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庙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四十九卷目录

 神庙部汇考一
  史记封禅书〈西畤 鄜畤 陈宝祠 伏祠 密畤 上畤 下畤 畦畤 诸神祠 黑帝祠 蚩尤祠 灵星祠 五帝庙 长安太一祠 寿宫 后土祠 甘泉太一祠〉
  汉书郊祀志〈诸神祠〉
  述异记〈望陵祠 蚩尤祠 义阳神庙 董家祠〉
  唐书礼乐志〈太公尚父庙〉
  录异记〈庐山九天使者庙〉
  宋史礼志〈火神庙 诸神祠〉
  册府元龟〈终南山祠〉
  入蜀记〈巫山妙用真人祠 白帝庙〉
  文献通考〈祠山庙〉
  鲁应龙括异志〈金山忠烈王庙〉
  癸辛杂识〈霍山张真君祠〉
  骖鸾录〈季惠庙〉
  吴船录〈沼川庙〉
  畿辅通志〈东岳庙 汉寿亭侯庙 药王庙 文丞相祠 火神庙 张相公庙 常国公庙 狄梁公祠 姜将军庙 帝尧庙 二郎庙 青龙神祠 汉邳彤庙 文昌祠 白石神庙 栾武子庙 萧晏二公庙 显惠孙公祠 鹊山神应王庙〉
  盛京通志〈北镇庙〉
  山东通志〈崇正祠 玉女祠 蒿里山神庙 峄山神祠 泗水神庙 龙神祠 髣山庙 崇祐庙 秋胡庙 黄石公祠 羊使君庙 龙女庙 弇山庙 圣水祠 牛山神庙 威祐庙 昭贤庙 东镇庙 常山庙 灵祥庙 月主祠 阳主祠 六湾龙神庙 五龙祠 贫女庙 柏栏将军庙〉
  岱史〈东岳庙〉
  山西通志〈三灵侯庙 台骀神庙 赵襄子庙 晋源神祠 唐叔虞祠 成汤庙 麻衣仙姑庙 禹王庙 显灵源庙 妒女祠 烈士庙 尧庙 巢父祠 卧龙神祠 伏羲庙 嘉润侯庙 老子庙 中镇霍山庙 娲皇庙 伯益庙 黄帝庙 济渎庙 残苦庙 李卫公庙 风后庙 帝舜庙 段干木祠 成汤庙 孙真人庙 子夏祠 三结义庙 神禹庙 伯王庙 吴泰伯庙 虞芮庙 万丁神祠 后稷庙 坤柔庙 伏羲庙 神农庙 华阳君庙 五龙山神庙 三嵏庙 慕容炜祠 灵应侯庙 崔公祠 唐太宗庙 慕容庙 昭泽王庙 三仁庙 风穴神庙 二仙庙 济渎庙 崇应侯庙 赵相公庙 三姑庙 律吕神祠 桑乾河神庙 炎帝庙 祝融庙 先轸庙 伏牛山神庙 洁惠侯庙 龙泉神庙 白侯神庙〉

神异典第四十九卷

神庙部汇考一

《史记·封禅书》西畤 鄜畤

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祀白帝。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

陈宝祠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
〈注〉正义曰三秦记云: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县故城中,今陈仓县东。石鸡在陈仓山上。祠在陈仓城,故言获若石于陈仓北阪城祠之。瓒曰: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雊。在长安正西五百里。索隐曰: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媢,在地下食死人脑。媢乃言: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馀丈,来入陈仓祠中。所以代俗谓之宝夫人祠,抑有由也。

伏祠 密畤 上畤 下畤 畦畤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其后六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其后百馀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诸神祠

秦并天下,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馀庙。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沣、镐有昭明、天子辟池。于社、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亦有社主。社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

黑帝祠 蚩尤祠 灵星祠

高祖初立为汉王,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后四岁,天下已定。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
〈注〉庙记云:灵星祠在长安城东十里。

五帝庙

文帝时,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煇然属天焉。

长安太一祠

今上即位,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寿宫

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彊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酒寿宫神君。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按《汉书·郊祀志》
注:寿宫,奉神之宫也。

〉后土祠

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圆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睢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

甘泉太一祠

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上遂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

《汉书·郊祀志》诸神祠

宣帝时,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上为立祠。又以方士言,为随侯、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又立岁星、辰星、太白、荧惑、南斗祠于长安城旁。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云阳有径路神祠,祭休屠王也。又立五龙山仙人祠及黄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于肤施。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既定,衡又言: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之所载术也。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由是皆罢。明年,衡、谭复条奏:长安厨官县官给祠郡国候神方士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其馀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请皆罢。奏可。本雍旧祠二百三所,唯山川诸星十五所为应礼云。若诸布、诸严、诸逐,皆罢。社主有五祠,置其一。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莱中之属,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太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及孝宣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床、仙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皆罢。明年,匡衡坐事免官爵。众庶多言不当变动祭祀者。又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天子异之,以问刘向。对曰:家人尚不欲绝种祠,况于国之神宝旧畤。且甘泉、汾阴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祇感应,然后营之,非苟而已也。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礼敬敕备,神光尤著。祖宗所立神祇旧位,诚未易动。及陈宝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有馀岁矣,汉兴世世常来,光色赤黄,长四五丈,直祠而息,音声砰隐,野鸡皆雊。每见雍太祝祠以太牢,遣候者乘传驰诣行在所,以为福祥。高祖之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此阳气旧祠也。及汉宗庙之礼,不得擅议,皆祖宗之君与贤臣所共定。古今异制,经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前始纳贡禹之议,后人相因,多所动摇。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恐其咎不独止禹等。上意恨之。后上以无继嗣故,令皇太后诏有司曰:盖闻王者承事天地,交接泰一,尊莫著于祭祀。孝武皇帝大圣通明,始建上下之祀,营泰畤于甘泉,定后土于汾阴,而神祇安之,飨国长久,子孙蕃滋,累世遵业,福流于今。今皇帝宽仁孝顺,奉循圣绪,靡有大欲,而久无继嗣。思其咎职,殆在徙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以妨继嗣之福。春秋大复古,善顺祀。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如故,及雍五畤、陈宝祠在陈仓者。又复长安、雍及郡国祠著明者且半。后成帝崩,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说憙。惧未有皇孙,故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庶几获福。皇帝恨难之,卒未得其祐。其复南北郊长安如故,以顺皇帝之意也。哀帝即位,寝疾,博徵方术士,京师诸县皆有侍祠使者,尽复前世所常兴诸神祠官,凡七百馀所,一岁三万七千祠云。明年,复令太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孝顺,奉承圣业,靡有解怠,而久疾未瘳。夙夜惟思,殆继体之君不宜改作。其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如故。后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复长安南北郊如故。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祠五徙焉。后莽又奏言: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分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地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畤及日庙、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地兆;东方帝太昊青灵勾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东宫于东郊兆;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西方帝少皞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于西郊兆;北方帝颛顼黑灵元冥畤及月庙、雨师庙、辰星、北宿北宫于北郊兆。奏可。于是长安旁诸庙兆畤甚盛矣。

《述异记》望陵祠

会稽山有虞舜巡狩台,台下有望陵祠。帝舜南巡,葬于九疑,民思之,立祠曰望陵祠。

蚩尤祠

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其俗遂为立祠。

义阳神庙

晋末群盗蜂起,义阳公主自洛中奔出至洛南,士卒二千馀人留守不去,以卫京师。刘曜攻破之,主有殊色,曜将逼之,主手刃曜,不中遂自刃。曜奇其正节,遣葬之。民怜之,为立庙,今义阳神是也。

董家祠

庐陵郡有董氏之宅,前有董家祠,昔有董氏语其乡人曰:吾当尽室作神。及死家人老幼皆卒,乡人往往见之称吾于地下作庐陵侯,乡人因为立祠,能致风雨。

《唐书·礼乐志》太公尚父庙

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请以张良配。汉祖庙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后罢中祀,遂不祭。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齐将孙膑,赵信平君廉颇,秦将王剪,汉相国平阳侯曹参,左丞相绛侯周勃,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后汉太傅高密侯邓禹,左将军胶东侯贾复,执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浚,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元,前燕太宰录尚书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梁太尉永宁郡公王僧辩,北齐尚书右仆射,燕郡公慕容绍,宗周大冢宰齐王宇文宪,隋上柱国新义公韩擒虎,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唐右武侯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右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右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张仁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大总管王孝杰,齐相管仲,安平君田单,赵马服君赵奢,大将军武安君李牧,汉梁王彭越,太尉条侯周亚夫,太将军长平侯卫青,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后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太尉新丰侯段颎,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太尉长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后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宋征虏将军王镇恶,陈司空南平公吴明彻,北齐右丞相咸阳王觓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国公于谨,右仆射郧国公韦孝宽,隋司空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右武侯大将军宋国公贺若弼,唐司空河间郡王孝恭,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国公郭元振,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贞元二年刑部尚书关播奏太公,古称大贤,下乃置亚圣,义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皆当时弟子。今以异时名将列之,弟子非类也。请但用古今名将配享,去亚圣十哲之名,自是唯享武成王及留侯而诸将不复祭矣。四年左司郎中严涚等议曰:贞观中以太公兵家者流始,令磻溪立庙,开元渐著,上戊释奠礼,其进不薄矣。上元之际执事者苟意于兵,遂封王爵号,拟文宣彼于圣人,非伦也。谓宜去武成王号,复为太公庙,左领军大将军令狐建等二十四人。议曰:兵革未靖,宜右武以起忠烈,今特贬损,非劝也。且追王爵,以时祠,为武教主文武并宗典礼,已久改之非也,乃诏以将军为献官,自是以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为三献。
又按《宋史·礼志》:昭烈武成王。自唐立太公庙,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礼。上元初,封为武成王,始置亚圣、十哲等,后又加七十二弟子。梁废从祀之祭,后唐复之。太祖建隆三年,诏修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命左谏议大夫崔颂董其役,仍令颂检阅唐末以来谋臣、名将勋绩尤著者以闻。四年四月,帝幸庙,历观图壁,指白起曰: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命去之。景德四年,诏西京择地建庙,如东京制。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昭烈。初,建隆议升历代功臣二十三人,旧配享者退二十二人。庆历议,自管仲、张良而下依旧配享,不用建隆升降之次。乾道六年,诏武成王庙升李晟于堂上,降李绩于李晟位次,仍以曹彬从祀,并诏有司,讨论历代诸将,为之去取,然后与本朝名将,绘于殿庑。
又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九年四月壬辰,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制曰:乾坤冲用,阴阳所以运行。帝王大业,文武所以垂范。故四序在乎平分,五材资于并用,式稽乾坤之意,载明文武之道。永言旧章,斯典未洽,自我而始,爰备阙文。昔羲皇立弧矢之象,黄帝有甲兵之事,将以定祸乱,济生灵,分二柄而齐设,配两仪而共久。至若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乐龙豹卷舒而莫测,星辰应变而无方,谁其尸之,则齐太公之道也。故宣尼大圣立文以化成,尚父惟师仗武而弘训,齐鲁之道,列亲贤之教,兴郁为政源,崇我王业。遂使金石之奏永播于蹲龙之庭,蒸尝之享不行于非熊之室,文武并设,斯不然矣。岂王风云季礼没于前修,将帅是尊庆彰于今日。式崇大典垂裕后昆,宜令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太公尚父庙一所,以张良配享。哀宗天祐二年九月中书门下奏伏自迁都已来武成王庙并未置立,今请改为武明王,其庙请于街西,选地建立,其馀修置及配享十哲七十二弟子并请准,故事者从之。

《录异记》庐山九天使者庙

庐山九天使者,开元中,皇帝梦神仙羽卫,千乘万骑,集于空中。有一人朱衣金冠,乘车而下,谒帝曰:我九天采访,巡纠人间,欲于庐山西北,置一下宫,自有木石基址,但须工力而已。帝即遣中使,诣山西北,果有基迹宛然。信宿,有巨木数千段,自然而至,非人力所运。堂殿廊宇,随类致木,皆得足用。或云,此木昔九江王所采,拟作宫殿,沉在江州湓浦;至是神人运来,以供所用。庙西长廊,柱础架虚,在巨涧之上。其下汨流奔响,泓窅不测,久历年岁,曾无危垫。初构庙时,材木自至,一夕巨万,皆有水痕。门殿廊宇之基,自然化出,非人版筑。常有五色神光,照烛庙所,常如昼日。挥斤运工,略无馀暇,人力忘倦,旬月告成。毕工之际,中使梦神人曰:赭垩丹绿,庙北地中,寻之自得,勿须远求。于是访之,采以充用,略无所阙。既而建昌渡有灵官五百馀人,若衣道士服者,皆言诣使者庙。今图像存焉。初元宗梦神人日,因召天台鍊师司马承祯,以访其事。承祯奏曰:今名山岳渎血食之神,以主祭祠,太上虑其妄有威福,以害烝黎,分命上真,监莅川岳,有五岳真君焉。又青城丈人为五岳之长,灊山九天司命主九天生籍,庐山九天使者执三天之录,弹纠万神,皆为五岳上司,盖各置庙,以斋食为飨。是岁,五岳三山,各置庙焉。

《宋史·礼志》火神庙

礼官议:阏伯为高辛火正,实居商丘,主祀大火。后世因之,祀为贵神。祖宗以来,郊祀上帝,而大辰已在从祀,阏伯之庙,每因赦文及春秋,委京司长吏致奠,咸秩之典,未始云阙。然国家有天下之号实本于宋,五运之次,又感火德,宜因兴王之地,商丘之旧,为坛兆祀大火,以阏伯配。建中靖国元年又建阳德观以祀荧惑。因翰林学士张康国言,天下崇宁观并建火德真君殿,仍诏正殿以离明为名。有司请以阏伯从祀离明殿,又请增阏伯位。乾道五年,太常少卿林栗等言:国朝以宋建号,以火纪德,推原发祥之所自,崇建商丘之祠,府曰应天,庙曰光德,加封王爵,锡谥宣明,所以追严者备矣。

诸神祠

诸祠庙。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熙宁复诏应祠庙祈祷灵验,而未有爵号,并以名闻。于是太常博士王右请:自今诸神祠无爵号者赐庙额,已赐额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从其本封。妇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号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则锡命驭神,恩礼有序。欲更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大观中,尚书省言,神祠加封爵等,未有定制,乃并给告、赐额、降敕。已而诏开封府毁神祠一千二十八区,迁其像入寺观及本庙,仍禁军民擅立大小祠。秘书监何志同言:诸州祠庙多有封爵未正之处,如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永康军李冰庙,已封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如此之类,皆未有祀典,致前后差误。宜加稽考,取一高爵为定,悉改正之。他皆仿此。故凡祠庙赐额、封号,多在熙宁、元祐、崇宁、宣和之时。其新立庙:若何承矩、李允则守雄州,曹玮帅秦州,李继和节度镇戎军,则以有功一方者也。韩琦在中山,范仲淹在庆州,孙冕在海州,则以政有威惠者也。王承伟筑祁州河堤,工部员外郎张夏筑钱塘江岸,则以为人除患者也。封州曹觐、德庆府赵师旦、邕州苏缄、恩州通判董元亨、指挥使马遂,则死于乱贼者也。若王韶于熙河,李宪于兰州,刘沪于水洛城,郭成于怀庆军,折御卿于岚州,作坊使王吉于麟州神堂砦,各以功业建庙。寇准死雷州,人怜其忠,而赵普祠中山、韩琦祠相州,则以乡里,皆载祀典焉。其他州县岳渎、城隍、仙佛、山神、龙神、水泉江河之神及诸小祠,皆由祷祈感应,而封赐之多,不能尽录云。

《册府元龟》终南山祠

开成二年四月辛酉诏曰: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山兴云即必有雨,若当晴霁,虽密云他至,竟不沾霈。况兹山北面阙庭,日当恩顾,修其望祀,宠数宜及。今闻都无祠宇,岩谷湫却在,命祀终南山,未备礼秩,湫为山属,舍大崇细深,所谓阙于兴云致雨之祀。宜令中书门下,且差官设奠宣告恩礼,便令择立庙处所,回日以闻,然后命有司即时建立。八月乙未长安县令杜慥奏准诏置终南山祠宇,毕己酉册终南山神为广惠公。

《入蜀记》巫山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上,峰顶上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幛,祠旧有鸟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幽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鸟幸胙馀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鸟,不知其故。

白帝庙

庙气象甚古,松柏皆数百年物,有数碑皆孟蜀时立。庭中石笋有黄鲁,直建中靖国元年题字,又有越公堂隋杨素所创少陵,为赋诗者已毁,近所筑亦宏壮也。

《文献通考》祠山庙

庙在广德军土人言其灵应,远近多以耕牛为献,伪唐以来听乡民租赁,每一牛岁输绢一疋,供本庙之费。其后以绢悉入官,景德二年知军崔宪请量给绢完葺祠宇,上曰:此载在祀典当官为崇饰。因诏本军葺之。

《鲁应龙·括异志》

金山忠烈王庙

金山忠烈王汉博陆侯姓霍氏,吴孙权时一日致疾,黄门小竖附语曰:国主封界华亭,谷极西南,有金山咸塘湖为民害,民将鱼鳖食之,非人力能防,金山故海盐县一旦陷没为湖,无大神护也。臣汉之功臣霍某也,部党有力能镇之,可立庙于山。吴王乃立庙建炎间,建行宫于当湖赐名,显应尤著,乡民祈祷辄应。部下钱侯尤为灵著,王以四月十八诞辰浙之东西商贾舟楫朝献踵至,自入四月至中旬末一市为之鼎沸,闻有设祭于松柏间,祀其先亡恸哭而反谓之小岳庙,庙中铁铸四圣由海而来,至今见存。

《癸辛杂识》霍山张真君祠

杭之霍山张真君祠庙宇雄壮,香火极盛,自兵火后渐致颓圮,此后人无复问之者。辛卯朱宣慰运米入京,自登莱抛大洋,三神山转料以往,忽大风怒作,急下钉铁猫,折其三四柁干,铁棱轧轧有声,欲折。一舟之人皆分已死,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忽于黑云中震霆有声出,大黄旗上书霍山二字,于是舟人亟拜,许以再新殿宇以答神贶。须臾风涛贴然,遂获安济,是冬入杭,遂捐钞千锭,崇建鼎新云。

《骖鸾录》季惠庙

袁州季惠庙,庙祠兄弟二王不血食,其神龙也。旧传二龙昔居仰山中,以其地施仰山,祖师迁居于此庙,有杨氏神称吴时加封司徒,竹册尚存,又称保太元年,盖钱氏有浙时或尝用杨氏正朔也。

《吴船录》沼川庙

黄牛峡上有沼川庙,黄牛之神也,亦云助禹疏川者,庙皆大峰峻壁,壁有黄迹如牛,上一墨迹如人牵之,云此其神也。
《畿辅通志》〈各志祠庙止载其宏大及灵应者,馀详职方典。〉东岳庙

庙在顺天府朝阳门外二里,元延祐中建,祀东岳天齐仁圣帝。殿宇廓然,士女瞻礼者月朔望日晨至,左右门无閒阈,座前拜席为燠,化楮钱炉火,相及无暂熄。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从像乃若忧深思远者,相传元昭文馆学士艺元手制也。元宝坻人初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得其塑土,范金搏换像法,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上髹帛,俨成像,云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今礼像者,仰瞻周视一一叹异焉。殿前碑三,赵孟頫楷书一,孟頫弟世延楷书一,虞集隶书一。明正统中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后设帝妃行宫,宫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领婴儿以嬉,或治具,妃将膳,奉匜栉为妃妆,纤纤缝裳,司妃之六服也。宫二浴盆受水数十石,道士赞洗目,无目诸疾入者辄洗。帝妃前悬一金钱,道士赞中者得子,入者辄投以钱,不中不止,中者喜,益不止。罄所携以出,三月二十八日帝诞辰都人陈鼓乐,旌帜楼阁亭彩导仁圣帝像,游帝之所经,妇女满楼,士商满坊,肆行者满路,骈观之。帝游幸归,导者取醉松林,晚乃归各州县多有。

汉寿亭侯庙

景物略曰庙,在正阳门月城内西北,以门近宸居。左宗庙,右社稷,之间朝廷,岁一命祀。万国朝者退必谒,辐辏者至必祈祷也。祀典岁五月十三日祭,汉前将军关某先十日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行礼,凡国有大灾,祭告之。明万历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司礼监太监李恩赍捧九旒冠玉带龙袍金牌,牌书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于正阳门祠建醮三日,颁知天下。然太常祭祀则仍旧称史官,焦竑曰:称汉前将军侯志也。天启四年七月礼部覆题得旨祭,始称帝祠,有修撰焦竑碑,庶吉士董其昌,书五城及各州县多有。

药王庙

《景物略》曰:天坛之北药王庙,武清侯李诚铭立也。庙祀伏羲神农黄帝而秦汉来名医,侍伏羲尝草治砭以治民疾,厥像蛇身麟首,渠眉达掖,奯目珠衡,骏毫翁鬣,龙唇龟齿,叶掩体手。玉图文八卦神农磨蜃鞭𦭞,察色嗅,尝草木而正名之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爰著本草,过数乃乱。厥像弘身牛颐,龙颜大唇,手药草,黄帝咨于岐雷而《内经》作,著之玉版,厥像附函,挺朵修髯,花瘤衮冕服。左次孙思邈曾医龙子,出千金方于龙藏者,右次韦慈藏,左将一丸,右蹲黑犬,人称药王也。侧十名医,三皇时之岐伯雷公,秦之扁鹊,汉之淳于意、张仲景,魏之华佗,晋之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之李景和,盖儒道服不一矣。药者勿药者,药效罔效者,月朔望焚楮香,祈报弭焉。男女彭彭然,晨夙兴,午馀罢。左墀碑文书丹俱恭顺,侯吴惟英也。

文丞相祠

祠在顺天府学,因宋文丞相义尽之柴市,祠丞相学宫中,曰:教忠坊丞相庐陵人,庐陵人祠丞相学宫外。曰:怀忠会馆教忠长上志,怀忠臣子志也。明洪武九年北平按察使司副使刘崧始请建祠,永乐六年太常寺博士刘履节奉命正祀典,始春秋祭于有司。碑二,一杨士奇,一罗伦,按公授命,至元壬午十二月初九日风沙昼晦,宫中皆秉烛行,百官入亦秉烛前导。世祖以问天师张悔之,赠公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庐陵郡公谥忠武,命王积翁书,神主洒扫柴市,设坛祀丞相孛罗行,初奠礼,旋风起,捲主云中,云中雷啍啍如怨声,昼逾晦,乃改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天乃霁。明日欧阳夫人从东宫得令旨,收公骸,江南十义士舁柩s都城小南门外五里道傍,志其处。大德三年继子升至都顺城门内见石桥织绫人妇公旧婢绿荷也,为升语刘牢子乃引到柩处大小二僧塔,其大塔小石碑刻信公二字,柩塔南石址焉,至元二十年归葬庐陵。

火神庙

庙在顺天府北城日中坊,唐贞观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明万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阁焉,前殿曰隆恩,后阁曰万岁景灵阁,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殿后水亭望北湖建,庙北面滨湖以水济而胜厌也。殿墀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礼部侍郎翁正春撰,各州县多有。

张相公庙

在通州境内,神本越人,入水为神。明万历乙未越人有商于此者获神之佑,为庙祀焉。

常国公庙

庙在通州旧城南门内,明洪武间敕建,祀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以燕山侯孙兴祖配焉,春秋上丁有司致祭,甲申岁犹遵此制。祭之日大风飙起,几筵俱震,遂罢祭,今改为斗母宫。

狄梁公祠

祠在昌平州过沙河二十里,至新井庵松有林声能鼓洪涛,影能荫亩西数里,有台曰景梁台,士人立以思狄梁公也。柳林如新井庵松照行人,衣白者皆碧,夏秋间柳株株皆蝉噪声,日夕无复断续,行其下语不得闻,又五里即梁公祠,建于唐,碑犹在。元大德、明正统俱重修其碑,文有云:梁公令昌平时有为虎所噬者,其母诉之,公为文吁神,翌日虎伏阶下,公肆告于众而杀之,去官后土人思之立祠祀焉。祠前有古木仆地,如虎伏状,相传亦唐时木也。数武外立二石幢鑴梵语,书法类李北海,唐贞观中幢也,过西废寺有二石幢,唐元奘手书。

姜将军庙

庙在滦州西,相传后唐清泰间镇碣石城,蛟为民害,将军斩之,人怀其惠,立庙祀焉。

帝尧庙

庙在唐县八里口底村,山腰有泉,清而不流,古今不竭,土人于泉池浮纸卷,沉则宜蚕,不沉则不宜,明永乐间重修。

二郎庙

庙在博野县桃李村,唐时建,相传有泥龙飞升庙,州县各有,不悉记。

青龙神祠

祠在完县增山村东狮陀林,昔有僧名卢,自江南来,寓居狮陀林秘磨崖下,一日有二童子拜于前卢,纳之时旱久,童子白于卢,委身龙潭,须臾化青龙各一,遂雨。事闻赐卢感应禅师,设祠祀青龙神,明宣德年龙时出没,祷雨辄应。

汉邳彤庙

俗误为皮场庙,在祁州南门外,自宋迄今有疾者祷之即愈,宋咸淳六年加封,明灵昭惠显祐王。

文昌祠

祠在真定府井陉县东三里凌云塔,明知县张应台因本县四科不第,卜地创建,建后果发经魁,邑人都御史霍鹏有记,各州县多有。

白石神庙

庙在元氏县白石山麓,汉光和四年守令以神能兴云雨,有祷辄应,因请于朝,立庙祀之。

栾武子庙

庙在栾城县西北五里冢上,旧止小祠一楹,每逢春秋祭期主祭者立祠门外一展拜而已,明嘉靖年间都城赵侍御劾严相疏具,未上夜梦一人绯衣皂冠持简来拜,大书治生栾书,诘晨疏入,遂谪栾尉。受事之日次第谒庙,至武子祠瞻神像,貌与前梦无异,乃太息曰:吉凶休咎,公前知之矣。遂捐金重建,庙制洪敞,自赵侍御公始。

萧晏二公庙

庙在冀州城西一里高原上,按萧公名伯轩,宋新淦人,明封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侯,晏公名戍子,元临江人,明封平浪侯,先是明成化六年大水冲城,知州胡瑛呼神求救,水退城全。次年构庙于此,明成化十八年滹沱河溢,水冲城坏,知州李德美跪祷间适有麦秸顺流而下,与所塌城楼土石并塞,由是水不入城,因重新之。

显惠孙公祠

祠在宁晋县北关迤西,祀元兵部尚书乐安郡侯孙瓒,元末贼帅将屠邑过丁桥,忽双鲤跃桥上,应贼梦中所见,复见公神现云中,贼惧告百姓以不敢屠城之故而去。

鹊山神应王庙

庙在顺德府内丘县西六十里鹊山下,汉唐已有之,始建不详,祀秦越人,宋仁宗敕封神应王。

《盛京通志》北镇庙

庙在锦州府广宁县城西,舜封医巫闾山以镇幽州,历代因之。唐开元封广宁公,辽金加王号,元大德二年封贞德广宁王,明洪武初诏改封号,止称北镇医巫闾山之神,建庙设主岁时祀享,朝廷有大典,遣官告祭。

《山东通志》崇正祠

祠在济南府城北十五里华不,注:山下旧为华阳宫。嘉靖十一年巡抚都御史袁宗儒改崇正祠,祀逢丑父闵子骞以名宦铁铉以下二十二人,乡贤黄福以下十九人列左右,春秋致祀,不知何年复改祀勾芒祝融,蓐收元冥,名曰华阳宫如故。

玉女祠

祠在泰山顶玉女池侧,旧有玉女石像,池泉久壅浊。宋真宗东封,泉忽湍涌,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易以玉砻石为龛奉置旧所,令钦若致祭,建昭真观,明成化间赐额碧霞灵应宫,祈祷捐施者悉于此。

蒿里山神庙

庙在泰山下,弘治十四年建,其神酆都大帝有七十五,司以为收捕追逮出入死生之所,距泰岳庙西南五里,社首坛左,按:蒿里本古禅地之处。颜师古《汉书注》辨之甚明,然古挽歌蒿里谁家地,聚敛精魂无。贤愚泰山吟,蒿里亦有亭。《幽岑集》万鬼皆以为幽魂所会,亦无不书为蓬蒿之蒿矣。

峄山神祠

祠在兖州府邹县东南二十五里,即秦刻石颂功处。宋封灵岩侯,明改封峄山之神,仍以十月十五始封日命守土官祭之。

泗水神庙

庙在泗水县东五十里泉林陪尾山上,前代封仁济侯,明改正今称,常以二月二日县官致祭。

龙神祠

祠在单县东南二十五里古浮图下,旱祷辄应。宋崇宁中赐额丰泽庙,绍兴中封善济侯,元至元间县尹杨文卿重修。

髣山庙

庙在定陶县北十二里髣山上,祀曹叔振铎,宋太平兴国中祷雨有应,封其山为丰泽侯,学士王禹偁有记。

崇祐庙

庙在嘉祥县南十五里青山之阴,碑文称其为古焦王,自汉建宁初已著灵德,号青山君。晋永安间奉车都尉金乡申弘立石为颂,宋崇宁元年敕封宁应侯,庙曰崇佑,宣和三年加封惠济公,金元以来祷雨祈晴,感应如响。

秋胡庙

庙在嘉祥县南五十里平山上,其来已久,至元八年主簿夏清因祷雨有应重修,俗传秋胡妻邵氏为神,山下居民邵姓者自称秋胡妻族,庙中所祀秋胡之妻,非秋胡也。

黄石公祠

祠在东阿县谷城山之阳,张良于下邳桥逢老父授书曰: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良果于此得黄石,后人因立祠,有司岁以一月十八日致祭。

羊使君庙

庙在东昌府城东北漯河东十里,晋开运初博州河溢,城淹没,使君祝天愿以身代民灾,投水而死,民为立庙。

龙女庙

庙在堂邑县西十五里,祷雨有应。

弇山庙

庙在莘县北四十里,后魏孝昌二年有泉涌出,下有碎石,俗呼弇山,旱祷辄应。宋崇宁二年县令赵㠓奏请赐号显仁致祭,明景泰四年知县李瓘重修树碑。

圣水祠

祠在青州府东十里圣水社边,有泉二,泓澄莹甘冽,水旱不加盈涸,祷雨辄应。

牛山神庙

庙在临淄县南十五里,左思《齐都赋》曰:牛岭镇其南,列子云齐景公游于牛山,北顾其国而流涕者即此,庙创始无考,元至治元年张春岩重修,赵明政有记。
威佑庙
庙在高苑县治东,祀前代唐葛周三真君,按碑曰:威佑三将军者,实西周厉王时人,同为谏官,王失政,累谏弗从,弃官游于吴,及厉王崩,宣王立,三官复归于周,无何王以三官辅导太子有功,迁秩东兖而国大治,迨三官没,王始以孚灵威灵浃灵侯爵等号封之。至宋真宗祥符元年东封泰山,至天门忽见三神人,于是又加封号焉。徽宗宣和五年敕赐威佑三将军庙额。

昭贤庙

庙在昌乐县东十里孤山上,祀伯夷叔齐,传曰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即此,明成化间重修。

东镇庙

庙在临胊县东南一百五十里沂山麓,祀东镇沂山之神,明载诸祀典,时遣官致祭。成化间知府李昂、正德间知府朱鉴重修,庙正殿名东安殿,前为御香亭,殿后有石翁妪,旧在他淫祠,土人移置,后寝渎礼甚矣。庙之西旧为神祐宫,今改为斋居,其东旧为驿,今改为牲庖。泰祠加车乘骝驹,汉公土带告武帝曰:黄帝封东泰山即此。旧传古庙在山之椒,去今所三十里,庙西庑下有柏,偃蹇剥蚀,相传为尧时所植,或未可信。

常山庙

庙在诸城县常山之麓,祀山神,宋宣和间祷雨有应,封灵泽昭应王,碑尚存。

灵祥庙

庙祀海神在登州府北海中沙门岛上,一在丹崖山之阳,宋崇宁间赐庙额曰灵祥,元加感应神妃,又加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明颁降祭文,春秋致祭,海防道主之。

月主祠

祠在黄县莱山之麓,旱祷有应。

阳主祠

祠在福山之罘山下,祀以三月三日,《史记》封禅祠八神,阳主乃八神之一,元延祐六年重修,旧有秦始皇所树石刻,字画剥落。

六湾龙神庙

庙在莱州府城北三十里,庑下有潭水停滀而静深,世传有龙潜焉。

五龙祠

祠在府城西一里,山冈之脊涌出五泉,时或烟雾深锁其上。

贫女庙

庙在平度州六十里,贫女不知何时人,世传其夫行戍,女裹粮从之,夫死女乞棺葬之,遂自杀,时人哀之,立庙祀焉。

柏栏将军庙

庙在胶州北三十里柏栏,秦将史逸其姓名,韩信灭齐假道以攻田横,将军力战死,人义之,立祠祀焉。

《岱史》东岳庙

庙在泰安州城西北隅,风俗通曰:岱宗庙在博县西北三十里,山虞长守之。按岱岳观至元碑云岳庙在岳之南麓,岱岳升元二观前当为汉址。唐武则天篡唐时改今地,或云宋改今地,其后历代废兴修葺,详诸记。石庙制堞城高二丈,周三里,城门有八,南辟者五,而正中曰岳庙门,东偏曰仰高门,西偏曰见大门,东辟者一曰东华门,西辟者一曰西华门,后辟者一曰后宰门,凡门各有楼而角楼亦四,东南曰巽楼,东北曰艮楼,西北曰乾楼,西南曰坤楼,由岱庙门而上重门为配,天次为仁安,再上为仁安殿,露台高下联属者二。殿前两庑之中为钟鼓楼,楼之后各为斋房,殿后为寝宫,宫左右为配寝,其规模宏侈,俨如王者居。配天门左为三灵祠,右为太尉祠,祠前东庑别殿曰炳灵,西曰延禧。碑亭三,其一当岱岳,配天二门之间。其二对峙于钟鼓楼侧,殿前古松数十株,蟠结偃盖,非他境所有。炳灵殿前则汉柏,延禧殿前则唐槐,皆特异,虽良绘莫能状。银杏大者围三仞,火空其中,《阴符经》曰:火生于树,信。夫奇石玲珑者九,其上有古题刻,碑石林立,其可为书法者张待制漴书。宣和庙记乔冢宰宇,篆御祝文。庙前有亭曰遥参亭,前为遥参门,门之前为御街,宋东封警跸之地而实为庙之第一门也。旧榜曰草参门,门中有台,台上有亭,亭重檐四面,十有六角,崚嶒绮丽,昔凡有事于岳者,先拜于亭而后入庙,故曰草参。今有司遇当祝釐于庙,罢则仪从,由亭门而出,犹古之制也。亭今列屏鉴方圆各一,高六尺许,鉴前雕座置元君像,四方来谒顶庙者亦先拜焉,故又曰遥参亭云。

《山西通志》三灵侯庙

庙在太原府城南关西,祀孚灵侯,唐宏字文明,威灵侯葛雍,字文乐,浃灵侯周武,字文刚,皆周厉王臣,谏王不听,去吴王厚礼之。会楚侵吴,三人各以神策迎,楚惧而降,吴王欲大加封赏,不受。宣王即位,复归周后救太子,靖王之难宣王迁三臣于兖,治民有惠政,没并加侯封。秦汉隋唐宋真宗因其显应赐号三原真君,凡民有祷辄应,太谷清源等各州县多有。

台骀神庙

庙在晋泽南,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元冥师,生台骀能弃其官,宣汾洮漳大泽以处,太原帝嘉之,封诸汾州,后人立庙祀之,又汾州府及曲沃沿河等处皆有行祠。

赵襄子庙

庙在太原县南,祀晋赵无恤,五代时璐王从珂与石敬塘同入庙中,神像屹然起立,又太谷县亦有之。

晋源神祠

祠在太原县西南十里晋祠内,宋天圣间建,熙宁中以祈祷有应,守臣请号昭济圣母庙,额惠远,明洪武初遣使祷雨有应,加封广惠显灵昭济圣母,四年改称令号。

唐叔虞祠

祠在太原县西南十里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即今晋祠,叔虞始受封为唐侯,至于燮因晋水号曰晋祠,亦以名魏地形,志云晋阳有晋王祠,即此。

成汤庙

庙有二,一在祁城都昭馀祁故地,元至元年建,明嘉靖间移旧址北三十馀步,一在子洪锁双泉山半,金大定年建,《一统志》云昭馀祁薮侧祀成汤,岁旱土爆,沙聚置其上,以祷得水辄应。

麻衣仙姑庙

庙在文水县东北桑村,姑姓任,为魏氏聘,不愿嫁,随居汾阳之黄芦山石室中,魏氏闻知诣山请归,姑披麻衣走入洞不见,因名麻衣仙洞,洞犹有姑手痕,屡著灵应,洞出五色蛾。

禹王庙

庙在河曲县西五里黄河岸,相传禹治水时经此地,有禹迹,故立庙祀之。

显灵源庙

庙在平定州西八里嘉山,祀黑水神,神本晋靖公之臣,忠于晋,后为三卿所逼,化于此山之阳,宋封灵源公。

妒女祠

祠在平定州东九十里承天镇,俗传妒女介之推妹也。旧经云介山氏之庙,唐武后幸河东,道出祠下,惧致风雹,欲别开道以避之。狄仁杰谏曰:一人行幸,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避哉。遂止其役,驻跸祠下,风停雨息。

烈士庙

庙在忻州治西北三里,明嘉靖二年佥事李公濂命建,祀赵盾、韩厥、程婴、公孙杵臼、锄霓、灵辄、提弥明七人,有碑赞。

尧庙

《水经注》曰:汾水侧有尧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府城东十里汾水东原上有尧神屋石碑。今在府城南八里,旧址尧庙在汾西,晋元康中建于汾东,唐显庆三年移建于此。明正统间布政石璞知府万观重修,正德间巡按周伦修额正广运殿,祀尧,右重华殿,祀舜,左文命殿,祀禹,名三圣庙。后为光天阁,后右为丹朱庙,左为娥皇女英庙,东为三圣考庙,扩地七百馀亩,庑楹数百间,春秋致祭,墓在府东六十里,于浮山分祭,又洪洞浮山太平垣曲霍州等处皆有庙祀之。

巢父祠

祠在襄陵县东南荆村下,有水名巢溪。

卧龙神祠

祠在襄陵县东南崇山西峤,元延祐三年重修,旱祷辄应。

伏羲庙

庙在洪洞县东南五十里卦底村,庙后有冢,元大德十年建,庙东有画卦台,乃伏羲画卦处。

嘉润侯庙

庙在浮山东峰上,孚佑侯左,唐开元十八年敕建,今称东西二峰神,每岁四月八日有司致祭。

老子庙

庙在浮山县南三十五里龙角山,唐武德中神见此山,遂立庙,有御制碑。

中镇霍山庙

庙在赵城县东北四十里霍山之麓苑川里,唐开元八年封霍山中镇为应圣公,宋政和二年封灵应王,明洪武三年改称中镇霍山之神,遣使赍捧金香盒一个,重十六斤,每岁春秋令有司致祭,每遇改元及兵荒仍遣官祭告,历永乐、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分不同,俱遣官致祭,各有碑文存焉,又襄陵岳阳霍州俱有庙,春秋致祭。

娲皇庙

庙在赵城县东门外五里许侯村里,宋开宝元年创建,元大德年重修,明洪武三年遣官赍金香盒一个,重十六斤,命有司常加修理,以附近人户看守,春秋有司祭,每三年遣官致祭,历代改元,各年分不一,俱遣官祭,有碑文存焉。金香盒被流贼劫去无存,又临汾洪洞太平蒲县灵石等处皆有庙。

伯益庙

庙一在太平县东北北社村,有墓在焉,一在太平县北五里张高村,一在中黄里南黄村,襄陵浮山亦有。

黄帝庙

庙一在曲沃县城中,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上刻黄帝庙,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一在乔山,周显德中建,一在蒙城镇,知县刘玑建,制极壮丽,洪洞太平绛州等处亦有庙。

济渎庙

庙一在曲沃县东关,一在济溪,一在城,元延祐中邑人于济源烧香,至老辞神曰:今老不能再至。及抵家,行李中得一龟神之而立庙,四月十八日祀之,会集商贾。

残苦庙

庙在曲沃县西北关,旧志云介之推从重耳出亡,追者甚急,推以其子林代,死后重耳入晋,推妻并林妻寻推至此,闻焚死于绵山,二人投井而死,乡人立庙,后讹为蚕姑庙。

李卫公庙

庙在灵石县小水头,即英雄相遇处,后人立庙并建西岳祠以张李红拂女附于右,又临汾蒲州等处亦有庙。

风后庙

庙在蒲州南风后冢前,风后,黄帝臣,没葬于此地,后人因建庙。

帝舜庙

庙在蒲州东门外,宋真宗祥符四年祭,后土驾次河中谒舜庙,命本府修饰墙垣,亲作赞纪之,改舜泉坊为广孝坊,命王钦若撰记,复诏建庙于舜泉侧,即今庙焉。明朝命有司春秋致祭,又州南二十里历山妫汭侧舜所耕处亦有舜庙,洪洞太平岳阳翌城猗氏夏县闻嘉垣曲皆有庙。

段干木祠

祠在蒲州南一百二十里上方段村,元河东运司副使段禧为先生裔孙,倡族众复兴之,即今上方祠。

成汤庙

庙在荣河县东北一十里,以陵寝所在,故建庙于此。内塑汤像,以伊尹、仲尪配享,宋开宝六年敕赐,明正德四年少卿乔宇奉命来祀,题准增修,有司春秋致祭,又浮山太平曲沃翼城闻喜垣曲等处皆有庙。

孙真人庙

庙在猗氏县庄武王庙内,王讨叛有疾,唐德宗命真人孙思邈来医,因建祠于庙左,祷药即愈。

子夏祠

祠在河津县西北辛村里子夏墓侧,子夏退老寓居西河之上,殁葬此地,后人为立祠焉。

三结义庙

庙在解州治东北礼贤坊街东,祀汉刘元德、关云长、张翼德,春秋戊日祭。

神禹庙

庙一在夏县西十五里禹城中,即禹都之旧址青台上,历年重修以启少康配享,明万历间知县陈世宝于城中建庙以便瞻谒,又蒲州河津太平猗氏万泉闻喜平陆芮城绛州稷山垣曲吉州乡宁等处皆有庙祀。

伯王庙

庙祀虞臣伯益,在夏城西十里下留村,五月五日有司致祭,如蝗蝻为患,邑人祷之辄应,通疏门外亦有庙。

吴泰伯庙

庙在平陆县治北吴山之麓,武王封泰伯,后于虞因庙祀焉,明洪武二十八年重修。

虞芮庙

庙在平陆西平陆芮城之界,盖祀虞芮二君也,唐大中间建元元统间修,《一统志》为让畔神祠。

万丁神祠

祠在芮城县东北三十五里朱阳村,相传陈侯之裔孙率其族人万丁讨羌戎克之,汉帝以女妻焉,后葬于此,乃立祠云。

后稷庙

庙一在稷山县南五十里,稷神山顶东南有塔鑴后稷明堂字,一在县治西南,元至正五年创建,后立圣母姜嫄祠,又万泉安邑夏县闻喜等县皆有,并春秋致祭。

坤柔庙

庙在绛县西五里,贞观三十年建,祠旁桃李春华,杨梅秋实,云拥荻绿,风送荷香,甚胜境也。节届清明走祭祈嗣,不知其几,元至顺四年重修饰。

伏羲庙

庙在隰州东北四十里,合桑村有塑像石碣,岁以六月六日有司往祭。

神农庙

庙在潞安府城东北十三里百谷山,世传神农尝百草于此,至长子羊头山复得嘉谷,因立庙祀焉,北齐时重修。

华阳君庙

庙在长治县城北关,战国冯亭为上党守,后归赵,封华阳君,卒葬于此,立祠。

五龙山神庙

庙在潞安府东南二十五里五龙山上,祷雨多应,昔慕容永时有五色云见其山,俱作龙形,郡人因立庙祀,载在《祀典》
三崚庙
庙在府城西门内及壶头,其馀乡镇建立不可胜纪,三崚山在屯留县西北三十里,载屯留祀典,旧通志云相传羿射九鸟之所,有司岁祭,祭之日多雨,祈祷显应,祠祀极盛,长子潞城壶关黎城平顺俱有庙。

慕容炜祠

祠在府城西南隅,建于后唐,明永乐间重修,相传后唐庄宗因汴兵攻城,府主李嗣昭夜梦神人告云:我乃慕容炜也。明日庄宗救兵至,汴师遁去,城赖以全,土人因其灵感故立庙焉。

灵应侯庙

庙在长子县方山,俗传神医也,曾愈帝尧疾,黎城长宁村亦有庙。

崔公祠

祠在长子县治东,祀唐县令崔元靖,有仁政,后人为立祠。宋大观二年建,历宋及元加封,至明洪武四年正神位号,称长子令崔公之神,命有司岁致祭。

唐太宗庙

庙一在郡城南门内,一在长治坡头岭,一在长子县东南古城隅,一在壶关县南,四家池帝有吞蝗功,故奉祀惟谨。

慕容庙

庙在襄垣县西南七里,世传慕容赤土也,官拜左金,吾孝文幸洛,过九龙村,忽天地昏晦七日,帝大惊,慕容乃退而剖腹禳祭,天地复开,驻跸始行,因立庙。

昭泽王庙

庙一在襄垣县东南,一在黎城陇阜山,神生于襄垣,修真于陇阜,其建于长治者,一在苏店镇,一在五马村。

三仁庙

庙在潞城县北,世传旧微子封国,元大德间重修,明洪武三年赐号微子、箕子、比干之神,有司岁祭。

风穴神庙

庙在壶关县东北二十里王岭村,宋淳化三年建,其地西有石穴,深不可测,听之微有风气,人以为神,故立庙焉,岁以四月四日有司致祭。

二仙庙

庙在壶关县东南紫团乡,庙貌宏丽,其他祠宇遍于泽潞,不可胜纪,盖神节孝天成百世之下,令人感慕不忘,故崇奉之,盛独迈本地,冲举诸仙。

济渎庙

庙在汾州府临县城东七里甘泉发源处,昔知县济源郭元值旱屡祷雨不应,随遣使至原籍迎渎神至县,甘霖立应,岁亦大丰,因立庙于此,以为行宫。

崇应侯庙

庙在紫金山上,久旱祷雨有应,又称浮济大王,相传石勒第三子,有功德于此,民思而立庙,俗云三石郎庙。

赵相公庙

庙在临县城南七十里。郝家塔村,考古碑铭及《五代史》赵莹石,晋高祖时名相,尝为晋昌军节度使,契丹灭晋,莹从出,帝北徙殁于幽州,其子易从护丧,南归旅榇于此,暨宋初命将西征过此而祷,大有显应,师果克捷,遂立庙焉。

三姑庙

庙在汉高山上,相传汉高祖征陈豨驻兵于此,随驾三宫,娃留驻山中,修真得道,土人立祠祀之,故附近山村多有三姑庙。

律吕神祠

祠在大同府浑源州北五里,神溪孤石上,元魏时建,元重修。相传太和元年六月望弘州人张圭晚憩石上,有神人自空而下言曰:律吕、律吕,上天敕汝此月二十五日行硬雨。语毕腾空而去,圭至家遍语邻村人,使速收麦,未及收者至日为雨所伤尽空,事闻朝廷,遣使致祭。

桑乾河神庙

庙在马邑县北十里洪涛山下,金天会间建,元累封为王,明改称今号,有司岁以二月二日、六月十三日致祭。

炎帝庙

庙一在泽州羊头山,曰上庙,为神农尝五谷之处,上有五谷畦遗迹,一在换马镇东南,曰中庙,有神农遗冢,有司春秋致祭,一在东关,曰下庙,近改祭于此。

祝融庙

庙在辽州南,相传州城祝融氏所筑,故立庙祀焉。明初正号祝融氏之神,旧在州北二里,后嘉靖十四年知州马建徙今地,有司岁举二祭。

先轸庙

庙在辽州南二里许,轸,春秋晋大夫,尝致死败狄,后人仰其烈,建庙祀焉。明洪武七年赐号晋大夫先轸之神,有司岁以五月四日致祭。

伏牛山神庙

庙在沁州西北三十里伏牛山上,有龙泉,祷雨辄应,故立庙焉。宋累赐封号,明朝始改今号,有司岁以十月朔日致祭,又武乡县东十五里亦有庙。

洁惠侯庙

庙一在沁源县西八十五里,创自唐贞观年间,即介之推焚身处也,一在县西北三里,明嘉靖年间创建。

龙泉神庙

庙在沁源县东门外,宋元丰中封嘉泽显济王,明洪武七年改封伏牛山龙泉之神,岁以十月朔日致祭。

白侯神庙

庙在沁源县西三十里云盖山上,唐时建,俗传唐懿宗第三子侃遭黄巢乱出奔,帝命侯追访之,至则隐灵空山,已削发为僧矣,侯亦随之修行不返,乡人因立庙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