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昏乱
(昏亂)
拼音hūn luàn
- (1).昏庸无道;糊涂妄为。《左传·宣公三年》:“ 商紂 暴虐,鼎迁於 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及 春秋 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清 管同 《楚昭王论》:“考 昭王 失国,始於 囊瓦 之不仁,成於强 吴 之侵偪,非素失德昏乱,以底灭亡。”
- (2).指政治黑暗,社会混乱。《老子》:“国家昏乱,有忠臣。”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昏乱,贤人斥逐。”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五朝昏乱,罔堪託国。”
- (3).指昏乱之国。《左传·闵公元年》:“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 (4).头脑迷糊,神志不清。《东观汉记·下邳王衍传》:“ 下邳王 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西游补》第十回:“这里是六十四卦宫,你一时昏乱,刚刚走入困之困葛藟宫中,所以被他捆住。” 老舍 《蛤藻集·新时代的旧悲剧十二》:“她死了丈夫,心志昏乱,常要自杀,胡闹!”
- (5).悖乱。《淮南子·主术训》:“ 顷襄王 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 昭奇 之难。”
國語辭典
昏乱
拼音hūn luàn
- 1.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 2.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 3.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