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序
五仙诗五首 其一 保命府丞授诗 南梁 · 周子良
 押萧韵
周氏冥通记曰:玄人周子良字元苏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天监十四年乙未六月十二日。有五人来。乃三更中。上者嵩高真人冯先生。第二即萧闲仙卿张君。第三即中岳仙人洪先生。第四乃保命府丞乐士。第五则华阳之夫司农玉童。丞曰:今者既曲纾真降。愿各为其述一文。真人曰:卿是其明证。可前作答。曰:敢不闻旨。乃令子良襞纸染笔。口授。诗毕。同辟别。徘徊户内而灭。
华景辉琼林,清风散紫霄。
仰携高真士,凌空驭绿轺。
放彼朱霞馆,造此尘中僚。
有缘自然会,不待心翘翘(○周氏冥通记。《诗纪外集》三。)
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唐 · 刘轲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岁丁巳开成纪年之明年。有具寿沙门曰令检。自上京抵洛师。以缥囊盛三藏遗文传记。访余柴门于行修里。且曰。闻夫子斧藻偫言旧矣。讵直专声于。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敢矢厥来旨云。三藏事迹载国史及慈恩传。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年岁寖远。塔无主。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长庆初。有衲衣僧昙景始葺之。大和二年安国寺三教谈论大德内供奉赐紫义林。修三藏忌斋于寺。斋众方食。见塔上有光。圆如覆镜。道俗异之。林乃上闻。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至三年修毕。林乃化遗言于门人令检曰。尔必求文士铭之。检泣奉遗教。直以铭为请。非法允之冢嫡。谁何至此乎。轲三让不可。乃略而铭之。三藏讳元奘。俗陈姓河南缑氏人。曾父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北齐国子博士。父惠英。长八尺。美须眉。魁岸沈厚。号通儒。时人方汉郭林宗。有子四人。奘其季也。年十三。依兄捷出家于洛。属隋季失御。乃从高祖神尧晋阳。俄又入。学摄论毗于基暹二法师武德五年。受具于成都。精究篇聚。又学成实于赵州深。学俱舍于长安岳。于是西经前来者。无不贯综矣。初中国学者。多以实相性空。通贯偫说。俾彖象蹄笱。往往失鱼兔于得意之路。至于星罗棋布。五法三性。析秋毫以矢名相。界地生汇。各有攸处。曾未暇也。大遍觉乃兴言曰。佛理圆极。片言支说。未足师决。固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俾跛眇儿视履。必使解行如函盖。始可为具人矣。且法显智严何人也。犹能孤游天竺。而我安能坐致耶。初三藏之生。母氏梦法师白衣西去。母曰何去。曰求法。贞观三年。忽海中苏迷卢山遽凌波而入。乃见石莲波外承足山。险不可上。试踊身腾踔。飒然飙举。升中四望。廓澈无际。觉而自占曰。我西行决矣。至凉州都督李大亮防禁特切。逼法师还京。法师乃宵遁。渡芦河。出玉门。经莫贺延碛。艰难险阻。仆而复起者。何止百十耶。自尔涉流沙。次伊吾高昌王曲文泰遣贵臣以驼马迓法师于白力城。王与太妃及统师大臣等尊以师礼。王亲跪于座侧。俾法师蹑肩而上。资赠甚厚。送至叶护可汗衙。又以廿四封书。通屈支等廿四国。献花缯五百疋于可汗。称法师是奴弟。欲求大法于婆罗门国。愿可汗怜师如怜奴。其所历诸国。为其王礼重。多此类也。自尔支提梵刹神奇灵迹。往往而有。法师皆沥诚尽敬。耳目所得。孕成多闻。与夫世称博物者。何相万耶。详载如传。惟至中印度𨚗烂陁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著地。舐足已。然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𨚗。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金人之说。伫尔久矣。遂馆于幼日王院觉贤房第四重阁。日供担步罗果一百廿枚。大人米等称是。其尊敬如此。法师既名流五印。三学之士。仰之如天。故大乘师号法师摩诃天。小乘师号解脱天。乃白大法藏请留之。法师曰。师等岂不欲支𨚗之人开佛慧眼耶。不数日。东印度王拘摩迎法师。戒日王闻法师在拘摩处。遣使谓拘摩曰。急送支𨚗僧来。拘摩曰。我头可得。僧不可得。戒日神武雄勇。名震诸国。乃怒曰。尔言头可得。可将头来。拘摩惧。乃严象军二万。船三万。与法师同溯殑伽河。筑行宫于河北。拘摩自戒日于河南。戒日曰。支𨚗僧何不来。拘摩曰。大王可屈就。王既见法师。接足尽敬。且曰。弟子闻支𨚗国有秦王破阵乐。乃问秦王是何人。法师盛谈太宗应天顺人事。王曰。不如此。何以为支𨚗主。因令法师出制恶见论。然小乘外道。未即推伏。请于曲女城集五印沙门婆罗门等。兼十八国王。观支𨚗法师之论。凡十八日。无敢当其锋者。戒日知法师无留意。厚以象马橐装饯法师。又以素謺印书使达官送法师。所经诸国。兵卫达汉境。法师却次于阗。因高昌商胡入朝。附表奏自西域还。太宗特降天使迎劳。仍制于阗等道送法师燉煌于流沙。鄯部于沮沫。时帝在洛阳。敕西京留守梁国公玄龄备有司迎待。是日宿于漕上。十九年春正月景子留守自漕奉迎于都。有司颁诸寺帐舆花幡。送经于宏福。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陈列法师西域所得经像舍利等。其梵文凡五百廿夹。六百五十七部。以廿马负而至。自朱雀至宏福十馀里。倾都士女。夹道鳞次。若人非人。曾不知几俱𦙁矣。壬辰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对于仪鸾殿。因广问雪岭已西诸国风俗。法师皆备陈所历。若指诸掌。太宗大悦。谓赵公无忌曰。昔符坚称道安为神器。今法师出之更远。时帝将征法师请于嵩之少林翻译。太宗曰。师西去后。朕为穆太后西京造宏福寺。寺有禅院。可就翻译。三月己巳。徙宏福。夏五月丁卯法师方开贝叶。廿年秋七月。法师进新译经论。仍请制经序。并进奉敕撰西域记十二卷。太宗美法师风仪。又有公辅才。俾法师裼缁褐袭金紫。法师因以五义褒扬圣德。乞不夺其志。遂问瑜伽十七地义。太宗谓侍臣曰。朕观佛经。犹噡天望海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非惟法师愿力。亦朕与公等宿殖所会。及三藏圣教序成。神笔自写。太宗居庆福殿。百寮陪位。坐法师。命宏文馆学士上官仪对偫寮读之。廿二年夏六月。天皇大帝居春宫。又制述圣记及菩萨藏经后序。太宗因问功德何最。法师对以度人。自隋季天下祠宇残毁。缁伍殆绝。太宗自此敕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宏福寺度五十人。戊申皇太子宣令。请法师为慈恩上座。仍造翻经院。备仪礼自宏福迎法师太宗皇太子后宫等。于福门执香炉。目而送之。至寺门。敕赵公中书令褚引入。于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百戏于庭而还。廿三年夏四月。法师随驾于翠微宫。谈赏终日。太宗前席攘袂曰。恨相逢已晚。翌日太宗崩于含风殿。高宗即位法师还慈恩。专务翻译。永徽三年春三月法师于寺端门之阳造石浮图。高宗恐功大难成。令改用砖塔。有七级。凡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冬十月中宫方妊。请法师加祐。既诞。神光满院。则中宗孝和皇帝也。号为佛光王。受三归。服袈裟。度七人。请法师为王剃发。及满月。法师进金字般若心经及道具等。显庆二年春二月。驾幸洛阳法师与佛光王发于驾前。既到馆。于积翠宫终译发智婆沙。法师早丧所天。因扈从还访故里。得张氏姊。问茔垄已平矣。乃捧遗柩改葬于西原高宗敕所司公给。备丧礼。尽饰终之道。洛下道俗赴者万馀人。释氏荣之。三年正月。驾还西京。敕法师徙居西明寺高宗以法师先朝所重。礼敬弥厚。中使旁午。朝臣慰问及锡赉无虚日。法师随得随散。中国重于般若。前代虽翻译犹未备。众译焉。法师以功大恐难就。乃玉华宫翻译。四年十月法师如玉华。馆于肃成院。五年春正月一日。始翻梵本。总廿万偈。法师汲汲然常恐不得卒业。每厉译徒。必当人百其心。至龙朔三年方绝笔。法师翻般若后。精力刓耗。谓门人曰。吾所事毕矣。吾瞑目后。可以蘧蒢为亲身物。门人雨泣。且曰。和上何遽发此言。法师曰。吾知之矣。麟德元年春正月八日。门人元觉梦一大浮图倒。法师曰。此吾灭度之兆。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纶。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卅八卷。又造俱𦙁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又造素像十俱𦙁供养悲敬上油各万人。烧百千灯。赎数万生。乃与寺众辞。三称慈尊。愿生内眷。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春秋六十九矣。初高宗闻法师疾作。御医相望于道。及坊州奏至。帝哀恸。为之罢朝三日。敕坊州刺史窦师官给葬事。又敕宜听京城僧尼送至塔所。门人奉柩于慈恩翻经堂。道俗奔赴者日盈千万。四月十四日葬于浐东。京畿五百里内。送者百馀万人。至总章二年四月八日。有敕徙于樊川北原。伤圣情也。法师长七尺。眉目若画。直视不顾。端严若神。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虽滕澄什康会竺护之流。无等级寄言。其彬彬郁郁。已布唐梵新经矣。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又曰。
三藏之生,本乘愿来。
入自圣胎,出于凤堆。
大业之季,龙潜于并。
孺子谒帝,与兄偕行。
神尧奇之,善果度之。
不为人臣,必为人师。
师法未足,自洛徂蜀。
学无常师,鸟必择木。
迹穷夷夏,更讨身毒。
寺入烂陁,师遇尸罗。
王逢戒日,论得瑜伽。
瑜伽师地,藏教泉府
猬●98A7名数,玺抽圣绪。
我握其枢,赤幡仍竖。
名高曲女,归我真主。
主当文皇,臣当蔡梁。
天下贞观,佛氏以光。
光光三藏,是护是付。
付得其人,经纶彬彬。
梵语华言,胡汉相宣。
台臣笔受,御膝前席。
积翠飞花,恩光奕奕。
太宗序教,天皇述圣。
扬于王庭,百辟流咏。
三藏慰喜,灵祇介祉。
蔑彼滕什,曾无此事。
我功成矣,我名遂矣。
脱屣玉华,升神睹史。
发棺开殓,天香馥馥。
地位殊分,神人是卜。
中南地高,樊川气清。
修塔者谁,林公是营。
门人令捡,实尸其事。
铭勒塔旁,捡真法子。
唐故金华大师正和先生刘君碑铭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五
先生讳日新字继平闽侯官人也。显考讳极。本朝将作少监端州刺史。妣颍川夫人陈氏。先生初年诵诗读书。对客答义。佩觿独立。岐嶷不偫。七岁举童子擢第。释褐授京兆府文学。执简对簿。吏情若萦。振衣弹冠。真趣自逸。在昔避狄出雒。由道涉淮。桑野挂书。却公府之辟。浮提记柱史之文。出仁义室庐。栖神世表。脱衣冠桎梏。蠲累尘缨。受师于问政先生聂君。即天柱元同先生闽邱君门人也。绝其私亲。道门如其宗祔焉。先生禀太素五神之教。内府孔明。稽玉帛大历之符。前修可契。器宇外朗。襟灵内融。虽因文为世华。许谁雕伪。纵使迹在人事。俗自喧浮。尔乃释滞升虚。句绝元而自牧。澄源返照。欲勿我生。谓五味口爽。撤按贬羞。一簋岁暮。终身晏如。亦何必剪肠消。咽金尸腐者哉。保大十一年夏仲二十三日。晨起命易衽席。并几杖履迁于正寝。凡附身者一一陈之。然后秉盥洗漱。理发断爪。胜衣摄袂。湛然肃容。展绕露坛。峻降延阁。降屈屡拜。如有祷请。即日终于金陵紫极宫。寿七十有六。毁缀则屈身若恒。淹袭而颜色不变。翙然蝉蜕。宛尔形留。皇上抚几移时。增悼永伤。乃命有司给丧事。内臣护丧。加礼也。储后亲王钦顺元祖。敬接羽人。恒于话言。多所师仰。中朝元辅。旧齿名贤。冲素见交。轨迹相结。天不慭遗。人怀永伤。空怀鹤吊之风。莫问凫飞之路。门人捧持遗舄。缅慕彼苍。临谷难追。飞筠已远。以其年六月十二日。归灵于方山。隐晦解脱。恍惚其中。绵绵常存。天地长永。铭曰。
微妙之教,立道为名。
精思阃奥,勤行轨程。
犹龙难状,扣寂无声。
夫子务进,阶渐而成。
爱尚文章,襟抱质素。
淆混人事,心节坚固。
五味口爽,一簋岁暮。
食气者神,户枢不蠹。
养志养神,寿考惟宁。
明明理命,寂寂潜龄。
元驾一解,飞行不停。
期汗漫,我出青冥。
金陵之乡,方山之阳。
葛仙泽薮,宝华宫房。
解节何往,归形斯藏。
鹤老,万古凄凉。
别琴窗 明 · 祁顺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弘治庚戌夏六月十有一日石滩琴窗陈先生访予巽川。又明日,同酌舟中,送至川外而别。顺因忆前人诗有“如今送别临溪水,他日相思来水头”之句,遂为先生诵之。明年夏四月先生以诗寄予,其末云:“不久当拿小舟至巽川之口,以践相思来水头之句。”至六月二十三日先生果至,明日邀余复酌舟中,徘徊川上。余曰:“先生可谓不食言矣,请以前所诵二句为韵,韵各赋诗,可乎?”先生曰:“诺。”于是即韵为绝句二十八首,前十四首题曰“巽川别思”,记别时之意;后十四首题曰“尊酒重论”,则志复来之喜云。今存一首。
薄宦归来雪满头,欲将簪组换渔舟。
怀人不奈萧条意,昨夜梧桐又报秋。
贺闻人母太孺人六十六华诞诗 明 · 湛若水
闻人母者,闻人侍御诠之母,冢宰海日公之女,弟新建伯阳明子之姑母也。归贞庵公,相之儒业。贞庵告逝矣,母三十而孀居,六十如一日,志则贞矣。有子曰訚、曰诠。诠病剧,訚为焚香请身代之,遽毙。母曰:“天乎?訚也爱弟而毙乎。”哭之哀,乃丧明,其慈孝弟友则交感矣。诠学成,行令宝应,有声。擢御史,有声。帝乃推原善教,褒封母为太孺人太孺人华诞,适逢其会辛卯六月十有二日也,则感应之致矣。甘泉子闻之,曰:“以予观于世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夫父子兄弟上下之心一于感应而天下治矣。”为赋诗以寿焉,且用告夫观风者。
今日曷为乐,闻子开寿筵。
小寿逢六六,大寿祈百千。
何以祈百千,不朽无期年。
何为不朽名,圣善流芳声。
母仪自贞则,海日难为兄。
伏生尚书,卓为女中英。
嘉言不出梱,善行溢家庭。
我为众宾陈,众宾为我听。
兄代弟病毙,母哭子丧明。
一门感慈孝,蔼然为嘉祯。
和德协上下,精诚达穹冥。
仲氏新骑骢,宝应留清风。
帝曰母善是,孺人特褒封。
龙章与凤翟,五色来云中。
风日清大夏,华诞适与逢。
乃悟天人际,感应常相通。
特为王母寿,于以寿无穷。
赠少参乔君之陕右昔年乔柱史,抗疏逮金台。一时李陈刘,缧然与偕来。正直且忠厚,邂逅愁颜开。今播陕垣春,凄风为之回寿闻人母王太夫人七十华诞诗 明 · 湛若水
祁门程生清告甘泉子曰:“六月十二寔维我宗师北江闻人先生母夫人七十初度之辰,维我公以道义之雅,宜有言以为寿祝。”甘泉子曰:“寿其可知也,此吾素所期于北江子以臻之于太夫人者也。且以学曾子之事亲,而方诸老莱子之儿戏,以豸绣而善养,当乎斑衣之舞跌,诚未知其孰贤也。吾何爱于言哉。”言之不足,遂长言之。
王母下瑶台,开颜宴曾孙。
亦有偷桃儿,闯焉来窥门。
夫人天姥精,圣善女中英。
阳明为之侄,海日为之兄。
盛夏物生长,天地何高广。
有子开寿筵,万寿歌遗响。
何谓寿之道,生生之谓寿。
何以寿生生,天地共悠久。
记梦 明 · 朴祥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讷斋先生续集卷第二
乙酉六月十二日。予因差命。宿干县。梦见亡室柳淑人。宛若平生。话说多方。乃云。妾某宜去之。败君家者。必此人也。遂寤而记其一二。假成绝句。
魂交邂逅与齐人,屈指幽明二十春。
见说败家狐穴地,及时熏火逐荒榛。
香山宴集诗 明末清初 · 宋琬
 出处:安雅堂未刻稿(卷三)
岁在丁未,六月乙酉,将由建业,言反吴门。怀吾土以登楼,兴悲王粲;莅大邦而制锦,有美冯君。慕怀县之风,栽花誉满;笃并州之谊,投辖情深。喜熟客之何来,无讥褦襶;快嘉宾之毕集,宁惜尊罍。观号香山,栝柏识青牛之气;桥环碧水,芙蓉俨白鹭之洲。爰命行厨,钓金鳞而作鲙;聿徵童子,倚玉砌以吹笙。幕展青油,宛渠渠之夏屋;卮分翠盖,代曲曲之流觞。正尔殷雷天外,欲来山雨;俄焉明月樽前,忽散城霞。左右凉飔,不惜平头羽扇;浮沉朱李,差宜散发匡床。树扶疏而黄鸟来歌,波潋滟而白鸥成队。紞紞羯鼓,隔素幔以催花;点点萤流,伴银灯而送客。昔者南皮飞盖,因裁公宴之诗;洎乎河朔传杯,厥有良辰之颂。以主人之高韵如斯,况景物之流连若此。可无篇什,以纪岁时?羡今夕之陶然,甘从金谷园中之罚;倘他年之至止,窃疑玄都观里之云尔。同游者陈幼木孝廉、汤旌三进士柳公韩马寅公崔季通王君贶茂才,序其事者,莱阳宋琬也。
炎蒸偶过投金濑,火云突兀如车盖。
主人爱客不知疲,临流置酒成高会。
芙蕖花叶正田田,习习香风满衣带。
楚姬十五晓奁开,越女三千明镜外。
南山之下殷其雷,挥汗不饮愁尊罍。
须臾赤城暮霞起,素娥流影无氛埃。
珠矶零落白鹭喜,管弦嘈杂玄蝉哀。
银漏沉沉客竟醉,玉山屹屹何由颓。
康成弟子陪游衍,来朝洗盏重开宴。
是时西北天如荼,惊见凉飙扫飞电。
神女由来避灌坛,风霆咫尺阴晴变。
角抵交陈父老观,街衢灯火儿童忭。
井梧旦夕报秋声,扁舟欲发阖闾城
握手相看那忍别,更捲荷柄作兕觥。
君家夹河善为政,双凫伫待朝神京。
却怜道士无鹅换,素壁犹堪书姓名。
醉落魄 家书 现当代 · 黄绮
 押词韵第十八部
六月十二日报载,敌突登陆安庆。悲愤交加,竟日减食。大姊求签寺庙中,问家人脱险否。次日八妹忽来书,谓一二日内即迁居望江,再赴九江。此书先安庆陷半月余投邮,近或已至望邑矣。
孟冬廿八,去年江上全家别。
而今已是音尘绝。
自恨无情,当日心如铁。

人前不怕痴求佛,途穷强释尊邪说。
书来始信人间活。
眉上心头,又为离情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