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遵义府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三十九卷目录

 遵义府部汇考
  遵义府建置沿革考
  遵义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遵义府星野考
  遵义府山川考
  遵义府城池考
  遵义府关梁考
  遵义府公署考
  遵义府学校考
  遵义府赋役考
  遵义府风俗考
  遵义府祠庙考〈寺观附〉
  遵义府驿递考
  遵义府兵制考
  遵义府物产考
  遵义府古迹考〈陵墓附〉

职方典第六百三十九卷

遵义府部汇考

遵义府建置沿革考

      《总志》本府
《禹贡》:梁州之域,古蛮彝境。周秦时为夜郎,且兰地本西南彝国,汉元鼎中且兰君反,发兵平之,置县,属牂牁郡。晋、隋因之。唐分牂牁北界,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邾施、释燕六县,后复改为播州,置遵义县,后改播州郡。乾元初复为播州,隶黔中郡,乾符中陷于南诏,命杨端复之,王建孟知祥继有其地,宋大观中杨文贵以其地内附,置遵义军于白绵堡,领播川、琅川、带水三县。宣和中,州废为播川县,隶南平军。淳熙中迁至沐家川,即今地。开禧间复珍州遵义军。端平间废军,州仍改为播川,置沿边安抚司,属夔路,隶四川制,置司。元至元间改为鼎山县,隶播州,寻改为沿边安抚司,黄平等十一长官司属焉,隶湖广行省。明玉珍增馀庆州,割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明洪武初为播州宣慰司,后升宣慰使,司领播州,馀庆、白泥、容山、真州、重安长官司六,草塘黄平安抚司二。万历二十八年,宣慰杨应龙叛,总督李化龙调土汉并陕浙兵平之,始改土设流,以容山、黄平、白泥、壅水、重安、馀庆、草塘等地为平越府,隶贵州,以播州宣慰司、真州等地置遵义军民府,领州一县四。皇清因之。
遵义县〈附郭〉
汉古夜郎,且兰地后平为县,晋隋俱因之。唐置郎州,后改播州遵义县。宋为播州安抚司,属夔路。元因之。明改播州宣慰使,司平播,改置今县。编户一十三里,为遵义府。附郭。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三里。
桐梓县
周秦为夜郎地,魏晋俱因之,唐为溱州,宋改播川县,元改鼎山县,明平播改今名,编户七里,隶遵义府。皇清因之,编户五里。
绥阳县
周属牂牁郡,后属思州,秦、晋、魏俱因之。唐置彝州、郎州,后改播州。宋置遵义军,后改播川县,属四川制置。元属播州,为伪夏窃据。明平播改今县,编户四里,隶遵义府。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真安州
周楚威王伐夜郎,植牂牁以系舟,后灭夜郎,因名牂牁,并以名江,汉置夜郎县,魏晋俱因之。唐为乐义县,寻改舞州,又改鹤州、珍州。宋改西高州。元初为珍州,后改真州。明平播改今名。编户四里,隶遵义府。皇清因之,编户四里。
仁怀县
周且兰旁,地属牂牁郡。后倏彝倏县。唐没于南诏,杨端复之,属播州。宋元因之,后为伪夏窃据,明平播改今县,编户六里,隶遵义府。皇清因之,编户九里。

遵义府疆域考

        《府志》遵义府疆域图

本府〈遵义县附郭〉
东至贵州偏桥卫界四百八十里。
西至合江县界一千五十里。
南至贵州苍龙坑长官司界九十里。
北至綦江县界三百五十里。
自府至省城一千九百八十里,北至
京师九千四百里。
东西广一千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一千四十里。
桐梓县
东至真安州界二百一十里。
西至仁怀县界一百里。
南至遵义县界二十里。
北至綦江县界一百六十里。
自县南至本府一百二十里,至省城一千八百里,至
京师九千九百五十里。
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二百八十里。
绥阳县
东至贵州婺川县界三百里。
西至遵义县界三十五里。
南至遵义县界三十五里,又至湄潭县界一百五十里。
北至遵义县界三十五里。
东北至真安州界六十二里。
西北至桐梓县界一百二十里。
自县西至本府九十里,至省城一千九百八十五里,至
京师九千七百里。
东西广三百里,南北袤三百二十里。
真安州
东至武隆县界二百里。
西至绥阳县界二百里。
南至贵州婺川县界五十里。
北至南川县界二百里。
自州西至本府二百里,至省城一千九百里,至
京师九千里。
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三百里。
仁怀县
东至綦江县界二百里。
西至贵州永宁宣慰司界六十里。
北至合江县界三十里。
东南至桐梓县界三百三十里。
东北至重庆府江津县界八十里。
西北至泸州界三十里。
自县东至本府五百里,至省城一千八百里,至
京师一万三百九十里,水路八千九百七十五里,
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六百里。
形胜附。本府〈遵义县附郭〉
《旧志》:西连僰道,南极牂牁。
《图经》:土地旷远,跨接溪硐。
又云承播珍彝,皆牂牁故地。
《元史》:重山复岭,陡涧深林。
桐梓县
娄山、金马、玉屏耸其前,虎峰、苍龙、天禄拥其后。左有魁岩、鼎山,右有金鹅、黄龙,文峰叠嶂,秀色争奇,溱水、龙溪、襟流带合,有岩谷之险,原隰之利。
绥阳县
四山环保,障一水带,提封牛羊,雁柱平沙,云树旌旗,天外控堠,东楚捷径,南滇鬨开,旅度冠山畬,芟农归岐下。
真安州
跨绥之左,枕婺之东,南川襟领于前,武隆环绕其右,抗万山之重阻,带二水之双流。
仁怀县
前临山涧,后枕大江。

遵义府星野考

        《总志》府总
井鬼之分,鹑首之次。

遵义府山川考

    《总志》《府志》合载本府〈遵义县附郭〉
凤山 在治东一里,形如凤翥。
湘山 在治东二里,上有护国寺。
龙山 在治北二里。
锦屏山 在治西南二里,茂林修竹,形如锦屏。定军山 去治北四十里,昔杨端驻军于此,因名。按《明一统志》:杨端,宋太师。
龙岩山 在治北四十里,怪石巉岩。
蟠龙山 在治北,首尾蟠屈如龙。
香风山 去治东二十里,有石洞石几。
板角山 去治九十里,极险。
滴水岩山 在治东南,有石洞,可容千人。放牛山 去治西十五里,为府治祖山。
元宝山 去治西四十里,有溪水瀑布。
洪关山 去治西八十里,有温泉。
崖孔山 在西北,有石脉涌泉,为乌江发源。石笋山 在治西百里,突出如笋。
雷变山 在治西八十里,有大池灌田百亩。倒坐岩山 在治西北二十里,有石洞飞泉。岩门山 在治北六十里,两山对峙如门。永安山 在治北六十里,外高内平,有田二千馀亩,杨应龙旧宅。
海龙屯山 在治北七十里万山之巅,四围陡绝,有飞升岩,杨应龙巢此,后建寺于上。
娄山 在治北九十里,即大楼山,东来第一险。紫霞山 去治东北三十里,上阳子修炼处。洪宝山 离城八十里。
碧云峰 在治内,四峰并峙,中一峰迥出,青碧如云。
匮岩 去治北三百里,高百丈,广半之,中有一石穴,穴前一石匮。
手爬岩 悬石天际。
黄虫崖 去治西南七十里。
老虎屯 在县西南八十里。
桃源洞 在治东,其洞幽绝,彷佛武陵桃源,故名。
化蒿坪 在县西北五十里。
湘江 去治东四里,又名穆家川,源出龙岩山,麓流经湘山,南与乌江合。
洪江 在治东,源出大楼山,合仁江入乌江。乌江 在治南八十里,源出水西闽地,绕播州南湘、洪仁,三江合,经思南府,转入涪江。
仁江 去治东南五十里,源出永安驿山涧下,流合湘江,入乌江。
落闽水 去治西南四十里,东流入乌江,按《明一统志》:源出水烟里。
安水 去治东七十里,源出著竹平里涧,流入乌江,凡舟楫济此无险,按《明一统志》:是安乐水。湄潭水 去治东一百里,流入乌江,经思南府达于黔江。
金鼓潭 离城四十里,源出雷变山,流入落闽水。
易氏井 在治南,其泉味甘,四时清洁不涸,古
有易姓者居其侧。
龙泉 有二:一在府治北二十里,一在真安州西南六十里,俱深沉莫测,相传有龙居其中。
桐梓县
金鹅山 去治前一里。
虎峰山 去治左一里。
凤鸣山 去治二里。
鼎山 去治左一里。
九龙山 去治东九十里。
白崖 离城二十里。
木瓦崖 离城四十里。
陈头箐 离城五十里。
斋郎水 在治西六十里,源出蒿茭里楚米坡,经小溪里入泸江、合江,会蜀江,古有苗斋郎者曾居此,因名。
小溪 离城一百里,发源出箐,下流至綦江县界,名綦江河。
绥阳县
永山 在治南二里。
拱辰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山势北向,因名。仙人山 在治北三十里。
绥阳山 离城五十里。
南宫 离城八十里。
北扫 离城八十里。
小乌江 在治南,源出椒溪,南流入涪江。
真安州
飞凤山 形如飞凤。
豹子山 在治西八里,多产豹,晴亦常雾。罗蒙山 去治南六十里,《唐志》云:旧有罗蒙县,按《明一统志》:此山之高,远瞰罗蒙,故名。
松山 有二:一在东南六十里,曰东松山,一在西南六十里,曰西松山。
罗支山 嘉靖中平寇于此。
举子山 汉时举一孝廉于此。
云顶山 宋封山神于此。
石场清净山 离城二百里。
峻岭山 离城八十里。
铜锣山 离城一百五十里。
绸子山 离城九十里。
栗子坪 离城一百七十里。
黄泥箐 离城二百里。
三江 在治南,源出羊毛坡,东南流合九溪。芙蓉江 去治南百里,源出西彝,流入黔州。虎溪 去治西南七十里,源出播州委家里,经旧珍州,下流合三江。
思溪 去治西七十里,源出南川县界,下流入三江。
贯珠溪 去治西南八十里。
仁怀县
石锭山 去治十里。
五花山 去治东二十里。
雨标山 去治东南二十里。
天王池山 去治东南三百里。
刀子箐 去治东南三百三十里。
中山坪 去治西南一百五十里。
仁怀河 即永宁赤水河,自永宁下流,入县境二百里至县城西北,北流三十里至合江县界。

遵义府城池考

    《总志》《府志》合载本府〈遵义县附郭〉
遵义府城池 明万历庚子播平,始建石城。西南倚山巅无壕,东北临溪为壕,依水据山,高二丈,广九百五十丈四尺,垛口一千七百八十二。门四:东曰宣仁西曰怀德南曰阳明北曰望京后另开小东门,今闭。
外州县
桐梓县城池 明万历间播平设县,知县何珩筑,周三里,厚五尺,后水涨及城下,初筑止存大半,署县事知州王桂植柳以坚外堤,增旧基,砌以砖石,更展四百三十丈,池深一丈,阔倍之,门四:曰东阳曰南薰曰西成曰北拱。
绥阳县城池 明万历庚子知县詹淑创修,后河水瀑泻,城圮,遂改河去城三十丈,重垒土石,高三丈,广四百七十九丈,岁久倾圮。皇清康熙元年,知县邹宗彦重修,门四:曰熙和曰永定曰清源曰拱极。
真安州城池 明万历庚子播平设州,卜城于潏水上,高一丈四尺,广六百五十七丈一尺,垛口二千三百六十八,同知郭维屏修建,外环以壕,门四:曰巩昌曰兴化曰永清曰崇明。
仁怀县城池 明万历中知县曹一科创修,后知县王所用增补,高三丈,周四百七十五丈八尺,垛口一千九十五,外环以壕,门四:曰东西南北。

遵义府关梁考

        《总志》本府〈遵义县附郭〉
乌江关 在治西南乌江旁,明洪武中建。三渡关 去治东一百一十里,按《明一统志》:在宣慰司东八十里。
黑水关 去治西八十里,按《明一统志》:在宣慰司西九十里。
太平关 在治西,按《明一统志》:在大楼山上。通远桥 在治东门外旁,峭壁高数仞,旧名狮子桥,通贵州,按《明一统志》:洪武初建。
太平桥 在治南,按《明一统志》:洪武中建。普济桥 在治东,按《明一统志》:洪武中建。吴公桥 在治东门外,旧制平水面,皇清康熙六年水涨倾圮,总兵吴之茂改修,高数尺,
无壅患矣。
绿塘桥 在治东,为滇黔孔道,千溪竞汇,万壑争流,旧桥湮没,行旅病涉。皇清康熙八年,署府事成都通判马御世相势改造,
捐俸鸠工,砌桥十二洞。
桐梓县关梁未载,无考。
绥阳县
桑木关 去县东十五里,通真安涪州。
九杼关 去县东二十里,通婺川。
板角关 去县南三十里,通湄潭思石。
石卵关 去县东三十五里,通南川。
小溪桥 在县南六里,通伞水。
永济桥 去县西十五里,通遵义。按《明一统志》:有永济桥在真州长官司治南。
真安州
土城关 在州治土司,招苗守之。
蔡家桥 未详所在。
白滩桥 今存,亦未详所在。
仁怀县关梁未载,无考。

遵义府公署考

        《府志》本府
遵义府治 在宣仁门内,西据胜龙冈旧宣慰司忠孝堂址,明万历二十八年始建为府,三十五年知府孙敏政重修,内有大堂、川堂、后堂,前为弘积库、戒石坊、露台、鼓楼、土地祠、寅宾馆、仪门、大门、牂牁牌坊、申明、旌善二亭。皇清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内奉,颁御书清慎勤匾额,悬挂大堂。
同知署 在仪门外左。
通判署 在仪门外右。
推官署 在仪门外左。
经历司署 在大堂旁左。
照磨厅署 在大堂旁右,今裁。
司狱司署 未设官。
阴阳学 在治前。
医学 在治前。
僧纲司 在治左。
道纪司 在治后。
兵备道 在府治右,今裁。
督学道 康熙七年即旧守道署建。
遵义县治 在府署左,康熙二十七年九月内奉,颁

御书清慎勤匾额,悬于大堂。
常平仓 在县侧。
永安公馆 旧杨应龙宅,制宏丽。
湘川驿署 在城内。
永安驿署 在治北六十里。
乌江驿署 在治西八十里,俱毁。
义冢 在凤凰山旧东坛垭,计地三亩,建立二处。
外州县
桐梓县治 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内奉,颁

御书清慎勤匾额,悬于大堂。
桐梓驿署 在治北六十里。
夜郎驿署 在治北三十里。
松坎驿署 在治北一百里。
义冢 在北关外,计地三亩,建立一处。
绥阳县治 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内奉,颁

御书清慎勤匾额,悬于大堂。
义冢 在天台山陈村,计地六亩,建立二处。真安州治 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内奉,颁

御书清慎勤匾额,悬于大堂。
乐源驿署 去治东六十里,今毁。
乐道驿署 去治西七十里,今毁。
义冢 在古凤山,计地三亩,建立一处。
仁怀县治 康熙二十一年九月内奉,颁

御书清慎勤匾额,悬于大堂。
义冢 在北关外,计地三亩,建立一处。

遵义府学校考

    《总志》《府志》合载本府
遵义府儒学 在城外凤山前,明洪武三十年设播州长官司学,永乐四年改宣慰司学,万历二十八年改流置府学,三十七年知府孙敏政改建县署左,崇祯十一年知府黄立言、知县胡崇明仍建城外今地,其明伦堂在大殿,左东庑、西庑、戟门、棂星、泮池、卧碑、礼器乐器库、经籍库俱有。皇清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内奉,颁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于正殿。
遵义县儒学 在城外狮子桥南,昔原未设,皇清康熙八年,署府事成都府通判马御世申详、巡抚张德地创建,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内奉,颁

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于正殿。
学田 在县北五十里罗五坝,共一十七亩八分,载粮八钱二分七釐九毫。
外州县
桐梓县儒学 在县署左,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王桂建,原附府学,皇清康熙初,巡抚张德地题请专设,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内奉,颁

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于正殿。
绥阳县儒学 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詹淑建,原附府学,皇清初始专设,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内奉,颁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于正殿。
学田 在县西南三十里金竹朗水,一十三亩七分,载粮八钱三分八釐六毫。
真安州儒学 旧址在唐都坝,相传唐时建学于此,明万历三十年知州郭维屏改建城南门外一里许,三十六年府同知署州事詹淑改于城内州署右,三十七年知州艾应甲重建,皇清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内奉,颁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于正殿。
仁怀县儒学 在分司前,知县陈王道建,原附府学,皇清初始专设,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内奉,颁御书万世师表四字匾额悬挂正殿。

遵义府赋役考

        《府志》本府
康熙二年奉行清丈,至康熙二十一年止,见丈土著开垦新旧上中下田地,共五千六百三十五顷三十四亩七分八釐四毫八丝,见载税粮一万一千九十五石一斗八升四合九勺八抄七粒。
见徵大粮银一万四千九百九十八两九钱八分五釐三毫八丝七忽一微四尘。
见载人丁七千二百六十二丁六斗九升七合二勺九抄三撮一圭三粒。
见载人丁银三千七百五十六两七钱三毫一丝九忽二微二尘九纤。
以上实徵丁条粮银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五两六钱八分五釐七毫六忽三微六尘九纤,遇闰月该徵闰银一千两四钱九分一釐五毫八丝六忽九微一尘,岁支存留,俱无
课程。
本城杂税每年额徵银二千七百五十六两一钱二分一釐四毫。
遵义县
康熙二年起至康熙二十一年止,
见丈土著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三千四百三十五顷三十六亩八分二釐,上田四百五十顷四十一亩五分三釐一毫六丝,每亩载粮四升五合,共载粮二千二十六石八斗六升八合九勺二抄二撮。
中田六百八十三顷七十三亩三分四釐七毫,每亩载粮三升五合,共载粮二千三百九十三石六升七合一勺四抄五撮。
下田九百二十五顷六十三亩一分八釐一毫三丝,每亩载粮二升五合,共载粮二千三百一十四石七升九合五勺三抄二撮五圭。
坡地一千三百七十五顷五十八亩七分六釐一丝,每亩载粮五合,共载粮六百八十七石七斗九升三合八勺五圭。
见载税银七千四百二十一石八斗九合四勺。见徵大粮银一万六百四十五两八钱四分三釐四毫三忽三微六尘。
见载人丁四千三百五十丁二升六合三抄四撮每丁徵银四钱六分。
见徵丁银二千一两一分一釐九毫七丝五忽六微四尘。
以上实徵丁条粮银一万二千六百四十六两八钱五分五釐三毫七丝九忽,遇闰月加徵闰银七百四十三两一分四釐一毫九丝九微六尘二纤,岁支存留俱无。
课程
场税每年额徵银五百八十三两六钱四釐。
桐梓县
见丈土著开垦上中下田地共六百九顷二十八亩二分。
见载税粮八百三十二石三斗七升七合七勺八抄,见徵大粮银一千一百五十七两八钱三分七釐四毫九丝一忽九微八尘。
见载人丁六百一十五丁三斗五升二合。见徵丁银二百八十两三钱九分四釐四毫六丝七忽。
以上实徵丁条粮银一千四百三十八两二钱三分一釐九毫五丝八忽九微八尘,遇闰加徵银三十五两六钱一分八釐五毫三丝四忽八微六尘六纤,岁支存留俱无。
课程
额税银一十四两四钱。
绥阳县
见丈土著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一千二百五顷八十四亩二分三釐四毫。
见载税粮一千七百二十七石七升七合八勺七抄三撮七粒。
见徵大粮银二千四百二两一钱三分七釐九忽九微九尘七纤。
见载人丁一千二百九十五丁三斗一升一合六勺九抄四撮。
见徵丁银五百九十一两八分五毫四丝三忽八微六尘。
以上实徵丁条粮银二千九百九十三两二钱一分一釐二毫五丝三忽八微五尘七纤,遇闰加徵银一百二两六钱九分七釐九毫四丝一忽三微三尘一纤,岁支存留俱无。
课程
额税银六十六两。
真安州
见丈土著开垦田地上中下共一百五十三顷八十一亩三分八釐六毫。
见载税粮三百七十五石七斗三升七合七勺九抄。
见徵大粮银三百八十三两三钱八分二毫九丝六忽六微一尘九纤。
见载人丁四百二十六丁九斗三升三合九勺一抄九撮五圭。
见徵丁条银二百三十一两三钱六分八釐一毫八丝六忽五微七纤。
以上实徵丁条粮银六百一十四两七钱四分八釐四毫八丝三忽一微二尘六纤,遇闰加徵银一十六两三钱四分六釐五毫二丝三忽五微六尘八纤,岁支存留俱无。
课程
茶课银二两。
仁怀县
见丈土著开垦上中下田地共二百三十一顷四亩一分四釐四毫八丝。
见载税粮七百三十八石一斗八升二合一勺三抄七撮。
见徵大粮银四百九两七钱九分三釐四毫八丝五忽一微八尘四纤。
见载人丁五百七十五丁八升三合六勺四抄五撮六圭三粒。
见徵丁银六百五十二两八钱四分五釐一毫四丝六忽二微二尘二纤。
以上实徵丁条粮银一千六十二两六钱三分八釐六毫三丝一忽四微六纤,遇闰加徵银一百二两八钱一分四釐三毫九丝六忽一微八尘三纤。
岁支存留俱无。
课程
原额茶课银一两六钱九分三釐八毫。
盐引杂税银六百一十三两一钱七分三釐二毫三丝五忽。
茶引税银五十两。
茶引二百张,每引载茶一百斤,徵银二钱五分,存留岁支俱无。

遵义府风俗考

        《府志》本府〈遵义县附郭〉
《华阳国志》:婚姻以毡矢为聘,妆燕乐以歌舞为佳会,会聚皆重盛服,出入喜佩刀剑,颇尚学业,少威仪,多怯懦。
《图经》:敦庞淳固,悉慕华风。
四时常春,冬不寒冽。
男女多朴质,人士悦诗书。
宦儒户与汉俗同,惟彝人则椎髻披毡。
以射猎伐山为业,信巫鬼,好诅盟。
《遵义县志》:土辟民聚,悦诗书,崇俭朴。
桐梓县
崇节俭,薄奢侈,有淳厚之风。
绥阳县
敦庞醇固,耕织为业。
真安州
以元宵为年,礼天神,享岁饭,未变故习。
朴实敦厚,耕耘为生。
仁怀县
俗醇土厚,风气隆冬不寒。

遵义府祠庙考

        《府志》本府〈遵义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西。
郡厉坛 在治北。
城隍祠 在府治西。
关帝庙 在东门内。
文昌祠 在府治中。
三皇庙 在治西。
高岩庙 在治东十里。
崇德庙 祀秦太守李冰,在城南二里县学右,郡人以六月二十四日神诞祀之。
普泽庙 唐经略安抚赵延之,水旱祷辄应,宋庆历间赐庙额普泽,封威烈侯。明洪武初载在祀典,岁以七月十二日神诞有司,具牲醴致祭,在城南二里,今废。
忠烈庙 祀宋武翼大夫杨灿,度宗赐额忠烈,今废。
忠显庙 祀宋武功大夫杨玠,度宗赐额忠显,今废。
三公生祠 在桃源洞口,祀总督侍郎李化龙,总督侍郎王象乾,方伯崔应麒。
桐梓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西城外。
社稷坛 在城南。
邑厉坛 在东门外一里。
城隍祠 在治左。
八蜡庙 在治右。
关帝庙 在南门外。
虎头祠 在治西。
绥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南。
社稷坛 在治北。
邑厉坛 在治东北。
城隍庙 在治左。
八蜡庙 在城中。
柳子厚祠 在治西十里。
三府祠 在治北赵家里,祈祷辄应。
真安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治北。
社稷坛 在治南。
城隍庙 在治左。
八蜡庙 在城东。
仁怀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北。
社稷坛 在南关外。
邑厉坛 在西门外。
城隍庙 在治北百武。
八蜡庙 在城东。
关圣庙 在治西一里。
东岳庙 在治东一里。
三府庙 在治城内。
寺观附本府〈遵义县附郭〉
万寿寺 在治北即龙山寺。
海潮寺 在海龙坉,平播后兵备,傅光宅建。大士阁 在府治前。
集真观 在治西,明洪武间建。
桐梓县
甘露寺 在三坡,砌石为径,高下迥异,行人憩此,每苦渴甚。副将陈福平寇至此,见军人觅水弗得,为之恻然,因建寺一所,相岩度势,斲木为槽,引水五里,施茶往来,恣饮不涸。巡抚张德地查楠经临凭览久之,因题其名为甘露焉。绥阳县未载。
真安州
本刚寺 康熙七年知州高瑆重修。
仁怀县
宝象寺 在治内。
祝庆寺 在治南。
景福寺 在土城里。
西禅寺 在二郎里。

遵义府驿递考

        《府志》本府〈遵义县附郭〉
湘川驿 在城内。
永安驿 在县北四十里。
乌江驿 在县南八十里。
以上三驿每驿扛夫八名,共二十四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湘川驿马二匹,永安驿马二匹,乌江无马,每匹岁支草料银三十六两,马夫各一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二十八两,共银二百零一两六钱,内减准复夫马工食银二百九十九两五钱二分,遇闰加银二十四两九钱六分。
桐梓县
播川驿 在治内。
夜郎驿 在县北三十里。
桐梓驿 在县北六十里。
松坎驿 在县北一百里。
以上四驿每驿募扛夫八名,每名岁支工食银七两二钱,每驿马二匹,每匹岁支草料银三十六两,每驿马夫一名,每名岁支银二十八两八钱,遇闰加银二十四两二钱四分,又按《总志》:每驿站马六匹,马夫三名,扛夫八名,岁支银三百六十两。
绥阳县未载。
真安州
乐源驿 在州东六十里。
乐道驿 在州西七十里。
乘凤驿 今俱未设。
仁怀县
儒溪驿 在小金沙冈,离县六十里。
永镇驿 在大湾,离儒溪六十里。
永定驿 在五岔前,离永镇六十里。
山盘驿 在山盘前,离永定六十里。
永定马二匹,马夫一名,儒溪永镇二驿马各三匹,马夫各一名半,每岁共工食草料银四百零三两二钱,内裁减准复,实支银三百二十二两
五钱六分,遇闰加银二十六两八钱八分。

遵义府兵制考

        《总志》本府
遵义镇总兵官一员。
镇标中军管中营游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仁怀营守备一员,隶遵义镇。

遵义府物产考

        《府志》府总
斑竹 本府出。
犀角 绥阳县出。
雄黄 废夜郎县出。
文龟    斑布    丹砂 俱废,溱州出。
蜜     茶     靛
楠木    杉木    猱
熊 府县俱有。
水獭 遵义县出。
荔枝 仁怀县出。

遵义府古迹考

        《府志》本府〈遵义县附郭〉
废溱州 在府治北二十五里,唐贞观中置,宋景炎中废。
都上废县 在旧溱州西南,宋宣和中废。义泉废县 在旧溱州西南百里,宋宣和中废。带水废县 在府治北三十里,永徽中废。宁彝废县 贞观初废。
洋川废县 在旧溱州西北百里,贞观中废。高富废县 在旧溱州东北百里,宣和中废。白锦堡 去府治北三百里,昔杨光荣子孙承袭守此,宋端平中于此置播州。
家训碑 宋杨灿以训刻石示子孙,曰:如能顺从,则世享福寿。
铜佛像 在府治佛光寺内,初人见之荒莽中,风雷不可近,有异僧命人斋戒往迎,置此寺中。铜标 在桃源洞,勒平播功,明兵备傅光宅建。至善堂 在治内,唐大历中建,今废。
威远楼 在治前,洪武年间建,今废。
冉琎冉璞故宅 在城东里,今地名冉家林。会仙亭 在桃源洞中,元大德间建,今废。仙界亭 在桃源洞后,都督侯国弼建。
观兵亭 在治东门外,侯国弼建。
桐梓县
废夜郎县 在桐梓驿,址尚存。
废扶欢县 在夜郎里。
废播川县 去县三里。
废鼎山县 去县十里。
废溱溪郡 去县五里。
废南平军 去县一百里,有址。
废太白宅 在夜郎里,隔溪太白书院,今废。竹王祠 在夜郎里。
绥阳县
愚溪书院 在溪源地,有柳子厚祠。
真安州
废珍州 在州西南四十里,今遗址尚存。乐源废县 在州治西七十里,今废。
旧州城 伪夏建。
乐道书馆 在州西七十里,汉尹珍建,今废。怀白堂 在州南二十里,昔人建以怀李白者。务本堂 在州西六十里,汉尹珍因其俗,以耕织为业建此,今废。
石城南山砦 郑昌孙拒元兵处。
贯珠亭 在州治南。
仁怀县无考。
陵墓附。
桐梓县
汉七王墓 在县南五里,即竹王父子之墓。馀州县未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