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駢字類編 中阳 (中陽)
  • 史記秦本紀:昭襄二十二年,與趙王會中陽。又燕世家:武成王七年,齊田單伐我,拔中陽。 又趙世家:十年,秦取我西都及中陽邑。漢書地理志:西河郡縣中陽。
  • 又髙帝紀:髙祖沛豐中陽里人也。 後漢書鮑永傳:更始二年徵,再遷尚書僕射,行大將軍事,持節將兵,安集河東并州朔部,得自置偏裨,輒行軍法。永至河東,因擊青犢,大破之,更始封為中陽侯。晉書凉武昭王傳論:中陽勃興,資豢龍之搆趾。景亳垂統,本吞燕之開基。陳書徐陵傳:逮乎中陽受命,天下同規,廵省諸華,無聞幽辱。 竹書紀年:顯王十五年,東周與鄭髙都、鄭釐侯來朝中陽。水經注:河水又南過中陽縣西。
  • 又魏城有七門。南曰鳯陽門,中曰中陽門,次曰廣陽門,東曰達春門,北曰廣德門,次曰廐門,西曰金明門。
  • 又史記天官書:中宫天極星。注:楊泉物理論云:北極,天之中,陽氣之北極也。極南為太陽,極北為太陰。日月五星行太隂則無光,行太陽則能照。故為昏明寒暑之限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