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 东周 初 秦国 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韵文,记述 秦国 国君的游猎情况。后世亦称为“猎碣”。 唐 初在 天兴 (今 陕西省 宝鸡市 ) 三畤原 出土。 杜甫 韩愈 等都有诗篇歌咏,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都极推重其书法。现在一石字已磨灭,其余九石也有残缺。藏 北京 故宫博物院。 唐 韩愈 《石鼓歌》:“ 张生 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五二:“象形文字鸿荒祖,石鼓文同石柱铭。”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三》:“最著名的是 东周 初年的所谓‘石鼓文’。”参见“ 石鼓 ”。
國語辭典 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漢語大詞典 石鼓 拼音shí gǔ
  • (1). 东周 初 秦国 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 北京 故宫博物院。 唐 张说 《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颂皇灵兮篆石鼓,万斯年兮群玉府。” 宋 苏轼 《石鼓歌》:“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鬱律蛟蛇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古图书:“书学之用大矣。篆之猎碣则文石鼓,勒之鼎彝则为欵识,摹之范金则为印章。” 清 赵翼 《拟秋獮应制》诗:“盛朝校猎成年例,石鼓 岐阳 岂足夸。”参见“ 石鼓文 ”。
  • (2).鼓形大石。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成帝鸿嘉 三年五月乙亥, 天水 冀南山 大石鸣,声隆隆如雷,有顷止……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有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南逕 燕山 下,悬巖之侧有石鼓……耆旧言: 燕山 石鼓鸣,则土有兵。”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鄴西鼓山 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三:“石鼓响来开峭壁,干将飞去出沧浪。”
國語辭典 石鼓 拼音shí gǔ
  •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