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豆莫娄” 相关资源

没找到。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第四十一卷目录

 澶洲部汇考
  汉〈一则〉
 夷洲部汇考
  后汉〈一则〉
  吴〈吴主黄龙一则〉
 州胡部汇考
  后汉〈一则〉
 裨离部汇考〈附养云国 寇莫汗国 一群国〉
  晋〈武帝泰始一则〉
 牟奴部汇考〈附模卢国 末利国 蒲都国 绳余国 沙楼国〉
  晋〈武帝太熙一则〉
 伽罗部汇考
  南齐〈高帝建元一则〉
 扶桑部汇考一
  南齐〈东昏侯永元一则〉
 扶桑部汇考二
  山海经〈海外东经〉
  十洲记〈扶桑〉
  图考〈一则〉
 扶桑部杂录
 女国部汇考
  南齐〈东昏侯永元一则〉
  图〈一则〉
 文身部汇考
  梁〈一则〉
  图考〈一则〉
 豆莫娄部汇考
  北魏〈一则〉
 虾夷部汇考
  唐〈高宗永徽一则〉
 儋罗部汇考
  唐〈高宗龙朔一则 麟德一则〉
  元〈世祖至元九则 成宗大德三则 英宗至治一则〉
 渤海部汇考
  唐〈中宗嗣圣一则 景龙一则 睿宗先天一则 元宗开元十七则 天宝八则 肃宗宝应一则 代宗大历七则 德宗建中二则 贞元五则 宪宗元和十二则 穆宗长庆二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六则 开成二则 武宗会昌三则 懿宗咸通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三则 乾化二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明宗天成二则 长兴三则 废帝清泰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后汉〈高祖天福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宋〈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渤海部艺文一
  敕渤海王大武艺书四首  唐张九龄
  与渤海王大彝震书      封敖
 渤海部艺文二〈诗〉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温庭筠
 铁骊部汇考
  辽〈太祖天显一则 太宗天显三则 会同五则 穆宗应历二则 圣宗统和八则 开泰三则 太平一则 道宗太康一则 寿隆一则 天祚帝乾统一则 天庆一则〉
 兀惹部汇考
  辽〈圣宗统和六则 开泰一则 太平一则 天祚帝天庆一则〉
 蒲奴里部汇考
  辽〈圣宗统和一则 开泰一则 兴宗重熙二则〉
 曷苏馆部汇考
  辽〈圣宗开泰二则 太平一则 兴宗重熙二则 天祚帝天庆一则〉
 蒲卢毛朵部汇考
  辽〈圣宗太平二则 兴宗重熙六则 道宗寿隆一则〉
 定安部汇考
  宋〈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边裔典第四十一卷

澶洲部汇考

澶洲,汉时闻于中国。
《汉书·本纪》不载。按《史记·淮南王传》:伍被曰:昔秦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耶。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按注:《正义》曰:《括地志》云: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遂止此州。其后复有数洲万家,其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

夷洲部汇考

后汉


夷洲,后汉时闻于中国。
《后汉书·本纪》不载。按《倭国传》: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馀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按注:沈莹临海水土志曰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皆是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有犬。尾短如麇尾状。此夷姑舅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地有铜铁,唯用鹿格为矛以战斗,磨砺青石以作弓矢。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以盐卤之,历月馀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也。

吴主黄龙二年,遣将军卫温浮海,掠夷洲数千人以归。
《吴志·孙权传》: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澶洲。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市,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太平御览》: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画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众荆为蕃障,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男妇卧息共一大床,交会之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斑文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其地亦出铜铁唯用鹿觡矛以战。磨砺青石,以作矢镞刀斧。镮贯珠珰,饮食不洁,取生鱼肉,贮大器中以卤之,历日月乃啖食之,以为上肴呼。民人为弥鳞,如有所召,取大空材以著中庭,又以大杵旁舂之,闻四五里如鼓。民人闻之,皆往驰赴会。饮食皆踞,相对凿木,作器如槽状,以鱼肉腥臊安中十十五五共饮之。以粟为酒,木槽贮之用大竹筒长七寸许饮之。歌似犬嗥,以相娱乐。得人头,斫去脑剥去面肉,留置骨取大毛染之,以作须眉髻编其齿,以作口临战斗时用之。如假面状,此是夷王所服战。得胜,头著首还中庭建一大材,高十馀丈,以所得头差次挂之,历年不下,彰示其功。又甲家有女,乙家有男,仍委父母往就之,居与作夫妻。同牢而食,女已嫁皆缺去前上一齿。

州胡部汇考

后汉


州胡,以后汉时闻于中国。
《后汉书·本纪》不载。 按《东夷传》:马韩之西,海岛上有州胡国。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魏志·东夷传》: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市买韩中。

裨离部汇考〈附养云国 寇莫汗国 一群国〉

武帝泰始年,裨离诸国遣使入贡。
《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东夷传》:裨离国在肃慎西北,马行可二百日,领户二万。养云国去裨离,马行又五十日,领户二万。寇莫汗国去养云国,又百日行,领户五万馀。一群国去莫汗,又百五十日,计去肃慎五万馀里。其风俗土壤并未详。泰始三年,各遣小部献其方物。

牟奴部汇考〈附模卢国 末利国 蒲都国 绳余国 沙楼国〉

武帝太熙元年,牟奴国遣使入贡。
《晋书·武帝本纪》:太熙元年二月辛丑,东夷七国朝贡。 按《东夷传》:太熙初,复有牟奴国帅逸芝惟离、模卢国帅沙支臣芝、于离末利国帅加牟臣芝、蒲都国帅因末、绳余国帅马路、沙楼国帅钐加,各遣正副使诣东夷,校尉何龛归化。

伽罗部汇考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伽罗国遣使来献。
《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伽罗本传》:伽罗国,三韩种也。建元元年,国王荷知使来献。诏曰:量广始登,远夷洽化。伽罗王荷知款关海外,奉贽东遐。可授辅国将军、本国王。

扶桑部汇考一

南齐

东昏侯永元元年,扶桑国沙门慧深至中国。
《南齐书·本纪》不载。 按《梁书·东夷传》: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而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绵。作板屋,无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其国法,有南北狱。若犯轻者入南狱,罪重者入北狱。有赦则赦南狱,不赦北狱。在北狱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贵人有罪,国乃大会,坐罪人于坑,对之宴饮,分诀若死别焉。以灰绕之,其一重则一身屏退,二重则及子孙,三重则及七世。名国王为乙祁;贵人第一者为大对卢,第二者为小对卢,第三者为纳咄沙。国王行有鼓角导从。其衣色随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年黄,庚辛年白,壬癸年黑。有牛角甚长,以角载物,至胜二十斛。车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有桑梨,经年不坏。多蒲萄。其地无铁有铜,不贵金银。市无租佑。其婚姻,婿往女家门外作屋,晨夕洒埽,经年而女不悦,即驱之,相悦乃成婚。婚礼大抵与中国同。亲丧,七日不食;祖父母丧,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设灵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缞绖。嗣王立,三年不视国事。其俗旧无佛法,宋大明二年,罽宾国尝有比丘五人游行至其国,流通佛法、经像,教令出家,风俗遂改。
《梁四公记》:杰公尝与诸儒语及方域云:东至扶桑,扶桑之蚕长七尺,围七寸,色如金,四时不死。五月八日呕黄丝,布于条枝,而不为茧。脆如綖,烧扶桑木灰汁煮之,其丝坚韧,四丝为系,足胜一钧。蚕卵大如燕雀卵,产于扶桑下。赍卵至句丽,蚕变小,如中国蚕耳。其王宫内有水精城,可方一里,天未晓而明如昼,城忽不见,其月便蚀。俄而扶桑国使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扶桑蚕所吐,扶桑灰汁所煮之丝也。帝有金炉,重五十斤,系六丝以悬炉,丝有馀力。又贡观日玉,大如镜,方圆尺馀,明澈如琉璃,映日以观、见日中宫殿,皎然分明。帝令杰公与使者论其风俗土地物产,城邑山川,并访往昔存亡。又识使者祖父伯叔兄弟,使者流涕拜伏。

扶桑部汇考二

《山海经》

《海外东经》

黑齿国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十洲记》《扶桑》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味香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元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状,真仙灵官,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为百身十丈者也。

扶桑国


图考


《三才图会》: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作板屋,无城郭,宋武帝时,罽宾有人至其国,其国人养鹿为牛取乳。

扶桑部杂录

《鼠璞》《离骚》云:饮马咸池,总辔扶桑。《东京赋》云:登天光于扶桑。谢庄《月赋》云:擅扶桑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张衡思元赋:凭云遐逝,夕宿扶桑。东坡云:一醉扶桑𣊟,半夜扶桑开。《淮南子》曰:日出旸谷,拂于扶桑。注曰:东方之野。《山海经》曰:旸谷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如此,则扶桑在沈寥之表。及观《南齐·扶桑传》:沙门慧深来说云:扶桑在大汉东二万里,土多,扶桑木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绩其皮为布锦及纸。其地乃在中国东,或谓日出扶桑,以日自东方出耳。犹倭自谓:日出处,天子耳。《山海经》多诞不足,为据杨炯《浑天赋》谓:扶桑临于大海。李白诗谓: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竟以扶桑为日。《西京赋》复与濛汜对说。

女国部汇考

南齐

东昏侯永元元年,女国以扶桑沙门慧深,闻于中国。按《南齐书·本纪》不载。 按《梁书·东夷传》:齐永元元年,扶桑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东千馀里
有女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发长委地。至二、三月,竞入水则任娠,六七月产子。女人胸前无乳,项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则成人矣。见人惊避,偏畏丈夫。食咸草如禽兽。咸草叶似芗蒿,而气香味咸。
《梁四公记》:梁天监中,有闯、䨲杰、䴰䵎、仉䏿四公谒武帝。杰公尝与诸儒语及方域:西北,无虑万里,有女国,以蛇为夫,男则为蛇,不噬人而穴处。女为臣妾官长,而居宫室。俗无书契,而信咒咀,直者无他,曲者立死。神道设教,人莫敢犯。南至火洲之南,炎昆山之上,其土人食蝑蟹髯蛇以辟热毒。洲中有火木,其皮可以为布,炎丘有火鼠,其毛可以为褐,皆焚之不灼,污以火浣。北至黑谷之北,有山极峻造天,四时积雪,意烛龙所居。昼无日,西有酒泉,其水味如酒,饮之能醉。北有漆海,毛羽染之皆黑,西有乳海,其水白滑如乳。三海间方七百里,水土肥沃,犬鸭生骏马,大鸟生人,男死女活,鸟自衔其女,飞行哺之,衔不胜则负之,女能跬步,则为酋豪所养。女皆殊丽,美而少寿,为人姬媵,未三十而死。有兔大如马,毛洁白,长尺馀,有貂大如狼,毛纯黑,亦长尺馀,服之禦寒。朝廷闻其言,拊掌笑谑,以为诳妄,曰:邹衍九州、王嘉拾遗之谈耳。司徒左长史王筠难之曰:书传所载,女国之东,蚕崖之西,狗国之南,羌戎之别种,一女为君,无夫蛇之理,与公说不同,何也。公曰:以今所知,女国有六,何者,北海之东,有女国,天女下降为其君,国中有男女,如他恒俗。西南夷板楯之西,有女国,其女悍而男恭,女为人君,以贵男为夫,置男为妾媵,多者百人,少者匹夫,昆明东南,绝徼之外,有女国,以猿为夫,生男类父,而入山谷,画伏夜游,生女则巢居穴处。南海东南有女国,举国惟以鬼为夫,夫致饮食禽兽以养之。勃律山之西,有女国,方百里,山出台虺之水,女子浴之而有孕,其女举国无夫,并蛇六矣。
女国

文身部汇考


文身国,梁时闻于中国。
《梁书·本纪》不载。 按《东夷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馀里。人体有文如兽,其额上有三文,文直者贵,文小者贱。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赍粮。有屋宇,无城郭。其王所居,饰以金银珍丽。绕屋为堑,广一丈,寔以水银,雨则流于水银之上。市用珍宝。犯轻罪者则鞭杖,犯死罪则置猛兽食之。有枉则猛兽避而不食,经宿则赦之。
文身国

图考


《三才图会》:文身国物至贱,行不赍粮。王居饰以金玉。市用珍宝交易。

豆莫娄部汇考

北魏


豆莫娄,魏时闻于中国。
《魏书·本纪》不载。 按《豆莫娄传》:豆莫娄国,在勿吉国北千里,去洛六千里,旧北扶馀也。在失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里。其人土著,有宫室仓库。多山陵广泽,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地宜五谷,不生五果。其人长大,性彊勇,谨厚,不寇抄。其君长皆以六畜名官,邑落有豪帅。饮食亦用俎豆。有麻布,衣制类高丽而幅大,其国大人,以金银饰之。用刑严急,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婢。俗淫,尤恶妒妇,妒者杀之,尸其国南山上至腐。女家欲得,输牛马乃与之。或言本秽貊之地也。

虾夷部汇考

高宗永徽年,虾夷人来朝。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日本传》:永徽初,日本王天智立。明年,使者与虾夷人皆朝。虾夷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须长四尺许,珥箭于首,令人载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

儋罗部汇考

高宗龙朔元年,儋罗遣使来朝。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流鬼传》:龙朔初,有儋罗者,其王儒李都罗遣使入朝,国居新罗武州南岛上,俗朴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谷,耕不知用牛,以铁齿杷土。初附百济。
麟德 年,儋罗来朝。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流鬼传》:麟德中,酋长来朝,从帝至太山。后附新罗。

世祖至元六年,遣都统领脱朵儿、统领王国昌等往高丽点阅所备兵船,及相视耽罗等处道路。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按《耽罗传》:耽罗,高丽与国也。世祖既臣服高丽,以耽罗为南宋、日本冲要,亦注意焉。至元六年七月,遣明威将军都统领脱脱儿、武德将军统领王国昌、武略将军副统领刘杰往视耽罗等处道路,诏高丽国王禃选官导送。时高丽叛贼林衍者,有馀党金通精遁入耽罗。按《王国昌传》:至元五年,人有上书,言高丽境内,黑山海道,至宋境为近。帝命国昌往视之。泛海千馀里,风涛汹涌,从者恐,劝还,国昌神色自若,徐曰:奉天子威命,未毕事而遽返,可乎。遂至黑山乃还,帝延见慰劳。而东夷皆内属。至元九年正月,诏遣不花及马璘,谕高丽,具舟粮,助征耽罗。十一月,敕发屯田军二千、汉军二千、高丽军六千,仍益武卫军二千,征耽罗。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按《耽罗传》:九年,中书省臣及枢密院臣议曰:若先有事于日本,未见其逆顺之情。恐有后辞,可先平耽罗,然后观日本从否,徐议其事。且耽罗国王尝来朝觐,今叛贼逐其主,据其城以乱,举兵讨之,义所先也。
至元十年正月,命忻都、郑温、洪茶丘征耽罗。六月,忻都等兵至耽罗,抚定其地。诏以失里伯为耽罗国招讨使,尹邦宝副之。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按《耽罗传》:十年正月,命经略使忻都、史枢及洪茶丘等帅兵船大小百有八艘,讨耽罗贼党。六月,平之,于其地立耽罗国招讨司,屯镇边军千七百人。贡赋岁进毛施布百匹。招讨司后改为军民都达鲁花赤总管府,又改为军民安抚司。至元十二年六月戊辰,敕塔出率阿塔海、也速带儿两军赴涟水。以逊摊为耽罗国达鲁花赤。罢山东经略司。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七年五月甲寅,汀、漳叛贼廖得胜等伏诛。造船三千艘,敕耽罗发材木给之。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八年二月,敕以耽罗新造船付洪茶丘出征。五月壬子,免耽罗国今岁入贡白纻。壬戌,敕耽罗国达鲁花赤塔儿赤,禁高丽全罗等处田猎扰民者。六月壬午,命耽罗戍力田以自给。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一年正月,立耽罗国安抚司。七月,塔剌赤言:头辇哥国王出戍高丽,调旺速等所部军四百以往,今头辇哥已回,留军耽罗,去其妻子已久,宜令他军更戍。伯颜等议,以高丽军千人屯耽罗,其留戍四百人纵之还家,从之。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耽罗遣使贡东纻百匹。
《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以耽罗复隶高丽。
《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耽罗传》:三十一年,高丽王上言,耽罗之地,自祖宗以来臣属其国;林衍逆党既平之后,尹邦宝充招讨副使,以计求径隶朝廷,乞仍旧。帝曰:此小事,可使还属高丽。自是遂复隶高丽。
成宗大德二年,耽罗国以方物来贡。
《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四年六月甲子,置耽罗总管府。
《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五年七月戊申,立耽罗军民万户府。
《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英宗至治二年正月癸未,流徽政院使罗源于耽罗。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渤海部汇考唐
中宗嗣圣 年,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等,讨乞四比羽,斩之。进追乞乞仲象子祚荣,败绩。祚荣遂自立为震国王。
《唐书·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北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万岁通天中,契丹尽忠杀营州都督赵翙反,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𩎟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馀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后诏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中郎将索仇击斩之。是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引残痍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因高丽、靺鞨兵拒楷固,楷固败还。于是契丹附突厥,王师道绝,不克讨。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馀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
《朝鲜史略》:唐以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及卒,私谥曰高。子王武艺立。渤海本粟末靺鞨,祚荣父乞乞仲像,保太白、山东。祚荣嗣,骁勇善骑射,高句丽馀烬稍稍归之,乃建国号震。地方千里,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卞韩、朝鲜之地。至后孙仁秀开大境宇,有五京、十二府、六十二州,遂为海东盛国。至景哀王时,契丹攻灭之,以为东丹国。其世子及大臣等皆降于高丽。
景龙 年,使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云云。
睿宗先天 年,遣使拜祚荣为渤海郡王,自是去靺鞨之号。
《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所总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册府元龟》:先天二年,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大祚荣圣历年,自立为振国王。在营州东二千里,兵数万人。至是,遣郎将崔䜣往,册命祚荣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都督。自是,每岁遣使朝贡。
元宗开元七年,渤海王祚荣死,册赐其子武艺为王。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开元七年,祚荣死,其国私谥为高王。子武艺立,斥大土宇,东北诸
夷畏臣之,私改年曰仁安。帝赐典册袭王并所领。未几,黑水靺鞨使者入朝,帝以其地建黑水州,置长史临总。武艺召其下谋曰: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今请唐官不吾告,是必与唐腹背攻我也。乃遣弟门艺及舅任雅相发兵击黑水。门艺尝质京师,知利害,谓武艺曰:黑水请吏而我击之,是背唐也。唐,大国,兵万倍我,与之产怨,我且亡。昔高丽盛时,士三十万,抗唐为敌,可谓雄彊,唐兵一临,扫地尽矣。今我众比高丽三之一,王将违之,不可。武艺不从。兵至境,又以书固谏。武艺怒,遣从兄壹夏代将,召门艺,将杀之。门艺惧,儳路自归,诏拜左骁卫将军。武艺使使暴门艺罪恶,请诛之。有诏处之安西,好报曰:门艺穷来归我,谊不可杀,已投之恶地。并留使者不遣,别诏鸿胪少卿李道邃、源复谕旨。武艺知之,上书斥言:陛下不当以妄示天下,意必杀门艺。帝怒道邃、复漏言国事,皆左除,而阳斥门艺以报。按《册府元龟》:开元七年六月,渤海郡王大祚荣卒,赠特进,赐物五百段。遣左监门率上柱国吴思谦摄鸿胪卿,持节充使吊祭。
开元九年十一月,渤海大首领来朝拜,折冲放还蕃。开元十二年二月,渤海遣其臣贺祚庆来贺,正进阶游击将军赐帛五十匹放还蕃。
开元十三年正月,渤海遣大首领乌借芝蒙来贺,正旦献方物。四月,渤海首领谒德来朝授果毅放还蕃。五月,渤海王大武艺之弟大昌勃价来朝,授左威卫员外将军,赐紫袍、金带、鱼袋,留宿卫。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开元十五年,诏遣渤海宿卫王子大昌勃价等还蕃。是年,遣弟大宝方来朝。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五年四月丁未,敕曰:渤海宿卫王子大昌勃价及首领等久留宿卫,宜放还蕃。庚申,封大昌勃价襄平县开国男,赐帛五十匹,首领以下各有差,先是渤海王大武艺遣男利行来朝,并献貂鼠。至是,乃降书与武艺慰荣之赐䌽练一百匹。八月,渤海王遣其弟大宝方来朝。
开元十六年,渤海宿卫王子利行卒。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六年四月癸未,渤海王子留宿卫大都利行卒,赠特进兼鸿胪卿,赐绢三百匹,粟三百石,命有司吊祭官造灵举归蕃。
开元十七年,渤海王遣其弟大胡雅朝献。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七年二月,渤海遣使献鹰鲻鱼。三月甲子,渤海王大武艺使其弟大胡雅来朝授,游击将军赐紫袍金带留宿卫。八月丁卯,遣其弟大琳来朝,授中郎将留宿卫。开元十八年,渤海王遣使朝献。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八年二月戊寅,渤海遣使智蒙来朝,且献方物,马三十匹。授中郎将,赐绢二十匹,绯袍银带放还蕃。五月己酉,渤海遣使乌那达利来朝,献海豹皮五张,貂鼠皮三张,玛瑙杯一,马三十匹。授以果毅,赐帛,放还蕃。开元十九年,渤海王遣使朝贺。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九年二月己未,渤海遣使来朝,正授将军,赐帛一百匹放还蕃。十月癸巳,渤海王其大姓取珍等一百二十人来朝,并授果毅,各赐帛三十匹,放还蕃。
开元二十年,渤海寇登州。是年,渤海王武艺死,诏子钦茂嗣王。
《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年,渤海寇登州,刺史韦俊死之,左领军卫将军盖福慎伐之。按《渤海本传》:后十年,武艺遣大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帝驰遣门艺发幽州兵击之。使太常卿金思兰使新罗,督兵攻其南。会大寒,雪袤丈,士冻死过半,无功而还。武艺望其弟不已,募客入东都狙刺于道。门艺格之,得不死。河南捕刺客,悉杀之。武艺死,其国私谥武王。子钦茂立,改年大兴,有诏嗣王及所领,钦茂因是赦境内。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年,渤海桂娄郡王大武艺病死,其子大钦茂嗣立。帝降书册,且吊之曰:念卿亡父,素励诚节,与善无徵,奄至殂谢,兴言永往,轸念良深。卿是长嫡,当袭父位,宜全忠孝,以继前踪。今故遣使持节册命兼申吊祭。册曰:皇帝若曰:于戏王者宅中,守在海外,必立藩长,以宁遐荒。咨尔故渤海郡王嫡子大钦茂,代承绪业,早闻才干。昔在尔考,忠于国家,爰逮尔躬,当兹负荷。岂惟立嫡,亦乃择贤。休问可嘉,宠章宜及。是用命尔为渤海郡王,尔往钦哉,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效节本朝,作范殊俗,可不美欤。
开元二十三年三月,渤海王遣其弟蕃来朝。
开元二十四年三月乙酉,渤海王遣其弟蕃来朝授,太子舍人员外赐帛三十匹,放还蕃。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丁未,渤海遣其臣公伯计来献鹰鹘授将军,放还蕃。八月戊申,渤海大首领多蒙固来朝授,左武卫将军赐紫袍金带及帛一百匹,放还蕃。
开元二十六年闰八月,渤海遣使献貂鼠皮一千张,乾文鱼一百口。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开元二十七年,渤海王弟大勖进来朝。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月丁未,渤海王弟大勖进来朝,宴于内殿,授左武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赐紫袍金带及帛一百匹。留宿卫。又遣使献鹰。十月乙亥,渤海遣使臣优福子来谢恩,授果毅,赐紫袍银带,放还蕃。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渤海遣使献貂鼠皮。
开元二十九年二月己巳,渤海遣其臣失阿利来贺,正授郎将,放还蕃。四月,渤海遣使进鹰及鹘。
天宝二年七月,渤海王遣其弟蕃来朝,授左领军卫员外大将军留宿卫。
天宝五载三月,渤海遣使来贺正。
天宝六载正月,渤海遣使来贺正献方物。
天宝八载三月,渤海遣使献鹰。
天宝九载三月,渤海遣使献鹰。
天宝十二载三月,渤海遣使贺正。
天宝十三载正月,渤海遣使贺正。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天宝 载,渤海王钦茂徙上京。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传》: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讫帝世,朝献者二十九。
肃宗宝应元年,始诏以渤海为国,钦茂王,进检校太尉。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云云。
代宗大历二年七月,渤海遣使来朝。八月,渤海遣使朝贡。九月,渤海遣使朝贡。十一月,渤海遣使朝贡。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大历四年三月,渤海遣使朝贡。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大历七年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大历八年四月,渤海遣使来朝并献方物。十一月,渤海遣使朝贡。闰十一月,渤海遣使来朝。十二月,渤海遣使来朝。
大历九年正月,渤海遣使来朝。十二月,渤海遣使来朝。
大历十年正月,渤海遣使朝贡。五月,渤海遣使朝贡。六月,渤海遣使朝贡。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大历十二年正月,渤海遣使朝献。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大历中,二十五来,以日本舞女十一献诸朝。
《册府元龟》:大历十二年正月,渤海遣使来朝,并献日本国舞女一十一人及方物。二月,渤海遣使献鹰。四月,渤海遣使来朝。十二月,渤海遣使来朝,俱献方物。
德宗建中元年十月,渤海遣使朝贡。
建中三年五月,渤海遣使朝贡。
贞元七年正月,渤海遣使来朝。五月戊辰,以渤海贺
正使太常靖为卫尉卿,同正,令归国。
贞元十年二月壬午,以来朝渤海王子太清允为右卫将军,同正,其下拜官三十馀人。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贞元十一年,钦茂死,少子嵩璘立,诏授右骁卫大将军。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贞元时,东南徙东京。钦茂死,私谥文王。子宏临早死,族弟兀义立一岁,猜虐,国人杀之。推宏临子华玙为王,复还上京,改年中兴。死,谥曰成王。钦茂少子嵩璘立,改年正历,有诏授右骁卫大将军,嗣王。建中、贞元间凡四来。死,谥康王。子元瑜立,改年永德。死,谥定王。弟言义立,改年朱雀,并袭王如故事。死,谥僖王。弟明忠立,改年太始,立一岁死,谥简王。从父仁秀立,改元建兴。
《册府元龟》:贞元十一年二月,令内常侍殷志瞻将册书往渤海,册大嵩璘为渤海王、忽汗州都督。嵩璘,渤海大钦茂之子,袭父位也。
贞元十四年,加渤海郡王为国王,又赐其王侄能言茹富仇为将军。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元十四年三月,加渤海郡王。兼左饶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大嵩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册为渤海国王。依前忽汗州都督大嵩璘父钦茂,以开元二十年,袭其父武艺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左金吾大将军。天宝中,累加特进、太子詹事、宾客。宝应元年,进封渤海国王。大历中,又累拜司空、太尉。及嵩璘袭位,但授其郡王、将军。嵩璘遣使叙礼,故更加册命焉。十一月戊申,以渤海国王大嵩璘侄能信,为左骁骑卫中郎将、虞侯、娄蕃长,都督茹富仇为右武卫将军,并放还蕃。贞元二十年十一月,渤海遣使来朝。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宪宗元和元年十月,加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大嵩璘检校太尉。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元和二年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元和四年,渤海国王大嵩璘死,册其子元瑜为国王。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嵩璘死,谥康王。子元瑜立,改年永德。
《册府元龟》:元和四年正月,以故渤海国王大嵩璘男元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充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
元和五年正月,渤海遣使高才南等来朝。十一月,渤海王遣子大延真等来献方物。
元和七年,渤海遣使朝贡。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元和八年,渤海国王大元瑜死,册其弟言义为国王。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元瑜死,谥定王。弟言义立,改年朱雀,并袭王如故事。
《册府元龟》:元和八年正月,以故渤海国王大元瑜长弟权知国务言义,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遣内侍李重旻充使。十二月,渤海王子辛文德等来朝。
元和九年正月,渤海遣使高礼进等三十七人朝贡,献金银佛像各一。十一月,渤海遣使献鹰鹘。十二月,渤海遣使大孝真等五十九人来朝。
元和十年七月,渤海王子大庭俊等一百一人来朝贡。
元和十一年三月,渤海遣使朝贡。十一月,渤海遣使朝贡。
元和十二年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元和十三年,册大仁秀为渤海国王。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言义死,谥僖王。弟明忠立,改年太始,立一岁死,谥简王。从父仁秀立,改元建兴。
《册府元龟》:元和十三年四月,以知渤海国务大仁秀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
元和十五年,加渤海国王仁秀检校司空。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仁秀四世祖野勃,祚荣弟也。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有功,诏检校司空、龙王。元和中,凡十六朝献,长庆四,宝历凡再。
《册府元龟》:元和十五年闰正月,渤海遣使朝贡,加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大仁秀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穆宗长庆二年正月,渤海遣使朝贡。
长庆四年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敬宗宝历元年三月,渤海遣使朝贡。
宝历二年正月,渤海遣使朝贡。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文宗太和元年四月,渤海遣使来朝。
太和三年十二月,渤海遣使来朝。
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太和四年,仁秀死,孙彝震立。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太和四年,仁秀死,谥宣王。子新德蚤死,孙彝震立,改年咸和。太和五年,册权知国务大,彝震为渤海国王。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五年,诏彝震袭爵。终文宗世来朝十二。
《册府元龟》:太和五年正月,以权知渤海国王务大彝震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为渤海国王。
太和六年三月,渤海王子大明俊来朝。
太和七年正月,渤海王遣同中书右平章事高赏英来谢册命。
开成元年十二月,渤海遣使朝贡。
开成四年十二月戊辰,渤海王子大延广朝贡。按以上《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武宗会昌元年,渤海贡玛瑙樻、紫瓷盆。
《唐书》《本纪》《列传》俱不载。 按《杜阳杂编》:武宗会昌元年,渤海贡玛瑙樻、紫瓷盆。玛瑙樻,方三尺,深色如茜,所制工巧,无比。用贮神仙之书,置之帐侧。紫瓷盆,量容半斛,内外通莹,其色纯紫,厚可寸馀,举之则若鸿毛。上嘉其光洁,遂处于仙台秘府,以和药饵。王才人掷玉环,误缺其半菽,上犹叹息久之。
会昌六年正月,渤海遣使朝于宣政殿。
《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会昌 年,渤海王凡四朝贡。彝震死,弟虔晃立。死,元锡立。
《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云云。
懿宗咸通 年,渤海遣人入贡。
《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渤海传》:咸通时,三朝献。初,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曰长岭府,领瑕、河二州。扶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鄚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安远府领宁、郿、慕、常四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俗谓王曰可毒夫,曰圣主,曰基下。其命为教。王之父曰老王,母太妃,妻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官有宣诏省,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中台省,右相、右平章事、内史、诏诰舍人居之。政堂省,大内相一人,居左右相上;左、右司政各二,居左右平章事下,以比仆射;左、右允比二丞。左六司,忠、仁、义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仓、膳部,部有郎中、员外;右六司,智、礼、信部,支司戎、计、水部,卿、郎准左:以比六官。中正台,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又有殿中寺、宗属寺,有大令。文籍院有监。令、监皆有少。太常、司宾、大农寺,寺有卿。司藏、司膳寺,寺有令、丞。冑子监有监长。巷伯局有常侍等官。其武员有左右猛贲、熊卫、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各大将军一、将军一。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以品为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馀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䌷,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馀俗与高丽、契丹略等。幽州节度府与相聘问,自营、平距京师盖八千里而远。后朝贡至否,史家失传,故叛附无考焉。

后梁

太祖开平元年,渤海遣使者来。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按《渤海本传》:渤海,本号靺鞨,高丽之别种。唐高宗灭高丽,徙其人散处中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治之。武后时,契丹攻北边,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与靺鞨酋长乞四比羽走辽东,分王高丽故地,武后遣将击杀乞四比羽,而乞乞仲象亦病死。仲象子祚荣立,因并有比羽之众,其众四十万人,据挹娄,臣于唐。至中宗时,置忽汗州,以祚荣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其后世遂号渤海。其贵族姓大氏,开平元年,国王大諲撰遣使者来。
《册府元龟》:开平元年五月,渤海王子大昭顺贡海东物产。
开平二年春正月,渤海遣使者来。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开平二年正月,渤海国朝贡,使殿中少令崔礼光已下各加爵秩,并赐金帛有差。
开平三年三月,渤海国王大諲撰遣使者来。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开平三年三月,渤海王大諲撰遣其相,大诚谔朝贡,进儿女口及物貂鼠皮熊皮等。
乾化元年秋八月,渤海遣使者来。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乾化二年夏五月,渤海遣使者来。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乾化二年闰五月,诏以分物,银器赐渤海进贡,首领以下遣还其国。

后唐

庄宗同光二年,渤海王遣使者来。是年,渤海杀辽州刺史而掠其民。
《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同光二年春正月,渤海王大諲撰使大禹谟来。夏五月,复遣使者来。
《册府元龟》:同光二年五月,赐渤海朝贡,使大元让等分物,有差。八月,渤海朝贡,使王侄学堂亲卫大元让可试,国子监丞。〈按:此与《五代史》一事,故叙《辽史》前,馀仿此〉《辽史·太祖本纪》:天赞三年五月,徙蓟州民实辽州地。渤海杀其刺史张秀实而掠其民。
同光三年,渤海王遣使者来。是年,辽征渤海。
《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同光三年春二月,渤海王大諲撰遣使者来。
《册府元龟》:同光三年五月,以渤海国入朝,使政当省守和部少卿,赐紫金鱼袋裴璆可右赞善大夫。按《辽史·太祖本纪》:天赞四年十二月乙亥,诏曰:所谓两事,一事已毕,惟渤海世雠未雪,岂宜安驻。乃举兵亲征渤海大諲撰。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尧骨皆从。闰月丁巳,次商岭,夜围扶馀府。
明宗天成元年,渤海国王使来。是年,辽征渤海,拔其扶馀城,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
《五代史·唐明宗本纪》:天成元年四月,渤海国王大諲撰使大陈林来。七月,渤海使大昭佐来。
《辽史·太祖本纪》:天显元年正月庚申,拔扶馀城,诛其守将。丙寅,遇諲撰老相兵,破之。是夜围忽汗城。己巳,諲撰请降。庚午,军驻于忽汗城南。辛未,諲撰素服,槁索牵羊,率僚属三百馀人出降。上优礼而释之。甲戌,诏谕渤海郡县。二月,以平渤海,遣使报唐,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以皇弟迭刺为左大相,渤海老相为右大相,渤海司徒大素贤为左次相,耶律羽之为右次相。赦其国内殊死以下。三月丁卯,幸人皇王宫。癸未,宴东丹国僚佐,颁赐有差。甲申,幸天福城。乙酉,班师。辛卯,人皇王率东丹国僚属辞。七月甲戌,次扶馀府上不豫。辛巳,上崩。壬午,皇后称制权决国事。八月丁酉,葬太祖皇帝于祖陵。太祖所崩行宫在扶馀城西南,两河之间,后建升天殿于此,而以扶馀为黄龙府云。天成三年,辽迁东丹,氏以实东平。
《五代史》不载。 按《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三年正月,黄龙府罗涅河来贡。十二月,诏遣耶律羽之迁东丹民以实东平。
长兴元年,东丹王突欲来奔。
《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云云。
《辽史·太宗本纪》:天显五年二月丙午,以先所俘渤海户赐皇弟李胡。十一月戊寅,东丹奏人皇王倍浮海适唐。
长兴二年,渤海使文成角来。
长兴三年,渤海遣使者来。
按以上《五代史·唐明宗本纪》云云。
废帝清泰二年,渤海遣使者来。
《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云云。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辽以渤海相不法,举部民有才德者代之。
《五代史》不载。 按《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三年六月乙未朔,东京宰相耶律羽之,言渤海相大素贤不法,诏僚佐部民举有才德者代之。七月戊寅,人皇王妃萧氏薨。八月,诏东丹吏民为其王倍妃萧氏服。

后汉

高祖天福十二年九月丁卯,辽以安端主东丹国,封明王。
《五代史》不载。 按《辽史·世宗本纪》云云。

后周

世宗显德 年,渤海来朝。
《五代史·周本纪》不载。 按《渤海本传》:显德常来朝贡。其国土物产,与高丽同。諲撰世次、立卒,史失其纪。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诏渤海琰府王助讨契丹。
《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渤海传》:渤海本高丽之别种。唐高宗平高丽,徙其人居中国。则天万岁通天中,契丹攻陷营府,高丽别种大祚荣走保辽东,睿宗以为忽汗州都督,封渤海郡王,因自称渤海国,并有扶馀、肃慎等十馀国,历唐、梁、后唐,朝贡不绝。后唐天成初,为契丹阿保机攻扶馀城下之,改扶馀为东丹府,命其子突欲留兵镇之。阿保机死,渤海王复攻扶馀,不能克。历长兴、清泰,遣使朝贡。周显德初,其酋豪崔乌斯等三十人来归,其后隔绝不能通中国。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平晋阳,移兵幽州,其酋帅大鸾河率小校李勋等十六人、部族三百骑来降,以鸾河为渤海都指挥使。六年,赐乌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诏曰:朕纂绍丕构,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矧太原封域,国之保障,顷因窃据,遂相承袭,倚辽为援,历世逋诛。朕前岁亲提锐旅,尽护诸将,拔并门之孤垒,断匈奴之右臂,眷言吊伐,以苏黔黎。蠢兹北戎,非理搆怨,辄肆荐食,犯我封略。一昨出师逆击,斩获甚众。今欲鼓行深入,席捲长驱,焚其龙庭,大歼丑类。素闻尔国密迩寇雠,迫于吞并,力不能制,因而服属,困于率割。当灵旗破敌之际,是邻邦雪愤之日,所宜尽出族帐,佐予兵锋。俟其剪灭,沛然封赏,幽、蓟土宇,复归中原,朔漠之外,悉以相与。勖乃协力,朕不食言。时将大举征契丹,故降是诏谕旨。九年春,宴大明殿,因召大鸾河慰抚久之。上谓殿前都校刘延翰曰:鸾河,渤海豪帅,束身归我,嘉其忠顺。夫夷落之俗,以驰骋为乐,候高秋戒候,当与骏马数十匹,令出郊游猎,以遂其性。因以缗钱十万并酒赐之。

渤海部艺文一

《敕渤海王大武艺书四首》唐·张九龄

敕忽汗州刺史、渤海郡王大武艺:卿于昆弟之间,自相忿阋,门艺穷而归我,安得不从。然处之西垂,为卿之故,亦云不失,颇谓得所。何则卿地虽海曲,常习华风,至如兄友弟悌,岂待训习。骨肉情深,自所不忍,门艺纵有过恶,亦合容其改修。卿遂,请取东归,拟肆屠戮。朕教天下以孝友岂,复忍闻此事。诚是惜卿名,行岂是保护逃亡,卿不知国恩,遂尔背朕。卿所恃者远,非能有他。朕比年含容优恤中土,所未命将事亦有时。卿能悔过输诚,转祸为福。言则已顺意,尚执迷请杀门艺,然后,归国。是何言也。观卿表状,亦有忠诚,可熟思之,不容易耳。今使内使往,宣谕朕意一一,并须口述,使人李尽彦。朕亦亲有处分,皆所知之秋冷,卿及衙官首领百姓,并平安好,并遣崔寻挹同往,遣书指不多及。


敕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武艺:不识逆顺之端,不知存亡之兆,而能有国者,未之闻也。卿往年背德,已为祸阶。近能悔过,不失臣节。迷非复善,即又可嘉。朕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况又归服载用嘉叹。永祚东土不亦宜乎,所令大茂庆等入朝并已处分,各加官赏想具知之所请替人,亦令还彼,又近得卿,表云突厥遣使求合拟,打两蕃奚及契丹,今既内属而突厥私恨欲仇此蕃,卿但不从,何妨。有使拟行执缚义,所不然。此是人情,况为君道。然则知卿忠赤动,必以闻永保此诚庆流。未已春晚,卿及衙官百姓并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敕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武艺:多蒙国所送水手,及承前没落人等来表,卿输诚无所不尽,长能保此,永作边捍,自求多福,无以加也。渐冷,卿及衙官百姓并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敕忽汗州刺史渤海郡王大武艺:卿往者误计,几于祸成,而失道未遥,闻义能徙,何其智也。朕弃人之过,收物之诚,表卿洗心良,以慰意。卿既尽诚节,永固东藩子孙百代复何忧也。所使至,具知款曲兼请宿卫及替,亦已依行大郎雅等先犯国章,窜逐南鄙,亦皆舍罪,仍放归藩。卿可知之皆朕意也。夏初,渐热卿及首领百姓并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与渤海王大彝震书》封敖

敕渤海王大彝震王子大昌辉等:自省表陈贺,并进奉事具悉。卿代袭忠贞,器资仁厚,遵礼义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远慕华风,聿修诚节,梯航万里,任土之贡献俱来。夙夜一心,朝天之礼义克备,龙庭必会鳀域,何遥言念嘉猷,岂忘寤叹勉,弘教义常奉恩荣。今因王子大昌辉等回国,赐卿官诰及信物,至宜领之,妃及副王长史平章事等,各有赐物,具如别录。

渤海部艺文二〈诗〉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唐·温庭筠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铁骊部汇考

太祖天显元年二月丁未,铁骊来贡。
《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续文献通考》:铁骊亦不知其所始,辽太祖天显元年,铁骊来贡。
太宗天显六年十月丁丑,铁骊来贡。
天显八年七月丁亥,铁骊来贡。
天显十二年九月辛未,遣使铁骊。十一月丁卯,铁骊来贡。
会同元年二月戊子,铁骊来贡。
会同二年十一月丁亥,铁骊遣使来贡。
会同四年二月丙子,铁骊来贡。
会同五年三月甲寅,铁骊来贡,以其物分赐群臣。会同六年六月丁未,铁骊来贡。十一月甲辰,铁骊来贡。
按以上《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穆宗应历二年四月己亥,铁骊进鹰鹘。
应历三年四月庚申,铁骊来贡。
按以上《辽史·穆宗本纪》云云。
圣宗统和十年三月甲辰,铁骊来贡。七月辛酉,铁骊来贡。十月戊寅,铁骊来贡。
统和十二年十一月戊申,铁骊来贡。
统和十三年七月丁巳,兀惹乌昭度、渤海燕颇等侵铁骊,遣奚王和朔奴等讨之。十二月己卯,铁骊遣使来贡鹰、马。
统和十四年六月辛未,铁骊来贡。
统和十六年五月庚辰,铁骊来贡。
统和二十年四月戊子,铁骊遣使来贡。
统和二十一年三月戊午,铁骊来贡。
统和二十三年四月乙未,铁骊来贡。
开泰三年正月丁酉,铁骊遣使来贡。
开泰七年三月辛丑,命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
开泰八年正月壬戌,铁骊来贡。
太平二年五月庚辰,铁骊遣使献兀惹十六户。
按以上《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道宗太康八年正月丁酉,铁骊贡方物。寿隆六年十二月,铁骊来贡。
按以上《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天祚帝乾统元年七月癸亥,铁骊来贡。天庆四年十二月,铁骊兀惹皆叛。
按以上《辽史·天祚帝本纪》云云。

兀惹部汇考

圣宗统和十年二月壬申,兀惹来贡。
《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续文献通考》:兀惹,疑与蒲卢毛朵邻部也。故蒲卢毛朵部,多有兀惹民户。圣宗统和时,兀惹来贡,岁贡鹰马貂皮。
统和十二年十二月癸巳,兀惹叛。
统和十三年七月丁巳,兀惹乌昭度、渤海燕颇等侵铁骊,遣奚王和朔奴等讨之。十月戊子,兀惹归款,诏谕之。
统和十五年正月癸未,兀惹长武周来降。三月庚寅,兀惹乌昭度以地远,乞岁时免进鹰、马、貂皮。诏以生辰、正旦贡如旧,馀免。
统和十七年六月,兀惹乌昭度来贡。
统和二十一年四月戊辰,兀惹遣使来贡。
开泰元年八月丙申,铁骊那沙等送兀惹百馀户至宾州,赐丝绢。

太平六年四月戊申,蒲卢毛朵部多兀惹户,诏索之。按以上《辽史·圣宗本纪》云云。天祚帝天庆四年十二月,铁骊兀惹皆叛。
《辽史·天祚帝本纪》云云。

蒲奴里部汇考

圣宗统和二十二年七月丁亥,蒲奴里部来贡。开泰七年三月辛丑,命蒲奴里等五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七月丁卯,蒲奴里部来贡。
按以上《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十七年八月戊子,以耶律义先为行军都部署,夏行美副部署,耶律朮者为监军,伐蒲奴里酋陶得里。
《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十八年正月辛丑,耶律义先奏蒲奴里捷。二月乙酉,耶律义先等执陶得里以献。
《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曷苏馆部汇考

圣宗开泰元年正月辛卯,曷苏馆大王曷里喜来朝。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八年五月己卯,曷苏馆惕隐阿不葛、宰相赛剌来贡。九月庚辰,曷苏馆惕隐阿不割来贡。
太平六年十月丙子,曷苏馆诸部长来朝。十二月庚辰,曷苏馆部乞建旗鼓,许之。
按以上《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十年十月庚寅,以女直太师台押为曷苏馆都大王。
重熙十九年六月壬申,曷苏馆部遣使贡马。
按以上《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天祚帝天庆六年十一月,东面行军副统马哥等攻曷苏馆,败绩。
《辽史·天祚帝本纪》云云。

蒲卢毛朵部汇考

圣宗太平六年四月戊申,蒲卢毛朵部多兀惹户,诏索之。
《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太平七年正月甲寅,蒲卢毛朵部遣使来贡。
《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十年二月庚辰,诏蒲卢毛朵部归曷苏馆户之没入者使复业。
重熙十二年五月辛卯,蒲卢毛朵部来贡失期,宥而遣还。
重熙十三年四月己酉,遣耶律欧里斯将兵攻蒲卢毛朵部。
重熙十五年二月丙寅,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户来附,诏抚之。四月甲戌,蒲卢毛朵曷懒河百八十户来附。重熙十七年四月甲申,蒲卢毛朵部大王蒲辇以造舟人来献。
重熙十九年四月壬申,蒲卢毛朵部惕隐信笃来贡。六月壬申,蒲卢毛朵部遣使贡马。
按以上《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道宗寿隆三年八月己亥,蒲卢毛朵部长率其民来归。十一月乙卯,蒲卢毛朵部来贡。
《辽史·道宗本纪》云云。

定安部汇考

太宗太平兴国 年,定安国遣使入贡。
《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全辽志》:本马韩种,为契丹所破,其帅纠馀众,保西鄙,自称定安国。宋太平兴国中,会女直遣使朝贡,路由本国,乃托其使附表上云:臣本高丽旧壤,渤海遗黎,保据方隅,涉历皇纪,仰覆露鸿钧之德,被渐渍无外之泽。顷岁契丹强暴,攻破城寨。臣祖考守节不降,与众避地,以迄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