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小學類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地理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道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质文著世。爰暨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灭。魏文好古,世传丘坟。历代莫发,真伪靡分。大晋开元, 弘道
敷训,天垂其象,地耀其文。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
既已定,行满登正觉。万善智圆备,惠日照尘俗。众生感缘应,随机授法药。佛化遍十方,无不蒙济擢。皇帝圣弘 道,
兴隆于三宝。垂心览万机,威恩振八表。国土及城邑,仁风化清皎。亦如释提洹,众天中最超。陛下临万民,四海
。又前代胜士,书记文述,有益三宝。亦皆编录,类聚区分,列为十四卷。(一作十卷)夫道以人弘,教以文明, 弘道
明教,故谓之《弘明集》,兼率浅怀,附论于末;庶以涓埃,微裨瀛岱。但学孤识寡,愧在褊局,博综(一作「练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永隆元年十月壬寅,降封曹王明为零陵郡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弘道元年七月甲辰,
徙封轮为豫王,改名旦。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睿宗本纪》:睿宗元贞大圣大兴孝皇帝,
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弘道元年,
诏配享高宗庙庭。
崔敦礼
按《旧唐书本传》:敦礼,雍州咸阳人,隋礼部尚书仲方孙。其先本居博陵,世为山 ……:使人知邪。曰:知。及还,表嗣宗知炎反状不告。武后怒,拉杀之。子浚,官太子舍人。垂拱中,为酷吏所杀。 中宗即位,
以仁轨有东宫旧,再赠司空。浚子晃,开元中,为给事中,表请立碑,追谥曰文献。
流人不得乘马,元超为请,坐贬简州刺史。岁馀,又坐与上官仪文章款密,流巂州。上元初,赦还,拜正谏大夫。 三年,
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帝校猎温泉,诸蕃酋长得持弓矢从。元超奏:夷狄野心,而使挟兵在围中,非所宜
旧制:宰相臣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魏徵、房元龄等,以他官兼政事者,皆云知门下省事。 弘道初,
裴炎自侍中转中书令,执朝政,始移政事堂于中书省,至今以为故事。
《唐国史补》:张氏嘉贞生延赏,延赏生 ……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百僚问疾,有司就私第设幕次排班。每 元日
冬至
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百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众火皆扑灭以避之。
宰相判四方事
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雠矣。改司仆少卿。卒,年六十八,赠司刑卿。 中宗即位,
加赠越州都督,遣使就第吊祭,赐物百段,授一子官。开元初,窦希瑊等请以己官让有功子惀,以报旧德,由是自
祭祀币帛皆供焉。
〈注〉龙朔二年,改太府寺曰外府寺。卿曰正卿,少卿曰大夫。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司府寺。 中宗即位,
复曰太府寺。有府二十五人,史五十人,计史四人,亭长七人,掌固七人。

丞四人,从六品上。掌判寺事。凡
薄叛,复为金牙道大总管,未行卒,年六十四,赠幽州都督,谥曰献。诏皇太子遣官护视家事,子孙能自立乃停。 中宗即位,
再赠扬州大都督。行俭工草隶,名家。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览之,秘爱其法,赉物良厚。行俭每曰:褚遂良 ……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称是。 永淳二年
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给舆,护丧还乡里。
苏定方
按《唐书本传》:苏烈,字定方,以 ……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走。定方令副将萧嗣业、回纥婆阔率杂卤兵趋邪罗斯川追北,定方与雅相领新附兵绝其后。会 大雪,
吏请少休,定方曰:卤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遁,则莫能禽。遂勒兵进至双河,与弥射、步真合, ……庆节尚辇奉御。未几,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俄徙平壤道。破高丽之众于浿江,夺马邑山为营,遂围平壤。会 大雪,
解围还。拜凉州安集大使,以定吐蕃、吐谷浑。乾封二年卒,年七十六。帝悼之,责谓侍臣曰:定方于国有功,当
间言。仪凤三年,吐蕃寇凉州,审礼战败,被执,一无所屈而死。
李思俭
按《山西通志》:思俭,蔚州刺史。 弘道初,
突厥入边,思俭率兵禦之,力战而死。
庞孝泰
按《册府元龟》:孝泰为左骁卫将军,高宗遣将征高丽,孝泰为
曰:吾,官也。城破家毁,速死足矣。遂厉骂不休。贼怒,乱鞭而死。
朱弘道 庞〈失名〉
按《崇信县志》: 弘道,
万历间贡生,以霍州判官归。值寇乱,坚守不避。同邑令庞某赴难。事闻,赠陕西都司经历,祀乡贤。
梁孕龙
则〉
  北周〈武帝天和一则 建德一则 宣政一则 宣帝大象二则〉
  隋〈总一则〉
  唐〈总一则  高宗弘道
一则 睿宗景云一则 德宗建中一则 宪宗元和三则 穆宗长庆二则 敬宗宝历一则 武宗会昌一则 昭宗天祐一 ……初。内命妇以下乘车以从。车驾入,内典引引外命妇退,驾至正殿门外,车驾南向,尚仪前奏请降车。将士还。 高宗弘道元年,中宗即位,
尊天后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
按《唐书·武后本纪》: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照,并州文水人也。父士彟,官 ……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而谋泄不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甲子,
皇太子即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
睿宗景云元年,韦后矫诏自立为皇太后,临朝摄政,寻诛,废为庶人。
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帝曰:吾目明矣。言未毕,后帘中再拜谢,曰:天赐我师。身负缯宝以赐。帝崩, 中宗即位,
天后称皇太后,遗诏军国大务听参决。嗣圣元年,太后废帝为庐陵王,自临朝,以睿宗即帝位。后坐武成殿,帝率
督、雍州牧。徙王沛,累进扬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更名德。徙王雍,仍领雍州牧、凉州大都督,实封千户。上 元年,
复名贤。是时,皇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皇太子。俄诏监国,贤于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帝手敕褒赐。贤又诏 ……。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永隆元年,章怀太子废,其年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十二月,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帝位。皇太后临朝称制,改元嗣圣。元年二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其年五月
太后宫也。此皆随地以言,初无定论。后世以东朝为太后,以东宫为太子,可谓拘泥。
《卓异记》:中宗皇帝, 弘道元年二月六日,
皇太子即位。嗣圣元年三月八日,降庐陵王。圣历元年九月十五日,即册为皇太子。神龙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重即
。九月,吐蕃寇柘州,骁卫郎将李孝逸伐之。十月甲子,京师地震。丙寅,黄门侍郎刘齐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弘道元年正月甲午,
幸奉天宫。 二月庚午,
突厥寇定州,刺史霍王元轨败之。 三月庚寅,
突厥寇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死之。 庚子,
李义琰罢。 丙午,
有彗星出于五车。 癸丑,
崔知温薨。 四月己未,
如东都。壬申,郭待举、郭正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申,绥州部落稽白铁余寇边,右武卫将军程务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死之。庚子,李义琰罢。丙午,有彗星出于五车。癸丑,崔知温薨。四月己未,如东都。 壬申,
郭待举 甲申,
绥州部落稽白铁余寇边,右武卫将军程务 ……败之。 五月乙巳,
突厥寇蔚州,刺史李思俭死之。 七月甲辰,
徙封轮为豫王,改名旦。薛元超罢。 八月乙丑,
皇太子朝于东都,皇太孙留守京师。 丁卯,
滹沱溢。 己巳,
河溢,坏河阳城。 九月己丑,
以太平公主子生,赦东都。 十月癸亥,
幸奉天宫。 十一月戊戌,
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伐突厥。 辛丑,
皇太子监国。 丁未,
如东都。 戊申,
裴炎、刘齐贤、郭正一兼于东宫平章事。 十二月丁巳,
改元,大赦。 是夕,
皇帝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先同平章事。十二月,南天竺、于阗各献方物。突厥馀党阿史那骨笃禄等招合残众,据黑沙城,入寇并州北境。 二年春正月甲午朔,
幸奉天宫,遣使祭嵩岳、少室、箕山、具茨等山,西王母、启母、巢父、许由等祠。 二月甲午,
洛州长史李仲元为宗正卿。 庚午,
突厥寇定州、妫州之境。 己卯,
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仁贵卒。 三月庚寅,
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等围单于都护府。 丙午,
彗见五车北,二十五日而灭。 癸丑,
中书令崔知温卒。 夏四月己巳,
还东都。 甲申,
绥州部白铁余据城平县反,命将军程务挺将兵讨之。 五月庚寅,
幸芳桂宫,阻雨,还东都。突厥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辨率师出朝那山掩击之,为贼所败,遂寇岚州。 秋七月己丑,
封皇孙重福为唐昌郡王。 甲辰,
相王轮改封豫王,仍名旦。 己丑,
令唐昌郡王重福为京留守,刘仁轨副之。召皇太子至东都。 己巳,
河水溢,坏河阳城,水面高于城内五尺, 北至
盐坎,居人庐舍漂没皆尽,南北并壤。 庚戌,
荧惑入舆鬼,犯质星。 十一月,
皇太子来朝。 癸亥,
幸奉天宫。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至是复行封中岳礼,上疾而 ……愈。天后帷中言曰:此可斩,欲刺血于人主首耶。上曰:吾苦头重,出血未必不佳。即刺百会,上曰:吾眼明矣。 戊戌,
命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招讨总管材山贼元珍、骨笃禄、贺鲁等。诏皇太子监国,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于东宫同平章事。 丁未,
自奉天宫还东都。上疾甚,宰臣已下并不得谒见。 十二月己酉,
诏改 永淳二年
弘道元年。
将宣赦书,上欲亲御则天门楼,气逆不能上马,遂召百姓于殿前宣之。礼毕,上问侍臣曰:民庶喜否。曰:百姓蒙赦,无不感悦。上曰:苍生虽喜,我命危笃。天地神祇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 是夕,
帝崩于真观殿,时年五十六。宣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
,后益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谋泄不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谓之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甲子,
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大赦,赐九品以下勋官一级。 庚午,
韩王元嘉为太尉,霍王元轨为司徒,舒王元名为司空。 甲戌,
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齐贤为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 戊寅,
郭待举、魏元同、岑长倩同中书门下三品。 癸未,
郭正一罢。
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圣。癸巳,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二月戊午,废 ……。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
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 庚午,
加授泽州刺史、韩王元嘉为太尉,豫州刺史、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绛州刺史、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相州刺史、越王贞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纪王慎为太子太保。元嘉等地尊望重,恐其生变,故进加虚位,以安其心。 甲戌,
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元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
。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永隆元年,章怀太子废,其年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十二月,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柩前即帝位。皇太后临朝称制,改元嗣圣。元年二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其年
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目录
 登极部汇考十七
  唐二〈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弘道
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神龙一则 景龙一则〉
皇极典第一百九十一卷
登极部汇考十七
唐二
高祖武德九年八 ……子失道,藩王窥伺者,两皆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高宗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
中宗以皇太子即皇帝位。
按《唐书·中宗本纪》:中宗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太后临朝称制。按《则天本纪》: 弘道元年十二月,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甲子,
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按《裴炎传》:炎拜侍中。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 ……用事,遂不能制。高宗悔,阴欲废之,而谋泄不果。上元元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
高宗崩,遗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甲子,
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大赦,赐九品以下勋官一级。 庚午,
韩王元嘉为太尉,霍王元轨为司徒,舒王元名为司空。 甲戌,
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齐贤为侍中:同中书门下三品。 戊寅,
郭待举、魏元同、岑长倩同中书门下三品。 癸未,
郭正一罢。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圣。癸巳,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二月戊午,废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