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历
地图
人物
专题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
丝绸之路诗词地图
方舆胜览
历代僧传
古籍
诗文
诗文库
词谱
曲谱
类书
词汇
韵典
工具
自动笺注
简繁转换
出处与化用分析
关键词
检索
位置
任意
词首
词末
来源
任意
词典
对语
典故
分类
佛典
词汇
571216
饦
8
词典
6
词典
对语
馎饦
齑馎饦
无面馎饦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年馎饦
水引馎饦
漢語大詞典
馎饦 (餺飥)
拼音
bó tuō
汤饼的别名。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 北魏
贾思协
《
齐民要术·饼法
》
:“餺飥,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宋
欧阳修
《
归田录
》
卷二:“汤饼, 唐 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餺飥矣。”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杜小雷
》
:“一日,将他适,市肉付妻,令作餺飥。”
國語辭典
馎饦
拼音
bó tuō
汤饼。或以为汤面。宋。陈亮〈
壬寅夏答朱元晦秘书
〉:「若今更不雨,恐巧新妇做不得无面馎饦。」也作「馎饨」、「不托」、「不托」、「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