年四月
以旱罢方田是日雨 十年七月甲寅祷雨
礼志 (第 30b 页)
熙宁十年四月
以夏旱内出蜥蜴祈雨法捕蜥蜴
数十纳瓮中渍之以杂木叶择童男十二岁下十岁上
者二十八人分两番衣青衣以青饰 …… (第 30b 页)
志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近诏宗祀明堂配以上
帝其馀从祀群神悉罢今大雩犹循旧制皆群神从祀
恐与诏旨相戾请 孟夏
大雩唯祀上帝以太宗皇帝配
馀从祀群神悉罢又请改筑雩坛于国南以严祀事祈
用少牢并从之 …… (第 31a 页)
祈求候到宰执率
侍从前诣烧香其后每祈水旱则迎天竺观音入城或
就明庆寺建道场或差官就天竺寺祈祷 绍兴后
雩祀上帝在城西惠照院望祭斋宫行礼其后又于 …… (第 32a 页)
    年四十年之间凡十五见
理宗宝庆二年三月命从臣日一人祷晴于天竺山八
月十月复如之 三年以久雨命临安守臣祷于天竺
山一月凡二举

绍定元年命临安府祷雨于天竺山 二年以久雨命
从臣日一人祷于天竺山 四年以久雨命临安守臣
祷于天竺山 四月
复如之
端平三年以霖雨害稼命近臣祷于天地宗庙社稷及
宫观岳渎等处
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三年七月丁巳祈晴 …… (第 35b 页)
祈雨于北郊有
司请雩诏三祷岳渎社稷宗庙不雨乃行之甲戌雨乙
酉谢雨于宗庙丁亥报祀社稷辛卯报祀岳镇海渎 泰和三年四月
敕有司祈雨仍颁土龙法
宣宗本纪兴定二年七月甲戌以旱灾诏中外己卯遣
官望祀岳镇海渎于北郊享太庙祭太社太 …… (第 42b 页)
 十年五月大都旱遣使持香祷雨
仁宗本纪皇庆二年三月丙辰以亢旱既久帝于宫中
焚香默祷遣官分祷诸祠甘雨大注 延祐四年四月
帝夜坐谓侍臣曰雨𤾉不时奈何萧拜
珠对曰宰相之过也帝曰卿不在中书耶拜珠惶愧帝
露香默祷既而大雨左右以 …… (第 43b 页)
道者越五日大雨
宣宗实录洪熙元年七月(宣宗已/即位)以久雨遣官祭大小
青龙之神自后每岁旱辄遣官致祷 宣德三年四月
旱遣成国公朱勇祭大小青龙之神
 倪岳青溪漫藁大小青龙之神案碑记昔有僧名卢 …… (第 45b 页)
 出现祷之有应加以封号
英宗实录正统四年六月以京畿水灾祭告天地

明史礼志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社稷神祇
诸坛
景帝本纪景泰六年五月祷雨于南郊
宪宗本纪成化六年二月祷雨于郊坛  八年四月

师久旱运河水涸遣官祷于郊社山川淮渎东海之神
 二十三年五月旱遣使分祷天下山川
礼志孝宗弘治十七年 …… (第 46b 页)
浅色卤簿不陈驰道
不除皆不设配不奏乐
礼志嘉靖九年帝欲于奉天殿丹陛上行大雩礼夏言
言案左传龙见而雩盖 巳月
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
天为百榖祈膏雨也月令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
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榖实通典曰已 …… (第 48a 页)
暵辄假异端之人为祈祷之事不务以诚意感格而以
法术劫制诬亦甚矣浚意欲于郊傍择地为雩坛 孟夏
后行礼臣以为孟春既祈榖苟自二月至 (第 48b 页)
四月
雨旸时
若则大雩之祭可遣官摄行如雨泽愆期则陛下躬行
祷祝乃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东为制一成
岁旱 …… (第 48b 页)
 慰我农兮既渥锡明昭兮有年
礼志十二年夏言等言古者大雩之祀命乐正习盛乐
舞皇舞盖假声容之和以宣阴阳之气请于三献礼成
之后九奏乐止之时乐奏云门之舞仍命儒臣括云汉

诗词制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盖云门
者帝尧之乐周官以祀天神取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也
且请增鼓吹数番教舞童百人青衣执扇绕坛歌云门
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因上其仪视祈榖礼又言大雩乃
祀天祷雨之祭凡遇亢旱则礼部于春末请行之帝从
其议
世宗实录 十七年四月
大雩时将躬祷郊坛帝谕礼部
祷雨乃脩省事不用全仪亦不奉祖配乃定青衣上香 …… (第 53b 页)
中夕行礼
王圻续通考十七年夏四月甲子大雩上躬祷雨制祝
文爇之不应复于宫中嘿祷己巳大雨沾足群臣表贺
  四十三年夏四月
大雩祈得雨表贺
明会典神宗十三年上亲祷郊坛却辇步行其步祷仪
一前期一日上具青服以躬诣南郊祈祷预告于奉 (第 54a 页)
 (陆氏佃曰尔雅曰室有东西厢曰庙所谓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太庙以其居正有左右厢故也若太室无)
 (左右厢故曰太庙太室/且著青阳等皆太庙也)
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右个(注东堂/南偏) 孟夏
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注太寝南/堂东偏)
仲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太庙(注南堂/当太室)
季夏之月天子居明堂 (第 11a 页)
 三辅旧事上自封禅后梦高祖坐明堂群臣亦梦想
 于是祀高祖于明堂以配天还作高灵馆
    蕙田案武帝纪 元封元年夏四月
登封泰山 …… (第 3b 页)
帝配如雒阳明堂祀癸酉更告祠高祖太宗世宗
中宗世祖显宗于明堂各一太牢卒事遂觐东后飨赐
王侯群臣因行郡国 四月
还京师又为灵台十二门作
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
    蕙田案人君将出必告祭宗庙其归有饮至
    之礼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