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小學類
易類
孟子類
正史類
地理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器用類
類書類
釋家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光孙寿为合意侯,丰孙匡为并力侯。益邯、建各三千户。((《汉书·王莽传》上))

进封莽二子及兄嘴动 ((居摄三年)
)

进摄皇帝子褒新侯安为新举公,赏都侯临为褒新公,封光为衍功侯。((《汉书·王莽传》上))

册罢
麻,异姓则葛。摄皇帝当为功显君缌缞,弁而加麻环绖,如天子吊诸侯服,以应圣制。(《汉书·王莽传》上:居 摄三年,
莽母功显君死,意不在哀。太后诏议其服,少阿、羲和、刘歆与博士诸儒七十八人皆曰云云,莽遂行焉。)

不承用!臣请共祀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 居摄三年
初始元年,
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
符帛图。申命之瑞,寝以显著,至于十二,以昭告新皇帝。皇帝深惟上天之威不可不畏,故去摄号,犹尚称假,改 元为初始,
欲以承塞天命,克厌上帝之心。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故是日天复决以勉书,又侍郎王盱见人衣白布单衣 ……方领,冠小冠,立于王路殿前,谓盱曰:「今日天同色,以天下人民属皇帝。」盱怪之,行十馀步,人忽不见。至 丙寅暮,
汉氏高庙有金匮图策:「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明旦,宗伯忠孝侯刘宏以闻,乃召公卿议,未决,而大神石人谈曰:「趣新皇帝之高庙受命,毋留!」,于是新皇帝立登车,之汉氏高庙受命。受命之日,丁 卯也。
丁,火,汉氏之德也。卯,刘姓所以为字也。明汉刘火德尽,而传于新室地。皇帝谦谦,既备固让,十二符应迫著,命不可辞。惧然祗畏,苇然闵汉氏之终不可济,亹亹在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三 夜不
御寝,三 日不
御食,延问公侯卿大夫,佥曰:「宜奉如上天威命。」于是乃改元定号,海内更始。新室既定,神祇欢喜,申以福
蔀,二十九年岁在戊午,与刘歆所说殷历周公六年始入戊午蔀不同。歆谓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后四年武王克殷, 后七年
而崩,明年周公摄政元年,较郑少一年。又载召诰、洛诰俱摄政七年事,其年二月乙亥朔,三月甲辰朔,十二月戊
竦诣阙归莽,封为淑德侯。十二月,封王舜子匡为同心侯,林为说德侯,孔光孙寿为合意侯,甄丰孙匡为并力侯。 居摄三年,
封诸将帅为侯,伯爵五等,地四等。封莽子安为新举公,临为褒新公,兄子光为衍功侯。
按《汉书·王莽传》: 三年春,
地震。大赦天下。王邑等还京师,西与王级等合击明、鸿,皆破灭,莽大置酒未央宫白虎殿,劳赐将帅。诏陈崇治
木主诣阙号哭。莽使人问之,刚曰:汉承尧祚,无穷之禄。今移之,岂天意。莽杀之。
张充
按《通鉴纪事》: 初始元年,
期门郎张充等六人,谋共劫莽,立楚王。发觉,诛死。
刘快
按《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四月,徐乡侯刘
 太皇太后部汇考一
  汉〈文帝一则 景帝一则 武帝建元二则 宣帝黄龙一则 元帝建昭一则 竟宁一则 成帝永始一则 绥和一则 哀帝建平二则 元寿二则 平帝元始一则  孺子婴初始
一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明帝太和一则〉
  晋〈安帝隆安二则 孝武帝太元一则〉
  宋〈武帝永 ……民。按《师丹传》: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绶,更以民葬之,定陶。 孺子婴初始元年,
王莽自称新皇帝,更号太皇太后
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按《汉书·王元后传》:元始五年冬,平帝崩,无子,
莽敢不承用。臣请共事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 居摄三年
初始元年,
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 ……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 十二月朔
癸酉
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武威节,以承
更,成礼而去。置柱下五史,秩如御史,听政事,侍旁记疏言行。三月己丑,立宣帝元孙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居摄三年,
莽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始建国元年,策命孺子曰:咨尔婴,昔皇天右乃太祖,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
天施而成地化,群生茂育。书不云乎。天工,人其代。之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明年改元曰居摄。 孺子婴居摄三年
改为 初始元年
〈一年〉
按《汉书·王莽传》: 居摄三年十一月甲子,
莽上奏太后曰:升下至圣,遭家不造,遇汉十三世三七之阸,承天威命,诏臣莽居摄,受孺子之托,任天下之寄。臣莽兢兢业业,惧于不称。宗室广饶侯刘京上书言: 七月中,
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暮数梦,曰: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吾,此亭中当有新井。晨起视亭中,诚有新井,入地且百尺。 十一月壬子,
直建 冬至,
巴郡石牛, 戊午,
雍石文,皆到于未央宫之前殿。臣与太保安阳侯舜等视,天风起,尘冥,风止,得铜符帛图于石前,文曰:天告帝 ……莽敢不承用。臣请共事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 居摄三年
初始元年,
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
莽敢不承用。臣请共事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称假皇帝。其号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摄。以 居摄三年
初始元年,
漏刻以百二十为度,用应天命。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令与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万方,期于富而 ……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 十二月朔
癸酉
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 ……铜符帛图。申命之瑞,寖以显著,至于十二,以昭告新皇帝。皇帝深惟上天之威不可不畏,故去摄号,犹尚称假, 改元为初始,
欲以承塞天命,克厌上帝之心。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故是日天复决其所以勉书。又侍郎王盱见人衣白布 ……,赤缋方领,冠小冠,立于王路殿前,谓盱曰:今日天同色,以天下人民属皇帝。盱怪之,行十馀步,人忽不见。 至丙寅暮,
汉氏高庙有金匮图策: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明旦,宗伯忠孝侯刘宏以闻,乃召公卿议,未决,而大神石人谈曰:趣新皇帝之高庙受命,毋留。于是新皇帝立登车,之汉氏高庙受命。受命之日, 丁卯
也。丁,火,汉氏之德也。卯,刘姓所以为字也。明汉刘火德尽,而传于新室也。皇帝谦让,既备固让,十二符应迫著,命不可辞,惧然祇畏,苇然闵汉氏之终不可济,亹亹在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 三夜
不御寝, 三日
不御食,延问公侯卿大夫,佥曰:宜奉如上天威命。于是乃改元定号,海内更始。新室既定,神祇欢喜,申以福应 ……去玺曰章。单于欲求故印,陈饶椎破之,单于大怒,而句町、西域后卒以此皆畔。饶还,拜为大将军,封威德子。 冬,
雷,桐华。置五威司命,中城四关将军。司命司上公以下,中城主十二城门。策命统睦侯陈崇曰:咨尔崇。夫不用 ……据守,怀羌于右。又遣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是岁长安狂女子碧呼道中曰:高皇帝大怒,趣归我国。不者, 九月
必杀汝。莽收捕杀之。治者掌寇大夫陈成自免去官。真定刘都等谋举兵,发觉,皆诛。真定、常山大雨雹。二年二
固,人心固,则士气作,士气作,则彼蠢然冥顽者,亦将惕然感动,幡然归顺矣。

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 居摄三年,
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
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日月当之。元城郭东有五鹿之虚,即沙鹿地也。 后八十年,
当有贵女兴天下云。
《西京杂记》: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送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
元帝永光
。〉又置阳原、〈今顺圣西。〉正陵〈今万全左右。卫〉代、〈今蔚州卫。〉广昌、〈今置千户所。〉别属代郡, 孺子婴居摄三年。
王莽篡汉,改上谷郡曰:朔。调改太守曰:大尹。及改上谷诸县名。〈夷舆曰朔。调亭沮阳曰沮阴。泉上曰塞泉。
布诛,汉闻建谏,不与谋,得不诛。后自刭,文帝拜其子为中大夫。平原君王臧儿,景帝初封。
安定公孺子婴, 初始元年,
新莽篡汉,封为安定公。以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地为安定公国。
后汉
齐哀王章,光武兄演之子。初立
管子》、《国语》诸说合谓河北中牟也。《史记·功臣年表》:单父左车封中牟侯,索隐曰属河南。盖今之中牟, 汉初始
见也。大抵汉以前见书传者,皆河北之中牟。汉以后彼名湮没,而此中牟独闻矣。孔子厄于陈弦,歌于馆中。夜有
 在县澄江门外一里,旧在澄江门内。宋天圣中里人吴珍舍地刱庵会稽能禅师卓锡垦地,得异木奉塑大士像乾道。 初始
建寺。淳熙十年移杭州仁和县,留光显庆寺额名之。集庆讲寺 在县城外南三里一都。元至正四年僧妙智梦此地有
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
《王莽传》:莽 居摄三年,
广饶侯刘京、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太保属臧鸿奏符命。京言齐郡新井,云言巴郡石牛,鸿言扶风雍石,莽皆迎受。
亦有所因。知舜时亦有营州,齐即青州之地。知分青州为之,于此居摄之时,始置十有二州。盖终舜之世常然。宣 三年,
《左传》云:昔
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则禹登王位,还置九州,其名盖如《禹贡》,其境界不可知也。〈又〉《释诂》云:冢, ……舜即位初,咨十有二牧,后又曰州十有二师,则终舜之世,分九州为十二州。禹又并为九州,有《左传》可證:昔
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刘氏曰:帝都冀州,冀州北接北狄,而其域大于九州,分冀为幽、并,以此二州捍狄,使 ……帝位,分为十二州。虞书云肇十有二州,是也。
〈注〉雍、荆、河、梁、冀、幽、并、青、营、徐、兖、扬。
禹复天下为九州。
按《书经·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蔡注〉敷,分也,分别土地以为九 ……〈《正义》〉青州东北跨海,至辽东皆是。舜为十二州,分青州为营州,即辽东是也。〈《蔡注》〉青州之域,东 北至
海,西南距岱。〈《大全》〉武夷熊氏曰:辽东、朝鲜皆处于青州之境,亦以其地旷隔,故分为营州。

海岱及淮惟徐州。
〈《蔡注》〉徐州之域,东至海,南至淮, 北至
岱,而西不言。济者,岱之阳,济东为徐,岱之北,济东为青,言济不足以辨,故略之也。《尔雅》:济东曰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