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易類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詩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時令類
類書類
道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新編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太极中
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岁,《易》两仪之中也。于
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时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 ……数也,而道据其一,其馀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 闰十九
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 一月
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 ……则变,故为闰法。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于 朔旦
冬至,
是为会月。九会而复元,黄钟初九之数也。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故传曰:「先王之正时也, 履端
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履端
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此圣王之重闰也。以五位乘会数,而朔旦 冬至,
是为章月。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 一月
之闰法,其馀七分。此中朔相求之术也。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三统,是为元岁。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易》九厄曰:初入元, 百六,
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 ……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民?」故善僖「五年 春王
正月辛亥朔,
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 书云
物,为备故也」。至昭二十年 二月己丑,
日南至,
失闰,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 履端
于始也。故传不曰 冬至,
而曰 日南至。
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 ……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经曰 春王
正月,
传曰周 正月
「火出,于
三月,
商为 四月,
周为 五月。
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叠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故三五相 ……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 甲辰,
人以甲甲。孟仲季叠用事为统首。三微之统既著,则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与三统相错。传曰「天有三辰 ……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 太极
上元,九章岁而六之为法, 太极
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汉书·律历志》上:向 ……类聚》十二、《文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御览》八十七、又二百三十三、又六百十九。)

(《子
易传》)汉兴,韩婴传。(《释文序录》)

《易传》《淮南九师道训》者,淮南王安所造也。(《文选·齐竟 ……记·管晏列传·正义》)

《太公金版玉匮》,虽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子 夏。
)西河燕赵之间。(《文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

子名渊,楚人也。(《文选·七发》注)
纪经。譬若画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未之思乎?何所规之不通也!」玄微子俯而应之曰:「嘻,有是言乎!夫太 极之初,
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盖有形必朽,有迹必穷。芒芒元气,谁知其终?名秽我身,位累我穷。窃慕古人
《初学记》一,《御览》一,又八;又八百八题误作《灵龟赋》。《事类赋》注二。)

白云赋

  览 太极之初
化,判玄黄于乾坤。考天壤之灵变,莫𡤎美乎庆云。绕蓬莱以结曜,薄昆崙而增辉。摅神景于八幽,合洪化乎烟
,至今以为□渡。或谓之飞凫,亦(有脱文。)日州将士庶,悉临观之。(《书钞》一百三十七)

  太极初 构,清
浊始分,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初学记》,《御览》三十六。)

  太精之气,乘云也。(《书钞》一百 ……  麋氏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见潮来去或有早晚,辄言有参差,非也。水从天边来,一月之 中,
天再东再西,故潮来再大再小也。又夏时日
南宿,阴消阳盛,而天高一万五千里,故夏潮大 也。
冬时日
北宿,阴盛阳消,而天卑一万五千里,故冬潮小 也。
春日居 东宿,
天高一万五千里,故春潮再起也。秋日居 西宿,
天卑一万五千里,故秋潮渐减也。”(《御览》二十三,又六十八。)

  天河从西北极分为两头,至于南极 ……,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夫麟凤以形状为别,圣人以心神为异。古者太平之世,凤皇常居其国而生乳焉,至夏后 始食
卵而凤去之,此则凤有种明矣。(《艺文类聚》九十,《御览》九百十五引两条,又九百二十八,《事类赋注》十 ……水,当为开方三尺所得气息。(同上,当有“应劭云”,或“《风俗通》云”等字。)予祖彬为汲令,以夏至日请 主簿杜
宣饮酒。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形如蛇,宣恶之,及饮得疾。后彬知之,使于宣旧处设酒,于杯中犹见有蛇
尤力。然皆各据所见抵其罅隙,尚未能穷溯本末,一一抉所自来。渭则于河图、洛书,五行、九宫,参同、先天、 太极,
龙图,易数钩隐图,启蒙图、书,先天、后天、卦变、像数流弊,皆引据旧文,互相参證,以钳依托之口。使学者 ……汉学八卷,掇拾孟喜、虞翻、荀爽绪论,以见大凡。其末篇附以己意,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 太极
之学。易例二卷,乃镕铸旧说以发明易之本例,实为栋论易诸家发凡。其撰周易述二十三卷,以荀爽、​​虞翻为
。丁未,立平王隆基为皇太子。七月庚戌,进封衡阳郡王成义为申王,巴陵郡王隆范岐王,彭城郡王隆业薛王。 先天元年,
封皇帝子嗣直为剡王,嗣谦郢王,嗣升陕王。
按《唐书·睿宗本纪》: 先天元年八月庚子,
立皇太子为皇帝,自尊为太上皇。 戊申,
封皇帝子嗣直为剡王,嗣谦郢王。 九月甲午,
封皇帝子嗣升为陕王。按《肃宗本纪》:帝讳亨,元宗第三子也。初名嗣升,封陕王。按《旧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秋九月庚戌,封皇太子男嗣直为许昌郡王,嗣谦为真定郡王。 三年春正月己丑,
改元为太极。
夏五月辛未,
改元延和。
秋八月庚子,
帝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 甲辰,
大赦天下, 改元先天。
八月戊申,
皇帝子许昌王嗣直改封郯王,真定王嗣谦为郢王。 九月甲申,
封皇帝子嗣升为陕王。
元宗开元二年十二月乙丑,封子嗣真为鄫王,嗣初鄂王,嗣元鄄王。
按《唐书·元宗本
哀。姚元崇叹曰:栾、向俦邪。擢为尚书郎。
湖阳王宗晖
按《唐书·节悯太子传》:节悯太子,重俊子宗晖, 景云三年
封湖阳郡王,天宝中,至太常员外卿,薨。
按《旧唐书本传》:宗晖,天宝中为卫尉员外卿。十一载,王鉷反,
临幸,燕从官,赋诗,日知卒章,独以规诫。睿宗佗日谓曰:向日虽朕亦不敢谏,非公挺直,何能尔。即拜侍中。 先天元年,
罢为刑部尚书。屡乞骸骨,许之。日知将有请,不谋于家,归乃治行,妻惊曰:产利空空,何辞之遽。日知曰:仕 ……封,更择多户;东京定赏,复增大邑。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 先天元年,
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望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
左右莫对。说进曰:此谗人谋动东宫耳,陛下若以太子监国,则名分定,奸胆破,蜚祸塞矣。帝悟,下制如说言。 明年,
皇太子即皇帝位,太平公主引萧至忠、崔湜等为宰相,以说不附已,授尚书左丞,罢政事,为东都留守。说知太平 ……使李宪以虏难信,不宜涉不测。说报曰:吾肉非黄羊,不畏其食;血非野马,不畏其刺。士当见危致命,亦吾效死
也。由是九姓遂安。晙后讨兰池叛胡康待宾,诏说相闻经略。时党项羌亦连兵攻银城,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掩击 ……赖至仁无残,量力取欢焉。帝识其意,纳之,赐䌽千匹。后瓜州失守,君㚟死。十七年,复为右丞相,迁左丞相。 上日,
敕所司供帐设乐,内出醪馔,帝为赋诗。俄授开府仪同三司。十八年卒,年六十四,为停正会,赠太师,谥曰文贞 ……饥虚,讲亲际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元宗在春宫,又兼左庶子。 先天元年,
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
朔二年,改秘书省曰兰台,监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曰大夫,秘书郎曰兰台郎。武后垂拱元年,秘书省曰麟台; 太极元年
曰秘书省。有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熟纸匠十人,装潢匠十人,笔
,少监为侍郎,咸亨初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阁,神龙初复旧。掌经籍图书,监国史,领著作、太史二局。 太极元年,
增秘书少监为二员,通判省事。其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而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而已。
〈注〉汉初,御史中丞
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三师之道德。自太师以下唯其人,不必备。
〈注〉 先天元年
开府,置令、丞各一人,隶詹事府。寻废。

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侍
发使八人,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两台御史,有假、有检校、有员外、有试,至神龙初皆废。 景云三年,
以两台望齐,纠举苛察,百寮厌其烦,乃废右台。 延和元年
复置,岁中以尚书省隶左台,月馀而右台复废。至德后,诸道使府参佐,皆以御史为之,谓之外台;复有检校、里
选于近侍,或进其材而擢为大吏,佐六官,分十联,皆其迁次然也。〈集无也字〉以旧记堙落,虑失其传,今断自 太极元年,
而下列其名氏岁月,俾风来〈集作风采〉相属,且为故志云。
京兆部艺文二〈诗〉
《送济南赵太常起家大京兆
府四人,史七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武后长安初,改铠曹曰胄曹,中宗即位复旧, 先天元年
又曰胄曹。开元初,诸卫司仓、司兵、骑兵参军,改曰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事。

兵曹参军事各二人,
府四人,史七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冑曹,府三人,史三人。武后长安初,改铠曹曰胄曹,中宗即位复旧, 先天元年
又曰冑曹。开元初,诸卫司仓、司兵、骑兵参军,改曰仓曹、兵曹、骑曹、冑曹参军事。

兵曹参军事各二人, ……州亦置焉。显庆二年,置洛州司马。武后大足元年,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置左右司马。神龙三年省。 太极元年,
雍、洛四大都督府增司马一人,亦分左右。

辽制设南、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各设都统军司、详稳
三品,监修国史。景云初,以特进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备突厥;停旧封,别赐百户。明年,复请老,给一品全禄。 延和元年
卒,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曰忠。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踰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坦,障塞之
去凉州犹八百里,城中争具壶浆欢迎,都督嗟叹以闻。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迁吏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先天元年,
为朔方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城,兵得保顿。明年,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元宗诛太平公主也,睿宗御
陟使路敬潜至部,叹曰:是非善政致祥乎。表言之。睿宗立,召授将作大匠。
《册府元龟》:毕搆为益州长史, 先天元年,
以政声,召至。元宗赐衣一袭,帛五十匹。
成大琬为同州刺史,先天二年,太上皇命有司,颁赏诸州朝集使有善
临陇右,弥加讨习,于是出入直卫,方伯威仪,赫然可观。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其年冬, 太极初
就,彝与郭祚等俱以勤旧被徵。及还州,进号抚军将军,彝表解州任,诏不许。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