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朝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孟知祥 | 高祖 |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 874年—934年 | ||
明德 | 934年四月—937年 | 元年七月后主孟昶即位沿用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4—934
【介绍】:
五代时后蜀创建者。邢州龙冈人,字保胤。李克用以弟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后唐庄宗时授太原尹。后唐灭前蜀,拜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明宗立,知祥遂割据一方,暗有王蜀之志。约东川董璋同反,已而攻杀璋,兼据两川,自领东、西川节度使。明宗以两川之重,屈意招抚,册封蜀王。闵帝应顺元年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闭关自守,免除苛税,兴修水利,招募流亡。未一年,卒。
知祥字保允。邢州龙冈人。李克用镇太原。以为亲卫军使。后唐天成中累加太尉兼侍中。封平原公。长兴二年。击败董璋。得梓绵龙剑普果阆蓬渠九郡。遂并有两川。四年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封蜀王。明年称帝。国号蜀。改元明德。是年殂。年六十一。僭谥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皇后。邢州龙岗人。柴守礼妹。世家豪右。威微时闻其贤淑,聘之。威壮年喜饮博任侠,不拘细行,柴后常规劝之,有内助之力。威即位时已卒,追册为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邢州龙岗人,字克让。妹嫁郭威,无子,以守礼子柴荣为子。后柴荣嗣位为后周世宗,守礼以光禄卿致仕。徙居洛阳。尝杀人于市,世宗不问。官至太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1—959
【介绍】:
五代后周皇帝。邢州龙冈人。郭威内侄,后被收为养子,改姓郭。威建后周,封晋王。显德元年即位,励精图治。内修订礼乐、制度、刑法。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震华夷。在位六年卒,庙号世宗,一称柴世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2
【介绍】:
五代宋初邢州龙冈人。孟昶次子,孟玄哲弟。少善射。后蜀广政十三年封褒王,二十三年领阆州保宁军节度,加检校太傅。归宋,为千牛卫上将军。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出为宋、曹、兖、郓都巡检,改右屯卫上将军。淳化元年,为右神武统军,出知滑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992
【介绍】:
五代宋初邢州龙冈人,字遵圣。孟昶子。幼善隶书。年十四,封秦王,判六军诸卫事。广政二十五年,立为皇太子,领武德军节度,加兼侍中。归宋,拜检校太尉,为泰宁军节度,移镇贝州,有治迹。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从平太原,征幽州。以破契丹功封滕国公,入为左龙武军统军。寻出知滑州,移知滁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俗姓董。少出家襄阳。周废大教。乃南走陈。从丹阳茅山明法师。听三论。又究四论大品涅槃等于栖霞悬布法师。晚住安州大林寺。受圆法师释论。既而反乡里。住光福寺。会乱避城中。总管卢公。请于官仓。讲华严经集玄侣。一千五百馀人。贼因解围去。国家受命住龙泉寺。仍弘演三论大经不少怠。贞观二十三年。众请开涅槃经。四月八日夜。或告之曰。法师不久。当生西方。七月十四日。张盂兰盆经席。敷阐。才竟。忽敛手曰。生常信施。自今虽一毫皆以资给十方众僧。反穷犹乞人。诸异道等。遂就座卒。春秋七十九。惟璿资性虚静。行己接物。忠恕喜奖。借后进仁薰义炙。诚一代之模范也。善谈笑庄老子史。尤通畅故蒋记二邸。每延之辕门而问道焉。尝病光福去水远。意且他徙。寻有紫袍神人。长丈许。挽留之。因谓大乘利益。世间不可胜。既若须水者易耳。当自往剑南慈母山大泉邀致龙王矣。顷之大风从西南来。雷雨骤注。稍霁寺北出泉甘美。香冽。后迁龙泉。泉亦竭。
释慧棱。姓申屠氏。西隆人。胎中父亡。惟母鞠育。三藏懁慧。思愿闻法。母氏怜其孤苦。相从来听襄阳闰法师三论。文义之间深有领览。年至八岁其母又终。无师自发。独诣邑西檀溪寺诞律师而出家。十六乃往荆州茅山明法师下。依位伏听。问经大意深有奇理。召入房中。三年曲教惟陈不有有也棱于此义深会其旨。隋末还襄。又逐安州皓师入蜀凡有法轮皆令覆述。吐言质朴谈理入微。时人同号得意棱也。及皓下狱。棱亦同绳。身被桎梏于成都县。一狱囚徒请讲三论。周于五遍。敕遂释放。便逐皓还。既达安州粮粒勇贵。旦往随州巡里告索。暮达皓所如常采听。往还三百深有足功。然其报力雄猛。生无一患。门学所推。及皓力微四大退贬。令代讲涅槃。咸怪其言谓违皓义。时席端俊异者三十馀人。将往副水百有馀日。惟讲三论。后皓患愈还返安州。常于皓房叙经大意。外有侧听皆为漫语白皓曰。棱于初章全若不解。明日上讲。请为定之。及时告曰。欲定初章者出来。时问侣盖众者二十五人。一一诵呈。皆云不是。棱最后述句。句虽异皆云得意。由是靡伏莫敢轻者。皓之将终告曰。棱公来。吾今付嘱最后续种。自吾讲来惟汝一人得经旨趣。乃握棱手曰。夫讲说者应如履剑。不贪利养不惮劬劳。欲得灯传多于山寺。读经法事并为物轨。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此可名报佛恩也。又曰。共公同涉苦辛。年载不少。惟以无相为本。然后言矣。语已而终。初未嘱前。棱梦神人失两眼。又见一人著青衣执宝镜放光来印。棱心既受诀已。百日怀恋。后还襄州紫金寺。讲论五年。众有三百。贞观八年又还须弥。讲涅槃大品惟度等经。至十二年三月。梦鹰入寺群鸟飞去。因即散众。及司功搜访。一无所获蒋王临襄。佛法昌显。请于梵云相续斋讲。道俗翕习又复腾涌。至十四年正月半。有感通寺昶法师。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拔公讲法华如何。棱曰。善哉。慧棱发愿。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乘经。既有此徵。斯愿毕矣。至九月末。蒋王见棱气弱。送韶州乳二两。逼令服之。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勿服此乳。阎罗王庄严道场已竟大有乳药。至十月半黄昏时。遂觉不悆。告弟子曰。吾五藏已崩无有痛所。四更起坐告寺主宝度曰。忆年八岁往龙泉寺借观音。未至耆阇已讲三遍皎如目前。言未讫。外有大声告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即到。度曰何人。答曰。阎罗王使迎。棱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佛讫。还房中与度别。食粥未了。便取一生私记焚之曰。此私记于他读之。不得其致矣。至小食时异香忽来。棱敛容便卒。即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春秋六十有五。合境僧众七日七夜法集功德。蒋王赠绢五十疋。送于凤林山。玄素同集五千馀人。开讲设斋。终日方退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俗庄姓。襄州人少出家。以小乘。游学齐徐青海诸州间。隋开皇末。还住乡里之报善寺。时象王哲公。方开三论于下龙泉寺。眺闻而讥曰。三论明空。其人必著空。言未已。即舌出三尺许。目鼻耳流血。昏不知人者七日。有伏律师。过而谓之曰。毁经之罪。甚于五逆。汝其烧香忏悔前失。从之疾殊差。因舆往哲所。发愿归命。哲亡。徙居香山神足寺。每以四时集众。开华严经。谢夙愆。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尝于寺后松林坐禅。忽有三人。形服都丽。拜求授菩萨戒。俄复进曰。禅师利根。遽能深信大乘。若不尔者。千佛出世犹处地狱。眺辄大哭不自胜。寻化士俗。造华严大品法华维摩思益佛藏三论等。各一百部。以施。十三年三月九日竟迁化于佛前。翘勤之际。春秋八十馀。
释玄爽。姓刘。南阳人。早修聪行见称乡邑。弱冠成婚。妻少而美。然爽贞诚清拔志高蹈。视如革囊。情逾厌离。既无所偶弃而入道。游习肆道有空俱涉。末听龙泉寺璇法师。欣然自得。覃思远诣颇震时誉。又往蕲州信禅师所。伏开请道亟发幽微。后返本乡唯存摄念。长坐不卧系念在前。时本邑沙门蔼明棱法等。并禅府名宗。往结投分。以永徽三年十月九日。迁神山谷。时襄部法门寺沙门惠普者。亦汉阴之僧杰也。研精律藏二十馀年。依而振绩风霜屡结。七众齐肃属城挹归。晚专入定门廓销事恼。纪王作镇。将修追圣废寺纲总须人。众举于普。王深赏会。又楚俗信巫杀为淫祀。普因孚化比屋崇仁。又修明因道场凡三十所。皆尽轮奂之工。仍彫金碧之饰。以显庆三年终于本寺。春秋八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6
【介绍】:
唐僧。润州丹阳人,俗姓冯。幼孤,听吉藏讲《法华经》,遂师之为僧。身相黑色,时称乌凯。随吉藏住会稽、嘉祥等寺,吉藏门人,无出其右。后住静林寺。高祖武德七年,于剡县授徒。太宗贞观元年,住馀姚小龙泉寺,专讲三论大品。十九年,住越州嘉祥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冯氏。丹阳人。幼孤。昉六岁。偶从吉藏法师听法华火宅品。归谓其母曰。经明火宅者。我身也。若我是火宅。我应烧人。既不能烧。则无我可知矣。是夕达旦无𥧌。遽辞母。诣藏求出家。貌黑甚。故时称之。乌凯云。年十三。藏使覆述。并不拘经论。依藏会稽住嘉祥等寺。逮藏入京。即还静林聚徒。武德七年。或复请于剡县弘导。众至五百。贞观元年。常于馀姚县小龙泉寺开三论大品等经。誓不他往。离睡眠。却供施床坐水饮而已。佛殿之后。忽涨一池。曰吾可以卒岁矣。俗恶狗子。生辄弃置。使饥冻死。凯闻而怜之。悉为收聚养畜。虽践污被褥弗恨。十九年都督齐公迎致于嘉祥寺。敷畅三论义学集者。八百馀人。僚庶毕序。教门为之光显。时龙泉池竭。凯叹曰。吾不反矣。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方升座。手执如意。嘿然加坐而卒。葬全身于大禹山。起塔七层。以旌其德。
释智凯。姓冯氏。丹阳人。父早亡。六年听吉藏法师法华火宅品。夜告母曰。经明火宅者。只我身耳。若我是火宅。我应烧人。既其不烧明知无我。终夜达朝诣藏出家。身相黑色。故号乌凯。年十三。覆藏经论纵达。论并不拘检约。随藏会稽嘉祥等寺。门人英达无敢右之。及藏入京即还静林聚徒常讲。武德七年。剡县立讲听徒五百贞观元年。往馀姚县小龙泉寺。常讲三论大品等经。誓不出寺胁不亲席。不受供施自僧而已。佛殿之后忽生一池。便曰。只饮此池可以卒耳。为性慈仁言极獚厉。时越常俗多弃狗子。凯闻怜之乃令拾聚。三十五十常事养育。毡被卧寝不辞污染。至十九年。齐都督请出嘉祥令讲三论。四方义学八百馀人。上下僚庶依时翔集。用为兴显也。百有馀日日论十人。答对冷然消散无滞。初发龙泉小池即竭。凯闻叹曰。池竭食亡吾无返矣。至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依常登座。手执如意默然不言。就捡已终。乃加坐送大禹山七日供养。常有异香。州宰自捡深发坚信。乃起塔七层以旌厥德云。