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六律 拼音liù lǜ
  • 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 黄帝 时 伶伦 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司马贞 索隐:“古律用竹,又用玉, 汉 末以铜为之。” 宋 司马光 《答景仁论养生及乐书》:“调六律、五声、八音、七始,以形容其心。”参见“ 十二律 ”。
國語辭典 六律 拼音liù lǜ
  • 古乐十二律中的阳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书经。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史记。卷二五。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漢語大詞典 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國語辭典 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