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历
地图
人物
专题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
丝绸之路诗词地图
方舆胜览
历代僧传
古籍
诗文
诗文库
集句分析
词谱
曲谱
类书
词汇
韵典
工具
自动笺注
简繁转换
出处与化用分析
关键词
检索
位置
任意
词首
词末
来源
任意
词典
对语
典故
分类
佛典
词汇
571178
鸣蜩
14
词典
1
词典
对语
鸣蜩
汉语大词典
鸣蜩 (鳴蜩)
拼音
míng tiáo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白粉,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
《诗·豳风·七月》
:“四季秀葽,五月鸣蜩。” 毛 传:“蜩,螗也。” 孔颖达 疏:“
《方言》
曰: 楚 谓蝉为蜩, 宋 卫 谓之螗, 陈 郑 谓之螂蜩, 秦 晋 谓之蝉。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
诗:“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续范亭
《偕友游石屋烟霞并赏满觉垄初桂》
诗:“湖平舞白鹭,树静隐鸣蜩。”
国语辞典
鸣蜩
拼音
míng tiáo
秋蝉的别名。参见「秋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