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西林寺水阁院经藏铭 唐 · 僧云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湛湛佛身。不离三界。明明经卷。只在一尘。剖一尘而经卷舒。岂俟于贝多叶上。了三界而佛身现。宁居于娑婆树间。楚金范以非。海墨书而莫尽。是曰恭敬。是曰受持。不亏不崩。无丧无得。四魔以之恐惧。二乘以之震惊。然后从智起悲。回入俗。于圆常路。开方便门。导彼出生死之源。令其践圣贤之辙。就泯相而示相。向绝言而演言。报化于是乎垂形。渐顿于是乎立教。忉利未下。优填遂琢于旃檀。俱尸已灭。迦叶乃集于妒露。金容螺髻。瞻之者万福攸同。玉轴琅函。闻之者百禄是总。津梁六趣。耳目偫生。天上人间。何莫由斯者矣。庐山者。影摇汇泽。根蘸湓江。既曰洞天。亦称德镇。名花吐其锦绣。幽鸟呜其笙簧。雨过长空。积翠出数州之外。春来平陆。凝烟当万户之前。西林寺者。昙现访落已来。惠永经纶之后。陶范光禄为檀越于晋朝欧阳率更撰丰碑于隋代。年既绵邈。事亦周详。水阁院者。即贞元间齐朗律师之所居也。朗师精通律部。宏护法门。屡陟香坛。广度缁侣。江西佛法。于焉而昌。天下鸿名。于焉而振。逮乎皇唐再造。上德中兴风颓而复扬。慧日昏而更晓。斯院藏经。即褒国孝定公烈祖元宗之仙驾。答今上之睿恩。舍其俸金之所造也。爰是鲤飞东海。马化南朝。郁为帝宗。兼开相府。器度高邈。识量宏深。孝以承家。忠以奉上。阖门雍睦。棣萼和谐。然而谛信佛乘。归依法宝。虽广阳辅魏。竟陵佐齐。无以尚之。念斯院也。每萃徒。犹亏海藏。藏之弊者。以其行之密。宇之小。施之忙。工之攘所致矣。我则加其墨。增其纸。伟其轴。恢其函。俾眉寿之僧。腊高之士。或雨昏凭几。雪夜临灯。无眇视之艰哉。孝定公于是亲洒神毫。遍题经目。结因缘事。表殷重心。缃帙己周。锦绦告僝。追二圣在天之驾。祝吾皇无疆之休。庆赞云毕。不幸孝定公薨。当不渝之时。自书遗诫。嘱累是经矣。保定县公安吉县公。情切友于。心存求矣。欲资冥祐。兼助良缘。由斯建其藏殿矣。市徂徕。度豫章木。般输献艺。离朱督绳。兽拿绮钱。花分藻井。荧荧列宿。夜逼璇题。潺潺系湍。和金铎。凡行宫之内藏。藏心之佛像。供养什物。靡不毕备。兼置真堂。迎孝定公真容于其西序耳。亦既见止。忽惊魏邴贞姿。望之俨然。似得刘雷高趣。斯院即上京右街教大师为他年肥遁之所。经藏将毕。亦命而尸之。夫报天伦之义。怀陟冈之情。结胜事于名蓝。树良因于宝藏。使其览之者。因指见月。自教明心。此之为福。福亦大矣。此之为报。报无加焉。何止荐香魂于安养之都。助真识于欢喜之地。故贾琼问恕。文中子曰。为人之弟者。以其兄之心。推而达于天下。斯可矣。二县公其恕乎。云真才愧披文。词非尚宝。叨蒙英顾。令纪芳猷。辄率愚怀。谨为铭曰。
佛即三界,经在上尘。
一尘经卷,三界佛身。
悟则无上,剖则正真。
不垢不净,无我无人。
般若观空,区和涉有。
象王回,类狮子吼
八藏流通,三叶传授
诠以真心,生从佛口。
峨峨庐阜,郁郁西林
惠永遁迹,齐朗修心。
水击清响,松偃繁阴。
香灯熠耀,台殿嵚岑。
懿哉定公,建斯经藏。
字粗轴伟,邪恢函壮。
齯齿之僧,庞眉之相。
披阅研精,实为现量。
定公薨矣,畴荐重泉
怡怡情切,绰绰心专。
架树绀殿,成就元诠
惟二县公,毕此良缘。
日映绮窗,云凝绣闼。
楶棁穹隆,栾栌轇轕。
胜果克臻,福田弥阔。
用荐贞魂,永归解脱。
天仙子 其二 公择将行1076年3月 北宋 · 张先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坐治吴州乐土
诏卷风飞来圣语
亲舆乞得便藩归,瑶席主。
杯休数。
清夜为君歌白苧

花接旧枝新蕊吐。
造化不知人有助。
看花岁岁比甘棠,嘉月暮。
东门路。
只恐带将春色去。
离亭宴 公择吴兴1076年3月 北宋 · 张先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捧黄封诏卷
随处是、离亭别宴。
红翠成轮歌未遍。
早已恨、野桥风便。
此去济南非久,惟有凤池鸾殿。
三月花飞几片。
又减却、芳菲过半。
千里恩深云海浅。
民爱比、春流不断。
更上玉楼西望,雁与征帆共远。
小重山 徐铎状元1076年3月 北宋 · 张先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延寿芸香七世孙。
华轩承大对,见经纶。
溟鱼一息化天津
袍如草,三百骑,从清尘。

玉树莹风神。
同时棠棣萼一家春
十年身是凤池人。
蓬莱阁黄阁主,迟谈宾。
论时政疏熙宁九年四月1076年4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宋名臣奏议》卷一四九、《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七六、《通炮长编纪事本末》卷六○、《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近者因拜谢章,辄敢略具南事附奏,伏计愚恳,寻达天听。
蛮寇大扰,即已窜归,然王师遂行,必谋吊伐,水陆并进,威德兼施。
若夫讨御之方,得失之际,则非臣庸之所预知也。
伏望陛下密诏郭逵等,候至二广,熟计攻守利害,速具奏闻。
可往则往,如不可往,则令别图去就,以全王师之重。
海峤阻远,恐难责其固必也。
臣又窃闻秦陇之外,数年用兵,鮨取熙河等五州,别立一路。
辟地进境,开拓故疆,诚为国朝美事,足光史册也。
然而远近共传,当时杀戮人命,不可胜计,费耗财用,莫知纪极。
是皆主事者公为欺罔,不以实数上奏,致陛下无由得闻而进止也。
今既立成部分,建置官属兵守御,各有定制。
即须所得之地,所出之物,以供赡一路,自能取足,不假外求,然后可为长远之利,遂成开拓之益,则向者人命不为枉杀,财用不为虚费也。
奈何罢兵后,唯闻朝廷自京师辇运金帛,监司从内地支拨粮草,增添转遽,递铺奔走,不绝于道,滔滔而去,尚云不足!
一二年来,又云彼中米麦每㪷计钱四五百文,贱亦不减三百以上,公私皇皇汲汲,日忧不逮。
若常如此,则不唯枉杀虚费,而又自此国家府库如何供亿,民间物力如何出办,遂使官私俱困,得之何用?
况陜西乏用,即今上下穷窘已甚,事茍得实,臣窃忧之。
伏愿陛下亲选无所畏惮公忠臣寮,不与其时用事人为党者,往彼按视土地可耕否,所收物货足用否,人情可安否,久远可守否。
俟得其实,然后委二府会议,方见经久利害如何。
若不审行考校,但务竭力劳费,臣谓末等之家有十金之产者,且犹未肯如是,况乎为天下之计哉?
惟陛下深切留意也。
唐宣宗朝,北方亦曾自举十数州内附,未尝少加攻取。
既而供馈阙乏,终却叛去,唐亦不复顾藉。
更乞略赐检详,亦可以为證矣。
臣又窃闻代北之地,狄人妄有争占,意在先发,殊无义理。
朝廷以其倔强难制,遂欲尽与。
此说传播甚盛,然终未知虚的。
万一是的,则闻者莫不忧骇。
何哉?
盖夷狄贪婪,后患弥大。
彼曲我直,事甚明白。
且宜以理辨析,未易可许。
赵王欲赂强秦六城而虞卿不从,东胡欲求匈奴瓯脱而冒顿勿与,观其简册,足为龟炮。
愿陛下取此二说,以今疆事反覆参校始末轻重,与二府议定决然利害,奏禀而后行,此须特出宸断也。
臣又窃闻累年新法所行之事,条目甚多,陛下近已深见为害,但虚怀隐忍,未即更张。
此诚大得为君之道,从容优裕而不欲迫急也。
然所谓为害者,皆害及天下之人。
被害既久,则岂尚容舒缓哉?
度今事势正如解倒垂之急,唯恐解之不速也。
亦如人之感疾,疾深则难愈;
木之受蠹,蠹深则难补。
惟陛下所见害事既明,芽檗已著者,宜早图之,必无太早之失。
更或稍缓,则遂成疾蠹深患,朝廷益难奠枕矣。
况天下不以贤愚,共知陛下始欲讲求大治,比迹唐虞,前代帝王用心非所能及,而不意为人所误至此。
事皆成趎,究其端由,实非陛下之失,唯是众口共责为谋者,恨不食其肉焉。
今圣情既已开悟,稔知其非,而犹隐忍护惜,不速更张,却恐遂玷圣德也。
臣更愿陛下于左右臣僚中,不以职位高下,常视其反覆狡狯者疏之,纯良方正者与之。
反覆狡狯者,虽有癚才强辨可以惑人,其如自取名位及援引亲旧,结成朋党,互相保庇,表里胶固,牢不可破,如此之类者,岂可置之左右而任之以事乎?
盖本无一定之志,不癴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必无忠尽悫实,安肯乃心于国家也?
纯良方正者,才辨诚有不及狡猾之人,然其心不二,持守坚笃,中立不倚,傍无朋比。
用之则直道而进,舍之则奉身而退,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忠亮之节,至死不移,不肯欺昧朝廷,自求多福。
如此等人,终无妄误,必能为国家立事。
假有未能立事者,亦不为害也。
陛下临御既久,当尽照见,固难上逃圣炮,此尤宜常挂宸念,恐非须臾可忽也。
缘误用一二癚人,则展转援致,连茹而进,分布中外,大为朝廷之害,卒难救整。
唐文宗所谓破河北贼易,破朝廷朋党难者,正为此也。
天子无职事,唯辨别大臣邪正而进退之,此其职也,切乞谨之。
臣狂瞽之说,实有爱君忧国之心,固无他志。
伏乞俯赐听纳,早赐裁处,不胜宗社生灵之幸。
论蛮獠侵犯乞诏诸道以宽民为务奏熙宁九年六月1076年6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宋名臣奏议》卷一四三、《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七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退伏草茅,不预人事。
近者窃闻蠢尔蛮獠,犯我疆封,二广致灾,五岭严备,虽为手足之患,谅烦宵旰之忧。
然而命将得人,出师有日,上禀宸算,必成武功。
臣又窃闻淮南累岁尤为荒䭑,流亡饿殍,赈济难周。
今骤起数万之徒,间由诸路而往,兵马所到,粮草须办,监提守宰,唯务供军,府库仓箱,殆难足用。
既各求于集事,恐必致于扰民。
又有按察之官,继行督责之令,上下逼迫,公私煎熬,人心不宁,实可矜恻。
臣又窃闻南方乡村城郭,重砯逋欠官司钱物,其数浩遆。
监司州县又相迫催理,仍与此时赡军所费一并取足,则民不堪命,无以为生,啸聚惊骚,或难禁戢。
陛下天赋仁圣,累降宽恤之诏。
其如所在阙用,出于无可奈何,须至侵渔,方能济集。
而又官吏各思一时茍免罪责,不暇为国家忧及后患而为长久之计也。
臣又窃闻诸处兴修水利之类,役人甚众,多或至于一二十万,此伤耗民财,事亦不细。
伏愿陛下深诏有司,并下诸道,以宽民为务。
凡所逋欠,可蠲者与蠲放,理难蠲放者多分料次,且令迤逦输纳,及权罢诸般兴作,全养民力,一意专以破贼为急。
岭南宁息,岁时稍丰,然后别上图议,以称朝廷有为之心,固亦未晚也。
臣杜门谢事,祗如聋瞽,但时得于四方之人传闻者,今录以上奏。
茍有妄说,惟陛下恕其愚而怜其心,以来众正之路。
熙宁丙辰十一月二十八日安正堂喜雪1076年11月28日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冻云浓厚朔风严,粉揉琼霙扑绮檐。
斗变至和缘帝力,迎知上瑞协人占。
晚归渔市蓑衣重,晓上旗亭酒价添。
更待三英同胜赏,翩翩赋笔紫毫铦。
雪霁金宿楼閒望偶作1076年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盈尺初晴皓采鲜,长空极望势漫漫。
铜台不惮三休上,冰井须添一倍寒。
舟楫似从云外过,园林如在鉴中看。
冬来景象今方好,未到黄昏且凭栏。
谢假新舟(赠运使陈金部知俭1076年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使舰(原作槛,据四库本改)新成泛碧澜,更陪登仙(自注:同计运李龙图学省郭郎中共载。)
深惭一(原缺,据四库本补)水如衣带,不称君家旧济川
寒食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 其一 1076年4月4日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魏公前岁朝真去(自注:盛传道士拜章,见魏公于天门。),寂寞阑干尚有情。
莫道甘棠无异种,至今留得雪香名(自注:魏公命主僧建雪香亭园,诗刻在焉。)
寒食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 其二 1076年4月4日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沙路无泥地侧金,满园香雪照琼林。
一枝带雨樽前看,还是去年寒食心。
谢运使金部生日惠绣寿仙香炉合依韵和二绝句 其一 1076年10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絺绣为章古法传,刺文肖象用功专。
他时携去伊川坞,欲并西方皤叟仙(自注:伊上敝居有积庆兰若,中有范琼所画皤叟仙,得于成都大慈寺世称名笔。今得寿仙,可为双绝,得非奇物有时而合耶。)
谢运使金部生日惠绣寿仙香炉合依韵和二绝句 其二 1076年10月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诗缘大雅成歌倾,器自良工得范模。
珍重星郎为寿意,更从兰省辍薰炉。
寄题密州超然台1076年 北宋 · 文彦博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侯之燕处,层台逾十寻。
俯镇千乘国,前瞻九仙岑。
勿作西州意,姑为东武吟。
名教有静乐,纷华无动心。
凭高肆远目,怀往散冲襟。
琴觞兴不浅,风月情更深。
民被裤襦惠,境绝枹(原作抱,据四库本改)鼓音。
欲识超然意,鸰原赋掷金。
答神宗咨访诏奏熙宁九年三月1075年3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文潞公文集》卷二二、《太平治侯统类》卷一六、《东都事略》卷一二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四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伏奉诏书,询及疆事。
臣以衰拙昏贷,何足仰承圣问?
然以久当柄任,蒙国恩深,义激于中,敢不罄露,庶伸补报之万一。
夫戎狄之情,贪利忘义,从古以来,载于书史者详矣。
真宗朝与通好,所以息民几八十年,未尝犯顺。
庆历初,乘我西事未弭,故有邀求,饵之而已。
当时载立誓书,亦古寻盟之义也。
历观前代中国与夷狄通好,未有如今之悠久。
盖朝廷谨守信誓,至虽琐琐细故,亦不创生变改,是以戎人亦不敢轻有希求。
自数年前,累来望理白沟馆地,及要拆去铺屋。
况誓书之中,明载雄州所管白沟,两朝遵守已久。
且信誓之词,质于天地神癨,告于宗庙社稷,此而可渝,何以享国?
今萧禧重来,又决于雄州北亭交割礼物,其意欲以雄州北亭为界,其如誓书何?
誓书若不为凭,即代北之地,止以图籍照验,宜其不以为据。
原其贪心,亦因庆历初西事未平之际,求黄嵬之地,朝廷容易弃与之。
又至今日,妄有侵理。
诚如圣诏所谓「虏情无厌,势恐未已」。
臣亦谓虏因此妄起衅端。
圣意谓:「万一不测,何以待之」?
臣以谓,中国御戎,守信为上,必以誓书为證,彼将何词以亢,纵骋诡词,难夺正论。
臣又以事理度之,事固有逆顺,理固有曲直。
顺而直,天必助之;
逆而曲,人不与之。
若虏人不计曲直利害,肆其贪狠犯顺之心,朝廷固已严于预备之要,足食足兵,坚固城壁,保全民人,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止此而已。
臣又闻用兵之道,兵应者胜,不得已而用之,此所以天必助之。
大抵中国之兵,利在为主,以主待客,以逸待劳,理必胜矣,亦应兵之道也。
臣伏详诏书曰:「思所以待遇之要,御备之方」。
切料圣意慎于举动,尚虑发言盈庭,容有异论。
或曰先发制人,意在轻动;
或曰乘其未备,袭取燕蓟
事不审处,恐将噬脐,非王师万全之举也。
伏愿陛下垂意熟察之。
今朝廷分置将官,整齐器械,固得之矣。
将校偏裨,更须慎择其人。
河朔频岁饥荒,粮饷用度窘乏,尤索计置。
若兵连未解,物力殚屈,即误国大事金汤而不守,守尚不可,况用兵出师而粮饷不给,何以取济。)
切要先事而辨,乃无后艰。
至于不急烦费,事须裁节,在臣本道者,亦当续次奏闻。
臣识浅才薄,思虑不周,伏望圣慈稍垂省览,宽其罪戾。
臣无任惶恐之至。
臣虑萧禧之来,亦议及白沟
白沟载于誓书明白。
河朔城壁,非要害之处,亦当且后之,所贵专力于合修之处。
臣顿首上奏。
河北近西山州军,城壁未须添展,枉劳民力。
盖万一有事,军民皆出山寨,不肯入城,盖山寨之中,易得薪水,出入自便。
当时沮臣议者,谓今之西山林木伐尽,无险可恃。
本以山为险,非在林木。
况珀谷之间,戎马必能散掠。
景德间山寨之名,至今颇有存者,可以检问。
按:原奏前有《神宗咨访诏》,诏后云:「臣于今月十日入内供奉官裴昱至,赐臣实封手诏一道,询及疆事,令臣密具以闻。臣今具手诸一道进呈。」
运河(一 熙宁九年十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文潞公文集》卷二三、《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七八、《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北河纪》卷七
臣勘会自去年秋卫州界王供埽次下开旧沙河,取黄河行运,欲通江淮舟楫,彻于河北极边。
今年春开口放水,后来涨落不定,所行舟筏,多是轻载,官船木筏,其数至少。
濒河官吏至于众人,无不知其有害无利,枉费功料极多。
臣勘会所开运河,在臣部内,兼御河穿北京城中过。
始初犹未审知开置子细,今即目睹利害,所系甚大,茍雷同缄默,年岁间必须破坏却御河久来行运,至公私受弊,乃是臣坐观而不言之罪。
臣按御河上源,止是百门泉水,其势壮猛,相次至卫州以下,可胜三四百斛之舟,四时行运,未尝阻滞,公私为利。
其河道大小,亦如蔡河之类,其盽防不至高厚,亦无水患。
今来取黄河水御河,大则吞纳不得,必至决溢;
小则缓慢浅涩,必至淤淀却河道。
凡上下千馀里,必难岁岁开淘,此必然之理(据本府通判诸县申,检视到御河因透入黄河水,淤淀处甚多。)
今来冬初已见淤淀却河道,阻滞舟舡处甚多。
若谓通江淮之运,即易见其有害无利。
自江浙、淮、汴入黄河,顺流而下,又合于御河,计每处所运江淮之物,必不能过一百万斛。
臣勘会前年自汴便入黄河运粳米二十二万五百馀石,至北京下卸(据押茶纲供奉范九皋称:九月一日运河口,为浅涩无水,住滞数日,遂至于黄河,顺流下至北京马陵渡般卸入城,水路快,便早得了当。),止用钱四千五百四十馀贯
和顾车乘般至城中,临御河仓贮纳。
若般一百万斛至北京,只计陆脚钱一万五六千,若却要于御河装舡般赴沿边,无所不可,用力不多,所费极少。
臣勘会得所开运河口并置闸口,去秋至今年四月终,已役过一百一十四万六千馀工,五月后至,闸口所用人工不在此数。
今年正月后至九月终,已使过物料一百二十馀万,钱粮计七万七千馀万贯石。
十月后至闭口,所费物料不在此数。
又特置河清兵士六百人,每岁衣粮约用二万七八千贯石匹两(所置河清六百人,乃云诸埽各取七人,可充六百之数,诸埽即未销添填。此乃欺诞之语。如七人是诸埽额外剩数,即便合省罢减得岁费衣粮。诸埽既是阙人,相次便须添填,其六百人终是创增请受,只要时下欺诳。)
又称费用物料,全类汴口。
每岁所要稍草、桩橛、竹索,就小计之,合用百馀万数。
假使黄河入御河无决溢浅淤之患,每年般得及一万石,其费与顺河而下至北京,止费脚钱一万五六千般至御河,其利害明白可见。
臣又勘会去年冬都水外监臣更擘画于北京黄河新堤第四埽第五铺开置水口,放水入御河,以通行运。
此策尤为乖疏。
其所欲置口处,乃是熙宁四年秋河下注御河之处。
是时朝廷选差近臣并判水监官督役修塞,所费不赀,仅能闭塞。
大名、恩、冀之人,被害尤甚,以至回移人使、驿亭、道路,迄今疮痍未平。
今又建言欲于其处开置闸口,道黄河水御河
都水监差官计会,转运司大名通判同诣第四埽相视。
众皆知其不可,然不敢斥言其害,恐忤建谋之官,止作迁延之计回报水监云:「候修御河盽防完固,方议开置河口」。
况从来御河堤道,宛如蔡河之类,若欲吞纳河水,须至于汴岸增修,犹恐不能制畜。
盖地势倾泻,为害不细,濒河州县之人为未见定议,至今忧恐。
及朝廷委清强官相视利害,早令议定可否,庶使人户安居。
取进止。
不保明浚河第一奏熙宁九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文潞公文集》卷二三
臣本司准都水监牒,保明范子渊乞酬奖浚川功效,寻点勘所取到逐州县地分河水涨溢及后来减退事状,即与范子渊所奏稍异,难雷同保明,已别具本司奏讫。
臣详浚川司所浚河身始末,尽在水底,深浅固难详验;
又只凭本司并所辖河埽使臣都大提举官供析保明,至于所属州县,亦望风畏惮,不敢异议。
欲乞今后浚川司所浚河道,别差不干碍公正敢言臣僚复行定验,所贵不误朝廷行赏。
再奏运河利害熙宁十年1077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文潞公文集》卷二三、《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八三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于去年冬奏:卫州供埽下开堤,取黄河水运河,置闸引水入御河,深为不便,以为大则决溢,小则淤淀。
寻闻差官定夺利害。
今来果致黄河水运河,防遏不住,沫过闸口,冲注下流州府县镇,为患甚大。
切虑定夺所未知得今来运河之害,乞指挥定夺所下卫州大名路安抚司,取索自七月四日十四日后来申报决溢一宗文字看详定夺。
奏黄河曹村决溢利害乞择水官熙宁十年1077年7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文潞公文集》卷二四、《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二八三、《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于今年正月六日奏,为据德州申,大河自去年秋夏至今,河底淤淀,通流不决,河势变移,不循故道。
见今四散漫流,两岸俱被水患。
臣详黄河下流淤淀,疏浚不行,泄水不快,即上流水势须至壅遏,若不预行经制,切虑将来河水泛涨,必于魏、博、恩、澶等州决溢为患。
自后不闻水监别有擘画,只是固护东流北岸。
今年五六七月间,大名新堤一带诸埽非常危急,果致澶州决溢。
臣又检会今年正月八日奏,为近年以来,河防官吏以减省物料,指望酬赏。
只缘三四年来,黄河非常水小,埽岸偶无危急,是致减得物料,即非久远常制,必恐埽岸渐次有失添修。
若将来河水泛涨如旧,必致疏虞。
伏乞检会旧条,不以减省物料,指望酬奖。
今年夏秋水涨,诸埽危急,多称物料少数。
亦闻今来曹村埽决溢,自熙宁八年九年十年检计春料,合行接贴低怯之处,三年之中,并不曾应付接贴。
兼本埽兵士,多在别处占使,或驾舡装般水利司小麦外,见在只有兵士十七人实役,致今来以堤身低小怯薄,遂至决溢。
臣前来因论列河事,并及水官乞行慎怿。
河朔京东州县人民被水患者莫知其数,嗷嗷吁天,上轸圣念,而水官不能自讼,犹汲汲以希赏,于理安在?
臣前后所陈,出于至诚,本图补报,非敢激讦,轻有干冒。
伏望圣慈垂察。
宋宣献书帖后1076年6月24日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文潞公文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宣献公文学德望,为一代宗师。
顷年尝游公藩,误蒙与进。
一日,延食于春明东阁,示予兰陵萧诚书,且曰:「名笔也」。
乃知公之行笔类萧。
今观此小楷二轴,精劲有法,远出前辈
追惟东阁眷与之厚,不觉泫然!
熙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北都善养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