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浙江省宁波市天童山” 相关资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录

 雪窦山部汇考
  图
  考
 雪窦山部艺文一
  游雪窦山记       明杨守陈
  游雪窦山记         李濂
 雪窦山部艺文二〈诗〉
  游雪窦寺二首       唐方干
  游上雪窦         周智觉
  观瀑          宋王安石
  含珠林          梅尧臣
  千丈岩           曾巩
  含珠林           舒亶
  雪窦山二首         楼钥
  锦镜池           前人
  千丈岩用曾子固韵      前人
  藤龛           僧知和
  雪窦寺          高元之
  宿雪窦上方         谢翱
  宿雪窦下方         前人
  游雪窦纪行八首      元黄溍
  妙高台           前人
  雪窦山         明李中林
  游雪窦山歌        应履平
  诣雪窦寺三首       王守仁
  雪窦山诗十首        李濂
 雪窦山部纪事
 雪窦山部杂录
 天童山部汇考
  图〈缺〉
  考
 天童山部艺文一
  游天童山记        明李濂
 天童山部艺文二〈诗〉
  天童寺         宋王安石
 天童山部纪事

山川典第一百十一卷

雪窦山部汇考

宋理宗梦游之雪窦山

雪窦山,在今浙江宁波府奉化县城西六十里,唐僧雪窦居之,故名。宋理宗梦游此山,故又名为应梦山。
雪窦山图雪窦山图

考考

《方舆胜览》:浙东路庆元府雪窦山,在奉化县西,上有资圣禅寺,南有龙隐潭,东有石仓潭,前有含珠林,千丈岩、瀑布,颇为一郡胜概。
《三才图会·雪窦山图考》:雪窦山,在奉化县西十里,过日岭之坂,有石夫人庙祀之,又有二石,高与夫人肩,罅夹长石,如巨䲡齿,齿足玩。又行四十里,山霭明灭,忽翠微中有亭,榜雪窦焉。历峻坂再数十盘近之,乃至望官曲道,树宋应梦名山碑。复行数百武入山门,则平畴沃衍,更忘其为万山之巅也。中起一石阜,广弗盈亩,楠柏森蔚,海鹤巢之,名含珠林。东西两涧水合,为阁道覆之,名观澜阁。南涧有沼,石纹如锦,名锦镜池。又折而南,两涧合流之水,垂泻于千丈岩下,悬为瀑布,虎豹吼而震雷轰也。寒飙从水中与飞沫俱起,四顾,战战不自持,是名龙隐潭。又行十里,至妙高台,为上雪窦。旧有藤龛僧和庵巢其中,日令双虎颈挂大竹筒,来寺乞斋,为守龛弟子。今僧去而龛废矣。此山奇峭幽邃,烟云满壑,亦海上之一奇观也。按《潜确类书·区宇部》:雪窦山在奉化县,山多奇胜,有妙高台、藤龛、含珠林、锦镜池、石窦、千丈岩、瀑布泉、龙隐潭诸胜。唐时雪窦禅师居之,鸟巢衣褶,寂然不动。宋理宗尝梦游一山,因绘图,令人遍访,得雪窦如梦境,遂敕名应梦山。
《奉化县志·山川考》:雪窦山在县西六十里,山多奇胜。宋理宗尝梦其处,御书应梦名山赐之。
妙高峰,在雪窦山,东望太白,西连天姥,南引天台,北跨四明。峻峭特起,其状如台,下俯陡涧深不可测,旁有藤龛,乃和禅师伏虎处也。
千丈岩,在雪窦山,有瀑布泉,又名飞雪岩,有亭曰飞雪亭。
丹霞洞,在雪窦山。
《寺观考》:雪窦资圣禅寺,距县西五十里,肇创于晋唐咸通间,名瀑布观音禅院。至景福元年,常通禅师来主寺事,始成十方禅刹。刺史黄晟施田三千亩,置宝丰庄以赡。晋天福二年,有僧建塔于殿前。周广顺三年,智觉禅师撤而新之。宋淳化三年,赐御制赋咏,建成藏阁。咸平二年,赐雪窦资圣禅寺额。祥符三年,赐住持师号命服,度僧免徭役。乾兴中,明觉禅师重增广焉。仁宗梦游此山。景祐四年,赐沉香、龙茶、白金、御衣,免徭役,禁樵采,度僧行。绍兴丁卯冬燬。释如湛重建。至道元年,孝宗敕铸铜钟以警晨昏。淳祐五年,理宗赐御书应梦名山四大字。元至元二十五年复燬。寺藏御书二部四十有一卷,并废。越二年善来禅师复建。至明仍其额,为天下禅宗十刹中之一。崇祯末年,山寇胡乘龙作乱,寺复燬。大众延天台景星岩,石奇禅师为寺主,始得造建殿宇,整顿重新。
奉慈禅寺在县西六十五里。唐咸通八年创名奉国。宋治平二年,改名上雪窦山奉慈院,后为寺。

雪窦山部艺文一

游雪窦山记       明杨守陈


余闻雪窦奇胜雅矣。成化十三年秋七月丙戌,访奉化王怀敏、宋景旸、马静之约同游。己丑,四人者,舆骑出县治,西登日岭至石夫人庙。岭巅有石特立,类人形,故俗称石夫人。而庙之又西北皆平原,有地滨湖江,曰白浪洋。时旱地多赭,独是洋黍稻弥蔚如云。又西折北扺溪口,乱流而渡,时既午,复与萧廷仪偕行西至山麓。缘麓西南数十折,始睹一亭榜曰雪窦山距县盖五十里矣。景旸以疾返。迤北折西有亭在井旁,为名其亭曰寒碧。又西至望官曲,自入山亭,路皆险隘蒙蔚。至此则峦开林豁,旷视无际,僧俟官必于此乎。望之故名。北至御书亭,有碑大刻应梦名山四字。僧云宋理宗尝梦兹山,因图而访得之,乃御书此云。北数步即山门,自登山经数十盘,每盘益高,至望官曲俯视下界,已若身在层霄上矣。又历数十盘,高益甚,既入山门,则坦夷宽旷可三四顷,粳稌不殊平野,殿阁仅在危坡。忘其为万山之绝顶也。殿前数十步有阜森蔚,名含珠林。东西两涧合流于西南,合处作阁,以道余名之观澜。阁右漱玉亭或在兹与。南涧宽若沼,石文如锦盖,即锦镜池也。或曰涧旁旧有池,环以花木,今已湮为田矣。又南亦作阁,以道余名之听泉亭。旁有峻径,曲折而南观瀑布。盖两涧合流之泉,垂泻于千丈崖下为隐潭。奇丽甚然。临绝崖俯浚谷,悸眩不能谛。观崖上有龙王祠,古飞雪亭也。闻有妙高、徐凫崖、桃花坑,皆胜景。以暮且远不克,往还听泉亭。怀敏已布觞豆其中矣。侍行者善歌,歌声与涧琴林笙相应和,觞数行,还宿方丈。明日廷仪别去,怀敏静之循故道返。余自御书亭而西从,石磴号百步街者,绝峻且隘,不可舆。徒步至腰,复见所谓瀑布者,仰观之,始尽其奇丽。盖泉出两涧,注峻壁若水晶帘。自九霄中垂下,至半壁有石突出承之,若盆泉激盆四出,若玉莹珠跳,雪飘花舞。复聚作匹练,垂至所谓隐潭者。乃蜿蜒作白龙循麓去。为之伫久,始行步五里乃舆。然犹峻隘,懔懔乎惟恐坠,至小晦亭乃与怀敏静之会谈,余甚悔误从石磴之险。而静之亦悔不获偕余尽瀑布之奇丽也。明日游法喜寺,又明日江行,游江滨之法昌、塔山两寺。辞去夜雨作,自是越月方霁,惟雪窦迩吾家,宜若可朝暮游者,然未游之,三十载恒縻于俗尘。即游之三日,遂继以霖雨,游亦不易得矣。矧吾与怀敏静之宦辙无恒,幸于兹乎会聚,尤不易得也,因记岁月贻同游者。

游雪窦山记         李濂

余少阅宋大观四明图经,慕雪窦之胜,嘉靖改元夏五月既望,清戎奉川公暇游焉。奉川有江翁者,桂林守同年,朝仪之父也。请治具迟于日岭。余侵晨出郭,屏驺北走,仄径逶迤,松橡蔽日。行闻崖泉涧溜鍧磕之声,如千鲸万鼍哄鸣剧和耳目,应接无不泠然善也。逾十里始扺日岭之麓,乃循磴而升,仆夫縆舆,层级盘云,视不可下及。岭之巅有亭翼然,榜曰乌峰者,日岭之别名也。亭左壁有元袁学士桷记。绝顶有巨石亭,亭屹立,围数寻,高百馀尺。伛而颀,锐而肖髻,故土人呼为新妇崖。又曰夫人山云。祷禳辄应,建祠以祀之。唐宋并有锡命,国初釐祀典毁之,天顺甲申,土人复其祠。祠后有二石,高肩夫人,围倍之。罅夹长石如巨䲡。罅上一石如击䲡之状。余与江翁仰睇久之。下山西北行二十里,涉郑家渡,石流齿齿没马腓。又行六七里,见树杪云气皆沨沨湿白,万峰行云奄忽四合。从者曰:雨至盍避。诸驰半里许入白崖庙憩焉。顷雨歇,犹霢霂沾衣,乃缓辔吟行,茹奇而咽秀,啽哢飞走皆成媚妍。将五十馀里,有亭翠微,榜曰雪窦山。砠磴崎岖,愈陟愈峻,乃攀藤而上,薜萝蒙茸,莫可四望,历数十盘始至望官曲。遐瞩下方,空阔无碍,凡官长至,寺僧于此望而迎之,故曰望官曲。山椒有御书亭,宋理宗梦游兹山,觉诏职方氏图天下名山以进,阅协厥梦,乃书应梦名山四巨字赐寺,劖石又行数百武,度二石梁,始见寺僧。曰:今春寺灾,先朝赐诸经典皆烬矣。余闻之恻然。入山门,穿佛殿,越讲堂,方丈层起岧峣,而方丈则据山之巅,榜曰天开图画。石楼敞豁,神宫仙居,万壑烟云聚献目睫。前对万年塔,如笔插几案。乃命僧洞开牖扉,恣展遐眺,晡雨霏霏。诸峰环碧。余与翁对酌载歌。孙兴公《天台山赋》及李白《梦游天姥》之章,尘袪思适,悠然忘归。乃寝于禅床,翌日饔既,步两寮之宫,石踞花燃,种种佳胜。徐易巾履出而游焉。群山缭回,天坼城堵,厥寺四旁,平畴蕃茂,中起一石阜,广弗盈亩,楠柏森蔚,海鹤巢之,名曰含珠林。西行数十武曰锦镜池。今湮为田,僧怃然曰:昔寺盛时,池水潴百芳,周之倒映如锦镜。当日名僧辈出,应徵召者踵至,迩忽涸,改池为田,故僧鲜奇,寺亦弗振。又折北行半里,登飞雪亭,前峙千丈崖,崖畔悬瀑布泉,飞帘倒垂,下泻无地,泷溜啧薄,川驶雪翲。时熇炎,寒飙峭冽。亟㪺酒数爵,复起而观,飞涛汹涌,磅硠砯砰,雷霆震惊,弗闻人声。如河决驷奔虎旅,亿万鼓噪而前也。下灌长壑,鬨怒徐杀,乃逦逦㳽㳽,作白虹北去。翁掖余临崖俯眺,而口呿目瞪,莫能从已。又行十馀里曰妙高台。乱石谽谺,虎豹攸穴,上故有藤龛,元高僧曰和庵主者巢其中。双虎驯伏。大德丁未,龛燬。余闻寺旧有偃盖、宴坐、隐秀、云外、西麓诸亭庵,今并废。所谓桃花坑,徐无崖,龙隐潭,丹霞洞之胜,故迹存而馆榭亡矣。四顾颓废,牛山增悲,日在崦嵫。乃下山至溪口与翁别。午饭净明寺,趋北渡登舟还郡。嗟乎佳哉。雪窦之为寺也,创于光启,盛于咸平,表于淳祐。所谓丹丘层城,夫何加焉。余尝游天下之名丛林矣,瑰异神秀若雪窦者,可多见哉。

雪窦山部艺文二〈诗〉

游雪窦寺二首       唐方干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石窗秋见海,山雾暮侵衣。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其二

绝顶空王宅,香风满薜萝。地高春色晚,天近日光多。流水随寒玉,遥峰拥翠波。前山有丹凤,云外一声过。

游上雪窦         周智觉

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繇得再逢。

观瀑          宋王安石

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含珠林          梅尧臣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腮。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千丈岩           曾巩

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序雷声六月寒。凭槛未穷千丈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含珠林           舒亶

万个长松一颗珠,老僧心手费功夫。冷光长在千峰顶,谁道人间夜月孤。

雪窦山二首         楼钥

城居久矣厌尘嚣,来访名山写郁陶。客路随行流水远,狂舆坐与白云高。千林舞翠吹蓬鬓,二麦遥青照苧袍。努力共登天尺五,要看飞雪喷寒涛。
其二

野溪清浅度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乳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欲消。又上荒台基上望,云山万里更逍遥。

锦镜池           前人

两溪赴壑若奔虬,此地偏能截众流。三板放开千丈雪,一奁照彻四山秋。昔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头。珍重老僧成胜事,清名当与此山留。

千丈岩用曾子固韵      前人

惊见银河空外翻,奔湍千丈有馀寒。下流不用长劳望,祇向悬崖顶上看。

藤龛           僧知和

黄皮裹骨一常僧,破帽蒙头万虑澄。年老懒能频对客,攀萝且上一崚嶒。

雪窦寺          高元之

雪窦云深处,相携到乳泉。沙田春事晚,山寺野花妍。香饭讯南烛,丹房托景天。仙居应六八,更欲上风烟。

宿雪窦上方         谢翱

石壕粘窗秋见海,山鸡夜啼弄花彩。王孙吹笙导夫人,青发凌风素霞在。雨尘离地白浩浩,河西种星榆树老。海桑童童日出归,衣湿上池洗头草。

宿雪窦下方         前人

眠山枕斧柯,独客爱盘阿。畏日生尘梦,寻仙到鸟窠。下方闻石磬,南斗挂秋河。寝服侵云卷,沬泉通瀑和。窦分沧海月,禅入沃洲歌。此地精灵聚,中宵弄薜萝。

游雪窦纪行八首      元黄溍

移舟泊泉口,我行已信宿。天寒洲渚生,峰回川途曲。烟霞兰若高,别墅在林麓。
其二

揽衣待明发,石路何幽阻。日出不见人,林深但多虎。乳峰稍已近,恐惧那复数。
其三

高人欣相迎,出门带流水。风生珠树间,月窥镜池里。触景遂成迷,应接殊未已。
其四

幽寻指山椒,崖倾忽如泻。俯身视木末,悬水在足下。冥冥岩岫中,宴坐奚为者。
其五

亭亭妙高台,迥出千峰上。怪松多十围,巨石非一状。心赏孰与同,百贤有馀唱。
其六

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中峰路难辨,丹山云仍积。徒闻古仙人,石上有馀迹。
其七

诘旦踰西冈,草木益深秀。梯岩下绝巘,坐石看飞溜。阴灵多窟宅,欲往不敢又。
其八

兴移初出山,系缆长汀树。想来雪已深,溪风水难渡。犹疑钟磬音,遥遥白云处。

妙高台           前人

偶为清游宿梵宫,凌晨试上最高峰。冰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闻日暮钟。

雪窦山         明李中林

一两青鞋九节筇,好风吹上妙高峰。天开锦镜潴双涧,山入寒华转几重。绝顶栖云驯老虎,悬崖飞瀑喷狞龙。携将十载尘寰梦,来听上方今夜钟。

游雪窦山歌        应履平

雪窦之山何神奇,我来不可无新诗。秀气寻常陵五岳,诸公不可无高作。山头积雪雪不消,芙蓉万朵开琼瑶。红尘半点飞不到,清凉六月无炎歊。此地元来自潇洒,上人何年结莲社。金银殿台起中天,八水双林居其下。山精魍魉争效灵,九重梦里銮舆行。锦云五色降灵翰,奎光耿耿悬中亭。亭外长松偃高盖,神飙留我听竽籁。开襟但觉天地宽,柱笏那知在方外。我不誇天台山,赤城霞气琐碎虚无间。又不誇云门寺,若耶溪上花草空多事。何如巍然坐我妙高台,四山图画自天开。丹青不必写元圃,金碧恍似真蓬莱。蓬莱之山在何处,元圃区区,草木未足数。且须濯我之缨锦镜池,更当系我之马珠林树。松云护石,扫晴岚,花雨漫空霭香雾。高莫高兮,石笋之峰高插天,根株道与三山连。奇莫奇兮,丹崖之顶藤萝悬,虚空峭在蛾眉巅。千丈飞流挂银汉,如看瀑布香炉前。上有狮子岩,下有骊龙窟。虹霓欻㸌常晦暝。风云杳霭,时翕忽吁。嗟。龙兮,胡为尔。兀兀虽云在,泥蟠未必长汨没。蝘蜓莫轻笑,鱼虾敢唐突。一声霹雳列缺来,鼓舞洪涛簸溟渤。夫人处世亦如之。穷居岂必嗟𡸣屼,我歌我曲龙起听,鳞髯掀舞头峥嵘。熊咆虎啸长风生,岩崖划裂山神惊。咳唾狂呼李太白,攒眉笑倒陶渊明。我虽怪癖乐山水,一生奔走徒为尔。偶遇云间陆士龙,更得关西杨伯起。邀我便作名山游,蹇驴破帽随貂裘,探奇揽胜逸兴飞。仰天拂袖青云里,二公顾我发高讴。银河倒泻悬清秋,调高使我不能和。山鸟欲笑山花羞,解道人生不行乐。百年鼎鼎空白头,此山信美非吾室。争奈凛乎不可留,兴阑曲罢,拍手下山去。回头不见,月落昆崙丘,但见白云万顷天际浮。

诣雪窦寺三首       王守仁

平生性野多违俗,长望云山叹式微。暂向溪流濯尘冕,益怜萝薜胜朝衣。林间烟起知僧住,岩下云开见鸟飞。绝境自馀麋鹿伴,况闻休远悟禅机。
其二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到石坛。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无暑葛衣寒。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其三

僧居俯瞰万山尖,六月凉风蚤送炎。夜枕风溪鸣急雨,晓窗宿雾捲青帘。开池种藕当峰顶,架竹分泉过屋檐。幽谷时常思豹隐,深渊犹自愧蛟潜。

雪窦山诗十首        李濂

吾闻妙高台,海涌金芙蓉。上有万古苔,虎豹留其踪。日月挂天柱,烟霞韬石峰。所嗟异僧去,寂寞青山钟。
其二

佛有舍利珠,瘗之海东石。夜来九龙争,雷雨拔松柏。六丁纷呵护,宝物安所宅。至今月黑时,光腾几千尺。
其三

雪山万年藤,蔹蔓樛为龛。禅师与世绝,巢卧参瞿昙。夜雨涧边磬,秋风云外庵。余访远公社,思投陶令簪。
其四

花倒慈悲池,潋滟镜涵锦。噞喁跃灵鱼,开经尽诸品。俯栏鉴清流,乃知吾貌寝。未许瘴海通,先试法螺饮。
其五

石窦海眼通,乳泉四时泄。仰睇窅而深,谁剜玉屏裂。青噀千峰云,白含万年雪。膏砂原异窍,鸟鼠或同穴。
其六

翠岩何巉削,拔地秀千丈。雷雨在其下,飞泉半空响。驻筇忘夕归,翘首惬幽赏。寄语西游翁,无羡仙人掌。
其七

神龙晦头角,喷海青山巅。世人不识故,但呼瀑布泉。帘垂水晶碎,雪洒银河偏。静对何所诵,秋水南华篇。
其八

高僧飞锡地,锦石名桃花。吾非勾漏令,乃此逢丹砂。林中吠仙犬,涧底流胡麻。定有逃秦者,人烟隔暮霞。
其九

黑潭深窈冥,下有神龙窟。石林夜鸣钟,勃尔潜鳞发。为霖遇八埏,飞云绕双阙。丈涛非尔居,终期返溟渤。
其十

天王八骏志,紫禁思名岳。阅图协朕梦,染翰奎光落。宫女吮䌽毫,词官访丹壑。虽非傅岩求,差近华胥乐。

雪窦山部纪事

《奉化县志》:僧重显,号明觉,遂宁府李氏子。四明太守曾公会请师住雪窦,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住持三十一载。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西南,一日,行至塔亭,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众哀乞遗偈,师曰:平生惟患,语之多矣。翌日,出,杖履衣钵,分散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至期盥浴,整衣侧卧而逝。其法嗣义怀、在和等,凡百五十人。语录六卷行世。
知和庵主苏台,玉峰张氏子,元符间抵雪窦之中峰。栖云两庵。妙高峰之巅有一藤盘屈成龛,为藏修之所,故号栖云。居逾二十年,蓄二虎,恒跨之以游,有陈公以计诱师出山,师题三偈于壁而去,住二灵三十年,惟二虎侍其右。
宋耕,号雪溪先生,世家双流,迁崇庆。宋绍兴中,为阆中令,以仙去。后其孙德之闻其在四明,亲诣访焉。至雪窦山,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烂平山有二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德之攀跻至烂平,果见丹灶,而仙踪不可复寻矣。乃置祠其上而归。耕,唐文贞公璟曾孙,补阙公嗣先之后,嗣先在唐官左补阙,弟嗣宗官奉化令,后梁移唐祚,嗣先避地西蜀,家双流,迁崇庆。嗣宗家奉化,邑东斗门头,不忘其祖,因名其所居之乡曰广平。宋绍兴中,耕拜阆中令,好仙术,弃官至四明寻访。故奉化令嗣宗之后会谱叙惇宗,盟于广平乡,岁久忘归。慕雪窦形胜,遂创屋烂平而隐焉。宗人咸高其谊,相与置田三百亩于山下,锦溪之阴,以供衣食。迨殁,即以故居为祠,原田给祀倩方外,典香火,奉肖像。嘉定改元,伊孙四川类元正仲上春官,自京都来访雪窦故居。会宗族登祠祭毕,刻石纪事而去。宗人以烂平僻静,人迹罕到,久必废祀,置田尽舍雪窦寺,管业号其田屋曰中庄。僧为立舍田大檀越雪溪仙隐宋公木主。同舍田黄刺史神位。安插正殿西北,檐窝寺僧日奉香灯,岁遇令节,必修斋诵经报之。
《清异录》云:居士李巍,隐于雪窦山中,畦蔬自供,不设五味。人问巍日进何味,答以炼鹤一羹,醉猫三饼。问者下山,问所亲曰:此清饥道者,旦暮必以菜解。《老学庵笔记》:僧行持,明州人,有高行而喜滑稽。住雪窦山,贫甚。常自言曰: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庭前紫荆树,无皮也过年。

雪窦山部杂录

《奉化县志》:倪长玗《雪窦山资善寺记》云:雪窦山者,起天台摘星峰,历华顶,东走数百里为四明山。四明山云奔二十里为雪窦山,亦曰乳峰山。距奉化县西北五十里。峰顶平阔,数千人可容也。而资圣寺踞之,昔任士林作铸钟疏,谓行禹穴而四明山为最。俯鞠猴岭,出二十里云遂有雪窦,又楼钥《锦镜池记》所称自下而升,既至绝顶,其地始平旷,寺据正中者是也。

天童山部汇考

宁波府之天童山

天童山,在今浙江宁波府鄞县城东六十五里,昔有僧结庐于此。时有天童给之薪水,曰:吾,太白星也。言讫而去,故名其山。上有玲珑岩,山下有天童弘法禅寺。


《方舆胜览》:浙东路庆元府天童山,在鄞县城东六十里,山上有寺。
《潜确类书·区宇部》:天童山在鄞县。晋永康中,僧义兴卓锡于此,有童子给役薪水,久之辞去,曰:吾太白星也,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太白天童之名实昉于此。
《浙江通志·山川考》:天童山,在宁波府鄞县东六十五里。
《鄞县志·形胜考》:天童山在县东六十五里,山上有玲珑岩。
《寺观考》:天童弘法禅寺,在县东六十里太白山之东。旧名天童山景德寺。晋永康时,僧义兴诛茅结屋,禅定于中。有童子日给薪水,久而辞曰:吾,太白神也。上帝以师笃道行,特遣侍左右。语讫不见。又唐僧法璿虔诵法华,亦感天童进供,太白天童之名因此。开元中,秘书郎万齐融建多宝塔。乾元三年敕赐天童玲珑寺额。咸通十年,更赐天寿寺额。宋真宗景德四年,赐景德额。明宣德三年佛殿燬。七年,住持圆恺重建。万历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雷风大作,殿宇尽灭于洪水。崇祯四年,僧圆悟重建,今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三。

天童山部艺文一

游天童山记        明李濂


明州东二十五里,有大泽,曰东湖,方八十里,受七十二溪之流,灏溔汇蓄,足以溉鄞七乡之田,旧名万金湖,昭利溥也。唐天宝间,鄞令凌南金始广辟之。宋天禧中,郡守李夷庚增筑堤堰,民不知旱。南渡后,史丞相卜茔湖上,遂益胜丽,祠宇邃密,卉木芬郁,埒杭西湖之盛,故并称东湖云。嘉靖癸未春,余观水利于东湖,因为阿育王天童之游,夏官黄汝文时在告陪,予出郡城之东补陀寺前,登舟过张村桥、云龙溪,抵黄山大桥,上崖蓦暗山岭一二里,见湖逼暝,弗及泛。于是同黄子宿隐学寺。翌日览放生池碑,出寺东行一里上湖艇,风日和朗,澄波如镜,泛五六里入霞屿寺,览补陀洞天。相传史丞相之母欲礼补陀,丞相虞海涛之险,乃凿窍东湖山以入,曲洞通明,内寘石观音像,洞前刻补陀洞天四字。绐其母曰:此补陀山也。母作礼而还。洞上有亭,亭牖开四面,南望韩岭,北望二灵,东望上水,西望陶公。峦岫回合,西湖殆弗如也。饭霞屿毕,复上湖艇,棹歌凄清,越讴迭和,击鲜酾酒,任艇所如,北至钱堰。出湖逾鹿山,渡汇涧,桥东浮五乡溪宝幢,登岸陆行三四里至阿育王山。山下有阿育王寺,宇匾遒劲。相传宋黄庭坚笔。晋太康中,并州刘萨阿得佛舍利,置七宝塔,藏于寺中。今尚在。予得览观焉。宋治平中,庐山僧怀琏乞还山,诏许自便,琏归老于兹。乃建阁藏仁宗所赐诗颂凡十有七纸,榜之曰宸奎阁。眉山苏轼撰记,手书诸石。阁燬,轼碑在寺左。出寺东行,曲径数折。登鄮峰,南俯湖,东北眺海,风烟浩渺,天下奇观也。故有望海亭,今废。峰畔曰东塔院,塔高百馀尺,下塔数百武曰佛迹崖。崖有巨人足迹,深寸许,盖后人饰之者。下有金沙井,龙湫也。井有灵鳗,旱祷之辄雨。岁六月十八日,有司祀之,故有渊灵庙,今废。历览尽日,宿于石床,晨兴出寺,循白云山而南,过小白岭,东行至天童山寺。予闻晋僧义兴尝住是山,笃戒律,有童子日给薪水,居无何,辞去。曰:吾太白辰也。奄忽不见。宋孝宗书应梦名山四字赐之。入寺路径如斗形,双池并深,跨池而桥,筑七塔以象斗。外池有水碓硙,内池曰万工池。木叶凋落不入其中,即入焉,经宿辄不见。宋绍兴间,建千僧斋堂。有大镬二,深广皆盈仞。当时斋千僧之具也。今存其一,东寮有东蒙堂,西寮有西蒙堂,并说经所。寺之西北曰钵盂峰,峰之下曰虎跑泉。泉㶁㶁流庖厨间。东行一里曰中峰,亦佳秀,世称小天童。西曰玲珑崖,崖西南曰响石,扣之冯冯有声。山川留人,游兴未倦。予适摄郡符,黄子拉予还郡。伊昔贤哲相望,多以不获游东湖阿育王、天童二山为憾。嗟予寡陋,偶遂兹游,历想幽奇,恍如梦寐,岂胜游亦有数耶。

天童山部艺文二〈诗〉

《天童寺》宋·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木香。

天童山部纪事

《鄞县志》:唐心镜禅师,名藏奂,俗系朱氏,华亭人。丱岁出家,师事道旷禅师,后诣中岳受戒具,遍历湖山,诣五泄,遇虚默大师,一言契合。大中间,鄮人分宁宰任景,求舍宅为禅院,迎居之。后剡寇裘甫率徒二千,执兵昼入,师冥心宴坐,神色无挠。盗众皆悸慑,叩礼而退。寇平,郡中奏请改禅院为栖心寺,以旌其德。师在天童,尝镇蟒于小白岭,迁清关龙于太白峰顶,其神异各若此。年七十七,逝世茶毗天童岩下,获舍利数千粒,诣阙请谥,奉敕褒诔,谥曰心镜,塔曰寿相,郡守崔琪为之碑铭。
《挥麈三录》:十五日,胡人再犯馀姚,朝廷欲遣张公裕以海舟数千,载兵直抵钱塘江下,烧胡人所集舟船。众以公裕素不知兵,又虑海舟反为胡人所得,皆以为不可。十六日,雨雷发声。十七日,刘洪道人以十三日一更水陆并进直至城下,洪道与张思正皆引兵出天童山。先是李质已擅趋台州,朝廷方降,三官今还四明已无及矣。又闻南昌胡骑入潭州,而洪抚建昌之间稍稍引去,建昌通判晁公迈申先因出城招集民兵,以军事付训,练官承信郎蔡延世凡八易回,延世拒而不纳。
《鄞县志》:宏智禅师,名正觉,俗系隰州李氏子,年十四受戒具。后学于丹霞淳禅师,向子諲漕淮南器重之,主泗洲普照寺。建炎间,主天童山。金人犯明州,众人皆逃,独觉危坐不去,掠骑至塔岭乃还,寺僧旧不满二百。觉纳众千二百人,主事者忧之,觉笑曰:非汝所忧也。翌日,嘉禾钱氏致粟千斛,觉洞彻宗旨,以缜密纳息,绝视听,守心如婴儿,学者难之。至觉为再兴。其时宗杲主育王寺,觉语杲曰:明年当逝矣。杲以辩说自高,数侮觉。至期,觉屏绝人事者三月。杲往送之,至则已端逝矣。杲泣下,为之削发,舍利凝刀不可举。乃展拜曰:平时自号善说法,今不如师矣。诏谥洪智禅师,所著语录行于世。
普交,鄞万龄乡毕氏子。幼颖悟,未冠,从释初往钱塘南屏山,听天台教。已乃造泐潭,泐潭知其为法器,屡挫之,交豁然有省,呈偈曰:有人问我解何宗,一喝须教两耳聋,满杓黄齑饱吃了,生涯只在钵盂中。自是机辩迅发,学徒争归之。主天童山久之,沐浴留偈,辞众而逝,后七日开龛如生,大放舍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