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詩類
四書類
春秋類
樂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評類
載記類
紀事本末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所以示尊严也
礼志庆历三年礼官余靖言祈榖祀感生帝同日其礼
当异不可皆用四圭有邸色尚赤乃定祈榖明堂苍璧
尺二寸感生帝四圭有邸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从祀神州无玉报社稷两圭有邸祈不用玉
仁宗本纪庆历四年春正月辛卯太常礼仪院上新修
礼书及庆历祀仪十一月壬午冬至祀天地于圜丘大
赦 七年十一月戊戌冬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皇祐五年八月壬戌 诏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 (第 42a 页)
十
一月己巳 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王洙传 (第 42a 页)
皇祐五年 有事于南郊劝上用新乐既而议
者多非之卒不复用
胡宿传 (第 42a 页)
皇祐五年正月 会灵宫灾是岁 (第 42a 页)
冬至 郊以二
帝并配明年大旱宿言五行火礼也去岁火而今又
旱其应在礼此殆郊丘并配之失也即建言并配非
古 (第 42a 页)
礼志庆历三年礼官余靖言祈榖祀感生帝同日其礼
当异不可皆用四圭有邸色尚赤乃定祈榖明堂苍璧
尺二寸感生帝四圭有邸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从祀神州无玉报社稷两圭有邸祈不用玉
仁宗本纪庆历四年春正月辛卯太常礼仪院上新修
礼书及庆历祀仪十一月壬午冬至祀天地于圜丘大
赦 七年十一月戊戌冬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皇祐五年八月壬戌 诏南郊以太祖太宗真宗并配 (第 42a 页)
十
一月己巳 祀天地于圜丘大赦
王洙传 (第 42a 页)
皇祐五年 有事于南郊劝上用新乐既而议
者多非之卒不复用
胡宿传 (第 42a 页)
皇祐五年正月 会灵宫灾是岁 (第 42a 页)
冬至 郊以二
帝并配明年大旱宿言五行火礼也去岁火而今又
旱其应在礼此殆郊丘并配之失也即建言并配非
古 (第 42a 页)
送神高安 夙陈笾豆洁诚致祈垂休保佑景祚巍
巍
礼志庆历三年定朝日之圭夕月之圭皆五寸 朝日
夕月庆历用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簠簋俎二 皇祐五年 定朝日坛旧高七尺东西六步一尺五寸增
为八尺广四丈如唐郊祀录夕月坛与隋唐制度不合
从旧则坛小如唐则坎深 (第 10a 页)
今定坎深三尺广四丈坛高
一尺广二丈四方为陛降入坎中然后升坛坛皆两壝
壝皆二十五步增大明夜明坛山罍二笾豆十二礼生
引司天监官分献上香奠币爵再拜
通考元丰六年礼部言熙宁祀仪朝日坛广四丈夕月
坛广二丈以唐王泾郊祀录考之夕月坛方广四丈今
止二丈盖礼仪之误请依制广改造夜明坛从之
宋史乐志大观 秋分 夕月四首
降神高安 至阴之精亏而复盈轮高仙桂阶应祥
蓂玉兔影孤金茎露溢其驾星车顾于兹夕 …… (第 10b 页)
曳胥来锵洋爰集歆我严禋西面以揖
礼志五礼新仪定二坛高广坎深如皇祐无所改
文献通考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朝日坛广四
丈高八尺四出陛两壝二十五步夕月坎深三尺广四
丈坛高一尺广二丈四方各为陛入坎中然后升坛两
壝每壝二十五步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年四月己亥复举五帝日月之
祀
文献通考绍兴三年司封员外郎郑士彦言 春分 朝日 (第 11b 页)
秋分夕 月祀典未举望诏礼官讲求从之其后于城外
惠照院望祭位版日书曰大明月书曰夜明玉用圭璧 (第 11b 页)
大明币用赤夜明币用白礼如祀感生帝
宋史乐志绍兴朝日十首
降神高安圜钟为宫 玄鸟既至序属 春分 朝于太
阳厥典备存载严大采示民有尊扬光下烛煜爚东
门
黄钟为角 升晖丽天阳德之母率无颇偏兼烛下 …… (第 12a 页)
太蔟为徵 周祀及闇汉制中营肸蚃是届礼神以
兄我洁斯璧我肥斯牲神兮燕享鉴观孔明
姑洗 为羽 屹尔王宫泛临翊翊惠此万方岂惟五
色以修阳政以习地德云景杳冥施祥无极
初献升殿正安 天宇四霁 …… (第 12b 页)
降神高安圜钟为宫 金行告道玉律分秋礼蒇西
郊毖祀聿修精意潜达永孚于休神之听之爰格飙
斿
黄钟为角 时维 秋仲 夜寂天清实严姊事用答阴
灵坛壝斯设黍稷惟馨云车来下庶歆厥诚
太蔟为徵 溯日著明丽天作配洁诚以祠礼 (第 13b 页)
行肃
拜光凝冕服气肃环佩庶几昭格祗而不懈
姑洗 为羽 穆穆流辉太阴之精盈亏靡忒寒暑以 (第 13b 页)
均克禋克祀揆日涓辰牲硕酒旨来燕来宁
升殿正安 猗欤崇基右平左墄祗率典常届兹 秋
夕 陟降惟寅威仪抑抑神其鉴观穰简是集
奠玉币嘉安 少采陈仪实曰坎祭礼备乐举严恭
将事于以奠之嘉玉量币 (第 14a 页)
巍
礼志庆历三年定朝日之圭夕月之圭皆五寸 朝日
夕月庆历用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簠簋俎二 皇祐五年 定朝日坛旧高七尺东西六步一尺五寸增
为八尺广四丈如唐郊祀录夕月坛与隋唐制度不合
从旧则坛小如唐则坎深 (第 10a 页)
今定坎深三尺广四丈坛高
一尺广二丈四方为陛降入坎中然后升坛坛皆两壝
壝皆二十五步增大明夜明坛山罍二笾豆十二礼生
引司天监官分献上香奠币爵再拜
通考元丰六年礼部言熙宁祀仪朝日坛广四丈夕月
坛广二丈以唐王泾郊祀录考之夕月坛方广四丈今
止二丈盖礼仪之误请依制广改造夜明坛从之
宋史乐志大观 秋分 夕月四首
降神高安 至阴之精亏而复盈轮高仙桂阶应祥
蓂玉兔影孤金茎露溢其驾星车顾于兹夕 …… (第 10b 页)
曳胥来锵洋爰集歆我严禋西面以揖
礼志五礼新仪定二坛高广坎深如皇祐无所改
文献通考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朝日坛广四
丈高八尺四出陛两壝二十五步夕月坎深三尺广四
丈坛高一尺广二丈四方各为陛入坎中然后升坛两
壝每壝二十五步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年四月己亥复举五帝日月之
祀
文献通考绍兴三年司封员外郎郑士彦言 春分 朝日 (第 11b 页)
秋分夕 月祀典未举望诏礼官讲求从之其后于城外
惠照院望祭位版日书曰大明月书曰夜明玉用圭璧 (第 11b 页)
大明币用赤夜明币用白礼如祀感生帝
宋史乐志绍兴朝日十首
降神高安圜钟为宫 玄鸟既至序属 春分 朝于太
阳厥典备存载严大采示民有尊扬光下烛煜爚东
门
黄钟为角 升晖丽天阳德之母率无颇偏兼烛下 …… (第 12a 页)
太蔟为徵 周祀及闇汉制中营肸蚃是届礼神以
兄我洁斯璧我肥斯牲神兮燕享鉴观孔明
姑洗 为羽 屹尔王宫泛临翊翊惠此万方岂惟五
色以修阳政以习地德云景杳冥施祥无极
初献升殿正安 天宇四霁 …… (第 12b 页)
降神高安圜钟为宫 金行告道玉律分秋礼蒇西
郊毖祀聿修精意潜达永孚于休神之听之爰格飙
斿
黄钟为角 时维 秋仲 夜寂天清实严姊事用答阴
灵坛壝斯设黍稷惟馨云车来下庶歆厥诚
太蔟为徵 溯日著明丽天作配洁诚以祠礼 (第 13b 页)
行肃
拜光凝冕服气肃环佩庶几昭格祗而不懈
姑洗 为羽 穆穆流辉太阴之精盈亏靡忒寒暑以 (第 13b 页)
均克禋克祀揆日涓辰牲硕酒旨来燕来宁
升殿正安 猗欤崇基右平左墄祗率典常届兹 秋
夕 陟降惟寅威仪抑抑神其鉴观穰简是集
奠玉币嘉安 少采陈仪实曰坎祭礼备乐举严恭
将事于以奠之嘉玉量币 (第 14a 页)
汴口祭河兼祀箕
斗奎与东井天津天江咸池积水天渊天潢水位水府
四渎九坎天船王良罗堰等十七星在天河内者 皇祐五年 以侬智高遁益封南海洪圣广利昭顺王
(蕙田/)案礼志与文献通考年次不同必有一
误
仁宗 (第 51b 页)
斗奎与东井天津天江咸池积水天渊天潢水位水府
四渎九坎天船王良罗堰等十七星在天河内者 皇祐五年 以侬智高遁益封南海洪圣广利昭顺王
(蕙田/)案礼志与文献通考年次不同必有一
误
仁宗 (第 51b 页)
物宝盝扣床请别为库藏之自是室题庙号
而建神御库焉
蕙田案僖顺有当祧之义尚非应祧之时
仁宗本纪 皇祐五年三月癸亥 遣使奉安太祖御容于 (第 11a 页)
滁州太宗御容于并州真宗御容于澶州 六月乙亥 御
紫宸殿案太安乐观宗庙祭器 (第 11b 页)
十一月戊辰 飨太庙奉
慈庙
礼志皇祐中以滁州通判王靖请滁并澶三州建殿奉
神御乃宣谕曰太祖擒皇甫晖于滁州是受命之端 …… (第 11b 页)
书榜迎天章阁太祖御容奉安七年鸿庆宫复修三
圣神御曲赦南京八年自万寿观奉宣祖太祖太宗
御容于睦亲宅真宗御容于天章阁 皇祐五年 会灵
观火权奉三圣于景灵宫滁州通判王靖请滁并澶
三州建殿以奉神御即芳林园命工写三圣御容车
驾诣 …… (第 41b 页)
太宗于并州资圣院统平殿真宗于澶州开福院信
武殿各以辅臣为迎奉使副具仪仗导至近郊内臣
管勾奉安百官辞观门外帝谓辅臣曰并州言 四月
二十二日 奉安太宗御容仍以平晋记来上盖纪太
平兴国四年征讨之事是时车驾亦以 (第 42a 页)
四月二十二
日 至太原城下何其异也葺重徽隆福殿奉安明德
元德章穆皇后至和元年重修开先殿奉神御于天
章阁万寿观延圣 (第 42a 页)
而建神御库焉
蕙田案僖顺有当祧之义尚非应祧之时
仁宗本纪 皇祐五年三月癸亥 遣使奉安太祖御容于 (第 11a 页)
滁州太宗御容于并州真宗御容于澶州 六月乙亥 御
紫宸殿案太安乐观宗庙祭器 (第 11b 页)
十一月戊辰 飨太庙奉
慈庙
礼志皇祐中以滁州通判王靖请滁并澶三州建殿奉
神御乃宣谕曰太祖擒皇甫晖于滁州是受命之端 …… (第 11b 页)
书榜迎天章阁太祖御容奉安七年鸿庆宫复修三
圣神御曲赦南京八年自万寿观奉宣祖太祖太宗
御容于睦亲宅真宗御容于天章阁 皇祐五年 会灵
观火权奉三圣于景灵宫滁州通判王靖请滁并澶
三州建殿以奉神御即芳林园命工写三圣御容车
驾诣 …… (第 41b 页)
太宗于并州资圣院统平殿真宗于澶州开福院信
武殿各以辅臣为迎奉使副具仪仗导至近郊内臣
管勾奉安百官辞观门外帝谓辅臣曰并州言 四月
二十二日 奉安太宗御容仍以平晋记来上盖纪太
平兴国四年征讨之事是时车驾亦以 (第 42a 页)
四月二十二
日 至太原城下何其异也葺重徽隆福殿奉安明德
元德章穆皇后至和元年重修开先殿奉神御于天
章阁万寿观延圣 (第 42a 页)
是哉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二年帝亲酌献景灵宫仍诏岁以
十月望朝享有期以上丧或灾异则命辅臣摄事 五年正月己亥 诏大庙时享以宗室使相以上摄事
礼志初国朝亲享太庙仪物有制熙宁以来率循旧典
元丰命官详定始多损益元年详 …… (第 12b 页)
也
文献通考神宗元丰三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祠
礿烝尝之名春夏则物未成而祭薄秋冬则物盛而祭
备故许慎以品物少文词多为祠而王弼以礿为祭之
薄何休谓祈榖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 冬 万
物毕成所荐众多故曰烝故礼记以尝为大尝周礼以
烝为大烝孔安国亦以烝尝为大享今太庙四时虽有
荐新而孟 (第 17b 页)
享礼料无祠礿烝尝之别伏请 春 加韭 (第 17b 页)
夏
加麦 (第 17b 页)
秋 加黍 (第 17b 页)
冬 加稻雁当馈熟之节荐于神主其 …… (第 17b 页)
蕙田案吕升卿此议典而正切中时弊为宋
臣所少惜乎其不行也
宋史礼志元丰六年十一月帝亲祀南郊前期 三日 奉 (第 19a 页)
蕙田案吕升卿此议典而正切中时弊为宋
臣所少惜乎其不行也
宋史礼志元丰六年十一月帝亲祀南郊前期 三日 奉 (第 19a 页)
仁宗英宗徽号册宝于太庙是日斋于大庆殿 翌日 荐
享于景灵宫礼毕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玉辂至太庙
宰臣百官班迎于庙门侍中跪请降辂帝却乘舆步太
庙趋至斋 …… (第 19b 页)
旋祝以告孝嘏以慈宣去来永慕宗事惟虔
礼志哲宗元祐二年奉安神宗神御于景灵宫如十一
殿奉安之礼旧制车驾 上元节 以 (第 23a 页)
十一日 诣兴国寺启
圣院朝谒太祖太宗神宗神 (第 23a 页)
下元节 谒景灵宫朝拜
天兴殿朝谒真宗仁宗英宗神宗神御至是诏分每岁 (第 23a 页)
四孟月拜谒之所自 孟秋 始其不当亲献则遣官分诣
初诣天兴殿保宁阁天元殿太始殿次诣皇武殿俪极
殿大定殿辉德殿次诣熙文殿衍庆殿美 (第 23b 页)
成殿次诸治
隆殿宣光殿仍自来年孟春为始
哲宗本纪元祐七年十一月辛卯朝献景灵宫 壬辰 享
太庙
礼志元祐七年诏复用牙盘食旧制并于礼馔外设元
丰中罢之礼官吕希纯建议曰先王之祭皆备上古中 …… (第 23b 页)
则渎甚矣更正为是
哲宗本纪绍圣二年九月壬寅告迁神宗神御于景灵
宫显成殿 癸卯 诣景灵宫行奉安礼 (第 24b 页)
己酉 朝献景灵宫 (第 24b 页)
庚戌 朝享太庙
礼志元丰中每岁四孟月天子遍诣诸殿朝献元祐
初议者请以四孟分献一岁而遍至是复用旧仪诏
(第 24b 页)
自今四孟朝献分 二日 先日诣天兴殿保宁阁天元
太始皇武俪极大定德辉诸殿次日诣熙文衍庆美
成继仁治隆徽音显承七殿 (第 24b 页)
哲宗本纪三年正月甲辰酌献景灵宫遍诣诸殿如元
丰礼 四月丙子 诏自今景灵宫四孟朝献分为 (第 25a 页)
二日
礼志绍圣三年十月帝诣天兴诸殿朝献翼日大雨诏
差已致齐官分献熙文七殿自是雨雪用为例云
徽宗本纪大观四年 (第 25a 页)
十一月乙丑朔朝景灵宫 丙寅 享
太庙
文献通考徽宗大观四年议礼局言案太庙仪注春夏
用犠尊象尊秋冬用著尊壶尊各二已应周礼司尊彝 …… (第 25a 页)
涂金银瓒有司行事以铜瓒其大小长短之制皆不如
礼请改制以应古制 十一月 太常光禄寺言礼制局新定太庙陈设之仪尽
依周制笾豆各用二十有六簠簋各八以笾二十有六
为四行以右为上羞笾 …… (第 26a 页)
行在豆之外笾豆所实之物悉如周礼笾人醢人之制
惟簠以稻梁簋以黍稷而茅菹以莼蚳醢以蜂子代之 十二月 礼制局言太庙祭器铏用三登用一窃考铏与
登皆盛羹之器祭祀亨牲于鼎升肉于俎其湆芼以醢
盐蔬实之于铏则谓之 …… (第 26b 页)
庙设三登实牛羊豕之湆以为大羹明
堂亦如之
宋史礼志宣和元年礼部奏太常寺参酌立到诸州府
有祖宗御容所在 朔日 诸节日降到御封香表及下降
香表行礼仪注 (第 27a 页)
朔日 诸节序奉香表行礼仪注斋戒朝
拜前一日朝拜官及读表文官早赴斋所俟礼备礼生
引读表文官赍香表官集朝拜官听 …… (第 27a 页)
之物授荐献官受献讫复
授执事者置于神御前兴拜退一如上仪诏颁行之
徽宗本纪宣和七年十一月甲申朝献景灵宫 乙酉 享
太庙
高宗本纪建炎二年正月甲午诣寿宁寺谒祖宗神主 (第 28b 页)
十一月庚子 诣寿宁寺朝享祖宗神主
文献通考高宗建炎二年上幸扬州行南郊礼时太
庙神主奉于寿宁寺前一日上亲诣寺行 (第 28b 页)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二年帝亲酌献景灵宫仍诏岁以
十月望朝享有期以上丧或灾异则命辅臣摄事 五年正月己亥 诏大庙时享以宗室使相以上摄事
礼志初国朝亲享太庙仪物有制熙宁以来率循旧典
元丰命官详定始多损益元年详 …… (第 12b 页)
也
文献通考神宗元丰三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祠
礿烝尝之名春夏则物未成而祭薄秋冬则物盛而祭
备故许慎以品物少文词多为祠而王弼以礿为祭之
薄何休谓祈榖成者非一黍先熟可得荐故曰尝 冬 万
物毕成所荐众多故曰烝故礼记以尝为大尝周礼以
烝为大烝孔安国亦以烝尝为大享今太庙四时虽有
荐新而孟 (第 17b 页)
享礼料无祠礿烝尝之别伏请 春 加韭 (第 17b 页)
夏
加麦 (第 17b 页)
秋 加黍 (第 17b 页)
冬 加稻雁当馈熟之节荐于神主其 …… (第 17b 页)
蕙田案吕升卿此议典而正切中时弊为宋
臣所少惜乎其不行也
宋史礼志元丰六年十一月帝亲祀南郊前期 三日 奉 (第 19a 页)
蕙田案吕升卿此议典而正切中时弊为宋
臣所少惜乎其不行也
宋史礼志元丰六年十一月帝亲祀南郊前期 三日 奉 (第 19a 页)
仁宗英宗徽号册宝于太庙是日斋于大庆殿 翌日 荐
享于景灵宫礼毕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玉辂至太庙
宰臣百官班迎于庙门侍中跪请降辂帝却乘舆步太
庙趋至斋 …… (第 19b 页)
旋祝以告孝嘏以慈宣去来永慕宗事惟虔
礼志哲宗元祐二年奉安神宗神御于景灵宫如十一
殿奉安之礼旧制车驾 上元节 以 (第 23a 页)
十一日 诣兴国寺启
圣院朝谒太祖太宗神宗神 (第 23a 页)
下元节 谒景灵宫朝拜
天兴殿朝谒真宗仁宗英宗神宗神御至是诏分每岁 (第 23a 页)
四孟月拜谒之所自 孟秋 始其不当亲献则遣官分诣
初诣天兴殿保宁阁天元殿太始殿次诣皇武殿俪极
殿大定殿辉德殿次诣熙文殿衍庆殿美 (第 23b 页)
成殿次诸治
隆殿宣光殿仍自来年孟春为始
哲宗本纪元祐七年十一月辛卯朝献景灵宫 壬辰 享
太庙
礼志元祐七年诏复用牙盘食旧制并于礼馔外设元
丰中罢之礼官吕希纯建议曰先王之祭皆备上古中 …… (第 23b 页)
则渎甚矣更正为是
哲宗本纪绍圣二年九月壬寅告迁神宗神御于景灵
宫显成殿 癸卯 诣景灵宫行奉安礼 (第 24b 页)
己酉 朝献景灵宫 (第 24b 页)
庚戌 朝享太庙
礼志元丰中每岁四孟月天子遍诣诸殿朝献元祐
初议者请以四孟分献一岁而遍至是复用旧仪诏
(第 24b 页)
自今四孟朝献分 二日 先日诣天兴殿保宁阁天元
太始皇武俪极大定德辉诸殿次日诣熙文衍庆美
成继仁治隆徽音显承七殿 (第 24b 页)
哲宗本纪三年正月甲辰酌献景灵宫遍诣诸殿如元
丰礼 四月丙子 诏自今景灵宫四孟朝献分为 (第 25a 页)
二日
礼志绍圣三年十月帝诣天兴诸殿朝献翼日大雨诏
差已致齐官分献熙文七殿自是雨雪用为例云
徽宗本纪大观四年 (第 25a 页)
十一月乙丑朔朝景灵宫 丙寅 享
太庙
文献通考徽宗大观四年议礼局言案太庙仪注春夏
用犠尊象尊秋冬用著尊壶尊各二已应周礼司尊彝 …… (第 25a 页)
涂金银瓒有司行事以铜瓒其大小长短之制皆不如
礼请改制以应古制 十一月 太常光禄寺言礼制局新定太庙陈设之仪尽
依周制笾豆各用二十有六簠簋各八以笾二十有六
为四行以右为上羞笾 …… (第 26a 页)
行在豆之外笾豆所实之物悉如周礼笾人醢人之制
惟簠以稻梁簋以黍稷而茅菹以莼蚳醢以蜂子代之 十二月 礼制局言太庙祭器铏用三登用一窃考铏与
登皆盛羹之器祭祀亨牲于鼎升肉于俎其湆芼以醢
盐蔬实之于铏则谓之 …… (第 26b 页)
庙设三登实牛羊豕之湆以为大羹明
堂亦如之
宋史礼志宣和元年礼部奏太常寺参酌立到诸州府
有祖宗御容所在 朔日 诸节日降到御封香表及下降
香表行礼仪注 (第 27a 页)
朔日 诸节序奉香表行礼仪注斋戒朝
拜前一日朝拜官及读表文官早赴斋所俟礼备礼生
引读表文官赍香表官集朝拜官听 …… (第 27a 页)
之物授荐献官受献讫复
授执事者置于神御前兴拜退一如上仪诏颁行之
徽宗本纪宣和七年十一月甲申朝献景灵宫 乙酉 享
太庙
高宗本纪建炎二年正月甲午诣寿宁寺谒祖宗神主 (第 28b 页)
十一月庚子 诣寿宁寺朝享祖宗神主
文献通考高宗建炎二年上幸扬州行南郊礼时太
庙神主奉于寿宁寺前一日上亲诣寺行 (第 28b 页)
(如分至之外元日端午重九七月十五日之祭皆不/废以为虽出于世俗然孝子之心不忍违众而忘亲)
(也其说多近人/情最为可行)
(苏颂传颂 皇祐五年 召试馆閤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至和中文彦博为相请建家庙事下太常颂议以为)
(礼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是 (第 24b 页)
(也其说多近人/情最为可行)
(苏颂传颂 皇祐五年 召试馆閤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至和中文彦博为相请建家庙事下太常颂议以为)
(礼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是 (第 24b 页)
即其事也此皆史文之脱误
仁宗天圣三年上元节乃朝谒景灵上清宫启圣院相
国寺还御正阳门宴从官观灯次日太后诏命妇临观
及春秋大宴岁为常夏观南御庄刈麦秋瑞圣园刈谷
并宴从官或射不为常 皇祐五年 后苑宝政殿刈麦谓辅臣曰朕新作此殿不
欲植花岁以种麦庶知穑事不易也自是幸观谷麦惟
就后苑春夏赏花钓鱼则 (第 48a 页)
仁宗天圣三年上元节乃朝谒景灵上清宫启圣院相
国寺还御正阳门宴从官观灯次日太后诏命妇临观
及春秋大宴岁为常夏观南御庄刈麦秋瑞圣园刈谷
并宴从官或射不为常 皇祐五年 后苑宝政殿刈麦谓辅臣曰朕新作此殿不
欲植花岁以种麦庶知穑事不易也自是幸观谷麦惟
就后苑春夏赏花钓鱼则 (第 48a 页)
监判官等内一员往监牧旧地相度水草拣择孳生
四远牧放一依周官月令之法务令蕃息别立赏罚
以明劝沮庶几数年之后马蓄蕃盛 仁宗皇祐五年 中书舍人丁度言祥符天圣间牧马至
十馀万其后言者以天下无事不可虚费遂废八监然 (第 7b 页)
四远牧放一依周官月令之法务令蕃息别立赏罚
以明劝沮庶几数年之后马蓄蕃盛 仁宗皇祐五年 中书舍人丁度言祥符天圣间牧马至
十馀万其后言者以天下无事不可虚费遂废八监然 (第 7b 页)
饥奏请出太仓米十万石振饥民
明道元年冬十月诏汉阳军发廪粟以振饥民 二年
正月诏发运使以上供米百万斛振江淮饥民遣使督
视
景祐元年正月发江淮漕米振京东饥民 二年以镇
戎军荐饥贷弓箭手粟麦六万石
宝元二年九月出内库银四万两易粟振益梓利夔路
饥民
庆历八年九月诏三司以今年江淮漕米转给河北州
军十二月出内藏钱帛赐三司贸粟以济河北流民
皇祐元年十一月诏河北被灾民八十以上及笃疾不
能自存者人赐米一石酒一斗 五年五月 诏转运司
振邕州贫民户贷米一石 (第 27a 页)
明道元年冬十月诏汉阳军发廪粟以振饥民 二年
正月诏发运使以上供米百万斛振江淮饥民遣使督
视
景祐元年正月发江淮漕米振京东饥民 二年以镇
戎军荐饥贷弓箭手粟麦六万石
宝元二年九月出内库银四万两易粟振益梓利夔路
饥民
庆历八年九月诏三司以今年江淮漕米转给河北州
军十二月出内藏钱帛赐三司贸粟以济河北流民
皇祐元年十一月诏河北被灾民八十以上及笃疾不
能自存者人赐米一石酒一斗 五年五月 诏转运司
振邕州贫民户贷米一石 (第 27a 页)
之三阴为九四所据故其九五爻傅亦曰未光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君子于行唯义所在义不容留则去又何暇食
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六二以位言时当明夷何吉之有六二既中且 正安
时
处顺不失其则故吉伊川程子曰则谓中正之道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九三虽与上六之阴相应其志唯在于阳明之地是 …… (第 9b 页)
严之过如九三之过刚则上下之情离而妇子至于
悲怨九五刚而得中所以上下之情交而彼此相爱
六二曰无攸遂谓能执柔顺以事其 上九 五曰王假
有家谓能务行宽大以临其下此所以交相爱也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 (第 13a 页)
位不当谓所居不正故有如是艰阨也遇刚谓始为
九四九三两刚所阨终与 上九 之刚相应也
交孚无咎志行也
四之志欲与初交初与四不交则四之志不行今既
交则四之志行也伊川程子谓唯 …… (第 14b 页)
所以来连九三者以九三当位而实也平庵项氏曰
六四当位实也上六以从贵也实与贵皆指阳言之
六四以九三为实以九居三非当位实乎六四则连
之而已 上九 以九五为贵以九居五非贵 (第 16b 页)
上九 则 …… (第 16b 页)
三见大人为从九五故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
大人以从贵也易道贵阳贱阴从贵盖谓从九五之
阳也秀岩李氏曰以从贵也与鼎 初六 同
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义宜也九二为下卦之主而 (第 17b 页)
初六 自下承之故曰刚
柔之际义无咎也与坎六四同皆取近而相邻之义
乃若蒙九与六五相应则言刚柔接
九二贞吉 (第 17b 页)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君子于行唯义所在义不容留则去又何暇食
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六二以位言时当明夷何吉之有六二既中且 正安
时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九三虽与上六之阴相应其志唯在于阳明之地是 …… (第 9b 页)
严之过如九三之过刚则上下之情离而妇子至于
悲怨九五刚而得中所以上下之情交而彼此相爱
六二曰无攸遂谓能执柔顺以事其 上九 五曰王假
有家谓能务行宽大以临其下此所以交相爱也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 (第 13a 页)
位不当谓所居不正故有如是艰阨也遇刚谓始为
九四九三两刚所阨终与 上九 之刚相应也
交孚无咎志行也
四之志欲与初交初与四不交则四之志不行今既
交则四之志行也伊川程子谓唯 …… (第 14b 页)
所以来连九三者以九三当位而实也平庵项氏曰
六四当位实也上六以从贵也实与贵皆指阳言之
六四以九三为实以九居三非当位实乎六四则连
之而已 上九 以九五为贵以九居五非贵 (第 16b 页)
上九 则 …… (第 16b 页)
三见大人为从九五故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
大人以从贵也易道贵阳贱阴从贵盖谓从九五之
阳也秀岩李氏曰以从贵也与鼎 初六 同
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义宜也九二为下卦之主而 (第 17b 页)
初六 自下承之故曰刚
柔之际义无咎也与坎六四同皆取近而相邻之义
乃若蒙九与六五相应则言刚柔接
九二贞吉 (第 17b 页)
阳苏氏本而重刻之也
隶续云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十篆文
二百十七隶书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体不具者
皇祐癸巳 洛阳苏望氏所刻苏君有言曰后汉熹平
四年灵帝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雠定
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 (第 55a 页)
隶续云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十篆文
二百十七隶书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体不具者
皇祐癸巳 洛阳苏望氏所刻苏君有言曰后汉熹平
四年灵帝以经籍文字穿凿疑误后学诏诸儒雠定
五经命蔡邕书古文篆隶 (第 55a 页)
道也兵卫少而徵求寡也朱子曰古之天子一岁不
能遍及五岳则到一方境上会诸侯亦可周礼有此
礼 五载 一巡守 四朝 明试以功
王樵曰孔子曰舜临民以五尧临民以十二言尧时
十二载一巡守也则五载之制乃舜所 …… (第 11a 页)
属青则非所谓高山大川以为限之意盖幽并营三
州皆分冀州之地耳(顾炎武曰幽在今桑乾河以 北/至 山后诸州并在今石岭关以)
(第 12b 页)
(北至 丰胜二州营在今辽东大宁并有塞外/之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传)王樵曰
分州置牧意在联属侯服董正 …… (第 12b 页)
斩衰君谓天子诸侯及大夫之有地者大夫之邑以
大夫为君大夫以诸侯为君诸侯以天子为君各为
其君服斩衰诸侯之大夫却为天子服齐衰 三月 礼 (第 18a 页)
无二斩故也民则畿内者为天子齐衰 三月 畿外无
服封建之时诸侯各君其国天子与亲贤共天下不
私其尊亲于已也故畿外无服 三载当从孔传属
下 …… (第 18b 页)
下生林钟为徵三分损一其长六寸林钟隔八上生
太簇为商三分益一其长八寸惟此二律长皆全寸
而无馀分馀律则馀分参差矣太簇下生南吕为羽
南吕上生 姑洗 为角林钟为第二宫宫生徵徵生商
商生羽羽生角以下皆仿此以至仲吕为第十二宫 …… (第 31a 页)
隔八相生之序也由宫声之浊而长以渐而清且短
之序则为宫商角徵羽假令黄钟为宫则相去一律
而太簇为商又相去一律而 姑洗 为角又相去一律
而林钟为徵又相去一律而南吕为羽羽距黄钟之
宫又相去二律焉相去一律则音节和相去二律 (第 31b 页)
能遍及五岳则到一方境上会诸侯亦可周礼有此
礼 五载 一巡守 四朝 明试以功
王樵曰孔子曰舜临民以五尧临民以十二言尧时
十二载一巡守也则五载之制乃舜所 …… (第 11a 页)
属青则非所谓高山大川以为限之意盖幽并营三
州皆分冀州之地耳(顾炎武曰幽在今桑乾河以 北/至 山后诸州并在今石岭关以)
(第 12b 页)
(北至 丰胜二州营在今辽东大宁并有塞外/之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传)王樵曰
分州置牧意在联属侯服董正 …… (第 12b 页)
斩衰君谓天子诸侯及大夫之有地者大夫之邑以
大夫为君大夫以诸侯为君诸侯以天子为君各为
其君服斩衰诸侯之大夫却为天子服齐衰 三月 礼 (第 18a 页)
无二斩故也民则畿内者为天子齐衰 三月 畿外无
服封建之时诸侯各君其国天子与亲贤共天下不
私其尊亲于已也故畿外无服 三载当从孔传属
下 …… (第 18b 页)
下生林钟为徵三分损一其长六寸林钟隔八上生
太簇为商三分益一其长八寸惟此二律长皆全寸
而无馀分馀律则馀分参差矣太簇下生南吕为羽
南吕上生 姑洗 为角林钟为第二宫宫生徵徵生商
商生羽羽生角以下皆仿此以至仲吕为第十二宫 …… (第 31a 页)
隔八相生之序也由宫声之浊而长以渐而清且短
之序则为宫商角徵羽假令黄钟为宫则相去一律
而太簇为商又相去一律而 姑洗 为角又相去一律
而林钟为徵又相去一律而南吕为羽羽距黄钟之
宫又相去二律焉相去一律则音节和相去二律 (第 31b 页)
始诏以大庆殿为明堂三圣并侑有宋一代明堂
自皇祐始理宗举行皇祐故事以太祖太宗宁考
并配实祐 五年 复诏增高宗盖至是而配天者凡
四矣明世宗用謟臣丰坊之请尊皇考睿宗配祀
以藩臣而干大典僭莫甚焉原 …… (第 31a 页)
彝宪会典所载郊祀止用圜丘方泽而斥去北郊
及神州百神诸祠太庙止用四孟时享及 岁除 祫
祭而明堂与禘礼槩不举行非聪明圣知其孰能
与于此哉
又案孟子谓明堂王者之堂此又王者巡狩 …… (第 31b 页)
事以作歌
李氏樗曰月令 孟春 (第 32a 页)
元日 祈谷于上帝 (第 32a 页)
仲夏 之月大
雩帝用盛乐祈谷实 (第 32a 页)
春 则因民播种以启蛰之时而
郊 (第 32a 页)
夏 则恐旱暵为灾于龙见之时而雩皆所以祈谷
于上帝也
又曰是诗初无祈谷之意但以为人事于此尽矣故
播厥 …… (第 32a 页)
而祈谷焉
诗缉曰祈谷之后即躬耕帝籍故言率时农夫以张
本也言骏发尔私不及公田为民祈也
何氏楷曰鲁无 冬至 大郊之礼降杀于天子春秋所
书卜郊皆 (第 32b 页)
孟春 祈谷之郊也然谷梁所称与明堂位
左传异谷梁曰我以 (第 32b 页)
十二月 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
从则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
不郊矣明堂位曰 (第 32b 页)
孟春 乘大路祀帝于郊左传亦曰
启蛰而郊知鲁郊只在夏 (第 32b 页)
建寅 (第 32b 页)
一月 则啖助之 (第 32b 页)
说为得之啖助曰以周 二月 卜 (第 33a 页)
三月 上辛不吉则卜
中辛又不吉则卜下辛三辛推移总不出 (第 33a 页)
建寅一月
之内若三卜不从则孟献子所云既耕之后亦可无
用郊为矣 (第 33a 页)
建寅 之郊用卜而 (第 33a 页)
冬至 之郊不用卜家语
云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定用上辛之
一日此不用卜也月令曰 (第 33a 页)
孟春 之月天子乃以 (第 33a 页)
元日
祈谷于上帝乃 (第 33a 页)
元辰 辰必须择此以知祈谷之郊
用卜也然仍以辛日为主郑康成谓取人君齐戒自 …… (第 33a 页)
敢康为文武成此王业不能康宁于执竞曰不显
成康上帝是皇为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所以
能成大功而安之朱 子初 亦从毛解后定集传始
从欧阳说而辟毛郑则欧阳与集传其为当从无
疑也朱子曰昊天有成命明是康王时诗 …… (第 34a 页)
著明矣而李氏樗郝氏敬犹欲辟集传而从毛郑
舍简直而就支离(臣/)不知其何心也
汇纂曰古序所传是颂中一大礼所在朱 子初 亦信
之后改为亦戒农官之诗未审何据且以为国中乡
遂之地用贡法无公田故皆谓之私夫天子戒敕当
及天 …… (第 34b 页)
雩祭
大雅云汉篇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臣/)谨案 孟夏 大雩虽无水旱亦行之礼之常也若
国大旱则无论夏秋皆得雩此诗所陈是也然曰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 …… (第 35a 页)
以高子之说为是陈祥道亦主其说按灵星为农祥
东方苍龙七宿房心通有农祥之称周语农祥晨正
土乃脉发韦昭以为房心也于 立春之日 农事之候
祭之故曰农祥晋语董因曰大火阏伯之所在也是
为大辰后稷是相韦昭谓心星所在大辰辰次为天
…… (第 37b 页)
龙星左角曰天田为农祥考之星经则天田二星在
角北故服虔直以灵星为角星唐志又以灵星为岁
星其祭之日或云立 春 或云仲 (第 38a 页)
秋 或云岁再祭纷纷
不一今以此诗證之则正孟 (第 38a 页)
冬 蜡祭时事其谓祭于
(第 38a 页)
仲秋 与春秋再祭者皆误也蜡祭之礼皮弁素服与
他祭不同据此诗曰丝衣曰载弁与礼文正合则灵
星为蜡祭无疑
…… (第 38a 页)
所致故于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以报
丰年序曰秋冬报也
朱子诗传此报赛田事之乐歌盖祀田祖先农及方
社之属按陈氏礼书谓秋报者 季秋 之于明 (第 39b 页)
冬 报
(第 39b 页)
冬至 之于郊非是
田祖祭 …… (第 39b 页)
四方报祭
小雅甫田篇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郑笺曰以我洁齐丰盛与我纯色之羊秋祭社与四
方为五谷成熟报其功也
孔疏大司马 仲秋 狝田罗弊致禽以祀祊祊即方声 (第 42b 页)
之误也狝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即引此诗云以社
以方是报祭四方在仲 秋 也
大雅云汉篇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孔疏祭社与四方即以社以方是也
小雅大田之篇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 (第 43a 页)
陈氏稽古编曰郑康成王肃论郊祀各不同郑谓
天有六天岁有九祭王谓天惟一天岁止二祭六
天者天皇上帝及五帝精也九祭者 冬至 圜丘祭
天皇上帝配以帝喾为一祭大司乐地上之圜丘
大宗伯禋祀昊天上帝祭法帝喾是也 (第 43b 页)
夏 正月祈
谷于南郊祭感生帝配以后稷又为一祭郊特牲 (第 43b 页)
天者天皇上帝及五帝精也九祭者冬至圜丘祭
天皇上帝配以帝喾为一祭大司乐地上之圜丘
大宗伯禋祀昊天上帝祭法帝喾是也夏 正月 祈
谷于南郊祭感生帝配以后稷又为一祭郊特牲 (第 43b 页)
迎 长日 之至春秋书郊左传启蛰而郊祭法郊稷
是也夏祈谷于南郊遍祀五精帝配以五人帝又
为一祭春秋经及月令 (第 44a 页)
大雩左传龙见而雩是也
四时及 季夏 迎气祭五精帝亦配以五人帝又共
为五祭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月令迎气于四方
是也 (第 44a 页)
季秋 大飨明堂祭五精帝配以五人帝及文
武又为一祭文配曰祖武配曰宗月令大飨帝孝
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第 44a 页)
上帝祭法祖文王而宗
武王是也合之凡九矣王则谓圜丘即交日至与
孟春 止祭一天其迎气与明堂皆祭人帝非天也
后儒各宗其师说故历代郊祀之制互有变易宋
儒主王惟明堂之祭 (第 44b 页)
仍以为上帝云以郑学言之
其乐章则圜丘歌昊天有成命明堂歌我将春祈
谷 夏 大雩皆歌噫嘻而商颂长发大禘亦圜丘所
歌也至迎气之乐章则周颂无文焉又玄鸟至之
日郊禖祈祭亦祭感 (第 44b 页)
生帝而配以先禖生民克禋
克祀是也此在九祭之外
(臣/)谨案陈氏列郑王之说极精细但以日至之郊
与祈谷为一似误迎 长日 之至即 (第 45a 页)
冬至 圜丘祈谷
在 (第 45a 页)
孟春 夏 (第 45a 页)
正月 为时二春秋所书但指祈谷之郊
鲁无日至之郊杀于天子此混而一之未是
社稷岁凡三祭其二祭见诗载芟祈 (第 45a 页)
社稷此春祭
也月令 仲春 命民社指此甫田之以社以方良耜
秋报社稷此秋祭也又一祭 (第 45a 页)
孟冬 月令大割祀 …… (第 45a 页)
即禘则(臣/)于春秋大事表主其说盖以三年一祫
五年 一禘遂至禘祫并在一年致有远近之说纷
纷陈氏所见与(臣/)合矣
(第 47a 页)
自皇祐始理宗举行皇祐故事以太祖太宗宁考
并配实祐 五年 复诏增高宗盖至是而配天者凡
四矣明世宗用謟臣丰坊之请尊皇考睿宗配祀
以藩臣而干大典僭莫甚焉原 …… (第 31a 页)
彝宪会典所载郊祀止用圜丘方泽而斥去北郊
及神州百神诸祠太庙止用四孟时享及 岁除 祫
祭而明堂与禘礼槩不举行非聪明圣知其孰能
与于此哉
又案孟子谓明堂王者之堂此又王者巡狩 …… (第 31b 页)
事以作歌
李氏樗曰月令 孟春 (第 32a 页)
元日 祈谷于上帝 (第 32a 页)
仲夏 之月大
雩帝用盛乐祈谷实 (第 32a 页)
春 则因民播种以启蛰之时而
郊 (第 32a 页)
夏 则恐旱暵为灾于龙见之时而雩皆所以祈谷
于上帝也
又曰是诗初无祈谷之意但以为人事于此尽矣故
播厥 …… (第 32a 页)
而祈谷焉
诗缉曰祈谷之后即躬耕帝籍故言率时农夫以张
本也言骏发尔私不及公田为民祈也
何氏楷曰鲁无 冬至 大郊之礼降杀于天子春秋所
书卜郊皆 (第 32b 页)
孟春 祈谷之郊也然谷梁所称与明堂位
左传异谷梁曰我以 (第 32b 页)
十二月 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
从则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
不郊矣明堂位曰 (第 32b 页)
孟春 乘大路祀帝于郊左传亦曰
启蛰而郊知鲁郊只在夏 (第 32b 页)
建寅 (第 32b 页)
一月 则啖助之 (第 32b 页)
说为得之啖助曰以周 二月 卜 (第 33a 页)
三月 上辛不吉则卜
中辛又不吉则卜下辛三辛推移总不出 (第 33a 页)
建寅一月
之内若三卜不从则孟献子所云既耕之后亦可无
用郊为矣 (第 33a 页)
建寅 之郊用卜而 (第 33a 页)
冬至 之郊不用卜家语
云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定用上辛之
一日此不用卜也月令曰 (第 33a 页)
孟春 之月天子乃以 (第 33a 页)
元日
祈谷于上帝乃 (第 33a 页)
元辰 辰必须择此以知祈谷之郊
用卜也然仍以辛日为主郑康成谓取人君齐戒自 …… (第 33a 页)
敢康为文武成此王业不能康宁于执竞曰不显
成康上帝是皇为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所以
能成大功而安之朱 子初 亦从毛解后定集传始
从欧阳说而辟毛郑则欧阳与集传其为当从无
疑也朱子曰昊天有成命明是康王时诗 …… (第 34a 页)
著明矣而李氏樗郝氏敬犹欲辟集传而从毛郑
舍简直而就支离(臣/)不知其何心也
汇纂曰古序所传是颂中一大礼所在朱 子初 亦信
之后改为亦戒农官之诗未审何据且以为国中乡
遂之地用贡法无公田故皆谓之私夫天子戒敕当
及天 …… (第 34b 页)
雩祭
大雅云汉篇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臣/)谨案 孟夏 大雩虽无水旱亦行之礼之常也若
国大旱则无论夏秋皆得雩此诗所陈是也然曰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 …… (第 35a 页)
以高子之说为是陈祥道亦主其说按灵星为农祥
东方苍龙七宿房心通有农祥之称周语农祥晨正
土乃脉发韦昭以为房心也于 立春之日 农事之候
祭之故曰农祥晋语董因曰大火阏伯之所在也是
为大辰后稷是相韦昭谓心星所在大辰辰次为天
…… (第 37b 页)
龙星左角曰天田为农祥考之星经则天田二星在
角北故服虔直以灵星为角星唐志又以灵星为岁
星其祭之日或云立 春 或云仲 (第 38a 页)
秋 或云岁再祭纷纷
不一今以此诗證之则正孟 (第 38a 页)
冬 蜡祭时事其谓祭于
(第 38a 页)
仲秋 与春秋再祭者皆误也蜡祭之礼皮弁素服与
他祭不同据此诗曰丝衣曰载弁与礼文正合则灵
星为蜡祭无疑
…… (第 38a 页)
所致故于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以报
丰年序曰秋冬报也
朱子诗传此报赛田事之乐歌盖祀田祖先农及方
社之属按陈氏礼书谓秋报者 季秋 之于明 (第 39b 页)
冬 报
(第 39b 页)
冬至 之于郊非是
田祖祭 …… (第 39b 页)
四方报祭
小雅甫田篇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
郑笺曰以我洁齐丰盛与我纯色之羊秋祭社与四
方为五谷成熟报其功也
孔疏大司马 仲秋 狝田罗弊致禽以祀祊祊即方声 (第 42b 页)
之误也狝田主祭四方报成万物即引此诗云以社
以方是报祭四方在仲 秋 也
大雅云汉篇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孔疏祭社与四方即以社以方是也
小雅大田之篇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 (第 43a 页)
陈氏稽古编曰郑康成王肃论郊祀各不同郑谓
天有六天岁有九祭王谓天惟一天岁止二祭六
天者天皇上帝及五帝精也九祭者 冬至 圜丘祭
天皇上帝配以帝喾为一祭大司乐地上之圜丘
大宗伯禋祀昊天上帝祭法帝喾是也 (第 43b 页)
夏 正月祈
谷于南郊祭感生帝配以后稷又为一祭郊特牲 (第 43b 页)
天者天皇上帝及五帝精也九祭者冬至圜丘祭
天皇上帝配以帝喾为一祭大司乐地上之圜丘
大宗伯禋祀昊天上帝祭法帝喾是也夏 正月 祈
谷于南郊祭感生帝配以后稷又为一祭郊特牲 (第 43b 页)
迎 长日 之至春秋书郊左传启蛰而郊祭法郊稷
是也夏祈谷于南郊遍祀五精帝配以五人帝又
为一祭春秋经及月令 (第 44a 页)
大雩左传龙见而雩是也
四时及 季夏 迎气祭五精帝亦配以五人帝又共
为五祭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月令迎气于四方
是也 (第 44a 页)
季秋 大飨明堂祭五精帝配以五人帝及文
武又为一祭文配曰祖武配曰宗月令大飨帝孝
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第 44a 页)
上帝祭法祖文王而宗
武王是也合之凡九矣王则谓圜丘即交日至与
孟春 止祭一天其迎气与明堂皆祭人帝非天也
后儒各宗其师说故历代郊祀之制互有变易宋
儒主王惟明堂之祭 (第 44b 页)
仍以为上帝云以郑学言之
其乐章则圜丘歌昊天有成命明堂歌我将春祈
谷 夏 大雩皆歌噫嘻而商颂长发大禘亦圜丘所
歌也至迎气之乐章则周颂无文焉又玄鸟至之
日郊禖祈祭亦祭感 (第 44b 页)
生帝而配以先禖生民克禋
克祀是也此在九祭之外
(臣/)谨案陈氏列郑王之说极精细但以日至之郊
与祈谷为一似误迎 长日 之至即 (第 45a 页)
冬至 圜丘祈谷
在 (第 45a 页)
孟春 夏 (第 45a 页)
正月 为时二春秋所书但指祈谷之郊
鲁无日至之郊杀于天子此混而一之未是
社稷岁凡三祭其二祭见诗载芟祈 (第 45a 页)
社稷此春祭
也月令 仲春 命民社指此甫田之以社以方良耜
秋报社稷此秋祭也又一祭 (第 45a 页)
孟冬 月令大割祀 …… (第 45a 页)
即禘则(臣/)于春秋大事表主其说盖以三年一祫
五年 一禘遂至禘祫并在一年致有远近之说纷
纷陈氏所见与(臣/)合矣
(第 47a 页)
辅亦有还不足者如季氏富于周公
反僭诸侯天子之制度起来亦是个不安贫的心不知
汝辈肯于此关头见得一二分否 癸巳正月二十一日
先生过寺诸友咸至请讲先生曰今日聚讲各有疑处
都说不妨不可以吾年少长遂隐而不发但随力量所
到见识所及虽 …… (第 20a 页)
寓礼乐之事也故求逊之耳点方鼓瑟何以能闻三子
之撰且三子与圣人方言志而点乃鼓瑟岂其礼乎曰
鼓瑟希或在夫 子初 问则何以哉之时而记者叙于曾 …… (第 25a 页)
而言就使一揖中也有过高过卑的动容周旋有多
少曲折处推此类可见视听言动的工夫极细密地位
尽难须是有颜子 三月 不违的境界才担当得起问夫
子告颜渊仲弓为仁二条比拟于己实未能及但日用
行事颇有不欲勿施意思而又有责成 …… (第 30a 页)
滞夫意与语
岂有二哉故意圆则语亦圆意滞则语亦滞
宁问司马牛忧无兄弟如何先生曰牛之问虽多在于
忧夫子子 夏 告之自不同但子 (第 34a 页)
夏 工夫难不若从夫子
之言有下手处泉曰敬而无失二句亦不难先生曰是
固然但处桓魋之变从内省不疚下手便有谕之 …… (第 34a 页)
均委于下愚不移便为了事如牛之不内省也故子 夏
之言虽善未免有三游之失不如夫子之真切
谮愬何以不能行曰公生明诚则明子张寡仁而未忠
信故其心偏而多疑夫 …… (第 35a 页)
鞟有异如老实的虽无文可观自与饰文采的不同
周之后世琼宫瑶台未必非尚文之弊一生曰这般看
来似周之文不如 夏 商之忠质矣先生曰文武成康之 (第 38a 页)
反僭诸侯天子之制度起来亦是个不安贫的心不知
汝辈肯于此关头见得一二分否 癸巳正月二十一日
先生过寺诸友咸至请讲先生曰今日聚讲各有疑处
都说不妨不可以吾年少长遂隐而不发但随力量所
到见识所及虽 …… (第 20a 页)
寓礼乐之事也故求逊之耳点方鼓瑟何以能闻三子
之撰且三子与圣人方言志而点乃鼓瑟岂其礼乎曰
鼓瑟希或在夫 子初 问则何以哉之时而记者叙于曾 …… (第 25a 页)
而言就使一揖中也有过高过卑的动容周旋有多
少曲折处推此类可见视听言动的工夫极细密地位
尽难须是有颜子 三月 不违的境界才担当得起问夫
子告颜渊仲弓为仁二条比拟于己实未能及但日用
行事颇有不欲勿施意思而又有责成 …… (第 30a 页)
滞夫意与语
岂有二哉故意圆则语亦圆意滞则语亦滞
宁问司马牛忧无兄弟如何先生曰牛之问虽多在于
忧夫子子 夏 告之自不同但子 (第 34a 页)
夏 工夫难不若从夫子
之言有下手处泉曰敬而无失二句亦不难先生曰是
固然但处桓魋之变从内省不疚下手便有谕之 …… (第 34a 页)
均委于下愚不移便为了事如牛之不内省也故子 夏
之言虽善未免有三游之失不如夫子之真切
谮愬何以不能行曰公生明诚则明子张寡仁而未忠
信故其心偏而多疑夫 …… (第 35a 页)
鞟有异如老实的虽无文可观自与饰文采的不同
周之后世琼宫瑶台未必非尚文之弊一生曰这般看
来似周之文不如 夏 商之忠质矣先生曰文武成康之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