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葬梁元帝诏(天嘉元年六月壬辰)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梁孝元遭离多难,灵榇播越。朕昔经北面,有异常伦,遣使迎接,以次近路,江宁既是旧茔,宜即安卜,车旗礼章,悉用梁典,依魏葬汉献帝故事(《陈书·文帝纪》)。
哀王孙(《旧书》:“天宝十五载六月九日,潼关不守。十二日,明皇自延秋出幸蜀,亲王妃主俱不及从。”) 唐 · 杜甫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佳气 隆准
长安城头头(一作多,一作颈)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一作来)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一作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一作高)准(音拙),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一作春)风吹血腥,东来橐(一作骆)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一作太)子已传位,贤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新修东海广德王庙碑文(开宝六年六月十二日) 北宋 · 贾黄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二八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乾隆《莱州府志》卷一四
惟尧之圣,就如日,望如云,而下民罹洪水之患。惟禹之德,声为律,身为度,而尽力有浚川之劳。垂利无穷,流惠斯大。然而究其本末,论乎委输,茍疏凿不使于朝宗,渟蓄非由于善下,则尧欲济难,虚罄知人之明;禹无成功,徒施焦思之苦。若夫成二圣之丕绩,冠乎古今,解万方之倒悬,免其垫溺,满而不溢,大无不包,其惟东海广德王乎!若乃验五行之用,习坎推先;纪四溟之序,东方称首。太昊是都于析木,大帝实馆于扶桑,限蛮夷以分疆,兴云雨而成岁。其广也,尽天之覆,助玄化以无私;其深也,载地如舟,使含生而共济。统元气以资始,擅洪名而不居,涤荡日月之精,推斥阴阳之候,物惟错以称富,润作咸而兴利。龙门导其九曲,吸为安流;鳌峰耸其八柱,锁为巨镇。祸淫如响,驱山岂足以加威;福善必诚,航苇皆起于利涉。是故毳冕之制,异其章以著明;累水之洁,法其左以定位。信夫太极兼之以生,万物资之以成,九州因之以平,百谷赖之以倾。至若不以污浊分别,见其仁也;不以寒暑增损,全乎义也;卑以为体,合乎礼也;深而无际,包乎智也;潮必以时,著乎信也。如是,则象止可以目睹,神莫得而智知。三王之际,已严祀典;万世而下,率修旧章。德若非馨,罔有昭答,祭或如在,必闻感通。惟品汇之盛衰,系时风之隆替,允属昌运,遐光令猷。应天广运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覆载群生,照临下土,飞龙正在天之位,丹凤效来仪之资,负斧扆以朝诸侯,登紫坛而款太乙。执玉帛者万国,防风无后至之诛;舞干羽于两阶,有苗悛不恭之罪。九流式叙,七德用成,化洽雍熙,美溢图史。然后较步骤之优劣,论礼秩之等夷,声教所通,人神具举。东莱之地,海祠在焉,岁月滋深,规模非壮,岂称集灵之所,徒招偪下之讥。盖累朝以来,中夏多故,垣墉虽建,诚异于可圩;牲牢虽设,或乖于掩豆。噫!太平之难遇既如彼,亵黩之弊又如此。惟大圣以有作,眷皇明而烛幽,经久之图,自我为始。于是大匠颁式,百工献能,暗叶占星,岂烦兼并!不资民力,盖示于丰财;无夺农时,诚彰于悦使。长廊千柱以环布,虚殿中央而崛起,窗牖回合其寒暑,金碧含吐其精荧。衮冕尊南面之仪,羽卫图永远之制。节内外以严关键,宽步武而辟轩庭,固久极物表之瑰奇,尽人间之壮丽。且黄金为阙,止是虚谈;紫贝开宫,何常目睹?于是祝史举册而致命,彻侯当祭而为献。肃肃庙貌,雍雍礼容,牢醴载陈而有加,光灵拜赐以来格。斯盖答贶于穹昊,属意于黎元,使俗被和平,物消疵疠,于以隆治道于无穷。若夫信徐韨之言,将游方丈,惑文成之妄,欲访安期,意在虚无,事皆怪诞,校其得失,何止天壤哉!宜九译来庭,不睹扬波之兆;三时多利,屡臻大有之年。膺宝历以永昌,率群神而授职。般诗考义,遐播无疆之休;望秩陈仪,长垂不刊之典。昔汾、洮二水,《左传》尚纪其始封;泾、渭两川,马史犹书其命祀,况兹广德王之盛烈,焉可阙如?爰诏下臣,俾文其事。虽逢时备位,固绝乘桴之嗟;而为学甚芜,愈增持翰之愧。乃勉为铭曰:
在昔洪水,下民其咨。惟天使尧,当数之奇。惟尧命禹,救时之危。赖二圣之有德,导万流之东驰。纳而无所,功将安施。以圣翊圣,无为而为。幽鉴不昧,聪明可知。既载既奠,以京以坻。运有否泰,时有盛衰。崇其秩望,俟乎雍熙。我后之明,照临寰瀛。我后之德,覆载蛮貊。乃丰礼秩,乃盈严祀。乃荐牲币,乃洁樽彝。宫室羽卫,王者之规。衮冕剑佩,南面之仪。眷彼平野,蔓草如束。既图既刬,树以嘉木。眷彼旧址,坏垣相属。既经既营,峙以华屋。元贶斯答,皇明斯烛。神之来兮,君受万福。庙貌惟赫,享献惟肃。神之来兮,臣荷百禄。疵疠消于八绂。和气浃于群生。披文勒石,超三代之英。
开宝六年岁次癸酉六月癸未朔十二日甲午建。
乡书手决配诏(天圣十年六月十二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三、《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一八(第七册第六六三○页)
自今乡书手移减税务,虽决杖,亦黥面配五百里外,本城犯徒奏裁。
川广知县不得差有赃罪人诏(景祐元年闰六月己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
审官院,自今川、广知县,毋得差有赃罪人。
狱吏非理豫致死大辟囚许人告论诏(庆历六年六月辛酉)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
三司、开封府、御史台,凡大辟囚将决,而狱吏敢饮以毒药及诸非理豫致死者,听人告论之,赏钱十万。
壬子六月庚申夜陪魏公诣龙坛 北宋 · 强至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上公小队俯郊关,读祝焚香拜夜坛。
旱魃此时尤肆虐,应龙何处辄图安。
咒辞如律喷孤剑,刲血须明验一盘。
盛夏连年陪席位,自惭不是牧民官。
和潘通甫六月十二夜月 北宋 · 韦骧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去望犹三夕,光华宛矣同。
炎天几及半,午夜喜当中。
爽气乾坤满,清辉宇宙通。
恍瞻银界白,遽失火云红。
庭叶霜花泛,池波雪色融。
闾阎消烈暑,寥廓散轻风。
快若离深甑,飘然出大笼。
秋毫归一鉴,宿翳却千重。
谁弄桓伊笛,徒思范蠡篷。
魁杓俄转北,箕尾渐回东。
林静疏瑶圃,桥虚卧玉虹。
馀凉入幽室,暗雾泫深丛。
纬象光仍小,银河派自洪。
依希太清境,彷佛广寒宫。
鸟宿群疑定,人闲万虑空。
调琴閒(原缺,据四库本补)对客,酌酒旋呼童。
莫语身兼世,休论萍与蓬。
且来明月下,举白听梧桐。
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发而寝 北宋 · 苏轼
押元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起舞三人漫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
曲肱薤簟有佳处,梦觉琼楼空断魂。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一 元祐二年六月十二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士有品目,定于佥言。置之庙堂,蔽自朕志。岂有佥言既穆,朕志不移,而用过谦之词,反已成之命?亟服乃事,宜无复云。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二 元祐二年六月十二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为国不患于无人,有人而不用之为患;事君非难于辞宠,居宠而无愧之为难。吾之用卿,计已审矣。卿之自信,又何疑哉。
定诸请买荒废地土诏(熙宁二年六月十二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七二(第六册第五九○九页)
定诸请买荒废地土,已经开垦并增修池塘堤岸之类,却有诸般词讼但合断归后人者,并官为检计用过功价酬还前人。其增盖舍屋、栽种竹木之类,亦偿其值,愿拆伐者听。
汴水减落损坏舟船事御批(熙宁六年六月甲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三、《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六之六(第八册第七五七八页)
汴水比忽减落,中河绝流,其洼下处才馀一二尺许。访闻下流公私重船,初不豫知放水淤田时日,以故减剥不及,类皆阁折损坏,致留滞久,人情不安。可令都水应干官司分析,仍下三司差官同府界提点司自京抵陈留,具有无损坏舟船及比较累年所坏数以闻。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五。又见同书卷二六三原注。
京东武卫等六十二指挥属诸路分番勾抽诏(熙宁六年六月甲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五
京东武卫等六十二指挥属诸路,分番勾抽,并其馀军马,并差主兵官分部训练。
张保移鄜延路差遣诏(熙宁六年六月甲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五
麟、府、丰州都巡检张保移鄜延路差遣,仍不理为过犯,元勘官周霖追一官勒停,体量官范宗师冲替。
军校以战功迁资许回授子孙诏(熙宁七年六月戊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四
在京转运、诸军都虞候以下至都指挥使,应以战功迁资愿回授子孙者,听。
按察官体量大小使臣老疾等赴枢密院覆验诏(熙宁七年六月戊寅)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四
应按察官体量大小使臣老疾、谬懦、不职之类,不经核实冲替、差替者,候到三班院引赴枢密院覆验。其堪釐务者,与合入差遣。体量不当,官司取旨。
招河北阙食人充填禁军御批(元丰四年六月丁卯)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
河北州军中路夏田,大河横水冲没,百姓必乏食,宜差官广募开封府界在京阙额禁军,诏差府界将副四员,候至七月,分诣河北水灾州军招阙食人充填府界将下并在京五百料钱以下阙额禁军。
坚壁清野诏(元丰五年六月壬戌)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七
诸路探报西贼人马处处蚁集,虑乘秋犯塞,令诸路常体测,如大入界冲突,并令城寨坚壁清野,使贼无所得,相度机便,击其惰归。
文武臣各举应武举一人诏(元丰六年闰六月丙戌)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五三九页)
自今文臣待制、三省郎官、正言、监察御史、提点刑狱以上,武臣横行及路分都监以上,各举应武举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