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一百四十卷目录
海芋部汇考
海芋图
本草纲目〈海芋 附透山根〉
海芋部艺文
海芋赞 宋宋祁
海根部汇考
本草纲目〈海根〉
泽漆部汇考
泽漆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泽漆考〉
本草纲目〈泽漆〉
泽泻部汇考
泽泻图一
泽泻图二
诗经〈魏风汾沮洳〉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言采其藚〉
徐光启农政全书〈泽泻考〉
本草纲目〈泽泻 附酸恶〉
沙参部汇考
沙参图
杏叶沙参图
细叶沙参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沙参考 细叶沙参考〉
本草纲目〈沙参〉
水英部汇考
水英图
本草纲目〈水英〉
水松部汇考
嵇含南方草木状〈水松〉
本草纲目〈水松〉
垣衣部汇考
垣衣图
本草纲目〈垣衣〉
垣衣部艺文〈诗〉
赋得垣衣 唐李益
垣衣部选句
垣衣部杂录
屋游部汇考
本草纲目〈屋游〉
海芋图
本草纲目〈海芋 附透山根〉
海芋部艺文
海芋赞 宋宋祁
海根部汇考
本草纲目〈海根〉
泽漆部汇考
泽漆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泽漆考〉
本草纲目〈泽漆〉
泽泻部汇考
泽泻图一
泽泻图二
诗经〈魏风汾沮洳〉
尔雅〈释草〉
毛诗陆疏广要〈言采其藚〉
徐光启农政全书〈泽泻考〉
本草纲目〈泽泻 附酸恶〉
沙参部汇考
沙参图
杏叶沙参图
细叶沙参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沙参考 细叶沙参考〉
本草纲目〈沙参〉
水英部汇考
水英图
本草纲目〈水英〉
水松部汇考
嵇含南方草木状〈水松〉
本草纲目〈水松〉
垣衣部汇考
垣衣图
本草纲目〈垣衣〉
垣衣部艺文〈诗〉
赋得垣衣 唐李益
垣衣部选句
垣衣部杂录
屋游部汇考
本草纲目〈屋游〉
草木典第一百四十卷
海芋部汇考
释名海芋〈《纲目》〉 野芋〈《纲目》〉
天荷〈《纲目》〉 观音莲〈《纲目》〉
羞天草〈《庚辛玉册》〉 隔河仙〈方士名〉
透山根〈附〉
海芋图
《本草纲目》海芋集解
李时珍曰:海芋生蜀中,今亦处处有之,春生苗,高四五尺,大叶,如芋叶,而有干,夏秋间抽茎,开花如一瓣莲花,碧色,花中有蕊长作穗,如观音像在圆光之状,故俗呼为观音莲,方士号为隔河仙,云可变金,其根似芋魁,大者如升碗,长六七寸,盖野芋之类也。《庚辛玉册》云羞天草,阴草也,生江广深谷涧边,其叶极大,可以禦雨,叶背紫色,花如莲花,根叶皆有大毒,可锻粉霜朱砂,小者名野芋,宋《祁海芋赞》云木干芋,叶拥肿盘戾,农经弗载,可以治疠。
气味
辛有大毒。
主治
李时珍曰:疟瘴,毒肿,风癞,伏硇砂。
附录透山根
李时珍曰:按《岣嵝神书》云,透山根生蜀中山谷,草类,蘼芜可以点铁成金,昔有人采药,误斫此草,刀忽黄软成金也。又《庚辛玉册》云,透山根出武都,取汁点铁,立成黄金。有大毒,人误食之,化为紫水,又有金英草,亦生蜀中,状如马齿苋,而色红,揩铁成金,亦有大毒,入口杀人,须臾为紫水也。又何远春《渚纪闻》云,刘均父吏部,罢官归成都,有水银一箧,过峡箧漏,急取渡旁丛草塞之,久而开视,尽成黄金矣。宋初有军士在泽州泽中割马草,归,镰皆成金,以草燃釜,亦成黄金。又临安僧法坚言,有客过于潜山中,一蛇腹胀齧一草,以腹磨之,而消念此草,必能消胀,取置箧中,夜宿旅馆,闻邻房有人病腹胀呻吟,以釜煎药一杯,与服,顷之不复闻声,念已安矣,至旦视之,其人血肉俱化为水,独骸骨在床,尔视其釜,则通体成金矣。观何氏所载,即是透山根,乃金英草之类,如此毒草,不可不知,故备载之耳。
海芋部艺文
《海芋赞》宋·祁生不高四五尺,叶似芋而有干,根皮不可食,方家号隔河仙,云可用变金,或云能止疟。木干芋叶,拥肿盘戾,农经弗载,可用治疠。
海根部汇考
图缺《本草纲目》
海根集解陈藏器曰:生会稽海畔山谷,茎赤,叶似马蓼,根似菝葜而小,胡人蒸而用之也。
根气味
苦,小温无毒。
根主治
陈藏器曰:霍乱,中恶心腹痛,鬼气疰忤飞尸喉痹,蛊毒,痈疽恶肿,赤白,游𤺋,蛇犬咬毒,酒及水磨服,并傅之。
泽漆部汇考
释名泽漆〈《本经》〉 漆茎〈《本经》〉
猫儿眼睛草〈《纲目》〉 绿叶绿花草〈《纲目》〉
五凤草〈《土宿本草》〉
泽漆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泽漆考
本草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泰山川泽及冀州、鼎州、明州,今处处有之,苗高二三尺,科叉生茎,紫赤色,叶似柳叶,微细短,开黄紫花,状似杏花而瓣颇长,生时摘叶,有白汁出,亦能啮刺人,故以为名,味苦辛性,微寒无毒,一云有小毒,一云性冷微毒小,豆为之使恶薯蓣,今尝,叶味苦涩,食过回味甜。救饥
采叶及嫩茎,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采嫩叶蒸过,晒乾,做茶吃亦可。
《本草纲目》泽漆释名
陶弘景曰:是大戟苗,生时摘叶,有白汁,故名泽漆,亦齧人。
集解
《别录》曰:泽漆,大戟苗也,生泰山川泽,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茎叶,阴乾。大明曰:此即大戟花也,川泽中有,茎梗小,花黄色,叶似嫩菜,五月采之。
苏颂曰:今冀州、鼎州、明州及近道皆有之。
李时珍曰:《别录》《陶氏》皆言,泽漆是大戟苗,日华子又言是大戟,花其苗可食,然大戟苗泄人,不可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并云,泽漆是猫儿眼睛草,一名绿叶绿花草,一名五凤草,江湖、原泽、平陆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睛,故名猫儿眼,茎头凡五叶中分,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齐整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花草,搯茎有白汁,粘人,其根白色,有硬骨,或以此为大戟苗者,误也。五月采汁,煮雄黄,伏钟乳,结草砂,据此则泽漆是猫儿眼睛草,非大戟苗也,今方家用治水蛊、脚气有效,尤与神农本文相合,自《汉人集》《别录》误以为大戟苗,故诸家袭之,尔用者宜审。
茎叶气味
苦,微寒,无毒。
《别录》曰辛。
大明曰冷,有小毒。
徐之才曰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主治
《本经》曰: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
《别录》曰利大小肠,明目轻身。
苏恭曰主蛊毒。
大明曰止疟疾,消痰退热。
发明
李时珍曰:泽漆利水功,类大戟,故人见其茎有白汁,遂误以为大戟,然大戟根苗皆有毒,泄人,而泽漆根硬不可用,苗亦无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阴气,甚不相侔也。
附方
肺欬上气脉沈者,深漆汤主之,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煎,取一斗五升,去滓入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煎取五升,每服五合,日三服。〈张仲景金匮要略方〉
心下伏瘕大如杯不得食者,泽漆四两,大黄、葶苈熬三两,捣筛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丸,日三服。〈葛洪肘后方〉十肿水气,泽漆十斤,夏月取嫩茎叶,入水一斗,碾汁约二斗,于银锅内,慢火熬如稀饧,入瓶内收,每日空心温酒调下一匙,以愈为度。〈圣惠方〉
水气蛊病,生鲜猫眼睛草晒乾,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二丸,白汤化下,日二服,觉腹中暖,小便利为度。〈乾坤秘韫〉
脚气赤肿,行步脚痛,猫儿眼睛草,鹭鸶,藤蜂窠等分,每用一两,水五碗,煎三碗,熏洗之。〈卫生易简方〉牙齿疼痛,猫儿眼睛草一搦,碾烂汤泡取汁,衔漱吐涎。〈卫生易简方〉
男妇瘰𤻤,猫儿眼睛草一二裍,井水二桶,五月五日午时锅内熬至一桶,去滓澄清,再熬至一碗瓶,收每以葱、椒、槐枝煎汤洗疮,净乃搽此膏,数次愈。〈便民图纂方〉癣疮有虫,猫儿眼睛草晒乾,为末,香油调,搽之。〈卫生易简方〉
泽泻部汇考
释名藚〈《诗经》〉 蕍〈《尔雅》〉
蕮〈《尔雅》〉 牛唇〈《尔雅》〉
泽蕮〈《尔雅注》〉 水蕮〈《尔雅注》〉
泽泻〈《本经》〉 水泻〈《本经》〉
鹄泻〈《本经》〉 及泻〈《别录》〉
芒芋〈《别录》〉 禹孙〈《纲目》〉
神芝〈《典术》〉
泽泻图一
泽泻图二邢州泽泻泽泻图二邢州泽泻
齐州泽泻《诗经》魏风汾沮洳齐州泽泻泽泻图二邢州泽泻齐州泽泻
《诗经》魏风汾沮洳泽泻图二邢州泽泻齐州泽泻
《诗经》魏风汾沮洳《诗经》魏风汾沮洳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疏〉释草,云藚牛唇,李巡曰:别二名,郭璞引毛诗传曰:水蕮也,如续断寸,寸有节,拔之,可复陆玑,疏云今泽蕮也,其叶如车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广陵人食之。
《尔雅》释草
蕍〈音俞〉蕮〈音昔〉〈注〉今泽蕮〈疏〉蕍一名蕮,即药草,泽蕮也,本草作泽泻,一名水泻,一名及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陶注》云叶狭长,丛生诸浅水中。
藚〈音续〉牛唇
〈注〉《毛诗》传曰,水蕮也,如藚断寸,寸有节,拔之可复。〈疏〉李巡云,别二名,郭云如续断寸,寸有节,陆玑以为今泽蕮也,郭氏所不取,诗魏风汾沮洳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毛传云藚水蕮是也。
《毛诗陆疏广要》魏风汾沮洳
言采其藚
藚,今泽蕮也,其叶如车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广陵人食之。尔雅藚牛唇,郭注云《毛诗》传曰水蕮也,如藚断寸,寸有节,拔之可复。邢疏云李巡曰别二名,郭云如续断玑,以为今泽蕮也,郭氏所不取,《郑注》云状似麻黄,亦谓之续断,其节拔可复,续生沙陂。
按陆氏因毛传水蕮误为泽蕮,李巡已非之,郑氏因郭注如藚断直指为续断,愈失其真矣。又按尔雅云蕍蕮,注云今泽蕮,疏云即本草泽泻也。本草云泽泻,一名水泻,一名及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并无藚与水蕮之名,又按本草云续断,一名龙头一名属折,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亦无藚与水蕮之名,至其茎叶花实之各异《图经》已详之。
徐光启《农政全书》泽泻考
俗名水菜,一名水泻,一名及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汝南池泽及齐州山东河陕,江淮亦有,汉中者为佳,今水边处处有之,丛生苗叶,其叶似牛舌草,叶纹脉坚直,叶丛中间撺葶对分,茎叉茎有线,楞稍间开三瓣小白花,结实小青细子,味甘,叶味微咸,俱无毒。救饥
采嫩叶煠熟,水浸淘洗净,油盐调食。
《本纲草目》泽泻释名
李时珍曰: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禹能治水,故曰禹孙馀未详。
集解
《别录》曰泽泻生汝南池泽,五月采叶,八月采根,九月采实,阴乾。
陶弘景曰:汝南郡属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南郑、青州、代州者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岐为好,此物易朽蠹,常须密藏之,丛生浅水中,叶狭而长。苏恭曰:今汝南不复采,惟以泾州华州者为善。苏颂曰今山东河陜江淮亦有之,汉中者为佳,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暴乾。
根修治
雷敩曰:不计多少细剉,酒浸一宿取出,暴乾,任用。
气味
甘寒无毒。
《别录》曰咸。
甄权曰苦。
张元素曰:甘平,沈而降阴也。
李杲曰:甘咸寒降阴也。
王好古曰:阴中微阳,入足太阳少阴经。
扁鹊曰:多服病人眼。
徐之才曰:畏海蛤、文蛤。
主治
《本经》曰: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别录》曰:补虚损,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甄权曰: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宣通水道。
大明曰: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尿血,主难产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
张元素曰: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肿胀,渗泄止渴。
李杲曰:去胞中留垢,心下水痞。
李时珍曰: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发明
苏颂曰:素问治酒风身热汗出用泽泻,朮深师方治支饮亦用泽泻,朮但煮法小别尔,张仲景治杂病心下有支饮,苦冒有泽泻,汤治伤寒有大小泽泻,汤五苓散辈皆用泽泻,行利停水为最要药。
张元素曰:泽泻乃除湿之圣药,入肾经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无此疾服之,令人目盲。
寇宗奭曰:泽泻之功,长于行水,张仲景治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用泽泻,故知其长于行水,《本草》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诚为行,去其水也,凡服泽泻散,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之。仲景八味凡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王好古曰:《本经》云久服明目,扁鹊云多服昏目,何也,易老云去胞中留垢,以其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昏目。
王履曰:寇宗奭之,说王好古韪之窃,谓八味丸以地黄为君,馀药佐之,非止补血,兼补气也。所谓阳旺则能生阴血也,地黄,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附子、官桂乃右肾命门之药,皆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则八味之用,此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五劳之功而已,虽能泻肾,从于诸补药群众之中,则亦不能泻矣。
李时珍曰: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閤,此乃元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致偏胜之害也。
正误
陶弘景曰:仙经服食断谷,皆用之,亦云身轻,能步行水上。
苏颂曰:仙方亦单服泽泻一物,捣筛取末,水调,日分服六两,百日体轻而健行。
李时珍曰: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云久服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典术》云泽泻久服令人身轻,日行五百里,走水上,一名泽芝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叶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别录》曰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久服轻身。大明曰:壮水,脏通血脉。
实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别录》曰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久服面生光,令人无子。
发明
李时珍曰:《别录》言泽泻叶及实强阴气,久服令人无子,而日华子言泽泻催生,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似有不同,既云强阴,何以令人无子,既能催生,何以令人有子,盖泽泻同补药,能逐下焦湿热邪气,邪气既去,阴强海净,谓之有子,可也。若久服则肾气大泄,血海反寒,谓之无子,可也,所以读书不可执一。
附方
水湿肿胀,白朮泽泻各一两,为末,或为丸,每服三钱,茯苓汤下。〈保命方〉
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运引饮,三白散,用泽泻、白朮白茯苓、各三钱,水一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
支饮苦冒,仲景泽泻汤,用泽泻五两,白朮二两,水二升,煮一升,分二服。 深师方,先以水二升煮,二物取一升,又以水一升煮,泽泻取五合,二汁分再服,病甚欲眩者,服之必瘥。
肾脏风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碾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疟后怪證,口鼻中气出,盘旋不散,凝如黑盖色,过十日渐至肩,与肉相连,坚胜金石,无由饮食,煎泽泻汤,日饮三盏,连服五日愈。〈夏子益奇疾方〉
附录酸恶
《别录》曰:主恶疮,去白虫,生水傍,状如泽泻。
沙参部汇考
释名沙参〈《本经》〉 白参〈《本经》〉
知母〈《别录》〉 地黄〈《别录》〉
虎须〈《别录》〉 羊乳〈《别录》〉
铃儿草〈《别录》〉 羊婆妳〈《纲目》〉
苦心〈《农政全书》〉 文希〈《农政全书》〉
识美〈《农政全书》〉 志取〈《农政全书》〉
细叶沙参图
杏叶沙参图杏叶沙参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沙参考杏叶沙参图
《徐光启·农政全书》沙参考《徐光启·农政全书》沙参考
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并淄齐潞,随归州,而江淮、荆湖州郡皆有,今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苗长一二尺,丛生崖坡间,叶似枸杞叶,微长而有叉牙锯齿,开紫花,根如葵根,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味微苦,性微寒,无毒,恶防己反藜芦,又有杏叶沙参及细叶沙参,气味与此相类,但《图经》内不曾该载此二种,叶苗形容未敢,并入本条,今皆另条开载。救饥
掘根浸洗极净,换水煮,去苦味,再以水煮极熟,食之。
细叶沙参
生辉县太行山山冲间,苗高一二尺,茎似蒿干,叶似石竹子叶,而细长,又似水蓑衣叶,亦细长,稍间开紫花,根似葵根,而粗如拇指大,皮色灰,中间白色,味甜,性微寒,本草有沙参苗叶茎状所说,与此不同,未敢并入条下,今另为一条,开载于此。
救饥
掘取根洗净,煮熟食之。
《本草纲目》沙参释名
陶弘景曰:此与人参、元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乃牡蒙也。
李时珍曰: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俚人呼为羊婆妳,《别录》有名,未用羊乳,即此也,此物无心味淡,而《别录》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草象花形也。
集解
《别录》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暴乾。
又曰羊乳,一名地黄,三月采,立夏后母死。
苏恭曰:出华山者为善。
吴普曰:二月生苗,如葵,叶青色,根白,实如芥根,大如芜菁,三月采。
陶弘景曰: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韩保升曰:其根若葵根,其花白色。
苏颂曰:今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皆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丫,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大如指许,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而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
陈藏器曰:羊乳根如荠苨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人取根当荠苨苗,作蔓折之,有白汁。李时珍曰:沙参处处山原有之,二月生苗,叶如初生水葵叶,而团扁不光,八九月抽茎,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则尖长,如枸杞叶而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状如铃铎,五出白蕊,亦有白花者,并结实,大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其根生沙地者,长尺馀,大一虎口,黄土地者则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微黄而虚小,人亦往往絷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
根气味
苦,微寒无毒。
《别录》曰羊乳温无毒。
吴普曰:沙参岐伯咸、神农、黄帝、扁鹊、无毒,李当之大寒。
王好古曰:甘微苦。
徐之才曰:恶防己反藜芦。
主治
《本经》曰:血结惊风,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别录》曰:疗胸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
又曰羊乳,主头肿痛,益气,长肌肉。
甄权曰: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
大明曰: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
李时珍曰:清肺火,治久欬肺痿。
发明
张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王好古曰:沙参味甘微苦,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洁古取沙参代人参,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使随所引,而相辅之可也。
李时珍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附方
肺热欬嗽,沙参半两,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卒得疝气,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白汗出,欲死者,沙参捣筛为末,酒服,方寸匕立瘥。〈肘后方〉
妇人白带多,因七情内伤,或下元气冷所致,沙参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證治要诀〉
水英部汇考
释名水英〈《唐本草》〉 水节〈信都名〉
水棘〈河内名〉 海荏〈淮南名〉
海精木〈岭南名〉 鱼津草〈岭南名〉
龙移草〈剑南名〉 牛荭草〈临汝名〉
水英图
《本草纲目》水英释名
苏颂曰:《唐天宝单方图》言此草,原生永阳池泽及河海边,临汝人呼为牛荭草,河北信都人名水节,河内连内黄呼为水棘,剑南遂宁等郡名龙移草,淮南诸郡名海荏,岭南亦有,土地尤宜,茎叶肥大,名海精水,亦名鱼津草。
李时珍曰:此草不著形状,气味无以考證,芹菜亦名水英,不知是此否也。
主治
苏颂曰骨风。
发明
苏颂曰:蜀人采其花合面药,凡丈夫妇人无故两脚肿满,连膝胫中痛,屈伸急强者,名骨风,其疾不宜针灸。及服药,惟每日取此草五斤,以水一石煮,三斗,及热浸并淋膝上,日夜三四度,不经五日,即瘥数用,神验。春取苗,夏采叶及花,冬用根肿甚者,加生椒,目三升,水二斗,用毕即摩粉,避风忌油腻,生菜、猪鱼等物。
水松部汇考
图缺嵇含南方草木状
水松
水松,叶如桧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佩服者,岭北人极爱之,然其香殊胜,在南方时,植物无情者也,不香,于彼而香,于此岂屈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者,欤物理之难穷如此。《本草纲目》水松集解
陶弘景曰:水松,状如松海,人采食。
苏颂曰:出南海及交趾,生海水中。
气味
甘咸寒无毒。
主治
陶弘景曰:溪毒。
陈藏器曰:水肿催生。
垣衣部汇考
释名垣衣〈《别录》〉 垣嬴〈《别录》〉
天韭〈《别录》〉 鼠韭〈《别录》〉
昔邪〈《别录》〉 乌韭
垣衣图
《本草纲目》垣衣集解
《别录》曰:垣衣生古垣墙阴,青苔衣也,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乾。
苏恭曰: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生屋上者名屋游,形并相似,为疗略同。江南少涩,故陶弘景云,方不复用,俗中少见也。李时珍曰:此乃塼墙城垣上苔衣也,生屋瓦上者即为屋游。
气味
酸冷无毒。
主治
《别录》曰黄疸心烦,欬逆血气,暴热在肠胃暴风,口噤金疮,内塞,酒渍服之,久服补中,益气,长肌肉,好颜色。李时珍曰:捣汁服,止衄血,烧灰油和傅汤火伤。
垣衣部艺文《赋得垣衣》唐·李益
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掩霭青春去,苍茫白露晞。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垣衣部选句
齐王融诗:垣衣不可裳。梁简文帝诗:缘阶覆绿绮,依檐映昔邪。
唐皮日休诗:香曼蒙茏覆昔邪。
陆龟蒙诗:石耳泉能洗,垣衣雨为裁。
垣衣部杂录
《酉阳杂俎》:博雅在屋曰昔邪,在墙曰垣衣,广志谓之兰香,生于久屋之瓦,魏明帝好之,今长安西载箕瓦于洛阳,以覆屋前代,词人诗中多用昔邪,梁简文帝咏蔷薇,曰: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邪。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瓦生松。《梦溪笔谈》:崔融为瓦松赋,云谓之木也,访仙客而未详,谓之草也,验农皇而罕记,段成式难之曰:崔公博学,无不该悉,岂不知瓦松已有著说。引梁简文帝诗:依檐映昔邪。成式以昔邪为瓦松,殊不知昔邪乃是垣衣,瓦松自名昨叶,何成式亦自不识。
屋游部汇考
图缺《本草纲目》
屋游集解《别录》曰:屋游生屋上阴处,八月九月采。
陶弘景曰:此古瓦屋上苔衣也,剥取用之。
李时珍曰:其长数寸者,即为瓦松也。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别录》曰:浮热在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李时珍曰:煎水入盐漱口,治热毒牙龈,宣露碾末,新汲水调服二钱,止鼻衄。
开宝曰:小儿痫热,时气烦闷。
徐之才曰:止消渴。
发明
李时珍曰:《别录》主治之證,与《本经》乌韭文相同,盖一类,性气不甚辽远也。
附方
犬咬,旧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按之即止。〈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