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傳記類
目錄類
史鈔類
史評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現代詩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天之仪卑缘厌屈尊用德伸不以箸在中祠取类常
 祀此则中祠用大祠之义也又据太社大稷开元之
 制列在中祠 天宝三载二月十四日
敕改为大祠自
 后因循复用前礼长庆三年正月礼官献议始准前
 敕称为大祠唯御署祝文称天子谨遣某官某昭告 (第 55a 页)
          右陈祭地
魏书太祖本纪天兴三年春正月癸亥有事于北郊分

命诸官循行州郡观民风俗察举不法赐群臣布帛各
有差
礼志天兴三年正月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后
配五岳名山在中壝内四渎大川于外壝内后土神元
后牲共用元牲一玉用两圭币用束帛五岳等用牛一
祭毕瘗牲体右于坛之北亥地从阴也乙丑赦京师畿
内五岁刑以下其后夏至祭地于方泽用牲帛之属与
二郊同

高祖本纪太和十三年五月庚戌车驾有事于方泽 十八年二月己丑
行幸河阴规建方泽之所 二十年
五月丙戌初营方泽于河阴丁亥车驾有事于方泽
    蕙田案北魏方丘歌辞见 (第 17a 页)
年三月诏州县社仍用牲牢
天宝元年十月戊寅九日诏社为九土之尊稷乃五榖
之长祭官宜加精洁其社坛侧禁樵牧  三载二月戊

诏社稷升为大祀以四时致祭后又依开元礼为中

 通典天宝三载诏社稷列为中祀颇紊大猷自今以
 后社稷及 (第 50b 页)
 止风驭言还栗然歘起以祓以除锡我蕃祉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六年二月己未始祭高禖
礼志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
乃筑坛于景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
西相望坛如北郊之制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
娲氏凡三位坛上南向西上姜嫄简狄位于坛之第二

层东向北上前一日未明三刻布神位省牲器陈御弓
矢弓韣于上下神位之右其斋戒奠玉币进熟皆如大
祀仪青帝币玉皆用青馀皆无玉每位牲用羊一豕一
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礼毕进胙倍于他祀之肉进胙
官佩弓矢弓韣以进上命后妃嫔御皆执弓矢东向而
射以次饮福享胙
章宗本纪 承安元年二月甲子
命有司祠高禖如新仪
二年五月皇子生六月乙巳命礼部尚书张炜报祀高 (第 47a 页)
    蕙田案以上北周
          右北魏北齐北周庙制
隋书高祖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 乙丑

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元明皇后丙寅 (第 46b 页)
修庙社
礼仪志高帝既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兼太尉李询奉
策诣同州告皇考桓王庙兼用女巫同家人之礼上皇
考桓王尊号为武元皇帝皇妣尊号为元明皇后奉迎
神主归于京师牺牲尚赤祭用 日出
是时帝崇建社庙
改周制左宗庙而右社稷宗庙未言始祖又无受命之
祧自高祖以下置四亲庙同殿异室而已一曰皇高 (第 47a 页)
    非礼
七年二月辛未享太庙
礼志大中祥符八年兼宗正卿赵安仁言准诏以太庙
朔望上食品味令臣详定望自今委御厨取亲享庙日
所上牙盘例参以四时珍膳选上局食手十人赴庙馔
造上副圣心式表精悫诏所上食味委宫闱令监造讫

安仁省视之
真宗本纪天禧元年正月壬寅上圣祖宝册己酉上太
庙谥册庚戌享六室
礼志天禧元年正月九日加上六室尊谥礼毕群臣拜
表称贺十一月帝行朝享之礼
玉海天禧元年正月三日癸卯以朝享太庙誓百官八
日戊申奉宝册升辂九日己酉奉上六室宝册百官陪
列十日庚戌朝享六室

宋史真宗本纪天禧三年冬十一月己巳谒景灵宫
享太庙
    蕙田案谒享俱不是正祭
乐志建隆以来祀享太庙一十六首
 迎神礼安 肃肃清庙奉祀来诣格思 …… (第 6b 页)
 官摄事以礼器未备五享权用酒脯行礼
绍兴五年二月戊寅遣权太常少卿张铢奉迎太庙神
主于温州己丑诏建太庙四月戊申太庙神主至自温
戊午
奉安太庙神主丙寅帝即射殿行朝献景灵宫
之礼五月乙亥初谒太庙 (第 29a 页)
案唐典皇家周亲视三品
大功亲小功尊属视四品小功亲缌麻尊属视五品缌
麻袒免以上视六品上令以此制为班令 二十四年二月癸酉
上曰朕将往上京念本朝风俗重 (第 36b 页)
 之遂为罢行
章宗本纪明昌五年四月乙卯幸景明宫五月庚午次
乌苏萨巴六月壬辰如冰井己亥出猎登呼图哩巴山酹

酒再拜曹王永升以下进酒丙午曲赦西北路己未如
香沙秋山七月戊辰猎于和齐宽一发贯双鹿是日𫉬
鹿二百二十二赐扈从官有差辛巳次罗衮呼实布是
日上亲射𫉬黄羊四百七十一乙酉次冰井丙戌以天
寿节宴枢光殿凡从官及承应人遇覃恩迁秩者并受
宣敕于殿前八月辛亥至自景明宫 六年正月壬辰
如春水 二月庚午
至自春水九月辛卯如秋山十月丙
辰至自秋山丁巳以岁幸春水秋山五日一进起居表 …… (第 21b 页)
          右金

元史世宗本纪中统元年冬十月戊午车驾驻锡衮之
地命给官钱雇在京橐驼运米万石输行在所十二月
乙巳帝至自和林驻跸燕京近郊  二年春二月丙午
车驾幸开平诏减免民间差发罢守隘诸军秦蜀行省
借民钱给军以今年税赋偿之免平阳太原军站户重
科租税 四年 (第 23a 页)
稔气荣中外宁晏当因农隙葺是旧章可克
日于玄武湖大阅水师并巡江右讲武校猎二月丁巳
车驾校猎于历阳之乌江 己未
车驾登乌江县六合山
十月己巳车驾校猎于姑孰 (第 11a 页)
    景帝以葬之三日丁未即位故鄱阳马氏谓
    景帝所行者惠帝之法也自景帝甲子日崩
    武帝即于甲子日即位 武帝后元二年二月
    丁卯
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三月甲
    申葬茂陵昭帝先以戊辰即位在大行晏驾
    之次日自兹孝宣而 (第 12b 页)
 汉书建元二年夏四月初置茂陵邑(师古曰本槐里/县之茂乡故曰)

 (茂/陵) 后元二年二月丁卯
帝崩于五柞宫入殡于未央
 宫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臣瓒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汉旧仪每天子即位明年将 (第 34a 页)
 阳堂十一月辛未梓宫还京师十二月乙酉殡于太

 极前殿 乾明元年二月丙申
葬于武宁陵
闵悼王墓
 北齐书皇建二年九月王薨大宁二年葬于武宁陵
 之西北谥闵悼王
孝昭帝文靖陵
  (第 51b 页)
王背疽御千龄殿诏太子嗣位是
为熙宗丁丑薨戊寅殡于靖安宫崔忠献会宰枢于其
第议减礼司所奏服丧二十六日为 十四日
二月庚申
葬于阳陵二年二月己未祔于太庙康宗二年八月王
不豫丁丑遗诏易月之服三日而除薨于寿昌宫戊寅
(第 16a 页)
  丁巳朔加时在昼交分十四日二千八百九十七
  分入食限与大衍同
 襄公十四年壬寅岁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今历推之是岁二月乙未朔加时在昼交分 十四
  日
一千三百九十三入食限也
 襄公十五年癸卯岁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姜氏云七月丁巳朔食失闰也大衍同今历 (第 191b 页)
 (𠗂反而与音/预公介音界)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

 桑之饥人也问其名居注问所居不告而退注不望
 报也遂自亡也注辄亦去 乙丑
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注穿赵盾之从父昆弟子乙丑九月二十七日音义
 (攻如字本/或作弑)(正义曰晋语云 (第 16b 页)
 (法正桓公之终也呜呼王之道天之理也天理未尝/绝于人心王道未尝绝于天下天理非绝于桓桓自)
 (绝于天也桓虽无王天道王法则不/可绝也知此则知十年复书王之义) 庚申
曹伯终生卒
 左传(春曹桓/公卒)
 (案榖梁以是年书王为正曹伯/之卒非春秋之旨也胡传甚明)
夏五月 (第 41a 页)
  十二月戊午小
十年壬戌(气馀一千九/百三十四) (归馀五万三千/九百八十四) (朔馀二千/六百七十)

  正月丁亥大(乙巳/冬至)   二月丁巳小
  三月丙戌大     四月丙辰大日食(己巳 十四)
  (日/
)
   经书朔与大衍合日食黄道壁七度少
  五月丙戌小(癸巳/八日)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 …… (第 16b 页)
  五月壬申小     六月辛丑大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小 (丙辰
十/七日)
  十一月己巳大(七日乙亥十九日丁/亥二十五日癸巳)
  十二月己亥小(乙亥朔误乙字甲寅 (第 47b 页)
  十二月甲申大
十六年乙亥(气馀一千四/百五十三) (归馀四万/四千四) (朔馀/九)
  正月甲寅小(戊辰/冬至)   二月癸未大(丙申 十/四日)
  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 …… (第 9a 页)
 (归馀二万/八十九) (朔馀一千九/百六十四)
  正月辛卯大(戊戌/冬至)   二月辛酉小(甲戌 十/四日)
  三月庚寅大     四月庚申小
  五月己丑大     六月己未小
  七月戊子大     八 (第 31b 页)
  见襄之无道而僖犹知畏义也 二月丙午
公会邾仪父盟于趡(会公羊谷梁作及趡杜/注鲁地当在今山东泗)
 (水邹县/之间)
 (左/传)及邾仪父 (第 16a 页)
 诰所以作也清庙之诗曰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
 以祀文王焉是时周公尚摄则宅洛者周公也而此
 序乃言成王焉正与康诰序言既伐管叔蔡叔同义
惟二月既望 越六日
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